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农业景观 农业区位论
红旗风情小镇
多谷屯村
田心村
农业区位论
提出者:杜能 七大假设条件 六大农业圈 价值
七大假设条件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周围为其农业 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完全隔绝。 2、城市是腹地多余产品的唯一市场,并且不从其他区域获得产品 供应。 3、孤立国内德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 4、腹地具有均质性 5、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6、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 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7、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类型 主要 经济作物 农作 物 家畜 肉食 动物 家 禽 鸡
分布
旱作 农业
小麦 棉花、烟草、 牛、 猪、 花生、大麻、 马、 羊 亚麻、甜菜 驴、 和杂豆 骡
中国的东北、北方和西北地 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 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和 西亚的一些地区,非洲的埃 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一些地方
谷物农业
1、规模大——农业企业 2、机械化程度高 3、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市场园艺农业
1、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2、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牲畜育肥农业
1、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2、主要种植玉米和大豆
大牧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1、规模大 2、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3、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第三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四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人文地理学》第5章农业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经营方式、经济 效益等。
分布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域 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草原和荒漠地区。
04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供了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对农业起源也有重要影响, 如平原、河谷等地区具有适宜农作 物生长的土地和水源,成为农业起 源的重要区域。
文化传承的影响
文化传承对农业起源也有影响,如 古代文明中的农耕祭祀、水利建设 等文化传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 起源。
02
农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农业起源
人类从狩猎采集转为农耕生活,开始种植作物和养殖家畜。
早期农耕文明
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形成了各自的农业技术 和文化特点。
早期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开垦土地、破坏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和环境恶化。
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1 2
农业技术的进步
如轮作制、灌溉系统、农具改进等,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和产量。
市场需求。
提高农业产量的对策
科技创新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 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产量。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 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规模化经营
政策扶持
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力。
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
持。
改善农业结构的对策
调整种植结构
农业起源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
农业史考试试题

农业史考试试题1.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人类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活动,种植一些农作物,饲养一些家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逐渐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不仅保证了人类的生存,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利用了自然资源,创造了农业工具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文明。
2. 中国古代农业中国是农业文明的摇篮,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畜。
古代中国的农业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秦汉时期开始推广水稻种植,唐宋时期发展了农田水利和农业技术,明清时期实行屯田政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农业生产。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3. 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与中国一样,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也有着许多共同点和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等,通过科技创新和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食品安全,成为全球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非洲国家等,仍然面临着农业技术落后、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4. 当前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农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的枯竭和污染、水资源的短缺和过度利用、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如何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5.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富裕化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综上所述,农业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关注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农业—— 迁移农业
人文地理学—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生产工具简陋。 2.生产技术低。 3.土地轮种。 4.依赖自然环境。 5.生产效率低。 6.无抗灾能力。
17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2、传统农业——生计农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产业革命前)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 方式较为稳定; 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件 影响; 传统农业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城镇人口不多。
特点
以“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对土地而不是作物进行轮 种;主要是种植作物土地的“迁移”;
节省劳动力,解决土壤养分问题
刀耕火种是一种古老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 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 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 子,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16
4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尚无定论 国内的:
气候变暖 人口增长 天然食物不足
西方的理论:
农业产生
长期活动中 熟悉了动植 物习性
“天才理论”、柴尔德“绿洲理论”、“核心
地带(原生地)说”、“最佳觅食模式”、 “新气候变化说”、“享宴说”“人口压力论”
5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类型
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 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种植业、
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并列为世界考古 学三大战略性课题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本课件 将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种植和饲养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生物,以获取食品、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类
农业可以根据经济目的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起源
1 农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如今的叙利亚、伊 拉克、伊朗等地。
2 农业的起源原因
农业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以解决食物获 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演变过程。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 改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灌溉系统、化肥、农药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据 重要地位,为国家提供食物和 贡献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资源有限、气候变 化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可持续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结论
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2 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
农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依靠采摘水果、采集根茎以及捕杀动物为生。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这种生存方式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种植和培育食物。
最初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中东地区,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华文明的河边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大麦,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如豆类、棉花和蔬菜。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动物,如羊、牛、猪和鸡。
在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的降水来滋养作物并种植饲养动物。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控制和改变环境,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他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引水灌溉农田。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的兴起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农耕社会,结束了部落游牧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村庄和城市,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通过种植和养育更多的食物,人类得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由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对土地和资源的管理。
人们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田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开始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
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科技和现代化设备。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2、推论的结果
植物最初驯化的中心在东南亚
6
西 亚新 月 形 地
带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 西亚的两河流域肥沃 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 是动植物的驯化地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和高原
2、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 与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
区
19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三北”、中南半岛的山地 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 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
7
8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1)气候变化
(2)人口增长、食 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9
世界早期的农业中心 10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21
(3)地中海农业:
分 布:地中海气侯区(夏干热、冬 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 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南 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 家 畜:山羊、绵羊、猪。 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了水稻、 粟(sù)(谷子,小米)。 •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 类、马铃薯的产地。
(一)、索尔的推论
•索尔认为最早发展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
•4、技术: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农业 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 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
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 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该类型的农 作物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谷子,高粱, 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 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和杂豆等。 家畜有牛,马,驴,骡,它们都用于劳役。作为 肉食的有猪和羊。家禽主要是鸡。作物主要靠自 然降水。 •该农业类型地区多是易受灾地区。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黄虎国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
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①指传统农业中, 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 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 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业文明逐渐兴起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农业的起源、农业文明的形成、农业文明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一、农业的起源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早期,约7-8万年之前,当时的人类还是狩猎和采集为生。
到了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尝试种植和养殖动物,这就是农业的开始。
最早的农业活动主要是在亚洲地区展开,比如中国、印度、中东地区等。
那时,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很原始,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早期的农业文明才开始形成。
二、农业文明的形成早期的农业文明在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文化传承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
在社会组织方面,农业文明催生了城市和王国的兴起。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聚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城市和城邦。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和资源分配,王国的建立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生产方式方面,农业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了生产工具、技术、生产规模的进步。
人们逐渐掌握了更先进的耕地种植、畜牧养殖、灌溉、水利等技术,这也为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化打下了基础。
另外,农业文明也为人类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人们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仰和宗教,例如埃及的艾蒙神、希腊的宙斯、罗马的朱庇特等。
同时,在制陶、木雕、金属工艺等领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后来的文化传承打下了基础。
三、农业文明对人类的影响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社会结构的演进:在农业文明之前,人类主要采集和狩猎为生,生活方式相对自由、松散,社会组织比较简单。
但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逐渐定居下来,形成了劳动分工的产生,扩大了社交网络,产生了更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组织结构,从而面临着更多的社会问题。
文化的影响:农业文明的兴起带来了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文化传承和发展也逐渐形成。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中东地区被认为是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地区。山
羊、绵羊的驯化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一般认为 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牛的驯化首先出现与欧 洲或俄罗斯草原。猪的驯化最早出现在中东。驴 子最早于公元前3000年驯化于北非。双峰驼大约 于公元前4000年或5000年驯化于中亚。单峰驼被 驯化于北非和中东地区。马是公元前3000年驯化 于里海东岸的草原上。
(二)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农业劳动基本上是靠体力和经验,依靠畜力和简 单器械,生产方式稳定,变化不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其产量受环 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
事二、三产业的人不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加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一、农业的类型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自给式农业(Subsistence agriculture)
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代表。 游耕是热带森林中极其外围热带草原上落后民族 最普遍的耕作方式。土人在选定的地点上,焚林 取土,故称“火耕” 。周而复始,耕者为工作 方便,家屋常随耕地迁建,是以人称“这种没有 固定的耕地,甚或没有固定的村落,村随地移的 耕作方式”为“游耕”或“移耕” 。 游耕因经营方式简陋,而动员人力少,且使易竭 的土力,能保持自然的均衡。但只能在地广人稀 的地区进行,且单位面积生产量极低是其缺点。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混合农业(Mixed Agriculture)是农场中除种 植作物之外,尚饲养牲畜作物用途。与混做
(Mixed cropping)有别,可以说是纯畜牧业与 纯耕种业的过渡型,纯属于西方形式。 混合农业的农场耕地通常划分成饲料作物区、牧 草区、牧场区及现金作物区等四部分,采取轮种 制度。轮转作物的种类,常包括马铃薯及芜菁、 牧草、牧场及豆科、根茎或谷类作物等,以四年 轮种循环最常见,称之为诺福克(Nolfolk)。 欧洲实行此制度,作物产量、生产价值及牲畜豆 增加许多。 这种农业以欧洲分布最广,西北欧最盛,美国东 部玉米带和南美阿根廷的彭巴区,以及南非等地 均盛行。
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历史学科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农业历史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农业的历史知识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面,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从事农业生产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上下册的历史农业知识点。
一、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一般认为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
最初的农业是人们通过采集作物和狩猎来维持生活。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逐渐开始了解到播种作物和养殖动物的技术,农业得以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技术不断进步。
在中国,周朝时期开始实行“田制”,秦朝时期开始奠定了农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的工具和技术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例如犁、耕耘机、收割机、种植机等,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中国,犁一般是由木头或铁制成,耕地时需要人力往前拉,收割机和种植机则是较为现代化的农业工具。
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也需要运用一些技术,例如汲取地下水饮用、水稻的半干法种植等。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三、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在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商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例如,秦朝的实行“均田制”,奠定了中国农业生产权的基础,使得农民在土地所有权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进而士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这种制度的实行,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四、农业生产和时代变化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在中国的东汉时期,黄巾起义之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农业生产大受影响。
到了唐朝时期,针对当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制度,如“府兵抽丁制”、“百亩之户”等,这些制度都是对当时农业生产进行规范。
总之,农业生产的发展始终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农业生产也有不同的需求和规范。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业经历了许多阶段和变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
本文将探讨农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1. 早期农业的起源早期的农业始于人类学会种植和养殖来获得食物。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和大米等,而养殖主要以牛、羊、猪和鸡为主。
这些农作物和动物的种植和培育,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农耕文明的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并开始开垦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农耕活动。
这场农耕革命,使得农业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在古代的农耕文明中,尼罗河流域的埃及、黄河流域的中国和恒河流域的印度都是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3. 农业革命的发生在中世纪,农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农业革命是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场革命引入了新的农业工具和方法,如犁、旱田轴流灌溉和三农耕制度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民可以生产更多的农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4. 农业现代化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来临,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19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化学肥料的运用以及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农业成为一个更为高效发展的行业。
5. 可持续农业的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农业的兴起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农业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有机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成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
6. 农业科技的应用现代农业中,科技的应用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生物技术、遗传改良和精细化的种植管理等都使得农业生产更为高效和可靠。
例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狩猎采集生活方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类开始探索种植植物和驯化动物的方式,逐渐形成了农业。
农业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是人类开始选择性地种植一些有用的植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野生植物如小麦、大麦、豌豆等开始被人类采集,后来人们发现将它们播种在特定的土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作物,从而满足食物需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也取决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早期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原始,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手工耕种,没有灌溉设施和化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的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灌溉系统,发明犁和锄头等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的发展也与农业文明的兴起密切相关。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因此,人类开始发展手工艺产业、贸易和城市建设等。
农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古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的过度依赖天气和自然条件,以及非持续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农业生产的不平均分配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和农民的剥削。
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需要进行土地保护和耕作方式,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合作和贸易,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兴起。
然而,农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措施来解决。
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起初,人们主要通过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来获取食物。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采集的野生资源的减少,人们开始尝试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标志着中国农业的起源。
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的初级阶段,大约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
人们开始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河流边开始种植粟、稻子和小麦等作物。
同时,他们也开始饲养猪、狗和鸡等家畜。
第二个阶段是农业的中级阶段,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采用农耕工具,如石刀、木头犁和陶制锄头。
他们也开始使用灌溉系统和田坎等农业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此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大豆、花生等作物,并饲养牛、羊和马等牲畜。
第三个阶段是农业的高级阶段,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21年。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铜制农具,如铜制犁和铜制锄头,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此外,他们还开始使用水车和风车等初级的农机具来提高生产效率。
在这个阶段,人们还开始发展农业的管理和组织体系,如土地私有制和土地所有制等。
第四个阶段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大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1912年。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如铁犁和铁锹,进一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始发展农耕技术,并引入新的农作物,如大蒜和胡萝卜等。
在这个阶段,人们也开始开发边民农业,以支持边境地区的耕作和开垦。
总的来说,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逐渐发展出一套适应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农业系统。
这套农业系统为后来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文地理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含义: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的特征:1、经济生产与自然生产交织在一起2、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3、强烈的地域性农业的类型狭义农业:耕作业(种植业)广义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传统农业的基础理论①、农业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来源②、农业是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③、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所需原料的来源④、农业是工业的重要市场⑤、农业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⑥、农业是出口物质的主要来源⑦、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一)、人口压力说-----以博塞洛普为代表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宴享说-----海登提出为扩大食物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而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一)、索尔的推论对最先发生驯化的区域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做推论,提出6条依据: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由旧大陆向北部传播。
评价: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在考古学上有待证明(二)、考古学目前的资料证据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1)气候变化,冰期消失时气候变暖,树木也因而侵入草原生态系统,草原面积减少(2)人口增长和狩猎技术的进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导致食物供应紧张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3、定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猪——中东驴——北非双峰驼——中亚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稻谷——中国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南北美洲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一)分布:热带地区(二)特点: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方式2、多种作物杂处,农作物的种子多种多样3、土地不断更换,但都在村落附近,定居点不需要搬迁二、传统农业(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1、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2、是一种生计农业3、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4、农民生活贫困(二)传统农业的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四种类型。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 ( 1990): 原始农业产生与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消退,气 候转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 增长,食物短缺,促进人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 源;火的利用、弓箭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原始农业就产生了。
作 物: 饮料作物:咖啡、可可、茶叶。 果品作物:香蕉、菠萝、芒果、荔枝、椰子。 原料作物:橡胶、油棕、剑麻、烟草、黄麻。 香料作物:胡椒、丁香、肉桂、腰果、甘蔗。
(二)类型: 现代农业的类型有种植园、谷物农 业、牲畜育肥农 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 牧场六种。
2、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生产谷物的农业。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水稻。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内容提要
本章首先详尽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包括农业起源 的理论和农业起源的地点;明确总结了农业发展的阶 段性特点及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农业发展与社会发 展的相互影响机制以及农业对人类文明出现的重要意 义;其次本章系统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主要经济作 物生产与畜牧业生产的布局规律,并对农业景观,即 农田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和观光农业景观作了比较条 理的介绍,最后引用了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提供农业 生产布局区位差别的理论依据。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同自然资源、地理环 境、气候等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
农业起源的研究六大问题: 农业产生的原因 农业产生的地点 农业产生的时间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 农业产生的方式 农业产生的对象
一、农业起源的理论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文明起源。
以下是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原始农业时期(约1万年前):人类从采集、打猎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生活。
人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家畜,并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居住点。
2. 古代农业时期(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前476年):人们通过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农田的水源供应,提高了作物产量。
农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的支柱,农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 封建农业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封建社会的兴起使农业生产逐渐与土地所有权相联系。
农民成为地主的附庸,农业生产主要以满足地主和封建主的需求为主。
4. 商业农业时期(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种植园和农产品市场的兴起成为商业农业的代表。
5. 科技农业时期(19世纪至今):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的广泛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近年来,农业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可持续农业的兴起,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
总之,农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努力,以适应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应。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发展:最初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然后进入铜 制和铁制工具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工业革命以后进入机械 化现代化阶段。 原始农业阶段:迁移农业,目前只存在于少数热带区(南美 的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亚洲的新几内亚、东 南亚的雨林地区)。最大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作,在居住区 附近用刀耕火种法清理出一块土地,挖坑穴,放进根、种, 掩上土,雨水来后即可生长。种植两三年后,土壤养分因作 物吸收、径流冲洗,很快消耗殆尽,产量急剧下降,杂草生 长过快,难以清除,转换其他地块,让原地块休闲,经二三 十年,植被恢复,又可进行下一轮刀耕火种。
中国传统农业: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很适合农业发展。春秋 战国时期,即有深耕细作施肥等法,消除了休闲制,农田连种, 甚至一年两种,秦汉又出现了灌溉技术,北方旱作农业快速发 展,渭河流域及黄河下游河南山东河北交界处最为发达,人口 众多。 南方水稻农业发展缓慢,火耕水褥技术落后,撒播,产量低, 发展较慢。东汉时改为育种移栽,同时战乱使北方人口向南迁 移,劳动力增多,集约化的水稻农业才发展起来,一年两熟到 三熟。宋代时南方粮食产量已超过北方。 宋以后可新垦地不多,而人口大增,中国农业进入集约化精耕 细作阶段。
如可利用土地多,各地块休闲时间超过植被恢复时间,则该方 式是使用最少投入获得较大回报的生产方式,且热带雨林带土 壤养分淋滤分解太快,本不足以维持作物长期生长,刀耕火种 是适合此地生态特征的利用方式,且定居点不变,只需轮作周 围土地即可。 但如可供轮作土地少,休闲时间短,不能满足植被恢复时间时, 此法很易引起环境恶化,地力下降,则需重新寻找定居点。
欧洲中世纪农业:偏低湿,土地偏贫瘠。特点是土地短期休 闲(两圃或三圃制)、敞田制(庄园内农户分得长条状份地, 收获后撤除篱栅,敞开供农户共同放牧,农田和牧场森林溪 流相临)。作物为小麦黑麦大麦燕麦,谷物种植用手撒播, 产量约为种子的四倍。牲畜为牛羊猪,定居点中心为教堂磨 坊。 16世纪,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农业技术提升,17世纪在荷兰 得到突破,苜蓿和萝卜等、围栏饲养,解决了土地肥力缺乏 问题,轮种取代了休闲,出现种植业和饲养业结合的混合农 业,产量达到种子十倍,而且由于发展饲养业,取消份地, 将分散地块合并为围以栅栏的农场。
人文地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04 农业对人类社会影响及意 义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进程推动
农业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够提供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为城市 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未来农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产的可 持续性,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社会公正等方面。
农业的多功能性
未来农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农业的多 功能性,包括生态保护、文化传承、 休闲旅游等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农业功能更加多元化
农业将不仅提供食品,还将承担更多生态、文化等功能。
农业国际化程度加深
国际农业合作和竞争将更加激烈,农业市场将更加开放。 同时,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关注和战略部署也将持续加强, 以保障全球人民的口粮需求。
06 总结:人文地理视角下农 业起源和发展重要性
回顾本次课程主要内容
农业的起源
介绍了农业的起源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文化的关系。
02
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为工业提供了原料,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
民对工业品的需求增加,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03
农业的现代化推动了产业升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推动了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升级。
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形成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 棉花也是重要农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水稻的分布
特点:喜高温、多湿温度较高、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三. 畜牧业生产布局
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和国家
思考: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出现在埃及、 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有何共性和差异? 思考: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 地理环境条件?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 农业景观
农田景观是环境的镜子
反映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对自然的影响
①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在小尺度
空间中,人类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环境。 农业对地形的改造力度相对较小,主体还是适应。 农业活动还会对大气构成影响。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 农业景观
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是多种元素构成的:产业设施 、建筑、道路、水系、公共空间 物理形态——静态景观 生态形态——动态景观 文化形态
古镇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 .
苏州同里古镇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二. 农业区位论
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分布的农业地带,
评价
是否一定会造成环境恶化? 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解决土壤养分问题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
目的 产品 劳动力 动力 技术
③ 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④ 农民生活贫困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传统农业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农业的起源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5.1 农业的起源
一.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1.人口压力说博塞洛普(E.Boszerup) 为增加新的食物来源和数量以维持自身生存而出现了驯化 植物的农 人口增长——动物捕杀过度、食物短缺——新食物——驯 化植物的农业。 2.宴享说海登(B.Hayden
灌溉文明(黄土、黄
玉米文明(温度、降雨、灌溉、土壤)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人类文明的出现 ③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1)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 A (2)地理条件差异 B C
文明程度
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灌溉小麦文明 中国——气候、土壤条件、旱作黍粟文明 墨西哥、玛雅、印加——高原、喀斯特地区 高原谷地、气候、土壤条件、玉米文明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二. 农业区位论
2.目的:探索农业生产方式地地域配置原则。 购置并经营特洛农场——试图论证并非轮作式农业(合理农 业论)一定都有利——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 则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3、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1)地理条件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产量 文明程度 剩余产品
社会分工(智力活动)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一. 世界粮食生产布局
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作物。 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美洲大陆上 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适宜:集中产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别是该 气候带的大河三角洲、江河冲击平原和沿 海平原。 墨西哥湾沿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各地区; 拉丁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地中海地区。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三)玉米分布 养殖业和畜牧业——饲料——玉米种植. 适应性很强,且不需大量人力物力。 主要分布于北美和欧洲。 美国——“玉米王国”。 包括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依州、爱荷 华州和密苏里州共五个州。本区由於盛产玉米而 得名。 不过,内布拉斯加州和米尼苏达州的玉米产量也 很多,在排名上占美国玉米产量的第三名和第四 名,只 因地形的划分而没被列入玉米带。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二. 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①农业生产活动与
采集狩猎活动的差异
定居 流动
人数多 人数少
空间小 空间大
生产单位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
②农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带来村落的出现 农业进一步发展,导致文明的出现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2.糖类作物分布
甘蔗 高温环境,生长期长
南北纬35°之间 巴西、印度、中国、泰国
甜菜 温凉的气候 南北纬40- 60°N之间 集中在欧洲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3.饮料作物分布 茶:亚热带 可可、咖啡 热带经济作物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三. 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 ② 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 ③ 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④ 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 ⑤ 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三. 现代农业
2.现代农业的类型 ① 种植园农业(热带沿海地区) 单一经济作物 劳动力集约 市场指向、明显地域性 带来大规模移民 ② 谷物农业(小麦、玉米、水稻;面向市场;经营方式) 规模大——农业企业 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水稻,》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轻工业原料 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 特殊的生产环境 劳动力多 集中于少数地区 单一经济
§5.3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二. 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
1.棉花的分布 特点: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 种植 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 美国南部的棉花带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最早出现于中东地区
狗
猪——中东
双峰驼——中亚 稻谷——中国
牛——欧洲或俄罗斯草原
驴——北非 单峰驼——北非、中东地区
南北美洲——玉米、马铃薯、甜薯、美洲驼、羊驼、火鸡
§5.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一. 农业发展阶段
1.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分布
特点
热带地区
1、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作物进行轮种,以“刀耕火种”为种植 方式; 2、多种作物杂处; 3、主要是种植作物的土地的“迁移”,而不是人口的迁移; 热带地区实行“刀耕火种”生产方式的原因? 节省劳动力
2.现代农业的类型
⑤ 市场园艺业(蔬菜、水果、花卉;保鲜、储存、运输) 为市场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 保鲜与存储有特别要求 ⑥ 大牧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的干旱地区) 区别于一般游牧业: 规模大 不以家庭为单位放牧,由牧主雇佣牧工放牧 不是自给自足为目的,产品全部投向市场
2、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世界地图)
(1)埃及:尼罗河 灌溉文明(小麦、棉花) 灌溉农业(小麦)
(2)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平原) (3)印度:印度河中下游地区 灌溉文明(小麦)
(4)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河的各支流上 河、降雨) (5)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灌溉文明(黄土、黄
玉米文明(温度、降雨、灌溉、土壤)
美国玉米主产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一带 .
中国玉米主产区
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
相同点:①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 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率较 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②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长. ③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 以上. ④玉米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 场,美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 ②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济专业化以及现代化 程度均高于我国. ③我国玉米带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 产相对较低.
反映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
陕西关山牧场.
云南元阳梯田
桂北丘陵多酸性土壤,适合种柑桔和茶叶 。
田埂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一. 农业景观
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目的: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布在城市周围地区,以 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
§5.4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2.农业的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1)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①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多样化。
(天然野谷 人工种野谷)
②为了发展农业还需一系列创造和发明
(生产工具 食用工具 粮食加工工具)
服装加工(防晒保暖)
③驯化农牧业产品(棉麻、毛皮等)
扩大人类居住范围
④农业剩余产品
储存粮食设施和技术 粮食加工熟食) 延长人类寿命 人口增长速度提升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① 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② 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短期休闲农业(敞田制) ③ 美国的殖民农业 敞田制农业(欧洲移民农业生产方式) 制(印第安人农业生产方式) 灌丛 休闲种植 混合农业(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 北方旱作农业 南方水稻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