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方法地学

合集下载

遥感地学分析整理

遥感地学分析整理

遥感地学分析整理遥感地学分析⼀、名词解释遥感地学分析:是建⽴在地学规律基础上的遥感信息处理和分析模型,其结合物理⼿段、数学⽅法和地学分析等综合型应⽤技术和理论,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获得能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信息的理论⽅法。

热惯量:由于系统本⾝有⼀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定的导热能⼒,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定的时间,这种性质成为系统的热惯量(Thermal inertia)。

叶⽅位⾓:法线在⽔平⾯上的投影与正北⽅向的交⾓称为叶⼦在该点的⽅位⾓。

红边:反射光谱的⼀阶微分最⼤值所对应的光谱位置.光合有效辐射:植物光合作⽤所能利⽤的可见光部分的太阳辐射。

简答1、植被遥感中NDVI应⽤最⼴泛?①NDVI是对植被⽣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因⼦。

NDVI 与 LAI、绿⾊⽣物量、植被覆盖度、光合作⽤等植被参数有关;NDVI的时间变化曲线可反映季节和⼈为活动变化;甚⾄整个⽣长期的NDVI对半⼲旱区降⾬量、对⼤⽓CO2浓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均敏感。

②NDVI经⽐值处理,可部分消除与太阳⾼度⾓、卫星观测⾓、地形、⼤⽓程辐射(云 / 阴影和⼤⽓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等的影响。

③NDVI介于-1和1之间,负值表⽰地⾯覆盖为云、⽔、雪等,对可见光⾼反射;0表⽰岩⽯或裸⼟等,NIR和R近似相等;正值表⽰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增⼤。

⼏种典型的地⾯覆盖类型在⼤尺度NDVI图象上区分鲜明,植被得到有效的突出。

因此,NDVI 特别适⽤于全球或各⼤陆等⼤尺度的植被动态监测。

⼆、论述题1、植被指数影响因素。

①物候期、农事历。

物候期指⾃然植物在其⽣长发育过程中,其⽣理、外形、结构等的季节性变化,可通过遥感加以监测。

对于农作区,物候期表现为地⽅农事历,即耕作、播种、发芽、⽣长、成熟、收获、休闲等季相循环周期。

它是由作物的⽣长特点、地⽅⽓候、地⽅农业耕作⽅式与习惯等决定的。

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分析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来研究地理现象和环境变化的方法。

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球的表面特征、变化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地质、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分析依赖于传感器获取的电磁辐射数据。

电磁辐射是能量在电磁波形式下传播的过程,其波长范围从长波到短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传感器可以通过不同波段的响应来获取不同的辐射数据,从而得到不同频谱范围内的图像数据。

在遥感图像中,每个像素代表一块地表区域的平均辐射量。

图像数据可以由数字矩阵表示,其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颜色值表示该区域的辐射强度或反射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特征的信息。

二、遥感图像分析的方法1. 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特征和调整图像的对比度等。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去噪、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准确反映地表特征。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用的地物信息。

可以根据图像的灰度、色彩、纹理和形状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主成分分析、变化检测和物体识别等。

3. 分类与识别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地物类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分类可以基于监督或无监督方法进行。

其中,监督分类依赖于训练样本和分类器,而无监督分类则是通过数据的统计分布和聚类分析进行分类。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利用多期遥感图像比较分析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像素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表的变化趋势和时空模式。

变化检测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遥感图像分析的应用1. 地质勘探遥感图像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不同尺度上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结构和岩矿成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遥感地学是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学科。

它包括遥感技术原理、遥感数据处理和解译、地物分类与识别、变化检测和监测、数字地图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一、遥感技术原理:1.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包括辐射、辐射传输和散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遥感数据获取原理: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遥感数据获取方式的原理和特点,了解遥感数据的获取分辨率、波段选择、时间频率和时态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二、遥感数据处理:1.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包括影像的投影变换、大地坐标系统的建立等内容。

2.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包括大气校正和表面反射率计算等内容。

3.遥感影像的增强与融合: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波段融合等内容。

三、地物分类与识别:1.监督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常见的监督分类算法,了解其原理和特点。

2.无监督分类算法:包括聚类、自组织神经网络等无监督分类算法,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3.土地覆盖类型的分类与识别:了解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的方法和应用,例如湿地、森林、农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覆盖。

四、变化检测和监测:1.遥感影像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解遥感影像的拼接和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掌握时序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2.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像元级变化检测、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地物级变化检测等方法。

3.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了解遥感监测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用,例如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的遥感监测。

五、数字地图制作:1.数据融合和地图综合:了解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融合与综合,包括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2.地理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了解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和设计方法。

3.数字地图制作流程与软件技术:了解数字地图的制图流程和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以上是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地理现象和环境问题,提高对地球表层和自然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能力。

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现代地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影像数据的不断更新,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分类方法和技巧。

1. 引言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而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成为了一种更为高效和经济的选择。

2. 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概述遥感图像解译技术是指通过对遥感获取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图像进行分析和解译,从而得到地表覆盖物的信息和特征。

常见的遥感图像解译技术包括目视解译、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分类等。

3.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3.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一种比较直观和常用的解译方法。

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不同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特征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并手工绘制土地利用类型边界。

尽管该方法需要依赖解译员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在一些简单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任务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3.2 数字图像处理法数字图像处理法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通过提取不同波段或指数的特征信息来实现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例如,可以结合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土壤指数等来划分森林、湖泊和耕地等不同的土地类型。

该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对遥感图像预处理和特征选择等环节要求较高。

3.3 计算机辅助分类法计算机辅助分类法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图像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分类。

常见的方法包括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通过对训练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实现对未知区域的分类。

该方法具有分类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对样本数据质量和分类算法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

4.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技巧4.1 多期影像对比利用多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和动态。

(完整word版)遥感地质学

(完整word版)遥感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一、影响岩性影像特征的主要因素(一)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因素(二)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因素1、岩石的颜色2、岩石的可溶性和粗糙度3、岩石的湿度4、岩石的透水性5、岩石抗侵蚀性(三)岩石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四)地形和水系类型因素(五)植被和表土覆盖情况①灰岩、白云岩风化后,残留的粘土层较薄,且重酸性,植物不甚发育②砂岩风化后形成砂土,多生长灌木和针树③页岩风化后形成粘土,植被发育,有利于阔叶树生长④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土壤贫瘠,加之含有较多的稀有元素,植被一般不发育⑤中酸性岩浆岩风化后形成亚粘土或粘土,土壤肥沃,植物茂盛二、沉积岩的解译(一)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对于沉积岩的波谱特征,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岩石风化面的颜色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以浅色矿物为主,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浅的岩石,其反射率偏高,色调较浅;以暗色和杂色矿物成分为主,三价铁胶结物较多,岩石风化面颜色较深的岩石,其反射率偏低,色调较深。

(二)沉积岩的图形特征沉积岩的主要构造特征是成层性,具有层理,因而在各种遥感图像上,普遍呈现为条带状、条纹状。

即为深浅不同的色调、水系、地貌的直线形-曲线形的相似(平行)形条带。

(三)沉积岩岩性解译PDF三、岩浆岩的解译(一)岩浆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岩浆岩岩石的波谱特征有明显规律可循。

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碱性暗色矿物多少浅色矿物少多岩石反射率低高像片上色调深浅黑色深灰灰浅灰灰白白(二)岩浆岩的图形特征侵入体的形态,主要有圆形、椭圆形、环形、似长方形、团块形、透镜状、串珠状、分枝状、不规则块状、脉状等。

时代较新的火山岩,由于火山机构保存比较完整,它们往往以醒目的图形:锥形、舌形、放射状、环状、桌状和平台状等类型展现在图像上。

熔岩面上还可见到绳状流动构造和纵向、横向冷却裂沟。

(三)岩浆岩岩性解译PDF 文四、变质岩的解译(一)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及其色调特征一般情况下,正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岩浆岩相近,副变质岩的波谱特征和色调特征与沉积岩和部分火山岩接近。

新大遥感地学分析课件第4章 地质遥感

新大遥感地学分析课件第4章 地质遥感
一、沉积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坚硬沉积岩 可溶性沉积岩 碎屑岩
二、岩浆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酸性岩浆岩 基性岩浆岩 中性岩浆岩
岩浆岩影像(第四系喷出岩,黑龙江德都县)
火山岩影像(内蒙占科尔沁)
三、变质岩的识别
石英岩及大理岩类 千枚岩和板岩类 片麻岩类
四、 松散沉积物的识别
1 松散沉积物的识别依据
识别和研究要求
按地质属性分类、命名; 断裂要按构造性质分类,按方向统计分组,按规 模化分等级、证据充分时确定相对时序并划分体 系;
详细研究影像内外色彩,结构、构造 特点及变化;
相关联环形影像之间的包容、叠加、 切割、镶嵌、串联、辐射等空间分布 关系;
与相关线性影像间的交切、限制等同 生、衍生关系;
1. 按地质属性分类; 2. 与岩浆侵入、喷出活动和热液活动有成因联系 的应尽量鉴别岩体产状、埋深和相对侵入时序;
MAIS成像光谱仪地质分辨波段
波长
地质含义
0.440-0.460 二价铁及三价铁矿物吸收
0.460-0.480 植物叶绿素吸收
0.500-0.520 二价铁矿物吸收
0.540-0.560 二价铁矿物吸收
0.660-0.680 植物叶绿素吸收
0.680-0.700 光谱“三移”的红边、二价铁的矿物吸收
0.860-0.880 三价铁的矿物吸收
0.900-1.00 二价铁矿物吸收
1.892-1.924 H2O吸收
2.082-2.114 铵盐矿物吸收(水铵石等)
2.146-2.178 碱矿物吸收(叶腊石等)
2.178-2.210 铝矿物吸收(高岭石、明矾石等)
2.274-2.305 镁矿物吸收(滑石等)
光谱范围与可识别矿物简表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遥感地学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信息进行地学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利用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技术。

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原理和遥感仪器:遥感原理包括传感器对地物的辐射特性和反射光谱的解释,遥感仪器包括多光谱、高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等传感器。

了解遥感原理和仪器有助于理解地球表面被动反射和主动发射的信息获取过程。

2.遥感图像的解译:遥感图像的解译是对图像进行信息提取和解释的过程,包括目标识别、目标提取和目标分类等。

常见的解译方法有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专业解译软件的应用。

了解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技巧是进行地学分析的基础。

3.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是将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增强和特征提取的过程,包括影像校正、滤波、变换和分类等。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提高遥感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将地球信息进行空间处理、管理和分析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可以对遥感图像进行空间分析和综合应用,包括空间插值、地理叠加和空间模型等。

5.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是进行地学分析和预测的数学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协方差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定量化和预测分析。

6.地球物理学和地学模型: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和能量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地学模型是对地球系统的物理过程和相互关系进行建模和模拟的工具。

了解地球物理学和地学模型,可以对特定地区的地学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

7.实地验证和野外调查:实地验证和野外调查是对遥感解译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的方法,包括野外样方调查、采样和地面测量等。

通过实地验证和野外调查,可以提高遥感解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8.应用案例和研究方法:学习和掌握遥感地学分析的重点知识,需要参考和分析遥感应用案例和研究方法。

影像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

而影像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已经在地质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地质构造分析、沉积相研究、地质灾害识别和矿产勘探等方面。

一、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形、地磁、地电、地温、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球环境的总和。

影像学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将卫星遥感图像、航空航天影像和雷达图像等数据进行融合,获得高分辨率的地貌图和地形图。

这些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地壳断层、山脉、坡度等各种地质构造特征,为地质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可以用于地质构造分析、活动断层位置判定和地形演化研究等。

二、沉积相研究沉积相研究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地球上各种地质过程形成的不同沉积环境。

影像学可以利用多光谱遥感图像、地面相机影像和测井图像等多种数据源,通过图像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快速识别沉积物的类型、厚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而推测出古地貌、古气候和古生态等重要信息。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解释地层发育和沉积历史,为石油勘探、矿产资源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质灾害识别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现象。

影像学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和空中摄影影像等数据,可以将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和潜在破坏性区域进行精确识别和划分。

比如利用地表形貌信息和地形变化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山体滑坡、地面沉陷和地震活动等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为灾害预警和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四、矿产勘探矿产勘探是地质学中的重要任务,目的是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

影像学通过多光谱图像和高光谱图像的分析,能够识别地球表面的矿物成分和矿体分布。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地物解译和岩性分类,可以确定地质构造、矿石赋存状态和矿体位置等关键信息,为矿产研究和勘探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影像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研究中。

遥感地学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

2城市功能结构的分析应用
在城市系统中,生产、消费等不同单元, 有其不同的功能与结构。利用航空像片, 对城市内部细小的结构及利用特点、格式 都能得到很好的判释。
3城市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展,城市环境的变化, 为能维持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进行 一定周期的航摄调查,实现动态分析,包 括城市环境质量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的研 究。
原图
打印输出常用的灰度图
打印输出常用的黑白图
二、数字图象打印输出
三、彩色图象打印输出 常见有伪彩、真彩图象。
第二节彩色硬拷贝图形 图象输出 工艺
BESTMAP遥感图象处理系统提供有完 善的打印 设置功能 。
第三节 地图制印新技术的 发展 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 图象技术的发展,地 图制印技术也得到极大的 发展。
第四节 电子地图编辑设计 与制 版一体化系统 工艺
地图电子出版系统 是地图生产的计算机 系统,它从数字地图信息及数据输入、地 图编辑设计和分色制版,形成一体化软硬 件系统。
作业:
请思考如何对遥感图象进行灰度透镜处理
原图
反色+腐蚀
第十一章 城市环境遥感调查 监测与制图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遥感分析 一航空遥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通常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遥 感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参看P204
1城市及背景现状调查
城市是一个复杂多边和不断发展演化的 动态系统。利用航空像片分析城市现状, 进行城市规划和实现现代化技术管理是重 要的新手段
航空像片城市Βιβλιοθήκη 状与背景调查的 主要内容城市规模 城镇体系及功能分区 城市自然环境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经济的配置 城市生态系统及其物质流、能量流、信息 流的关系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遥感技术作为现代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

地表覆盖是指地球的表面被各种地物(如水体、森林、草地、建筑物等)覆盖的情况。

地表覆盖的准确分类与分析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遥感影像是通过空间平台(如卫星、无人机)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遥感影像具有全球覆盖、周期观测、高时空分辨率等优点,是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的基础数据。

在进行分类与分析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增强图像特征等。

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二、地表覆盖分类方法地表覆盖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归类。

常用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有基于像元的分类和基于对象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是将像素点按照数值特征进行分类,常用的方法有最小距离法、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基于对象的分类是将相邻像素点组成的图像对象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常用的方法有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

三、地表覆盖分析方法地表覆盖分析是在地表覆盖分类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

常用的地表覆盖分析方法有地表覆盖变化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等。

地表覆盖变化分析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了解地表覆盖的时空变化情况。

景观格局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地表覆盖类型的数量、面积、边界等指标,揭示地表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表覆盖类型之间的转移关系,了解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

四、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应用案例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通过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监测湿地的退化情况,为湿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在水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地表覆盖分类与分析分析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地学分析》课件

《遥感地学分析》课件
指遥感器所能识别的最小目标或最小特征。
图像解译
通过遥感图像识别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
获取方式
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 获取。
处理流程
预处理(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图像增强(对 比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等)、信息提取(特征提 取、分类等)。
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 等。
遥感地学在国家安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 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遥感地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环境监 测和预测数据,有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遥感地学的历史与发展
遥感地学的起源
遥感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
遥感地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地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遥感 地学在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遥感地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遥感地学将继续发展壮大。未来遥感地学将更加 注重高光谱、高分辨率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展应用领域, 提高应用效果。
02
遥感技术原理
遥感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的方式获取其信息的高新技术。
分类
按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按波段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
遥感技术的原理
电磁波理论
地球表面各种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发射 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特征。
分辨率
水资源评估
总结词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报告

遥感地学分析-实验报告

一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提取1概念与原理基于统计的纹理分析方法是纹理分析最基本的一类方法,该方法考虑纹理中灰度级的空间分布,计算影像中每点的局部特征,从特征的分布中推导出一些统计量来刻画纹理,典型的基于统计的纹理分析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ces ,GLCM),灰度-梯度共生矩阵,长游程法等。

灰度共生矩阵法,又称灰度联合概率矩阵法,它建立在估计影像的二阶组合条件概率函数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影像中有一定距离和一定方向的两像素点之间的灰度相关性,反映影像在方向、相邻间隔、变化幅度及快慢上的综合信息。

统计图像中相距位置为(Δx,Δy)的两个灰度像元同时出现的联合频数概率的分布称为共生矩阵。

设图像灰度为2m 级,则灰度共生矩阵由2m ×2m 矩阵M 表示。

矩阵中第(i ,j)个元素记为p (i ,j),表示全图中这一对像元,它们相距(Δx,Δy),其中一个像元为i 灰度,另一个像元为j 灰度的情况出现的频数。

这样,两个象素灰度级同时发生的概率,就将(x ,y )的空间坐标转换为对“灰度对”(i ,j )的描述,它们形成了灰度共生矩阵。

通常,灰度共生矩阵需要做如下的归一化:()()()()⎪⎩⎪⎨⎧=θ=θ=θ=θ==135451-N 9001-N N R R j i Pd j i Pd 2或,或,,,, R 为归一化常数。

由于灰度共生矩阵易于理解和计算,因此,由共生矩阵获取特征已经被用在许多的纹理分析方法中。

但是,灰度共生矩阵也有它的缺点。

由定义可以看出,灰度共生矩阵的大小只与最大灰度级有关系,而与图像大小无关,即灰度共生矩阵的大小为G ×G 。

对于灰度级G =256的图像而言,它的灰度共生矩阵为256×256,如果图像比较小,则它可能比较稀疏,而所占的空间还是256×256。

因此,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原图像的灰度级进行缩减,以减少计算的时间复杂度。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活动的学科,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各种数据和技术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首先,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最为直观的就是地貌研究。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从而对地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比如,通过对河流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可以了解到河流的形态、流速、水位等信息,进而推断出河流的演化过程和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山地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为地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其次,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土地利用和覆盖研究。

土地利用和覆盖是地球表面上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情况,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农业发展、城市扩张、森林退化等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农田的利用情况,及时发现土地退化和农田面积变化等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此外,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涉及到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环境数据,包括大气污染、水质状况、植被健康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监测。

例如,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前,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最后,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包括人文地理研究。

人文地理研究主要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扩张、交通网络、人口分布等数据,为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影响。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历史地理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发现隐藏在地表下的古代城市遗址和文化遗产,为人类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笔记[教材]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笔记[教材]

绪论根据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和效应,可以把遥感技术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2.空间信息的定位分析3.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4.环境信息的综合分析,即多种来源信息的复合分析第一章遥感信息的地学评价(一)遥感信息的属性1.遥感信息的多源性(平台、载体的多层次,波段不同,视场不同,时间不同)2.遥感信息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普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二)遥感研究对象的地学属性1.空间分布2.波谱反射和辐射特征3.时相变化二、遥感信息地学评价的标准(一)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又可称为地面分辨率,指一个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

空间分辨率有三种表示形式:(1)象元,每个象元的大小在地面上对应的范围,即在地表与一个象元大小相当的尺寸,用米表示。

(2)象解率,指胶片上1毫米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用线对/毫米来表示。

(3)视场角,指电子传感器的瞬时视域,用豪弧度表示。

视场角小,得到的光通量小,空间分辨率低;反之,空间分辨率高。

(二)波谱分辨率波普分辨率指传感器所用的波段数目、波段波长以及波段宽度。

也就是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决定波普分辨率。

对于传感器波谱分辨率的选择,有两种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分析波谱特征时,光谱波段分得愈多愈细、频带宽度愈窄,所包含的信息量就愈大,针对性愈强,则易于鉴别细微差异,因而在实验室研究中多光谱波段往往可以发展到十几、甚至几十个波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便要对之进行综合归纳。

因为波段分得愈细,各波段数据间的相关性就愈大,增加了信息的冗余度,未必能达到预期识别效果。

同时波段愈多,数据量愈大,给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鉴别带来困难。

(三)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第二节陆地卫星系列的地学评价(三)火箭遥感的特点1. 火箭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时机2.火箭资料有快速、大面积同步覆盖的特点3.火箭灵活、方便,发射简单,准备时间短,发射架小,可以移动4.成本较低,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设计5.摄影处理设备简单二、航空遥感的特点航空遥感作为遥感立体观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其明显的特点。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简介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简介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简介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收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以支持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环境,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可视化。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收集遥感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卫星或航空遥感技术。

其次,研究人员需
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然后,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各种分析方法,
如空间分析、空间模式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来提取有用的信息。

最后,研究人员可以使
用可视化技术,如地图制作、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将分析结果可视化。

遥感地学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环境,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它可
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理空间环境,从而更好地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此外,它还
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理空间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因此,遥
感地学分析方法在地理空间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一、引言土地利用分类是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土地规划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遥感影像成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重要数据源。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二、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使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首要步骤是获取合适的遥感影像数据。

常见的遥感影像数据源包括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和无人机影像等。

获取到影像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噪声处理等,以确保数据质量可靠。

三、土地利用分类方法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一种常用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它基于人工标注的训练样本,使用统计学或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监督分类算法有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

监督分类需要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标注样本,并进行训练和验证,以获取分类器。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另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它不需要人工标注的训练样本,而是根据像素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

经过聚类分析后,人们可以根据像素的属性信息进行分类命名,从而得到土地利用分类结果。

无监督分类的优点是不需要事先准备训练样本,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较监督分类低。

四、特征提取和选择特征提取和选择是土地利用分类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取合适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常用的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空间特征等。

光谱特征是最为常用的特征,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波段的反射率或辐射亮度来进行提取。

纹理特征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的细节信息,如纹理粗糙度、纹理方向等。

空间特征则可以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格局和相邻关系等。

五、分类精度评价分类精度评价是对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进行可信度评估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分类精度评价指标包括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等。

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是指分类结果中各类别的正确识别率。

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分析

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分析遥感地学分析地物光谱特征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物的光谱信息并进行分析。

光谱是电磁波在不同波长处的分布情况,地物在遥感图像中的光谱特征可以提供关于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地物光谱特征分析是遥感地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于地物分类、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物光谱特征分析基于遥感图像中的光谱曲线,通过对比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地物类型,并了解地物的空间分布、数量和变化情况。

光谱特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光谱曲线的形态分析。

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形态有所不同,通过对光谱曲线的起伏、波峰、波谷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鉴别地物类型。

比如,水体的光谱曲线具有明显的吸收特征,而植被的光谱曲线则显示出明显的吸收波段和反射波段,利用这些形态特征可以将水体和植被进行区分。

其次是光谱曲线的能量分析。

地物的光谱曲线能量分布情况与地物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通过分析不同波段上的光谱能量分布情况,可以获得地物的组成信息。

例如,植被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对红辐射吸收较强,因此在红光波段上反射较少的能量。

反之,水体和土地等地物则在红光波段上反射较多的能量。

通过这种能量分布的差异,可以将植被、水体和土地等地物进行区分。

此外,也可以通过计算光谱特征参数来分析地物光谱特征。

常用的光谱特征参数包括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等。

植被指数可以反映植被的绿度和生长状况,常用的有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水体指数则用于提取水体的光谱特征,常用的有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和水体影像差异指数(MNDWI)。

通过计算这些指数,可以量化地物的光谱特征,进一步分析地物类型和性质。

最后,地物光谱特征分析还可以通过光谱数据库和遥感图像分类技术进行辅助分析。

光谱数据库是一种记录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库,可以通过与遥感图像的光谱曲线进行对比,帮助我们确定地物类型。

遥感图像分类技术通过对图像中的像元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光谱特征的像元归类到不同的地物类型中。

地理学与地球观测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与地球观测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与地球观测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它旨在揭示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地关系以及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而地球观测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地球观测遥感技术能够从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其原理基于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发射特性。

通过搭载在卫星、飞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多波段、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从可见光到微波等不同波长范围,为地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在自然地理学领域,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研究地貌时,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展现山脉、河流、峡谷等地貌形态的细节,帮助我们了解其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

对于土壤研究,遥感能够获取土壤的光谱特征,从而推断土壤的类型、质地和肥力等属性。

在气候学方面,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可以监测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参数的变化,为气候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数据支持。

在人文地理学中,地球观测遥感技术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

城市规划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城市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筑物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等信息,为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在人口研究方面,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此外,遥感还可以用于监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农作物生长状况,为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与管理方面也表现出色。

水资源的调查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利用遥感可以监测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变化,评估水资源的储量和质量。

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遥感能够帮助识别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圈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

森林资源的监测也是遥感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遥感影像可以估算森林的面积、蓄积量以及森林的健康状况,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要充分发挥地球观测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

遥感地学分析-第4章土壤遥感
遥感地学分析
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2土壤反射光谱特征
– 土 壤是岩矿的风化产物,其主要物质组成与
岩矿一脉相承,因而土壤和岩矿的光谱反射 特性在整体上基本一致:即反射率从可见
光的短波段起随波长的增加而逐渐抬升。
– 但土壤是岩矿经历不同的风化过程,又是在
不同的生物气候因子和人类长期耕作活动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土壤类别是多种 多样的,其光谱反射特性也必然相应 地发生 许多变化。 遥感地学分析
– 都是土壤水分子振动的倍频或合频引
起的。
遥感地学分析
1.3.1土壤组分的影响

1)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光谱的影响
– 总体讲:
随着土壤含水量的提高,任意波长的反射率 均会降低,而且其差异随波长的增加而加大; 但当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由于土 壤表面膜水层形成镜面反射,反而会提高反 射率。

第一节 土壤波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1.3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因素
其中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和水分含量、土壤质地、 土壤母质等性状均明显地随地理分布的差异而不 同。 因此,土壤光谱的反射特性也必然会随土壤地理 的分布规律和土壤剖面而发生变异。

遥感地学分析
1.3.1土壤组分的影响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

遥感地学分析
1.3.1土壤组分的影响
2)土壤矿物成分对土壤光谱的影响
– 岩石、矿物在350-2500nm光谱范围内的吸
收和反射机理

可见光区的光谱主要由土壤成分中的Fe3+和 Fe2+引起。
– Fe2+吸收波长位于0.43、0.45、0.51、0.55和1.0— —1.1um – Fe3+吸收波长位于0.40、0.45、0.49、0.70、 0.87um

遥感地学分析总结

遥感地学分析总结

第一章遥感:指空对地的遥感,即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综合性技术。

地学分析是以地学规律为基础对信息进行的分析处理过程。

地学分析方法主要有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法、环境本底法、交叉分析法、信息复合等。

遥感的目的:建立模型,从简单到复杂地分析图像,从少到多地利用图像,从遥感数据中获取需要的遥感信息。

人们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分析、复原和反演来揭示地表各种现象和过程的规律。

遥感地学分析是建立在地学规律基础上的遥感信息处理和分析模型,其结合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等综合型应用技术和理论,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获得能反映地球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学发展过程的有效信息的理论方法。

遥感信息源的综合特征(1)多源性多平台多波段多视场(2)空间宏观性遥感影像覆盖围大、视野广,具有概括性(3)遥感信息的时间性瞬时特征时效性重返周期与多时相(4)综合性、复合性多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反映多分辨率遥感信息的综合(5)波谱、辐射量化性地物波谱反射、辐射的定量化记录(6)遥感信息在地学分析中的模糊性和多解性地面信息是多维的、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而遥感信息是简化的二维信息遥感信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同物异谱、异物同谱;混合象元;时相变化;信息传输中的衰减和增益(辐射失真和几何畸变)遥感数据介绍1)高分辨率遥感数据 2)中分辨率遥感数据 3)低分辨率遥感数据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遥感卫星像片空间分辨率一般为5m-10m 左右,卫星一般在距地600km (千米)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

应用围:精度相对较高的城市部的绿化、交通、污染、建筑密度、土地、地籍等的现状调查、规划、测绘地图;大型工程选址、勘察、测图和已有工程受损监测等;还可应用于农业、林业、灾害等领域的详细调查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含水量
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降低, 反射光谱曲线的波状形态更为明显,尤其是在近红外波 段,几个吸收谷更为突出。
2.2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别
不同植物由于叶子的组织结构和所含色素不同,具
有不同的光谱曲线特征。
在可见光区,没有栅状组织和
海绵组织的草本植物的反射率最低, 没有海绵组织的针叶树次之,具有 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的阔叶树的反 射率最高;
植物的光谱特征 不同植物类型的区分 植物生长状况的解释 遥感植被解译的应用
2.1 植物的光谱特征
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健康植物的波谱曲线有明显的特点:在可见光0.55μm附近有一个反射率 为10%~20%的小反射峰。在0.45μm和0.65μm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谷。 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 之 间 形 成 一 个 高 的 , 反 射 率 可 达 40 % 或 更 大 的 反 射 峰 。 在 1.45μm , 1.95μm和2.6~2.7μm处有三个吸收谷。
不同岩石矿物的波谱曲线
岩石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因此,我们要了解这三个岩类 在遥感影像上的特征:
岩浆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沉积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变质岩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三大岩类的影像特征及其识别
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 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 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经过漫长的压实作用形成 的岩石。
2.4 遥感植被解译的应用
植被制图: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植被的分类 制图,尤其是大范围的植被制图,是一种 非常有效而又节约人力物力的方法。 城市绿化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利用高分 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城市绿化调查,评价城 市生态质量。 草场资源的调查 林业资源的调查
总结
掌握健康植被的光谱曲线及其特征, 把握影响植物光谱曲线的各种因素及其是 如何影响的。了解不同植物,不同健康状 态的植物如何利用遥感影像来加以判别的 方法。
主要内容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方法 植被信息提取 地质地貌信息提取 水体信息提取 土壤信息提取 人造地物信息提取 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
1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方法
遥感影像反映的是某一区域特定地理环境 中的综合信息,它综合地反映了地球系统 各要素的相关性。 遥感地学相关分析,指的是充分认识地物 间的相关性,在遥感图像上寻找目标识别 的相关因子,建立直接解译标志和间接解 译标志,推断和识别目标本身。
影响植物光谱的因素
从上图植物的典型波谱曲线来看,控制植物反射率的主 要因素有植物叶子的颜色、叶子的细胞结构和植物的水分等。 叶子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叶子,其反射光谱曲线也不同。
叶子的组织结构
绿色植物的叶子是由上表皮、叶绿素颗粒组成的栅栏组织和多孔薄壁细胞组织 构成。叶绿素对紫外线和紫色光的吸收率极高,对蓝色光和红色光也强烈吸收,以进 行光合作用。对绿色光部分则部分吸收,部分反射,所以叶子呈绿色,并形成在 0.55μm附近的一个小反射峰,而在0.33~0.45μm及0.65μm附近有两个吸收谷。
在近红外区,则草本植物的反
射率迅速增高,而阔叶树叶片中的 海绵组织使得它在近红外光区的反 射明显高于美欧海绵组织的针叶树。 因此,利用0.8~1.1μm的近红外影 像,可以有效地区分出针叶树、阔 叶树和草本植物。
根据植物的物候期差异来区分
植物,例如,冬季落叶树由于叶子 凋谢而无影像,但常绿树仍保持反 射光谱曲线特征,易辨别。
健康的绿色植物的光谱
曲线具有明显的特征,当植 物生长状况发生变化时,其 波谱曲线的相态也发生很大 的变化,如植物叶子枯黄凋 落,受到病虫害,缺乏营养 和水分,叶子的组织结构受 到破坏,叶子的色素发生变 化等等,就使得光谱曲线的 两个吸收谷不明显, 0.55μm 处 的 反 射 峰 根 据 植 物叶子被损伤的程度而变低、 变平。近红外光区的变化更 为明显,峰值被削低,甚至 消失,整个反射光谱曲线的 波状特征被拉平。因此,根 据受损植物与健康植物的光 谱曲线的比较,可以确定植 物受伤害的程度。
遥感影像地学分析方法
地学(地理、地质、气象等)背景知识 遥感影像的尺度特征 混合像元 光谱分辨率 时间分辨率(获取时间)
2 植被信息提取(植被遥感)
植被遥感的目的是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确定植被的 分布、类型、长势等信息,以及对植被的生物量作出 估算,因而,它可以为环境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3、地质地貌信息提取(地质遥感)
地质遥感实际上就是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地质 专题信息的技术过程,地质遥感的应用目的就是 为地质制图、矿产资源的探查、工程地质和水文 地质调查服务。这里的地质信息主要包括岩性、 地质构造等:
岩性的识别 地质构造的识别
3.1 岩性的识别
所谓岩性就是根据岩石的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来判断岩石的 种类。不同的岩石,由于其矿 物成分、结构构造的不同,具 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特性,在 遥感影像上表现为不同的影像 特征,岩性的识别就是根据各 种岩石在遥感影像上特有的影 像特征来判断岩石种类的过程。
在高分辨
美 国
率遥感影像上, 不仅可以利用植 物的光谱来区分华植物类型, Nhomakorabea且盛
可以直接看到植

物顶部和部分侧

面的形状、阴影、
群落结构等,可

以直接地确定乔

木、灌木和草地
等类型。
1
Quickbird卫星 西班牙马德里体育场(0.61m)
罗马斗兽场(0.7米,真彩色)
2.3 植物生长状况的解译
叶子的多孔薄壁 组 织 对 0.8 ~ 1.3μm 的近红外光强烈地反 射,形成光谱曲线上 的最高峰区,反射率 达 40 ~ 60 % , 吸 收 率不到15%。
叶子的含水量:叶子 在 1.45μm , 1.95μm 和 2.6~2.7μm处各有一个吸 收谷,这主要是由于叶子 的细胞液、细胞膜及吸收 水分所形成。
岩浆岩是指岩浆岩也叫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 中形成的岩浆,在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 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