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_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_文一峰

合集下载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张 睿(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摘 要:针对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以及方案设计各有特点的状况,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师应该从理论、文化、空间组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继而进行建筑方案创作。

关键词:能指;所指;建筑符号;符号学中图分类号:TU202 文献标志码:A:100823634(2007)0420185204O n A pp licati on of A rch itectu ral Sem i o logy inM odern A rch itectu ral D esignZHAN G R u i(Schoo l of A rch itecture and A rts,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Abstract:T here are vari ou s arch itectu ral styles exh ib ited on p ro sp erou s arch itectu ral m arket now a2 days,so the un ique character is necessary fo r arch itectu ral p lan design.T h 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 ry of sem i o logy,th is thesis analyses the m ethods of m odern arch itectu ral design and p u t fo rw ards that m odern arch itects shou ld design arch itectu ral p lan s on the basis of a com p rehen sive con siderati on of m any facto rs,such as theo ry,cu ltu re and sp ace arrangem en t.Key words:sign ifiers;sign ified;arch itectu re sym bo l;sem i o logy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房地产行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学与意识形态

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学与意识形态

建筑设计中的符号学与意识形态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空间形式和功能需求,还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其中符号学和意识形态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学科,而意识形态则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

在建筑设计中,符号学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可以通过设计语言、建筑元素和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建筑作为一种结构形式,会通过具体的建筑元素和组合方式来传达特定的信息。

例如,教堂的尖塔象征着上帝的存在和天堂的向上,而喇叭花瓣形状的顶篷代表着爱与和平。

这些形式和符号的运用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并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

另外,颜色在建筑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符号角色。

红色常常被用来表示热情与活力,而蓝色则象征着冷静与稳定。

通过对符号学的深入研究,建筑师可以将这些符号意义融入到设计中,使建筑更具丰富性和表达力。

其次,意识形态也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空间形式的探索,更是对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的反映。

例如,古代的宫殿建筑通常是富丽堂皇的,象征着皇权的存在和权力的集中。

而现代的公共建筑则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环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建筑的意识形态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师在设计中会有意识地融入环保理念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满足人们的期待。

除了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空间规划和人的行为习惯。

在一个建筑物中,不同功能的空间需要与人们的活动需求相符合。

例如,商场的布局需要便于顾客流动,而医院则需要合理的分区设计以提高效率。

此外,建筑的外立面和室内空间也是通过形式和结构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氛围。

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可能会采用玻璃幕墙,营造出开放和透明的形象。

而一个古典风格的建筑可能会运用石材和浮雕等元素,体现出优雅和庄严的氛围。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形式设计,建筑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人们的行为和情感共鸣。

关于建筑符号学的感悟

关于建筑符号学的感悟

关于建筑符号学的感悟作者:岩山老林43h1010@说明: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林丰副教授的讲义稿。

经他本人同意,作者摘编发布,以期有兴趣者关注评点。

提要:本文分析建筑符号学在建筑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叙述建筑符号的性质和功能、建筑符号系统性、建筑符号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性,对建筑符号学的现状和前景也作概略分析。

建筑符号学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萌芽,六十年代兴起,至今已流行于世界多数国家或地区。

近十多年,我国建筑理论界和实践者越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建筑符号学,诸多文献资料从不同角度论述建筑符号学的理论和实例。

本文从建筑行业整体角度,对建筑符号学及其应用作纵横分析,以求对建筑符号学形成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一、建筑行业的符号体系人们在谈论的“建筑符号学”时,往往忽视了建筑行业所涉及的符号体系全局。

建筑行业所涉及的符号体系,包括建筑工程制图符号、建筑物符号、建筑效果图符号、建筑模型符号、建筑影像符号。

1.建筑工程制图符号建筑工程制图是工程制图的一个重要分支,凡是进入建筑行业的人都必须作为一门课程学习。

建筑工程制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轴测图(立体图),它们是运用一套建筑工程制图符号绘制而形成的。

建筑工程制图所使用的符号包括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它们已经纳入国家规范。

建筑工程图用作指导施工及施工管理,在建筑行业内部,上人们称为建筑设计文件,它们属于精确的符号文本。

除了建筑工程制图符号外,一个建筑物的竣工,还需要电气、水工、暖通等专业的图纸,它们分别用规范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绘制而成。

建筑工程制图符号已经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符号系统。

2.建筑物符号建筑物符号是将已经建成的建筑物作为符号(或符号的组合)看待。

现在诸多“建筑符号学”文献资料中所提及的建筑符号,实际上就是讲建筑物体符号。

可以沿袭人们已有习惯,当不会产生混淆时,仍然可以将“建筑物符号”简称为“建筑符号”。

建筑符号用建筑物表达意义,使建筑物作为交际工具,传承历史,传递文化。

浅谈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作者:李振兴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20年第0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正在迅猛发展。

但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建筑特色正在逐步消失,这就需要在建筑创作中引入建筑符号学来展现建筑的独特性与地域性,使建筑行业重新爆发其建筑魅力。

符号学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能够解释并代表事物的一种记号或者标记,一般的符号仅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字符组建而成,符号的本质在于其所具有的指示能力,用来表示另一种事物的客体。

而建筑学符号主要指的是建筑材料、建筑外观、构建建筑其他功能性用途等,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比较抽象性的思维理念,以此形成类似于语言符号的建筑系统。

简单来讲,就是为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而创造出来的客体。

本文就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建筑创作;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脱离了模仿阶段,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入到创新与重新组合阶段,促进行业对我国的建筑技术与建设风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建筑符号在建筑领域上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不能为了赶超国际建设水平而一味地模仿国际建筑特色而忽略了我国的建筑特色。

建筑创作只有充分融合我国自身的建设风格与建筑理念,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技术与文化的支持,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并接受建筑地域性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将建筑符号学引入到建筑创作当中去,为建筑领域注入新的理念与活力。

由此可见,建筑符号学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建筑符号的特点(一)建筑符号的广泛性目前建筑符号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广义上来讲,建筑符号学主要是人类在建筑过程中总结并形成的一种建筑设计形式内容,是经过对历史文化、人文理念、风土人情等的结合与联想进而得到的认识。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性在建筑行业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而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正因为这种体现形式及图像所象征的不同意义往往对建筑设计理念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

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在建筑学领域内,对符号一词人们已不再陌生,在众多建筑理论家和建筑设计师的努力下,建筑符号学已广泛地被人们接受,给建筑创作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

本文对符号学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建筑符号学方法论指导下的建筑造型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建筑造型;设计方法引言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是文化的象征,不同的建筑表现出不同阶段建筑发展的文化取向,为了使人们能从建筑中获得归属感和场所感,避免趋同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筑造型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建筑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符号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是由瑞士哲学家、语言学家索绪尔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学除了符号系统,还有聋哑人的字母、文字、军用信号、象征仪式等符号,同时,他还提出了语言与言语之间的区别,以及对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定义,尽管这样是对语言符号提出的,但对于现代符号学研究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美国,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提出了关于符号学的一套理论,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所有具体形式、艺术、历史、神话、语言、宗教、科学、哲学等,这里没有一个不是符号活动的产物。

皮尔斯对符号的认识是,首先,要想真正理解任何一个符号系统,必须同时与其他符号系统进行比较。

其次,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点就是在于具有符号化能力。

而且在美国符号学界中,享誉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莫里斯,他提出的符号学的3个组成部分为符构学、符用学和符义学,对符号理论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

符构学、符用学和符义学是符号学理论的3个主要的思想理论,他们的观点组成了符号学的基本观点和认识。

建筑的能指就是指的第一反应能看到的东西,也称为符号本身,而所指就是当人们看到符号所能产生的一些联想,相当于第二反应。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建筑符号和其他符号一样是双重的统一体,建筑符号包括表现的层面和内部的层面。

基于符号学的建筑创作解读

基于符号学的建筑创作解读

基于符号学的建筑创作解读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创作在传达设计师的观点和意图的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符号意义。

符号学作为一门研究符号和象征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建筑作品中的符号信息,进一步理解设计师的创作意图。

符号学强调符号的多义性和文化背景。

在建筑创作中,符号可以是建筑元素、装饰图案、空间布局等。

例如,柱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元素,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古希腊,柱子象征着力量和坚固;而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柱子则代表着社会地位和权力。

通过解读柱子的符号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所传达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符号学还强调符号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作品中,不同的符号元素可以通过组合、对比或者呼应来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

例如,一个建筑中的几何形状和颜色选择可能不只是出于美学考虑,而是通过对比和呼应来传达某种主题或者情感。

通过解读符号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的整体意义和设计理念。

符号学还关注符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建筑作品往往承载着特定时期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研究建筑作品中所使用的符号,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例如,古代宫殿建筑中的龙形瓦当,不仅仅是装饰物,更是对于龙这一神圣动物的崇拜和象征。

通过解读符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的时代特征和设计意图。

综上所述,基于符号学的建筑创作解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建筑作品中的符号信息和设计意图。

通过研究符号的多义性、关系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揭示建筑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符号学的应用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更加丰富和有力的表达方式,使建筑作品更具有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因此,基于符号学的建筑创作解读对于建筑艺术的发展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创造新形式中的应用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创造新形式中的应用
学 的合理性 与可行性 。 符 号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 不 同的门派有 着多套 不同的术 语 体系。索绪尔将符号看作二元实体——能指与所指 , 二者通
过 社会 规约 而 正 式 联 结 , 能 指 由某 种 物 质 表 象 所 构 成— — 说 话
其次 ,对于当前常被 运用的不同类型传统元素 中 “ 形” 与 “ 神” 的分析 , 大致有这样几种 : 生活方式的符号 , 种 族领 域的符 号, 居住 和舒适 的符号 ; 建筑活动的符号 ; 传统 的意念和信仰的 符号 。 对 于第一种类型 , 在服装 、 个人财产 和其他人工制品所共 有, 但对建筑 来说却是非常 独特的 , 以传统江南 园林亭榭 中常 出现的构件——美人靠为例 , 无 论其名还是 其造 型( 也就 是义
来讨论 , 确实颇费心机 , 也让人与传统元素产生 了联系 , 然而最
终受众难 以欣赏到其 中蕴含的文化 。③神形兼备 , 该 类建筑形
式很好 的转译 了传统元素 , 在 让人 能轻易的将二者相联系的同 时正确的传 承了所需承载 的文化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 为例 ( 图
用 的要素是 哪些 。通过 埃科在《 建筑符 号 / 柱 子》 所建立 的模 式, 如图4 , 我们可以得出其中最主要 的是视 觉要 素( 具体的作 用机制需要运用现象学理论 ) 和义素 ( 时间 、 传统 、 文化 ) 。

筑 2 . 1符 号 学理 论 与 建 筑 的 关 系 思
理功能性 已经不是其传递信息 的主要方 面了 , 此时 的意指作用 应该主要是 内容层面上 的( 传统 、 文化 ) 。例如斗拱作为传统元
素 以各种形 式出现在现代建筑 中的时候 , 其原本所意指 的木构
建筑结构体 系的含义 已经几乎可 以忽略了 , 毫无疑 问在现代建

郑万高铁南阳东站文化站房深化设计探究

郑万高铁南阳东站文化站房深化设计探究

郑万高铁南阳东站文化站房深化设计探究贾华强(郑万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结合郑万高铁南阳东站站房的深化设计实践,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站房造型、室内装修及人情化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地域文化对站房深化设计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房深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郑万高铁;南阳东站;地域文化;交通枢纽;站房造型;文化站房;高铁站房中图分类号:TU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1X(2021)02-0023-05 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21.02.023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事业快速发展。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交通强国”,明确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导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交通强国”的战略方向,进一步提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目标,迎来了以改革创新引领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在此背景下,高铁客站必然成为备受关注的建筑类型,开始朝着功能复合、地域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高铁客站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更是一个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窗口,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需求,更要体现深层次的文化特色[1-3]。

多地建设了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车站,例如:宁波站蕴含“天一生水”的哲学思想;昆明南站以“雀舞春城、美丽绽放”为主题,用“孔雀开屏、鲜花绽放”的形象寓意昆明城市的开放进取和热情好客等。

我国学者也对铁路客站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李传成等[4]对武昌火车站的两轮建筑方案设计进行分析,探索“楚文化”建筑原型并结合建筑地域特征的表达、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交通建筑类型特征等多元性因素,展现了楚文化的风格特征;张俊毅[5]探讨了地域化建筑意境不同层次表达的符号、形体、意境,结合车站强调技术化特点的地域性表达。

总体来看,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地区人文、气候、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是创新发展趋势,与铁路站房结合研究有助于实现铁路客站的特色化发展。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第一篇: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摘要:建筑符号是文化的载体,符号集中表达了建筑的理念、意象、感知和核心观念,通过符号进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意境,是设计师一直以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加强对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建筑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依靠符号的表达来实现的。

合理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与建筑设计上,不仅能够在视觉上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起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坐标上,构建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

建筑艺术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建筑设计将传统文化符号加以物化的过程,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否蕴含民族文化符号成为设计成败的重要方面。

1.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符号一词起源于希腊,最早是“象征”“征兆”的意思。

“符号就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

这一解释源于英国奥古斯丁。

符号是用甲事物表征乙事物,并且通过甲事物来传达关于乙事物的讯息,这才是关于“符号”的完整表述。

所以符号是有意义的媒介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某种有意义的媒介物传达信息。

它往往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来传达其符号的含义,例如字母、绘画、建筑造型等,一切能传递约定的内容都可称为符号。

建筑是一种符号表征,象征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信仰与追求。

中国建筑象征文化从原始社会创造象征神鸟飞翔的人字坡屋顶开始,内容就不断丰富。

通常建筑设计是指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使建筑物的形态、结构、空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的色彩、质地、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建筑符号向人们传达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传达建筑艺术符号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感。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分析建筑设计应用理论多种多样,不同的应用理论设计出来的建设形式也多有不同,其体现的建筑内涵也不相同,近些年,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使建筑设计方法更加多样,使建筑设计师的灵感变得更加多元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符号学含义的介绍,进而分别探讨了符号学在我国古代以及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实际上,无论是我国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应用到了符号学,只是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研究,符号学的应用,能够赋予建筑一定的形象,而通过这个形象,人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或者生活上的满足,符号学本身是一项非常抽象的问题,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由抽象变具体,由繁琐变简单,不仅拓宽了符号学的应用领域,也使建筑形式变得多元化,建筑内涵更加丰富。

接下来,笔者就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做详细的分析。

1符号学含义符号学从被提出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迁,其含义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

符号学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提出者瑞士哲学家索绪尔,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他提出的符号学概念有很多漏洞,但是尽管如此,他对现代符号学的研究依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后期的符号学研究逐渐深入,其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尔斯,他认为人类从从事的精神文化都是符号的产物,无论是哪种精神文化形式,比如语言、神话等。

他对符号学的界定主要体现两点:一点是他认为将能符号转化为具体事物,这是人类与动物有所区别的关键;另一点是,人类要想彻底的了解一个符号系统,要与其他符号系统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个符号系统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其含义也会因为情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因此各个系统之间要做好对比。

符号学运用在建设设计中,主要体现为建筑的能指以及所指,所谓能指建筑符号本身所代表的意义,也就是人类第一反应看见的物质,而所谓所指,就是指人类通过建筑表象能够想象出来的物质,换句话说,建筑能指是指形式、空间等具体存在的,而建筑所指则是指触觉、听觉等需要人类感知的物质。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

论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运用作者:田忠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城市建筑行业同样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特色越来越少了,甚至很多极具古典特色的建筑都是源于西方国家,这时建筑符号学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了,它不仅能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同时还具有知识能力,本文就建筑符号学对于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其运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地域建筑设计;应用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不断的发展,我国城市楼房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建筑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象征,我国的建筑一直以来都丢失了自己的特色,无论是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在模仿西方的风格,从而丢失了中国本应有的建筑特色,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风格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建筑风格让国人感受自己是华夏大地的人民,中华的子孙,从而寻找到归属感。

1 城市设计现状当下我国城市发展最大的阻碍因素就是建筑缺乏独特性了,几乎所有的居住楼商业楼它们的面貌都具有高度一致性,看似比较有特色的建筑也都大量模仿西方建筑风格,而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几乎见不到,这对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我国古代建筑极具特色,但是现代建筑却见不到古代建筑的影子,倘若能将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与现在高楼大厦设计相结合,那么建筑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就会给我国人民带来归属感,同时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给人们的心理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而归属感的需要就在第三个层次,毫无疑问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归属感,更加说明具有特色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而具体怎样去设计,这一点建筑符号学就可以帮到我们。

2 建筑符号含义能够体现建筑独特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建筑符号,而对于建筑符号的研究意义,也可等同于研究建筑符号学,而建筑符号可以分为三种:2.1 建筑图像符号是指在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内容上,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形似的关系。

2.2 建筑指示符号指建筑形式与内容间存在着一种实质性的关系,例如门窗都是玻璃所建,但门窗却不能给予通过的含义。

建筑的符号与象征解读建筑中的文化意义

建筑的符号与象征解读建筑中的文化意义

建筑的符号与象征解读建筑中的文化意义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不仅仅是实际功能,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建筑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在形式和构建中体现,从而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文将探讨建筑的符号与象征,解读建筑中的文化意义。

一、建筑符号中的意义建筑符号是通过形式、结构、材料等元素所表达的信息,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宫殿建筑中,屋顶上的飞檐、彩绘图案以及特定的建筑结构等都是符号的体现。

飞檐的形式不仅仅是给予建筑一种美感,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尊贵和尊重。

彩绘图案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这些符号的选择和运用,旨在传递建筑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二、建筑象征的文化意义建筑的象征意义更多地体现在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上。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常常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埃及的金字塔象征着强大的法老权力和永恒的存在;希腊的巴迪俄农神庙象征着雅典的荣耀和智慧;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法国的工业革命和时代的进步。

而在现代建筑中,如何通过建筑物本身来传递文化意义也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例如,中国的鸟巢体育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了象征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其形态独特,寓意红色的鸟巢象征着中国的欢迎和和谐。

这些建筑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三、建筑中的文化意义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特定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建筑的材料、风格、布局等方面都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倾向于使用木材和瓦片,注重建筑的对称和平衡,体现了中国古代注重和谐和平衡的哲学思想。

另一方面,建筑也可以通过其功能和使用环境来表达文化意义。

例如,教堂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圣地,经常以壮丽的建筑形式来体现对上帝的崇敬和威严。

而传统的寺庙和神殿则通常在山水之间,借助环境来装点建筑,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总结:建筑的符号和象征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实际功能,更是通过形式和结构来传递文化的信息。

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待后现代建筑设计

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待后现代建筑设计

摘要:本文从20世纪西方流行的符号学出发,将符号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纳入后现代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后现代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

关键词:后现代;符号;建筑符号;能指;所指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符号学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提出的,它是一门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

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特别是在文化研究领域起到了日益明显的作用。

我们不妨借鉴符号学研究方法,对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和理解,使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建筑—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1后现代建筑与符号学1.1.1符号与建筑符号符号对人们来说既平常又抽象,我们生存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符号。

皮尔斯曾说:“尽管我们不能说宇宙的构成是符号,但无疑宇宙中渗透着符号。

”对于符号的定义,符号学各派也都见仁见智。

虽然各自的出发点和叙述不尽一致,但其共同点都是将符号看作为以形象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实在。

文字、语言可以称之为符号,而形体艺术和空间造型艺术同样也能被视作为符号现象。

作为空间造型艺术的建筑其实也可以被看作是“用建筑材料造成的一种象征性符号”,“是蕴含着极深的情感符号”。

1.1.2建筑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在索绪尔的术语系统中,能指与所指是记号的组成部分,他们如同一张纸的正反面一样,或者说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彼此是不可分离的。

能指面构成表达面,所指面构成内容面。

能指是一“事物”、一种介中物,它的内质永远是质料性的(声音、物品、形象);“所指不是‘一桩事物’,而是该‘事物’的心理表象。

”①索绪尔清楚地指出了所指的这种心理性,把它称作概念。

在建筑中,能指可视为建筑的形式、空间;所指可视为建筑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作为客观存在的特征,还受到社会规范、文化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建筑的能指与所指间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它们是非常任意的。

如在中国的语言中,“亭者,停也。

人所停集也。

”当人们看到一座亭子的时候,并不了解其材料或结构的构成,而只想到这是一个供人休憩栖身之所。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十分久远,在各个时期中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都有着较多的融入和应用。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革新发展,现代建筑设计逐渐开始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的标志性符号。

混凝土的建筑设计以及玻璃幕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筑风格的主导,现代化的城市风格不再受到建筑的亲睐。

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作品开始融入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元素,希望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文化享受,发扬传统文化元素,保证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延续。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建筑;设计;应用1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符号本身就是意义的媒介物,建筑是符号的象征,表达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一般来说建筑设计主要是根据形式美的发展规律进行的丰富发展,通过积极应用建筑艺术的艺术语言符号,保证建筑物能够利用空间组合、结构形态等的独特设计以及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最终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显示。

建筑师通过创造传统文化符号同建筑设计结合的方式,积极的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引进传统文化符号、材质符号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实现建筑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建筑物以及需求者增加建筑物设计的精神、文化内涵。

2传统文化符号表现在设计中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具有相当鲜明的特色,这些符号展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内涵底蕴,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这其中的字母绘画以及造型设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是民族文化傳承的媒介,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带来相应的经验联想,引发人们思考。

这也是符号的意义之一。

现代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要表现出来建筑的实用价值,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建筑符号了,建筑符号当中的传统文化符号能够代表着传统方面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很多传统符号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存在一些纰漏,如果不加以重视则可能出现很严重的概念性问题。

如果处理好了这些问题,建筑的实用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为建筑设计整体增色。

符号学视角下的工程建设文化内涵研究

符号学视角下的工程建设文化内涵研究

符号学视角下的工程建设文化内涵研究摘要:工程建设文化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独特内涵和特征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

本文以符号学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对工程建设文化的符号与象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工程建设文化的内涵,分析符号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深化工程建设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符号学;工程建设文化;符号;象征一、引言1. 符号与象征符号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物质形式,是人们对于某种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各种标识、标志、徽章、口号等都是符号。

这些符号代表着某种具体的概念、价值观念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工地上的安全标志、质量标准标识等都是符号,它们代表着对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重视和规范。

通过研究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符号,可以了解工程建设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符号的多重性符号具有多重性,即同一个符号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同一个符号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甚至产生截然相反的象征。

在研究工程建设文化的符号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符号的含义和象征局限在特定的范畴中。

3. 符号的传播与接受符号的传播与接受是工程建设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各种符号的传播,可以加深人们对工程建设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工程建设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符号也需要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才能发挥其作用和意义。

在工程建设文化的研究中,需要重视符号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了解符号对工程建设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三、符号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1. 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符号往往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

在古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经常使用传统的文化符号,如龙、凤、麒麟等,这些符号不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组织管理和行为规范符号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组织管理和行为规范的角色,如各种标识、标志和徽章能够明确工程建设活动的目标和规范,加强组织管理和行为规范,形成一种良好的工程建设文化氛围。

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

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

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周博为【摘要】本文主要写由最近所读两篇与古建筑有关著作(张十庆《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所引发的思考.所著内容比较繁多,但其中有两个知识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从建构思维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斗栱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之所以对这两个点印象比较深,一是与曾经的课本所学有所出入,刷新了认知;二是解决了曾经困扰笔者的一个疑惑;三是引发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42【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建构思维;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建筑设计【作者】周博为【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011 刷新认知:以建构思维的方式对古建分类在本科阶段的中国建筑史课程中,得到的对古建分类的一个基本认知就是,古代木构建筑主要分为穿斗式、抬梁式和井干式,有时候会把干栏式也并入其中,作为三大(四大)结构类型。

了解这种分类方法后,在各地看到不同的古建筑,一般可以快速对其分类。

但弊端在于对建筑的认识往往仅限于简单的分类,对于其建构的思维方式,历史的渊源,各种建筑建构方式之间的影响和关系,难以有进一步了解,而这恰恰又是建筑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所以只了解课本介绍的机械分类方式,是比较可惜的。

从建构思维的角度看古代木构建筑,则会分为层叠式和连架式两种大致的倾向。

层叠指的是称重结构的分层叠砌;连架指的是承重结构的分架连接。

这是两种思维上本质不同的建构方式,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的穴居和巢居。

两种思维方式下建构而成的建筑,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改良和发展,并且时不时的有交融和借鉴,总体上形成了我国丰富的木构建筑历史。

井干结构和穿斗结构,则分别是层叠型和连架型的原生形式,至于抬梁式,只是一种次生形式,不宜和井干式穿斗式并列。

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表述

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表述

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表述陈佳超;房志勇;张甲【摘要】An atemp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pdate has been made to deal with the lack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Based on architectural semiotics,contextualism,archetype theory,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expatiation on various concerned architectural examples,in order to cary a pilot study of the expressing methods of tradition architectural symbo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为了应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适度的文化继承与更新势在必行。

基于建筑符号学、文脉主义、建筑类型学等理论,并结合相关建筑实例分析,试图针对传统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述手法做出初步探讨。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传统建筑符号;文脉主义;建筑类型学;现代表达【作者】陈佳超;房志勇;张甲【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全球化趋势席卷了当今社会的经济市场与信息网络,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出现全球趋同的现象。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水平大幅增长,城市和乡村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建筑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目前,中国建筑师们在尝试着两条线探索:一条是“横向移植”,即全面学习西方建筑学;另一条就是“纵向移植”,即重新延续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转译呈现。

符号·符号学和建筑符号

符号·符号学和建筑符号

符号符号学和建筑符号
沈福煦
【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正>“符号”这个词,现在成了时髦之词了。

建筑设计,用一些“符号”,就可冠以“创作”之美名;建筑文章,用一些“符号”之辞,就似生“文雅”之气。

“实在标致极了。

”然而,人们往往又不知道这“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沈福煦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山-水”隐喻——基于建筑符号学的既有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J], 肖凌志
2."山-水"隐喻
——基于建筑符号学的既有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研究 [J], 肖凌志
3.从建筑符号学角度探讨博物馆的地域文化表达
以当代三座博物馆建筑为例 [J], 许温林;赵武;周波
4.探析建筑符号学对建筑场所精神的重要性 [J], 唐芳利
5.建筑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以成都兰溪庭为例 [J], 康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收稿日期:2011-12-06建筑符号学一直是自现代主义之后以来的热门话题。

对于现代主义确立的抽象美学的反拨,后现代主义那种拼贴式、符号化的图像隐喻式建筑在1960~1970年代成为时尚,但这种招牌式、甚至广告化、以传统的姿态向现代人打招呼的方式很快就被大多数专业学者批评为肤浅的、表面的。

尽管有这种来自专业领域的批评,而民众对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的表达兴味不减;而且,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有很长历史实践和美学理论渊源的。

慎重看来,问题不在于建筑的符号隐喻性,而在于这种隐喻所采用的方式和其要表达的内容。

1 当代建筑符号学的实践在中国建筑学界对建筑符号学的争议和困惑,更是在上海世博会建筑中达到实践和相关讨论的沸点。

“中而新建筑”究竟该如何做始终是困扰中国当代建筑师的问题。

在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上海,在以“开放、交流”为主旨的2010年世博会上推出的中国馆,却异常鲜明地采取了符号化传统象征的形式与色彩。

对这类现象,有来自专业领域这样的反思和批评:无论是中国馆竞赛参选方案的思路,还是普通参观民众对中国馆及其他国家建筑馆用“看起来像什么”的描述方式,以及中文新闻媒体反复采用“某国家馆形态寓意了该国某特征”之类的报道语汇,不得不承认,这一建筑隐喻(metaphor)的观念—即建筑的价值,在于将自身作为一种符号,再现(represent)其他客体(他者)所蕴含的意义,而不是让建筑通过建筑本体逻辑(ontology logic of architecture)、本体语言传达自身的意义与力量—在中国民众内心深处,在中国体制管理者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未变。

[1]批评暴露出了问题的要害,要创造“有中国风格”的建筑,仅仅停留在“样式”或者是中国式都市奇观(spectacle)的层面,最起码在专业人士看来是不够的。

对于这一问题,王颖作为在香港的华人建筑学者—圈内人士的“他者”,有着内外兼顾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局限。

王颖在《“式样”与“中国风格”的创造》一文中总结道:“‘式样’在近代历史中的变迁与中国人近代对建筑的理解变化直接相关,它既不同于古代的‘式’、‘样’,也不同于当代的‘风格’,更不同于西方的‘style’,而是结合了传统‘式样’外观内涵与近代中国建筑师们从留学的西方带回来的‘风格和民族性’等密切相联的内涵丰富的独特概念。

”[2]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作者从古代文献、近代报刊文章以及近现代中国建筑师的专业实践和理论中梳理出一条脉络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无论是借鉴官式建筑的‘民族形式’、借鉴民居的现代形式,还是借鉴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符号,都可以从中看到‘式样’观念的作用。

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从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口号化压倒学术性、符号化取代物质性、图案化替代结构逻FORUM 论坛文一峰ABSTRACT/ Based on archetype theory , thispapermakes analysis and value expatiation on various complex problems , as “chinese character”, “modernity” and “commemorative character”,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in Expo 2010. It points ou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trinsic will be more urgent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or “modernity” for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and form.K E Y W O R D S / N e w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 i t h C h i n e s eCharacter,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archetype摘要/基于原型理论,并结合世博会建筑对建筑符号学所涉及的“中国性”、“现代性”和“纪念性”等各种复杂问题进行了剖析和价值阐释,指出对于建筑的符号和形式,比“中国性”、“现代性”更急迫的事情是表达人的“内在性”。

关键词/中而新建筑 建筑符号学 原型论坛 FORUM辑等特征,从中分明可见‘式样’的思维方式仍然遗留了强烈的影响。

”[2]对于世博会建筑“式样”而言,用专业评论人的话来说,其实质是要在一个“国家(地区)营销”的嘉年华上展示自己的形象,因此世博建筑的象征性和表演性远重于其相对较单一的功能性。

尽管世博建筑引起专业领域的种种议论和不满足,民众却在对于建筑符号接近直白的阅读中(当然离不开媒体宣传介绍)体验到了“观看焰火”和“逛庙会”式的快乐。

这种“表面上”的成功并没有影响到专业领域的价值观。

由于建筑符号手法在世博会一些建筑中“不甚理想”的实践,“建筑符号”在专业学者的眼里多少成了一种负面的东西。

事情真正的缘由何在?符号在当代建筑实践领域的必要性似乎是和所谓建筑的“中国性”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性(Chineseness)”是最近出现在建筑舆论界和理论界的新提法,但与“中国属性”、“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等与建筑的“中国性”相关的问题已经纠结了建筑师和国人一个世纪,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是没有得到回答。

如果说“中国性”是一种表达,那么表达什么内容和用怎样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也就成为问题。

世博会恰逢其时地为探究“中国性”的实质提供了一个语境。

[3]中国馆的设计者承认当时的设计策略受到《大国崛起》的影响,针对世博会这一“大事件”,为了迎合当时的国人心态和社会氛围,想“表达一种喜悦振奋的心情”。

[4]在表达方式方面,中国馆设计整合了一系列“中国元素”:其整体形象源于中国礼器“鼎”;纵横交错层层悬挑的构架取象于中国传统屋架和斗拱;屋顶结构使用了“九宫格”图案;色彩采用散发喜庆气氛的“中国红”等,中国馆浑身披挂的“中国元素”实现了“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的目的。

[3]但这一切的一切更多不是引来专业领域心悦诚服的接受,而是来自各学术视角的怀疑和批评。

无疑,与现代建筑的经典大师和经典作品相比,中国馆作为这样特殊的标志性建筑没有很深地感动专业人士的心灵;甚至有的学者祭出了“媚俗”这一概念的法宝来打压满身披挂的“中国性”,也同时把需要表达这种不满情绪又不至于陷入失语状态的自身解救了出来。

所谓“媚俗”,按照马泰・卡林内斯库(Matei Calinescu)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5]一书中的说法:艺术是原创的,而媚俗艺术则通过模仿和剽窃原创艺术,并将自身限制在惯性的思维过程里。

媚俗排除了所有难以理解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没有任何疑问,只有答案的通俗易懂的世界观。

[3]“媚俗”(kitsch) 并非什么中国的土特产品,“媚俗”被马泰・卡林内斯库指认为现代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媚俗”在中国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广泛性。

在中国,“媚俗”按照专业人士的指责,为表面上意味着传统和文化,其实是“不择手段地讨好多数人,为取悦对象而亵渎灵魂,……所有形式的媚俗艺术都意味着重复、陈腐、老套、大众喜闻乐见、和谐、具象”。

[3]对于中国建筑“样式”思维所引发的媚俗现象引起了中国学者的警觉。

那种在建筑创作中提取传统符号、图像,放弃对内容和意义的追问,直截了当地提供不需劳神费事就能“理解”和欣赏的外观的做法,被李晓东称之为“中国式媚俗”。

在李晓东看来,现代建筑创作中无论是“大屋顶”,还是“欧陆风”都是媚俗的表现。

“符号化的传统建筑元素被不厌其烦地复制在各类建筑上。

这种刻意地追求形式上的认同感使得中国建筑师迷失在‘民族形式与现代化’的标签式的口号中,竟鲜有人质疑21世纪的中国建筑为什么一定要与2000年前的形式发生关系。

”李晓东进一步认为,之所以产生中国式媚俗的原因是因为“变革中的中国社会在其旧价值体系瓦解的过程中,群体和个人必须重新定义自身价值认同感的心理需求(而非文化认同感)。

当经历了近百年磨难的中国重新向世界开放时,她完全失去了对现有自身文化的信心。

……这种简单的缺乏对现有自身文化反思和自省的直接接受或复制其他传统价值体系正是中国式媚俗的起因。

”[6]相比较这样一个有关“中国性”和“现代性”的沉重话题,杨宇振在《更更:时空压缩与中国城乡空间极限生产》一文中提出了更具体生动的、更贴近生活现状的解释:“‘更’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包括经历、变化、愈加等。

标题中的‘更更’表达了一种状态,一种比原来日趋加大了强度的状态,一种经历着快速变化的状态。

……是更好还是更坏?答案是,既是更好同时也是更坏,但更明确的是一定是更快,快得来不及认知‘什么是好’……而人,必须在这种无可逃避的“更更”的状态中,经历新鲜、叛逆、困惑、迷茫,最后垂垂老去。

”[7]古人把人生比作一段旅程,而现代人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人生竞赛,径直向终点跑去,一切都成了浮光掠影,对沿途的风景来不及驻足与细细品味。

在这种状态我们枉谈对历史的回眸,任何严肃的理论思考和对意义的沉思都有矫情之嫌,一切都成为了过眼烟云,这也一定程度上符合我们这个“影像(image)时代”的特征。

“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进入影像时代,这缘于我们已进入了“媒体社会”。

无论建筑专业领域意愿如何,都不得不转入这场建筑与媒体的互动。

卜兵在《中国城市的图像速生》中的一段话点出了媒体社会的典型特征:“媒体社会的现实是人们每天所面对和处理的事物更多来自于电子设备的界面,人们的社会关系也更多地受到微博、脸谱(facebook)这类网络社交工具的影响。

在这样的条件下,图像的意义有时会超越真实的空间体验”。

[8]用匡晓明的话来说“在任何媒体社会的类像生产中,现实是不可避免地隐藏于超真实之下。

”[9]建筑空间的意义塑造不得不借助文本的先天优势和媒体的传播力量,对于这一主题,茹雷作了形象地发挥,他说:“‘托斯卡纳’不能给‘王家庄’带来更灿烂的阳光,‘桃花源’也不会比‘二道沟’更闲逸空灵,但文字的转变的确可以诱发更大的购买欲望。

”[10]文字藉着语言的、文化的语境,指向一个理想的愿景,以弥补建筑本身的缺憾和表达上的无力。

就世博会建筑而言,虽然并不需要用贴标签的方法向公众兜售其建筑实体,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采取了与之相似的“指鹿为马”的手段兜售其“意象”(image)。

2 建筑符号学反思行文至此,无论是“样式”主义、“符号”手法,还是“媚俗”、“贴标签和标注”,在评论者的眼里都或多或少有负面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