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情景喜剧语言风格比较

合集下载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言语幽默的异同_省略_于_武林外传_和_老友记_的研究_杜海紫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言语幽默的异同_省略_于_武林外传_和_老友记_的研究_杜海紫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 幽 默已经成 为人们 生活 中重要的一部分 , 是人际交往中有效 的润滑剂 。 但是受 国家 文化和民族特性影响 , 幽默在各个国家 又展现出 一定的 差异 性 。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 , 不同国家 民族交 流越来 越频 繁 。 但是以往关于幽默的研究大都侧重 于从语言 学的角 度对 幽默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 , 或者从修辞 学的角度 对幽默 进行 分析 , 鲜少有从跨文化的角度言研究 中美的差 异 。 为了 促进 不同国家的人们有效交流沟通 , 从跨文 化角度对 幽默进 行对 比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 本文将 选取两部非 常受 欢迎的 情景 喜剧 作为 研究 对象 : 一部是中国家 喻户晓 的 《 武 林外传》 , 另 一部是 风靡 美国 数 十年的 《 老友记》 。 从幽 默的 话题 , 幽 默的 生成 手法 这两 个 角度对两部剧的台词进行分析 , 研究两 部剧在上 述两个 纬度 的异同 , 同时分析造成差异文化上的 原因 , 以期 能对人 们的 国际交流交往有所裨益 。 一 、 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 :2012 -05 -28
杜海紫 , 腾智敏
( 郑州大学 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 , 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 :中美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两个大国 , 双方之间交流日益频繁 。 幽默是跨文化沟通有效的润滑剂 , 但是受 各自 国家文化的影响 , 不同国家的幽默在言语 上有较 大差异 , 因此对中 美幽默 在言语 差异进 行研究 是非常 有必要 的 。 将从两部 流行的情景喜剧 《 老友记》 和 《 武林外传》 中随机 选取幽默台 词各 50 条作为 研究对 象 , 从幽 默的话 题和 幽默生成方法两个方面对其台词进行研 究 , 发现 中美双 方在幽 默话题 以及幽默 生成方 法虽有 相似之 处 , 更多 是明显的差异性 :中方幽默话题主要是社会热点类 , 幽默生成方法主要是仿拟 ;而美国幽默话题主要是关于性 , 幽 默生成方法主要是比喻 ;而这一差异重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在语境上的差异同 。 关键词 :跨文化 ; 中美言语幽默 ; 话题与生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 :B249.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743 ( 2012) 07 -0102 -03

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

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

・10・自从1994年《我爱我家》登陆电视荧屏,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经历了十八载的寒来暑往。

在这十八年中,随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中国的情景喜剧正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

但是相比较于情景喜剧的鼻祖美国的创作来说,我国的情景喜剧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本文意在通过情景喜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构件:人物塑造手法,在比较中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创作中艺术品性的异同,希望以此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进一步发展。

一、欢笑总有相似处:一脉相承的“扁平人物”正如米克・鲍斯在《只有当我开怀大笑时》中提到的那样,“这种人物的性格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结构”①,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性格,他们在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被称作“扁平人物”。

这些人物有两个优点,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辛菲尔德》中的克莱默,还是中国《我爱我家》中的老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其性格呈单一性且一成不变,这些剧中人物日复一日的用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弱点产生喜剧效应,给大家带来欢笑,这样的情形不断重复,使得观众能轻而易举的认出他们。

这和情境喜剧其独特的审美目的相关联,情景喜剧要求在演出的较短时间内引人发笑,这与小说、戏剧、电影及电视等艺术形式要求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求变的人物性格来吸引观众是迥然不同的。

正因为“扁平人物”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所以中美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大都采取了这一类型化的艺术手法。

在“扁平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被不断强化。

美国情景喜剧《我爱露西》当中的露西单纯且幼稚,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总异想天开,想做大明星。

在每一集中露西都是雄心勃勃的要实现自己的明星计划,或是应聘当舞蹈演员,或是参演丈夫里奇的电影。

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老傅是个有着强烈优越感的老干部形象,他年轻时参加革命,在领导的岗位上工作了大半生,现在赋闲在家,在剧中喜欢讲革命道理、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这是带有某一类人的特征的。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电视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

情景喜剧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喜剧形式,它通过具有典型性的情景和角色来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共鸣。

《老友记》和《爱情公寓》是中外情景喜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它们在美国和中国的观众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比较中外两个典型情景喜剧,分析它们在表现形式、幽默元素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现形式比较1.故事背景与情节设定《老友记》以纽约市为背景,讲述了六个青年的生活和爱情故事。

剧中角色的人物设定独立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梦想,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展示出来。

《爱情公寓》则以北京市一个公寓楼为背景,聚焦于五个青年的生活和情感纠葛。

剧中角色的设定更加贴近中国观众,展现了都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

2.情景呈现方式《老友记》采用多相机拍摄方式,经典的六人沙发框架下,通过不同的摄像机角度和切换手法,呈现出六个角色的生活细节和相互间的互动。

《爱情公寓》则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五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的发展。

也采用了适度的透视镜头和动画元素,增添了一些幽默和夸张的效果。

二、幽默元素比较1.笑点创作《老友记》通过情节的设置和台词的幽默创作带给观众持续的笑点。

剧中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搞笑片段的设置非常巧妙,毫不雷同且充满创意。

同时,不少台词也成为了经典的梗,深入人心。

《爱情公寓》着重通过语言和段子来制造笑点。

剧中角色的对白具有智慧性和戏剧性,贴合中国年轻观众的口味和文化背景,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2.情绪营造《老友记》通过较为轻松的剧情和场景,营造出快乐、轻松的氛围,使观众忘却压力,享受片中角色的生活点滴。

《爱情公寓》采用了较为真实和贴近生活的情节,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更加紧密。

剧中角色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爱情,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思考人生和情感的真谛。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情景喜剧是一种以家庭、工作或社交场景为背景的喜剧形式,旨在通过夸张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来产生笑料。

中美两国都有许多典型的情景喜剧作品,例如美国的《老友记》和中国的《爱情公寓》。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首先,中美两国的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上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多线剧情,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要情节和几个次要情节。

而中国情景喜剧往往更加简单直接,剧情主要围绕一组年轻人的生活展开。

以《老友记》为例,剧情紧密扣合每个主要角色的生活和工作,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现友谊、爱情和成长。

相比之下,中国的《爱情公寓》则更加侧重于情感纠葛和搞笑矛盾,将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的困惑和喜怒哀乐进行了夸张刻画。

其次,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角色刻画上也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往往有更多的主要角色,并具有明确的特点和性格。

例如,《老友记》中有六个主要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比如罗斯是个学究型的恋爱白痴,钱德勒是个幽默风趣的搞笑家等。

而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则相对较少,剧中的主要角色大多是年轻人,在性格塑造上相对比较简单,更注重于搞笑效果的呈现。

此外,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在幽默手法上也具有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普遍注重对话的机智和幽默,通过角色之间的尖锐对白来制造笑料。

例如,《老友记》中经常出现的才华横溢的搞笑对白,使得剧中的笑料层出不穷。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加侧重于局部的夸张和闹剧效果,通过物理动作和表情来制造笑料。

例如,《爱情公寓》中经常出现的踩脚、打闹等搞笑情节,使得观众能够通过视觉上的效果来获得笑点。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国文化和观众的喜好有关。

综上所述,中美典型情景喜剧在故事情节、角色刻画和幽默手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情景喜剧通常追求复杂多线剧情和明确刻画的角色,而中国的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简单直接的剧情和夸张搞笑的表演。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正文一:发展历程与传播渠道
1、中国情景喜剧发展历程
中国的情景喜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编辑部的故事》为代表。自那时起, 中国情景喜剧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国内电视荧屏上的重要节目类 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情景喜剧在主题、形式、风格等方面也不断创新, 如《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等作品展现了全新的创作思路。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
01 引言
目录
02
正文一:发展历程与 传播渠道
03
正文二:受众群体与 内容创作
04
正文三:幽默表达与 对比分析
05 结论
引言
情景喜剧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受众。中美 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娱乐市场,其情景喜剧产业也具有显著的地位。本次 演示将从发展历程、传播渠道、受众群体、内容创作、题材选择、幽默表达等 方面,对中美情景喜剧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其异同点与共性。
结论
总的来说,中美情景喜剧在诸多方面存在异同点。这些异同点既体现了两国不 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反映了观众需求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尽管 存在差异,但两国情景喜剧都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思考,成为了全球流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 积极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优秀的作品。
谢谢观看
正文三:幽默表达与对比分析
1、幽默表达
中美情景喜剧在幽默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情景喜剧的幽默更多体现 在语言和情节的巧妙安排上,如相声、小品等元素的使用,以及剧情的反转和 意外。而美国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角色塑造和情境设置,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 和情节的铺陈来达到幽默效果。
2、对比分析
从以上各方面比较可以看出,中美情景喜剧各有特点。中国的情景喜剧更加贴 近本土观众,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而美国情景喜 剧则更加国际化,涉猎题材广泛,注重个体和社会冲突,给观众带来不同文化 视在保持本 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与国际市场和观众需求接轨;如何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保 持剧集质量和观众口碑等。

中外情景喜剧的比较——以《老友记》和《武林外传》为例

中外情景喜剧的比较——以《老友记》和《武林外传》为例

像 中国人茶余饭后喜欢去茶馆戏楼泡壶
茶听小 曲儿一样 ,在那里 ,人们结交朋 友, 交心谈 心 , 是最让人放松 的地方 。编 剧选 择这一 主要场景正是 出于这样 的考 虑——尽量使观众感到放松愉快 。



与之场景设置原则相同的是 , 《 武林
的热 烈追 捧和散播 。然而 , 《 老 友记》 对 《 武林 外传 》 有这无法否认 的影响 。熟悉
创作 , 力求把最 真实 、 最生活化的剧情 展 示给观众。 它发挥美式英语 的语言幽默 , 例如 , 为古怪精灵 的 P h o e b e和油 嘴滑 舌
娱 乐至上 的大侠们 : 中国人 的“ 武侠
情结 ”已经形成 了一种深厚 的民族心理
积淀 ,英雄好汉在 武侠 剧所 营造 的那个 刀光 剑影 中体 会 到 了江湖 的险 恶 与 温
情, 体会到 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 武林 外传 》则是对传统武侠剧 的解构与彻底 颠覆 ,里 面没有武艺超群侠肝义胆 的至
尊大师 , 也没有超炫超酷 的打斗场面 , 大
的C h a n d l e r 设计 了许 多贴 合人 物 性 格 的隐喻 双关语 , 如果 观众能深 入文化 层
面去理解就会达到精神的极大愉悦。 此外 ,美 国人 幽默的国民性格也 为
置各大论坛首 页。笔者拟就 以《 老友记》 和《 武林外传 》 来试 图分析 中外情景喜剧
的特点 。
《 武林外传卜
本土化创作典范
我国现有 的情景喜剧均较为成功 地 融合 了小品这种艺术样式 ,结合耍 嘴皮 子和抖包 袱及方言化的创作方法 。具体
结 合 平 常 百 姓 所关 心 的 生 活琐 事 问题 而 与 观 众 拉 近 了 心理 距 离 。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为例
《爱情公寓》与《生活大爆炸》是中美两国非常著名的情景喜剧,两者有很多共同点,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

相似之处:
1. 都是以情景和人物互动为主要元素的喜剧,通过叙述故事中
发生的事情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体现幽默感。

2. 两部剧情节紧凑,节奏较快,让观众在看完一个笑点之后就
会迎来下一个笑点。

3. 两部剧都注重塑造人物,人物个性突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
的特点和长处以及缺陷。

4. 两部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在行为、语言、服装、爱好等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不同之处:
1.元素不同。

《爱情公寓》强调的是情感故事和群体关系问题,以小人物为主体,传递温情;而《生活大爆炸》关注天才、理智、
知识的爆发,脱离普通人生活,强调科学知识。

2. 文化背景不同。

《爱情公寓》以中国城市年轻人为主角,讲
述了他们的爱情、友情、职场和生活问题,反映现代城市青年的生
活态度和价值观;而《生活大爆炸》则围绕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一个
高科技研究所展开故事,更多地体现了美国文化与价值观。

3.风格不同。

《爱情公寓》的风格轻松、幽默、诙谐,让人轻
松愉悦;而《生活大爆炸》的情节复杂,智商领跑等高深梗难以理
解的部分。

总的来说,《爱情公寓》和《生活大爆炸》都是优秀的情景喜剧,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文化展现以及幽默方式,各自在中美两国拥有了广泛的粉丝群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和娱乐方式。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研究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研究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研究摘要:情景喜剧,是1947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

1992年由留美学者英达将这种电视艺术带来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情景喜剧的策划与制作。

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但相对于美国情景喜剧,中国情景喜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指导实践创作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研究来看中国情景喜剧的现状。

关键词: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发展趋势、题材多样、制作精良、方言版情景喜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国产情景喜剧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认清自己的位置。

美国的情景喜剧在世界情景喜剧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通过中美情景喜剧的对比研究来深入分析国产情景喜剧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1、中美情景喜剧的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具有情景喜剧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富有喜剧色彩,贴近生活,场景固定,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灌装笑声”沿用至今,制作成本较低等。

其次,在题材的选择方面都侧重选择“生活化”的主题。

如美国的《生活大爆炸》、《辛普森一家人》,中国的《家有儿女》、《我爱我家》。

2、中美情景喜剧的相异之处1)从题材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题材更加多样化。

国产情景喜剧主要围绕家庭内部,办公室职场等题材,以底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贴近生活。

美国情景喜剧还涉及种族主义、妇女解放、女权主义等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从拍摄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拍摄手法更加多样。

如1951的《I love lucy》第一次使用了多机位拍摄,《modern family》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3)从叙事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采用多线索、立体式叙事的手法,国产情景喜剧则采用单线索叙事,在叙事上追求故事的完整性。

4)从制作方面看,美国情景喜剧保持并延续良好的制作传统,高投入、品牌化,制作精良。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剧则是体现文化差异和相似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通过对两个国家喜剧中的隐喻、谐音、双关语、口误、玩语言等幽默技巧的分析,揭示了中美文化差异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

研究发现,中美幽默文化具有相似之处,如对于搞笑、滑稽的追求;同时也存在很多差异,比如西方文化对于自嘲、讽刺的接受度较高,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文化底线和人格尊严。

论文的研究对于增进中美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情景喜剧;言语幽默;文化差异一、引言喜剧是舞台艺术中的一种,通过编辑和演员的表演,使观众在欢笑中得到愉悦和放松。

情景喜剧是喜剧中的一种,其特点是剧情简单,内容轻松,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以及语言上的幽默表现出人性的弱点,呈现出生活中的滑稽、搞笑之处。

情节的发展常常出乎观众的意料,因而形成了观众的狂喜。

言语幽默是情景喜剧中常见的一种幽默表现方式。

它以言语为手段,在双关语、谐音、隐喻、俚语等技巧上寻找玩笑的点。

并试图通过这些技巧,引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思维活跃,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本文将以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跨文化语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中美两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以及表现出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文化差异的深入分析,本文致力于进一步增进中美的跨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二、中美幽默文化的相似之处幽默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和文化现象,因此在中美两个国家的幽默文化中存在一些相似的表现特点。

1. 对于搞笑、滑稽的欣赏搞笑和滑稽是情景喜剧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在中国著名的情景喜剧《欢乐喜剧人》中,观众们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这部喜剧的搞笑剪辑。

而在美国的情景喜剧中,像《老友记》、《生活大爆炸》这样的喜剧也是以讽刺、幽默为主要表现手段。

2. 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讽刺幽默常常被看作是社会对某种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中美情景喜剧创作比较研究

中美情景喜剧创作比较研究

中美情景喜剧创作比较研究作者:丁烨来源:《艺海》2010年第11期一、中美情景喜剧之间的差距情景喜剧是一种制式化比较明显的电视艺术类型,它有着明显的结构方式和表现特征,观众在一段时间的接受和熟悉之后对这种形式的新鲜感就会消失。

美国情景喜剧大多都拍到了十季以上,并且日久弥新,常常会给电视观众以新的惊喜。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创新和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段,无论是在主题上、故事情节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美国情景喜剧就题材方面可涉及:家庭题材(《我爱露西》、《家庭战争》等),医院题材(《陆军野战医院》、《实习医生风云》等),魔幻题材(《火星叔叔马丁》、《娶个女巫》等),妇女独立题材(《玛丽泰勒莫尔秀》等),雅皮士题材(《宋非传》、《老友记》等)。

表现内容广泛包括爱情、婚姻、家庭、工作等各个方面,对很多社会问题例如种族冲突、妇女解放、失业、自杀、同性恋、战争等都不避讳,有些剧集在性爱、政治等方面表现也非常的大胆。

在有了这么广泛的题材之下,剧本采用多重的叙事结构,将几个故事杂糅创作在一起,既有新鲜感又能吸引人的眼球。

美国情景喜剧在对白方面更是有层出不穷的创意,也常常会引发人的思考,总是让电视观众感到出其不意。

反观我们中国的情景喜剧,美国情景喜剧被中国引入进行再创作时,受到开始几部经典情景喜剧模式的限制,剧本创作时不敢越出这个模式半步,起承转合,三番两抖分毫不差,总觉得突破了这个规则就不再会被电视观众所接受,以至于多部剧集都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感觉大都是在重复。

《我爱我家》、《家有儿女》、《东北一家人》、《外来媳妇本地郎》、《一家老小向前冲》等等几乎都是一个“家庭模式”,只不过是在讲述不同家庭里都会出现的家长里短,甚至连某些地方的矛盾都设置得不相上下,这样只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产生厌倦的情绪。

中国情景喜剧在剧本创作时封闭式的创作模式,涉及的人物往往只是固定的那几位,要是其中有个演员出了状况,不能继续参演,往往编剧者也不敢改动人物,只能留下这个空缺,不写有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

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最新文档

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最新文档

中外幽默的跨文化对比一、中西方幽默内容上的不同幽默是人类审美追求的反应,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映射。

在内容上折射出不同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理念。

从主题上看,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人们谈“性” 色变,因此,东方传统幽默中性主题是禁区;而西方幽默中这类主题却占很大比例。

从内容上看,在西方的幽默中,单纯娱乐性质的纯幽默比重很大,这是幽默从萌芽状态时起便形成的一个鲜明特征。

而中国幽默似乎肩负着更沉重的历史使命---针砭时弊。

纵观流传至今的几百段传统相声,讽刺段子占绝大多数。

而幽默的民族特色在艺术手法上的表现远不如主题、内容那样明晰。

它往往根植于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表现得十分隐蔽、微妙。

中国幽默刻意追求一贯到底、层层递进的情趣性。

最能显示中国人幽默文化底蕴的形式莫过于相声。

相声的四个环节(“垫话”、“瓢把儿”、“正话”和“底”)对应了幽默结构的四部分。

相声从头至尾包含多个“包袱”,使听众始终怀着浓厚的兴趣,从紧张的期待走向缓和的满足,然后又跨向新的期待和新的满足。

而西方的幽默小品往往只有一个“包袱”,喜剧中“包袱”要多一些,但由于喜剧的完整性,连贯性和情节性的要求,运用“包袱”的限制很多。

相声则不然,尽管它也有一定的情节主线,但从不为死守情节的需要而放弃使用“包袱” 的机会;相反,有时还以“包袱”为媒介,巧妙地从一个情节跳跃到与之毫无关联的另一个情节。

二、中西方幽默在功能上的不同幽默是一种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人类需要的方法。

幽默的功用可分为:批判性(对生活中的缺点和反面现象加以否定)、肯定性(对生活中的优点和正面现象予以肯定)和纯幽默(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它只是对生活现象进行富裕情趣的反应)。

西方的幽默文化底蕴深厚。

西方人在性方面比中国人开放,往往有关性方面的笑话较多;其单纯娱乐性质的幽默比重较大;另外,“智力成分压倒了其它成分”。

总的来说,西方幽默更多发挥了其缓解精神压力、确立优越感的功能。

中美家庭情景喜剧对比

中美家庭情景喜剧对比

喜剧元素应用的对比
喜剧元素应用的对比
一、语言的幽默性应用是情景喜剧的 首选,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对话来吸 引观众的注意力是最好的选择。
喜剧元素应用的对比
刘梅:孔子的老师是谁?
刘星:钻子,没有钻子哪来的孔子呢?
喜剧元素应用的对比
本:我讨厌这分针,我讨厌这秒针,我还讨厌你的脸!
麦克:好,我就让你讨厌个够。
人物塑造的对比
人物塑造的对比
人物塑造的对比
人物塑造的对比
故事背景的分析
《成长的烦恼》描写的是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的故事。
《家有儿女》描写的是一个北京高收入家庭,也属于中产阶级范围。
故事背景的分析
人物塑造的对比
人物塑造的对比
2个儿子
1个女儿
人物塑造的对比
大儿子淘气
人物塑造的对比
观众笑声的搭配
《成长的烦恼》
拍摄时安排了现场的观众观看,剧中的笑声是 在现场真实的笑声。现场观众作为情景喜剧的参与者, 给剧情增加了不少气氛,还促进了演员的表演。
观众笑声的搭配
《家有儿女》
拍摄时的笑声是后期配入的音效,笑声对电视观众 的十分作用显得刻意。笑声所搭配的情境在笑点和喜剧 效果的表现上,自然度略显不足。 当台词中出现诸如“我回来了”,“出来吃饭啦”, “快去洗手”等生活对白时,也常被加上了笑声。
本:我讨厌比我大的人揍我这个小人,我讨厌疼。
喜剧元素应用的对比
二、服装,是弥补演员表演缺点的重要道具,在情景喜剧中只有当一个 人的穿着打扮和他的人物个性不相吻合的时候,观众就能体会到惊喜的 乐趣。
总结
综上,中国情结喜剧《家有儿女》和美国情景喜 剧《成长的烦恼》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两部电视剧 都根植于各自的国情,表现各自的社会特征,把我各 自的受众心理,对社会大众的生活进行高度提炼和玉 树加工,进而运用影视手法博取观众的笑声并引发思 考,从而达到成长题材情景喜剧的快乐教育目的。 电视剧是一种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所揭示,但同时对许多生活元素 尤其是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了夸大和理想化处理。剧 情与现实生活仍然存在着差距。这种不可避免的特征 会影响成长题材情景喜剧的现实性和实践教育意义, 观众要以更为清醒的意识去认知情景喜剧中的成长。

中西方情景喜剧幽默的语用对比研究

中西方情景喜剧幽默的语用对比研究

中西方情景喜剧幽默的语用对比研究【摘要】:言语幽默作为一种巧妙的语言交流方式,在日常会话中随处可见。

中国学者林语堂早在20世纪初将幽默一词引入中国,并且赋予它这样的定义:幽默是人们将自己对真实世界的看法与理解用一种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幽默在交际中,不只是一种让人发笑或放松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由此看来,幽默与语用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到现代的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许多学者在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以及语言学等不同方面对幽默进行了研究。

相对来讲,幽默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语用学领域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自从语用学诞生以来,随着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模糊理论,话语行为理论等诸多语用学理论的确立,学者们开始渐渐关注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

学者们认为幽默可以通过会话双方遵循或者违背一些会话原则,或者故意曲解会话含义等方式产生,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喜剧表现形式,现已成为全世界影视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情景喜剧中的语言使用与日俱新并且跟剧中人物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集聚了如此多的幽默语言来吸引观众营造幽默效果并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并追捧。

现如今,情景喜剧在中西方都很受欢迎,但中西方的情景喜剧在发展现状以及幽默创造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本文作者选取中国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与西方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模糊理论等语用学理论对其中的言语对话进行分析。

作者从两部剧中分别选取了十集来研究,这十集主要是根据剧情内容,分别选取两部剧中具有相同剧情的剧集。

在语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及定性分析来研究中西方的幽默在语用学方面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两部情景喜剧里幽默语言的语用特征的对比研究,作者旨在探索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总结中西方情景喜剧幽默的共同的语用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了解,语言学习者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欣赏幽默;(2)找出中西方情景喜剧在制造幽默效果的过程中对语用理论的选用方面的不同点,并进一步探索产生此类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研究

中外情景喜剧比较研究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研究摘要:情景喜剧,是1947年诞生在美国的一种新兴的电视化的喜剧模式。

1992年由留美学者英达将这种电视艺术带来中国,从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情景喜剧的策划与制作。

十几年来,情景喜剧在中国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但相对于美国情景喜剧,中国情景喜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指导实践创作的需求。

本文将通过对中美情景喜剧的比较研究来看中国情景喜剧的现状。

关键词: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发展趋势、题材多样、制作精良、方言版情景喜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国产情景喜剧要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就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认清自己的位置。

美国的情景喜剧在世界情景喜剧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通过中美情景喜剧的对比研究来深入分析国产情景喜剧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

一、中美情景喜剧对比分析1、中美情景喜剧的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具有情景喜剧自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富有喜剧色彩,贴近生活,场景固定,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灌装笑声”沿用至今,制作成本较低等。

其次,在题材的选择方面都侧重选择“生活化”的主题。

如美国的《生活大爆炸》、《辛普森一家人》,中国的《家有儿女》、《我爱我家》。

2、中美情景喜剧的相异之处1)从题材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题材更加多样化。

国产情景喜剧主要围绕家庭内部,办公室职场等题材,以底层市民为主要描写对象、贴近生活。

美国情景喜剧还涉及种族主义、妇女解放、女权主义等社会问题,反映时代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从拍摄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拍摄手法更加多样。

如1951的《I love lucy》第一次使用了多机位拍摄,《modern family》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

3)从叙事手法上看,美国情景喜剧采用多线索、立体式叙事的手法,国产情景喜剧则采用单线索叙事,在叙事上追求故事的完整性。

4)从制作方面看,美国情景喜剧保持并延续良好的制作传统,高投入、品牌化,制作精良。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
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包括以下几点:
1. 双关和谐:中美言语幽默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音等技巧,创造出让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例如,中文的谐音笑话和英文的双关语笑话都很受欢迎。

2. 自嘲幽默:中美人都善于自嘲,并将自己的缺点或尴尬局面转化为笑料。

这种自嘲幽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缓解尴尬气氛。

3. 社会讽刺:中美言语幽默都善于以夸张、讽刺的方式来揭示社会问题和现象。

通过幽默的方式让人们思考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之处。

4. 文化差异的幽默:中美幽默中常常涉及到文化差异,以不同文化间的对比和误解为素材,创造出令人发笑的情境。

这种幽默能够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5. 笑话和段子: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笑话和段子都是最常见的幽默形式。

中美的幽默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笑话和段子来表达,包括文字、语音、图片等。

总的来说,中美言语幽默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追求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笑声和欢乐,同时也能够借此传达思想和观点。

虽然有一些文化差异,但幽默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表达方式,能够为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带来共鸣和欢乐。

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

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

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对比分析情景喜剧是一种风格独特、轻松幽默的电视剧类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的呈现方式和幽默元素也有所不同。

中美情景喜剧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呈现出了各自独特的冲突性话语特点。

本文将以中美情景喜剧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中美冲突性话语的使用手法和隐含意义,探讨文化差异对喜剧效果的影响。

首先,中美情景喜剧在冲突性话语的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中式幽默通常强调口头的巧妙和反转,喜剧冲突常常通过语言的运用得以展现。

比如,中国情景喜剧《喜剧之王》中的经典台词“我就是那个买了剃须刀,还没长胡子的人”,通过巧妙的用词和对比,创造了笑点。

而美国情景喜剧则更加注重行为和情境的喜剧——人物之间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因素常常被用于搞笑。

例如,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经典的笑点之一就是乔伊的标志性动作和表情。

其次,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的隐含意义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和委婉,善于使用拐弯抹角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中式喜剧中,通过冲突性话语来暗示和讽刺矛盾点,让观众通过间接的方式得到启发。

相比之下,美国文化注重直接和坦诚,美式喜剧中的冲突性话语往往更加直白,喜剧效果更为明显。

例如,在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常常使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产生冲突,引发笑点。

此外,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的产生和解决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情景喜剧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往往通过调解和妥协的方式解决,倡导和谐、友善的关系。

相比之下,美国情景喜剧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人物之间的冲突往往通过自我解决或幽默的方式达成。

例如,在美国情景喜剧《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主角泰德通过自我娱乐和幽默的方式调解周围人物之间的冲突,展现了美国人的乐观和自信。

综上所述,中美情景喜剧中冲突性话语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种文化对喜剧的不同追求和审美。

中式幽默注重巧妙和反转,强调口头表达的巧妙和戏剧冲突;美式幽默注重行为和情境的喜剧,人物之间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因素常常被用于搞笑。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情景喜剧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电视喜剧形式,在世界各地都备受欢迎。

中美情景喜剧在言语幽默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跨文化语用的角度来加以比较。

首先,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体现了不同的幽默观念。

美国情景喜剧更注重讽刺和嘲笑,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的荒诞和荒谬。

例如,在《老友记》中,角色们常常以尖锐的语言互相调侃,表达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而中国情景喜剧则更多地运用了夸张和滑稽的元素,通过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情节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比如,在《家有儿女》中,角色们常常通过滑稽的行为和搞笑的语言来制造笑料。

其次,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美国情景喜剧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强调个体权利和表达自我。

因此,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体现了对权威和传统的挑战,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相比之下,中国情景喜剧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强调和谐和亲情。

因此,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体现了对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关注,以及对和谐相处的追求。

此外,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还体现了不同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往往更加直接和直言不讳,角色们常常使用幽默的言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中国情景喜剧中的幽默则更多地运用了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角色们常常通过暗示和双关语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总的来说,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跨文化语用的角度来解读。

通过比较两种情景喜剧的幽默观念、文化价值观以及语用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幽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友好,让人精神愉悦,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方幽默研究主要运用三大传统幽默理论,语义脚本理论以及普通言语幽默理论。

中国学者则主要从修辞学角度、认知语言学以及语用学角度对相声、小说以及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文本分析。

而目前国内外对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研究较少。

情景喜剧包含大量的言语幽默,是幽默的最佳载体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美国情景喜剧被引进中国。

《老友记》是美国最成功的情景喜剧之一,而从人物、情节设置、台词等多方面借鉴了《老友记》的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近年来广受欢迎,被称为“中国版老友记”。

然而受
中美文化差异影响,两剧在言语幽默方面呈现出差异。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从《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中各选取5集主题对应的对话内容作为语料,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并结合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点,这两部喜剧在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生成幽默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点,高低语境文化是如何分别影响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生成的?研究发现中美情景喜剧中的大部分言语幽默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产生的。

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是受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影响。

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中美观众更好地欣赏对方的情景喜剧,同时也给予如何本土化美国优秀情景喜剧以及如何通过中国情景喜剧向国外传递
中国幽默文化以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riod style
Period style is the integrative manifestation in the same era that the people of a nation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language. “时代风格”是指同一民族的人们在同一 时代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白驼山壮骨粉,内用外服均 有奇效。挨了刀涂一包,还想再挨第二刀,闪了腰吃一包, 活到二百不显老。白驼山壮骨粉,青春的粉,友谊的粉, 华山论剑指定营养品,本镇各大药铺医馆均有销售,购买 时,请认准黑蛤蟆防伪标志,呱,呱……”
ROSS: I, I just never think of money as an issue. RACHEL: That's 'cause you have it. 六人因为经济问题弄得不爽,他们六个十年来经济起 伏都挺大。钱有时能体现友谊,有时也会毁了友谊。 “If you ever need holding, call my name ,I'll be there.” “当你想找一个肩膀依靠,告诉我,我马上到!”
中国情景剧起步晚,很多方面借鉴了美国情景剧,但在发 展过程中吸取了传统相声艺术,《武林外传》的出现给中 国情景剧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武林外传》反其道而行之,大胆跟随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 发展脉搏,令观众朋友们爱不释手。
例如,吕秀才的经典台词“子曾经曰过”、佟湘玉带有陕西 口音的“额滴神”(我的神)、“我化个妆先”,郭芙蓉的 “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都让熟悉流行用语的中国年轻观众 产生了强烈的亲切感。
《武林外传》经典台词
情景剧语言广告的运用
Friends《老友记》反映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的 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一阶层的人们生活优裕,衣食无忧, 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对于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 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则更为敏感。尽管这一时期的情景喜 剧仍以温情为主要感情基调,但更多的则是现代人对于大城 市中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迷茫。
我从未洗过衣服 My way or the highway.不听我的就滚蛋!(很漂亮的 习语,压后韵)
I’m totally over her! 我早就忘了她了!
国产情景喜剧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在剧中所占的分量很 大,自然方言在国产情景喜剧中特别是地域特点的情景喜剧 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在美国英语中,最贴近人们生活和最能反映平民要求与社会 生活特征的是俚语。俚语的风格新颖时髦,不落俗套,生动 诙谐,表达多样,所以业绩不突出,政绩不突 出,光腰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乱发言。 《武林外传》
美国情景喜剧由于美国人思想的开放,融入了很多表演 形式,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而且行为比较开放,比如 Kiss和裸露等动作,基本不会出现在中国情景喜剧中。
中外情景喜剧语言风格比较
Chinese sit-coms
American sit-coms
What is sit-com?
情景喜剧”(situation comedy或sitcom),通常是在一 个较为固定的空间里展现一幕幕并不连贯的喜剧情景,采用 幽默、滑稽、戏闹的喜剧形态,用小品似的故事样式。将人 们在现实境遇中的种种无奈、困惑、企盼、梦想作了喜剧 化的释放,是产生笑的效果的系列短剧。它融合了电视和 喜剧的特点,有固定的人物活动场景。
在这部剧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幽默与温情、对 武侠的反讽与对侠义精神的弘扬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还 掺杂着网络语言、流行歌曲、广告段落、综艺节目、时事 新闻、时尚资讯等等,所有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就拼贴成 了这部“中国式情景喜剧”。
Performing style
中国情景喜剧较为成功地融入了小品化特征,在抖包袱和 耍嘴皮子上,大量承袭相声和小品的艺术特点。
语言风格比较
民族风格 national style
时代风格 period style 表演风格 performing style
national style
National style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ry style. It i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 in the sit-coms. 美国致力于追求语言幽默中的惊奇感,保证了大多数喜剧 语言的高质量和幽默效果。中国的情境喜剧语言在诞生 之处就烙上了民族化的痕迹, 大量运用方言等,但是这已 经无法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的幽默的审美需要。而因为 文化、审美习惯的迥异,美国情景剧中的性笑话显然不能 出现在中国的荧屏上。
中国版老友记《爱情公寓》最据时代性的特征是广泛的网 络化和网络语言,譬如剧中“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 出来让大家开心下!”
”我的忧郁史要从8岁开始说起,那时候,天还是蓝 的,水还是绿的,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可以 放心吃的,那个时候照相是需要穿衣服的,欠债是需 要还钱的,丈母娘家闺女是不图你有房子的,孩子的 爸爸也是明确的。”
阿庆啊,伐挂侬是伐是阿拉额女婿,恩妈总归是侬额 恩妈,侬总归是阿拉两额老额儿子。
撒饿么字啊,个票副色噶举啊!!!! 小句啊,弄了册拧 噶拉!(《老娘舅》台词)
额的神呐!!《武林外传》佟湘玉经典台词
刘星:爸妈,要是有个人死乞白赖的非要找你们去跟他谈谈, 你们去吗?《家有儿女》
I’m a laundry virgin.(注意virgin的用法,体会老美 说话之鲜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