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道面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及应用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及应用

1.5 地质雷达探测系统的组成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SIR-20主机、电缆、400M 天线、电池和充电器、打标 器、测距轮
1.6 地质雷达天线分类
空气耦合天线:主要用于道 路路面检测(具有快速便捷 的特点,但受到的干扰较 大);
地面耦合天线:主要用于地 质构造检测,检测深度较深 (地面耦合天线能够减少天 线与地面间其他因素的干扰, 检测效果较为准确)
2.2 现场检测工作 2.2.1 仪器设备启动与参数设置 ① 连接主机与电源和天线 ② 打开主机电脑,进入采集软件 ③ 采集方式:时间模式time(也称为连续测量、自由测量)、距离模式
distance(也称为测距轮控制测量、距离测量)、点测模式point ④ 采集关键参数 (1)频率:发射天线的中心频率越高,则分辨率越高,
与探空雷达一样,探地雷达利用超高频电磁波的反射来探测目标体,根 据接收到的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与分 布。
1.2 地质雷达的工作频段
1~100MHz, 低频,地质探测1-30米 100~1000MHz,中频,构造结构探测,2米 1000~5000MHz,高频, 浅表结构体探测, 50厘米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 信号越强
(7世界中粒子呈无序排列的 状态,当外界电磁波穿透该 物质时,微观世界中的粒子 就会成定向排列状态,此时 会形成一个电容板,对外界 穿过的电磁波形成一定的阻 碍作用,而每种物质粒子的 排列规律不同,形成电容板 时阻碍外界电磁波穿过的能 力不同,因此各种物质的介 电常数也不同
(9)在“表格”窗口中点“剖面”选项,设置起始里程,如果里程向右减小,选中 “区域减量”。
三、地质雷达典型缺陷图形判定

浅析道路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析道路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浅析道路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是为了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

该技术可以为道路
施工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帮助工程师评估道路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能,并及时发现潜
在的问题。

道路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路基的无损检测、路面的无损检测和桥梁
的无损检测。

路基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评估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一种常见的无损检测方
法是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可以通过测量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来确定地下土层的
性质和厚度。

通过对地下土层进行无损检测,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路基的结构,预测可能
的地质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道路的稳定性。

路面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评估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弹性回弹法和声波传播法。

弹性回弹法通过测量路面反弹板的弹性回弹程度来评估路面的
硬度和密实度。

声波传播法通过测量声波在路面传播的速度和路径来评估路面的平整度。

通过对路面进行无损检测,可以发现路面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强和维修,提高路面的
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桥梁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评估桥梁的结构和材料的状况。

常见的无损检测方法包
括超声波检测和红外热像检测。

超声波检测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和衰
减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损伤情况。

红外热像检测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热辐射来评估材料的
温度分布和热损伤情况。

通过对桥梁进行无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结构问题,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机场,这个现代文明的巨龙之巢,每日吞吐着成千上万的旅客与货物。

在这庞大的机器中,道面的完好无损是保障航班正常起降的关键。

然而,道面下潜藏的隐患如同地下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这时,探地雷达便成为了机场工程师们手中的一把利剑,它以其神奇的能力,透视地表之下的秘密。

想象一下,探地雷达就像一位敏锐的侦探,它的“眼睛”能穿透厚重的混凝土层,直达地下数米之深。

这双“电子眼”不仅能发现隐蔽的裂缝、空洞和水分聚集区,还能评估道面的整体状况。

这种技术的应用,无疑是对传统检测方法的一次革命性颠覆。

在机场的日常运营中,探地雷达的使用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细的“地下手术”。

工程师们操作着这些精密的设备,细致地扫描每一寸道面。

数据回传后,通过高级算法的处理,一幅幅地下结构的“X光片”便展现在他们眼前。

这些图像清晰得就像是将地面翻开,直接观察地下的情况一般。

但探地雷达并非万能的神器。

它的使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不同土质和湿度条件可能会影响探测的准确性;而且,设备的高昂成本和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尽管如此,考虑到其在预防重大安全事故方面的潜在价值,这些投资无疑是划算的。

此外,探地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机场道面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分辨率的提高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增强,未来的探地雷达将能够提供更加精确和深入的检测结果。

这不仅可以提高道面维护的效率,还能大幅降低因道面问题导致的航班延误和取消事件。

然而,我们也必须警惕技术过度依赖的风险。

探地雷达虽然强大,但它不能替代人的直觉和经验。

因此,培养专业的操作团队,结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将是未来机场道面管理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管理中的应用是一场科技与责任的共舞。

它不仅提升了道面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机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还需不断地完善和进步。

地质雷达在道路质量与病害检测中的运用

地质雷达在道路质量与病害检测中的运用

地质雷达在道路质量与病害检测中的运用摘要:地质雷达可用于评估道路质量,检测道路病害,保证道路建设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地质雷达能够通过电磁波在媒介交界面反射、折射等特性,完成路面厚度测量、质量检测、基础层检测等工作,可对常见的路面反射裂缝、路面不均匀等病害进行分析,便于了解道路的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道路质量不合格或病害问题,为道路交通安全性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地质雷达;道路质量;病害检测在城市道路系统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人们对道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应用优质的检测方式开展道路质量与病害检测,可有效提升道路安全稳定,能够为交通体系完善提供有效帮助。

地质雷达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式,可以对道路质量与病害进行无损探测,能够及时发现道路质量缺陷以及病害情况,便于尽早开展病害治理,保证道路安全。

在具体应用地质雷达技术时,需要关注地质雷达的应用原理、技术特点,并分析其在现场检测中所需的工作流程和条件,更好地发挥其检测作用,提升工作质量。

一、地质雷达技术分析1、地质雷达的应用原理地质雷达技术是通过电磁波进行地质探测的技术,可通过宽频带、高频波速特征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

使用地质雷达设备进行地面探测时,由设备接收地面高频电磁波,并通过不同媒质反射、投射的电磁波特征,能够对媒质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实现高精度、高标准的探测。

雷达天线接收的回波与各介质的介电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差值越大则回波能力越大,雷达计算机可以对其做出精确的数据分析,并完成雷达图像的绘制,进而分析地下的基本情况,能够对各种工程进行无损检测[1]。

2、地质雷达技术特点地质雷达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抗干扰性强、定位迅速、灵活性强等特征,能够满足各类探测的需要。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可适用于各类探测活动,能够通过非破坏性探测了解建筑工程、公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情况,可适用于各类工作环境,得到准确的探测结果。

地质雷达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特性,其应用不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不宜受噪音等因素影响,能够更加稳定的完成地质勘探活动。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航道工程是指为了保障船舶安全通航而进行的疏浚、维护和建设工程。

航道工程的安全性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航道工程中,由于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水下结构物隐蔽等因素,传统的检测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安全保障的需求。

而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为航道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材料或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内部或表面进行各种技术手段的分析,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缺陷或变形情况的一种检测方法。

在航道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首先,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可以用于水下地质勘探。

航道的疏浚和维护工作需要进行海底地质的勘探,以了解地质构造、沉积物分布等情况。

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往往需要进行钻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一定的破坏性。

而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利用声纳、电磁波等手段对海底地质进行非接触性的勘探,从而准确获取地质信息,为后续工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其次,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可以用于水下结构物的检测与评估。

航道中的堤岸、码头等结构物在长期的波浪冲刷和潮汐侵蚀下,可能会出现裂缝、腐蚀、结构松动等问题。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对结构进行拆卸或者进行测量,不仅破坏性大,而且效率低下。

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磁粉检测等方法对结构物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发现并评估可能存在的缺陷,从而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

此外,无损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航道工程中的管道检测。

水下管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腐蚀、漏水等问题,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

传统的管道检测方法往往需要进行拆卸或者使用内窥镜等工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管道有一定的破坏性。

而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超声波、涡流检测等手段,对管道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进行修复,保障航道工程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无损检测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航道工程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检测,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航道工程的安全性。

关于地质雷达在超前预报及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关于地质雷达在超前预报及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关于地质雷达在超前预报及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对地质雷达在公路及铁路工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工作环境及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用以推广地质雷达在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雷达;电磁波;地质预报;无损检测1.前言地质雷达作为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高新技术方法,在工程建筑方面普遍应用到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国家能源勘探中主要应用在固态矿物探测、石油天然气等国家能源探测中;同时地质雷达在考古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1.基本原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高频电磁波(雷达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

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不同,其发射主频可由数十数百乃至数千兆赫。

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结构物(待检测区域)中,由于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率不同,以及通过地下不同介质或不同介质分界面时发生的反射传输到在地表的接受天线中,并同时由雷达的主机记录下该反射过程,形成原始的雷达剖面图,由于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电磁波强度及波形都随着传播介质和深度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导致该电磁波特性和几何形态的改变。

因此根据接受到的电磁波特性,主要为波的幅度、频率、波形、旅行时间(即双程走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地下不可见目标的三维位置及物理特性进行评价。

由于地质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受天线距离较近,所以电磁场方向近似法相穿过地面(或待观测结构的观测面)。

由于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受电磁波来进行检测的,所以也要遵循Snell定律即光(电磁波)的折射和透射定律,对通过不同密度介质中电磁波衰减率不同进行分析,同时参考波的形态及旅行时间,就可分析出地下不同介质分布情况。

接收天线所接收的反射回波旅行时间为:式中:t­­­­­­­──────反射回波走时(ns)h──────反射体深度(m)x──────发射天线与接受天线间距离(m)V──────雷达脉冲波速(m/ns)1.地质雷达在工程中的应用3.1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3.1.1隧道开挖是隧道施工中风险最大的工序,在开挖中对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进行地质检测,对有特殊地质灾害的(溶洞、裂隙、富水、节理极其发育)的施工部位,采用超前钻探或者超前炮孔进行实际钻探,确定灾害部位、性质及地质灾害严重情况。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浅析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浅析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应用浅析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是指在不损害路面的情况下就可以对路面的结构层进行合理的、全面的掌握因此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全面合理的独特优势,我国传统公路路面的检测都是通过钻芯取样的方法,来检测路面的实际厚度,因此会对公路的路面产生损坏,因此雷达检测的技术在今后的公路检测技术发展中将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一、雷达检测技术的特点雷达的检测应用主要是通过超高频的脉冲电磁波来有效的探测地下的整体介质分布的一种物理检测手段。

现今雷达技术应用的范围愈加的广泛,如建筑工程的地质探测、矿井探测以及公路路面厚度检测等多个领域,这与它独特的优势特点是分不开的,其中具体的优势特点有:(1)可以对路面进行无损性的探测,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路面的检测中可以不进行损毁就可以进行连续的探测,因此省去了后面修补路面的成本和劳力,从而节约大量的成本和劳动时间。

(2)检测效率高,雷达探测器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成像的全过程,并且整个过程仪器操作较为简单,数据采集迅速,并且在车辆实际运行的状况下也能进行检测,检测的速度达到80km/h。

(3)检测的精度高,同其它检测方法相比,探测雷达的实际分辨率可以达到厘米的等级,并且探测深度的符合率通常都小于5cm,因此探测的精度较高。

(4)探测频带较宽,雷达探测器的无载频脉冲类型,可以拥有宽度较高的频带,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公路检测的探测能力和信号的分辨效率。

(5)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雷达中设有屏蔽天线,因此可以只接受地面探测的信号,避开其它电磁波的影响,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二、地质雷达检测工作原理和依据(一)地质雷达检测工作原理地质雷达的检测主要是通过雷达探测器向地下目标发着脉冲式的高频电磁波来进行检测,当电磁波到达路面之后会根据不同的电性目标和介质,发散出不同散射和反射的现象。

主要是指反射或散射出来的波频和波长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当电磁波到达地面后,地面反射的波频就会通过天线然后传输到频率接收仪器上,然后就会通过观测屏幕将检测图像具体的显示出来,然后路面的检测人员就可以根据图像的特征来分析路面运行的质量好坏,并可以迅速的采取相应的促使进行路面维护和补救。

地质雷达检测机场跑道脱空状况应用研究

地质雷达检测机场跑道脱空状况应用研究

间、 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反射界面的典型 图像 。图 3
为水泥混凝土面层层 间脱空典型图像。图 4 、 图5 分
为不影响正常航班起降 , 检测选择在夜间航班起 别为加筋板及二灰碎石层 间不密实图像。
下来 , 通过数据处理 , 图形合成等手段 , 便可得到反映 前方地质剖面的雷达图像 , 并推断介质形态及空间形 态 。该机场跑道结构形式为 3 8 ( 3 4 ) c m水泥混凝 土 板 +i 8 C E l i 水 泥稳定碎石结 构 +1 8 c m水 泥稳定 砂 砾 。由于空气、 面层、 基层 的介 电常数不 同, 电磁波会 在介质内部及不同界面上产生直达波 、 反射波及透射 层与基层之间存在强反射波同相轴 , 空洞的特征是强
新疆交通科技
2 0 1 4 正
地质雷达检测机场跑道脱空状况应用研 究
赵 顺 吾
( 新疆 维吾尔 自治区公 路工程 质量监督局 , 乌鲁木齐 摘 8 3 0 0 0 0 )
要: 以用地质雷达检测评价新疆 某机场飞行区跑道基础脱 空状 况为例 , 通过 对地质雷达的基本 原理 论述 , 介绍了地质 雷达检
地质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 介质 的一种 广谱 电磁技术。该技术利用天线发射高频 电磁波 , 另

个天线接收来 自地下介质界 面的反射波 , 其路径、
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不同介质 的电磁性质
及几何形 态而变化 。根据 收到 电磁 波 的旅 行时 间
( 亦称双程走时) 、 幅度与波形资料 , 由雷达主机记录
1 前言
4 . i 主要 仪器 设备
2 工程概 况 新疆某机场始建 于 1 9 3 9年 , 至1 9 5 0年初具规
模, 随后经历 了数次扩建 和续建。1 9 7 1 年 进行 第 1

探地雷达在道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沈润朴

探地雷达在道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沈润朴

探地雷达在道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沈润朴发布时间:2021-11-04T08:49:18.8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沈润朴[导读] 随着我国公路的快速发展,常规检测手段已无法满足道路养护的需要,以电磁波技术广州诚安路桥检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计算机技术等高端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其特点是不必通过检测开挖就能得到道路内部结构的病害信息,针对其病害类型制定完善的养护措施。

此外,雷达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测定路面结构层的厚度,以此判定公路修筑厚度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探地雷达已经可实现三维探测,准确定位道路平面、横断面、纵断面的信息,充分提高了道路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探地雷达;无损检测引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在公路及城市道路投资方面力度日益增大,工程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于道路质量和地下勘探已经告别人工时代,目前城市道路通常选用探地雷达方法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众多优点:快速精确、便捷无损、受周边环境干扰小等,在工程地质勘察、地下资源勘探、公路工程质量检测等诸多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

1探地雷达工作原理简析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采用高频电磁波对周围介质进行能量的探测,然后使用宽屏形式将获得的信号,通过地面发射天线送到地下,然后遇到地层或者目标体的时候,再将信号反射回地面。

此时经过接收电天线接收和反射的脉冲,在天线的帮助下发射脉冲,以扫描记录的形式,得到时间和振幅函数的反射脉冲图形。

经过在地面的连续移动,对于不同位置的地面情况进行扫描,形成了一张与地震记录相似的时距曲线图。

通过实际曲线图探地雷达获得的相关的频段,包含了地下介质准电介质等等。

波速可以通过公式加以计算。

其中公式中的真空光速和地下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是可以计算出反射界面深度的。

相对介电常数可以通过脉冲旅行时间和波速进行计算,获得相关的参数。

在周围建置有反射体的电导波和介电常数中,经过反射脉冲信号的强度与介面的波反射系数和衰减系数的相应的计算,得到了公路结构中进行雷达正常反射后形成的地质雷达扫描波形。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公路工程检测方法主要分弹性波法和电磁波法两大类。

其中地质雷达法属于公路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电磁波法之一,其利用小波长、高分辨率的高频电磁波实现公路工程结构的无损快速检测。

当前地质雷达技术已经实现了单点探测、连续探测并实时显示,为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公路工程检测;应用1导言公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结构性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综合性能。

其中,无损检测技术能在不影响交通、不破坏公路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检测。

近年来,地质地雷达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因具有非破坏性、速度快、精度高、携带方便、低交通影响等特点,在公路无损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地质雷达技术简介地质雷达技术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地质检测的一种手段,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电磁波在地下传播时,遇到各种各样的地下介质,相遇后电磁波便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波会被雷达接收,从而收集到相应的地质信息,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然后储存在计算机中。

计算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可以判断出地下的介质具体是什么物质,并且能够准确地获知物质的大小和位置。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天线中心频率影响着电磁波的穿透能力,一般来说,如果为了让电磁波的检测深度更深,则会将中心频率调低,以此来对地下进行深入检测。

借助地下雷达的检测技术,帮助工作人员对地下介质进行较为准确地判断,有利于后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开展。

地质雷达在工作时,发射机会发出电磁波信号,此时电磁波信号通过天线在岩层中进行传播,如果遇到了不均匀的地质介质,或者其他的介质后,便会形成反射信号,发出的信号和反射的信号都会通过天线再回到接收机当中,这时接收机会对所有的信号进行调整和处理,进而传送回主机中,再由主机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会对主机传送的信号进行编码处理,最终会以电频图或者波形堆积图的形式显示。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刘雨星;方学东;全轶钊;全力新【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年(卷),期】2024(53)1【摘要】本文研究了探地雷达(GPR)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波技术新型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机场道面检测和评估中。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可以获得机场跑道的具体状况。

识别可能存在的裂缝、孔洞、腐蚀和沉降等问题,并找到其深度和位置。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探地雷达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潜在问题,大大减少了维护过程的停机时间和成本,并且更加安全。

本文详细讨论了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几个关键应用方面。

首先是道面厚度测量,探地雷达可以准确测量道面厚度,并提供道面结构的剖面图。

其次是道面病害检测,探地雷达可以探测到道面中的空洞、裂缝和沉降等病害,为道面维护和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探地雷达还可以用于检测地下管线和设施,帮助规划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线布置和冲突检测。

最后,对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探地雷达技术在机场道面检测中具有许多优势,如高效快速、非破坏性和全面性。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解释和处理的复杂性以及设备成本的考量。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探地雷达技术在机场道面中的应用,并解决相关的技术和实际问题。

【总页数】7页(P13-19)【作者】刘雨星;方学东;全轶钊;全力新【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双龙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V351.11【相关文献】1.机场道面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2.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脱空检测的应用研究3.三维车载阵列雷达在机场道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4.探地雷达技术在多元结构道面检测中的应用5.探地雷达法与面波法在某地下人防工程勘查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雷达法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法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法在路面检测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事业发展迅速,在我国公路网构成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受温度影响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占有较大比重。

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较多,对超载较为敏感,易发生脱空、唧泥、裂缝等先期病害,从而导致路面破损,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对路面质量进行定期检测,以评价其技术状况是必要的。

检测路面可采用人工观察法、弯沉测定法、钻芯法等,但用地质雷达检测更为快速、全面、准确度较高,在各类方法中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地质雷达;路面;检测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雷达检测车子上需要配有路面探测雷达以及无形接收机。

在被检测的公路上,雷达按照设定的速度行驶,与此同时探测雷达会将电磁脉冲向路面发射出去,而且这种发射是持续不断。

在短时间内,电磁脉冲会从路面中穿透,被无线接收机接收,这个时候返回电磁脉冲时间和不连续路面结构电介质常数的突变情况会被数据采集系统纪录下来。

发生电介质常数突变的地方一般是存在于两个结构层之间的截面之间,这是因为在路面不同结构层材料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电介质常数,所以都是在。

结合反射波所记录的电介质常数和波速计算出各个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路面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路面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示意图2应用地质雷达技术的地球物理前提结合地质雷达技术的基本运行原理,可将该技术应用到公路路面的无损检测中,可介质地质雷达技术来检测路面隐患与病害,实施该项技术的物理前提是:路面基层和上介质层、下介质层间,缺陷异常体和周围介质间,两部分间的电性存在严重差异,尤其是在介电性系数,而介电常数又会影响材料结构、组成成分等信息,也会影响含水量与孔隙度。

而今,纵观我国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实况,了解到基层以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和水泥稳定粒料等铺筑性材料,且材料性质不同,介电常数也会发生改变。

通常情况下,路面基层的湿度很大,应用砾石、石灰、土与粉煤灰等集料,此类集料的介电常数较大;而路面层主要是使用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此类材料湿度小,介电常数小;而在基层的下部垫层材料应以二灰土、石灰土与碎石砾等为主,此类材料具有很大的孔隙,且含水量也比较高。

概述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

概述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

概述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应用雷达检测技术的使用大大节约了隧道质量检测的时间,雷达检测技术是一种物理探测方法,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来分析隧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在运营一定的时间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表面出现裂纹、渗漏等一些问题,这样会给铁路运行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施工人员要定期对隧道进行检测维护,保证铁路安全的运营。

1、地质雷达无损探测技术的概述据近几年我国的交通建设发展迅猛,公路、铁路等各种设施的数量增加速度也非常快,在隧道建设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其质量的问题。

传统的隧道开发模式通常采用直接爆破,这样给隧道后期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衬砌层内往往会形成较大的空洞,造成内侧的厚度不达标,为隧道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1.1地质雷达检测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发射和接收是需要通过高频电磁波来实现的,目前隧道施工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采取光面爆破的技术,在这种灌木爆破技术的运用下大大提高了开发隧道的质量,有效的改善了隧道后期加工的环境。

由于复杂地理环境的原因,施工后的隧道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用地质雷达来进行高效、全面的检测,为隧道后期的加工提供有效的数据。

地质雷达主要是由控制主机和天线两部分组成,主机主要的任务是提供控制的信号,天线则负责高频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

当天线发出电磁波后,在隧道内壁的衬砌和围岩内进行传播,当遇到衬砌边界、内部空洞等这些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天线再负责将这些反射的信号接收回来,记录全程的信号波段,主机通过记录这些反射回来波段的数据,判断隧道内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1.2地质雷达检测方法的概述及物理条件在地质雷达无损探测的过程中,天线发出的信号在隧道的时间越长,接受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当信号在隧道里没有遇到隧道内壁出现的裂纹、空洞等边界时,反射回来的信号就比较强,通过这些反射回来信号强弱等一些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对隧道内壁的情况进行判断,了解隧道衬砌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隧道内部相应的结构状态来判断出现缺陷的大体位置,从而实现了检测无损的目的。

地质雷达在机场公路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机场公路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机场公路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作者:苏亚超刘宏来源:《中国水运》2021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以西南某机场场区为研究对象,机场跑道检测对机场安全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机场跑道铺筑完成后,为进一步查清机场跑道与基础的联接质量,特别是不密实缺陷的分布特征和规模,分析评价不密实缺陷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确保机场跑道通航后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地质雷达;道路检测;波形特征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11-0146-03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西南地区机场的建设脚步在不断的加快。

机场跑道的安全是机场能正常使用的关键。

在机场跑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候影响、道路老化以及飞机起飞降落的巨大局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都可能使得道路路基产生空洞、脱空或者疏松的现象[1-2]。

这些存在于道路路基中的病害通常没有办法被直接观测到,因此并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直到道路发生破坏时才被发现,影响了机场的正常使用。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GSSI-SIR20型探地雷达检测原理,结合地质雷达在公路路基检测的实际运用,提出一些经验与建议。

1 地质雷达检测原理地质雷达(又称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一种高精度、图像直观、连续无损、经济快速的高科技检测技术。

作为目前精度相对较高的一种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地基工程、岩土工程、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探伤等领域。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是以宽频带短脉冲的方式,通过发射天线(T)发送器发送电磁波,发射出的电磁波到达目的地之后再传回地面,由相应的雷达接收天线(R)接收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再经过相应的图像处理及解释,从而达到对目标物体探测的目的。

进行地质雷达脉冲发送时,一般都要贴近地面。

而电磁波对介质的检测也是通过电磁波在经过不同介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然后,根据接受的电磁波形状、频谱特性、时延等特点对介质进行内部结构分析[3-4]。

地质雷达在机场跑道缺陷检测中的应用_以_5_12_汶川地震后九寨黄龙机场检测..

地质雷达在机场跑道缺陷检测中的应用_以_5_12_汶川地震后九寨黄龙机场检测..

收稿日期:2008-09-04作者简介:庞希斌(1983-), 男,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生; 徐进(1953-), 四川大学教授.文章编号: 1003-2843(2008)06-1096-05地质雷达在机场跑道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以“5·12”汶川地震后九寨黄龙机场检测为例庞希斌1, 徐进1, 卢小兵2, 张爱辉1(1.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2. 四川航路通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202)摘 要: 地质雷达可以快速、连续、无损地检测机场跑道道基、道面的厚度和缺陷, 为机场跑道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提供可靠依据.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九寨黄龙机场高度重视地震对机场的影响. 作者于5月13日-15日采用地质雷达对机场跑道道面道基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跑道整体质量良好, 地震没有对其造成明显损害, 虽局部区域存在轻微不密实现象, 但不影响正常使用. 检测结果还证明了地质雷达在跑道检测中的快捷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关键词: “5.12”地震; 九寨黄龙机场; 机场跑道; 缺陷检测; 地质雷达中图分类号: TU47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道基道面的现场检测是道路及机场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但往往工作难度颇大. 常规方法主要是钻孔、挖坑等局部破损法, 不仅工作繁琐, 工作量大, 而且由于样本数量有限, 常常导致探测结果离散性大,代表性和全面性也不够理想[1].地质雷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损伤高精度的物理探测技术, 在工程地质勘测、古遗址探测、地下埋设物探测、公路、桥梁、机场质量检测、隧道开挖预报等方面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6].九寨黄龙机场是四川省第二大机场, 机场跑道最大填方高度100余m. 其结构自上而下为: 32cm 水泥混凝土层, 2cm 石屑粉找平层, 15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 水泥稳定砂卵石基层, 15cm 水泥砂卵石基层, 15cm 砂卵石垫层; 总厚度为0.94m 左右, 其下为土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九寨黄龙机场高度重视地震对机场的影响. 为了尽快就地震后机场跑道状况做出评价, 作者于5月13日-15日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了检测.2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简介[7-10]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方法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1GHz)电磁探测技术. 利用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电性界面会发生较强烈的散射的原理, 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脉冲, 并接收由地下反射回地面的回波信号来探测地下情况(图1), 其中T 为发射天线, R 为接收天线, X 为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 Z 为测量深度. 地质雷达所使用的是高频电磁波, 其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主要由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确定.电磁波向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同的波阻抗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波和透射波. 反射与透射遵循反射与透射定律. 反射波能量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R i , 根据菲涅耳(Fresnel)公式:i R = (1)第6期图1 地质雷达反射探测原理图式中: ε1、ε2分别表示反射界面的相对介电常数.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两点, 第一, 界面两侧介质的电磁学性质差异越大, 反射波越强. 从反射振幅上可以判定两侧介质的性质; 第二, 波从介电常数小进入介电常数大的介质时, 即从高速介质进入低速介质, 从光疏进入光密介质时, 反射系数为负, 即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反向. 反之, 从低速进入高速介质, 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同向.反射系数的正负是判定界面两侧介质性质和属性的依据.3 测试方法3.1 测试仪器及参数设置试验仪器采用美国GSSI 公司生产的SIRveyor SIR-20型地质雷达. 雷达天线配置较多, 天线频率越高, 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越高, 但有效探测深度越浅. 据本次检测要求, 采用400MHz 接地耦合屏蔽天线(在介电常数为9时测量深度约2.5米). 仪器的测量深度与精度除与选择的天线频率有关, 还与测量目标的介电常数有关. 经试测和比较, 本次测试的主要参数选取如下:触发方式: 测距轮触发;车速: 5-8公里/小时;测程: 50纳秒;每次扫描的采样: 512;每秒扫描数: 64.3.2 测线布置根据机场跑道的特点, 本次检测, 测线分为纵向测线和横向测线. 纵向测线沿跑道轴线方向布置, 长度贯穿整个跑到全长. 共布纵向测线三条, 主测线布置在主跑道中轴线上, 辅助测线布置在两侧道肩各一条. 横向测线垂直跑道轴线方向布置, 测线间距5-6m, 并主要布置在挖、填方交界区域.4 检测结果及测量资料解释4.1地质雷达测试资料处理步骤地质雷达测试资料的解释是根据现场测试的雷达图像, 对测试的图像进行资料处理, 并分析异常信息. 根据异常的形态、特征及电磁波的衰减情况对测试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断解释.先将雷达得到的原始信息进行如下处理:(1)文件编辑时间深度信息: 确定地面反射波信号, 调整信号延时信息, 即t0时间. 修正介电常数, 并进行时间/深度转换, 计算出深度信息;(2)预处理距离信息: 测距轮触发方式直接获取距离信息; 时间触发方式需要结合现场标记信息采用距离归一化方法得到距离信息; 添加起始里程信息, 得到各测点的位置信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滤波基本处理: 利用自动增益方法, 调整反射波信号的振幅大小. 采用水平相关分析, 消除雪花噪音干扰; 采用背景去除的水平滤波方法, 显示地下构造特征, 突出局部异常;(4)偏移高级处理: 采用偏移归位方法, 调整异常目标体的曲线形态, 以反映地下介质的真实位置, 提高水平分辨率.4.2 确定典型雷达检测图谱图2为主跑道中轴线的典型雷达检测图谱. 图中纵坐标为深度, 横坐标为测点位置(即沿测线的水平距离), 单位均为m. 图像为线扫描(左)加波形图(右)模式(linescan+wiggle). 图中水平层状结构清晰可见, 并可看出多个明显的反射界面. 结合跑道结构可以判定各填筑层的位置: 第一反射面为空气与混凝土层表面的界面, 其界面平直, 对应深度为0; 其余各层见图中注释.图2也同时为无缺陷的道面道基典型雷达检测图谱, 道面道基各层及其分层界面清晰可见, 可以看出每层的分层界面上雷达图像有强烈反射波.图3为轻微不密实雷达图谱. 图中雷达反射波较紊乱, 弧形波隐约可见, 局部表现为絮状.图4为沿层断续分布的轻微不密实雷达图谱, 位置在0.5m-0.8m 深的砂卵石层内, 从雷达波明显异常可以看出, 轻微不密实区域断续分布近15米长.图5为存在于钢筋网下轻微不密实的雷达图谱. 图中可见钢筋网下具有异常反射波.图6为砂卵石层充水典型雷达检测图谱. 图中可见充水部位沿层分布, 具有较强异常反射波. 深度在0.5m-0.8m 范围内.图7为预埋件波形图, 为跑道道肩测线上的图像. 图像上的弧线部位为预埋的管线.图2 正常跑道地质雷达检测图谱 图3 轻微不密实图谱图4 断续不密实雷达图谱图 图5 钢筋网下轻微不密实雷达图谱########2012-05-16########第6期图6 填筑层中的充水图像 图7 预埋件图像4.3 检测结果及分析全部测线的探测结果表明: 整个跑道道面整体质量良好, 道基仅存在局部轻微不密实缺陷.(1)主跑道从主跑道中轴线测线和挖、填方交界区横向加密测线的检测结果来看, 主跑道道面和道基各填筑层密实、均匀, 层间接触良好, 总体质量良好, 仅在个别地段存在轻微不密实现象. 主跑道中轴线测线和挖填方交界区横向加密测线共检出这种轻微不密实部位16处, 合计总长度200.37m, 占测线总长度的4.1%.检测结果表明, 主跑道的这些轻微不密实现象主要发育在挖、填方交界区. 分析其原因, 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该区域道面为钢筋网混凝土道板, 其下填方一侧各填筑层(主要是填土)在工后沉降过程中沉降变形大于挖方侧, 从而导致非均匀沉降. 而钢筋网混凝土层具有较大刚度, 与下伏各层变形不协调. 填土沉降最大, 向上逐渐减小, 而钢筋网混凝土层沉降变形十分微小, 因此在其下产生轻微不密实现象. 由此可见钢筋网混凝土层在保持主跑道道面的完整性和平整性, 保证跑道安全、正常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两侧道肩将主跑道两侧道肩测线得到的雷达检测图像(图6、图7)与主跑道中轴线测线得到的检测图像(图2)进行对比, 不难发现道肩检测图像显示的反射波条带性和成层性均不如主跑道图像, 局部波形紊乱, 或呈絮状. 这些特征表明道肩部位各填筑层的密实度与均匀性等均较主跑道为差, 并且还存在局部轻微不密实现象. 西侧道肩测线共检出轻微不密实部位23处, 合计总长度196.01m, 占测线总长度的6.1%. 东侧道肩测线共检出轻微不密实部位16处, 合计总长度199.98m, 占测线总长度的6.2%.因其道肩与主跑道密实度差别的因素主要是规范对各部位填筑体压实度的要求不同. 主跑道需承受飞机起降的巨大动荷载, 因此填筑压实度要求非常高. 局部轻微不密实可能与降雨入渗、冻融、地震等引起该处密实度有轻微降低有关.(3)砂卵石填筑层局部部位有地下水集聚. 分析认为两种原因, 一是因为降雨期间土面区入渗的地下水集聚于此; 二是下伏填筑层中的毛细水上升于此并在此集聚.5 主要认识与结论(1) 地质雷达在机场跑道道面及道基质量检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快速、高效、无损的检测目标体. 检测面广、测线连续、定位准确, 图像清晰典型, 检测结果可靠. 能够准确探测到缺陷的位置、规模、类型和程度.(2)本次检测结果表明九寨黄龙机场跑道道面、道基整体质量良好, 检测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不密实、脱空、空洞和其他明显变形迹象; “5.12”汶川特大地震没有对跑道造成影响使用的损害.(3)主跑道各填筑层密实, 质量良好.虽钢筋网道板下个别部位存在轻微不密实现象, 但钢筋网道板层发挥了保证道面平整度和完整性的设计预期作用, 不影响跑道正常使用.(4)由于规范对各部位填筑压实度要求不同, 道肩部位各填筑层密实度较主跑道略低, 局部存在轻微不密实########2012-05-16########现象, 但不影响跑道正常使用.(5)检测发现在深度为0.4m-0.8m的填筑层中有地下水聚集, 表明该砂卵石填筑层发挥了排渗和防冻设计预期效果.(6)该机场跑道道面道基设计、施工中采取的多项特殊技术措施, 如高程补偿设计、冲击碾压补强、堆载预压、密集钢筋混凝土道面等, 有效保证了跑道的正常运行.参考文献:[1] 王清玉. 地质雷达在工程勘测中的应用与分析[J]. 广西水利水电, 2000,1:18-22.[2] 崔阿李, 刘康和. 探地雷达技术在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30(2):197-199.[3] 贺脱夫. 探底雷达在探测路基地下空洞中的应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6:120-122.[4] CHE WAY CHANG , CHEN HUA LIN, HUNG SHENG LIEN. Measurement radius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in concrete using digitalimage GPR[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7(1):1-7.[5] GRIEVE R. Non-invasive defect detec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 using GPR[J]. In: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4: 2340-2346.[6] PJ TANTUM SL, COLLINS LM. Signal processing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data for subsurface object detection[J]. In: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2001(1):470-475.[7] 曾昭发, 刘四新, 王者江等.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8] 栗毅, 黄春琳, 雷文太. 探地雷达理论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9] 朱向泰. 地质雷达在拟建机场隐患调查中的应用[J]. 地质找矿论丛, 2005,20(增刊): 174-176.[10] 李永革, 米晓利. 地质雷达在机场建设中的应用[J]. 勘察测试与分析, 2001:50-51.Application of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o the inspection of the airfield runway defect ——Taking the detection of Jiuhuang Airport after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for examplePANG Xi-bin1 , XU Jin1 , LU Xiao-bin2, ZHANG Ai-hui1(1.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P.R.C.; 2. Sichuan Hanglutong ProjectDetection & Advisory Co., Ltd., Chengdu 610202, P.R.C.)Abstract: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could fast detect the thickness and defect of the airfield runway, continuously and non-destructively,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use and maintenance. The Jiuhuang Airport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of the5.12 earthquake. So the authors detect the runway with GPR at 13th May and 15th M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qualityof the runway is good. The earthquake does not cause obvious damage. Although some parts of region are of less denseness, it does not affect the operation of the airfield. It indicates that the GPR method is available and has the high efficiency in the airfield runway investigation.Key words: 5.12 Earthquake; Jiuzhai-Huanglong Airport; runway of airfield; defect detectio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专 业 推 荐↓精 品 文 档。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脱空检测的应用研究

探地雷达在机场道面脱空检测的应用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ey wor ds : Gr o un d Pe n e t r a t i n g Ra d a r ; n o n d e s t uc r t i v e t e s t i ng ; a i r p o r t ; v o i d
机 场道面在建设 过程 中 , 由于建设工期 紧 , 地基处理
t e s t r e s u l t s ,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de t e c t i o n me t h o d we r e v e r i f i e d , p r o v i d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s u p p o tf r or un r wa y v o i d d e t e c t i o n i n t h e p e r i o d o f l a t e a i r p o t r o p e r a t i o n.
3 6 0 0 m x 6 0 m的 4 F 级 跑道 、 两条平行 跑道 的滑行道 、 8 3 个
复 杂 以及 高填 方等 因素 , 使得道 面结 构层 下的土 基没有
沉 降彻底 , 再加上 机场后期投 运使用 中 , 飞机荷载 的重复 作用 , 或 由于温度 的影响使得 混凝 土板产生翘 曲 , 造成混 凝 土结构 层与 土基不 再连 续接触 , 即道 面脱 空 。 目前机
e t r a t i n g r a d a r ( G P R ) f o r n o n d e s t r u c t i v e t e s t i n g o n a i po r r t p a v e m e n t v o i d , b y c o m p a r i n g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g r o u t i n g

三维车载阵列雷达在机场道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车载阵列雷达在机场道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9 年 8 月
Aug., 2019
邱 成 三维车载阵列雷达在机场道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69
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下一阶段解释识别提供分 辨率合适的图像,以此作为解释识别的基础信息。 ②图像解释。在数据处理后的图像基础上,对数据 进行消除随机噪声、压制干扰,改善背景。进行自 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以补偿介质吸收和抑制 杂波,对高频信号进行滤波,突出异常图形,降低 背景噪声和余振影响。目前图像解释主要依靠人 工识别,对大量的雷达数据进行分析,积累大量的 相关经验,对异常的识别判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推广,将雷达数据输入计 算机,经过模拟人脑的神经网络,实现深度学习, 可以取代人工识别。这种技术的好处是减少解释 人员因经验不足导致的误判漏判,提高工作效率。 识别探地雷达的关键点在于图像的分辨率,采用 合适频率的雷达天线,取得有效的雷达数据图谱, 剔除干扰波,对道路下方的异常图像进行总结,能 够取得真实有效的分析结果。
三维车载阵列雷达通过天线对机场道面进行 全覆盖扫描,可获得三维的剖面图像。雷达系统以 发射天线向道面下方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由于 介质内部存在介电差异,传播时遇到介质界面,有 反射、透射和折射发生。一些典型介质的相对介电 常数、电导率和电磁波速度如表 1 所示。介质内部 的介电常数影响电导率和电磁波速度,介电常数
3 三维阵列雷达的优点
从探测技术上说,以往对道面都是通过二维 探地雷达进行检测。市场上的产品较多,有瑞典 MALA 公司、美国 GSSI 公司、意大利 IDS 公司、加 拿大 SSI 公司,国内也有青岛电磁传播研究所、大 连中睿等厂商推出的不同频率的二维探地雷达产 品。但不可否认的是,二维探地雷达在实际应用中 存在一些缺点,横向分辨率较低,仅靠剖面识别难 度大,本身物探具有多解性,这样的影响无疑对构 造和密实程度的识别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所以探 测提交的成果很难准确推断地下异常情况,需要 辅助大量的打孔来进行验证,其工作效率不高,勘 查的效果也不理想。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雷达厂 商相继推出了多通道二维、三维采集系统产品。多 通道二维产品是在原有二维雷达基础上,集成多 个频率雷达天线,采用车载阵列的方式,提高工作 效率,相互比较印证。三维车载阵列探地雷达则是 采用多道同时采集,增加了多道模块采集,以此实 现真三维数据采集。目前主流的三维探地雷达频 率为 400 MHz 和 200 MHz咱1暂。三维车载阵列雷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着很大优势:①通过阵列形 式的多通道采集,其获取的雷达数据为全覆盖、高 密度,道路下方的异常情况不会被遗漏;通过 GPS 定位,可以将获取的数据与已知的地形图相结合, 更直观地反应道面情况。②雷达数据的分辨率高, 通过高密度采集,纵横向数据间距均小于天线中

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场起降区域安全隐患检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场起降区域安全隐患检测中的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场起降区域安全隐患检测中的应用随着航空业的飞速发展,机场的起降区域安全隐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飞机和乘客的安全,机场管理部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安全隐患检测与防范。

其中,无损检测技术成为了现代机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场起降区域安全隐患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优势和潜力。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体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和评估,来发现隐患并评估其程度的技术手段。

对于机场起降区域来说,无损检测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地面结构、跑道、滑行道、地堤、电缆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检测。

首先,无损检测技术在机场起降区域的地面结构安全检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地面结构因长时间的暴露于各种天气条件下,容易受到腐蚀、开裂、变形等问题的影响。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进行拆掉或者侵入性检查,这不仅造成了额外的工作量和费用,还可能对地面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而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红外热像仪等则能够通过扫描和检测地面结构,快速准确地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为针对性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无损检测技术在跑道和滑行道安全隐患检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跑道和滑行道是飞机起降的重要区域,任何隐患都可能对飞机的起降操作造成危险。

传统的检测方法可能需要停止航班运行,进行拆除或侵入性检测,显得不切实际且费时费力。

而无损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利用雷达和红外热像仪等设备对跑道和滑行道进行实时监测,以发现磨损、裂纹、塌陷等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修复,提高跑道和滑行道的安全性。

在机场起降区域中,地堤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结构。

由于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地堤易受地面下水、沉降、泥石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堤的稳定性下降。

地堤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飞机起降区域的使用安全,因此需对地堤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无损检测技术通过利用地震波探测仪、地表形变监测系统等设备,对地堤进行制定区域的监测,能够实时掌握地堤的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地堤存在安全隐患,就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修,以确保地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2 5{
个反射面 2 5 c m 个反射面 2 0 e m
道衬砌 的三种常见缺 陷的雷达图像 , 并 以此 为依据研究 了隧道安
全 性评价的方法 ; 杨新安等 利用地质 雷达对 沪宁铁路翻浆 冒泥 病 害进行检测 ; 卢成明等 研究 了多层 均匀层状介 质 中的垂 直裂 缝 对雷达波场 的响应 特征 , 并采用地 质雷达对 公路结构 层 中的隐 含 裂缝 进行检测 , 取得 了 良好 的成果 ; 冯德 山等 通过 建立 高等 级公 路路面结构地球 物理模 型 , 研究 了雷达监 测路 面厚 度 的方 法 原理 , 并将 其应用于现场检测 中 , 效果 良好 。
1 . 5 0_ 三
1 . 7 5_ 三
基于 以上工程 实践及理论研究 , 首次将地 质雷达 应用 于机场 道面状况评估检 测 中, 通过 对机 场道 面 的整体 检测 , 选择 具有 代
表性的部位 , 对道面 的结构 层厚 度进 行 了分析 , 对 基础 缺陷类 型
一 二 蝴 岖 ~ j 兰 割 一
1 检 测原 理及 检测 设 备
地质雷达是利用 高频 电磁 波以宽频 带短脉 冲形 式 , 在地 面通 过 天线传人地下 , 遇 到 目标 物或 地层组 成 改变 即反射 回地 面 , 被 另一天线接收 。通 过脉 冲旅行 时 间及 电磁波 在介 质 中的波速 便 可推算 目标物体 的位 置。
。.

0 . 2 5_ 三
个 反射面 1 5t i l 1 个反射面 2 0 c m
O . 5 O {
O. 7 5

. 了 - ]

叫_ T _ ]
1 . 0 o_ 三 1 . 2 5 { I _ 5 0- 三
1 . 7 5_ 三
进 行了分类总结 , 为机场道面评估提供 了依据 。
应 用于工程检测 中。地质 雷达 的高 分辨 率 、 图像 直观 、 高检测 精 水平坐标轴指地质雷达天线的水平位置 , 纵坐标为参考深度。 度 等特点使其广 泛应用 于各 类工 程领 域 中。徐 宏武 等… 利用 地 质雷达对挡土墙 的病 害缺 陷类 型进行 了详细的研 究 ; 吴 火珍等

要: 针对老 旧机场修建资料缺失 的情况 , 采 用地质 雷达 无损检 测技术 对道面结 构进行 了检测 , 通过 研究 地质雷 达波在机 场道
面结构 中的传播反 射特 征 , 分析 了道面 基层缺陷情况 的雷达响应 图像 , 采 用 了以反 射波幅及 道面钻芯取 样厚 度递推 反算 的方 法 , 对机场道 面结构 层材料介 电特性及其整体厚度进行 了反算分析 , 现 场检 测结果表明 , 利 用地 质雷达分析道 面的结构组成 及缺 陷情
况具有 良好 的效果。
关键词 : 机场道面 , 地质雷达 , 无损检测 , 道 面 基 层 缺 陷 中图 分 类 号 : U 2 1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得 出如图 1 , 图 2所 示剖 面图 的二维平 面界 面识别 。 作为一种高 效 、 连续无 损 的检测 方法 , 地 质雷 达越来 越多 的 除等处理后 ,
图2 I I 区扫 描 示 例 图
分析 I 区扫描示例 图, 以第一个 地层反射 面作 为道面板 与基 础的交界面 , 因此从地 表到该反 射面 的距 离即为混凝 土道 面板 的
约为 2 5 e m, 实测厚度 2 2 . 7 e m; 而第二个反射层面无正 向反 电磁波 的传播取决 于物体的电性 , 物体 的电性 主要 有 电导率 厚 度 , 射 波幅 , 含水 率较 高 , 与 中轴 线 交点 处 即为 塘渣 基础 , 厚度 约 为 和介电常数 , 前者主要影响 电磁波 的穿透 ( 探测 ) 深度, 在 电导 O c m; 深层为饱 和含水 的碎石及 分布稀疏 的抛 石基础 , 估算厚 度 率适 中的情况下 , 后者决定 电磁波在 该物体 中 的传 播速度 。不 同 2 O c m。 I I 区道面厚度先经钻心取样得到实测厚度 为 1 4 . 8 e m, 的地质 体( 物体 ) 具有不 同的 电性 。因此 , 在不 同电性 的地质体 的 为 2
利用地质雷达对 防空洞的注浆效果进行 了检测研 究 ; 杨 艳青等 通过对铁路 隧道 整体 式衬砌 试件 进行 地质 雷达非 接触 式检测 模 拟试验 ; 徐 坤等 通过长 期 的经验 积累 , 总结 出地 质雷 达检测 隧
O_ = 0 . 2 5^ = 0 . 5 0. 三 0 . 7 5_ = 1 . 0 0_ 三
第4 1卷 第 3 0期 2 0 1 5年 1 0月
S HAN XI ARCHI T EC T URE
山 西 建 筑
Vo 1 . 41 No . 30
Oc t . 2 0 1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3 3・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 3 0 — 0 1 3 3 — 0 3
分界 面上 , 都会 产生回波。
再 以此基 础进行介电常数 的反算 , 得到 其等效 介 电常数值 2 0 , 将 此数值设置 为地 质雷达扫描时的介 电常数值 , 扫描得 到的道 面板 根 据现场 实 际 情 况 , 检测 设 备 采 用 美 国 G S S I 公 司 生 产 的
机 场 道 面 地 质 雷 达 无 损 检 测 技 术 的 应 用
朱晨 飞 刘晓军 王 军 刁军亮 胡红军 李兵仁
( 1 . 空军工程大学机场建筑工程系 , 陕西 西安 3 . 9 4 9 3 6部 队装备部 , 浙江 杭州 7 1 0 0 3 8 ; 2 . 中国航空港第九建设工程总队 , 四J I l 成都 3 1 0 0 0 0 ;4 . 兰空后勤部机营处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6 1 0 0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