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单元: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一化学下册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初中各科目知识点

初中各科目知识点
学习方法:
进行分式计算的专题训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斜率K 与反比例函数的K的关系。做些勾股定理的实际应 用题。
初三上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 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1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 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1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 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初二(上)
重点:一次函数 全等三角形



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证明全等三角形反面,无从下手。定理记忆 不清晰。对于用一次函数解实际应用题不会。 学习方法: 牢记三角形判定全等的判定定理。在做全等 题的时候,理解对应的关系。理解一次函数。多 做练习。
初二下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运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九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九年级教学进度安排

九年级教学进度安排一、语文1、第一学期第 1-2 周:复习八年级所学的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进行巩固和拓展练习。

第 3-6 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现代文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 7-9 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通过诵读、翻译、理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的精髓。

第 10-12 周:进行综合性学习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13-15 周:复习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

第 16-20 周:进行期末复习,重点复习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2、第二学期第1-4 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现代文单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 5-7 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第 8-10 周:进行中考专题复习,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第 11-13 周:进行模拟考试和试卷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辅导。

第 14-16 周: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强化重点知识和易错点,调整学生的心态和应考策略。

第 17-20 周:进行中考,做好考试后的总结和评估工作。

二、数学1、第一学期第 1-3 周:复习八年级所学的函数、几何等重点知识,为九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4-7 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第8-11 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二次函数,通过图像和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第 12-15 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旋转、圆等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第16-20 周:复习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单元测试和模拟考试,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2、第二学期第 1-4 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反比例函数、相似等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 5-8 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锐角三角函数和投影与视图,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020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液化
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2)天然气的组成和作用。
(3)石油的组成和加工。
2.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
(2)合成高分子的反应——加聚反应。 ①概念:在适当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不饱和化合物发生自身 __加__成__反应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举例:
答案: (1)硬质玻璃管 U 形管 (2)将干馏生成的气体进行降温和冷凝 粗氨水 煤焦油 分馏 (3)焦炉气 蓝 (4)C
[核心突破]
化学上的“三馏”“两裂”和“六气”
1.化学“三馏”的比较
干馏
蒸馏
分馏
原理
隔绝空气、高温下使 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组
物质分解
分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与蒸馏原理相同
产物 产物为混合物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1.了解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2.了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 课标定位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了解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基础梳理·初探
知识点一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1.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 (1)煤的组成和加工。 ①煤的组成。
②三个概念。
[速记卡片] 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裂解和催化重整 是化学变化。
[小试身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化合物。( ) (2)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产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 (3)煤里主要含碳及少量的其他元素,但绝大多数都含硫,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 料会形成“酸雨”。( ) (4)石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 (5)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新型清洁能源。( )

化学与能源利用课件

化学与能源利用课件

化学与能源利用课件在当今世界,能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我们的能源供应正在面临巨大挑战,如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能源短缺以及对环境的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能源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化学与能源利用的关系,以及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一. 能源与化学的联系能源是指用来产生热能、动能、电能等的物质和力,化学作为能源转化和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是探索新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化学反应可以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从而为能源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 化学在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应用1. 化学储能技术化学储能技术是指将能量转化为化学结合能,并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储能技术包括电池、燃料电池和储氢材料等。

电池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交通工具等领域。

燃料电池则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和零排放的特点。

储氢材料则能将氢气储存起来,成为一种高效的可再生能源。

2. 化学反应的能源利用化学反应对能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例如,利用煤炭和石油中的化学能来发电,是当前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之一。

此外,利用化学反应将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也是可持续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

三. 化学与能源利用的挑战和展望1. 能源转化效率的提高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效率直接影响能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需要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提高能源转化的效率。

2. 可持续能源的开发随着传统能源的枯竭,我们需要开发新的可持续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

化学作为能源转化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些可持续能源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能源形式。

3. 环境友好型能源技术的研发传统能源利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环境友好型的能源技术。

(北师大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高一化学必修1全套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与性质课时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 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类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演示,学生讨论与展示- 教学资源:投影仪、实验材料、教科书- 教学评估:课堂展示、小组讨论、课后练课时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内容: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教学方法:示范操作,学生亲自实验- 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器材、安全操作手册、教科书- 教学评估:实验操作记录、实验安全知识测试课时三: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技术- 教学内容: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常见物质的分离技术-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离技术-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分离的原理和技术的应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实例演示,学生讨论与展示- 教学资源:投影仪、实验材料、教科书- 教学评估:课堂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记录...第二单元:原子与分子...第三单元: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第四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五单元:离子和离子反应...第六单元: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第七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其溶解度...第八单元:酸、碱与盐...第九单元:氧化还原反应...第十单元:碳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第十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十二单元:单质...第十三单元:化学能...第十四单元:化学与生活...第十五单元:化学与环境...第十六单元:化学与能源...第十七单元:化学与材料...第十八单元:化学与美食...。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B.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更多的汽油,这种汽油是一种纯净物
解析: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A 错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 3 个或 4 个碳原子的烃,天然气 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 错误;煤油是由石油经分馏或裂化得到的,可 用作燃料,且密度比钠小,可用于保存少量金属钠,C 正确;石油分 馏得到的汽油仍为混合物,D 错误。
二、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 1.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 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 而造成的 生态环境 破坏,以及 工农业生产 和 人类生活 所 造 成 的 环 境 污 染 。 根 治 污 染 的 最 有 效 途 径 是 控 制 污染源 。
(2)“三废”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 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气 及其携带的 颗粒物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往往含有复杂的成分, 任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水源的污染,需要经过多步处理才能达到排放 标准;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兼有 减少环境污染 和 资源回收利用 两个重要目的。
6.橡胶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质,一般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两类。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其结构简式为
是( A )
,以下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
C.装液溴或溴水的试剂瓶不可用丁苯橡胶作瓶塞 D.丁苯橡胶会老化
解析:丁苯橡胶的单体有两种
,二者通过加聚形成丁苯橡胶,故 A 错,B 对。 丁苯橡胶中有不饱和的“C=C”,所以盛液溴或溴水的试剂瓶不能 用丁苯橡胶作瓶塞,会和 Br2 发生加成反应,故 C 对;因其中含有 C =C 易被氧化,,煤的气化是将固态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 高温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3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减压可降低碳氢化合物的沸点, 以防高级烃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结焦。
工业上石油分馏塔
教学过程
石油的分馏产品
教学过程
②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裂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

较低的烃的过程。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裂化

叫做催化裂化。
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典例3.下列关于石油及石油炼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通过石油的催化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较多的轻质油和气态稀烃 B.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煤油和柴油 C.裂化汽油不能用于萃取溴水,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 D.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分馏得到的各馏分仍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教学过程
一、煤的组成及其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煤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2.煤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
(1)煤的干馏
干馏煤的实验室装置
教学过程
(2)煤的气化 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
(3)煤的液化
把煤转化成液体燃料的过程,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 ①直接液化: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态碳氢化合物。 即:煤+H2 → 液体燃料 ②间接液化:煤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作用气化,产生合成气CO、H2等,然后在催化 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即:煤 → CO+H2 → 甲醇
【答案】B 【解析】A.石油的催化裂化的目的是获得轻质油,提高轻质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而裂解的目的是 获得气态短链不饱和烃,提高烯烃特别是乙烯的产量,选项A正确;B. 煤油和柴油是石油的常压分馏产物 ,含C20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石蜡油等,选项B错误;C. 裂化汽油中含烯烃,能 和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催化重整可得芳香烃,选项C正确;D. 石油分馏得到 的馏分仍然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选项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高中化学第4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

高中化学第4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4.2.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高一化学
的气化和液化可减少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3.了解石油的成分;知道通过石油的分馏及裂化可得到多种化工产品及其
用途。
4.通过乙烯的聚合反应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了解聚合反应的原
理。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1.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2.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作用。
聚乙烯
(2)单体: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如聚乙烯的单体是
CH2
CH2。
12/10/2021
第十一页,共四十一页。
目标
(mùbiāo)
导航
预习(yùxí)
引导
(3)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如聚乙烯的结构单
元是—CH2—CH2—。
(4)聚合度:聚乙烯分子结构中的 n 值,表示高分子化合物中所含链
(
)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中都含有不饱和烃
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
的烃的过程
答案:B
12/10/2021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问题
(wèntí)
导学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石油直接使用的效益非常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而是加工成石油
②煤的气化
直接液化: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
③煤的液化 间接液化:煤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12/10/2021
第五页,共四十一页。
目标
预习
(mùbiāo)
(yùxí)引
导航

预习交流 1

202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202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
4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2
第十一周
11.11—11.15
第五单元
复习与提高
2
4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2
第十二周
11.18—11.22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2
4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2
第十三周
11.25—11.29
实验活动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
4
第六单元
复习与提高
第三单元
复习与提高
2
4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2
第八周
10.21—10.25
课题2
水的组成
2
4
课题3
物质8—11.1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2)
2
5
实验活动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1
第四单元
复习与提高
2
第十周
11.4—11.8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新编人教版)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教学进度计划安排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周课时数
备课人
第一周
9.2-9.6
绪言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
第二周
9.9-9.14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3
5
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

第1部分 模块4 主题14 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

第1部分  模块4 主题14 化学与能源、资源的利用
实验 装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1版 四川 化学 人教版
a.甲装置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现象 b.甲装置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 及分析 燃烧需要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c.乙装置中的白磷本来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再次说 明燃烧需要 与氧气接触 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 结论 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CO2↑(或 2H2O2=M=n=O==22H2O+O2↑)
;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
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节约药品、环保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1版 四川 化学 人教版
命题点 1:燃烧与灭火(2020 年考查 7 次,2019 年考查 9 次,2018 年考查 10 次)

③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还需要做的实验
是 将氧气通入水中的白磷处观察是否燃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1版 四川 化学 人教版
(2)实验二中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B 中棉球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可燃物 。
(3) 实 验 三 中 可 观 察 到 乒 乓 球 碎 片 先 燃 烧 , 说 明 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比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高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1版 四川 化学 人教版
(2)实验方法的探究 方案 1: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对比,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燃烧, 红磷的着火点高,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应用了 对比 实验法。 方案 2:将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液封隔绝空气。只有可燃物和反应 所需的温度,没有氧气,检验能否燃烧,应用了 控制变量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4.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 现象①② 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 ℃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 ℃ 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 .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现象①③
7.在点燃蜡烛时, 7.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 在点燃蜡烛时 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 想]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 实验方案: 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 放入不同量的食盐, 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食盐质量 燃烧时间(分钟 燃烧时间 分钟) 分钟 燃烧稳定性 O 10 正常 O.1 . 15 正常 0.5 . 18 正常 O.7 . 23 正常 0.9 . 25 易灭 1.O . 27 极易灭
隔绝空气加强热
煤焦油 焦炉煤气 煤的干馏(化学变化 煤的干馏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煤在高温下能生成煤气, 煤气( 煤在高温下能生成煤气 煤气(含CO、H2、CH4等) 、 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 是一种经济方便、清洁、卫生、燃烧效率很高的燃料
2.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石油的分馏
主要含有碳(C)元素 煤:
三 大 化 石 燃 料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沼 天然气: 天然气: 气、坑气、瓦斯主要成分也 是甲烷。 石油: 石油: 主要含有碳、氢(C、H)两种元素
煤、石油、天然气的比较

由古代 植物遗体 经 过 一系列非常 复杂 的变化 形成 的 主要含有碳, 主要含有碳,还有 的氢、 少量 的氢、氮、硫、 氧及无机矿物质
燃烧、爆炸、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
平静燃烧 平静燃烧 无限空间 剧烈氧化 发光) (发光) 急速燃烧 氧化反应 放热) (放热)
热量积蓄 达到着火点
有限空间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发光) (发光)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 反应一定是氧化反 应
易 燃 物 易 爆 物
当堂训练
1.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 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 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 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绢”操作及现象为:将手绢浸入酒精溶液(酒精与 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绢”操作及现象为:将手绢浸入酒精溶液( 趣味实验 水体积比为2︰ ),取出拧干,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待火焰熄灭后, ),取出拧干 水体积比为 ︰1),取出拧干,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待火焰熄灭后,手绢 完好无损。实验时,手绢未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完好无损。实验时,手绢未燃烧的主要原因是C A.手绢不是可燃物 B.手绢没有接触到氧气 . . C.温度未达到手绢的着火点 D.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 . . 3.图8 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 图 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 火立熄” 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 秒后炸开, 接触到火焰 秒后炸开 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 B 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 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 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标号 填标号) 填标号 A.清除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 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 年雅典奥运会, 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 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 生物学家邓肯在4 年悉尼奥运会, 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 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 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 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右上图)。 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右上图)。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 年北京奥运会的 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 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 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 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右图)。 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右图)。 物质燃烧的三条件是:( :(A 可燃物;( ;(B 氧气; (1)物质燃烧的三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请分析“材料一” (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请分析“材料一”中两次火 炬熄灭各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 炬熄灭各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 2004年 1976年 ①1976年 ; ②2004年 ; C C 镁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镁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①水中火炬能达到并保持燃烧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 能够保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 点燃 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 2MgO C+O 点燃 2 2 (3)“珠峰火种灯”中固体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珠峰火种灯” ; CO2 (4)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回答: )点燃的镁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回答: 点燃 ①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 2MgO+C 从这个反应, ②从这个反应,谈谈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
石油
由古代 动植物 遗体 经过 非常复杂 的 变化 形成 的一种 粘稠 液体 含有碳和氢, 主要 含有碳和氢, 的硫、 还有少量 的硫、 氧、氮等元素
天然气
与石油 的形成 相 似,一般 是指在地 下形成 的可燃性气 体 主要 成分是甲烷 还含有其它碳氢 化合物
形成
组成
混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类1、煤的综合利用 、 焦炭
3、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
水 多 水 少 都 是 灾
8.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D )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使用节能的 路灯, .使用节能的LED路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路灯 B.发展 快速公交, .发展BRT快速公交,以减少汽油的消耗 快速公交 C.提高现有火电厂煤的利用率,增加单位质量煤的发电量 .提高现有火电厂煤的利用率, D.多建燃烧煤或天然气的火电厂,以保证电力的供应 .多建燃烧煤或天然气的火电厂, 9.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I)含碳单质矿物燃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含碳单质矿物燃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 C+O2 点燃 CO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 ; CO2+H2O == H2CO3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 植物光合作用时, 植物光合作用时 葡萄糖(C 和氧气, 葡萄糖 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和氧气 光、 6CO2+6H2O C6H12O6+6O2 ;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 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1年被第 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 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 国际化学年” 年被第 届联合国大会定为“ 创造新物质、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创造新物质、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化石燃料有 煤 、石油和天然气。 )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填序号)。 (2)下列产品不是通过石油加工得到的是 ② (填序号)。 ) ①塑料 ②食用油 ③合成橡胶 ④合成纤维 ⑤汽油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 (3)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 点燃 O 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CO2+2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