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教学设计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教学设计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教学设计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推理,证明的过程离不开推理;而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是需要证明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也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的证明方法,蕴含着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也是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2地位与作用《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
是在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学习证明数学结论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证明的方法渗透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几,解析几何等等。
可见,直接证明的方法在中学数学里占有重要地位的。
现在的高考中不会单独命制直接证明的试题,而是把它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问题相结合命制成综合性考题,重在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问题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更能体现高观点、低起点,深入浅出的高考命题特点。
二、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证明思想,例如初中阶段的几何证明;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初步证明了一些不等式的问题;在本节课前,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强;三角代换,代数式的变形没有目的性,随意性较大。
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知识的交汇存在很大障碍。
三、目标分析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能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四、重点: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参考教案】《综合法和分析法》(人教A版)
《综合法和分析法》(人教A版)第一章:综合法的概念与运用1.1 教学目标1. 理解综合法的定义及特点;2. 学会运用综合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1.2 教学内容1. 综合法的定义及特点;2. 综合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 引入综合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综合法的定义及特点;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综合法进行问题的解决;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分析法的概念与运用2.1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析法的定义及特点;2. 学会运用分析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2.2 教学内容1. 分析法的定义及特点;2. 分析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析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析法的定义及特点;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分析法进行问题的解决;第三章: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比较3.1 教学目标1. 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2.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3.2 教学内容1.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2. 实际问题中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选择。
3.3 教学步骤1. 通过对比实例,让学生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2. 讲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3. 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1. 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2. 学会运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解决几何问题。
4.2 教学内容1.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2. 几何问题中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选择。
4.3 教学步骤1. 通过几何实例,让学生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2. 讲解如何在几何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第五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在代数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1. 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在代数中的应用;2. 学会运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解决代数问题。
5.2 教学内容1.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代数中的应用;2. 代数问题中综合法与分析法的选择。
《9综合法与分析法》优秀教案
主备人:郭佳佳 审核:使用时间:综合法与分析法【学习目标】1 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能熟练地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2.通过学习分析法与综合法,体会两种方法的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3.通过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抽象性、科学性,养成审慎思维的习惯. 【问题导学】明确概念: 1 直接证明2 综合法3 分析法4 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区别与联系【合作探究】(集思广益、用心收获)1 求证:5321232log 19log 19log 19++<练:已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错误!+错误!+错误!>3练:已知a 、b 、c ∈R +且a +b +c =1,求证:错误!·错误!·错误!≥82+<练:已知a ,b ,c ∈R +,且ab +bc +ca =1,求证:a +b +c ≥错误!;练:已知a >0,b >0,求证: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a +b -1+b +c -1=3a +b +c -1 分析法:综合法:【归纳小结】(构建知识、为我所用)知识方面:。
数学思想与方法:。
【我要提问】【作业】一、选择题1.·错误!m、n、a、b、c、d均为正数,则、q的大小为A.≥q B.≤q C.>q D.不确定2.已知函数f=错误!,a、b∈R+,A=f错误!,B =f错误!,C=f错误!,则A、B、C的大小关系为A.A≤B≤C B.A≤C≤B C.B≤C≤A D.C≤B≤A3.若、∈R,且22+2=6,则2+2+2的最大值为A.14 B.15 C.16D.174.设a与b为正数,并且满足a+b=1,a2+b2≥,则的最大值为D.1 5.已知a>0,b>0,错误!+错误!=1,则a+2b的最小值为A.7+2错误!B.2错误!C.7+2错误!D.146.已知>>0,且+=1,那么A.2 C b2+c2D.a2≤b2+c29.已知实数a≥0,b≥0,且a+b=1,则a+12+b +12的范围为D.[0,5]10.已知∈-∞,1]时,不等式1+2+a-a2·4>0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是D.-∞,6二、填空题11.设=24+1,q=23+2,∈R,则与q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12.如果不等式|-a|0,b>0,a≠b,则错误!>错误!14.已知函数f=tan,∈错误!,若1、2∈错误!,且1≠2,求证:错误![f1+f2]>f错误!15.已知:a,b,c∈0,+∞,且a+b+c=1 求证:1a2+b2+c2≥错误!;2错误!+错误!+错误!≤错误!。
教学设计1: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目标】加强不等式证明的训练,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教学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教学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常见的直接证明方法有综合法与分析法.2.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模式。
二、讲解新课综合法1.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2.综合法是从原因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法,综合法又叫做由因导果法.分析法 1.分析法是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2.分析法是一种从结果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的思维方法,分析法又叫做执果索因法.例题分析例1. 已知:c b a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abc b a c a c b c b a 6222222>+++++证明:综合法73+525273<+()()225273<+2021210<+10212<521<2521<证明:因为 和都是正数,所以为了证明 只需证明 展开得因为 成立,所以 成立2521<5273<+ ()abcc b a a bc c b 20,22222≥+∴>≥+同理:()()abc b a c abc c a b 222222≥+≥+因为c b a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所以上述三个等号不会同时成立.()()()abc b a c a c b c b a 6222222>+++++∴ .3)2cot()2tan(4sin 22sin .2=-+= ααα,求证已知例证明:综合法 )]2()2sin[(2)]2()2sin[( --+=-++αααα由已知得)2cos()2sin()2sin()2cos(3 -+=-+αααα展开整理得3)2sin()2cos()2cos()2sin(=-+-+∴ αααα,即3)2cot()2tan(=-+ αα 小结: (结论)(已知)综合法证题步骤:n P P P P ⇒⇒⇒⇒ 210.5273.3<+例证明:分析法(略)小结.21(已知)(结论)分析法证题步骤:nB B B B ⇐⇐⇐⇐.11114cb ac b a abc c b a ++<++=求证:,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已知例 .222222.ab ac bc c b a ab ac bc c b a ++<++++<++也就是证明立,即证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2222222222221222所以,原不等式成立相加得;;;所以,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因为ab ac bc c b a b c ab bc ab a bc a ab ac c abc ac bc abc c b a ++<++=>+=>+=>+=三、课堂练习 .313tan )tan(0cos 5)2cos(8.1=+=++αβαββα求证,已知.3213.2---<--≥a a a a a ,求证:已知四、课堂小结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思维方式,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即当遇到较难的新命题时,应当先用分析法来探求解法,然后将找到的解法用综合法叙述出来.五、作业。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2.2.综合法与分析法-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
2.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3.能够应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综合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讲解(25分钟)
2.1 综合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综合法是从整体综合出发,从多个方面考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2.综合法的基本原理是整体观念、多元观念和系统观念。
2.2 分析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分析法是从局部出发,从单个方面考虑,分析问题的方法。
2.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简化化、抽象化和精确化。
3. 练习(25分钟)
1.给学生提供综合法和分析法的例子,让学生分别应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
2.针对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采用哪种方法更适合。
4.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提供练习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同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综合法和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综合法和分析法(公开课教案)第一章:综合法的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法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掌握综合法的步骤和技巧。
1.2 教学内容:综合法的定义和意义。
综合法的应用领域,如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
综合法的步骤,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设计等。
综合法的技巧,如图表制作、数据分析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综合法的定义、应用领域和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综合法的技巧和难点。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深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分析法的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分析法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掌握分析法的步骤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法的应用领域,如企业管理、市场研究等。
分析法的步骤,包括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因素分析等。
分析法的技巧,如数据可视化、假设验证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析法的定义、应用领域和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析法的技巧和难点。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深度和准确性。
第三章:综合法和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掌握相应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综合法和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具体的应用技巧,如数据整合、信息提炼等。
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准确性、逻辑严密性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例。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应用过程中的技巧和难点。
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深度和准确性。
第四章: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两种分析方法
简单应用题
例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1) 二(1)班有 21 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 5 名。男生有几名? (2) 一本练习本的单价是 0.5 元,一支钢笔的价钱是练习本的 8 倍,买一 支钢笔要用多少钱?
练习: 1、二(1)班有女生 20 名,女生比男生少 5 名。男生有几名? 内 2、果园里有 12 棵杏树,72 棵梨树,梨树是杏树的多少倍? 容 3、甲、乙两地相距 400 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5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需要多长时间?
例: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 12 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 20 天,两 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2、一项工程,甲、乙合做 6 天可以完成。甲独做 18 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 可以完成?
3、加工一批零件,单独一人做,甲要 10 天完成,乙要 15 天完成,,丙要 12 天 完成。如果先由甲、乙两人合做 5 天后,剩下的由丙 1 人做,还要几天完成?
4
工资?
7、李阿姨把 4000 元存入银行,为期 5 年,年利率是 2.88%,存款的利息按 5%的 税率纳税。到期时,李阿姨可得税后利息和本金一共多少元?
8、三个小队共植树 210 棵,第一小队植了总数的 比为 2:5,这三个小队各植树多少棵?
2 ,第二小队与第三小队植树的 5
1 3 9、一本小说分上下两册,下册为 154 页,上册的 比下册的 少 5 页。求上册有 3 7 多少页?
练习 3、一列客车以每小时 90 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4 小时可到达乙站,有一 列货车从乙站开出,6 小时可以到达甲站。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发车,几小时 后两车相遇?
三、工程问题:
2
基本关系式: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 工作效率
综合法与分析法.-教案
综合法与分析法一、教材分析:《综合法与分析法》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 综合法、分析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及步骤。
四、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1课时2、学情分析:本节知识点数学是证明中的一种特别方法,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方向思维,执果索因,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逻辑的转换存在困难,大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证明方法还存在一定逻辑推理上的欠缺,还需要老师逐步讲解和引导。
3、教具选择:多媒体六、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法七、教学过程一, 1、自主导学: 复习引入回顾不等式:⑴(),02a a b b ≥>+的证明过程;证明:因为222a b a b ab +=+≥=所以2a b +≥=a b =等号成立⑵222a b ab +≥,(,)a b R ∈的证明过程;因为2222()0a b ab a b +-=-≥所以 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合作探究(1)分组探究: 例1.已知 ,,0,a b c >且不全相等,求证:222222()()()6a b c b c a c a b abc +++++>证明:222,0b c bc a +≥>,所以22()2a b c abc +≥ ①因为222,0c a ac b +≥>,所以 22()2b c a abc +≥ ②因为222,0a b ab c +≥>,所以 22()2c a b abc +≥ ③由于,,,a b c 不全相等,所以上述①②③式中至少有一个不取等号,把它们相加得 222222()()()6a b c b c a c a b abc +++++>(2)教师点拨:观察上述证明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综合法的概念:所谓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或已知的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不等式。
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新人教A选修
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第一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12114a 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2111....n a a a +++≥ 2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1119a b c ++≥.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① ,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 (提示:算tan()A B +) ②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100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作业:教材P 102 A 组 2、3题.第二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0,0)2a b ab a b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④ 出示例2:见教材P 97.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3:见教材P 9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23sin C C -≥3sin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2. 作业:教材P 100 练习 2、3题.第三课时 2.2.2 反证法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2. 提出问题: 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 、B 、C 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 过A 、B 、C 三点,则O 在AB 的中垂线l 上,O 又在B C 的中垂线m 上,即O 是l 与m 的交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
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教学重点:分别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思考过程,会利用两种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2. 提问:上节课的知识要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1).如图,在等腰∆ABC 的两腰AB 即AC 上,分别取两点D 及E ,使AD=AE ,F 为BE 与CD 的交点,证明FB=FC 。
注:由上例题目可以看出,在分析个过程中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了正确的清晰的分析思路,就可以按照分析的推理模式,逐步将分析的过程写出来。
同时也正确完成证明。
(不访写看看!)(2).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微积分中的“元素法”如图所示,在曲 边 梯形AabB 中,任取一个小曲边梯形CEFD (即“元”),它的=,(3). 练习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6abc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4).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5)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 (6)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7). 出示例3:求证3526+>+.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8).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框图表示: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9).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1223332()()x y x y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2. 练习:1.,A B 为锐角,且tan tan 3tan tan 3A B A B ++=,求证:60A B +=. (提示:算tan()A B +)2. 已知,a b c >> 求证:114.a b b c a c+≥--- 3. 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2l π,截面积为2()2l ππ,周长为l 的正方形边长为4l ,截面积为2()4l ,问题只需证:2()2l ππ> 2()4l .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三、巩固练习: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2θθθ-=. (教材P xx 练习 x 题)(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3.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443c a b ab S --+≥. 略证:正弦、余弦定理代入得:2cos 423sin ab C ab ab C -+≥,即证:2cos 23sin C C -≥3sin cos 2C C +≤,即证:sin()16C π+≤(成立).作业:教材P x 页1题.。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5:《综合法与分析法》教案-新版
2.2 课时6 综合法与分析法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对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学习,体会数学证明的基本思想及逻辑思路.(二)学习目标1.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综合法.2.了解直接证明分析法,注意格式规范.2.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三)学习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四)学习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23页至第25页,思考:什么是综合法?什么是分析法?(2)想一想: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预习自测(1)综合法又叫顺推证法,它的特点是.【知识点】综合法【数学思想】【解题过程】由因到果【思路点拨】了解综合法的原理【答案】由因到果(2)分析法的特点是.【知识点】分析法【数学思想】【解题过程】执果索因.【思路点拨】了解分析法的原理【答案】执果索因(32+<,最好用什么方法? 【知识点】分析法 【数学思想】2+<,只需证22(2<+,只需证<<,只需证1820<,显然成立,原命题成立. 【思路点拨】分析法由果寻因,证明问题很方便 【答案】分析法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如果,a b ∈R ,那么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如果,0a b >,那么2a 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3)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如果0,0a b c d >>>>,那么ac bd >. 2.问题探究探究一 综合法与分析法 ●活动①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定义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两种直接证明方法,也是不等式证明中的基本方法.由于两者在证明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互逆性,这里将其放在一起加以认识、学习,以便于对比研究两种思路方法的特点.所谓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或已知的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的不等式.而分析法,则是由结果开始,倒过来寻找原因,直至原因成为明显的或者在已知中.前一种是“由因及果”,后一种是“执果索因”.打一个比方:张三在山里迷了路,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逐步寻找,直至找到他,这是“综合法”;而张三自己找路,直至回到驻地,这是“分析法”.以前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根据.特别的,AB B A 222≥+是常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不等式.例1 b a ,都是正数,求证:.2≥+abb a【知识点】综合法;基本不等式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证明:由重要不等式AB B A 222≥+可得.22=≥+ab b a a b b a 【思路点拨】基本不等式:一正二定三取等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证明:当1x >时, 1+31x x ≥-. 【知识点】综合法;基本不等式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证明:因为1x >,所以11+(1)++11)+1=3111x x x x x =-≥---. 【思路点拨】配凑定值,用基本不等式可证 【答案】见解析例2 设0,0>>b a ,求证.2233ab b a b a +≥+ 【知识点】综合法;分析法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证法一 综合法ab b ab a b ab a b a ≥+-⇒≥+-⇒≥-22222020)(,注意到0,0>>b a ,即0>+b a ,由上式即得)())((22b a ab b ab a b a +≥+-+,从而2233ab b a b a +≥+成立.证法二 分析法要证2233ab b a b a +≥+成立.只需证)())((22b a ab b ab a b a +≥+-+成立, 又因0>+b a ,只需证ab b ab a ≥+-22成立,又需证0222≥+-b ab a 成立, 即需证0)(2≥-b a 成立.而0)(2>-b a 显然成立. 由此命题得证. 【思路点拨】因式分解化简不等式.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求证2252(2)a b a b ++≥- 【知识点】综合法;分析法【数学思想】【解题过程】证法一 综合法因为22(2)(1)0a b -++≥,所以224250a b a b +-++≥,所以2252(2)a b a b ++≥-. 证法二 分析法要证2252(2)a b a b ++≥-,只需证22542a b a b ++≥-,只需证224250a b a b +-++≥,只需证22(2)(1)0a b -++≥,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思路点拨】一元二次,配方. 【答案】见解析议一议:根据上面的例证,你能指出综合法和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吗? 【设计意图】理解和掌握综合法与分析法. 探究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 ●活动①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特点如果用Q P ⇒或P Q ⇐表示命题P 可以推出命题Q (命题Q 可以由命题P 推出),那么采用综合法的证法一就是).1()2()3()4(⇒⇒⇒采用分析法的证法二就是).4()3()2()1(⇐⇐⇐如果命题P 可以推出命题Q ,命题Q 也可以推出命题P ,即同时有P Q Q P ⇒⇒,,那么我们就说命题P 与命题Q 等价,并记为.Q P ⇔例3 证明:ca bc ab c b a ++≥++222. 【知识点】综合法;分析法 【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过程】证法一 因为ab b a 222≥+,bc c b 222≥+,ca a c 222≥+ 所以三式相加得)(2)(2222ca bc ab c b a ++≥++, 两边同时除以2即得ca bc ab c b a ++≥++222. 证法二 因为,0)(21)(21)(21)(222222≥-+-+-=++-++a c c b b a ca bc ab c b a 所以ca bc ab c b a ++≥++222成立.【思路点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可加性.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求证:222222222a b b c c a a bc ab c abc ++≥++. 【知识点】综合法;分析法 【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过程】证明:因为222222a b b c ab c +≥,222222b c c a abc +≥,222222c a a b a bc +≥ 所以三式相加得2222222222()2()a b b c c a a bc ab c abc ++≥++, 两边同时除以2即得222222222a b b c c a a bc ab c abc ++≥++. 【思路点拨】基本不等式,不等式的可加性. 【答案】见解析例4 证明:.)())((22222bd ac d c b a +≥++ 【知识点】分析法【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解题过程】证明 要证.)())((22222bd ac d c b a +≥++只需证0)())((22222≥+-++bd ac d c b a只需证0)2(222222222222≥++-+++d b abcd c a d b d a c b c a 只需证022222≥-+abcd d a c b 只需证 0)(2≥-ad bc ,显然成立,原不等式成立. 此时显然成立.因此.)())((22222bd ac d c b a +≥++成立. 【思路点拨】化简,配方.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已知1m n >>,求证:2m n mn m +>+. 【知识点】分析法【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过程】证明 要证2m n mn m +>+,只需证2()()0m m n mn -+->,只需证(1)(1)0m m n m -+->,只需证(1)()0m m n -->,因为1m n >>,所以(1)()0m m n -->.【思路点拨】化简,因式分解. 【答案】见解析【设计意图】体会综合法与分析法在证明不等式时的异同. 探究三 巩固提升 ●活动① 巩固提升例5 已知c b a ,,都是正数,求证.3333abc c b a ≥++并指出等号在什么时候成立? 【知识点】综合法【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过程】证明 abc c b a 3333-++=))((222ca bc ab c b a c b a ---++++ =].)()())[((21222a c c b b a c b a -+-+-++由于c b a ,,都是正数,所以.0>++c b a 而0)()()(222≥-+-+-a c c b b a ,可知03333≥-++abc c b a ,即abc c b a 3333≥++(等号在c b a ==时成立)【思路点拨】本题可以考虑利用因式分解公式))((3222333ca bc ab c b a c b a abc c b a ---++++=-++着手.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已知0,0,0a b c >>>,且1abc =,111+a b c≤+. 【知识点】综合法【数学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解题过程】证明 由1abc =,得111+=ab bc ac a b c +++,又由基本不等式及0,0,0a b c >>>得ab bc +≥=bc ac +≥=,ab ac +≥=,111+a b c+≤+ 【思路点拨】基本不等式. 【答案】见解析同类训练 如果将不等式abc c b a 3333≥++中的333,,c b a 分别用c b a ,,来代替,并在两边同除以3,会得到怎样的不等式?并利用得到的结果证明不等式:27)1)(1)(1(>++++++a c c b b a ,其中c 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1=abc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综合法 【数学思想】【解题过程】,,0)3a b c a b c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31,31,31333ac a c bc c b ab b a ≥++≥++≥++三式相乘的,得 127)1)(1)(1(32=>++++++)(abc a c c b b a ,所以27)1)(1)(1(≥++++++a c c b b a ,当且仅当⎪⎩⎪⎨⎧======c a c b b a 111,即1===c b a 时取等号,因为c 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所以27)1)(1)(1(>++++++a c c b b a .【思路点拨】注意取等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的条件 【答案】见解析【设计意图】掌握用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1)解不等式时,在不等式的两边分别作恒等变形,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或代数式,移项,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正数或一个正的代数式,得到的不等式都和原来的不等式等价。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综合法与分析法
第二章第2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一、综合法与分析法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并能简单应用。
二、预习内容:证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1.直接证明分为和2.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或出发,根据以知的定义,公里,定理,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3.综合法是从推导到的方法。
而分析法是一种从追溯到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说,综合法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分析法则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以知条件或以被证明的事实。
综合法是由导,分析法是执索。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二、学习过程:例1.已知a,b∈R+,求证:例2.已知a,b∈R+,求证:例3.已知a,b,c∈R,求证(I)课后练习与提高1.(A 级)函数⎩⎨⎧≥<<-=-0,;01,sin )(12x e x x x f x π,若,2)()1(=+a f f 则a 的所有可能值为 ( )A .1B .22-C .21,2-或D .21,2或 2.(A 级)函数x x x y sin cos -=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A .)23,2(ππ B .)2,(ππ C .)25,23(ππ D .)3,2(ππ 3.(A 级)设b a b a b a +=+∈则,62,,22R 的最小值是 ( )A .22-B .335-C .-3D .27- 4.(A 级)下列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x y 2sin =B .x xe y =C .x x y -=3D .x x y -+=)1ln(5.(A 级)设c b a ,,三数成等比数列,而y x ,分别为b a ,和c b ,的等差中项,则=+yc x a ( )A .1B .2C .3D .不确定6.(A 级)已知实数0≠a ,且函数)12()1()(2ax x a x f +-+=有最小值1-,则a =__________。
综合法和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时安排:每章25分钟,共1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概念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原理及运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综合法概述1.1 综合法的定义1.2 综合法的应用领域1.3 综合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二章:分析法概述2.1 分析法的定义2.2 分析法的应用领域2.3 分析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第三章: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3.1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区别3.2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联系3.3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第四章:综合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4.1 综合法解决问题的步骤4.2 综合法在案例中的应用4.3 综合法解决问题的注意事项第五章:分析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5.1 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步骤5.2 分析法在案例中的应用5.3 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注意事项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理解程度。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原理、案例及应用。
2. 案例材料:提供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加深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理解。
教学建议:1. 在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时,举例生动、贴近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综合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6.1 自然科学中综合法的典型应用案例6.2 综合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6.3 综合法在自然科学中的局限性与挑战第七章:分析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7.1 社会科学中分析法的典型应用案例7.2 分析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7.3 分析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局限性与挑战第八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工程领域的应用8.1 工程领域中综合法的应用案例8.2 工程领域中分析法的应用案例8.3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工程领域的结合应用第九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9.1 医学领域中综合法的应用案例9.2 医学领域中分析法的应用案例9.3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医学领域的结合应用第十章: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商业领域的应用10.1 商业领域中综合法的应用案例10.2 商业领域中分析法的应用案例10.3 综合法与分析法在商业领域的结合应用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和综合法一. 教学内容:几何证明的分析法与综合法专题讲座二. 教学目标:1. 掌握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
2. 灵活掌握几何证明时常用的两种思考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3. 掌握对一些较复杂的几何问题,能够采用“两头凑”的思考方法去寻求证明的途径。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何证明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及两头凑的方法。
难点:寻求证明的方法和途径。
四. 几何证明方法指导:1. 证明一个命题的一般步骤(1)按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一项中写出题设,在求证一项中写出结论。
(3)探求证明途径。
(4)在证明一项中写出证明过程。
2. 证明命题正确的关键在于找出正确的证明方法或途径,这是最困难的,也正是我们力求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 介绍两种几何证明时常用的思考方法:(1)分析法①定义:要证明一个命题正确,为了寻找正确的证题方法或途径,我们可以先设想它的结论是正确的,然后追究它成立的原因,再就这些原因分别研究,看它们的成立又各需具备什么条件,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至达到已知的事实,这样一种思维方法就叫做分析法。
可简单地概括为:“执果索因”。
意思就是:“拿着结果去寻找原因”。
②思路:举例说明其证明命题正确的思路:若要证明如下命题:“若A成立,则D成立。
”用分析法思考时,其思路可如下图所示:(应从下往上看)从结论开始,即从D开始往上寻求其成立的条件,假设C、C1、C2都能使D成立,再寻求其成立的条件什么能使C、C1、C2成立,设B、B1能使C成立,B2能使C1成立,B3、B4能使C2成立,这一切原因,固然都可使D成立,但究竟哪个是题设A的结果呢?检查之后,设发现B是,这样就由未知的D上溯到已知的A,因而就获得了证明的思路:D←C←B←A,即D可由C得出,C又可由B得出,B又可由已知的A得出,至此显然命题得证。
B B4C12(2)综合法:①定义: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时,我们先从已知的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已确立的命题(如定义、定理等),逐步向前推演,最后推得要证明的结果,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综合法。
【参考教案】《综合法和分析法》(人教A版)
【参考教案】《综合法和分析法》(人教A版)章节一:综合法的概念与运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综合法的定义,掌握综合法的运用方法,能够运用综合法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综合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综合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过程:a) 引入综合法的概念,解释综合法的定义和特点。
b) 通过示例题目,讲解综合法的运用步骤和方法。
c) 让学生练习综合法解题,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章节二:分析法的概念与运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析法的定义,掌握分析法的运用方法,能够运用分析法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分析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分析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过程:a) 引入分析法的概念,解释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
b) 通过示例题目,讲解分析法的运用步骤和方法。
c) 让学生练习分析法解题,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章节三: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比较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2. 教学内容:介绍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对比例题,展示综合法和分析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3. 教学过程:a) 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区别与联系。
b) 通过对比示例题目,展示综合法和分析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c) 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章节四: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几何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几何问题。
2. 教学内容:介绍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几何例题,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的运用方法。
3. 教学过程:a) 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b) 通过几何例题,讲解综合法和分析法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的运用方法。
c) 让学生练习解决几何问题,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提供解答和解析。
章节五:综合法和分析法在代数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在代数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决代数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推理,证明的过程离不开推理;而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是需要证明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也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
本节的证明方法,蕴含着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也是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2地位与作用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
是在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学习证明数学结论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证明的方法渗透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几,解析几何等等。
可见,直接证明的方法在中学数学里占有重要地位的。
现在的高考中不会单独命制直接证明的试题,而是把它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问题相结合命制成综合性考题,重在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问题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更能体现高观点、低起点,深入浅出的高考命题特点。
二、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证明思想,例如初中阶段的几何证明;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初步证明了一些不等式的问题;在本节课前,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强;三角代换,代数式的变形没有目的性,随意性较大。
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知识的交汇存在很大障碍。
三、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能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四、重点: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难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五、学习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
(二)、引入新课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
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
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
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因导果,它们是寻求解题思路的两种基本思考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在很多数学命题的证明中,往往需要综合地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有时可以从求证的不等式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如果能够肯定这些条件都已具备,那么就可以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分析法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
()()1121().....()n n n Q P P P P P P P -⇐←⇐←⇐←⇐
分析法的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
分析法 的书写格式:
要证明命题B 为真,
只需要证明命题C 为真,从而有……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D 为真,从而又有……
……
这只需要证明命题A 为真
而已知A 为真,故命题B 必为真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BE ,CF 分别为△ABC 的边AC ,AB 上的高,G 为EF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求证:HG ⊥EF.
证明:考虑待证的结论“HG ⊥EF ” .
根据命题的条件:G 为EF 的中点,连接EH ,HF ,
只要证明△EHF 为等腰三角形,即EH=HF.
根据条件CF ⊥AB ,且H 为BC 的中点,可知FH 是Rt △BCF 斜边上
的中线. 所以BC FH 21=.
同理BC HE 21=.
这样就证明了△EHF 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 HG ⊥EF.
例2、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
求证:2233ab b a b a +>+ 。
证明:要证明2233ab b a b a +>+
只需证明
)())((22b a ab b ab a b a +>+-+, 只需证明
0)())((22>+-+-+b a ab b ab a b a , 只需证明
0)2)((22>+-+b ab a b a , 只需证明
0))((2>-+b a b a , 只需证明
0)(0)(2>->+b a b a 且。
由于命题的条件“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它保证上式成立。
这样就证明了命题的结论。
例3、求证 5273<+ 证明:因为5273和+都是正数,所以为了证明5273<+ 只需证明22)52()73(<+
展开得 2021210<+
即 2521,10212<<
因为2521<成立,所以
22)52()73(<+成立 即证明了5273<+
设计意图:选择三个例题的目的是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二是提高学生分析法的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小结:综合法与分析法各有其特点.从需求解题思路来看 ,分析法执果索因,常常根底渐近,有希望成功;综合法由因导果,往往枝节横生,不容易奏效,就表达过程而论,分析法叙述烦琐,文辞冗长;综合法形式简洁,条理清晰.也就是说,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宜于表述.因此,在实际解题时,常常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运用,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五)课堂练习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等价条件
2.下列表述:
①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②综合法是顺推法;③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
④分析法是间接证明法;⑤分析法是逆推法.
其中正确的语句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要证:a 2+b 2-1-a 2b 2≤0,只要证明( )
A .2ab -1-a 2b 2≤0
B .a 2+b 2-1-a 4+b 42
≤0 C.(a +b )22
-1-a 2b 2≤0 D .(a 2-1)(b 2-1)≥0 4.欲证2-3<6-7成立,只需证( )
A .(2-3)2<(6-7)2
B .(2-6)2<(3-7)2
C .(2+7)2<(3+6)2
D .(2-3-6)2<(-7)2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很基础的训练题,让学生感受到直接证明与不等式知识相结合的考察。
由于这组题选题比较简单,学生会积极参与,再结束之后老师给予肯定和一些指正,起到了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