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

合集下载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

课程名称:修辞学姓名:董文英学号:201412081248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任课教师:夏莉2015年6月28日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摘要: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

伯克的戏剧五要素是分析话语动机非常有效的理论,尤其是对演讲类题材的分析。

本文主要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对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

关键词:演讲、动机、肯尼迪.伯克、五位一体引言:演讲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演讲这项话语行为,其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

本文试图运用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理论对演讲体裁进行语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此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和社会动机。

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新修辞学的实际应用,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演讲类体裁的有效解读,发现演讲者的隐含动机。

目前,对于演讲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传统修辞学、语音学、认知语言学、衔接与连贯以及比较新颖的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而运用肯尼斯伯克新修辞观中的戏剧五位一体来分析演讲者说话的动机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运用伯克戏剧五要素来分析话语动机对从一个全新角度研究话语行为有着深刻的意义。

演讲文本的核心目的和功能就是感染听话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达到“同一”的交际状态,其话语动机是感染听众,进而使听众接受他的观点。

所以在令听众与自己达到的“同一”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戏剧五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戏剧主义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应用(symbolic-using)哲学,通过分析戏剧来研究人类动机,是一种根据行为模式而不是传递信息手段的语言分析和思想分析技巧。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颠倒每一对关系比的顺序可创设另外10 种关系比。
2016/3/22
• 伯克将关系比看作为因果关系。 • 场景—— 行为关系比指在某一场景所发生的行为, 这是由行为发生需要场景所要求的, 行为的恰当与 否取决于场景。 • 例如, 一个教堂场景决定只有某些有某种特征的行 为才会在那里发生。比如, 祈祷行为在这种场景中 是合适的, 而高声喧哗则是不合适的。 • 方法——行为关系比指明执行某一行为的方式。 例如, 如果用十四行诗的形式表达观点, 要求形成 某种韵律与节奏的形式。
Dramatistic pentad
Attitude
• 除了行为、场景、执行者、方法和目的五 个因素外, 伯克有时还在分析动机中包括"态 度"( attitude) , 方法就是指完成某一行为的 方法, 态度则指完成某一行为的方式。
• 比如, 用锤子修造某物是工具或"方法", 而勤 奋地去做则是"态度", 即"怎样去做" ( 1969: 236) 。态度是发出某种行为的心理准备, 它 使行为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行为, 但它不一定 总能引起行动。
2016/3/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 elements
• 五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 伯克引入了"关系比"( ratio) 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五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 一种共存的关系, 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 • • • • • 场景——行为 场景——方法 行为—— 目的 行为——方法 执行者——方法 场景——执行者 场景——目的 行为——执行者 执行者—— 目的 方法——目的
2016/3/22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

- 194 -校园英语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刘晓亚【摘要】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是他的两个重要理论。

文章综述了1986年到2015年间关于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发现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而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这也启示大家伯克新修辞学可为语篇分析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新修辞学 研究综述 戏剧五位一体一、引言肯尼斯•伯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

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伯克将修辞放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加以认识,并且提出了应该将“认同”确立为当代修辞的中心概念,而不是传统修辞学所关注的“说服”(刘亚猛,2008)。

他提出了修辞学方面的两个重要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策略理论。

二、理论介绍1.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

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五位一体(pentad)”和“关系比(ratio)”。

“五位一体”就是戏剧中的五要素,即:行为(act)、场景(scene)、人物(agent)、手段(agency)和目的(purpose)。

行为指任何在思想或行动中所发生的,即发生了什么。

场景是行为的背景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主要指时间和地点。

人物指什么人或哪种类型的人进行了这种行为,即是谁做的。

手段即人物发出行为时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即他是怎样做的。

目的即为什么该人物在这样的场景用如此手段发出这样的行为。

伯克提出“五位一体”的真正意图在于揭示动机是在五大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动态关系网络内产生的。

这一网络包含由五个要素中的任何两个组合而形成的20个“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场景—人物”、“场景—手段”、“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人物”、“行为—手段”、“人物—目的”、“人物—方法”和“方法—目的”等。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分析明星公关案例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分析明星公关案例

修辞学伯克戏剧五要素理论分析明星公关案例新修辞学如今已成为西方修辞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语言使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修辞学的内容,拓宽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

作为新修辞学的奠基人,肯尼斯・伯克的修辞学思想和理论对20世纪的新修辞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修辞理论主要包括“同一”理论、“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及符号理论等。

“同一”是伯克修辞思想的核心,强调的是交往中分歧的解决和相互理解的达成;“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则提供了一种寻找人类所使用象征动机的手段。

本文通过借鉴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隐藏在新闻语篇语言符号背后的修辞动机。

人类的行动是没有目的的,但人类的行为却是充满动机的,动机隐藏在人类各种行为的背后,并使人类生活具有策略性和意图性,即修辞性。

在伯克看来,戏剧通过语言形式把参与其中的人物的思想、意图等全面地表现出来,它是揭示行为和人的真实意义的固化形式,可以帮助揭示人类行为的动机。

伯克戏剧主义理论提出以1945年《动机语法》的出版为标志。

在《动机语法》中,伯克第一次明确地定义戏剧主义并确立“五要素”的研究方法。

在伯克的理论中,戏剧主义指的是“一种分析方法及与之相对应的术语批评,以图表明研究人类关系和动机最直接的方式是系统地探究术语链或术语簇及其功能”。

从这一定义可以发现,戏剧主义是一种分析方法,戏剧的“五要素”即行为、施事者、场景、手段和目的用来分析事物的五个方面,伯克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发现人类组织并维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秩序时使用符号和符号群的动机意义”,即通过运用戏剧分析中的五个术语分析行为中这五要素的关系,从而发现隐藏在人类各种行为背后的修辞动机。

为了阐述戏剧主义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伯克引入“关系比”概念。

五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产生不同的“关系比”,不同的关系比组合构建修辞者不同的动机,体现修辞者的“选择”和“态度”,比如执行者-行为关系比意味着组织者认为执行者的身份、性格、特质制约行为的发生,而行为-执行者关系比则意味着组织者认为是行为塑造了执行者的个体特征。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

国内外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作者:刘晓亚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4期【摘要】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是他的两个重要理论。

文章综述了1986年到2015年间关于伯克新修辞学的研究,发现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而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这也启示大家伯克新修辞学可为语篇分析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戏剧五位一体一、引言肯尼斯·伯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修辞学家,是新修辞学的领袖人物。

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伯克将修辞放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重新加以认识,并且提出了应该将“认同”确立为当代修辞的中心概念,而不是传统修辞学所关注的“说服”(刘亚猛,2008)。

他提出了修辞学方面的两个重要理论:“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策略理论。

二、理论介绍1.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

伯克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五位一体(pentad)”和“关系比(ratio)”。

“五位一体”就是戏剧中的五要素,即:行为(act)、场景(scene)、人物(agent)、手段(agency)和目的(purpose)。

行为指任何在思想或行动中所发生的,即发生了什么。

场景是行为的背景和行为发生时的情景,主要指时间和地点。

人物指什么人或哪种类型的人进行了这种行为,即是谁做的。

手段即人物发出行为时用了什么方法或工具,即他是怎样做的。

目的即为什么该人物在这样的场景用如此手段发出这样的行为。

伯克提出“五位一体”的真正意图在于揭示动机是在五大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复杂动态关系网络内产生的。

这一网络包含由五个要素中的任何两个组合而形成的20个“关系比(ratio)”,如“场景—行为”、“场景—人物”、“场景—手段”、“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人物”、“行为—手段”、“人物—目的”、“人物—方法”和“方法—目的”等。

英美文学中戏剧的五大要素

英美文学中戏剧的五大要素

英美文学中戏剧的五大要素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

伯克的新修辞学的核心思想是“认同”论,但是其戏剧主义语言观则是实现“认同”的有效工具。

伯克认为“人生是舞台,人的一切行为和经验形式都是戏剧形式。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旨在通过对话语的戏剧性分析找出其背后隐藏的修辞动机,是把语言或象征行动看作戏剧并对其进行评论的一种方法”。

间因此,语言是一种有承载意义并带有目的的工具,更是一种象征行为。

伯克把语言看作是戏剧,并把戏剧及其基本元素作为理解动机和象征关系的基础,确定了有五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词构成了一个基本认识框架。

伯克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描绘一个环境时都不外乎会对下面五个问题提供答案:“做了什么(行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做的(场景)?谁做的(人物)?怎么做的(手段)?为什么做的(目的)?”旧他将这五个关键词确定为“行动"(act),“场景”(scene),“人物"(agent) ,“手段"(ageney)以及“目的”(purpose) ,并将由他们构成的‘辞屏”命名为“戏剧五元模式"(dramatic pentad)。

这五个要素被称为“五位一体”,五个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构成四个基本关系对子,对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因果关系。

一个人在描绘周围环境时通过对这五个因素不同的排列方式去折射出他对环境的看法,也体现了他的动机、态度、价值观等。

英美文学中戏剧构成的五要素有行为(act)、执行者/人物(agent)、方法/手段(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

修辞 逻辑 西方自由 五艺

修辞 逻辑 西方自由 五艺

修辞逻辑西方自由五艺修辞能力是西方修辞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辞能力虽耳熟能详,但现有研究中却鲜见对修辞能力核心要素的构建。

修辞能力一般被视作修辞者的一种内在属性,是修辞者为履行修辞任务必须具备的各种具体能力的总和,因而其包含的内涵较丰富。

鉴于此,为提炼修辞能力的内涵,本文将基于西方修辞学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尝试从修辞的定义出发厘定修辞能力。

依据修辞的概念范畴可知,修辞者、修辞对象、修辞情境、修辞策略与修辞目的是界定修辞能力的重要因素。

笔者在界定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视域下修辞能力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修辞能力的基本概念,认为把握修辞能力的概念对促进外语能力以及国家修辞能力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引言修辞能力作为西方修辞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伴随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学理积淀。

早在西方古典修辞学时期,《论言说者》等古典修辞学家就曾直接或间接论及修辞能力,Aristotle(1954:24)关于“修辞是在每一件事上发现可用的劝说手段的能力”的论述明确将修辞能力与修辞概念紧密关联,为修辞能力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美国传播学会(NCA)前会长Sproule在西方古典修辞学知识谱系下依托亚氏理论对修辞能力的表现形式进行的探索较具开拓性。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与交际学的交叉发展,学界对修辞能力与交际能力的研究逐渐呈交融趋势。

此类研究的重要特点是将修辞能力视作交际能力或者将两者交替使用。

另外,目前研究中,修辞能力的研究内容多涉及演说、论辩能力等。

将修辞能力视作演说能力,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背景下演说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将修辞能力界定为在一定的语境中生成论题,调用多种学科知识形成理性的论辩,将论辩用最有效的顺序组织起来,并且以能被他人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劝说他人并最终导引行动的能力。

该定义凸显了修辞能力的“论辩”特征。

修辞能力虽耳熟能详,但现有研究中鲜见对修辞能力核心要素的构建。

修辞理论--伯克与亚里士多德

修辞理论--伯克与亚里士多德

艺 术 教 育都市家教 264【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本文将对小学美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针对教学问题,探索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创造力;小学美术教学;应用通过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美术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才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通过美术教育改革,将创造力放在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中,使学生的智能和才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

但是我国小学的美术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对绘画的表达方式;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抑制了学生的美术直觉和创作灵感,使学生自由表达的天性受到压制。

小学美术教学彻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沦为简单的绘画训练。

美术艺术变得格式化、符号化,教师在授课中对绘画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绘画中的颜色、形态、结构、比例等都进行硬性的规定,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抑制。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式1.转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

修辞学Burke同的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修辞学Burke同的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
2016/3/22
l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
· Identific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we have shared the same "enemy",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behavior of joining together to fight against the common enemy.
dentification &Dramatistic Pentad
Identification
"同一"(identification)的概念是伯克对修辞学定义 的主要延伸,"同一"来自于"实质"这一概念,自我由 各种实质或特性构成,包括物质、职业、朋友、行 为、信念和价值观等等。 当我们与他人享有某些 共同特质时,我们就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 同 一 离不开"同体"(consubstantial),当两个实体在实质 上通过共同观点、态度、物质拥有或其它特性相 联系时,他们就是同体的。
· 正是通过修辞,我们能消除分离,实现同一与同体。在分离中, 我们可以发现修辞的基本动机,即人们进行交际以消除分离与 隔阂,正是因为有隔阂的存在,同一才有意义。
Dramatistic pentad
·The dramatistic pentad forms the core structure of dramatism,a method for examining motivations that the renowned literary critic Kenneth Burke developed.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简介及其在广告传播中应用研究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简介及其在广告传播中应用研究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简介及其在广告传播中应用研究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简介及其在广告传播中应用研究【文章摘要】本文就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理论及其历史渊源作简要介绍,其修辞理论主要摘取同一修辞、戏剧主义和符号体系,其中同一理论主要包括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戏剧主义主要包括五要素:行为、执行者、目的、情景、方法;符号体系主要有等级、完美、神秘。

之后再对这些理论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对受众劝说的效果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同一;戏剧主义;符号体系本文先从修辞说起,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而随着修辞学的开展到了现代出现了新的定义,对其开展的做出检出奉献的人很多,而肯尼斯·伯克毫无疑问是最璀璨的一位,以至于休·顿肯评论说:“当今谁要是对交际著书立说,无论他多么有独创性,都是在重复伯克的话。

〞1 理论简析修辞如今有了全新的概念。

个人以为,伯克所说的修辞已经远远超过了本来的语言文字、而是到了无所不包的人际交往甚至人类行为的结果或者是成果。

举一个例子,比方一幢银行大楼,它本身不是修辞行为,但它通过建筑材料或宏伟的风格而表达出来的“巩固〞、“平安〞、“资金雄厚〞、“资信度高〞的意义却隐含了修辞,这些意义对人们有劝说作用,其结果是人们放心地把钱存入这家银行。

1.1 同一修辞接下来介绍一下伯克新修辞理论中的“同一〞。

“同一〞译为“identification〞,原意可以理解为身份界定,也就是说,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共同点越多就具有越多的“同一〞性,二者同质性更强。

伯克提出了“同一〞和“劝说〞的统一,劝说是同一的结果,共有三种方式,即“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与“ 误同〞。

“同情认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情感,把一些人们共同的感情表达出来,会立即拉近人们的感情;对立认同也提到了凝聚力,不过这种凝聚力不是因同情而来的,而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误同表现在于人对自身的处境的误同上,举一个例子,我们利用计算机使得许多计算得以简洁明了,我们会自然而然的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能力。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精讲

修辞学Burke同一论 戏剧五位一体论精讲

Example
• 男人和女人虽然不同, 但他们可以通过共享" 人性"这一特质来形成同体。 • 两位风格迥异的画家可通过"艺术家"这一 特质来形成同体。
• 在伯克看来, "同一"与“同体”是同义词, 说 “A 与 B同一就等于说 A与 B 同体”。
Identification&Persuasion
• 伯克把“劝说”与“同体”和“同一”等同起来, 因为劝说是同一的结果。
"You persuade a man only in so far as you can talk his language by his speech,gesture, tonality,order,image, attitude,ideas, identifying your ways with his."(1969:55) 通过同一来改变态度和诱导行为是伯克新 修辞学思想的核心,通过这一概念他拓展 了修辞学的定义。
2018/10/9
• When men drive cars, they always think they possess the ability of cars,in fact, they do not. • They ladies who purchase the Lancome cosmetic products would like to gain identification unintentionally with the beautiful spokeswoman in the advertisement.They think they are as beautiful and fashionable as the star woman.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

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
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主要包括“戏剧五位一体”和“同一”理论。
“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将演讲比作戏剧,把演讲的各个部分,包括说话者、受 众、话题、语气和行为看作一个互相的整体。这个整体的不同部分可以相互影 响,从而影响受众对演讲的接受程度。
“同一”理论强调的是演讲者与受众之间的共同点和。这一理论可以帮助演讲 者更好地了解受众,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演讲策略,更好地打动受众。
引言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的话题。服务设计是指通过 一系列有序、系统化的步骤,将服务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服务提供者需要五个关键要素,即服务设计五要素。同时,戏剧“五位一 体”理论也可以为服务设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本次演示将探讨服务设 计五要素的重要性和基于戏剧“五位一体”理论的研究方法,希望为服务设计 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然而,肯尼斯伯克的五位一体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理论依赖程度高:该理论需要使用者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知识,否 则可能无法准确应用。
2、主观性强:在应用该理论时,往往需要依赖使用者的主观理解和判断,这 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
3、难以量化:五位一体理论难以用具体的量化标准来衡量,这可能影响到其 在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米歇尔在演讲中很好地运用了“同一”理论。她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 历和故事,与听众建立起共鸣。她谈到了自己的父母如何通过努力工作来为自 己创造更好的生活,这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她的观点,也更容易接受她的建议。
结论
肯尼斯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为分析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工 具。通过运用“戏剧五位一体”理论,我们可以看到米歇尔如何通过选择合适 的话题、语气和行为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通过运用“同一”理论,我们可以 看到米歇尔如何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来与听众建立共鸣。这些理论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演讲的背后动机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演讲者的 观点。

以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批评理论解读“元芳体”内涵-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以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批评理论解读“元芳体”内涵-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以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批评理论解读“元芳体”内涵-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随着《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热播,剧中狄仁杰常对李元芳说的一句台词: 元芳,此事你怎么看和李元芳固定化的回答: 大人,我觉得此事有蹊跷.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在2012年10 月左右,掀起了网友疯狂跟风模仿,元芳体就此得以诞生.2012 年12 月30 日,《咬文嚼字》杂评中,元芳,你怎么看?成为2012 年十大流行语.本文拟运用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修辞理论,对元芳体与说话者之间的哲学取向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说话者如何以元芳体来构建自己的意图.2. 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因批评理论戏剧五因( dramatistic criticism,or pentadic criti-cism) 由美国着名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首次在他的《动机语法》一书中提出.伯克首先清楚地表明他的戏剧理论是研究行动,而不是研究动作.动作是生物本能的反应,指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现象,例如: 觅食、建造住所、求偶、呕吐、摔倒等.而行动则是除了本能的动作外使用某一语言或符号系统达到某些目的,它是涉及人的动机的行为,例如: 说话、写作等.同时行动包含三个基本的条件,即自由、目的或者意识以及动作.伯克的戏剧观点起源于他对动作与行动的区分,对人本质的看法,同时也是对符号的界定.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因此当人们表达语言的时候可能是叙述某些故事情节,所以他将这些戏剧因素分为五个: 行动( act) 、场景( scence) 、人物( agent) 、方法或者手段( agency) 、目的( purpose) .这五个要素就好像是讲故事时,我们所涉及到的what、who、when、why 和how,它们可以分析出说者的心理特征和意图,因此伯克称这五个要素为戏剧五因分析.行动即自觉有目的的行动,可以是演讲、舞蹈、绘画等.场景在伯克看来就是容纳行动的一个容器,它指的就是具体发生地点、背景或者发生的相关原因.人物,就是指在这个容器中采取行动的人或者指一个集体.目的指行动者采取某些行动的个人目标,当然,目标与动机不同,动机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而目标是行动者有意识的自觉的结果.方法或者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戏剧主义认为,一个完整地表述就要涉及这五因,这五个因素既分离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针对雾霾,人们会问: 雾霾,元芳你怎么看?人们是行动者,提问是动作,为了发表对雾霾的看法是目的, 雾霾是场景.伯克以上述五个因素的不同组合,他配出十个组合: 场景-行动、场景-人物、场景-目的、场景-方法、行动-人物、行动-目的、行动-方法、人物-目的、人物-方法、目的-方法,这十种比例关系.反之可得到另外的十种关系.同时每个关系中的前者都是因,后者都是果,更加直接地表明了言者所表达的因果关系.而戏剧五因的比例分析自然而然成为伯克戏剧修辞哲学的核心内容,即了解五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分析五因在一个文本中的不同重要性,进而得出演讲者真正的动机.在伯克看来不同因素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比例可以看出说话者的不同哲学观,例如,在演说中如果说话者强调的是目的,那么反应说话者唯实论( realism) 的立场; 如果强调场景,那么反应说话者唯物论( materialism) 的立场; 如果强调人物因素,那么反应说话者理想主义( idealism) 的立场; 如果强调方法,那么反应说话者务实主义( pragmatism) 的立场; 如果强调目的,那么反应的则是说话者神秘主义( mysticism) 的立场.3.元芳体的戏剧修辞哲学观分析3. 1 语料收集本研究以百度百科中2012 年至今所收集的元芳体专栏为语料.例如: 人行道被人一踩就塌,大桥被超载火车一压就塌,得了,却买不起的大房子,元芳,你怎么看?股市太让人纠结了.如此疲软的大盘,我是割肉呢,还是不动呢? 元芳,你怎么看?等等一系列短句构成了元芳体.3. 2 语料分析我们从戏剧五因的角度出发,看元芳体构成的戏剧因素.首先根据上述不同的场景,和戏剧五因要素分析法的操作流程,我们先来分析下元芳体中所述修辞行为的戏剧五因要素.又来了,元芳你怎么看?场景就是发生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物: 普通的人民群众.方式则是提问或发出质疑的方式.目的: 为了表明自己对再度来袭的不安和焦虑.高考移民问题,元芳你怎么看?场景则是高考移民的大背景下.人物: 考生和家长.方式则还是提问的形式.目的: 表达对高考移民的质疑.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高考变质现象的一种质疑.交通拥堵,元芳你怎么看?场景是拥堵的现象.人物: 市民.方式: 提问或发出质疑的方式.目的: 表达对交通问题的担忧和.专家建议厂房弃红罐做绿罐凉茶,避免品牌山寨化,元芳你怎么看?场景是品牌山寨化,一个大的社会现象.人物: 广大人民.方式: 质疑和反问的方式.目的: 表达对中国品牌不规范现状的一种忧虑和质疑.央视: 元芳,你对幸福怎么看? 元芳: 我姓李.场景: 幸福感存在质疑的社会背景.人物: 广大人民群众.方式: 答非所问的形式.目的: 避免回答,对幸福的存在产生质疑.今天为何不发工资啊! 元芳,你怎么看?场景: 不能准时拿到工资的背景下.人物: 人民群众.方式: 提问和质疑.目的: 表达对社会上拖欠工资现状的.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上述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元芳体的基本特征在于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问句前面问题的看法,方式都是以提问的形式,可以推断出元芳体的目的不在于提问和回答,而是在于加强问句前半句话的内容,从而达到宣泄自己情绪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元芳体现象一个总五因模式:场景: 在社会上一些不寻常或者无奈的中人物: 者或质疑者行动: 提出质疑方式或手段: 反问的形式目的: 为了表明或宣泄质疑者的对该种社会现象的质疑和情绪.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发出质疑,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即社会过大的压力或不公平的事情,让人们产生了不安.元芳体恰好符合人们表达这种情绪的途径.社会背景在元芳体的诉求中占一个关键的因素,假如没有让人不安的这种大的社会环境或背景,那么其他的四个因素也将不存在,因此可以得出场景是五因中的决定因素.根据伯克的观点,场景既可以是发生的地点,又可以是行为发生的背景,所以本文将大的社会环境做为一个大场景.再根据戏剧五因的比例分析法,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中得出,社会背景驱使了人们的行为,所以主要的成分是场景-行动,因为身处在一个令人感到不安的环境中,人们才会开始质疑,提出反问.在场景因素占主导因素的比例中,伯克认为这反映了言者的唯物论立场,即主张外在真实可以用物质、动作、或者物质定律来解释.伯克认为强调场景的演说反映唯物论立场,因为演说强调场景的物质条件影响主导其他因素.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不能了社会而单独存在,社会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将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意识是物质的体现也反作用于物质社会.元芳体的出现显示我们社会上不稳定和不安的因素的存在,要使得人们对社会有信心,就应该维护社会的秩序.稳定的物质条件下,意识的作用才能发挥到,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从情境决定行为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元芳体风靡一时主要的内部原因在于民众诉求表达需求.元芳体所出现的文本是在一个追求物质化的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一种生活上或者心理上的稳定和幸福,遭受空前的压力和紧张,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并非是束手无策,他们恰恰是通过元芳体这种独特的方式来主动参与物质世界的构建.他们是促进物质社会构建的呼吁者、参与者,这是民众作为以社会为背景的宏大戏剧中的主角的目的,也是元芳体构建的动机.人们有意识的构建现实,通过得当的使用言论自由的权利,来呼吁管理者意识到现在社会状况的不安因素,积极的参与社会秩序的重构中去.元芳体看起来是很诙谐幽默,并且是个问句的形式,似乎在询问他人的意见.但是网民更多的是借由元芳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大至时政要闻,小到家庭琐事.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的时代,对于社会上的焦点和热点,甚至对于某些社会道德和公平的,我们有权做出质疑和监督.而元芳体的出现,经过媒体的传播,社会自我矫正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4. 总结我们借助伯克的戏剧五因对元芳体进行阐述.本文旨在分析戏剧五因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所表现的戏剧效果.正如伯克所说,人生活在一个戏剧舞台,我们的言行都代表着我们对事物独特的看法.而元芳体的出现表明人们对社会的一种态度和看法.人与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两者不可分离,因此,从元芳体的蹿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稳定性对安抚是至关重要的,两者相辅相成.参考文献:[1]Kenneth Burke. Language as Symbolic Action: Essayson Life,Literature,and Metho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2]Kenneth Burke. A Grammar of Motives. New York:Prentice -Hall,1945.[3]Kenneth Burke. Attitudes Toward History. Los Altos,California: Hermes Publications,1937.[4]刘亚猛. 追求象征的力量[M]. : 三联书店,2004.[5]袁影. 西塞罗争议点系统与博克戏剧五元[J]. 当代修辞学,2012,( 2) .。

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

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

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作者:董文英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1期摘要: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

伯克的戏剧五要素是分析话语动机非常有效的理论,尤其是对演讲类题材的分析。

本文主要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对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

关键词:演讲;动机;肯尼迪.伯克;五位一体一、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戏剧主义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应用哲学,通过分析戏剧来研究人类动机,是一种根据行为模式而不是传递信息手段的语言分析和思想分析技巧。

伯克发展了戏剧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分析工具或方法,以发现象征行为中的动机,是一种把动机的陈述归结为最基本层次的批评工具。

伯克认为它的组成包括5个要素:“行为”、“执行者/人物”、“方法/手段”、“场景”和“目的”。

5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伯克引入了“关系比”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5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种共存的关系,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

而本文主要从场景—行为关系比,行为—目的关系比以及行为—执行者关系比来进行阐释。

二、奥巴马演讲戏剧要素分析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总统竞选最关键的时刻对美国陈腐的种族问题发表了一次情绪激动的演讲,这一演讲对其入住白宫的竞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却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了种族这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免有他所蕴含的话语动机,虽然对于2015的我们来说,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对于奥巴马2008精彩的演讲的分析依然有必要,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演讲是从伯克话语修辞观研究话语动机的绝佳素材,接下来,本文将主要从戏剧五位一体以及同一理论来对2008年奥巴马竞选演讲进行动机分析。

1.场景—行为关系比场景—行为比就意味着话语主体认为是某种场景导致或规定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外交新思维的政治修辞策略探析

外交新思维的政治修辞策略探析

外交新思维的政治修辞策略探析作者:戴盈来源:《新闻爱好者》2013年第12期【摘要】修辞作为达意传情的手段,在政治活动中有助于政治主体获得政治利益和政治权力,改变听众的政治态度,实现政治说服。

在外事活动中,国家上层的演讲活动运用修辞策略,能够拉近演讲者与外国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和说服效果。

基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要素”理论,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将习近平同志出访八国进行的演讲作为分析文本,总结出政治修辞策略的五个要素,即演讲者、演讲对象、演讲双方关系、场景、文化社会等,以体现一场成功的演讲是最大化地合理使用政治修辞策略,并将动机和认同合理运用在政治修辞中。

【关键词】新亚里士多德学派;肯尼斯·伯克;修辞;演讲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合作的工具,其作用在于消弭差异,建构认同,服务于沟通的需求。

语言相通可以密切人们的合作,从而使人的力量得以尽显。

为了达到更好的语言使用效果,就不得不讲究修辞。

“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

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1]3,即修辞是运用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改善表达方式的语言活动。

“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够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让人觉得无可移易。

”[1]1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仲尼引用古书(《志》)上的话说,言辞的目的在于表达意愿,文采可以让语言更加完美,不说话,谁能知道你的想法呢?说话写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久远。

修辞的实质是“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效果调控行为,即发话人有效调控言语交际的进程和交际的各种参与因素,运用最具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最大限度地促使发话人所期望的话语效果的成功实现”[2]。

政治修辞和修辞是种属关系,修辞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类,政治修辞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子类。

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小品《卖拐》分析

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小品《卖拐》分析

伯克新修辞学视角下的小品《卖拐》分析作者:胡小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0期摘要: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辞学奠基人,“戏剧主义”和“同一”理论是其修辞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在此尝试用其新修辞学理论分析赵本山小品《卖拐》,通过戏剧五位一体理论揭示《小品》中人物一系列表演背后的修辞动机,同时运用“同一”理论展现了演讲者如何一步步地将其动机传递给受话者,使其与发话者达成同一、诱发行动。

关键词:伯克;戏剧五位一体;同一;小品《卖拐》[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2林德曼曾对伯克评价道:“在20世纪,对修辞学影响最大的是肯尼斯·伯克。

”1休·顿肯(1964)曾说得更具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谁要是写关于交际的文章,不论他是多么有独创性,都会重复伯克说的话。

”2可见伯克是西方修辞学举足轻重的人物。

伯克以其特立独行的思想出现于美国的学术界,他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20世纪60年代之后,他的观点被人们广泛地注意与认同,成为西方修辞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正在兴起的中国修辞学而言,伯克的思想也是相当的有吸引力。

众多修辞学学者和学生运用他的观点和理论来研究中外修辞现象,取得了很多丰硕的成果,为中国修辞学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路。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伯克的新修辞学理论中的“同一”理论和戏剧主义五位一体来分析中国喜剧小品《卖拐》,分析小品人物和小品本身的修辞行为。

一、伯克的“同一”理论修辞观在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伯克将修辞定义为“人使用词语形成态度引发行动或导致他人采取行动”(Burk 1969:41)。

伯克认为,修辞活动的本质和标志就是“同一”,人类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一种寻求同一性的过程中。

这样,修辞就不单单是一种“劝说”行为,而是试图自然的沟通,避免隔离状态,达到相互认同的一种行为模式。

伯克的“同一”论中有三种获得认同的方式,即“同情认同”(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与“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

贾玲酷口相声的修辞艺术——以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为视角

贾玲酷口相声的修辞艺术——以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为视角

认为“ 酷 口相声” 就是在不改变传统段子内容 的基础上 , 融入
戏剧 、 声乐等 各种 表 演形式 , 使 内容 更充 实。正 如《 中 国文
段。《 大话捧逗》 的表演手段主要有两点 : 一是直观可感 的表 演方式 , 如夸张的面部表情 和肢体 语言 、 各种语 言风格 的杂
艺》 的评价 : “ 酷 口相声最 大的特点莫过 于丰 富的肢体语 言,
克所论之典型五要 素的定位和描 述 , 其 中含有主导关 系比 , 贾玲相 声艺术背后有 着鲜 明修 辞动机 。e x , f  ̄ 克“ 认 同”
理论分析 贾玲相 声< 芝麻 开门> , 认 为 贾玲在认 同形式选择和 内容认 同两个方面运 用了许 多认 同修 辞策略 。
[ 关键词] 伯克; 戏剧五位一体; 修辞动机; 认同 策略 中 图分 类号 : H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2— 8 6 1 0 { 2 0 1 3 ) 0 4— 0 0 3 8— 0 2
< 大话捧逗) 将传统相声 《 论捧逗> 与热播 电视 剧台词相
结合 , 演绎成不 同 的版 本 : 琼瑶 版< 捧深深 逗蒙 蒙> 、 金 庸版 《 捧邪逗毒> 、 古装 版< 捧逗秘史 > , 很好 地展现 了贾 玲式酷 口 相声的特点 , 是贾玲相 声 中受众 范 围最 广 , 最具影 响力的一 部作品。贾玲的成功除 了日积月累的说 唱功底 、 精湛的舞 台 表演外 , 自然也离不开恰 当的修辞设 计 。以伯克 “ 戏剧五位
关于伯 克的“ 戏剧五位一体” 和“ 认 同” 修辞理论


喜爱 , 他们 的相声不仅 能听 , 而且具有丰富 的可视性 。 同时也 让相声更加年轻时尚” 。

修辞批评视角下主流媒介记忆与个体媒介记忆的关系研究——以疫情期间两部微纪录片为例

修辞批评视角下主流媒介记忆与个体媒介记忆的关系研究——以疫情期间两部微纪录片为例

20209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在《动机语法》中,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 )第一次确立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研究方法即“五要素”[1]。

“五要素”借用了戏剧分析中的五个术语来说明语言行为中的动作、动作者、场景、手段和目的[2]。

这就决定了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焦点通常是针对修辞者的动机、行为、象征行动以及如何显示出来这些意图。

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人们为什么要在什么场合下做某事[3]。

媒介记忆研究源起于西方。

美国学者卡罗琳·凯奇(CarolynKitch )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认为“媒介记忆是作为媒介研究与记忆研究的交叉领域而提出来的概念,试图从中探讨在媒介运作中媒介是如何通过扮演一个记忆代理角色来完成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互动过程。

”[4]当前,除了主流媒体机构能够利用媒介进行记忆建构外,公民个体也能够使用媒介技术进行个体记忆的记录、传播。

因此,为了强调个体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个体记忆建构这一特点,笔者根据主体的不同,将媒介记忆划分为主流媒体建构的主流媒介记忆以及公民个体建构的个体媒介记忆这两个类别。

一、研究对象:疫情期间主流媒介记忆与个体媒介记忆的总体构建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中国和全世界,值得世人铭记并反思。

在新冠疫情期间,主流媒体和公民个体分别建构了怎样的媒介记忆?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主流媒介记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在建构新冠疫情的媒介记忆时暴露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构成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为了记录新冠疫情,央视频制作的《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系列微纪录片[5],以女护士、中学生、确诊患者、理发师等普通武汉市民自拍、自述的方式表现不同个体对武汉抗疫行动的支持与奉献。

UGC 抗疫微纪录片则是普通公众对于疫情生活的个性化记录,如B 站(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站)用户“蜘蛛猴面包”作为一名武汉UP 主(B 站内容创作者),在疫情期间创作出《武汉日记2020》系列微纪录片,记录疫情下普通武汉市民的生活:外卖员救助宠物、老人徒步从医院走回家、志愿者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修辞学姓名:董文英学号:201412081248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任课教师:夏莉2015年6月28日从肯尼迪.伯克戏剧五要素分析演讲的话语行为动机摘要:戏剧主义修辞批评是西方20世纪最为流行的修辞批评范式之一,其中伯克的戏剧五要素分析法最具影响力。

伯克的戏剧五要素是分析话语动机非常有效的理论,尤其是对演讲类题材的分析。

本文主要以演讲语类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新修辞学的领军人物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对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中5个要素及其关系比的分析,指出其隐含的动机是将选民的注意力从对自己不利的种族问题中转移到正常竞选活动中,寻求白人和黑人双方选民的支持。

关键词:演讲、动机、肯尼迪.伯克、五位一体引言:演讲作为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演讲这项话语行为,其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

本文试图运用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理论对演讲体裁进行语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此类演讲语篇的人际功能和社会动机。

此研究不仅有助于新修辞学的实际应用,而且有助于人们对演讲类体裁的有效解读,发现演讲者的隐含动机。

目前,对于演讲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传统修辞学、语音学、认知语言学、衔接与连贯以及比较新颖的语料库语言学等角度进行分析。

而运用肯尼斯伯克新修辞观中的戏剧五位一体来分析演讲者说话的动机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运用伯克戏剧五要素来分析话语动机对从一个全新角度研究话语行为有着深刻的意义。

演讲文本的核心目的和功能就是感染听话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达到“同一”的交际状态,其话语动机是感染听众,进而使听众接受他的观点。

所以在令听众与自己达到的“同一”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戏剧五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1.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Dramatic Pentad)戏剧主义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应用(symbolic-using)哲学,通过分析戏剧来研究人类动机,是一种根据行为模式而不是传递信息手段的语言分析和思想分析技巧。

语言的选择使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他人不同,因而语言发挥了产生行为动机的重要功能。

伯克的戏剧主义把语言作为行为去研究,因为动机和语言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可以通过分析一种修辞技巧,发现修辞者隐含的动机。

伯克发展了戏剧主义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五位一体”的分析工具或方法,以发现象征行为中的动机,是一种把动机的陈述归结为最基本层次的批评工具。

伯克认为它的组成包括5个要素:“行为”(act)、“执行者/人物”(agent)、“方法/手段”(agency)、“场景”(scene)和“目的”(purpose)。

这5个要素就是发现动机的原则或“语法”,动机被看作是这些术语之间内在关系或张力的产物。

需要指出的是,伯克的“行为”意指任何有意义的、有目的的行为,因此,“任何隐含有意识或有目的意义的动词,不论是特殊的或普遍的”都建构了行为。

比如,发表演说、马拉松比赛或在帆布上画一个像,都是可以通过修辞者的动机来进行研究的象征行为。

5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伯克引入了“关系比”(ratio)来描述戏剧主义分析方法中5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一种共存的关系,体现了发话者的“选择”与“决定”。

不同的组合构建不同的动机,例如,行为不可避免地暗示执行者,而执行者则可暗示行为发生的场景。

伯克用10个关系比详细阐述5种成分之间的多种关系。

这10个关系比是场景—行为、场景—执行者、场景—方法、场景—目的、行为—目的、行为—执行者、行为—方法、执行者—目的、执行者—方法、方法—目的,颠倒每一对关系比的顺序可创设另外10种关系比。

伯克的意图是把5个要素运用于处理诸如演说之类修辞的相互作用,以便从话语的实际内容中选择5个要素,并进而发现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即演讲者隐含的动机。

2.奥巴马演讲戏剧要素分析奥巴马在2008年3月18日总统竞选最关键的时刻对美国陈腐的种族问题发表了一次情绪激动的演讲,这一演讲对其入住白宫的竞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他却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了种族这个极其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免有他所蕴含的话语动机,虽然对于2015的我们来说,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对于奥巴马2008精彩的演讲的分析依然有必要,2008年奥巴马的竞选演讲是从伯克话语修辞观研究话语动机的绝佳素材,接下来,本文将主要从戏剧五位一体以及同一理论来对2008年奥巴马竞选演讲进行动机分析。

2.1场景—行为关系比场景—行为比就意味着话语主体认为是某种场景导致或规定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伯克将关系比看作为因果关系。

场景—行为关系比指在某一场景所发生的行为,这由行为发生需要场景所要求的,行为的恰当与否取决于场景。

奥巴马在演讲中,为其话语行为及话语所倡导的行为建立起适合的“场景”:“We the people,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这是奥巴马演讲开篇的第一句话,为后面陆续出现的场景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场景”即对美国奴隶制历史的回顾:“The document they produced was eventually signed but ultimately unfinished.”(他们制定的文件虽最终签署完毕,但仍属未竟之业)以及“And yet words on a parchment would not be enough to deliver slaves from bondage,or provide men and women of every color and creed their ful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s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然而,文件上的文字不足以打碎奴隶的枷锁,也不足以使各种肤色和信仰的美国男女公民充分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等。

于是,接下来就有了这样的“行为”:“This was one of the tasks we set for th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ampaign—to continue the long march of those who came before us,a march for a more just,more equal,more free,more caring and more prosperous America.”(这就是我们在这次竞选活动开始之初确定的任务之一:继续先辈们走过的未尽事业,建立一个更公正、更平等、更自由、更有关爱之心和更繁荣的美国)。

“Throughout the first year of this campaign,against all predictions to the contrary,we saw how hungry the American people were for this message of unity.”(与预期的情况相反,在这次竞选活动的第一年,我们发现美国人民多么希望聆听呼唤团结的声音)因此,这种“场景”就必然规定了“行为”发展的“必然”特性:在种族问题仍然还很严重的“场景”下,使采取适当的行为缓解局势或者解决问题的“行为”,比如说消除分歧,呼吁团结成为“必需”。

从中可以看出奥巴马隐含的动机,种族问题是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对于早先对他有种族主义倾向的批评做了不留痕迹的反驳。

没有直接谴责黑人或白人的过激行为,而是呼吁团结,其核心动机不仅是为了得到黑人选民的支持,同时也向白人选民发出信息:他是超越种族论者,所以可以放心支持他。

这里,奥巴马通过一串接一串的行为,使选民相信他不受种族的束缚,使黑白选民都与自己站在同一阵营,从而达到同一效果。

2.2 行为—目的关系比目的—行为比就意味着话语主体认为特定目的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行为。

奥巴马在演讲当中对于他的精神导师赖特的“辱白”言论做了严厉的谴责,但是有着其特殊的动机。

在其演讲中,奥巴马在对于赖特牧师的言论作出批评之后,又发出了这样的“行为”:“I can no more disown him than I can disown the black community. I can no more disown him than I can my white grandmother”(我不能切断与他的联系,如同我不能认我也是黑人团体的一分子。

我不能切断与他的联系,如同我不能否认我与身为白人的祖母之间的联系),这一行为的“目的”正是“These people are a part of me. And they are a part of America,this country that I love.”(这些人与我息息相关。

他们也是我挚爱的美国的一分子)他发出两个似乎是矛盾的行为,一方面不能切断与黑人群体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不能切断与白人亲属(他的母亲是白人)之间的联系。

但是其隐含动机也非常明显:他既需要黑人选民的支持,同时又需要白人选民的支持。

对于黑人选民,他打出“肤色”牌,对于白人选民,他打出“亲属”牌,其动机就是想得到两方的支持。

这里奥巴马所打出的“亲情”牌和“肤色”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选民与奥巴马在感情上的“同一”。

2.3 行为—执行者关系比行为—执行者关系比集中于另外一种关系,用于分析行为如何重塑个体。

奥巴马在演讲中用“反讽”的手段提出一种“行为”:“For we have a choice in this country.We can accept a politics that breeds division,and conflict,and cynicism.We can tackle race only as spectacle”(我们的国家可以有所选择。

我们可以接受滋生分裂、冲突和消极态度的政治。

我们可以仅在发生引人瞩目的事件时谈论种族问题)。

其“执行者”为“我们”,即每一个美立坚合众国的公民。

不难看出他的隐含动机就是引起选民的反思,此处“引人瞩目的事件”指的就是竞选关键时刻的种族问题风波,从而引导他的选民和支持者不要被他的竞选竞争对手的言辞所误导,重新走上他的轨道,坚定支持其竞选的决心。

2.4 “五位一体”综合分析“五位一体”是个整体,5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环环紧扣。

5个要素可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不同的组合构建不同的动机,例如,行为不可避免地暗示执行者,而执行者则可暗示行为发生的场景。

对话语动机的准确解读应该是对5个要素,多个关系比的综合考量,而不仅仅是其中几对关系比。

限于篇幅,本文分析了多组关系比,但只罗列了其中3组关系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