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实验一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及一些常见的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比较不同生态环境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材料太阳辐射仪(或照度计)、水银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风速测定仪、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等。

三、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与测定,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生态因子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及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位置的比较,了解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四、实验步骤1. 太阳辐射量调节太阳辐射仪到水平位置,连接辐射仪与辐射电流表;或调整照度计至“0”的位置,测下列项目:(1)总太阳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的探头直接暴露于太阳辐射下,待辐射电流表稳定后,记录读数,通过换算得出总太阳辐射量。

(2)散射辐射量在太阳辐射仪上面的一定高度,用黑色遮阳板遮住太阳辐射的直射部分,待辐射电流稳定后,记录读数。

(3)直射辐射量等于太阳总辐射与散射辐射量之差。

(4)地面反射辐射量将太阳辐射仪探头朝向地面,并与地面平行,待辐射电流表读数稳定后,记录读数。

2. 气温和土温(1)将一根竹竿(2~4m)垂直于地面,从地面起每隔50cm放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要让太阳光直射探头或温度计的下部,可用黑色遮阳板遮住阳光)。

(2)用小镐挖约20~50cm深的土炕,每隔5cm放一支土壤温度计。

(3)每隔约10分钟记录一次读数,需要注意的是,当用温度计测定温度的时候,取出或取下温度计时应尽快的读数,否则会增大误差。

3. 湿度单独测定湿度的常用温度计有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和露点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包括两个温度计,其球部并排暴露在空气中。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地理科学与园林专业二零一三年七月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一巢式样方设置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巢式样方调查基本概念,熟悉生态调查的过程和步骤,通过具体操作、实践,掌握其样地设置方法,为以后野外生态调查确定最小调查样方面积打下基础。

二、实验工具每组钢2m的卷尺1个、记录夹1个、铅笔1支、橡皮1个、记录表1-4张,枝剪1把、计算器1个、坐标纸1纸。

三、实验内容在宝山校区相宝山灌草丛地段,选取了一个较典型区域(能基本代表这一地段总体情况,即为典型),作为本试验地块设置巢式样方。

测量完成后,确定这片灌草丛的调查样方的面积应为多少为宜。

具体操作:在选定地段任选一点作为起始点,设置一定大小的样方面积作为巢式样方初始面积(一般以10cm×10cm,的距形样方,样方的四个顶角均为90度),记录样方中植物有多少种,然后再将该面积扩大1倍,并记录扩大后样方中植物的种数变化,样方内种数增加,需再扩大1倍样方面积。

如初始面积100cm2的样方中观测到的植物种数为5种,扩大1倍面积后,即样方面积为200cm2样方中植物的种数为8种,增加了3种,说明样方中的草本植物种数在增加,就需要再将样方面积扩大,即样方面积扩大到400cm2再观测样方中的植物种数,如果是10种,说明种数还在增加,再扩大样方面积,直到样方面积增大而草本植物种类不再增加时,巢式样方设置完成。

下面是一次设置巢式样方的记录整理。

表1 巢式样方调查结果记录结果表样方面积(cm2) 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 12800 植物种数(种) 4 5 8 12 16 18 20 20巢式样方主,设置如下图:四、实验结果分析为了直观反应实验结果,将表1中数据制作出种-样方面积2维坐标图,一般情况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种-样方面积的一元线性模型Y=a+bX,参数a和b 值,再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型图,根据模型曲线的趋势判断样方面积(也可直接将调查的种-面积数据绘在坐标纸上)。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教学重点解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生态学的关注也逐渐加深。

作为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大四选修实验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实验还能增加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调查、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生态调查是实验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实地调查点,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调查等,采集样本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数据处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运用生态学相关的统计方法和模型,获取科学且可靠的结论。

实验报告撰写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学生需要按照科学论文的格式,清晰地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讨论。

2. 实验步骤生态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实地调查点: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

(2)采集样本: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目标生物种类的样本,并记录相关信息。

(3)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4)结果展示与讨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做出科学且可靠的结论,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5)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分:按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评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大四选修实验课生态学实验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

1. 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资料调研,设计出科学且可行的实验方案,确定实地调查点和采集方法,合理安排实验过程。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园林、园艺、林学等专业用)刘龙昌周洲赵西平编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二○○七年六月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实验守那么1.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有关基础理论,并同意实验指导人员的检查。

不然,不得参加实验。

2.学生必需按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

进入实验室后应维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将赃物带入室内。

3.做实验时必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服从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

4.爱惜仪器设备、节约利用材料,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和其它设施,不准将室内物品带出室外。

5.实验中要细心观看,认真记录各类数据,不得马虎从事,不得剽窃他人数据,不得擅自离开操作职位。

6.实验时必需注意平安,避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假设发生事故迅速采取有效方法,包括切断电源等,并注意爱惜现场,及时向指导人员报告。

7.实验完毕后,要将利用的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整齐,打扫实验场地,交检实验记录,经实验指导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8.凡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者应主动说明缘故,并同意检查,填写报废单或损坏情形报告,依照具体情形进行处置。

凡不遵守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它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摘自:河科大教〔2007〕19号河南科技大学实验设备借用与补偿制度一、借用制度1.常规仪器设备校内互借,经所属实验室主任同意,借用方填写借用记录薄,两边严格交接手续。

校外原那么上不借,特殊情形经院(系)、实验室及实验室与设备治理处三方同意并填写借用记录薄,担保人签字担保,并收押金方可借出。

2.大精设备不外借。

校内借历时,设备技术人员应随机操作或指导。

3.计量仪器不准借用。

4.私人不准借用校内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

二、补偿制度人为造成实验设备丢失、损坏者,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另按以下规定进行经济补偿。

1.教职工损坏、丢失实验仪器设备,修复后不阻碍利用者,补偿全数修理费。

如阻碍利用精度者,最低可按原价的5%补偿。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五.作业
1.以 7 天为一周期,记录不同作物株高的变化,分析不同作物间的竞争力动态变化; 2.将最终实验结果绘制为表格,进行统计分析,此后进行文字分析。
5
实验三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分析*
一、目的意义
1.学会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结构和产出能效率分析和计算,分析各种能量流之间的关系; 2.从能量角度评价系统的基本情况,为改善系统投入能结构和建立新的农业生态系统提 供依据; 3.了解常用的能流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法、输入—输出法和过程分析法等。
四、实习资料
黄土高原某地张家山村年降水量 660mm,除川道外的农田无灌溉条件,长期以来种植小 麦、玉米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加之山区缺乏燃料砍树毁草现象较为严重,生产水平低而不 稳。2001 某科技项目选择农户 20 个,进行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示范涉及土地面积 200 亩, 奶牛 20 头,猪 94 头,人口 89 人。生态农业示范包含的具体要素是:户均 8m3的沼气池一个、 一头奶牛、4—5 头猪、一个温室大棚(0.8 亩/个,20 个共占地 20 亩),1.0 亩青贮玉米,1.0 亩辣椒、1.5 亩苹果园,2.5 亩小麦田,1 亩草地(旱地)、2 亩林地。2001 年起在大棚栽植矮 化油桃,果园种植三叶草,旱地种草栽树。由于引入沼气系统,强化了农牧结合,加强了物 质循环,不断培肥地力,提高了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农产品品质持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注:本实验引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态学实习指导 6
(2)在组分确立后,分别确定各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项目 对于生产者亚系统的输入,包括太阳辐射能和燃油、电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
草剂等各种工业辅助能以及人畜力、秸秆、有机肥料等可再生生物能;输出则包括主要目的 产品—粮食和收获的秸杆等。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生态环境系实验一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水热组合状况在决定植被类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Walter生物气候图解能较好地反映水、热二者综合的气候特点,是目前解释植被分布规律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Walter 生物气候图解主要是用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的匹配关系来表示生物气候类型。

通常以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为两个纵坐标(右边为降水量,左边为温度),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P=2T(其中P为月平均降水量,T为月平均温度),而用一年中的12个月份作为横坐标。

实验目的:(1)掌握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方法(2)加深理解植被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预测研究区域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实验器材:1、气象资料(世界主要城市气候数据)2、实验器材坐标纸、直尺、铅笔、橡皮等方法与步骤1、气象数据的整理2、坐标轴刻度的确定(1)按P=2T分别建立两条纵轴(降水与温度)的坐标刻度值,每个刻度的大小视站点逐月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而定,如月平均温度曲线1刻度(即1格)等于10℃,则月平均降水刻度1格等于20mm。

若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则刻度单位缩小1/10。

(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和年平均温度曲线,并标定图示。

(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示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区,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

(2)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3)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4)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

(5)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讲解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讲解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新

生态学实验指导学院:专业:年级:姓名:福建农林大学实验1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观测【实验目的】1、熟悉野外生态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2、掌握主要生态因子的对比观测方法及相关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研究方法4、掌握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性研究的方法,验证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强化学生对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生物对周围环境适应的理解。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任何一种生物都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中,不仅受到各生态因子的制约和束缚,同时也能明显地改变各生态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及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的观测,使学生掌握生态因子、生态型、生活型的观测和测定方法,并通过不同生态环境植物形态和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实验器材】全球定位系统(GPS)、海拔仪、测高器、便携式气象站、数显照度计、紫外辐照计、热球式风速测定仪、温湿度表、数字温度表、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表、叶绿素测定仪、电导率仪、真空泵、离心机、真空干燥器、电子天平、人工气候箱、分光光度计、活体叶面积仪、显微镜、目镜测微尺、物镜测微尺、罗盘、竹竿、皮尺、卷尺、记录笔、记录纸、直尺、游标卡尺、低温冰箱、培养皿、烧杯、塑料方盘、具塞试管、移液器、洗瓶、玻棒、镊子、滤纸等。

【实验设计提示】选择1—2种在自然生长的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的个体中取样品,或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样品(可选择某一生态因子,设定一定的梯度)。

在实验室测定样品的形态解剖结构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或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质组水平的变异。

详细记录测定结果(包括照片等)。

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比的环境条件是否需要有较明显的区别?每一环境条件下的样品数量?应根据具体的植物和设定的环境条件选取和测定哪些指标?【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

基础生态学实验指导

基础生态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安排]基础生态学实验课程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32学时。

[课程目的]在基础生态学实验中巩固和扩展课堂讲授的生态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当前生态学实验常用的先进仪器的使用,了解当今生态学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和所学知识分析处理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实验生态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基础生态学实验内容涵盖了生态学中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生态系统四大部分。

实验对象涉及植物和动物。

在强调微观与宏观、室内与室外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

此外,在生态学实验中我们增设了种群之间各种相互关系的虚拟模拟实验,使本科生得到了虚拟实验的训练,增强了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还配合以录像等教学辅助活动,使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地球表面丰富多采的群落类型及其它们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章生态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训练本章的目的是帮助没有生态学基础的学生在动手开始生态学实验训练之前,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有助于生态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

学好本章知识和方法将为学生在后几章的实验训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做好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撰写实验报告提供良好基础。

第一节生态学研究文献检索第二节生态学实验设计第三节生态学野外调查与采样第四节生态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五节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第六节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七节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节3S技术及其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和辨证的。

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本章中的八个实验,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以及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实验1 叶量的垂直分布和相对照度的关系一、目的掌握一般的叶量和相对照度的测定技术和绘图方法,使学员认识叶面积指数和光衰减系数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关于叶量的知识作为量度光合系统的叶的量度单位有:叶鲜重、叶干重、叶面积、叶绿素干重(Ikusima, 1965)、叶面积指数(Biaok, 1960),也有把绿化的茎考虑进去将绿茎的表面积家在叶面积里表示(Rychnovska, 1972)。

在这些量当中,与划在生产构造图中的相对照度最相关的是叶面积密度的单位,表示叶面积的分布。

也有用N素含量表示的(岩成和黑扬,1963)。

作为叶子的环境条件,通常还把相对照度划入图中。

温度、CO2浓度因为变化太大,一般不描入图中。

此外,还有把与各层叶相对应的光合速率(Ikusima, 1965;Nomoto, 1978)划入图中的,这对生产构造与物质生产的理解是很有启发的。

相对照度与气象学中的相同,不再详述。

三、仪器的准备100~200cm盒卷尺、50m皮尺、胸径尺、剪刀、手锯、天平、试料袋、塑料绳若干米1~2 m,木工笔、记录本、记录纸、铅笔、方格纸、叶面积测定仪、烘箱、照度计若干台。

四、相对照度的测定和叶子的取样测定1.在取样之前应在林分内按照林分调查规定进行调查测定,选出标准地和标准木。

然后进行相对照度垂直分布的测定。

相对照度的测定,地点和具体树应选在标准地内标准木上,分层测定,林冠上表面的1m以上和林地各设一点,林冠层应视林冠层的厚度而分层,为了提高测定制的代表性,每0.5m为一层,每0.5×0.5m设一个测定,取树冠内外的平均值作为该层的代表值。

严格来说应长期测定(一月或一年等),但为了方便,普遍选择晴天无云的日子,自早晨日出后每小时测定一次,连续数日,取其平均值为各层的代表值。

2.树冠的分层和叶子的取样:前边一说明了门司、佐伯关于生产构造图的表示方法。

按这个要求,对所要测定的树木,首先划分层次。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生态学实验报告(经典)

实验一.不同生态系统中生态因子的测定及其比较(一)、实验内容: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水分、容重和pH测定的仪器与使用方法; 气温、光照强度、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

(二)、目的要求:熟悉生态学生态因子测定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若干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和规律;比较分析以上生态因子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异同及其原因。

(三)、主要仪器设备:温度计、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环刀、铝盒、土壤钻、小铲、烘箱、50ml小烧杯、玻璃棒、土壤筛(孔径1mm)、分析天平、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等。

(四)、实验方法及原理:研究生助教介绍照度计、土壤温度计、pH计等仪器使用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后,学生分成8组,在校园中选取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光照强度、气温、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等的时空测定。

照度计:测定太阳辐射强度(单位为umol m-2 s-1)。

一般采用照度计,它是利用光电原理制成的。

光电池具有一个氧化层,在光的作用下,从那里放出电子,只要用一个低电阻的电流表把金属膜和金属基部相连接,就会发出一个与光强度成正比的电流。

这种电池对300-700nm的光是不是灵敏的,而且具有反应迅速、不需要外接电源等优点。

测定时,在照度计的电池槽内装上电池,把光电头插头插入仪器的插孔,打开开关及探头盖,照度计的显示屏上显示读数,待数字稳定后,把光敏探头置于欲测光源处,便可读数。

显示屏的读数分4档,每档相差10倍(单位为lx)。

温度计:温度包括气温和土壤温度。

主要介绍土壤温度计。

土壤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与一般的水银空气温度计相似,所不同的是土壤温度计一端弯曲,以便读数。

土壤温度计有不同长短的一组温度计组成,以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

测定时,在土壤表面挖不同深度的小坑,把不同深度的温度计埋至不同的深度(注意温度计的底部与地表平行),把土填回,用手压实,一小时后便可读数。

pH计:pH计有多种类型,可根据精度的需要选用不同的pH计。

生态学实习方案

生态学实习方案

生态学教学实习前准备工作1. 自备铅笔、小刀、橡皮和笔记本等。

2. 自备午餐及饮用水(水尽量多带)。

3. 注意着装(长裤),自备太阳帽及防滑运动鞋等。

4. 注意安全。

书写实习报告注意事项1.请于实习结束一周内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采用A4纸输出,字数4000字以上。

写清楚班级、姓名及学号,以班级为单位上交,请同时提交原始调查数据。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点:2.1样方的设置:1.样方法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2.本组设置样方的方案:性状、大小、数目、空间配置、种群密度等,并以此讨论样方是否具有代表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3.对设置样地进行概况描述,完成样地描述表。

22物种多样性的调查:1•同一生境中,比较三种多样性指数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选择一种多样性指数对比分析不同生境中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并讨论其原因。

2.3群落结构的调查:1.掌握描述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参数;2•在坐标纸上绘制群落垂直结构图;3.调查优势种的水平分布格局(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4.完成下表。

群落结构分析表附:各层高度:每层的高度区间,如乔木层层高度为5—12m;层盖度:该层所有物种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其中优势度以盖度代替表示, 频度为某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X 100%;实验一野生种群的数量调查方法----样方法【实验目的】1•样方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2•为进一步的野地实验做准备。

【实验原理】野外调查和野生种群的实地监测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研究内容,为生态学研究者必备的工作技能之一。

对种群基本生态学特征的了解和把握为相关理论研究、保护策略和开发方案的重要基础。

从种群生态学研究角度看,野外调查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种群大小;2)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以预测种群的动态趋势;3)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4)种群在大的景观尺度内的动态特征,如相关小种群动态及彼此间的关系等;5)栖息地状态及变化对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6)物种分布的关键地区和关键保护区域的确定;7)野生种群管理(控制或保护)对策的生态效应评价等。

(完整版)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推荐文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动物种体重驯化背景306090306090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动物体驯5℃下随时间(分钟)35℃下随时间(分钟)的死亡率%的死亡率%种重化背景306090306090【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生态学实验指导

生态学实验指导

⽣态学实验指导实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物对⽣态因⼦耐受性范围的⽅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境和⽣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温和低温的耐受能⼒(1)建⽴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为。

如果正常,则停⽌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低温(⾼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应适当提⾼(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为。

(4)将鱼类在⾼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1)建⽴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组,分别放⼊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生态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生态学基础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生态学基础实验实验日期: 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态实验室实验目的:1. 了解生态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

2. 学习生态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实验原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分布和繁殖的各种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光、温度、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捕食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

实验材料与仪器:- 生态调查工具:指南针、测量尺、地形图、样方法工具(如五点取样器、样方框等)- 数据记录表格- 电脑及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 生态因子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pH计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生态调查1. 确定调查区域:选择一片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地、湿地等。

2. 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如样方法、样带法、样方法等。

3. 生态因子测量:使用生态因子测量工具,对调查区域内的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因子进行测量。

4. 生物种群调查:在调查区域内,采用样方法或样带法,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进行计数和统计。

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将调查数据记录在数据记录表格中。

2. 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计算种群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等。

3. 分析生态因子对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探讨生态因子与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结果:一、生态因子测量结果- 光照强度:平均值为1000 umol m-2 s-1- 温度:平均值为25℃- 水分:平均值为60%- 土壤pH:平均值为6.5二、生物种群调查结果- 植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500株/m²- 动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30只/m²- 微生物种群密度:平均值为1×10⁹个/g土壤三、数据分析结果1. 光照强度对植物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种群密度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2、各组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等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各组间的差异,评估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二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和生命表的编制一、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标记重捕法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

具体做法是:在该区域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并对其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让标记动物与种群内其它个体充分混合)后,再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种群的总数。

其原理是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标记重捕法的方法很多,其中Lincoln指数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运用Lincoln指数法进行种群数量的估计时,必须满足下列假设条件,才能使种群数量的估计比较准确:(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2)标记保留的时间不能短于整个实验时间。

(3)第二次取样之前标记个体必须在自然种群中充分混合。

(4)不同年龄的个体具有相等的被捕的几率。

(5)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或迁出,如果有,迁入或迁出的数量必须能够测定。

Lincoln指数法的的基本公式:p / a = n / r其中:p——种群总数;a——最初标记数;n——取样总数;r——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使学生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器材】黑色与白色围棋子各300枚(代替实验动物),标记笔,50mL的烧饼,黑色布袋,托盘等。

【方法与步骤】(1)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取一个黑布袋,每袋装入由实验教师发的白色围棋子若干(150个左右),但每组所装的棋子数不等。

(2)每组再分别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的动物),并将具体数目填入表中。

(3)将黑色棋子与布袋中原有的白棋子混合均匀。

(4)用50mL烧杯随机取1烧杯棋子,记录50ml烧杯中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并填入表中。

(5)重复方法与步骤(3)和(4)5次。

(6)计算p值(用n表示每次所取棋子(相当于样本)全部个数,r 表示每次取样样本中标记的棋子个数(黑棋子数),a表示最初标记棋子数(总的棋子数)。

(7)对计算出的5个p值,求其平均数:p = (p1 + p2 + p3 + p4 + p5)/ 5式中:pi——第i次计算出的布袋中围棋子的总数。

再数出布袋中所装围棋子的实际数量(黑白棋子数之和),并比较总数估算值p和总数实际值P。

Lincoln指数法实验记录【思考题】(1)Lincoln指数法调查中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其可靠程度如何?(2)采用Lincoln指数法调查种群数量时取多大的样方才可以更好的估计种群的数量?【探索性实验】取样计数过程中,一般实验组用100ml的烧杯,另一半实验组用50ml 的烧杯,并比较实验结果。

二生命表的编制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值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带便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各同生群之间的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实验原理】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作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察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 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率);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 = n x/n0, d x = n x – n x+1, q x = d x/n x, L x = (n x +n x+1) /2,T x = L x + L x+1 +L x+2 + L x+3 +…..+ L max, e x = T x/n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m x相,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发30只骰子,1个烧杯。

(2)通过掷筛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30,年龄记为0。

掷骰子规则: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表3-3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3-3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表3-3 动态生命表年龄x 存活个体数n x存活率l x死亡数d x死亡率q x L x T x e x12…..n(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

(4)按上面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3-3.【结果与分析】以年龄x为横坐标、lglx为纵坐标作图,看看得到一条怎样的存活曲线。

【思考题】(1)在上述掷骰子游戏中,如果在投掷两次后,假定投出5点的为繁殖个体,每个繁殖个体的后代数量为2个,但投掷超过8次后取消该假定,恢复为开始的基本假设,试将m x栏列入上述生命表中,构建一个综合生命表,并计算种群的增长率。

(2)修改投骰子游戏的假设,以改变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看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三种内(种间)竞争一、工作目标:1、通过选定植物的盆栽实验,观察和了解植物的自然稀疏现象及竞争规律。

2、掌握植物栽培和管理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工作任务与内容:1、西红柿和黄瓜种子(或小麦和玉米)栽培。

2、植物种内种间竞争现象观察。

3、观测记录盆栽植物生长状况。

4、分析植物种内种间关系。

三、工作材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或小麦和玉米)、培养器皿、培植土壤、标签、铅笔、剪刀、纸袋、烘箱、天平等四、工作方法与步骤:将西红柿和黄瓜(或小麦和玉米)种子按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实验分组进行。

1、每组取培养器皿(或花盆或圃地)9只(或个或块),分别贴号标签(组别、播种比例、播种日期)。

2、将土壤和厩肥充分拌匀,分别装满培养器皿(或花盆或圃地)9只(或个或块),刮平,使土壤稍低于盆口(或圃地整平),用喷壶浇透水。

3、按表13-1提供的参考播种数量播种。

要求播种均匀,再覆薄层培植土,以不见种子为宜。

表13-1 各盆植物种子播种量(粒)4、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集中安放花盆的位置。

5、各组编制值日表,轮流观察记录(表2)和护理。

6、实验结束时测平均苗高、称鲜重和干重等。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将盆栽植物生长状况记录在表13-2中。

表13-2 盆栽植物生长状况观测记录表观测时间:观测人: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出苗数平均苗高鲜重干重比较两种植物的出芽率、各期存活率、收获时的鲜重和干重三项指标,分析两者竞争中的优势,讨论竞争机理。

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作图报告分析结果。

六、结论与建议:1、设计密度适当:因资源利用性竞争的强度与资源量呈反比关系。

资源一定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实验植株数越多,竞争效应越明显高,因此播种密度应适当高于环境承载量。

2、培养条件应保持一致:环境因子对实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实验中应对实验植物的培养条件严加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非设计因素干扰性效应,以利于实验结果的易读和可靠。

本实验严格控制好光照和水分条件的一致。

实验四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的数目分配状况(均匀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