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特点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张迎生,云宗金,丁新苑摘要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㊂方法: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因头晕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的病人17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病人122例,经DSA 或无创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动脉狭窄病人49例㊂将17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分为无狭窄组(49例)㊁轻度狭窄组(21例)㊁中重度狭窄组(101例);根据狭窄分布范围分为单支㊁双支㊁多支狭窄,颅内和(或)颅外狭窄,前和(或)后循环狭窄㊂比较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 )及狭窄血管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㊂结果:3组年龄㊁血糖㊁总胆固醇(TG )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㊁AIP 及高血压㊁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㊂随着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年龄㊁血糖㊁TG ㊁AIP 增高,而HDL -C 下降,高血压㊁糖尿病所占比例增加㊂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血管分布范围比较发现,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累及的血管越多(r =0.16,P =0.07),当血管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的程度较重(χ2=9.15,P =0.01)㊂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7,P <0.01;OR =7.06,P <0.01)㊂结论:AIP 和血糖㊁TG ㊁HDL -C ㊁年龄均与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有关,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㊂当狭窄血管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程度往往越严重,另外狭窄越重发生狭窄的范围越广㊂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血脂;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危险因素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9.035 脑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CAS )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原因,症状性狭窄往往需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增加了病人的治疗风险和经济负担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是临床诊断脑血管是否狭窄的金标准㊂既往研究发现,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血脂异常为其危险因素之一,既往研究多关注为单向血脂水平,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 )[1]是取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 -C )比值的对数即log (TG/HDL -C ),AIP 为新的综合血脂水平,研究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2],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㊂本研究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管分布范围的关系,旨在为脑动脉狭窄的预防提供参考㊂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取2019年1月 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因头晕或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3例,女68例,年龄18~88(62.52ʃ10.77)岁㊂经DSA 确诊脑动脉基金项目 安徽医科大学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No.2019xkj072)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安徽阜阳236000),E -mail :*************************引用信息 张迎生,云宗金,丁新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9):1711-1713.狭窄122例作为狭窄组;经DSA ㊁头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㊁头颈CT 血管成像(CTA )证实无脑动脉狭窄病人49例作为无狭窄组㊂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狭窄组病人术前经过影像学(头颅MRA 或头颈CTA )检查发现脑动脉中重度狭窄[4],具有脑血管造影指征;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术后诊断烟雾病㊁肌纤维发育不良㊁结节性动脉炎㊁动脉夹层㊁先天性血管病变㊁血管畸形㊁原因不明的动脉狭窄;具有外周血管或冠状动脉病变病人;入院前2周内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血脂药物㊂1.3 方法1.3.1 一般资料 收集所有病人病史资料,同时采集病人入院后48h 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glucose ,GLU )㊁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 )㊁TG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 -C )㊁HDL -C ㊁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 )㊁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 ,IBIL )㊁血尿酸(uric acid ,UA )㊂1.3.2 颅内外动脉狭窄判定标准[4] 入院后行无创影像学检查,所有提示脑血管狭窄病人均经过DSA 确诊,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㊁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与中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ȡ50%)㊂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6~C7段㊁大脑中动脉㊁大脑前动脉㊁大脑后动脉㊁椎动脉V4段㊁基底动脉;颅外动脉包括颈内动脉C1~C5段㊁椎动脉V1~V3段㊁颈总动脉㊁锁骨下动脉起始段以及颈外动脉和㊃117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5月第21卷第9期主动脉弓㊂依据狭窄累及的颅内外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狭窄㊁双支狭窄㊁多支(ȡ3支)狭窄㊂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定性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单向有序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双向有序定性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一般资料比较171例病人中,无狭窄组49例,轻度狭窄组21例,中重度狭窄101例㊂3组年龄㊁血糖㊁TG㊁HDL-C㊁A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高血压㊁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详见表1㊂表13组一般资料比较项目无狭窄组(n=49)轻度狭窄组(n=21)中重度狭窄组(n=101)统计值P男性[例(%)]30(61.2)11(52.4)62(61.4)χ2=0.620.740高血压[例(%)]18(36.7)16(76.2)78(77.2)χ2=25.15<0.001糖尿病[例(%)]1(2.0)6(28.6)42(41.6)χ2=25.24<0.001吸烟[例(%)]17(34.7)9(42.9)47(46.5)χ2=1.890.390饮酒[例(%)]12(24.5)7(33.3)37(36.6)χ2=2.210.330年龄(岁)59.92ʃ14.0360.52ʃ8.9564.20ʃ8.92F=3.090.048 DBIL(μmol/L) 3.47ʃ1.60 3.66ʃ2.00 3.77ʃ2.46F=0.310.740 IBIL(μmol/L)8.62ʃ3.438.81ʃ2.008.20ʃ2.70F=0.600.550 UA(μmol/L)282.85ʃ83.93283.63ʃ71.74271.92ʃ68.33F=0.480.620 TG(mmol/L) 1.36ʃ0.73 1.50ʃ0.75 2.00ʃ1.50F=3.940.020 TC(mmol/L) 4.00ʃ1.04 4.24ʃ1.10 4.40ʃ1.05F=2.430.090 HDL-C(mmol/L) 1.27ʃ0.26 1.16ʃ0.25 1.11ʃ0.18F=4.540.010 LDL-C(mmol/L) 2.43ʃ0.88 2.16ʃ0.74 2.09ʃ0.86F=2.650.070 AIP 1.21ʃ0.16 1.27ʃ0.15 1.33ʃ0.18F=4.940.010血糖(mmol/L) 5.15ʃ0.76 5.86ʃ1.90 6.01ʃ1.42F=3.780.030注:饮酒指平均每日饮酒(酒精含量)>60g,时间>1年;吸烟指平均每日吸烟>10支,时间>1年㊂2.2脑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情况脑动脉狭窄程度与累及血管支数的相关分析发现,血管狭窄程度越重累及的血管往往越多(r=0.16,P=0.07),当血管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时,狭窄的程度较重(χ2=9.15,P= 0.01),但狭窄程度与是否累及颅内外动脉无关(χ2= 2.61,P=0.27)㊂详见表2㊂以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为因变量进行有序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㊂随着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增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多㊂详见表3㊂表2脑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情况单位:例(%)项目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前循环15(71.4)36(35.7)后循环2(9.5)17(16.8)前后循环4(19.1)48(47.5)颅外11(52.4)38(37.6)颅内5(23.8)20(19.8)颅内外5(23.8)43(42.6) 1支9(42.8)27(26.7) 2支6(28.6)25(24.8)ȡ3支6(28.6)49(48.5)表3脑动脉狭窄程度危险因素的有序回归分析项目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 OR值95%CI年龄0.0310.016 3.6460.056 1.03[1.00,1.07]高血压0.9450.3547.1130.008 2.57[1.29,5.16]糖尿病 1.9550.58411.2020.0017.06[2.25,22.22]3讨论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当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时可直接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4]㊂脑动脉狭窄亦与脑白质病变程度及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有关[5-6],同时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以及轻型脑卒中病情恶化的危险因㊃2171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M a y2023 V o l.21 N o.9素[7-8]㊂脑动脉狭窄危险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代谢紊乱㊁糖尿病㊁高血压等,其中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要病理机制,但既往研究多为血脂单项研究㊂AIP为新的综合血脂指标,临床中通过对血脂进行计算即可获得㊂既往研究发现,AIP相对血脂单项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更有意义[9]㊂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作为亚组分之一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并且与缺血性脑卒中㊁冠心病的发生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关联[3,10-11],然而sdLDL由于测量繁琐及价格原因常不易开展,AIP可以间接反映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的大小,AIP值越高,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直径越小,代表sdLDL所占比例越多[12]㊂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之间AIP值后发现,AIP数值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AIP 可以反映脑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㊂LDL-C与脑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进一步说明sdLDL作为LDL-C亚组分之一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sdLDL较其他脂蛋白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易穿透内皮屏障导致血管损伤,并且血流及巨噬细胞对sdLDL清除能力差,因此sdLDL具有更强的导致动脉硬化作用[11-12]㊂AIP 作为反映sdLDL间接指标具有相同评价价值㊂因此,在临床除控制LDL-C以外,同样需要关注病人sdLDL 的水平,在今后的抗动脉硬化研究中可能为一新的方向㊂HDL-C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本研究表明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重,HDL-C数值越低㊂本研究发现,TG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这与TG通过产生sdLDL㊁HDL-C而影响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机制有关,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㊂本研究中狭窄组平均年龄60岁以上,说明老年病人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动脉狭窄程度增加㊂对于中老年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壁弹性下降,弹性纤维逐渐被非弹性纤维取代,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另外,老年病人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多,进一步促使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㊂高血压㊁糖尿病是导致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基础疾病㊂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也是其重要病理基础,随着时间延长,动脉硬化程度加重,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会增加㊂糖尿病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内膜损伤会产生氧化应激㊁炎症反应,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3]㊂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及糖尿病是脑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这与糖尿病及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有关㊂但AIP相对血脂组分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可以作为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危险指标㊂本研究发现,当狭窄同时累及前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越重,同时累及的血管也越多㊂说明脑动脉狭窄越严重,狭窄分布血管的范围越广㊂临床中预防脑动脉狭窄发生及控制其危险因素同样可以减少脑动脉狭窄发生的范围㊂参考文献:[1]GUELKER J E,BUFE A,BLOCKHAUS C,et al.The atherogenicindex of plasma and its impact on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totalocclusion[J].Cardiology Journal,2020,27(6):756-761. [2]李张曼玉,李晓盼,于莹,等.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27(2):107-110.[3]郑建文,董鸿智,赵锋仓,等.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5):446-448.[4]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 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64-71.[5]钟婷婷,郁可,霍颖超,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白质高信号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2):1282-1285.[6]陶永,霍颖超,符晓艳,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病变发生的关系[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5):391-396.[7]刘亚杰,黎洪展,刘振华,等.进展性卒中与脑动脉狭窄的脑血管造影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4):401-403.[8]夏禹,张伟,朱小群,等.ABCD2评分预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重度脑动脉狭窄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54(5):766-770.[9]DOBIA'S'OVA'M.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log(triglycerides/HDL-cholesterol)]: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J].Clinical Chemistry,2004,50(7):1113-1115.[10]HOOGEVEEN R C,GAUBATZ J W,SUN W S,et al.Small dense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predict risk for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ARIC)study[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Biology,2014,34(5):1069-1077.[11]李秀锋,徐旭,梁国威,等.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48):3802-3805.[12]NISHIKURA T,KOBA S,YOKOTA Y,et al.Elevated small dense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s a predictor for future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disease[J].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2014,21(8):755-767.[13]罗云,李敬伟,王翀,等.糖尿病影响脑梗死的形成与颈动脉斑块相关[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83-86.(收稿日期:2021-12-25)(本文编辑邹丽)㊃3171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5月第21卷第9期。
新疆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特点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患 者进 行数 字减 影 脑 血 管 造 影 检 查 ( D S A) , 分析颅 内、 外动脉狭 窄分布情况。 结 果
4 1 6例 中青 年
缺 血 性 脑 血 管病 患者 中 2 1 3例 ( 5 1 . 2 0 ) 存 在脑 动脉 狭 窄或 闭塞 , 其 中前 循 环 动 脉 狭 窄 或 闭 塞 9 8例 ( 4 6 . 0 1 ) , 后 循 环 动 脉狭 窄或 闭塞 6 1 例( 2 8 . 6 4 ) , 前后循环均有动脉狭窄或闭塞 5 4例 ( 2 5 . 3 5 ) , 后 循 环 动 脉 狭 窄 率 低 于前 循 环( P d0 . 0 5 ) 。颅 内动 脉 狭 窄 或 闭 塞 6 2 例( 2 9 . 1 1 ) , 颅外 动 脉 狭 窄 或 闭 塞 9 4例 ( 4 4 . 1 3 ) , 颅 内、 颅 外 均 有 动 脉 狭窄或闭塞 5 7例 ( 2 6 . 7 6 ) ,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率 高 于颅 内 动 脉 ( P<O . o 5 ) 。 结 论 新 疆 中 青 年 缺 血 性脑 血 管 病 患 者 以颅 外 动 脉 狭 窄 为 主 , D S A 可 以准 确 地 评 价 中青 年 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的脑 血 管 狭 窄 分 布情 况 。 关键 词 :缺 血性 脑 血 管 病 ;中青 年 ;数 字 减 影脑 血管 造 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
C A0 J i a n s h u C HUXi u h u a 1 l Y a h L I C h u n z h t
X i y u a n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a A c a d e m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9 1 , C h i n a
死组( 2 3 . 5 %) , 差异 有高 度统 计 学意 义 ( P<0 . 0 1 ) 。③ 1 9 4 例 血管 病变 中 , 共有 9 5 3 支 血 管存 在不 同程度 的狭 窄 ,
中度 以 上狭 窄 动 脉数 脑 梗 死组 ( 3 6 . 8 %) 多 于 无脑 梗 死组 ( 1 4 . 8 %) , 差 异 有高 度 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1 ) ; 中度 以上 狭 窄 动脉 数脑 梗死 组 前循 环 ( 4 2 . 8 %) 多于 后循 环 ( 2 9 . 2 %) , 差 异 有高 度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1 ) 。在 1 9 4例 血 管病 变中. 中度 以上狭 窄 动脉 数颅 内( 4 5 . 4 %) 多 于颅 外 ( 2 5 . 0 %) , 差异 有 高度 统计 学 意义 ( P<0 . 0 1 ) 。 结 论 缺 血 性脑 血管病 变 发生 率颅 外 多于 颅 内 , 但 狭 窄程度 颅 内重 于颅 外 ; 脑梗 死 患者 前循 环动 脉狭 窄程 度 比后循 环严 重 。 『 关 键词1脑缺 血 ; 脑 动脉 狭 窄 ; x 线 计算机 ; 血 管造 影术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和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41期 89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和检测值特点分析母蕾,娜日松,史萌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方法以我院117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是否存在代谢综合征(Mets)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47例)、非代谢综合征组(70例)。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头颈部CTA(CT血管成像)检查,研究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结果 Mets组患者和非Mets组患者之间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BMI、腰围、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颅内外动脉狭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Mets、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年龄及男性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代谢综合征和颅内外动脉狭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是导致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代谢综合征;颅内外动脉狭窄;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1.053本文引用格式:母蕾,娜日松,史萌萌.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和检测值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89-90.0 引言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疾病预后较差,患病人群以老年患者为主,而代谢综合征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多种代谢成分异常。
有较多研究证实[1],代谢综合征是导致机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关于代谢综合征是否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报道不多。
我院对117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见如下报道。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像
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优化:
3、MRI及MRA:MRI具有分辨率高的优势,可以显 示脑内病变的范围、程度,MRA对颅内血管的狭窄 程度、范围显示良好,与TCD配合增加诊断率;但 临床工作中发现其显示狭窄的程度有放大疾病程 度的劣势,而且对于一些血管弯曲或变异的清况 如大脑后动脉主要由前循环供血时,MRA可能造成 大脑后动脉P1段近端狭窄或闭塞的假象。
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 临床研究WASID研究组报告,即使进行抗凝或 抗血板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年卒中率仍高达 10.7%,小脑后下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狭窄的年 卒中率为6.0%。
1999年Melak等和Mori等报道了颅内椎基底 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
Gomez等于2000年报道了症状性大脑中动 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支架3/16mm
术中左颈内造影
术后第3天MRA表现
损后男
,
伤 经 处 理 后 恢 复
,
再 发 昏 迷 考 虑 再 灌 注
,,
68 岁 术 后 麻 醉 清 醒
.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禁忌症:
非“罪犯”血管,或病变开通后病人不能 获益;
无适合的血管入路; 6周内发生过卒中;卒中后留有严重残疾; 合并颅内血管畸形或肿瘤。
术前准备:
(略)
手术技术要点:
1、准确判定罪犯血管,详细了解血管造影情 况,决定手术入路。
2、主张全麻。 3、导引导管尽量一步到位,防止反复刺激造
成血管痉挛。
闭塞,但时间‹3个月。 C型病变:狭窄长度›10mm,血管明显扭曲或
闭塞时间≥3个月。
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优化:
1、经颅多谱勒超声(TCD):颅内血管内径 缩小50%以上时,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血 管造影可发现管径狭窄。
颅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颅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颅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颅内动脉瘤、颅脑动静脉畸形、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狭窄等,术前进行充分的脑血管评估可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转归。
由于该领域循证医学证据有限,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麻醉管理。
一、颅内动脉瘤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常合并颅内出血、高血压、脑水肿、迟发性脑缺血、电解质紊乱、脑积水、癫痫以及心肺功能异常,对上述合并症进行评估有助于指导术中和术后麻醉管理。
1.对于术前高血压,建议控制收缩压低于160mmHg,推荐药物:尼卡地平,负荷剂量0.1~0.2mg,静脉注射,持续输注剂量:0.5~6.0μg/(kg·min);拉贝洛尔,负荷剂量0.1mg/kg,持续输注剂量:20~160mg/h,或艾司洛尔0.5mg/kg,持续输注剂量:0.05~0.30mg/(kg·min)。
应避免使用硝普钠。
2.对所有动脉瘤患者,使用尼莫地平缓解脑血管痉挛,可减少迟发性缺血及改善神经功能。
罂粟碱虽能逆转血管痉挛,但不能改变患者预后。
3.维持正常血容量,可以应用胶体液和晶体液,必要时给予血管收缩药物提升血压以降低脑缺血风险。
在局灶性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期,白蛋白通过逆转脑皮质小静脉内的血液瘀滞、血栓形成以及血细胞黏附,发挥其治疗效应,并且支持其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4.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伴有低钠血症,发生率达30%,给予生理盐水有助于改善低钠血症,并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垂体后叶素降低血钠水平,不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5.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甚至儿茶酚胺风暴,易引起心肌损害,应检测肌钙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及心电图。
6.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发生贫血,术前血红蛋白维持在80~100g/L,对于存在迟发性脑缺血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应维持在120g/L。
7.谨慎使用术前用药,对于紧张焦虑患者应权衡高血压和出血风险,适当应用镇静剂。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邱麟(衡阳市169医院二内科,湖南衡阳421002)〔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狭窄;分布;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24-5537-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4.084第一作者:邱麟(1982-),男,主要从事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
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最主要的病变,如在早期发现动脉病变并给予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1〕。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脑动脉狭窄的诊断率不断提高,大量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在早期得到治疗。
本研究通过分析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12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 或MRI 诊断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21例,脑梗死96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60 80〔平均(67.2ʃ6.3)〕岁。
所有患者均经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及心电图检查排除脑出血性疾病、严重出血倾向、肿瘤、炎症、肝肾功能不全、穿刺部位感染等,并经家属同意进行DSA 检查。
1.2方法1.2.1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应用GE LCV +Plus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利多卡因局麻下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入主动脉弓,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颅外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段、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课前问答:脑血管狭窄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吗?A. 有B. 没有脑血管病的发病有三个基础,包括血管壁、血液状态和血流动力学,血管壁的异常是导致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病变产生了脑动脉狭窄。
因此,脑供血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和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该及早识别和治疗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狭窄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早在1986年Caplan就发现种族对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有影响,黑人与日本人颅内动脉易患动脉粥样硬化,而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易发生在颅外血管,特别是椎动脉。
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发现,国人颅内血管狭窄的几率明显高于颅外血管[1]。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概述:临床医生应该有更强的意识和技术识别颅内血管狭窄的存在。
首先,对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都应该怀疑有脑血管狭窄。
其次,更好的识别出血流动力学异常所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因为这组疾病与脑血管狭窄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熟练掌握脑血管狭窄临床检查技术,包括双侧桡动脉触诊、双上肢血压测量、血管听诊(主要是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和眼动脉的听诊)。
第四,正确选择辅助检查和诊断流程,识别脑动脉狭窄的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TCD和Duplex)、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第五,更好的寻找脑血管狭窄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最后,熟悉脑血管狭窄的分型方法。
要点提示:TCD可探测到的血管主要有:ICA:颈内动脉颅内段、CS:颈内动脉虹吸部、MCA:大脑中动脉、ACA:大脑前动脉、PCA:大脑后动脉、ACOA:前交通动脉PCOA:后交通动脉、OA:眼动脉、V A:椎动脉、BA:基底动脉、PICA:小脑后下动脉。
颅内脑动脉狭窄的合理分型是治疗决策的基础。
从治疗上,所谓的颅内动脉主要是指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3、4]。
目前的分型方法有Mori分型、LMA分型和临床分型,当然临床分型适合临床医生使用,而Mori分型和LMA分型更适合介入医生使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分析
将上述三种分组情况综合对 比,不同年龄段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 及发病点情况表现为:①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正常 及轻度脑动脉狭窄在青年组 占8 例、中年组占3 例、老年组2 ,中度 例 脑动脉狭窄在青年组占2 例、中年组占2 例、老年组7 ;重度脑动脉 6 例 狭窄在青年组 占l 例、中年组占1例、老年组4 例,脑动脉闭塞在青 2 9 年组 占0 例、中年组 占1 例、老年组4 例。②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 脉狭窄发病点,颅外动脉狭窄在青年组占9 例、中年组 占 例、老年组 3
结论 缺血性脑血 管病患者脑动脉狭 窄的分布与患者的年龄具有关联性,早期 的积极干预措施有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 键词 】 缺血 性脑血 管 病 ;脑 动脉 狭 窄 ;分布特 征 关
中图分类号 :R 4 . 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7 - 14(0 1 1 03— 2 61 8 9 21 )3 — 35 0
2 颅 内动脉狭窄在青年 组 占1 、中年组 占2例 、老年 组4 例 ;颅 例 例 7 5 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在青 年组 占1 、中年组 占1例、老年组 1例。 例 2 5
正确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以下为临床诊
断的方法 :
1.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是诊断患者 脑动脉狭窄最有效的方法。其可以排除x 线检查 中软组织及骨骼重叠 影像的现象,具有增强检查中患者血管对比度与清晰度的特性。通过 造影可以发现血管病变的部位、性质、侧枝循环情况,对缺血性脑血 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论文危险因素论文:160例短暂性脑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论文危险因素论文:160例短暂性脑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 tia)与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研究160例tia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颅内血管狭窄等发生情况。
结果 tia患者常常存在一种甚至多种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对于tia的发生和tia发展成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evaluation of risk factors in 160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atientsweichangxiu yuqi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guizhou provential people’s hospital;guiyang,550002)【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and risk factors correlation of cerebral vasculardisease.methods the incidence of risk fsctors such as hipertenion,diabetesmellitus,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nd abnormal lipid metabolism were investigated in 160 tia patients.results tiapatients usually have more than one risk factor, controlling these factorsiscritical to prevent the onset and the progress of tia.【key word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risk factor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m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卒中前最有价值的预警信号[1] 。
脑卒中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
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目录基本信息别称:脑血管意外英文名称:cerebral apoplexy就诊科室:神经外科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病因 1.血管性危险因素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
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
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
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
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中风。
颅内动脉狭窄
充分、正确利用各脑血管检查手段来 正确诊断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基础
TCD CTA
DSA 为金标准
MRA
颅内动脉狭窄
流 行 病 学
Geeganage CM, et al. Stroke. 2012 Jan 26. doi: 10.1161/STROKEAHA.111.637686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较单用更显著减少
急性缺血性卒中/TIA的卒中复发
3.3%vs.5.0% P=0.02
西洛他唑+ASA vs 氯吡格雷+ASA?
TOSS Ⅱ
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双抗和单抗治疗的比较
-RCT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目的: 比较双抗或单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电子参考书目检索已完成的在急性(≦3d)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中比较 双抗和单抗的RCTs;分析的主要指标为复发卒中*
结果: 纳入来自12个已结束RCTs的3766例患者 指标 双抗
入选标准
新近3个月内有TIA或 卒中合并症状性颈动 脉狭窄的患者,并经 TCD证实存在MES 发病7天内的缺血性卒 中/TIA;有供应相应 脑区的颅内外大动脉 狭窄;MES阳性
给药方案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安慰 剂组,氯吡格雷组在第一天 给予300mg负荷剂量,接下 来每天给予75mg,总共治疗 7天,研究期间所有患者都 接受阿司匹林每日75-160mg 治疗
CARESS研究人群为颈动脉狭窄≥50%且MES阳性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 CLAIR研究人群为颅内外动脉狭窄≥50%且MES阳性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关系
Rea in h p b t e she i to n n e n lc r td la tr t e o ce oi lto s i ewe n ic m c sr kea d i tr a a o i a r e y ah r s lr tc se ssao g wih rs a t r tno i n t ik f co s l
【 论
著】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与 颅 内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狭 窄 及 危 险 因 素 的 关 系
陈研 茹
( 山东省邹城市充 矿总医院神经 内科 , 山东 邹城 2 30 ) 7 50
【 摘要 】 目的 :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颅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危险因素的 关系。方法 : 1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对 2 5 缺血性脑
管病患者 容易发生颅 内动脉狭窄 , O 值 分别 为 2 5 、. 6 4 1 . 0 均 P< .5 。缺 血性脑 血 管病组 高 密度脂 蛋 白( . 9± . 2 其 R . 6 3 4 、. 2 5 2 ( 00 ) 10 03 )
m o L比对照组(.3 04 ) m l ml f 13 ± .0 m o L低( 00 ) 结论 : 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 脑血管病 发生有密切关 系, 内动脉粥样硬 / P< .5 。 颅 颅
gop ( < . 1 .I I ru ,h ir ui f ao dl r r t rsl ocs ns ntrso idecrba a e ( O ru P 0 0 ) nC op teds i t no rt a a e ah oce t t oi i i n f d l e r r r 7 . g tb o c i t y e r i e ss u m e l ty
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的研究
R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s e x a n d s y m pt o ma t i c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s t e no s i s
CA0 Yu — ai r n, ZHANG Xi on g, W AN Xi n, e t a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Gu a n g do n g Pr o v i n c i a l P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
.
临床 研 究 .
别 与症 状 性 颅 内动 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窄 关 系 的研 究
曹裕 民 , 张雄 , 万鑫, 王硕 , 代 成波 , 马桂 贤, 张玉虎 , 王 丽娟
摘要 : 目的 探 讨 性 别 与症 状性 颅 内动脉 粥样 硬 化 性 狭 窄 的 关 系, 为 颅 内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狭 窄危 险 因 素 的 研 究及 缺 血 性 脑 血 管病 的 防治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行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术 检 查 的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3 7 0 8 例, 未 见 明 显 颅 内外 动脉 狭 窄 1 4 7 6 例, 症 状 性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2 2 3 2例 , 分 析 症 状 性 颅 内外 动脉 狭 窄 与 性 别及
年 龄 的 关 系 。 结果 症 状 性 颅 内外 动 脉 狭 窄 患 者 中 , 单 纯 颅 内动 脉 狭 窄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 单 纯 颅 外 动 脉 狭 窄 和 颅 内
缺血性脑卒中
梗死、分水岭梗死
卒中病因分类
阻小动脉塞 (SAO)
其他原因(OC)
血液和凝血机制 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大动脉炎 血液系统疾病 药源性 淀粉样血管病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
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心源性栓塞 (CE)
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 等 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 状和体征 应作CT或MRI检查 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影像学脑损害的范围
CT scan 多数医院都有, 快,即刻除外脑出血 24小时后梗塞病灶能充分显示;后颅窝病变显示不清
MRI 解剖结构显示更清晰 对新鲜出血观察不满意, 应用受限
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烟雾病
双侧对称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颅底有大量烟雾形成
颈动脉彩超
TCD脑血流微栓子监
识别不稳定斑块和动脉到动脉栓塞微栓子Βιβλιοθήκη MES)MRACTA
大动脉狭窄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高危因素 烟雾病:年轻,无血管病高危因素,颅内Willis环病变 大动脉炎:年轻,无血管病高危因素,颅外弓上血管病变 夹层动脉瘤:常有高血压病史
脑梗死后出血,合并高血压脑病、夹层动脉瘤、肾衰、心衰,应考 虑降压治疗。
溶栓治疗前后,血压应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
控制血糖 :
血糖>11.1mmol/L,应胰岛治疗,血糖控制在 8.3mmol/L以下。
吞咽困难的处理:
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饮食不足致液体缺失及营 养不良
感染的处理:
动脉堵塞
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破裂
分类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特点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特点段丽君;王默力【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19【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临床特点。
方法分析217例行 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
按DSA的检查结果将21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组,分为DSA检查结果阳性组119例和DSA检查结果阴性组98例。
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
结果①发病年龄:DSA结果阴性组98例,男79例;女19例;阳性组119例,男92例;女27例。
两组年龄构成比无显著差异( P>0.05)。
②动脉狭窄的分布:DSA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颅外动脉狭窄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178>0.05),两组颅内动脉狭窄数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00)。
③最终形成梗死的部位:两组比较, DSA 结果阴性组未见异常的多于阳性组(P=0.000<0.05);大面积和中小面积梗死阳性组明显多于DSA结果阴性组(P=0.000和P=0.018),而DSA结果阴性组的皮层下梗死明显多于阳性组(P=0.002),单纯底节梗死DSA结果阴性组多于阳性组(P=0.000),后组循环的梗死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①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梗死部位主要在皮层下,与小血管病变和低灌注有关。
②DSA检查阴性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梗死与动脉狭窄有关,且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总页数】2页(P5366-5367)【作者】段丽君;王默力【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三医院内二科,河北唐山 063100;北京宣武医院神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相关文献】1.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检查结果分析 [J], 尚志红2.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TCD、CTA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J], 王志刚;张志鹏3.基层医院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DSA检查并介入治疗体会 [J], 何建军4.NIHSS评分联合DSA检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J], 赵勇;汤其强;许啟伍;檀国祥5.DSA检查未见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J], 王世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脑血管造影DSA的表现
总之,经过本组病例成果表白,除了脑血管狭窄和闭塞能够引起TIA,动脉瘤、血管畸形可能因为血液动力学原因而引起TIA。
结论
由此可见,TIA作为一种神经内科旳常见病,不是单纯旳用药物治疗即可,而应追踪其发病原因,针对其发病原因作进一步处理,才干有效地预防TIA再次发作或发展成卒中。
提议
对于<50岁旳TIA病人应多考虑颅内段狭窄、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能够采用相应旳外科或介入治疗手段; 对于>50岁旳TIA病人要警惕颅外段狭窄。如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经过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即可有效地预防卒中旳发生。
结论
TIA是神经科中最应探讨病因主动治疗旳疾病,本文旳成果提醒TIA有多种病因,应分别采用不同旳治疗措施,有效地遏制TIA地进行性发展,最大程度地保存病人旳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谢谢
临床资料和措施
患者男性107例,女性36例;年龄5~76岁,平均36岁。(年龄旳分布见表1) 症状:发作性一侧肢体无力和/或麻木104例,发作性失语2例,发作性眩晕12例,发作性头痛伴肢体麻木3例,发作性晕厥4例,发作性复视或偏盲7例,发作性构音障碍7例,头晕伴黑蒙4例。 发病时行头颅CT检验未见异常。
DSA成果
143例患者旳临床症状与病变性质有关性见表1 临床症状旳体现多与病变部位有关
表1 143例病人病变性质与症状分析
病变
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狭窄或闭塞77 动静脉 畸形29
动脉瘤 9
烟雾病 8
多发动脉 硬化 4
未见异常 16
肢体无力
61
21
1
表2
病变脑血管
男
女
例数(%)
MRA诊断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该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以及低治愈率等特点,被医学界称为“三高一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
长期以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一直被运用来对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和诊断,然而这种技术具有创性、费用高、费时、合并症多等诸多缺点,因此大部分的患者不愿采用这种造影技术。
然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却客服了这些方面的缺点,集无创性、治疗费用低、不费时等优点与一身,容易被广大的患者接受[2]。
但MRA在评价脑血管狭窄方面还有一定争议。
为探讨这种技术的可靠性和它在临床上诊断血管性疾病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笔者通过研究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该院住院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50例病人,对其进行MRA 和DSA影像的对比资料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从在该院住院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分布在38~65岁,平均年龄45.5岁,患病平均时间为3年。
对50例中老年颅内动脉狭窄的者患者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检查,而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明确诊断。
检查结果为,50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中,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5例有脑梗死症状,6例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例有脑梗塞病史并不同程度TIA发作者。
此次研究的中50例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都符合临床医学的诊断标准,并且在DSA检查之前进行相关的测定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凝血酶原时间、血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
1.2方法1.2.1MRA MRA的检测采用是1.5T系统,三维时间飞跃(3D-TOF)技术法,选择了TR36ms,Tel0ms动脉期扫描,25°的RF偏转角,层厚1mm,80~104层,这种技术的成像原理为:采集为1次192×512达到距阵,先经过初期的扫描后获得一些初始的图像,然后再经过MIP重建的技术收集到冠状位、横断位、矢状位多角度的脑血管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特点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的特点。
方法总结138例患者病变的性别年龄特点,并分析不同合并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结果中青年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吸烟、饮酒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不良嗜好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男女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男性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尤其是高脂血症的患者,值得引起一级预防的重视。
标签: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血管病的75%~85%,死亡率和残疾率较高,对人群健康危害极大,颅内、外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1]。
本研究主要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出发,探讨不同合并疾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8例,其中,男64例,女74例,年龄34~88岁,平均(64.9±2.3)岁,中青年15例,超过60岁的老年者123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7例,脑梗死7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不同,比较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分析不同性别患者狭窄部位分布情况,探讨所合并疾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不良嗜好、合并症情况比较
本组138例患者中,行脑血管数字减影检查后发现,累及颈动脉者69例,大脑动脉前循环存在病变者78例,后循环存在病变者60例,另外颅外动脉存在病变者73例,颅内动脉存在病变者65例。
所有138例患者中有吸烟史者96例,有饮酒史者86例。
全部患者中,中青年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青年吸烟、饮酒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者明显对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不同性别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不良嗜好、合并症情况比较
本研究138例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74例,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不良嗜好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男女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男性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多余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数字减影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腚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可以全面、详细地了解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明确粥样硬化斑块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溃疡和钙化等改变,还能了解颅内外脑血流的代偿情况[2]。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动脉硬化的比率及动脉狭窄的程度而明显增加,老年组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动脉狭窄程度严重,所以有研究认为随年龄增长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增加[3],本文中青年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中青年吸烟、饮酒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者明显对于中青年组,证明了老年患者发生颅脑缺血的危险性升高。
男性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中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且男性患者中发生,这可能与男性不良嗜好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有关,此外,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不同,且生活方式不同[4],尤其是老年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活动量逐渐减少,器官功能逐渐衰退。
李斗[5]研究表明中国人总体上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
脂代谢、血糖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它们参与了不同部位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发挥了相似的作用[6]。
本组发现中青年组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比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老年狭窄程度高于中青年患者,男性狭窄程度高于女性患者。
所以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尤其是高脂血症的患者,值得引起一级预防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余传庆,张梅,薛敏.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7(3):1142-1146.
[2] 宋桂芹,王拥军,董可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9):680-683.
[3] 李江,李红燕,朱沂. 新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J]. 新疆医学,2011,41(4):31-33.
[4] 张曦,陈安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0例脑动脉狭窄的分布[J]. 贵州医药,2010,34(1):33-34.
[5] 李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58-1161.
[6] 乌兰,赵剑平,石燕清.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部位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检测[J].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3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