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政策模型

第四章 政策模型

(3)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 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 决策目标单一、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 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 耗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第四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一、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 具体模型: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 型。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选择 1.内容 1.内容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 在利害关系, 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 的决定产生影响, 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领带于所有参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当孤立的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只能根据他人的选择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2.“囚犯二难选择” 2.“囚犯二难选择”
囚 徒 困 境 的 博 弈 矩 阵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甲:5年 年 乙:5年 年 甲:20年 年 乙:1年 年
甲:1年 年 乙:20年 年 甲:10年 年 乙:10年 年
坦白
八、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衡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

00318公共政策自考知识点汇总公共政策-目录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2.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3.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4.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7.古代中国政策研究8.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过程9.公共政策学的引进10.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11.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2.公共政策的概念涵13.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14.公共政策的功能15.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16.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17.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18.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9.政策工具20.政策工具的类型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2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22.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23.政策系统的运行及步调24.政策支持系统25.政策反馈系统26.政策系统的普通情况27.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28.当局本领29.公共决策体制30.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2.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3.公共利益34.作为政策客体和主体的百姓35.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36.公共决策权力及其归属37.决策权力的配置38.公共决策体系体例的类型39.非当局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40.公共决策的规则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41.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42.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43.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44.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45.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46.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47.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48.政治系统模型49.机构-制度模型50.集团模型51.精英模型52.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的详细运用53.揭示认识论素养的政策过程模型有54.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55.“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含义56.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57.“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包容性和开放性58.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59.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60.政策过程科学化的寄义61.政策过程的民主化的含义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62.政策问题的概念63.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64.政策问题的分类65.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之间的关联66.常见的公共问题提出主体67.政策网络的含义68.问题认定的寄义69.问题认定的方法70.问题认定的步骤71.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7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73.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4.三源流模型的寄义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75.政策方针76.政策目标特征77.公共政策方针的分类与基本方针7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79.确定政策方针的准绳80.政策规划的含义81.政策设计的含义82.政策规划的主体83.公共政策的决定主体84.公共政策抉择的原则85.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86.预测性评估87.可行性评估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88.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89.基于中国经历的政策执行“上来下去”模型90.基于西方经历的政策执行的实际模型91.政策执行机关的特性92.下级执行人员执行行为的地位及作用93.提升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方法94.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95.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身分96.政策本身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7.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98.政策主体关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99.政策对象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100.政策环境对于政策执行的影响身分10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概念10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103.政策执行偏差的施展阐发方式104.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5.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10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107.政策失灵的概念108.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109.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110.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111.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112.公共政策评估的寄义113.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114.政策评估的主体115.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116.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117.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118.政策评估的过程119.公共政策评估的事实尺度、技术标准、价值标准的含义120.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121.公共政策评估技术标准的内容122.公共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123.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124.政策指标的含义12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26.实验法评估127.政策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128.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的程序129.公共政策监控的含义130.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131.公共政策监控的内容132.公共政策监控机制133.公共政策监控的功用134.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5.内部政策监控机制136.公共政策监控的过程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137.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138.政策变动的含义139.公共政策创新的内涵140.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141.政策稳定的意义14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43.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144.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145.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146.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147.公共政策调解的方式和程序148.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149.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150.公共政策调解的作用151.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15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153.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154.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155.公共政策终结的停滞156.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7.知识的寄义和特征158.政策学知识的应用159.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原则和过程160.政策分析的注意事项16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163.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164.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65.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与政策阐发师的职业伦理166.政策阐发师的素养要求167.政策研究的寄义及类型168.中国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69.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类型170.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评估和调解的影响171.政策探究和政策对话17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2.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 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 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 、《政策科学构想》的 出版 。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 作用给予了重视。
• 我们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 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 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 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 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 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二、这一学科概念有如下内涵:
(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 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 的公共政策。
(二)按理性的原则来衡量,这门学 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三)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 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征。
(四)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 功利性,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 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明确地 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 地改造社会与自然为研究目的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 一致,而且这种一致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 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
(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 的产物。
(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 备性和逻辑一致性。
(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
3.公共政策学的品格
宁骚
主编
ISBN:7-04-012263-4
教学安排
一、总学时数:60 二、学分:3 三、教学目的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第4章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第4章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2 模型评述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1.3 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4.2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4.2.1 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道家的“无为”之 治 法 家 的 系 统 理 念
墨家的理性推理 术孙 子 的 “ 知 变 ” 战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有何不同? 2.评价模型有效性的准则是什么? 3.传统理性模型(纯粹理性)所要求的“最优选择”需要具备哪些条 件? 4. 传统理性模型有哪些实际障碍? 5. 什么是有限理性? 6. 有限理性有哪些行为表现? 7. 渐进模型具有哪些特征? 8.小组意识有哪些表现形式? 9.怎样预防小组意识的出现? 10.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哪些特征? 11.精英主义有哪些基本观点? 12.根据团体理论,什么是政治体系最基本的使命? 13.取舍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有哪些启示?
关键词 具体模型 抽象模型 理性主义 有限理性 渐进主义 小组意识 “群体狂想症” 精英理论 制度理论 博弈理论 零和博弈 囚徒困境 智猪博弈 团体理论 系统理论 过程模型 混合扫描理论 取舍理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掌握各种政策分析模型的基本含义
了解政策分析模型的实际应用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博弈的二阶矩阵
参与者甲
方案A 方案A 参与者乙 方案B 方案B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一 二 三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 第一 二 三节
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
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埃齐奥尼试图保留理性 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 的缺陷。
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 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 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 些模棱两可;
(四)政治系统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 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戴维·伊斯顿; 即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确定 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方案评估预选优、 政策执行;
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调查技术、预测技术、 决策技术、环境分析、可行性分析、可靠性分 析以及计算机等手段和方法,依靠信息、评估、 咨询、监控和反馈等各个政策子系统的决策支 持,进行科学决策。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 权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与实际的政治过 程和决策过程 中 总 是 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 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
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 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机构— 制度模型;集团模型;精英模型
第四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 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
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 强制力。
二 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 政策过程专业化也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策议程的确立需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 意见; 二是提供政策建议,充当参谋; 三是专业人员的价值观、素质和利益等因素经常 影响到政策实施效果; 四是政策效果需专业人员来评估。他们的判断和 诊断能够对政策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首先,将决策者假定为理性人:
①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作出一个决定。 ②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将各种选择排列 出优先次序。③通常从所有方案中选择 偏好等级最高的。④面对同样的情景会 作出同样的决定。⑤理性人的偏好会变 化
其次,假定决策者将其理性决策活动贯 串于整个政策过程:
面临一个既定地的问题
决策的价值、目标是明确的,可以按重 要性排列
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 衡
对备选方案的结果都进行了研究
每一个备选方案及其可能的结果都与其 他方案具有可比性
最后采用的方案是所有备选方案中能够 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和目标的方案
理性模型存在的问题:
1.设定决策者者为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
2.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全面了解 和掌握所有的决策方案及其后果,在技 术上无法达到。应“只专注于政策的逐 步或微小的改变”
3.现行政策的沉没成本决定的。如不考 虑现行政策的成本而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化大步为小步, 问题与阻力就会变小。
4.可以避免严重持久的错误。变化的步 子越大,风险越大,而且越是严重的错 误越难完全纠正。步子小,即使产生失 误,其严重性也不会很大,容易纠正
本模型要点
政策主体是政治系统。政治系统作出对社会 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就是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 统运行过程。输入是环境对系统的要求(政 策倡议和主张)和支持。输出是政策方案形 成后政策系统所进行的政策宣示和政策执行。 反馈是政策结果再反映到系统中去,它既是 政策过程的终点又是新的政策过程的起点
2.假定决策者公正客观,而在实践中决策 者的公正客观常常极为有限
3.假定决策者全知全能,但在实际中决策 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 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源自渐进调适 政策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四)混合扫描模型(Mixed-Scanning)
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 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 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空间做深入、细 微的观察,“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用。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马奇(James G. March) 的贡献
(三)渐进主义模型(incrementalism model)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 提出。
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 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 际性的调适。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完整版)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圣才出品】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4.1 复习笔记一、模型概述1.什么是模型(1)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2)模型可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①具体模型是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

这些模型对原形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②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模型评述(1)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模型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构建,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2)然而,有时候我们却常常百分之百地确信这种想象的真实性,把主观的抽象完全等同于客观的现实,这也正是模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所面临的一种风险。

(3)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为了认识和解释形形色色的政策现象,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分析模型。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许多政策学家曾多次提到的潜在危险——“错置具体的谬误”即把源于经验的抽象认识等同于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用以评估模型效用的一般性准则:(1)排列并简化现实政策模型的有效性首先依赖于它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序化和简化的能力:①序化(理清顺序)能够使真实世界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建立逻辑上的联系;②简化(变复杂为简单)有助于人们清楚地理解那些难以琢磨的复杂现象。

(2)认定重要层面政策模型的有效性与其概括政治生活中重要内容的能力有关。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1)可以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有效预测;(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1)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2)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性(3)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①理性主义模型②渐进主义模型③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①机构—制度模型;②集团模型;③精英模型※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使用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政策结果;※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1)这种模式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2)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1)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2)理性人的公正,客观和理智是有限的;(3)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而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公共政策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4)理性人在决策中拥有的知识,信息都是有限的;※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德的修正:西蒙提出决策有限理性的命题,对其批评和改进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林德布洛姆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德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渐进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其两大命题为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的缺陷:其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1)以四项假设为基础;(2)把政策过程分为:①决策前②决策中③决策后;(3)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1)试图保留理性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的缺陷.(2)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些模棱两可;※政治系统模型:(1)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2)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3)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的系统运行过程;(4)其特点是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5)缺陷:适合宏观分析的模型,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机构—制度模型:(1)特点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2)是建立在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上的(如人们对一项决策的好坏,有无总是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起来,或自然而然的在两者间建立某种因果关系或相关性);(3)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①合法性②普遍性③强制性;※集团模型:(1)戴维.杜鲁门: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2)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3)特点: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4)缺陷: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德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精英模型:(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和米歇尔斯,经由熊彼特和拉斯韦尔进行民主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2)戴伊和齐格勒<<民主的嘲讽>>(3)认为实际的政治过程和决策过程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的(4)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1)建构的两种资源: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2)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3)“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①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②群众—领导性模型;③个别——一般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4)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式,它能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式和决策手段(5)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式,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我国“上下来去”模型的某一个亚模式中去的(6)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①港、澳、台因素论②华人经济圈论③儒家文化圈论④伟大人物论⑤政府功能论⑥国际形势论⑦政策决定论※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强制力。

公共政策历年真题汇总

公共政策历年真题汇总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2010年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A。

叶海卡·德洛尔B。

拉斯韦尔C。

科勒曼 D.勒纳2.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A。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B.“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3。

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控制论B。

系统论C。

信息论D。

相对论4。

公共政策学属于(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

社会科学D。

文化艺术二、多项选择题26。

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

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27.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

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

政策系统E。

政策功能2009年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2.下列说法中,能够反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的是( )A.“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D.“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决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学之间的关系是()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一般与一般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个别与个别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26.公共政策这门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B.决策科学的形成C.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D.凯恩斯主义的出台E.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008年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是()A.《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B.《博弈与决策》C.《隆中对》D.《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二、多项选择题26.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E.马克思·韦伯27.下列属于非强制型公共组织的有()A.公立学校B.公共医疗机构C.中国社会科学院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2007年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学诞生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20世纪50年代初D.20世纪60年代初2。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完整版附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完整版附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单选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A.政策群B.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C P702.单选题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属于()A.政策群B.具体的个别的政策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A P703. 单选题对公共政策学描述正确的是( )A.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学还不具备基本的学科要素,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C.对公共政策的动态分析主要就是对政策过程的分析D.公共政策学是与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学并立的一门“显学”参考答案:C P574. 单选题(201004)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相对论参考答案:D P935. 单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属于(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参考答案:C P576. 多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参考答案:ABCD P1027. 多选题(201004)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参考答案:ABC P698. 单选题(201007)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政策学B.政策科学C.政策分析D.公共政策分析参考答案:B P979. 单选题(201007)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A.政策实验B.政策替代C.政策宣传D.政策效果参考答案:C P8510. 多选题(201007)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E.圆形结构参考答案:ABCD P7211.单选题(20110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参考答案:A P9712.单选题(200907)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诉求B.政策宣传C.政策替代D.政策实验参考答案:B P8513.单选题(200807)属于公共政策学次级概念的是( )A.政策替代B.政策诉求C.政策宣示D.政策变动参考答案:A P86主观题1.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公共政策学一考通所有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选择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注:要理解由哪些概念2、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子概念;3、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4、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学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5、公共政策学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初期孕育而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

6、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和《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学: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各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非政府组织(NGO):社会团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各种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它们被称为非政府公共部门,或者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主要任务也是处理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类公共物品.简答1、对政策系统的研究,从研究者来说有四个突出问题应予重视①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②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③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④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2、公共政策学的诞生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②决策科学的形成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3、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①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6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 2001)
10
有限理性模型的基本问题
◆ 有限目标:目标多重或不清晰 ◆ 期望水平:因人而异 ◆ 搜索方法:满意即可
① 试探方法:在没有现成满意方案时,提出探索方案,进行试点,然
后总结推广。 ② 随机方法:决策环境不明朗。 ③ 排除法:方案较多时,一一排除。
◆ 2.认定重要层面:抓住主要矛盾,剔除不相干因素
◆ 3.符合社会现实: 模型根据现实归纳提取的
◆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剔除概念,对现实进行抽象
◆ 5.指导调查与研究: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可验证
◆ 6. 提出一定的解释: 描述现实+解释现实。
第二节 政策分析模型及理论
1. 传统理性模型
2. 有限理性模型 8. 团体理论 9. 系统理论 10. 公共选择理论 11. 小组意识模型 12. 过程模型 13. 批判性理论 14. 实验性理论 15. 取舍理论
决策也就越有意义。
16
五、精英理论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 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 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 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英雄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Dror: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 性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 此过程得以实现。 将政策过程划分为3大阶段和17小阶段:
决策前 ①处理价值问题 ②认识环境 ③认识问题 ④调查处理和开 发资源 ⑤设计评估和重 新设计决策环境 ⑥分配问题价值 和资源 ⑦确定决策战略


丙类:社会从业人员代表,包括农民、民营企业 从业人员、民间慈善者,共276人,占大陆代表 的9.4%。其中: 民营企业老总 235人,占丙类的85.1%,其中普 通民企老总197人,占71.3%。“村企合一”民企 老总 38人,占13.8%(注:“村企合一”已成为 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新趋势,村官同时担任以该 村为基地的企业老总,如福建代表林哲龙既是连 江县筱埕镇官坞村党委书记,又为官坞海洋开发 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3.现行政策的沉没成本决定的。如不考 虑现行政策的成本而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化大步为小步, 问题与阻力就会变小。 4.可以避免严重持久的错误。变化的步 子越大,风险越大,而且越是严重的错 误越难完全纠正。步子小,即使产生失 误,其严重性也不会很大,容易纠正
3, 政治系统模型(Political System Model)

A. Etzioni: 截取理性模型的政策视野, 以充分考虑政策选择,激发政策创意,同 时截取渐进模型的政策落点,把政策关注 力集中在经过选择的政策方案上,形成政 策焦点,以有效解决政策问题。 将“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用,在某些 情况下使用渐进主义模型(观察细节),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理性主义模型(观察全 部空间,但观察不了细节)。(陈写意粟 工笔)


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解 释力最巨普适性的一个模型。 优点是视野开阔宏大适于宏观分析,不足 是只能提供一个轮廓,不能指明所分析政 策的具体特性.
4, 集团模型Group Model


政治学的集团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 杜鲁门(D. Truman)完善的,其著作有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莱瑟姆(Earl Latham)应用集团理论分析 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了集 团模型.


精英理论是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分析的一 个重要途径 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帕 累托(Vifredo Pareto) 美籍奥地利人熊比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 拉斯维尔
精英模型的基本命题:



①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国家政 策是由少数制定的(精英是少数、可以统治多 数。奥妙何在?) ②少数统治者不是群众的代表。精英大多出自 社会经济的上层(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出身 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权力和财富的世袭化) ③为了保持稳定,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是一 个缓慢而又不间断的过程(可以流动)



组织决策通过类似“垃圾桶”的集合体 的决策机制来完成。 决策可以分为4个相互独立的要素: 1.问题:组织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 有时问题会找到适合方案,有时并没有 合适方案可资运用,或者所选择的方案 不能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所以组织问 题会一直存在。



2.解决方案。方案是独立存在的,不一 定与问题有关。在实践中,可能先有方 案,当某个问题发生时,恰好适合以这 个方案予以解决。 3.决策参与者。参与者是流动的,参与 者所提供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一定被采 纳。正因为参与者的不断更替,组织的 问题与解决方案也可以很快改变。 4.决策时机。
第四章 关于公共政策 过程的几个理论模型
4.1 模型的概念

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和模拟(仿真)。 它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 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的一种理念系统, 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

公共政策分析中一般是理论模型。是在 合理假设的基础上,经过删减真实系统 的非本质性因素并凸现其本质性因素, 抽象而成的一种逻辑系统
决策中 ①细分资源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 的动作目标 ③建立其他重大价值 ④准备政策方案 ⑤对不同方案的利益 与成本进行可靠的预 测 ⑥择定最佳方案 ⑦评估最佳方案的成 本与收益
决策后 ①激励政策执 行 ②执行政策 ③政策执行后 的评估
7,混合扫描模型 (Mixed-Scanning Model)

渐进决策模型受推崇的原因:


1.渐进决策是与渐进政治相适应的。渐 进政治是西方政治生活的特点。实行一 个新政策,牵涉到的利益通常很大,必 然引起强烈的争议。如果仅对原有政策 修改,争议就会减少 2.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全面了解 和掌握所有的决策方案及其后果,在技 术上无法达到。应“只专注于政策的逐 步或微小的改变”


本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利益 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竞 争活动。政府的作用一是制定竞争的规 则,二是平衡各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的利 益。 该模型的核心命题:公共政策是某一特 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 体现了那些一直试图获取优势并相互竞 争着的派系或团体之间出现的均势



对备选方案的结果都进行了研究 每一个备选方案及其可能的结果都与其 他方案具有可比性 最后采用的方案是所有备选方案中能够 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和目标的方案





理性模型存在的问题: 1.设定决策者者为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 2.假定决策者公正客观,而在实践中决策 者的公正客观常常极为有限 3.假定决策者全知全能,但在实际中决策 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4. 过高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 政策分析工具的作用



渐进主义模型包括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 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 作出局部的边际的调适(美国宪法) 2.决策是一个典型的一步接一步永远没 有完结的过程

关于渐进模型的几点说明:



1.将决策者设定为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 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同时又是一 个头脑清醒的问题解决者 2.将政策目标设定为只是进行局部的有 限的改进 3.将决策过程设定为各种政策主体妥协 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动态均衡的过 程
说明:




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为2987人,扣除港澳台代 表61人之后,各省份及解放军代表共2926人,根据 职业性质分为下述三类。 甲类:官员公务员(含国企、事业单位等公营机构 官员)代表,共2496人,占大陆代表的85.3%。 乙类:公营机构职员代表,即国企、事业单位的普 通员工,共143人,占大陆代表的4.9%。 另有解放军代表11人因公开信息不全未归类,虽未 归类,但从定义看属于甲类或乙类,占大陆代表的 0.4%。

戴维•伊斯顿 1957年发表“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ystem”一文 1965年发表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和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两本书

平时四个要素可能分别独立出现,而在 某个特殊场合,就像垃圾桶中的物质被 充分搅拌一样,四个要素可能碰巧同时 出现:“问题”正巧碰上了“解决方 案”,“解决方案”正巧符合“决策参 与者”的利益,而“决策参与者”也正 巧有机会同时发现“问题”与“解决方 案”。机缘巧合,决策形成。


4.将决策者的战略设定为只专注于政策 的逐步改变,其政策分析集中于熟悉的 经验上,大大减少必须分析的因素即复 杂性 5.把政策结果设定为看上去似乎缓慢, 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 次大的变革

评价:


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朝着保守的方 向阐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 注重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 现 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
4.2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 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作出理性 的决策,即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 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 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 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 叫做The Rational-Comprehensive Model

代表性的批评者是西蒙和林德布罗姆 西蒙提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命题: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 佳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 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2, 渐进主义模型 (Incrementalism Model)
林德布罗姆1959年发表《渐进调适的科 学》”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认为理性无疑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追求的 目标,但基于完全理性(Comprehensive Rationality)的理性主义模型 (Rationalism Model)不具有可行性



④精英们在保持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社 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 ⑤国家政策不反映民众的要求,只反映精英的 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 命性的(渐进的) ⑥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民众的影响,精英对 民众的影响远远超过民众对精英的影响(精英 容易受到精英的影响而非民众的影响。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精英还是民众?共产党:先进党 还是精英党?)
8,Garbage Can Model


M. Cohen, J. March等人,1972年,A Garbage Can Model of 0rgnizational Choice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科层结构、层级 节制、秩序井然的决策环境。但组织的情境往 往是混乱的,充满着多元利益和多个行动者。 偏好殊异的决策者的自利行为容易使组织的决 策环境处于“制度化失序状态”(organized anarchies有组织的无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