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覆盖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1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
1.1.1地表覆盖: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多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主要侧重描述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1.1.2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的总称。
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
1、确定土地的用途;
2、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3、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1.1.3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性质:
1、地表覆盖反映了土地的自然属性(其性质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
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包括地表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和社会
经济因素(社会制度、政策、城市化与工业化、区位、交通条件、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其性质主要取决于自然和经济因素)
3、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性质的变化构成了地表覆盖/土地利用变化
4、自然力也会引起地表覆盖的变化
5、地表覆盖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特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而且产生变
化的原因也具复杂多样性,并因此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
6、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反映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决定着地表的水热和物质平衡,其变化
直接影响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着陆地-大气的水分、能量和碳循环,以至引起气候变化。
1.2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研究内容
1.2.1地表覆盖研究内容
1、地表覆盖的特点;(与地理要素的关系)
2、地表覆盖变化研究;
3、地表覆盖分类体系研究;
(满足地球系统模式需求;环境系统模式需求等)
4、遥感测定地表覆盖及其变化;
(数据尺度;时空分辨率;数据质量;数据处理;自动分类等)
5、变化检测技术;
6、地表过程模型化与动态模拟;
举例:
1、植被:
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在大范围内经济而有成效的查清植被资源和检测环境动态,从空间以不同尺度来研究地球植被层的空间结构和波动规律以及多种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把植被遥感信息转换成图像和数据,供决策和管理者参考。
2、水域:
水体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水体图形的准确提取是遥感图片解译识别的关键问题,在对提取的水体图像分析基础上,对水体的形状、水质参数、水体污染、自然灾害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水环境信息的准确、动态、快速发布。
PS:
SAR检测的优点:
1)SAR不受天气影响,在恶劣天气仍能进行灾情监测;
2)SAR影像上水体灰度较低,灰度变化缓慢,纹理具有一致性;
3)SAR较其他类型的遥感数据,能够保持较好的边缘信息;
4)SAR能够反演波浪要素,可以进行海上或海面以下目标监测和识别(内波);
水域的特点:
1)在激光雷达数据中,水体具有点云密度低,回波强度低的特点;
2)在海洋测绘中,利用蓝绿双激光实现海底地形的测量,但该传感器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标定50m,实际中国近海很难达到;
3)能够直接获取高精度的DSM数据,可以直接进行洪水灾害的三维解译,为泄洪和排险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高(多)光谱遥感解译的主要应用有:
1)水域提取;
2)水质监测和反演;
3)水深监测
3、冰雪覆盖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航空遥感光学图像、数字高程模型、雷达等新数据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借助遥感手段研究冰川、冰雪覆盖地的性质和特征,监测冰川、冰雪覆盖地的动态变化成为冰川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
1.2.1土地利用研究内容
1、土地利用与环境关系
2、土地利用效益与土地保护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4、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5、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研究
6、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
1.2.2对新一代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需求
1、分类体系不能满足地球系统模式需求;
2、第三方精度评价较低;
3、时相局限性较大。
4、贴近地球系统模式分类需求;
5、提高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时空分辨率;
6、改善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1.3地表覆盖与土地利用的应用
1.3.1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1、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数据;
2、地表覆盖/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是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的实时数据;
3、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是相关部门开展业务的基础;
4、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是国家土地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如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2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地籍调查
2、土地整理
3、土地利用管理
4、土地规划
5、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2.1地球表面形态
2.1.1现代地表基本形态:高山、陆地、海洋、丘陵
1、海洋:世界海洋是指地球所有的大洋和海的总称;
2、陆地:平均海拔875m;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1)山地:是指海拔500 m以上的低山、中山、高山分布地区的总称;
2)高原:是指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顶部较为平坦或呈波形起伏,面积广阔的高地。
3)平原:是指海拔200m以下,地表起伏不大,面积宽广的地区。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最广,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4。平原多呈现纵向分布于大陆中部。
4)盆地:是指四周为山地和高原所环绕、中间较为低的地区。盆地有大小之分。
5)丘陵:是指海拔高度500m以下,高低不平,连绵不断的低矮而邱顶较浑圆的平缓的山地。如我国江南丘陵、山东丘陵等。
6)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的谷坡陡峻的谷地。
2.2全球土地利用/地球覆盖概况
2.2.1地表覆盖概况:
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总面积为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Km2,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陆地面积1.49亿Km2,约占地表总面积的29%。海洋和陆地面积之比约为7:3.
2.2.2土地利用概况:
1、森林:
1)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①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
②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
③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
④全球三分之一的森林是原生林
原生林:指没有明显人类活动迹象,且生态进程未受重大干扰的本地树种的森林;
人工林:特指种植林的一种,主要由引进树种组成。
⑤全球森林的三分之一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11%的森林指定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⑥每年近百分之四的森林受到各种灾害的影响。
2)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①全球森林面积总体上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减少的速度变缓;
②全球人工林面积增速加快;
③全球原生林面积迅速减少;
④森林由木材生产向多功能利用转变。
2、耕地
1)概况:
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30.48亿,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4。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0.6%,多年生作物土地(种有长期生长的作物且每次收获后不需再种植的土地)占1.0%,其他土地占88.4%。
2)现状:
同期,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在1961年为人均耕地0.415hm2,到1990年降至人均耕地0.265hm2,到2008年降至人均耕地0.205hm2的最低点;
在1961—2008年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50.6%。与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趋势相对应,未来40年全球人口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3、草地
1)概况:
世界草地的总面积估计有67亿hm2,占陆地面积的1/2,它是由永久牧场、疏林地等组成。据统计1998年全球永久草场34亿hm2,主要分布在亚洲(11.0亿hm2)和非洲(8.9亿hm2)。
2)典型的草场退化区域:
①非洲萨赫勒地区农业扩展造成的草原畜牧业退缩;
②中亚地区经济转型后草原畜牧业的边缘化;
③中国青藏高原地区过度利用和气候变暖导致的高寒草原畜牧业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