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讨论,得出结论:
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加强认识,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演示】
1、氯化钠溶于水的动画。
2、硝酸钾熔融状态下导电的视频。
【质疑】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及电离的定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从大屏幕上的照片,引导学生联想到运动饮料,指出其中的一种主要成份—电解质,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回答看到照片联想到的内容。
从奥运会中大家关注的镜头,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渡】学生已有的元素化合物分类的知识体系,结合刚才的实验和前面的学习,告诉学生,化学上还可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讨论总结出电解质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展示】交流、研讨题目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哪一类物质?
观看大屏幕并思考。
通过形象的演示,使学生加深对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条件的理解,为引入电离的概念做好铺垫。
【讲述】电离的定义
【质疑】
1、电离需要通电的条件吗?
2、电离的结果是什么?
整理学案,巩固定义。
集体回答。
通过让学生参与要领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讲解】电离的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领。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3、CO2的水溶能导电,但CO2是电解质吗?
完整版 电解质 教学设计
电解质一.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二.教学目的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电解质的概念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四.知识分析(一)电解质的电离实验探究:测试物质的导电现象结论解释NaCl晶体灯泡不亮不导电晶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熔融)灯泡亮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溶液灯泡亮导电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物质导电的情况:a、金属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1、电离:(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Ba(OH)2=Ba2++2OH-Fe2(SO4)3=2Fe3++3SO42-(NH4)2CO3=2NH4++CO32-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含义溶于水或熔化时能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能否电离能不能溶液中的存在形式阴、阳离子分子物质类别酸、碱、盐等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等举例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二氧化碳、甲烷(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含义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电离条件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全部部分溶质粒子种类阴阳离子分子和离子化合物种类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弱酸弱碱和水实例H2SO4Ba(OH)2NaClCH3COOHNH3H2O扩展: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CH3COOHCH3COO-+H+H2CO3HCO3-+H+HCO3-H++CO32-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NH3H2ONH4++OH-Fe(OH)3Fe3++3OH-练一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A、KIB、乙醇C、氨水D、蔗糖E、HClOF、硫酸氢钠G、NH3H2OH、液氯I、CO2J、硝酸K、Na2O(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A、Al2(SO4)3=2Al3++3SO42-B、NH3H2O=NH4++OH-C、NaHCO3=Na++HCO32-D、H2SO4=2H++SO4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4)把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自来水B、L盐酸C、L醋酸D、LNH4Cl溶液答案:(1)AFJK;GE;BDI(2)C(3)C(4)BD小结: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2、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HClHNO3H2SO4强碱:NaOHKOHCa(OH)2Ba(OH)2盐:NaClK2SO4KClO3FeCl3金属氧化物:CaONa2O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CH3COOHH2CO3HClO弱碱:NH3H2OH2O(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电解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
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
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
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方法2、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化学电解质的教学设计模板
化学电解质的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常见化学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3. 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过程和离子反应;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电解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电解质的分类和性质;2.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过程和离子反应。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化学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化学电解质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详细解释化学电解质的定义,以及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的分类。
3. 实验演示:通过演示,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特征和特性。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化合物的电离程度和电解质特性。
5. 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不同化合物的电解质分类和特点。
第二课时:电解质的离解过程和离子反应1. 概念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学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
2. 离解过程讲解:详细讲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的形成和自由运动。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解过程,加深学生对电解质的认识。
4. 离子反应讲解:解释离子在溶液中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反应的本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电解质在不同反应中的应用和意义。
6.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课时:化学电解质的应用与拓展1. 应用讲解:讲解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如电镀、电解制氢等。
2.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
3.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拓展学习,了解电解质的更多知识和研究领域。
4. 综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对电解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进一步梳理化学电解质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学电解质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电解质教学设计方案
电解质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解质的定义,理解定义的本质和学会判别电解质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
思维方法的能力。
②、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离子反应——电解质 教学设计-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离子反应——电解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2)理解电解质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区别(3)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
难点:让学生学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电解质水在疫情中的应用:补充水分,增强免疫力,维持电解质。
2、提出问题:什么是电解质呢?二、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用蒸馏水以及0.5摩尔每升的盐酸、醋酸溶液、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做导电性实验。
实验现象:盐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上的灯泡比较亮,而醋酸溶液和氨水上的灯泡较暗,蒸馏水上的灯泡则微微发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实验二:直接把氯化钠、氧化钠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导电性实验,我们会发现灯泡没有发亮,接着我们把它们加热到融化,再进行导电性实验,灯泡就可以发亮了,这说明了融化后的这些物质也是可以导电的。
三、解释电离的概念1、解释导电原因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面两个实验中的这些物质为什么可以导电吗?预设:是因为它们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发生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第一个实验中灯泡的明暗程度不同,是因为等浓度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同所导致的。
2、举例说明电离的过程(1)氯化钠的形成师: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失去以后就变成了。
八电子的稳定结构,氯的最外层是七个电子,如果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八电子的稳定结构,那原子和氯原子相遇,那把自己最外层的电子给了氯,于是它们就都变成稳定的离子了。
这时它们带有相反的正负电荷,异性相吸,所以它们靠得很近,但也不能无限靠近,因为离得太近,原子核之间的排斥就会变大,所以它们就在一个合理的位置和谐相处。
很多很多的离子聚集在一起,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氯化钠固体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氯化钠固体中是存在离子体的,但是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彼此相互束缚,所以无法自由移动,那么氯化钠固体就不导电。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
引言
电解质是物质中的离子,能够在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
在化学教学中,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理解离子和电解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帮助。
因此,本文将以电解质为主题,为教师设计一堂有趣而互动的电解质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1. 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质;
3. 学习不同电解质及其溶液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电解质的基本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以及电解质与普通物质的区别。
通过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概括出电解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说明电解质的各种形态。
2. 探究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在介绍完电解质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来探究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解质溶液导电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并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电解质的导电性能有何差异。
3. 分类讨论不同类型的电解质
在学生对电解质的导电性质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类型的电解质。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酸性电解质、碱性电解质以及盐类电解质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并深入理解它们在溶液中的特性。
4. 探索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索。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
电解质概念讲课教案设计
电解质概念讲课教案设计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解质的分类和特性,以及电解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分类和特性。
难点,电解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做好课前准备。
4.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
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电解质的概念,包括电解质的定义、分类和特性等内容。
(3)实验展示。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电解质的电导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电解质的理解。
(4)应用举例。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电解质在电池中的应用、电解质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电解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6.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
1. 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通常是指能够在水溶液中解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2. 电解质的分类。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程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解离成离子,如NaCl;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解离成离子,如CH3COOH。
3. 电解质的特性。
电解质具有导电性、电解性和化学活性等特性。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能够参与电解反应,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
4. 电解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解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池中的电解质能够提供电子传递的通道,医学上的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补充身体所需的电解质等。
高一化学电解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电解质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高一化学电解质的教学。
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关系到物质的导电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分类和特性,掌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并能运用电解质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对于电解质的概念和特性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的定义,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2)掌握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了解电解质强弱的概念;(3)学会运用电解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电解水等;(4)掌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判断,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5)能运用电解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类比和归纳方法,帮助学生总结电解质知识,形成知识体系;(4)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5)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通过电解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电解质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5)教育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电解质的过程中,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教案课题:电解质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电解质的分类。
3. 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4. 理解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
教学重点:1. 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
2.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教学难点: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1. 实验装置:电导仪、导线、导电盐。
2. 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铜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关于溶液的知识,以铁、氯化铁等为例,让学生了解一些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物质在水中能导电,而另一些物质却不能导电?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理解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通过电解而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2. 电解质的特点:能够在溶液中导电、能够被电解、可以分解出离子。
三、电解质的分类(10分钟)1. 根据电离程度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根据离子种类分类: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四、电解质溶液的电离过程(15分钟)1. 电离: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分离过程。
2. 以氯化钠为例,讲解电离过程。
3. 以硫酸铜为例,进一步讲解离子的生成和电离过程。
五、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质(15分钟)1. 电导性质的实验验证:实验演示用电导仪测量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
2. 实验操作:将两根导线连接电导仪,将另一端分别插入两个盛有氯化钠溶液的导电盐水杯中,观察电导仪的指示情况。
3. 结果分析:氯化钠溶液导电,说明其中的离子能够导电。
六、小结(5分钟)1. 总结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
2. 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一些物质在溶液中能导电,是因为它们是电解质,能够通过电解产生离子。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行选择其他电解质进行实验验证。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规律。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引言电解质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电解质,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离子化特性以及溶解度等概念。
本文将针对电解质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电解质教学。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电解质的概念:介绍电解质的定义以及它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解质。
2. 理解电离和电离方程式: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电离过程,并且能够正确列写电离方程式。
3. 掌握电解质的分类:介绍常见的电解质分类,如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并能通过实例进行区分。
4. 理解电解质的溶解度:通过实验和计算题目,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溶解度,并能够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a. 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物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指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如酸、碱、盐等。
c. 弱电解质:指只能部分电离的物质,如醋酸、氨水等。
2. 电解质的离子化过程a. 电离:电解质在溶液中通过溶剂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b. 电离方程式:正确写出电离方程式是学习电解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化学式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电解质的溶解度a. 溶解度的概念:电解质的溶解度表示单位溶液中可以溶解的电解质的最高量。
b. 溶解度的计算: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可以进行相关计算,如计算溶液中电解质的离子浓度等。
三、教学方法1. 概念讲解法:通过口头讲解和板书,介绍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并进行相关的示例分析,提升学生的理解。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电解质的溶解过程、电离过程以及电解质的导电性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计算题训练法:通过计算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电解质的溶解度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电解质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电解质实验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电解质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电解质的教学设计人教版引言:本篇文档将针对人教版教材中电解质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电解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常见电解质的特点和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够进行电解质相关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 常见电解质的特点和应用。
2. 教学方法:(1) 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2) 示范讲解法:结合电解质的分类,用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分类依据和特点。
(3)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电解质的理解。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电解质特点和应用的研究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和电解质相关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电解质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物质属于电解质?2. 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依据。
(2) 制作示意图并通过图示说明电解质的分类。
3. 实验探究(40分钟)(1) 设计实验:以酸碱溶液和电解质导电性实验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判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以及其是否属于电解质。
(2) 学生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整理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现象的原因。
4. 小组合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见电解质进行深入研究。
电解质教学设计
电解质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导电的基本原理2、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3、学会对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进行区分4、学会书写强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与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导电的原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强弱电解质的判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前后对比,归纳分析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导电的原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用图片“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电解质【板书】电解质【设问】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电解质溶液能导电,还有什么能导电?—金属、石墨。
那他们的导电原理相同吗?【学生回答】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叙述】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小实验来探究物质的导电性。
【板书】一、物质的导电性【活动与探究1】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实验1:对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结论: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导电,原因:实验2:对NaOH固体、NaCl固体进行导电性实验结论:NaOH晶体、NaCl晶体导电,原因:实验3 :对蔗糖固体及其溶液、酒精和酒精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结论:蔗糖固体及其溶液、酒精和酒精溶液导电,原因:【教师活动】通过实验的现象,及多媒体动画分析,引导学生对导电的原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如有无离子,离子能否自由移动。
【叙述】像HCl、NaOH、NaCl这样,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电解质。
【板书】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叙述】所以像化合物中的酸、碱、盐以及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
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电解质(教学设计)(安徽五河一中)
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电解质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引出电解质的概念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分析建立电离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通过身边的化学介绍,使学生更加关注化学与生命的联系,更加热爱化学。
【教学重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分析、讲练结合、善于对比【教具准备】0.1 mol·L-1盐酸、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1氯化钠溶液、0.1 mol·L-1醋酸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电解质溶液导电装置、食盐、橘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很多人喜欢逛超市,走进超市可以看到饮料区的货架上总是放有运动饮料,顾名思义,运动就可以喝运动饮料;还有人说身体有汗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再看这里,一个橘子,插入电极接入电路,也能导电。
以上这些都是为什么?因为它们都含有一类物质----电解质,也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设问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解质,它有什么特点呢?推进新课演示实验做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蔗糖水溶液、酒精水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引导学生描述现象,找出差别。
师也就是说,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有些不能。
据此,我们又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放映化合物引导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物质的类别,初步得出:酸、碱、盐等是电解质,蔗糖、酒精是非电解质。
接着,再对概念做进一步分析,请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分析(教师评价,并结合对比事例、实验,加深理解。
)介绍大量实验证明:酸溶于水能导电,碱、盐溶于水和受热熔化时都能导电。
(动画展示)总结强调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公开课教案
电解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程度。
3. 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原理。
4. 培养学生运用电解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2. 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程度3.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原理4. 电解质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解质的导电特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电解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导计、试管、烧杯、电解质溶液等。
2. 教学课件:电解质相关图片、动画、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提问:什么是电解质?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 电解质的定义与特点2.1 提问:电解质有哪些特点?2.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解质具有电离性、导电性和化学性质。
3. 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程度3.1 提问:电解质可分为哪几类?3.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多元弱电解质。
3.3 提问:如何判断电解质的电离程度?3.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导率判断。
4.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原理4.1 实验演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
4.2 提问:电解质导电的原理是什么?4.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离子,离子移动形成电流。
5. 电解质的应用实例5.1 提问:电解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5.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解质广泛应用于电池、电镀、制碱等领域。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7.1 请学生总结电解质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7.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一物质的电解质性质。
六、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
高中化学《电解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本节收获】
思考并回答。 完成练习。
思考并讨论。
通过对演示 实验的观察和分 析,使学生能够 认识强弱电解质 的区别。
观看实验。
思考,回答。 思考,聆听,记忆并 回答。
4
阅读电离定于及电离 的条件。
及酸、碱、盐在 什么条件下电离。
完成讲义的填空。
巩固所讲内 容。
完成练习。
聆听,记忆。
练习并批改后总结。
通过练习促 使学生掌握电离 方程式的书写。
在电离的基 础生进一步认识 酸、碱、盐。
25mL0.1
将电源、溶液、
mol/L 盐酸
灯泡连接成闭合
3
25mL 0.1
回路,观察灯泡
思考,回答
通过讲解使 学生知道不同物 质的导电条件不 一样。
强化电解质 和非电解质 的概念。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
从不同的角
质和非电解质。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聆听,记忆。
度对化合物进行 分类。使学生明 确电解质和非电 解质的研究对象 是化合物。
请学生回答定义及定义中的关键词
方程式表示。
【板书】2.电离方程式 举例:HCl = H+ + Cl-
NaOH= Na+ + OH-
NaCl = Na+ + Cl-
【练习】
练习 4.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 硝酸; 2.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3.硫酸铜, 氯化钡, 氯化铵 【思考】根据练习 4 如何定义酸、碱、盐? 【练习】 练习 5.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Al2(SO4)3 = 2Al3+ + 3SO42B. HCl = H+ + ClC. Ba(OH)2 = Ba2+ + 2OHD. Na2CO3 = Na+ +CO32【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质在一定条 件下都导电,导电能力相同吗?我们接下来探究一 下。
电解质教学设计方案
电解质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学习电解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机制。
3.掌握电解质紊乱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电解质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电解质的定义、分类和重要作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并分享关于电解质相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和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
1.教学PPT
2.实验器材
3.模拟病例
4.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评估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贡献等。
2.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的能力和撰写科技文献的能力。
3.考试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病例分析考试成绩。
考试涉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
病例分析考试是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六、教学计划
教学时间:2周
第一周
第2节:Na+、K+、Ca2+、Mg2+、Cl-的生物学功能(2学时)
第3节:电解质代谢与平衡(2学时)
第5节: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学时)
第8节:电解质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3学时)
第9节:模拟病例分析(2学时)
第10节:小组讨论和总结(2学时)
七、教学资源
1.《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何茂献等,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电解质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的概念。
2. 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掌握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学习,引导学生构建概念。
2.借助翻转课堂和“四重表征”学会知识的探究与归纳。
3.通过对电解质的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探究学习,了解手持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划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划分
【教学方法】:微课和翻转、实验探究、手持技术辅助
【实验准备】:食盐固体,食盐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酒精,水,电极,电源、灯泡,传感器等【教学过程】:
1.第一环节:课堂答疑、实验探究、总结知识框架
2.展示:微课统计截图 ppt 疑问总结知识框架
3.课前收到一些疑问,经老师整理概括,大致有这些疑问。
4.疑问1;氯化钠水溶液导电,为什么氯化钠就是电解质?
5.疑问2:酸分子为什么能变成离子,是化学变化吗?
6.疑问3:酒精的水溶液为什么不导电?
7.疑问4:金属、石墨也能导电,导电原因是什么?
8.疑问5:NaHCO3属于酸式盐,为什么不能电离出H+?
……….
总结知识框架、设问:如何判断是否导电?
第一部分:疑问1 答疑
环节1创设实验情境→宏观表征
[实验]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1)把碳棒插入盛有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2)把碳棒插入盛有纯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3)往纯水中慢慢加入氯化钠固体,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P-预测)实验现象:(1)、(2)灯泡不亮;(3)灯泡变亮。
教师活动: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O-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尝试解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1)氯化钠固体,灯泡不亮;
(2)纯水,灯泡也不亮;
(3)随着氯化钠固体的加入,灯泡逐渐变亮,继续加入氯化钠固体,灯泡越来越亮。
(E-解释):这实验说明氯化钠固体、纯水不导电,但氯化钠溶液导电,浓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环节2:宏观表征→符号表征→微观表征
教师活动:(设问)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上述实验?
学生活动:(P-预测)NaCl在水中溶解后解离出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能够导电。
教师活动:NaCl =Na+ +Cl—
学生活动:(O-观察)阅读微观示意图解析实验现象。
导电原因: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离子、电子…)
教师活动:(E-解释)NaCl加入到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NaCl溶解并发生了解离,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与水分子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溶液便能导电。
设问:此导电性实验通过灯泡是否发亮来判断导电与否,有何不妥?
环节3:微观表征→曲线表征
教师活动:(引导)我们通常用物理量“导电率”来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可以定量的表示导电性强弱,导电率越大,溶液导电能力就越强。
学生活动:(P-预测)学生预测曲线的变化趋势:由“灯泡越来越亮”可以推测到,导电率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
教师活动:利用手持技术进行实验:将导电率传感器置于纯净水中,开启数据采集器,将少量NaCl固体慢慢地加到纯净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同步显示出溶液导电率曲线的变化过程,得到导电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活动:(O-观察)观察实验,记录导电率曲线的变化趋势。
教师活动:如何解释溶液的导电性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与预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解释。
(E-解释)分析曲线:起初溶液的导电率几乎为零,说明纯净水几乎不导电;随着NaCl固体的不断加入,溶解并产生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的导电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电率不断上升,原因是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逐渐增高,溶液的导电性不断增强。
第二部分:疑问2答疑
实验:测定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电导率。
学生活动(P-预测):导电率不为零
教师活动: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O-观察)现象:导电率不为零
学生活动(E-解释):氯化氢、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时,都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离子。
HCl = H+ + Cl-
NaOH = Na+ + OH-
第三部分:疑问3 答疑
[实验]测酒精的导电率
教师活动:由导电率数据我们知道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这3种化合物都是电解质,那么酒精的导电率?
学生活动(P-预测):导电率为零
教师活动:完成实验, 测无水酒精的导电率
学生活动(O-观察)现象:导电率几乎为零但不为零
学生活动:猜想微弱导电的原因
1、酒精自身产生了电离
2、酒精不纯,其中有其它物质发生了电离.
教师活动:酒精标签,含水<0.03%,可能由水造成的。
学生活动: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向酒精中加水,测导电率的变化
学生活动(P-预测):导电率变化
教师活动:完成实验,
学生活动(O-观察)现象:导电率增大
教师活动(E-解释):酒精不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但水有弱导电性。
水是电解质,酒精是非电解质。
看水中加食盐的导电率图
第四部分:疑问4 答疑
学生活动:讨论单质导电原因
教师活动:自由移动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造成,单质导电是由于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第二环节:重新总结本课知识点、深化认识电解质定义种类、电离与通电的关系
第三环节:进阶练习数据反馈,检查测试
教师活动:进阶练习统计截图展示、ppt解析点评
学生活动:平台能力小测试
教师活动:统计展示、ppt解析点评
第四环节:发表收获、发现。
附进阶测试:
1、下列关于电解质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能导电的物质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C导电性很强的物质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时生成H+的化合物是酸B水溶液呈酸性的物质是酸
C能与碱反应生成水的化合物是酸D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生成了Na+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多
4 、BaSO4难溶性盐,可用作钡餐透视药剂。
在熔融态下BaSO4可导电的原因是()
A是电解质B存在离子C存在电子D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非电解质B若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C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D熔融氯化钠是电解质
6、下列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 食盐水
B 水
C NaHSO4
D Ca(OH)2
7、属于电解质的一组是()
A CO2NH3HCl
B H2SO4HNO3BaCl2
C H3PO4H2O Cu
D KNO3NaOH 酒精(C2H5OH)
8、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aO 放入水中CaO + H2O = Ca(OH)2
B NaHCO3溶于水NaHCO3 = Na+ + H++ CO32-
C Al2(SO4)3溶于水Al2(SO4)3 = Al3++ SO42-
D NaCl 溶于水NaCl = Na+ + Cl-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CuO 放入水中CuO + H2O = Cu(OH)2
B NaHSO4溶于水NaHSO4 = Na+ + H++ SO42-
C NH4NO3溶于水NH4NO3= NH42++ NO3 2-
D NaCl 溶于水NaCl = Na+ + Cl-
10、某溶液中只含有Al3+Na+SO42- 三种离子,已知前二种离子的个数比为1:1 ,则溶液中Na+与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 2:1
B 2:5
C 1:2
D 3:4
附课堂能力小测试:
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C.固态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时或溶于水时都能导电
D.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
2.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NaCl B.酒精C.HCl D.KCl
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A.KClO3溶液B.液态HCl C.KCl溶液D.NaCl晶体
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aO 放入水中CaO + H2O = Ca(OH)2
B NaHCO3溶于水NaHCO3= Na+ + H++ CO32-
C Al2(SO4)3溶于水Al2(SO4)3= Al3++ 3SO42-
D NaHSO4溶于水NaHSO4= Na+ + H++ SO42-
5.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NaCl水溶液③液态NaCl ④汞⑤固体BaSO4
⑥蔗糖(C12H22O11) ⑦酒精(C2H5OH) ⑧熔化的KNO3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①②⑤⑧
B ①③⑤⑧
C ①②③⑤⑧
D ①②③④⑤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