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实施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二 、 年来 。 校生源相对较差 。 近 职 因此 努 力 做 好 后 进 生 的 转 化 工 教学效果 , 及时查漏补缺 , 进行堂堂课听写教学。最初上 了二单
看法 , 都会 自觉不 自觉地进行评价 。教学中 , 教师应热爱每个学 生, 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 、 性别 、 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 和偏 向。 上课时, 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 , 不要只看好学生 , 而使其 他学生感到冷落 ,或者看差学生 ,让他们感到不 自在而情绪紧 张。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 记住每个学生 的姓名 , 让每个学生觉得 自己在教师心 中有一席之地。 如果每个 学生经常感 到教师对 自己的爱 、 关心 和尊重 , 便会被激发出健康 的情感 , 变得生气勃勃 , 产生积极 的学习动机 , 在和谐的气氛中 学习知识 , 培养能力。
P p l c ne o ua Si c r e
科 学 大 众 ・ 学 教 育 科
2l年 第 6 0O 期
实施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马 偕风
( 州 第二 职 业 高级 中学 , 苏 省 25 0 ) 泰 江 23 0
摘
要: 本文正视职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客观事实。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 学生 , 那么只能多方潜心探 索, 实施 因材施教 , 面向全体
挥 自己 能 力 , 高 自己 能力 的 机 会 , 提 实施 因材 施教
在职高英语课 的教学 中, 每堂课 的设计都要面对 全体学生 , 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强烈欲望 。 教师提问时, 对学习积极性不 高的学生 , 要提 稍加思考就能 回答出的问题 , 并及时给予表扬 和鼓励 , 以加强其 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 , 可以提些稍难的 问题 , 在表扬 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 , 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
因材施教 育人为本
因材施教育人为本摘要:自从新大纲、新教材实施以来,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新的形式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新的数学教学大纲,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的思想。
本文主要就因材施教、育人为本这一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因材施教;育人为本;教师;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但部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不够充分,教师不敢放手,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代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出结论,掩盖了学生认知过程及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理解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我校非常重视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先后组织我们教师去洋思中学,凤城中学,杜郎口中学去学习。
他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学习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宗旨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育人为本。
因材施教,“材”,我觉得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备,还有课堂教学时间。
从新教学的教学实践来看,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笔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自己知识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为组织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数学意义,打下一个基础。
教师可通过作业,练习辅导,谈话和课外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状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因素及思考问题的模式。
二、教师熟悉教材,教学大纲,及时强化相关内容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对新的教学大纲和新的教材,教师应熟悉、钻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通过新旧教材相同内容的比较可以很好地对每个教学内容定位,以把握教材内容。
语文教学中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论文
语文教学中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摘要】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正确的评价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民主氛围激励评价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最大的发展”这一目标给教师就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结合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才能创造出语文之美,让师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一、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有着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智力潜能,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口语表达出众,有的书面写作出色。
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部分学生会跟不上要求而慢慢产生畏难情绪,渐渐的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用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实施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达到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的理想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不自觉的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等传递给学生赞赏和期待,教师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饱含爱意的动作,每一句透着期盼的话语,都会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他们,使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
对学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他们极大的表扬。
这种奖赏会使同学内心产生喜悦的情绪,并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去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落下的功课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摘要:“因材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差异,公平对待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分类指导,整体推进。
关键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孩子的一生”。
这一圭臬始终涵摄、统领着整个教育发展的目标走势。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的深情呼唤。
而素质教育要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资质等具体情况而施行相应的教育措施。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因材施教”体现的是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面向全体学生”则体现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可以说,没有“因材施教”做前提的“面向全体学生”乃是虚假的“全体”;同样,不能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根本目标的“因材施教”,也是无谓的“施教”。
所以说,“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前提,而“面向全体学生”则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目标,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熔融统一的辩证关系。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来恰当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促成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呢?我以为,以下几点做法是值得尝试的。
一、悉心关注和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首倡者,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朱熹在他的《集注》中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可见,古人育人,即已注重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中,由于诸多复杂原因的影响,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有着较大的个别差异。
教师要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并予以及时而恰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如何处理好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为了一切孩子,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进步与提高,使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健康成长为新时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心素质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每天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鲜活生动的、充满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或性格活跃、积极主动,或沉默少言,不善交谈;或生性顽劣,特立独行;或成绩优异,反应敏捷,还有不少比例的“学困生”……面对如此复杂的又充满个性的教育对象,我们的教育教学怎样能做到面向全体呢?细细斟酌,我们的教学比较适合哪一类型的学生呢?哪些学生我们还没有关照到?我想,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那就要教师做到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情,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这两者矛盾吗?如何做到二者的统一?在新课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下,我们谈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是对我们教育教学的更高追求,二者并不矛盾。
在教学中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做到照顾全体,又关照个体,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这便是有效的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的理想教学境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论述如下:一、教学目标弹性化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初,教学目标的制定就具备一定的弹性,对授课班级内的每一位同学的学情做到了然于胸,优等生的学习状况,后进生的学习存在的哪些问题,这样教学设计就有目标了,目标最高定到什么程度,最低要达到何种高度,这样教学起来,腹案在胸,高低快慢,就便于操作了。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为:①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②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如何处理好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
跃、 积极主动 , 或沉 默 少 言 , 不善交谈 ; 或 生性 顽 劣 , 特 立独行 ; 或成绩优 异 , 反 应 敏捷 . 还有 不少 比例 的“ 学 困生 ” …… 面 对 如 此 复 杂 的 又 充 满 个 性 的教 育 对 象
二、 课 堂教 学 层 次 化
班 级 授 课 中 ,一 个 班 级 学 生 的 情 况 千 差 万 别 ,有 些 学 生 反 应 敏捷 ,举 一 反 三; 有 些学 生 思 维 阻 滞 ; 而 大部 分 学 生 则 介 于 两 者 之 间 。针 对 不 同程 度 的 学 生 , 去 落 实 难 易 不 同 的教 学 目标 ,执 行 分 层 次 教学 , 使 不 同 层 面 的 学 生 都 有 所 收获 。 获
如 何 处 理 好 因材 施 教 和 面 向 全 体 的 关 系
董淑慧
在新课 程改 革深入 推进 的今天 , 为 了一 切 孩 子 . 关 注 全 体 学 生 的发 展 . 让 每
一
要达到何种高度 , 这 样 教 学 起 来 腹 案 在 胸, 高低 快 慢 , 就便 于操 作 了 。 例如“ 鸡 兔 同笼 ” 问 题 的 教 学 目标 设
一
吗? 如 何 做 到二 者 的统 一 ? 在 新课 程 深 入 推进 、 教 育 教 学 百 花 齐 放 的可 喜 局 面 下 , 我 们 谈 教 学 既 要 面 向全 体 ,又 要 因材 施 教, 是 对 我 们 教 育 教 学 的更 高追 求 , 二 者
并不 矛盾 。在 教 学 中 一 切 从 学 生 的实 际
如下 : 基础性作业 ( 全 班 学 生 能够 熟 练 地 运 用 面 积 公 式 来 求 圆 的 面积 ) : 课 本 自主 练习 1 、 2题 。 要 求 : 只列式不计算 ; 灵 动 性作业 ( 学 困 生 能 够 在 优 生 的 帮 助 下 理 清题 意 , 进行变 式的练 习了 ) : 课本 5 、 l 0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辩证统一关系
7 4 3 0 0 0 )
关键 词 : “ 因材 施教 ”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熔 融统 一 关 系
素质 教育 要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 使“ 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得 到 应 有 的发 展 ” 是 新 世 纪 教 育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 是 经 济 社 会 的深 情 呼 唤。 而 教 育 要 实 现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一个 不 可 忽视 的重 要 原 则 就 是“ 因材 施 教 ” 。 所谓 “ 因材 施 教 ” . 就 是 教 师 要根 据 学 习者 不 同 的 资质 等 具 体 情 况 施 行 相 应 的 教 育措 施 。使 其 得 到 相 应 的发 展。 所谓“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 就 是 教 育 要 打破 以往 只针 对 少 数 人 进行“ 教育” 的 陈 式 而 充 分 面 向 所 有 的教 育 对 象 . 给 予 全 体 学 生 同 等 的关 心 和指 导 、 同样 的鼓 舞 和 期 望 。 使 他 们 公 平 公 正 地 受 到 教 育 阳光 的普 照 和雨 露 的 滋 润 。 而 素 质 教 育 的 核 心 理 念 就是关注 “ 人” — —“ 一切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可 以说 , “ 因材 施 教 ” 是“ 面 向全体学 生” 的重要 前提 . 而“ 面 向全 体 学 生” 则是“ 因材施教” 的 根 本 目标 。 二者之 间是并行 不悖 、 熔 融 统 一 的辩 证关 系 。 “ 因材 施教 ” 是“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的重 要 前 提 孑 L 子是“ 因材 施 教 ” 的首 倡 者 . 他说 : “ 中人 以上 。 可 以语 上
考试 周 刊2 0 1 3 g -  ̄
“ 因材施教 " 与‘ ‘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 的 辩 证 统 一 关 系
如何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如何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内容正确处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实效。
标签:正确处理全体因材施教正确處理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根据目标和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因材施教。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应首先着眼于“因材”即对学生的差异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划分,然后才能在教学方法的求异上达到教学目标的求同。
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从总体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层次划分,在提出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不同难度的教学要求。
首先教师要树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观念,然后通过调查、考试、个别谈话、课堂观察等多个渠道对每一个学生表象上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划分一个层次,然后在提问,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中有意识的以基础知识为起点提出难度各异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解决问题,达到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不同层次上获得纵向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因完不成教学目标形成欠债积累,并经历了多次学习的失败而造成学习兴趣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而分层次解决问题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取得一定的成功。
它告诉学生只要学会了一点就是是进步;只要达到了低级目标就一定有能力达到中、高级目标。
目标层次的晋升就是新的自我的发展。
从而使学生学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逐步达到较高一级的学习目标。
教师的这种层次划分和实施只是初步的因材施教,即所谓的因层次施教,它更多的强调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学习兴趣的的提高,因此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能过于明显和直白,以保护在低层次上学生的自尊心,另外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随着自信心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增加,学生学习的潜能会得到不断的的挖掘和释放,提高层次是必然的,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提高。
《中学教育学》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
教学要⾯向全体学⽣,坚持培养⼈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纲要求的实现,⼜要根据学⽣不同情况,有差别地进⾏教学。
⾯向全体和因材施教是⼀致的。
⾯向全体学⽣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只注重对少数“尖⼦”学⽣的培养,也不容许放弃对差⽣的教育、帮助,要使全班学⽣包括差⽣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历来提倡的原则,当前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理、⾝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才的客观情况。
⾯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结合体现了对所有学⽣要求的统⼀性和照顾学⽣个别差异性的关系。
统⼀性指全体学⽣都应达到教学⼤纲要求,差异性是指教学的时间、过程、内容、⽅法上根据不同的学⽣区别对待。
统⼀要求不是要所有学⽣齐步前进,拉平距离,因材施教既包括对优⽣特别培养,也包括对差⽣的补课。
⾯向全体、因材施教相结合,也体现了全⾯发展和发挥特长的关系。
全⾯发展是学⽣德、智、体诸⽅⾯达到⼀定规格,但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门门功课优秀。
发挥特长不是⽚⾯发展,德、智、体等⽅⾯要符合基本要求。
该原则反映了我国学校教学改⾰的成功经验,“全⾯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才”、“合格加特长”等都是对这些成功经验的概括。
⾯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也体现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的关系。
凯洛夫的《教育学》提出,“教师对班级进⾏集体⼯作条件下对学习进⾏个别指导原则”,克拉因《教学论》提出“在对学⽣集体进⾏教育的基础上对学⽣个别指导的原则”,弗?鲍良克的《教学论》则提出“个别化与社会化原则”,巴班斯基的《教育学》则提出“讲课的和⾮讲课的以及全班的、⼩组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结合的原则”。
尽管学者们对问题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精神是⼀致的,即把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集体性的优点,同时⼜以个别施教作为集体教学的必要补充。
贯彻⾯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宜做到以下⼏点。
①⾸先端正教育思想,克服⽚⾯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
2014-04学生管理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文/刘娜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个性特点,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也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结合,在使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
一、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的基础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习惯,分析研究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别所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进行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信息,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尊重学生心理发规律的基础上,拓展其思维空间、提高思考能力,才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面向大多数兼顾两头是因材施教的关键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理解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同时也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反应能力比较差、接受能力较差,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够顺利完成思考活动。
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思维较活跃的那部分学生,还要照顾到反应比较慢的那部分学生,教师如何才能统筹兼顾,下面将提出几个建议。
1.在教师制定教学任务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任务过高或过低都非常容易影响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般情况下,按照大纲要求,确定教学目标都是可行的,借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思维,提高认知能力。
2.教师还要考虑到两头学生的实际状况先拿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那部分学生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找到学生学习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听不懂还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等,并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整体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对自己有足够信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渐渐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作者:吴昭平朱毅军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0期摘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在具体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设计、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结合本校实际校情,本校教研组进行“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改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既独立存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校进行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立足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正常教学,以我校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目标。
根据学校的具体特点,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此谈谈几点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教学体会。
一、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我校地处县城,交通便利,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商贸重地之一,师资雄厚,设备齐全,是家长为子女挑选的热门学校,因此班级人数多,一般都在60人以上,生源差距大。
人数多,差距大,学习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教师难以一一指导,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课堂内如何对大班额下差异较大的学生因材施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我县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学校,我校曾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创出了“四五六模式”,成为我县诸学校新课改学习的典范。
在我县新课改与学校取得的教学成果的前提下,为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们以因材施教为基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实施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
二、搞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方法(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南,指教师通过教材情况与学情确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教学中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熊晓岚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营造、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先由教师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及时发现人才,发展个性,进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得到充分、和谐、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尊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活动,并不等于是任学生自然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站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角度,组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对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并躬行之。
意大利现代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差异很显著,没有两个儿童完全一样,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化教学原则。
国外有实证研究表明,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
“因材施教”这古老的教学原则也因此为得越加重要了。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中针对差异采取措施,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各自的发展。
一、影响个性差异的因素(1)先天认知差异:先天的识记能力、智力及思维特点影响着其学习进程和学习效率。
由于其先天条件的差异,学生掌握某项技能或学习某个概念的时间各不相同,有些学生能够较快掌握学习内容,有的则较慢。
比如:男生比女生阅读能力差,他们更善长于数学推理方面的学习;男生机械记忆单词的能力比女生要强,而口语对话的水平不如女生;男生更容易接受文学作品的学习,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崇拜“鲁滨逊”式的英雄人物,不喜欢被动的学习,不喜欢作文,但文章都富于条理;而女生对问题会有多种答案,喜欢发问和讨论,喜欢诗歌、散文类文学体裁作品,喜欢在文章中表达个人情感,而不善长议论和推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我们每一个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从而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每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数学教学要在面向全体学生1.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我尽可能做到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对“后进生”,我对他们更是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2.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3.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确保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切实转化低差学生.首先,要关心并鼓励差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其次,应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差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第三,鼓励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首先为了防止优等生产生自满情绪,我通过对他们提出较高学习要求,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其次,经常给他们适当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通过上述诸措施,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客观要求.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促进人的心理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心理素质能否得到发展,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均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大纲中,将结合数学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与“双基”和“能力”培养的同等重要的地位.1.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提高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自觉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我国数学史上的优良传统等内容,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计算仔细、思考认真、书写工整、检验一丝不苟、听讲聚精会神、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坚持学生主体性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体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第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显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我做到: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在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明确思维的起点,又要能把握思维发展的方向,使其思维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严格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四、切实改革评价制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革评价制度.评价对教与学的活动具有诊断、反馈、激励的功能,是牵动教育全面性、导向性的一根杠杆,考什么、怎么考制约着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应试教育,就是在统考指挥棒的下面,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争取高分而学,甚至“分数”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而素质教育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而且要有对学生思想品德、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等.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每一个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本文系定西市教科研2011年“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dx[2011]ghbz29,课题负责人:侯艳玲,课题实施人:郭世海,高卫军,戚海鹏)。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育文档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内容提要: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自信引导参与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
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
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摘要:在同一个班集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还很大。
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这给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标准》还特别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同一个班集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无论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还很大。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
”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初中生则显得更为突出。
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这给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大众数学观呢?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一)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谈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
谈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作者:孙雅丽来源:《新课程·中学》2018年第04期摘要:英语作为当前世界上运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学好英语对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提高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来说非常重要。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内容难度增大,教师教学方法、模式单一,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为了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要在承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应试教育下的英语教学是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目的的单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满堂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国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改革。
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分层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
教师要正确处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之间的关系,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来说,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公平对待每名学生,根据他们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我国长期以来奉行的精英教育理念不同,我国全面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全民教育。
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转变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片面做法,公平对待每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为了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关注初中生在知识积累、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教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也就是说,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类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教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1、教学目标弹性化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得到何种发展,以及发展到何种程度的指向性标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
例如,教科书的正文和练习、习题中的基础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而灵活运用和探索研究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
同一高度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学目标的弹性,应是在把握学生基本状况和数学素质教育基础要求的大前提下,既体现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优等生能够达到的更高层次要求,变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
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来进行课堂教学。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心理的产生。
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把“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2、课堂教学层次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有分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施教。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这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平时间。
浅谈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两种不同教学方法
浅谈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产生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各自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局限;但是,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时,这对看似矛盾对立的教学原则,实则可以通过扬优避劣的改造而统一于一种新的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之中,并在实践中获得有益的探索。
一、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历史上,一种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的确立和变化,总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
(一)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把孔子的教学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语的由来。
虽然孔子并没有对“因材施教”予以理论阐述,但却很好地实践了这一教学原则,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记》中“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以及“长善救失”等,都包含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可以说,从孔子兴办私学到汉以后的书院以至唐宋甚至明清时期的私塾,其教学都在一脉相传的实践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中,这一教学原则几乎独步天下,尽管呈现出不同形式。
很显然,这一原则是与封建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或者说是总体水平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制约了教学方式,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以手工业生产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只能产生以因材施教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二)面向全体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要求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必须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要,于是就逐渐产生了与工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在大批量培养人才方面能够显示出极大优越性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毫无疑问,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能力,使教学效率空前提升,使大面积培养人才成为可能。
这种教学形式彻底改变了手工业时代的“因材施教”,使教师同时面向数十位甚至更多的学生成为现实。
(三)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优劣比较因材施教的显著特征是个别教学,面向全体则是集中教学。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
2018年第20期(总第794期)大放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吴昭平1朱毅军2(1秦安县兴国镇第三小学;2秦安县教体局教研室,甘肃秦安741600)摘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在具体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与 理论,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要求教师设计、组织合理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 改大背景下,结合本校实际校情,本校教研组进行“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改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这两个概念既独立存在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校进行因 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立足小学 课堂教学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面向全体 学生进行正常教学,以我校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目标。
根 据学校的具体特点,通过分析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遵 循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取得了令人 :的教学 。
在 点处理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教学体。
_、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我校 ,交通便利,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商重一,,全,是家长为 的学校,因人 ,一 在60人以 ,生 。
人 ,,学习 有 分发挥。
教师难以一一 ,学学科的特 ,学生两分重,课堂 对 的学生因材施教,是迫切要的问题。
我校是我 行新课程改的重要学校,我校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了“”,成为我 学校新课改学习的典范。
在我县新课改与学校取得的教学 的,为了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理念,我以因材施教为点,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实施我总了一 实。
二、搞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方法(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指南,指教师通过教材情 况与学情确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 学的最终结果,具有、、、激励教学功能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体现在教学要求,即不同层次的学生 应该有不同的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
点和归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 为
人的发展服务的。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为了孩子的一生。
”这就要求我们全
面提高课堂效率, 因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一、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这是与面向少数
有升学希望的学生的“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因材施教”。
也可以说,“面向全体”和
“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两条重要原则。
教师的对象学生不可能都是完人,要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
”因而唯有“因材施教”才能把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素质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具体到课堂教学要强调每节课都有对不同学生提高的计划和实现这种提高的问题设计, 并在教学中逐一落实,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都能在同
一课堂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他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就要正确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
孔子说: “有教无类” ,在历史上打破传统的血统论、命定论教育观, 认证了人人都可能、都应该受教育,提出了要让所有的人受到教育。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我们就更应该让每一个人都受到教育。
那么在班级授课制中, 我们就要面向全体, 就是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 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 , 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贯彻因材施教, 还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思想和评价目的。
人有十二种智慧,只有从多角度去观察, 我们才能认定学生是不同的“材” ,才能对他们实施不同的教育,否则, 就会抹杀一大批人才, 还谈何因材施教。
我们要加强对“材”的认识。
在传统的认识中, “材”是我们的教育对象, 我们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进行教育。
在当今,我们可以将“材”理解为教育的内容, 这已经是教法层面的问题了,就是要根据面对的对象不同, 所教授的内容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倡导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往的教学方法集中表现为“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 见老师进
课堂就心烦, 就无精打采,不可能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
从本质上讲,现代课堂教学首先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而是教师组织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真正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事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 是学习者与教师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学生, 相信学生, 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助、合作、交流、互动的领受知识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身体会构建知识的全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有独具慧眼,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 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才能使学生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无论怎样, 我们的教育目标最终追求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发展起来。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有可能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培养健全人格, 保护学生个性, 是促进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发展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学生
才是发展的主体和主人。
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获得不断的学习动力,以及如何探究,如何合作,这些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能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 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