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1.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2.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来表现世界。
凡•高作品欣赏
凡•高
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 师家里,他的童年是在乡 下度过的,这唤起了他对 大自然、农民和劳动的热 爱。 27岁开始学画,37岁 逝世。他在短暂的一生中 创造出超乎寻常的业绩。
吃土豆的人们(模仿米勒,现实主义作品)
星 月 夜 ( 油 画 , 年 )
1889
这幅作品所给人的感觉就是陷入一片黄色和 蓝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使得面对自然的奥秘而 不禁战战兢兢的人们,顿时生起一股绝望的恐怖。 表现出了凡•高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油画,1897 年)
在远离法国的塔西提岛,高更的日子过得极为凄惨,贫困交加以及身染重 病,使他心情十分沮丧,他决定自杀以求得解脱,便跑到深山中服下了毒药。 他在被人救起后,又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一幅反映内心对人生疑问 的哲理性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在其狂热 的创作状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此画的右边有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中间有一个采摘水果的青年,左边
《向日葵》梵高(荷兰) 用色彩来表现强烈的情感,并赋予这些 色彩以象征意义是凡•高最有特征的艺术手法。
《自画像》梵高(荷兰)
红 色 的 葡 萄 园
群鸦乱飞的麦田
高更作品欣赏
保罗•高更
生于法国二月革命余波未 息的巴黎。拿破仑三世上台执 政后,全家逃往秘鲁,在那里 生活了四年。那里的热带风光 给童年的高更以深刻的记忆, 以至后来他迷恋带有异国情调 的热带风光。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比下面两幅作品,有何不同?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美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意象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西方写实油画作品和中国写意油画,教师问学生喜欢哪一组?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喜欢?因为“像”,引入“意象艺术”。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
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
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
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
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
《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
《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
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ft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
并运用PPT 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4,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预习展示和探究新知1、什么是意象艺术?“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
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高一美术 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ppt优秀课件
思考:意象艺术“真实〞吗?
《记忆的永恒》达利(西班牙)
《教皇英诺森十世》〔油画, 1650年〕
两种“真实 〞
视觉真实
情感真实
《尖叫教皇》(油画,1953年)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
中国意象艺术—
写意
《鹌鹑图》(中国画)
朱耷(清)
“白眼〞——哭之笑之
水墨晕染 如泣如诉
《墨葡萄图》 徐渭 明代 165.4x64.5cm
“意象〞与“实象〞相对 着重主观内在精神世界、强调用感 受去描绘世界。 表现手法:夸张、变形、重组
《星月夜》 梵高 92.1x73.7cm 1889
“意象〞:意中 之象
"一天黄昏,我和朋友走在路 上......我听到了大自然不停 地尖叫。于是,我画了这幅 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 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意
实感加以表现。
律限制。
象
不受客观规律和生活 逻辑限制.
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 借助客观世界的物象,来
具 象
表现意图 ,重在表现客观世界的真 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重在表
不同
实性。
现内心世界的真实性。
艺
在色彩、透视、空间关
大胆将客观物象进行变形
术 艺术语言 系、立体感、质感等方面 、夸张、取舍、分解、组合、
与 不同
都严格模仿客观物象的真 叠加等手法,不受任何客观规
我画你猜
主观感受
“人
不 学
〞
礼 , 无
以
立
。
——
孔 子
人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怪异〞的画像
马蒂斯
高 更
《马蒂斯夫人像》(油画,1905年)
走进意象艺术教案
例取一些生活中的一些意象艺术,例如:标志、服饰、装置等。
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动画片里的动漫形象)说明夸张地动漫表现手法作用。
增加趣味性.(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发言,根据自己对生活中的联想,寻找具有意象艺术的现象。
)通过让学生发言,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此堂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不会觉得空洞、乏味、无趣。
得到一个道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课堂小结老师用语言对此堂课做出小结,并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画笔来画一
幅意象作品。
板书设计走进意象艺术 1 真实是什么?
2 什么是意象艺术
3 进入画家的角色
4 生活中的意象艺术
教学后记在本课中应立足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通过对比来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思考、辨析意象艺术作品的
主要特征。
同时在本课中,注意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自主找到意象艺术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人美版高中美术名词解释
人美版高中美术名词解释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通过美的教育而使人性发展和完善的活动。
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而逐步培养人的正确的美丑观、善恶观、是非观、爱憎观,从而净化人的心灵;逐步培养和提高人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在没有任何强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最终达到人性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审美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自然和艺术领域,还应包括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
在西方,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公元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开始注意倡导审美教育;在近代,对审美教育给予极大关注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J.C.F.Schiller,1759—1805),他认为要把人性从自私和腐化中拯救出来,使人的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又称理性冲动)协调一致,使不合理的社会变成合理的社会,惟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教育并非获得人性解放的最终条件,而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审美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美鉴赏力是指人的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鉴别、认识和评价现实现象和艺术品之美丑的能力,亦称审美判断力。
它是审美主体(人)通过美的创造和美的鉴赏而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具有社会性和个体性差异。
从社会性的角度说,任何主体的审美鉴赏力都是受到一定历史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制约,因而具有共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主体的生活经验不同、审美修养的不同,审美鉴赏力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它既是依赖于个人审美趣味的单独判断,同时又普遍有效。
德国美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把它归于“先天共通感”。
但按照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共同的审美鉴赏力是同一社会关系的产物。
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但依赖于直接鉴赏经典艺术品,而且还依赖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真伪、美丑观念。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美术鉴赏》模块的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意象艺术。
教材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分别是(1)开头引用了马蒂斯和一位妇女的对话,为意象艺术的阐述做铺垫(2)通过对塞尚的《圣维多克山》、凡高《星月夜》等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3)列举了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包围的肖像》与《教皇英若森十世》的对比,以及对中国画《鹌鹑图》的讲解,阐述了“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这也是课本最为关键的部分。
正是通过这主要的三个部分的有机串连与阐述,让学生较为充分地了解了这种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意象艺术。
学情分析应该说我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积极因素是显而易见有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高,他们有着很强的思辨能力,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因素也同样存在,由于平时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同时接受的又是住宿制的管理,这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暇了解美术,其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就针对本课的的一次学生的审美价值观的口头调查中,几乎所有学生(除个别本身有专业学画经历或家长本身就是美术工作者)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把标尺——认为一件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像”的就是美的,“不像”的就是没有水平或者纯粹就是乱画,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因此为了能改变学生的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审美观,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同时也为让学生以后进一步了解“抽象艺术”做下良好的铺垫,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在美术作品中这一部分“说像又不像”的作品,其实它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
设计理念通过对课本结构思路的分析,结合教学的具体要求,并根据学生目前所处的真实的美术能力水平,本人认为本课应立足于循序渐进地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对比,直观而清晰地让学生自己找到意象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而真正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这应该是整堂课的主线。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
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
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
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
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效果分析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
例如:在比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辨出艺术家的主观表达意图,以及影响形成个人风格的主要因素。
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愿望。
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艺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比如: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获成功的事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感知意识,引起共鸣。
三联系现实生活,发现身边的意象艺术形象,并动手创作,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而朗诵散文,创设艺术情境,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个亮点。
另外,通过当场反馈教师才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
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共存,会让教学变得更实际和有意义。
如:在本课质疑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与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问题就提醒了我,界定意象艺术不能以表现方式作为评价作品类型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让学生懂得“意象”相对于“实象”,它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
高中美术_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出示西方写实油画作品和中国写意油画,教师问学生喜欢哪一组?学生回答。
提问为什么喜欢?因为“像”,引入“意象艺术”。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
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
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
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
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
《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
《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
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
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导入本节课的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4,导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二)预习展示和探究新知1、什么是意象艺术?“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
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4课《走进意象艺术》课件
2
1
2
1
2
1
2
1
2
1
2
具象艺术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第四课
— 走进意象艺术
一、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1.一种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 世界的角度; 阴险、狡诈
1、 2、 多疑、毒辣 的性格 紧张、惶恐
比 较 两 幅 作 品 第 一 幅 有 什 么 不 同 ?
呐 喊 蒙 克 挪 威
三、意象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方法)
1. 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色彩
2.画中都表现了什么内容?画家是通过 哪些手段(方法)来表现的?
夸张 变形
星 月 夜 梵 高 ( 荷 兰 )
呐 喊 蒙 克 挪 威
毕 加 索
( 西 班 牙 )
—— 重 组
归纳:
意象艺术的表现方法:
夸张
鹌鹑图 (中国画)朱耷(清)
二、意象艺术 ——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艺术家的感觉和表达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 象就可能越与众不同。)
三、意象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方法)
1. 这幅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画中都表现了什么内容?画家是通过 哪些手段(方法)来表现的?
星 月 夜 梵 高 ( 荷 兰 )
培 根 想 表 现 什 么 ?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培根(英国)
《教皇英诺森十世》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2、另一种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鹌鹑图 (中国画)朱耷(清)
1.一种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 世界的角度;
2、另一种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木怪石 中国画 苏轼(宋)
观此图: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 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 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 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 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 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即不是艺 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 而是“意” 中之 象,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 来的形象。
二、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一种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 表现世界的角度
一种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 角度。
• 正因为该画带有象征性而费解。我们从画面中看不出画家对 题目所做的回答。这幅画只是高更带着梦幻和热情所画,画 完之后,“当他梦醒时,他觉得面对画幅‘看到’了他所要 画的构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句 话就成这幅画的标题(引自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 典》,浙江文艺出版社,第675页。)只能说这幅具有一定宗 教意境的绘画,实际上是高更对塔希提岛人生活印象的总结, 但作者自己所说的“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的体 验过的悲伤之情”,是可以从中感到的。
• 内战的预感 油画 1936年 达利(西班牙)
鹌鹑图 中国画 朱耷(清)
朱耷(1626—1705),名统 ,号八大 山人等,江西南昌人。八大的祖、父两 代皆工书画,使他从小受到家学熏陶, 开始涉足诗画翰墨。八大山人身为明朝 宗室,正当其意气风发之时,却遭遇国 破家亡,一落为布衣平民,绝望中郁闷 不已,一度削发为僧,期间致力于精研 佛理和吟诗作画。八大山人60岁前,因 狂疾而尽情发泄内心所压抑的痛苦,多 酒酣泼墨,奔肆不羁,构图样式依旧, 形象往往怪异,基本不顾规矩法度,信 笔挥洒,笔墨语言涌动奔放。八大山人 后期的创作,完全排除了世俗的干扰, 逐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从中显现出 更趋圆浑的笔墨,而花鸟造像状物的意 境,潜移默化为古怪幽涩的格调,画品 气格更高一筹。
是塞尚最后的一幅描绘这座山的画。我们看 见, 在一片没有人迹的广阔天地间,雄伟的 大山似乎从明朗清澈的大气 中 升 起;它那坚 实的、 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现的闪烁的光影之 中。 全画气势庄严、 崇高, 略带忧郁,反 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在 这幅画中, 每 一 个 体 块和造型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 使 人联想到他静物画中的一个个苹果的描绘。 然 而, 塞尚风景画色彩的丰富多变,却是其 静物画所难以比拟的。
4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走进意象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的 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这种认识十分重要,因为它的进一 步发展就是使人们把艺术家主观表现的能动性提高到更加突 出的地位,在这种主观能动性被强调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时 候,就为艺术家自由地表现打开了方便之门,就产生了那些 经过艺术家主观意识改造的各种各样与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 世界不同的艺术形象。这样,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 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湖滨山居
(中国画,1947年)黄宾虹
• 黄宾虹特擅山水,初从明人入手,继攻宋代马、夏、二米 与元四家,又上溯五代之荆、关、董、巨,下取清代之程 邃、髡残,兼融并蓄、旁收博采,尽窥古人之深心。平生 又喜游历,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实地写生,积稿盈万。故 其画融会古今,穷极变化,自成浑厚华滋之独特面貌。用 笔融入篆籀之意,凝重高古、刚健婀娜;又精墨法,好用 破墨、积墨、宿墨;其章法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繁而不 闷、疏而不空,尤善以“黑、密、厚、重”之繁体抒写山 川浑然之气趣;间作花鸟虫鱼,妍雅清逸,别有水流花开 之妙。
四川地区的汉俑独具特色,内 容 更 为丰 富,在出土的许多俑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这 件《击鼓说唱俑》。说唱俑席地而坐,头部硕 大,裹着头巾,前额布满皱纹,赤膊跣足,左 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扬鼓锤。这个说唱俑 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神 情激动,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 来……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虽然人们并 不了解他说唱的具体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 乐观、充满生命活力和幽默感的艺人,都会发 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这个说唱俑 的面前,正有一群兴致勃勃的听众在倾听着他 出色的表演!可见,汉代的雕塑家们是多么富 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柯石双禽图
纸本 水墨 107厘米 ×64厘米 烟台市博物馆藏
此幅作品所画押的"八大山人" 的记号,"八“ 字笔画硬折,虽无 年款,但可以断定是其六十九岁之 前的作品。 此图用墨笔淡淡勾画出 一块巨石,一旁伸出一枝用浓墨画 就的疏枝。石上有双鸟一白一黑栖 石呼鸣。巨石形状十分奇特,画中 两鸟鼓胸缩颈,单腿独立,似有寓 意。整个画面虽然构图险怪但却十 分空灵,在这荒寂的境界中,反映 了八大孤愤的心境。
马蒂斯(1869—1954),法国 现代著名油画家和版画家,野 兽派绘画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于法国诺尔省卡德市的粮食 商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后 因病开始学习绘画,走上艺术 的道路。1895年到巴黎,进入 国立美术学校著名画家莫罗的 画室,当时同一画室的一些画 家后来成为野兽派的重要成员。 他的作品除具有野兽派的风格 特征外,还追求形体的单纯化、 色调的平面化,强调艺术要满 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其中虽然 含有唯美主义的倾向,但总的 基调是健康明朗的,给人以愉 悦感。《马蒂斯夫人像》是他 的典型的野兽派风格的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油画,1897年)高更(法国)
塔希提岛的热带风光和赤裸着上身的女人的原始性,与高更所 追求的艺术理想合拍,极大地激发了高更的创作热情并使他找到了 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用朴实的线条、简化的轮廓、纯朴浓艳的色彩 和近于平涂的手法,画岛上妇女及其生活、宗教仪式等。其笔下人 物是原始、天真的自然人,神情神圣庄严。这些内容与形式统一的 面貌一新的作品,因具朴实的古风和原始性的宏大境界,而奠定了 高更在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油画 1953年培根(英国)
这件《 被牛肉片包围的肖 像》,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 兹的“教皇”为蓝本,使人感 到惶惑不安。画面对称的构图, 像一个模糊不清的古代纹章。 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 像左右两侧。观者从这两片鲜 血 淋 漓 的屠宰牛肉片的色彩 上,感受到同样鲜血淋漓的恐 怖形象——委拉斯凯兹笔下的 阴险的教皇。这幅画上教皇凄 厉的叫喊充满忿怒与兴奋感, 形象的孤独、愤怒以致狂乱的 情绪更为强烈。培根经常利用 教皇这个历史人物形象,决不 是为了某种历史的含义,而纯 粹是出自精神紊乱的寄寓性手 法。
朱耷是四僧中最为 传奇的一位。他出身明 朝宗室,19岁正逢国破 家亡,23岁在奉新山出 家。八大山人是弃僧还 俗时用的号,始自康熙 甲子年即公元 1684年, 其年59岁。这个别号朱 耷用的时间最长,直至 其80岁去世。之前他还 用过传綮、个山、驴、 驴屋、人屋等奇怪的字 号。通过辨别朱耷的字 号,有助于鉴定其作品 的年代。
圣维克多山
塞尚(法国) 1904—1906年 油画 73厘米 × 91厘米 费城美术馆藏
塞尚一生画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风景 画了。1882年以后,塞尚隐居于故乡附近的 小镇,专心地画起当地的风景。他深深地为 圣维克多山的奇异山形及其周围的壮观景色 所吸引。年复一年,他一再重复地描绘这座 从大地上露出的巨大岩石,分析它那时隐时 现、复杂细微的体块和结构。 在 他 的一生中, 他为此山所画的 “肖像”,竟有七八十幅之 多。这幅藏于费城美术馆的《 圣 维 克多山》,
杂画册一 中国画虚谷(清)
积书岩图
中国画 赵之谦(清)
枯木怪石 中国画 苏轼(宋)
米芾在《画史》中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 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枯木怪石 图》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后冒出几枝竹叶, 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 “怪怪奇奇”,于笔意 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 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苏轼一生,几 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 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苏轼 曾自题其画云: “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石,森 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 足以说明其抒写胸臆之情。 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他曾自 谓: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 吾书虽不甚 佳, 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 浩然听笔之所之 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星月夜 油画 1889年6月 凡 ·高 纽约现代艺术馆藏
在这幅画中,达利将人体各部位重 新进行正常人难以想象的组合,从 上臂长出小腿和脚,从大腿长出前 臂和手。这样怪诞、高大、恐怖的 梦境形象,表现出人的贪欲——已 把肉体变成自傲的怪胎,这是人类 自我耗费的象征。它渗透着作者对 人类生存行为的体验,是人类不负 责任的发动战争和自我毁灭的病态 行为的梦态形象转译。正像柏格森 说的,“ 这样一种梦幻, 并非由个 别人的幻想产生,而是整个社会所 梦见的”。
教皇肖像 (油画)委拉斯凯兹(西班牙)
击鼓说唱俑
《击鼓说唱俑 》,灰陶制,高 55 厘米, 制作于东汉时期, 出土于四川成都天 回 山崖 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俑在汉代雕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题 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 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几乎无所不包,反映 了汉代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虽然这些俑比起 秦代的同类作品尺寸相对较小,但表现出强烈 的写实主义风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马蒂斯夫人像
油画 1905年 马蒂斯(法国)
• 呐喊
• 蒙克作(挪威) • 1893年 布面油画 • 90.8厘米X73.7厘米 • 奥斯陆国家画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