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的原子模型
波尔的原子模型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6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首届“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 能量:
hv Em En
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 是不稳定的可自发 地经过一次或几次 跃迁达基态
-0.54 -0.85 -1.51
-3.4
1
-13.6
10
思考与讨论: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首届“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1 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4激发态, 则照射光光的频率必须为多少? 2 分别能量为11eV、15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
量子化条件的引进没有适当的理论解释。
13
练习: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首届“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1、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C ( )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 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 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 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玻尔原子模型存在 哪些局限性?
4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首届“课件大赛”参赛作品
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轨道量子化 假设
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半径只能取 某些分立的值,电子在这些轨道 上绕核旋转是稳定的,不向外辐 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的
5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摘要】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是量子物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对原子结构和光谱的解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开始介绍,然后探讨了该模型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接着分析了实验验证和局限性,指出该模型在解释某些现象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指出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和光谱现象。
通过对该模型的深入研究,可以推动量子物理学的发展,拓展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关键词】玻尔,量子轨道,原子模型,基本假设,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验验证,局限性,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简介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
这一模型是基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并与里德堡的光谱定律相联系。
玻尔的模型突破了经典物理学的束缚,引入了量子概念,为原子结构研究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简单明了地描述了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通过假设电子围绕原子核以离散的能级运动,且只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
这一模型为解释氢光谱线的发射和吸收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并且揭示了原子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量子态的离散性。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不仅在原子物理学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也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这一模型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和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正文2.1 玻尔的量子轨道原子模型的基本假设1. 电子在原子内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只在特定的能级上运动,这些能级是离散的。
2. 电子在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不发射辐射,也不吸收外界辐射能量。
3. 电子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时,其轨道半径和能量是固定的,不会发生改变。
玻尔模型
玻尔模型(Bohr model)玻尔模型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于1913年提出的关于氢原子结构的模型。
玻尔模型引入量子化的概念,使用经典力学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元素周期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玻尔模型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取得的重要成就,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玻尔模型的提出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1885—1962)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量子论,揭开了量子物理学的序幕。
19世纪末,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将氢原子的谱线表示成巴耳末公式,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总结出更为普遍的光谱线公式里德伯公式:其中λ为氢原子光谱波长,R为里德伯常数。
然而巴耳末公式和式里德伯公式都是经验公式,人们并不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1910年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在这个模型里,电子像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但是根据经典电磁理论,这样的电子会发射出电磁辐射,损失能量,以至瞬间坍缩到原子核里。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卢瑟福无法解释这个矛盾。
1912年,正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玻尔将一份被后人称作《卢瑟福备忘录》的论文提纲提交给他的导师卢瑟福。
在这份提纲中,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概念,认为原子中的电子处在一系列分立的稳态上。
回到丹麦后玻尔急于将这些思想整理成论文,可是进展不大。
1913年2月4日前后的某一天,玻尔的同事汉森拜访他,提到了1885年瑞士数学教师巴耳末的工作以及巴耳末公式,玻尔顿时受到启发。
后来他回忆到“就在我看到巴耳末公式的那一瞬间,突然一切都清楚了,”“就像是七巧板游戏中的最后一块。
”这件事被称为玻尔的“二月转变”。
1913年7月、9月、11月,经由卢瑟福推荐,《哲学杂志》接连刊载了玻尔的三篇论文,标志着玻尔模型正式提出。
这三篇论文成为物理学史上的经典,被称为玻尔模型的“三部曲”。
玻尔的原子模型
教学目标
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 念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 了解玻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回顾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电子
原子不可割
否定
电子跃迁模拟动画
跃迁假设(频率条件)
跃迁:原子由一个能量态变为另一 个能量态的过程称为跃迁。
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电子也可以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电子 所受库仑力做正功,减小电势能,原子 的能量减少,要辐射出能量,这一能量 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跃迁假设(频率条件) 3、跃迁假说(频率条件):针对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提出
事实上,辐射电磁 波的频率只是某些 不连续确定的值
人们早在了解原子内部结构之前就已经观察 到了气体光谱,不过那时候无法解释为什么 气体光谱只有几条互不相连的特定谱线
玻尔
了解到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所遇到的困难 ,他认为产生困难的原因不在于模型本 身,而在于经典理论。
在巴耳末简洁公式、普朗克关于黑体辐 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启发下 ,玻尔大胆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玻尔理论,从高能级跃迁到 低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
巴耳末公式中的n应该是电子 从量子数分别为n=3,4,5…… 的能级向量子数为2的能级跃 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巴 耳 末 系
氢原子能级跃迁与光谱图
玻尔理论与巴耳末公式
请同学们用这几个公式推出巴耳末公式
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玻尔理论与巴耳末公式
Hδ
Hγ
由于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分立的 。因此原子的发射光谱只有一些分立的亮线。 又由于不同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同,因此辐射(或 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同。
波尔的原子模型(课堂PPT)
E1
轨道半径: rn n2r1 (n=1,2,3……)
式中r1 =0.53×10-10m 、E1=-13.6ev
频率条件 hEmEn
4 3 21
轨道假设
1
43 2
定态假设
E4 E3 E2
E1
43 2
跃迁假设
E4 E3 E2
1
E1
9
Hδ
n=1 n=2 n=3 n=4 n=5 n=6
(巴尔末系)
Hγ
Hβ
Hα
1R(212n12) n3,4,5,...
巴 耳 末 公 式R=1.10107m1 里 德 伯 常 量
根据:E=hv,λ=c/v
又Eδ =1.89eV= 3.03 ×10-19J 所以, λ δ=hc/ Eδ = 6.63×10-34 ×3.0 ×10-8 / 3.03 ×10-19J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4、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CD) 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5、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 为原子跃迁所
2、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 ( D)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3、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a 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b的圆轨道上,已 知ra>rb,则在此过程中( C )
在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 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波尔于1913年把微观世界中物理 量取分立值的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 子结构假说。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 6 5 4 3 2
1 基态
0 eV
-0.54eV -0.85eV -1.51eV
-3.4eV
激发态
-13.6eV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4、原子发光现象:原子 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 激发态或态跃迁的过程, 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这个 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 去,这就是原子发光现象。 不同的能量,发射的光频 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 到不同颜色的光。
四、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 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 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同时又应用了“粒子、 轨道”等经典概念和 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其 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氦原子光谱
拓展与提高
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怎电子样观修否定改玻原尔子模不可型割 ?
注意区分:处于n=4能级的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最多释放几种
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的光谱条数最多:n 1
n
E eV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 4
-0.85
的光谱条数最多:
3
-1.51
C
2 n
=
n(n 1) 2
2
-3.4
C42 6
1
-13.6
三、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阅读教材P58-P59,小组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公式:
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En
e2 -k
rn
1 2
mvn2
-
1 2
k
e2 rn
2 2k 2me 4 E1
chap3(II)-波尔原子模型.ppt
氢原子光谱的线系
~ 赖曼系(m = 1) :
1 ], n 2,3,4, RH [ 1 12 n 2 R H [ 12 12 ], n 3,4,5, 2 n
在紫外区,是1914年由赖曼发现的。
~ 巴耳末系(m = 2) : ~ 帕邢系(m = 3) :
体系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
2
2
2
r M 1 C
Ze
r2
v
m
V
Mm M m
消去,求得r
MVr1 m v r2 n
r n
2
2 2 4 π 4 π 2 0 0 rn n 2 r n n e 2 Z me 2 Z 2 2 2 Ze 1 1 原子体系的能量 E MV m v 2 2 4 π 0 r
434.010nm
486.074nm
• 波长遵守巴耳末公式的这一系列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 • 波长间隔沿短波方向递减 • 谱线系的系限—谱线系中最短的波长
n
B 364.56 nm
2 ~ n 4 4 ( 1 1 ) 1 1 波数 B n2 B 22 n2
对氢原子,计算得 R H 理论 1 .097 373 1 10 7 m 1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四
当时实验测得
RH实验 1.096 775 8 10 7 m 1
问题:里德伯常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超过了万分之五,其原因何在?
۩ 考虑到核不会固定不动,上式中电子质量应理解为折合质量 mM mM 2 4
410.120nm
Ha : 红 Hb : 深绿 Hg : 青 Hd : 紫
656.210nm 486.074nm 434.010nm 410.120nm
波尔的原子模型
§ 波尔的原子模型教学目标1.知道波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3.能用波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
4.了解波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重难点分析重点:波尔理论的基本假设,能级、跃迁、氢原子能级图和有关计算。
难点:用波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 教学过程一、波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1.轨道量子化与定态(1)轨道量子化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
②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氢原子中电子轨道的最小半径是053.01=r nm ,不可能再小了;电子还可能在半径是212.0nm 、477.0nm ……的轨道上运行,但是轨道半径不可能是介于这些数值中间的某个值!③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
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因此,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基态,其他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轨道量子化:12r n r n = (其中053.01=r nm ;=n 1,2,3,…)对氢原子: n n e nr v m r e k 222=,则:n n e n r ke v m E 22122k == (↑n r ,↓n E k ) nn n r ke r ke e E 2p )(-=-= (↑n r ,↑n E p ) =n E +n E k =n E p nr ke 22- (↑n r ,↑n E ) 其中9219912110053.02)106.1(100.92--⨯⨯⨯⨯⨯-=-=r ke E J 181017.2-⨯=J 6.13-=eV =n E n r ke 22-21122)(2nE r n ke =-=(=n 1,2,3,…)2.频率条件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m E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为n E ,m >n )时,会放出能量为hv 的光子(h 是普朗克常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同低能级n E电子跃迁:二、波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氢原子的能级图121E n E n =(其中1E 6.13-=eV ,=n 1,2,3,…)2.波尔理论解释巴耳末公式波尔的频率条件告诉我们,原子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n m E E hv -= (m >n )。
波尔讲的原子模型的故事
波尔讲的原子模型的故事在20世纪初,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天量定律,开启了现代物理学新纪元,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运行和材料结构的认知。
然而,在这一运动的下缘,一位叫做波尔(Ernest Rutherford)的科学家却用一个简单而又革命性的原子模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原子的认知,也开启了独立的现代原子物理学研究时代。
波尔出生在新西兰,他拥有一颗科学的心,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化学,在他16岁时向剑桥大学申请入学,几经周折终于被录取,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也让他尝到了甜头,让他继续深入研究科学。
他在剑桥读书期间,他喜欢学习物理学,而且他在学习物理学时,他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把它们发展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型、理论,他受到了剑桥大学的肯定和关注。
波尔也是一位有活力的科学家,他参加了英国物理学家Sir J.J. Thomson的科研小组,研究它的实验发现,原子焊接在实验中已经受到强烈的撞击,能够像小球一样反弹,而这正引起了波尔的兴趣,他突然有了一个可以解释实验现象的模型,他把原子可以比喻成一个小球,并且它们的中心存有大量的正电荷,他称之为核心。
因此,波尔提出一种著名的原子模型,原子模型包括原子核心(核心型)、电子环(环型)和射线(射线型)三种构造。
核心型模型表明,原子核心是一个正电荷的小球,其大小由原子的质量决定,而原子的质量又与原子的层数相关;环型模型表明,电子环绕着核心型模型的正电荷小球,而电子由于其质量小,因而形成一个环状,每一环看起来就像楼层;射线模型表明,电子射线从核心射出,像一条直线一样,射出的电子数量远大于漂浮的电子数量,从而产生了一个稳定的电磁场,保证了原子的稳定。
波尔的原子模型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基础。
他的发现使人们了解到原子的结构是多么的复杂,这也使得科学家们开发出了更多的理论和实验,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此后物理学家们发现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波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曾被评为诺贝尔生理学家,他的原子模型被用来解释一系列原子物理学问题,同时,他的发现也为科学家们今后的研究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使得物理学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门伟大的学科。
波尔原子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波尔原子模型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于1913年提出的一种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
该模型是围绕着中心的原子核而建立的,它改变了传统的经典物理学观念,引入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很多实验现象,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波尔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核是整个原子的中心,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而且它们带有正电荷。
质子的质量与中子的质量相差不大,但都比电子的质量大很多。
核外围通过电子云与原子核保持着平衡,它们的质量非常轻,带有负电荷,数量与质子的数量相等,从而使整个原子保持电中性。
波尔原子模型的核心观点是:电子绕核圆周运动,但电子在轨道上只能存在特定的能量状态,这些能量状态称为能级。
当电子跃迁到一个更低的能级时,会释放出能量;而当电子跃迁到一个更高的能级时,会吸收能量。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子能够发出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线。
波尔原子模型还提出了量子数的概念,用于描述电子的能级和轨道。
波尔规定了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和自旋量子数ms。
主量子数n决定了电子的能级,而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l决定了电子的轨道形状和方向。
自旋量子数ms则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只有两个可能的取值:上自旋和下自旋。
波尔原子模型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法来解释周期表和原子光谱等实验现象。
通过核外电子的能级跃迁,波尔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的发射和吸收谱线。
这些谱线的出现与电子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跃迁有关,每个跃迁对应着特定的频率和能量。
然而,波尔原子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个模型不能解释更复杂的原子结构,例如多电子原子和分子。
此外,在一些实验现象中,波尔原子模型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结果,比如氢原子光谱中其他谱线的解释。
尽管如此,波尔原子模型的提出对于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线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科学家们逐渐发展出了更为完善的量子力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描述了原子和分子的行为。
波尔模型的定义
2016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原题】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最美的时光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最美的时光江南,小巷,梅雨季。
撑一把伞,悄悄走进巷子,我慢悠悠地在里面晃荡着。
不知道自己因何而来。
也许是随心所至,也许是歪打误着,便走到了这里,随后有了一番别样的体验。
巷子又细又长,如美人精心修剪过的眉毛。
两边是老旧的阁楼,一律是黑瓦白墙,木质门窗。
雕花飞檐下,有斑驳的梁柱,镂刻的砖墙,朱漆的牌匾。
脚下的青石板路,斑驳不平,凹陷处还有苍翠欲滴的青苔,凝结着古老的时光。
一边欣赏着景色,一边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拐角处。
转过弯,映入眼帘的是一方开满鲜花的小院。
一个老人正坐在院子里中的藤椅上,闭门养神,旁边有一杯茶,正冒着氤氲的热气。
院门口有一只狸花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只见它眯着眼睛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伸伸腿,然后慢悠悠地走进院子,来到藤椅旁边,轻轻地蹭了蹭老人的脚。
见老人没有反应,又躺在老人脚边,慵懒睡去。
在这样的院子里,时间好像放慢了脚步。
一切都是静静的,淡淡的,慢悠悠的,没有市场喧嚣,没有街道忙碌,有的只是时光温热,岁月静好。
在这样的巷子里,我体验不到初来乍到的陌生隔阂,却倍感熟悉和亲切。
小时候,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巷子里度过。
巷子里留下过我的欢声笑语,也留下过我的悲伤忧愁。
年岁渐长,一切都换了模样。
当年的小巷已经被拆迁,当年的小孩,已经长大成人。
唯有巷子里的烟尘往事,铭刻在内心深处。
因为,那是一段纯净美好的时光。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走到这里是为了寻觅——寻觅一段潜藏在记忆深处的好时光。
微凉细雨洗净了烟尘,却洗不去古老巷子中的优雅宁静。
我轻轻地走出小巷,却走不出心中的那一段最美的时光。
【题目解析】首先,“时光”是一个抽象的词,在引导大家回忆过去,而不是现在或者未来,时间的把握一定要准。
18.4波尔的量子模型概述
2015.10选考 ABD
2016.4选考 BC
2016.10选考
BCD
3.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 AC
)
A. 用 10.2 eV 的光子照射 B. 用 11 eV 的光子照射 C. 用 14 eV 的光子照射
4.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 12.75 eV 的 光子去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 ( AD ) A. 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 = 4 的激发态上去 B. 有的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 = 3 的激发态上去
能是某些不连续(分立)的数值。
4 3 2 1
(1)如氢原子电子的可能轨道r半经: ) rn=n2r1 (n=1, 2 , 3 … r1=0.053nm r2 = 0.212nm
n叫量子数 n=1表示电子轨道1
(2)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 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量量子化假设 : 电子在不同的轨道运动对应着 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 n 量子数 E /eV 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能量 ∞ E ∞ 是量子化的
18.4玻尔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卢瑟福核式模型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 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线关谱)
核外电子绕核运动 辐射电磁波 电子轨道半径连续变小
原子不稳定 辐射电磁波频光谱是线状谱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一、玻尔的原子模型 1、轨道量子化假设: 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
氢原子能级图
n ∞ 5 4 3 2 量子数 E /eV
E∞ =0 E5 =-0.54 E4 =-0.85 E3=-1.51 E2=-3.4
取 n= 时的能量为 0,其他的能级能量均为 负
波尔电子轨道模型描述原子外层电子排布
波尔电子轨道模型描述原子外层电子排布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模型。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型是波尔电子轨道模型,它是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发展而来的。
根据波尔电子轨道模型,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每个轨道能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且每个轨道之间的能量有所差异。
轨道按能量从低到高排列,称为能级。
从波尔模型来看,原子中的电子按照以下规则排布在不同的能级:1. 第一能级:最内层的轨道被称为第一能级,也是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
它最多可以容纳2个电子。
2. 第二能级:第二能级在第一能级的外面,离原子核比较远。
它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
3. 第三能级:第三能级在第二能级的外面,离原子核更远。
它最多可以容纳18个电子。
4. 以此类推,每个能级的容纳电子数量都有限制。
容纳电子数量的限制是由能级的电子排布规则决定的。
除了能级的限制之外,波尔模型还遵循配位原理和原子填充顺序的规则。
配位原理是说,在每个能级中,电子会尽可能地分散在不同的轨道上。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电子的稳定性并降低能量。
原子填充顺序规则是说,电子会先填充低能级轨道,然后再填充高能级轨道。
根据填充顺序的不同,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氧原子的电子排布为:1s² 2s² 2p⁴。
这意味着氧原子的第一能级中有两个电子,第二能级中有两个电子,第三能级的2p轨道中有四个电子。
这种排布方式符合波尔电子轨道模型的规则。
首先,它遵循能级和轨道容纳电子数量的限制。
其次,它遵循配位原理,即使在同一能级中,电子也会尽可能地分散在不同的轨道上。
需要注意的是,波尔电子轨道模型只适用于较简单的原子系统,例如氢原子。
对于较复杂的原子系统,特别是具有多个原子核和大量电子的原子,需要使用更复杂的理论模型,如量子力学。
总结起来,波尔电子轨道模型描述了原子外层电子的排布方式。
根据能级和轨道的不同,电子在原子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
波尔的原子模型课件
2.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 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 数为 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2-1=C2n.
3.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 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
hν=Em-En(Em、En 是始末两个能级且 m>n) 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
A.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1 的能级时, 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656 nm B.用波长为 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 原子从 n=1 跃迁到 n=2 的能级 C.一群处于 n=3 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 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3 种谱线 D.用波长为 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 使氢原子从 n=2 跃迁到 n=3 的能级
特别提醒 (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 (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 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
典例精析 (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
A.原子处于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 不向外辐射能量
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 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 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 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 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
3.频率条件 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1)时, 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频率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 定,即 hν=E2-E1. 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 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迁”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 将这种现象称作电子的跃迁. 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轨道 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 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 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 PPT
激发态:其他的状态
5 4
3
量
2
EEE345 激发态
E2
v
32 1
m
r
子
数 1
E1——基态
能级图
轨道图
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 道(其能量记为Em)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能量记 为En,m>n)时,会放出能 量为hν的光子(h是普朗克常 量),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 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即hν=Em-En
18.4波尔的原子模型
回顾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史
汤姆孙发现电子
汤姆孙的枣糕模型
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存在困难:原子的稳定性
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玻尔(1885~1962)
1
43 2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假设 E4 E3 E2
43 2
跃迁假设
E4 E3 E2
1
E1 E1
轨道假设
4 3 21
54Βιβλιοθήκη 氢3原 子
激 发
2
能态
-0.54
巴
帕 邢 系
布 喇 开 系
普 丰 德 系
-0.85 -1.51
-3.4
耳
级
末
图
系
基态
1
赖曼系
-13.6
二、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1、向低轨道跃迁
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
hvEmEn
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 稳定的,可自发地经过一 次或几次跃迁达基态
若由于碰撞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 碰撞粒子的动能必须大于或等于两能级间的 能量差。——弗兰克—赫兹实验。
波尔氢原子模型的三个基本假设
玻尔氢原子理论的三条假说N.玻尔首创的第一个将量子概念应用于原子现象的理论。
1911年E.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这一模型与经典物理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原子将不断辐射能量而不可能稳定存在;原子发射连续谱,而不是实际上的离散谱线。
玻尔着眼于原子的稳定性,吸取了M.普朗克、A.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于1913年考虑氢原子中电子圆形轨道运动,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1]。
理论的三条基本假设是: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这些状态叫定态。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的运动是一种驻波形式的振动。
②跃迁假设:原子系统从一个定态过渡到另一个定态,伴随着光辐射量子的发射和吸收。
辐射或吸收的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来决定,即hν=|E初-E末|③轨道量子化: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只有电子在轨道上的角动量满足下列条件的轨道才是可能的:mvr=nh/(2π)(n=1,2,3…)式中的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的应用⑴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的半径— 1 —设电子处于第n条轨道,轨道半径为(rn),根据玻尔理论的轨道量子化得m(vn)(rn)=mvr=nh/(2π)(n=1,2,3…)①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时,由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来提供向心力,所以有m(vn)^2/(rn)=1/(4πε0)*[e^2/(rn)^2]②由①②式可得(rn)=ε0h^2*n^2/(πme^2)(n=1,2,3…)当n=1时,第一条轨道半径为r1=ε0h^2/(πme^2)=5.3*10^-11(m),其他可能的轨道半径为(rn)=r1,4r1,9r1,25r1…⑵氢原子的能级当电子在第n条轨道上运动时,原子系统的总能量E叫做第n 条轨道的能级,其数值等于电子绕核转动时的动能和电子与原子的电势能的代数和En=1/2*m*(vn)^2-e^2/(4πε0(rn))③由②式得1/2*m*(vn)^2=e^2/(8πε0(rn))④将④式代入③式得En=-me^4/(8(ε0)^2h^2n^2)⑤这就是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当n=1时,第一条轨道的能级为E1==-me^4/(8(ε0)^2h^2)=-13.6eV.其他可能轨道的能级为En=E1/n^2=-13.6/n^2(eV)(n=2,3,4…)由轨道半径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量子数n越大,轨道的半径越大,— 2 —能级越高.n=1时能级最低,这时原子所处的状态称为基态,n=2,3,4,5…时原子所处的状态称为激发态.⑶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中的电子从较高能级(设其量子数为n)向较低能级(设其量子数为m)跃迁时,它向外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n-Em=-me^4/(8(ε0)^2h^2)(1/n^2-1/m^2)由于c=λν,上式可化为1/λ=me^4/(8(ε0)^2h^2)(1/m^2-1/n^2)将上式和里德伯公式作比较得R=me^4/(8(ε0)^2h^3c)=1.097373*10^7m^(-1)这个数据和实验所得的数据1.0967758*10^7m^(-1)基本一致,因此用玻尔理论能较好的解释氢原子的光谱规律,包括氢原子的各种谱线系.例如:赖曼系、巴尔末系、帕邢系、布喇开系等的规律。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
Na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H原子的吸收光谱(暗线)
H原子的发射光谱(明线)
吸收光谱和线状谱(发射光谱)的关系: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线状光谱)中的
一条明线相对应。
3.光谱分析
既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
成成分。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由于不同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能级各不
相同,因此辐射(或吸收)的光子频率也不相
同。这就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特征谱
线的原因。
六、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玻尔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保留了
经典粒子的观念,仍然把电子的运
动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
2.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
谱的实验规律。但对于稍微复杂一
1
E1
激
发
态
h E n E m
基态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 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大
电子从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电子克服库仑引力做
功,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要吸收能量。
吸收光子能量:
h E n E m
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电子从高轨道向低轨道跃迁): 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小
优点:灵敏度高
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3kg时就可
以被检测到。
利用白炽灯的光谱,能否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不能,白炽灯的光谱是连续谱,不是原子
的特征谱线,因而无法检测出灯丝的成分
原子的特征光谱
二、氢原子光谱(发射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n=6
n=5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18.4 波尔的原子模型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人教版)★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说明。
★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探讨、沟通。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协助教学设备★课时支配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以及经典物理学,我们知道核外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将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运动的电子可以形成等效电流,→又依据电流磁效应,我们可以推导出这个高速运动的电子四周会产生周期性变更的电磁场,从而向外辐射电磁波→导致原子的能量削减→,这个能量削减,我们可以看成是电子的动能削减了,那电子的动能削减了,速度就要变少,速度变小了,电子将半径减小的向心运动,最终落入原子核中,这样的话原子结构将是不稳定的。
但是事实上这个理论推导结果跟试验是不符合的,因为我们原子结构是稳定的,这是经典物理学没有方法说明的,这是第一个冲突的地方师:其次,假如做这样的向心运动,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能量是连续的还是分立的生:连续的师:这与试验符合吗?生:不符合,因为我们知道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师:所以,经典的电磁理论不能说明核外的电子的运动状况和原子的稳定性.须要新的理论来说明。
老师:在普朗克关于黑体辐射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光子概念的启发下,波尔于1913年把量子化这个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1.玻尔的原子理论(1)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是,电子轨道半径不是随意的,只有当半径大小符合肯定条件时,这样的轨道才是可能的。
即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不产生电磁辐射。
(2)能级(定态)假设: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能量,所以原子能量也是量子化的。
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能级;原子中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叫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状态叫激发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电子---允许剩余,(即外来电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的
能量差即可,剩余能量为动能)
• 5、E总=EK+EP
• 7、(1)规定无穷远处能量为零,无穷远处能量最高,因
此其他能量为负值,谱线上每个能级对应的能量表示总能 量E总.
• (2)去掉负号表示该能级对应的动能EK, • (3)去掉负号也表示该能级对应的电离能: • 指原子的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引力束缚而飞到无穷远
处所需要的能量。
• 使原子发生电离的条件:入射光或外来电子的能量必须大
于或等于各个能级对应的电离能。
• (3)电势能EP = 2E总
• 8、区分一群和一个的概念 • 可以产生谱线的条数
达标练习:
1、对玻尔理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A、继承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 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
• (3)知道氢原子能级公式,以及能利用公式分析一些有关原子能级的问题 • (4)能用原子的能级结构解释氢原子的光谱的不连续性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原子的能级跃迁与上下楼梯时的势能的变化比较,理解能级的量子效应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计算和对比,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尊重事实结果的态度和严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的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
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理模型 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1.原子的稳定性;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谨的学风
• (2)加深对微观世界的“不连续”、能量量子化的理解
一、玻尔提出原子模型的背景:
• 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很好地解释了a
粒子的散射实验,初步建立了原子结构的 正确图景,但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 盾。
1、原来,电子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 上,它一定是以很大的速度绕核运动,就 象行星绕着太阳运动那样。按照经典理论, 绕核运动的电子应该辐射出电磁波,因此 它的能量要逐渐减少。随着能量的减少, 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于是电 子将沿着螺旋线的轨道落入原子核,就像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受到上层大气阻力 不断损失能量后要落到地面上一样。 这样 看来,原子应当是不稳定的,然而实际上 并不是这样。
二、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 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初)跃迁到 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终)时,它辐射(或 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 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v= E初 -E终.
n=4
2、电子的能量减小
3、原子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是连续的
4、电子最终将坠毁,原子处在不稳定
状态。
一、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 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这些状态叫做定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 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 原子结构之迷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第四节:原子的能级结构
第三节:氢原子光谱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及各个线系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教材实验知道观察光谱的方法,明确原子光
谱的不连续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光谱分析的应用,体会物理对生活、技术的
吸收光子
h
E2
mevr n 2 , (n 1,2,3.....)
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1、能级: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 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是确定,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2、基级: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基态, 较高能级所对应的状态叫激发态。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 时,原子会辐射能量,而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 原子要吸收能量,辐射(或吸收)能量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及各个线系 •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教材实验知道观察光谱的方法,明确原子光
谱的不连续性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光谱分析的应用,体会物理对生活、技术的
推动作用,培养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
1885年巴耳末根据埃格斯充 对光谱线的精确测量,提出了氢原 子光谱可见光区域光谱线波长的经 验公式。
⑵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
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
即hν=E初-E终。——跃迁假设
疑难辨析
1.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 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 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定态假设
推动作用,培养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
引言
每种原子、分子都有其特征光谱。因此分析其特征 光谱,对研究不同原子、分子及其结构有着重大的意义。 光谱学已成为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被广泛用于科研 和生产中。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线在按波长(或波 数)大小的排列次序上显示出简单的规律性。研究原子 结构,很自然氢原子首先被关注。
• 1、原子的跃迁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跃迁。
• 2、使原子跃迁的方式
• (1)原子吸收或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 (2)外来电子与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碰撞
• 3、n=1称为基态,能量最低,离核最近,最稳定;(n被称为能量量
子数)
•
n》=2称为激发态,能量依次更高,不稳定
• 4、(1)光子—不允许剩余(即原子吸收或辐射的能量刚好等于两个
E2= -3.4ev
n=1
E1= -13.6ev
2、当氢原子从n=3的能级跃到n=1的能级时,能辐射出多少 种的光子,它们的频率是多少
氢原子的光谱图
可 见 光 区
特点 1.几种特定频率的光 2.光谱是分立的亮线
原子光谱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原子光谱,不同原子,其原子 光谱均不同
43 2
定态假设
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的电 荷要辐射电磁波”的观点提出了异议
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 原子能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
D、玻尔的两个公式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利用 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的
2、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说法 是( C )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中,每 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E4 E3 E2
1
玻尔(1885~1962)
E1
1
43 2
跃迁假设
E4 E3 E2
E1
4 3 21
轨道假设
hν=E初 – E未
rn= n2r1
En=
E1 n2
三、玻尔计算出氢的电子的各条可 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 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
轨道半径: rn=n2 r1 (n=1,2,3……) 能 量:En= 1 E1(n=1,2,3……)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 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 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 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 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
h E2 E1
3、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
En
E1 n2
, (n
1,2,3......)
rn n2r1, (n 1,2,3......)
式中,E 1 13.6ev, r1 0.531010 m
n= n=5 n=4 n=3 n=2
n=1
E4= -0.85ev E3= -1.5ev E2= -3.4ev
⑵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
4、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 (D )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 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
5、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
一半径为ra的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 半径为rb的圆轨道上,已知ra>rb,则在此
过程中( C)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的光子
1.原子的稳定性; 2.原子光谱是连续谱还是线状谱。
1.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 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 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定态假设
1.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 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 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定态假设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
的光子能量 h。例如,原子从定态E2跃迁到定态E1辐射的光子
能量为 h E2 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
子的不同运动轨道,原子的能量
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 意半径的轨道上运动。 轨道半径r跟电子动量mv的
E1 发射光子
乘积满足下式
5
-0.54
4
-0.85
3
-1.51
2
-3.4
1
-13.6
五、能级:
1、能级: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它的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