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概念的几项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概念的几项原则
中学课 哥 i 辅 2 0 l 3 第 2 8
中 学 历 史 教 学 中把 握 历 史 概 念 的几 项 原 则
@邱玲玲 李康 永 李 鹃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 教 师专业发 展研 究> 课题 的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研究成果。
抗日 救 国十大纲领》 、 一二 ?九运动 、 瓦窑堡会议 、 洛川会议 、 国 民党 五 历史 概念是 人们对 历史事 物本 质与 内涵 的认 识与 概括 。新课 标 指 《 抗 日民族统一 出“ 普通 高中历史课 程从不 同的角度揭 示人类历 史 的基 本过程 , 通过 重 届 三中全会 等历史概念 。这些单一性 的历史概念组 合在“ 大历 史事件 、 人物、 现象展现人类 发展进程 中丰富 的历史文化 遗产 。 ” L l J 战线 ” 这一历史概念 的框 架下 , 共 同构建成 了一组 概念体 系。在教学 过 教师 以抗 E l 民族统一 战线这 一历史 概念 的教学 为中心 , 通过对 历 历史 事件 、 人物、 现象是以一定的历史材料来构 建的 , 是特定 时空下 的历 程中 。 学 生运动 、 历 史文件 等方面 的历 史概念进行解 读 , 学生 自然能够 史存 在 , 最终以特 定 的历史 概念 呈现 在历 史文本 中。从 某种 程度 上 来 史事件 、 说, 历史 概念又具有承前 ( 历史 史实材料 ) 启后 ( 历 史发展 规律 ) 的作用 。 领会 抗 日民族 统一 战线的原委。值 得注意的是 , 复合性 的历史概 念不是 因此 , 中学历史概念教学首先要厘清 以下几个问题 : 单一性 历史概念 的简单相加 , 而是单一 性的历史概念 或者 以包含关 系或 者以并列关 系 , 甚至是 递进、 因果关 系等去建构新 的复合性 的历史概念 。 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与发展性 历史 事物也有 自己的发展轨迹 , 基于一定 的历史史实 而形 成的历 史 三、 历 史概 念的宏观 性与微观性 概 念也是如此。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与发展性 , 是指历史概念 的指代 既是 即便是关 注到了历史 概念上 述特性 , 学者 、 一线 教师在 展开对 历史 确定的又是可 以生成新 内涵的 。历史 概念 的确定 性是 指历史 概念立 足 概念进行研究 或学 习时又往 往会存 在这样一种缺失 , 那就 是对“ 历史 ” 这 于历 史史实进而对历史史 实进行抽 象 与概括 。其 反映 的是特定 时空 下 个本 体论 意义上的概念讨论 的还 不够 , 甚至是避 而不谈。对于什 么是历 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 和规律 , 它不能 既是什 么又 不是什 么。秦 始皇 : 史?应当以什么样 的研究 视角去探 寻历史?研究视 角不同 , 关注 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的政治 家、 军 事家 。首 次完 成中 国统一 , 创 立皇帝 制 侧面也会不尽相同 , 最终呈现在历史文本 中的信 息也就不 一样 。对于历 梁启 超认为“ 史者何 ?记述人类社会赓 续活动之体 相 , 校其总 度, 设 立三公九卿制 , 废除分封制 , 实行郡县 制 , 统一文字 、 货 币和度量 衡 史的解读 , 求得其因果关系 , 以为现代 一般人活动 之资鉴 也” J 。《 苏 联百科 等, 奠定 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 的基本 格局 。其涵盖 了秦始皇活 动的 成绩 , 时间 、 场所 、 事迹 、 历史评价等方面 。像这样 意义既定 的历史 概念不胜 枚 辞典》 将 历史解 释为 : “ 自然界 和社会 的发展过程 ” 无 论历史是 “ 人类 还是 “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其应当反映的是人类社 举, 再如 : 汉武帝 、 唐太宗等 。而具有稳定意 义的历史概念 主要界定 的是 社会赓 续活动” 比较 明确、 清晰 的历史史实 , 而随着 人们对 历史认 识 的深入 和研究 的新 会发展的全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 片段 。然 而人们在对 “ 历史 ” 进行概 发现, 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 的历史概 念 , 其 内涵 又会发 生着一 定的变 化 括总结时 , 往往 只是关 注其中的某 一个方 面。如斯 大林 就把历史 看成是 即历史概念的发展性 。例如 : “ 封建” 这个 历史概 念, 《 吕氏春秋通诠 ・ 慎 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 如毛泽东 就把历 史看成 是一 部宏大 的阶级 斗争史 。 人 们关 注 的微观 层面 的历史 概念 就被 限 制 势》 中记载 : “ 封建 , 即封邦建 国 , 古 代帝 王把爵位 、 土地分赐亲戚 或功臣 , 如果仅仅从这个角 度 出发 , 使之在各该 区域 内建立邦 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 , 至周制度始备。 ” 【 2 J 在: 阶级 、 革命 、 政党、 国家、 生产 力、 生 产方式 甚至部 分历 史人物 的言行 二、 历史概念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等方面。无疑 , 这样的研究视角只会是 固步 自 封 的状态 。随着 史学研究 历史概念 的单一性与复杂性 , 实质上是 对历史概念 确定性与发 展性 的新进展 , 在原有的革命史观基础 上 , 史学 观念呈现 出“ 一元 多样” 的局 当前中学历史教 学 中就有 唯物 史观 、 全球史 观或 整 体史 观、 文 明史 的解读 。单一性 的历史概念 , 其是指历史 概念的名称单 一、 意义单 一 、 内 面 , 涵单一 。例如 : 后母戊鼎 , 它 反映 的就是商 王祖 庚或祖 甲为祭 祀母 亲戊 观 、 现代或近代化史观 、 社会史观等。新 的史观 出现 , 重新 阐释 了历史 的 而作的祭器 , 是 中国商周 时期青 铜器 的代表 作 。又如 军机处 , 其反 映的 内涵 , 就如有研究者所认为的那样 , “ 历史 的概念就不应该 只是概括社 会 是清朝雍正年间 , 为 了适应 西北 防务的需 要而设 立 的, 由皇帝 挑选 亲信 生活的某一方面 , 应 该从 社 会生 活 的全 部 内容 中, 抽 出最 本质 的内容 _ 8 ] 。尽管针对 同一历史史实 , 不 同的史观从 自身 的叙事角度 出发 , 最 大 臣协办军务 , 后来 由单纯地处理 军务扩大到其 他政务 。再如 , 宣政院 。 来” 它是指元代管理全 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军 民政教等事 务的 中央官署 , 其行 终呈现在历史文本 中的 内容 也不尽相 同 , 但这不 能说历 史就是 “ 任人 打 政长官称作 “ 国师” 或“ 帝师” 。从 此 , 加 强 了中央对西 藏地 区事务 的管 扮的小姑娘” 。一定 程度上 , 这些 多元研究 视角应 当被看 成是历 史研 究 辖 。这些历史概念意义 明确 , 所指单 一。类似单一性 的历史概念 还有很 与历史教学的深化和发展 。 多, 例如 : 旧石器 、 新石器 、 科举制 、 宋 高祖 等。而历史概念 的复杂性 则是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抽象概括 和逻辑 总结 , 是在 一定历 史 指历史概念 的指代 又具有 多维性 , 往往 关联着 若干 单一性 的历史 概念 , 时空下对历史史实进行抽象 思维 活动 的结 果 。厘 清历史 概念 的上述 特 并 由它们按 照一定 的逻 辑结构 共 同复合而 成一组 概念 体系 。面对 丰富 性对于在 中学历史教学尤为重要 。 的历史客观存 , 历史 概念 所指 代 的内容 往往 很丰 富而 非指 向单 一。例 ( 作者单位 : 1 、 2江西省鄱阳县 第一 中学 3 3 3 1 0 0 如: 抗 日民族统一 战线 , 这一历史概念 就是一个典 型的复合历史 概念 , 其 3 、 江西省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3 3 3 1 0 0 ) 关联着 : “ 九一八 ” 事变 、 华北 事变 、 西 安事变 、 卢 沟桥事变 、 “ 八一 三” 事 变、 《 为抗 日 告全 国同胞书》 ( 即《 八一宣 言》 ) 、 《 为公 布国共合 作宣言 》 、

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概念的几项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概念的几项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中把握历史概念的几项原则摘要:历史概念是在一定的史学理论指导下,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等的概括与总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首先需要厘清历史概念进行。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概念内涵外延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而历史概念是在历史学科范围内,人们对历史事物本质与内涵的认识与概括。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1]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是以一定的历史材料构建的,是特定时空下的历史存在,最终以特定的历史名词即各类历史概念呈现在历史文本中。

从新课程的理念当中我们看到,学习历史概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学习,进而能够对历史发展规律做出理性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历史概念具有承前(历史史实材料)启后(历史发展规律)的作用。

因此,中学历史课程中开展历史概念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厘清历史概念。

一、历史概念的稳定性与发展性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客观存在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历史事物也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基于一定的历史史实而形成的历史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与发展性,是指历史概念的指代既是确定的又是可以生成新内涵的。

就历史概念的确定性而言,任何历史概念都是基于一定的历史史实而存在的,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抽象与概括。

其反映的是特定时空下的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因此,这样的历史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能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例如,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军事家。

首次完成中国统一,创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制,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历史大概念教学举例

历史大概念教学举例

历史大概念教学举例历史大概念教学是一种以大概念为核心,整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来介绍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一、确定大概念在历史大概念教学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核心的大概念,这个概念应该能够涵盖历史学科的主要内容,具有统领性和概括性。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可以将“中华文明的演进”作为大概念,这个概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整合教材内容确定了核心大概念后,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与大概念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

例如,在讲述“中华文明的演进”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三、设计教学活动历史大概念教学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历史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引导思维拓展历史大概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五、实施教学评价历史大概念教学需要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

同时,也需要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案例分析以“中华文明的演进”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变革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2.课堂辩论:让学生就“中华文明的发展是否具有独特性”进行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3.历史剧表演:让学生表演一段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剧目,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稿子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聊聊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秦汉大一统时期的教学设计。

想象一下,咱们带着学生穿越回那个时候,看看秦始皇是怎么霸气地统一六国的。

咱们可以从秦始皇的雄图大略开始讲起,讲讲他那些厉害的政策,像统一度量衡、文字啥的。

然后呢,再看看汉武帝是怎么巩固这个大一统局面的,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那场面,多壮观呀!教学的时候,咱别光是干巴巴地讲,得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比如说假如他们是当时的大臣,会给皇帝出啥主意。

还可以搞个角色扮演,让他们体验一把当皇帝或者大臣的感觉,这样多有意思呀!再来讲讲唐宋文化的灿烂辉煌。

唐诗宋词,那可是瑰宝!咱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诵读那些经典的诗词,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

比如说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

还可以组织个诗词大会,看谁背得多,理解得透。

再讲讲唐宋的科技成就,像印刷术、火药啥的,让学生们知道咱们老祖宗有多牛!呀,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爱上历史!稿子二:哈喽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比如说讲中国近代的抗争与探索,那可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苦难,但咱们中国人可没屈服!林则徐虎门销烟,多英勇啊!然后是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可那也是农民阶级的一次大胆抗争。

再到洋务运动,那些有识之士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强国。

还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为了寻找出路。

教学的时候,咱们可以给学生放一些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影片段,让他们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艰辛和人们的决心。

接着说说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呀!从开国大典的振奋人心,到一五计划的热火朝天,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

咱们可以让学生们去采访身边的长辈,听听他们经历的那些变化,这样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段历史。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

浅谈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分析运用【摘要】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历史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定义与分类了历史概念,接着详细阐述了历史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探讨了历史概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学生历史实践中的实际运用。

结合历史概念与历史教学目标的契合,归纳了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教师如何更好利用历史概念进行教学,给出了一些建议。

展望未来,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对历史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通过本文,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概念的意义与应用,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概念、教学实践、学生认知、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历史实践、教学目标、教师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多重作用。

历史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概念框架,有助于他们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历史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概念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深入学习和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历史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教师应该重视历史概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 阐述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历史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历史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性认知。

历史概念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历史概念,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初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

初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

初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一、大概念教学1、大概念内涵大概念有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之分。

新课标中的大概念主要是指学科大概念,即能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居于历史学科中心地位的核心观念。

它们是组成历史发展结构的主干,反映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核心内容,能够统摄该阶段的具有纵横联系的大量学科知识,并提供理解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或关键工具。

2、大概念教学教师要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大概念建构学习内容框架,以大任务、大问题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路径,拓宽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

二、初中历史课程中常见的大概念历史教学中的大概念不是固定的,可以从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

新课标中将大概念分成了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的大概念——六大学习板块的大概念中国古代史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近代史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古代史中的“多元文明”,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世界现代史中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2、第二层次的大概念——学习单元中的大概念单元中的大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单元主题,常见的单元主题有教材中各个单元的标题名称,如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第三层次的大概念——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的大概念如动荡的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这两课的大概念都是社会变革。

因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变。

三、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在进行大概念教学时可以结合四大联系——横向联系、古今联系、因果联系、中外联系进行较长时空的纵向整合和较广时空的横向整合。

在纵向整合方面,教师可以对历史发展中有前后关联的内容加以梳理,将分散在各专题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重要概念和学习主题。

在横向整合方面,教师可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史事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更为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进行学习。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完整版)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

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

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

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

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

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

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

语境理解概念,建构历史学习

语境理解概念,建构历史学习
概念分析,理解内涵。在阐释“三民主义”时 进行史料分析。出示《同盟会宣言》、《民报》发 刊词,提问“三民主义反对的是什么?追求什么? 和之前的奋斗目标相比,有何历史意义?” 在学生 回答基础上说明:三民主义反对满族、反对卖国、 反对帝制、反对垄断;表达国人渴望民族独立、民 主共和及民生幸福的愿望;是系统完整的、进步的 民主革命纲领。分别从革命对象、奋斗目标、历史 比较等角度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地位。
概念比较,把握特征。在介绍中华民国南京临 时政府时,将五色旗与黄龙旗、总统就职誓词与皇 帝继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 大纲》进行比较,说明其从皇帝之国到民族之国, 从家族之国到国民之国,从专制之国到共和之国的 变化。从而理解中华民国是民族之国,国民之国, 共和之国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地位特征。
历史概念教学属于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 范畴。历史概念教学是围绕历史概念,以标志性的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通过分析 前因后果、相互关系,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 的过程中,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掌握历史思维方 法的教学过程。
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 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 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历史学习 力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解,纵横解构。辛亥革命,按时序性结构, 从兴起到发展到高潮、结果。按逻辑性结构,有原因、 内容到性质、影响。这样概念分解,围绕核心概念, 分级解析子概念,达到突破教学的目的。 板书结构:
概念活化,人物叙事。导入联系国庆期间天安 门广场上孙中山的画像,提问:“为什么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国庆庆典时挂上孙中山的画像呢?”从 身边的生活引入历史的学习。内容以孙中山的思想 经历与主线(上书李鸿章 - 兴中会 - 同盟会三民主义 总理遗嘱),丰满历史时空下的人物活动,体会历

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心得(3篇)

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概念教学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概念教学理念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历史概念教学的实践心得。

一、明确历史概念教学的目标历史概念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历史、民族、国家、文化等,为理解历史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他们具备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眼光和人文情怀的现代公民。

二、选择合适的历史概念1.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历史概念。

2. 注重历史概念的层次性,从基本概念到核心概念,逐步深入。

3. 关注历史概念的多样性,如同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历史概念,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历史概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概念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5. 信息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概念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2.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鼓励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分层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概念教学中有所收获。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反思与改进1. 定期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建模思考

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建模思考

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建模思考当下“双新”背景下的高中课程改革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育人方式的变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学科内容结构化”,强调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性理解与迁移。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首次提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从课程观的高度去设计跨学科视角下的大概念教学。

只有教师真正理解跨学科、大概念的内涵,掌握跨学科视角下大概念教学设计的路径与策略,才能真正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地。

然而,课题组通过文献检索与问卷调查,发现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线教师对相关理论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一、开展跨学科视角下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意义开展跨学科视角下的大概念教学对推进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弥补分科教学的局限新中国成立后,分科课程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课程体系。

分科课程有利于学科的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探究。

但分科教学也易造成学科壁垒,使学生习惯于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如果缺乏对各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仅凭“各自为政”的、模块化的学科知识难以解决未来学术探究和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针对分科课程造成的学科知识认知碎片化、割裂性的局限,跨学科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跨学科教学可以打破学科间壁垒,构建多学科间交流通道,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并体验到各学科之间的互融互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团队沟通与合作等重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起源2. 掌握史前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3. 了解古代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4. 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教学内容:1. 历史的定义和起源2. 史前文明和古代文明3. 古代中国历史概述4. 世界历史概述教学重点:1. 控制知识量,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整体结构的认识2. 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脉络与逻辑教学难点:1. 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2. 帮助学生从碎片化的知识中梳理主线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入历史主题2. 讲授:讲解历史概念、事件、人物3. 互动:与学生互动,进行讨论和展示4. 总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教学手段:1. 幻灯片展示2. 视频播放3. 问题解答4. 小组讨论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史前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史前文明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学习历史”等问题2. 讲授:讲解历史的定义和起源,介绍史前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古代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4. 展示:通过视频展示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拓展历史知识2.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游学活动,亲身感受历史文化3. 帮助学生撰写历史研究作文,培养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历史知识了解不够系统和深入。

下一步我将加强历史教学的细节和深度,多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历史概念教学历史概念教学是一种教师围绕历史概念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掌握和理解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

历史概念是指透过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表象性知识得到的更为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专用术语或名词,历史核心概念则指是居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和概念体系中心的关键概念,本课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便属于核心概念。

本课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全课的核心概念展开,构建清晰的教学逻辑体系。

首先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简要介绍说明其与我国其他基本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展开教学。

同时融入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与影响,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借助“一条天路”青藏铁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困难后,思考与探究青藏铁路给西藏自治区的人民带来了什么,为什么在二十世纪初要克服万难、投入百亿而修建青藏铁路的问题,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中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理解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制度自信。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经过长期生活与交往而逐步形成的有机整体,是融地缘、血缘与精神为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蕴含着人们对于所生活的共同地域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初中历史基础讲解教案

初中历史基础讲解教案

初中历史基础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理解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教学内容:
1. 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3. 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
1. 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讲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教师讲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以及历史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性。

三、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15分钟)
教师介绍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包括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释、历史文献的研究等。

四、解释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15分钟)
教师解释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包括古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五、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历史的作文,总结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历史的定义、重要性,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解释历史的分类和发展阶段,使学生对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历史素养。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作文写作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历史大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大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幸参与并实践了历史大概念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我对历史大概念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大概念教学强调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通过学习历史大概念,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大概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大概念教学通过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

二、历史大概念教学的方法1. 精选历史大概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精选适合的教学内容。

历史大概念应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

2. 设计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历史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大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3. 强化问题引导在历史大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引导。

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对历史大概念的理解。

4. 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历史大概念教学的重要补充。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5. 重视实践环节历史大概念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探究活动、模拟历史事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大概念的理解。

三、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实践体会1. 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历史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对历史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浅析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浅析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浅析初中历史的概念教学
一、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概念是历史知识的基本单位,学生只有
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

概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通过对概念的梳理和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
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

概念教学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事件、人物、时期等的整体框架,有利于形成对历史的系统性认
知。

二、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在进行初中历史概念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果。

要注重概念的梳理和分类,将历史知识中的概念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分类,形成概
念的网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框架。

要注重概念的比较和对比,通过对不
同概念之间的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
区分。

要注重概念的运用和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概念应用到实际的历史事件和问
题中,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形成对历史的思考和认知。

三、概念教学的实际操作
概念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需要注重选择合
适的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信在
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初中历史概念教学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的历史学
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

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

新高中历史教学应重视大概念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渐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大概念教学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大概念教学的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大概念教学是指在学科领域中,具有核心地位、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原理、观点和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概念教学指的是在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方面,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的概念、观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跨度较大,学生很难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而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抓住历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概念教学不仅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而大概念教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大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提高其核心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概念教学时,首先要确定历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应该是能够统领其他概念,具有上位性的概念。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民主与法制”可以作为核心概念,因为它可以涵盖其他相关的概念,如公民权利、政府体制、法律制度等。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大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进行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制度的异同点,让学生思考这两种制度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合作探究是实施大概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初中七年级历史解读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解读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解读教案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学会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历史?
2.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3. 如何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历史背后的意义和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历史的主题,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二、讲解历史概念(10分钟)
讲解历史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三、探讨历史解读方法(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探讨不同解读的可能性,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四、历史案例分析(15分钟)
结合具体历史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意义和教训。

五、总结与讨论(10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章或书籍,并写一篇关于历史解读的心得体会。

扩展活动:
1. 历史影视欣赏:观看有关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分析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2. 历史博物馆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有所提升,但在历史概念和解读方法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我将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

历史大概念大单元教学

历史大概念大单元教学

历史大概念大单元教学历史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

想想看,咱们每天都生活在历史的影子里,走在路上,看到的每一块砖、每一条街,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比如说,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打仗的,怎么建立王朝的,那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你以为打仗就是拿着枪,扔个手雷就完事了?错!古人可是用智慧和勇气拼搏出来的,真是百折不挠。

看看那些大将军,他们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士兵,像下棋一样,谋划每一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输掉了整场战争。

说到战争,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就像孩子们在玩“你推我一把”,推来推去,谁也不服谁。

为了争夺地盘,真是打得不可开交。

你说,那时候的人肯定很累吧?可是他们心中都想着“英雄不怕累”,为了家国,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为人民服务”,那种精神可是深深扎根在每个英雄的心中。

再说说古代的丝绸之路,那可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大道。

商人们像赶集一样,成群结队地走在路上,带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什么丝绸、香料、甚至是黄金,哇,简直就是个“万宝库”啊!沿途的风景美得让人想流口水,青山绿水间,马儿奔腾,商人们像飞一样地跑着,心里想着“生意兴隆通四海”,真是壮观极了。

这条路不仅带来了财富,也把不同的文化、思想、艺术都带到了一起。

想象一下,唐朝的诗人们可能在某个驿站上,听着来自异国的音乐,心中激荡,随手就写下了千古绝句,简直是妙不可言。

再看看那些历史上的伟大发明,像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些可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玩意儿。

谁能想到,古人用一些简单的材料,竟然能造出这么厉害的东西呢?想当年,火药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玩火自焚”,结果却成了战争的“最佳拍档”。

而印刷术更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真是让人惊叹。

人们开始读书、写作、讨论,知识一下子就像春风化雨,滋润着整个社会。

历史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看看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习俗,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

2、重视历史概念的相互比较。

3、建构系统化的历史概念体系。

历史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包括:1.向学生介绍历史学家所用的方法,分析证据,并用证据建立事实;2、使学生学习一些历史逻辑思维以及一些关键概念,如变迁、发展,原因和影响等。

历史学科能力:1、历史阅读理解能力;2.历史阐释能力;3.历史论述能力。

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1.对祖国、民族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情感;2、人文主义情怀。

3.正直为人的品格。

4.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方法:1.以疏导为主。

2、平等交流与沟通。

1996年,国家教委,第一个独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特点:1.注意与初中大纲的衔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2.力求体现面向21世纪的时代性。

3.重视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问题。

4首次在大纲中增加考试与评估部分,从而进一步体现教学大纲对于评价教学质量的权威性。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差异:1.课程标准是国家制订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如教学大纲)。

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3.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描述尽可能是清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

(如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2.课程目标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特别是学生学习的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新课程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特点:1.体现以学生发展的新理念。

2.构建新的中学历史课程体系。

3.规范中学历史教学行为。

4.倡导探究式的历史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考虑:1.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关系。

3.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

3.注意课程标准的弹性。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历史学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作用:1.激发学生学史兴趣;2.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3.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和途径:1.历史教科书资源;2.图书馆资源;3.乡土和社区资源;3.期刊和互联网资源。

选修课情况:1.停留在实验阶段而并未推广。

2.教学计划虽有规定而教学大纲没有配套体系。

3.名义为选修实际为部分学生的必修课。

开设历史选修课意义:1、解决知识多与课时少的矛盾;2.缓解知识更新与课程滞后的矛盾。

选修课特点:1.专题性;2.灵活性;3.针对性;4.闲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