高考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赞普”不同。
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C.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行事。古代帝王的命令叫“制”。
D.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首设者是汉武帝。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
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乱,一个皇帝
只有一个年号。
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
文总集《文选》。
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
“兼”“领”等。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封建时代掌管刑狱,审核刑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的机构。
B.藉田,封建时代天子亲自耕种的农田。天子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重视。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至宋代始称经筵。
D.屯田,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便取得军粮、税粮供应的制度。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羽林,皇家禁卫军。汉代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B.量移,多指因罪贬谪到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C.俸禄,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B.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C.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
D.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实际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是科举时代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B.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
C.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
D.宪府,御史所居的官署,专司弹劾之职。“宪”的意思是“法令”。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全称大元或蒙元,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召对,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D.太祖,先祖称谓,后来一般指开国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
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又称“祠庙”,是供奉、祭祀神鬼、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B.烝尝,祭祀的名称,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这里代指四时祭祀。
C.察,指察举,指经过考察、向上推选、再进行策试的选人制度。
D.府君,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孔雀东南飞》有“府君得闻之”。
A.六师,本指周天子直辖的六军,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
B.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
C.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水利、土木、工程等。
D.都堂,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都”意思是“总揽”。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B.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
C.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位在御史大夫之上。
D.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
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
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
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后来指家乡或同乡。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B.太常,封建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
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廉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34.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官职被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3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遗忘。唐代武德四
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
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3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