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7张PPT)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 5.宜乎众矣
解释文言词语
6.可以调素琴 7.无丝竹之乱耳 8.无案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① 蔓: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例句:不 蔓不枝
② 枝:名词活用为动词,生枝杈。例句:不 蔓不枝
③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的传 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③ 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此指居室主人道德 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方馨。例句:惟吾 德馨
④ 乱:动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 句:无丝竹之乱耳
⑤ 劳:动词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 句: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 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 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 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 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 )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 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 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 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
淘 宝 客 服 每 日工作 计划分 析 网 络 销 售 员 的基本 工作是 做好客 户询价 疑问工 作,引 导客户 购买我 们的产 品,做 到 这 些 工 作 ,还不 够,因 为这仅 仅是一 个导购 员的工 作,尚 不具备 成为一 个专业 的 网络销 售人员 的能力 。因为 网络销 售作为 推广的 一种主 要方式 ,应该 是主动 的, 自 觉 的 , 而 不是被 动的等 着客户 来议价 。做为 销售人 员,特 别是做 网络销 售是十 分 辛 苦 且 有 一定压 力的事 情。随 着网络 销售市 场的竞 争越来 越大, 如今的 网络销 售 人 员 不 再 是坐在 那打打 字,聊 聊天, 简简单 单回答 客人的 问题就 可以的 了。作

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 《短文两篇》 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 《短文两篇》 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学反思《陋室铭》是一篇名传千古的美文,通过对简陋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1、文章的教学目标设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落实重点和难点。

2、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较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3、本文注意了以读为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们感受“铭”这种文体的篇幅短小,语句押韵、语言优美的特点,进而对课文的形式美有深刻的认识。

还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注意对学生适时的点拨,有层次的进行朗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会读还要读好,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真正把自己融入文章中来,并且注意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鼓励。

最后,运用“整体板书”和“回译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加深记忆。

总之,用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

4、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式,答对加分,答错扣分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5、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句式等常识,准确翻译文章,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再说,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必须理解课文字句,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弄懂文章的此句意思。

6、让学生参与课堂和学习的全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学生们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限于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的分析,还包括课前对课本的预习,对重点知识的揣摩,对疑难问题的质询。

更包括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演绎。

所以,我从预习这个环节抓起,让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做知识和思维的主人。

7、巧妙的设计提问,采用小组合作、教师点拨来解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

精心设计问题,并形成一个问题链,让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问题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的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最后运用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前后呼应把它连接在一起,融汇贯通,把全篇课文的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串珠成链”的整体把握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本次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解了《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讲解,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还引导他们理解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意蕴、体会作者情感等。

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我认为这些目标基本得以实现。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反思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讲解了两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意蕴。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异同。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小组讨论、问答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讲解过程中还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成效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掌握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

2.深入理解了文章意蕴和作者思想感情。

3.提高了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4.培养了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和崇尚。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紧凑。

3.在讲解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

五、改进措施与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2.优化时间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

3.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陋室铭》《爱莲说》译文

陋室铭刘禹锡出名有灵性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会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性。

这这只高尚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与我)谈笑的有博学的人,没有学问的人弹不加装饰的琴佛经(与我)来往的没有不识字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奏乐声公文使┄┄劳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过多)的公文使身形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有?”“之”字提宾,不译。

(好比)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

多水中、陆地上草和树木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李唐从唐朝取独,不译。

从唐朝以来,人们多喜爱牡丹。

我只喜爱莲花,(它)出自淤泥来却不沾染(污秽),洗涤清水生枝蔓长枝节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通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耸立的样子立亲近而不庄重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可玩弄(它)。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隐士品德高尚的人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叹词,唉。

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少有听闻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有很多人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导语】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它对写莲有何作⽤呢?刘禹锡把⼭⽔⽐作什么,仙龙⼜⽐作什么?⼩编整理了⼋年级上册语⽂《短⽂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设想】 ⼀:教学⽬标 知识⽬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体等⽂学常识; 2、在疏通⽂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法),了解特殊⽂⾔句式的翻译。

能⼒⽬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洁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 2、⽂章的主旨; 3、托物⾔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乱⽿”之间不⽭盾的关系。

四:教学⽅法:多媒体录⾳、课件的使⽤和重点内容的⼿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氛、加⼤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重点知识。

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求可以背诵。

把课前的预习带⼊课堂的学习中,提⾼课堂效率。

”⼀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 1、⽣字注⾳; 2、《评价⼿册》第⼀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导⼊ 同学们有没有⾃⼰的座右铭?(请学⽣说说⾃⼰的座右铭。

)⼤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的呢?(⽤来激励⾃⼰的。

)那可以看出“铭”⾥⾯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

(ppt课件展⽰“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种⽂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特点是要⽤韵。

(ppt课件展⽰“铭”的⽂体知识,“⽤韵”⼆字加⾊标注,引起学⽣注意。

) ⼆:指导朗读 1、铭是⽤韵的,韵脚是哪⼏个字?(学⽣说。

)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学⽣跟读。

3、请⼀名学⽣朗读,其他学⽣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原文阅读陋室铭①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②。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③。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⑦之乱耳,无案牍⑧之劳形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

孔子云:何陋之有11、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2。

晋陶渊明独爱菊13。

自李唐14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15而不染16,濯清涟而不妖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④焉⑤。

予谓菊,花之隐逸⑥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⑦;莲,花之君子⑧者也。

噫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③〔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③〔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⑤〔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⑥〔金经〕指佛经。

⑦〔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⑧〔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⑨〔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资料链接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课文详解名师点评本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朗读节奏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④。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⑤。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⑥。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⑦。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⑧。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陋室铭》译文: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显示灵‎异。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作业
填空 1.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 ____。 2.写陋室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 3.与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 解释加线的词 1.惟吾德馨 3.何陋之有
2.无案牍之劳形 4.无丝竹之乱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 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成了灵异的(水)。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 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交往的是 学问渊博的人,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 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 乐扰乱耳朵,没有公文使身心劳累。就好比南 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诸葛庐 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 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 的呢?”
4、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 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5、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 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
6、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
山 水 引
景 人 描 事 庐 亭 赞
高洁伟岸
陋 室 铭 (德馨) (不陋) 安贫乐道 托 物 言 志
名词作动词,有灵气 这 蔓上 变绿 映入 只 香气,指(品德)高尚 大学问家
出名、著名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平民,没有学问的人 调弄、弹 珍贵的 身体 指奏乐的声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知识讲解
(1)作者以古代圣贤类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 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引用孔子的话作结,具有雄辩的力量。 (3)画龙点晴,进一步点明全文主旨。
6、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有
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闻名。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成为有灵气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案牍(dú) / 读(dú ) 书 鸿儒( rú ) /相濡( rú ) 以沫
周敦颐 (yí) 甚蕃 (fá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玩
隐逸(yì)
噫(yī)
鲜(xiǎn)有闻
朗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室, 惟 吾/德 馨。 苔 痕/上阶/绿, 草 色/入帘/青。 谈 笑/有/鸿儒, 往 来/无/白丁。 可 以/调/素琴, 阅 /金 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动词,长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

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词类活用
①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例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 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例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生活态度,以及对

的世风的鄙弃。
文体常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 ,它是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 称述功德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体裁是 说 ,它是既 可以 说明 、 记述 事物,又可以 发表 议论 的一种文体。
再见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译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课 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可远观而不
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

诸葛庐、子云亭—因住人有名而受景仰—自比古贤居室
结尾
陋室 不陋

何陋之有——因住人“德馨”而不陋——高尚情趣
写法理解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本文采用反向立意的写法。 3.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
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而又 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 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 相结合的和谐美。
主题理解
•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的描述“陋室” 内外的情景,并用类比和例证,有力 的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 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爱莲说》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两篇短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这两篇短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白话文翻译,方便学生参考。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

七下语文短文两篇原文七下语文短文两篇是《陋室铭》和《爱莲说》,原文如下:《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 看不起平民百姓。
8、刘禹锡写《陋室铭》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对陋室的描写和赞美,极力形容“陋室” 不陋。同时以古代圣贤自比,表明自己虽然身 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高洁傲岸的节 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同时也表述了自己的理 想抱负。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是从体态方面来写的 是从香气方面来写的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是从气质方面来写的 可亵玩焉
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2.胸襟磊落 豁达正直 3.传播美德
引古人自况,陪衬比喻。
关于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 夏韦太守良宰》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乐府民歌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花 香 不 在 多
室 雅 何 须 大
刘禹锡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 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 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 或以明愿。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作者的志向放在对陋 室的描写中表达出来。 2.对偶。 3.类比:开头 山、水与陋室类比 结尾 以古代名贤自况
填空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5、文末提到三位古人,起什么作用?
yí 蕃 fá n


n 蔓 mà n 亵 xiè 濯zhuó涟 liá
逸 yì 鲜 xiǎn 噫



骈句
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扬 一抑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语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动词,长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案牍:官府的公文。 形:形体、身体。
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 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 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 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 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 唐代诗人,哲学家。晚 刘禹锡简介 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被白 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 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 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 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 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 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 了《陋室铭》一文。
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高雅志趣。
6、从文章的相关内容看,作者是怎样的一 个人?
作者是一个不受世俗羁绊,淡泊名利,
有着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情趣的人。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
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 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 进步。
噫!
叹词, 相当于“唉”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少 听说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 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唉, 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喜爱莲花的,像我一样的还有几个人呢?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闻名。 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成为有灵气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主旨:借写陋室,表达自己不慕荣利、 不求闻达、安贫乐道、高洁伟岸的高 贵品质。
托物言志: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
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 感情。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 喻 德馨
山 水
陋 室 铭
环境清幽(景色)
安 贫 乐 道
陋室不陋
高 交往高雅(交友) 洁 伟 生活恬适(情趣) 岸
名贤自比:何陋之有(画龙点睛)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3、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山 水
设喻引题 龙

陋室
德馨
比喻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比"就是比
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
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4、陋室,陋室,真的陋吗?那么,本文从 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 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花 2.中通外直 之 不蔓不枝 君 3.香远溢清 子
4.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4.仪态端庄,气节高 尚,令人尊敬
托物
言志
作者写莲花, 可是文章开头并没
有从莲花写起,在
写莲花之前,作者
写了什么?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 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 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 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 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 称他为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 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 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给下列字词注音: 敦 dūn 颐
苔 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 往 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 阅金 经。无丝竹之 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 入帘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 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 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 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 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和鄙视。
托物
言志
以 花 世人爱牡丹 (众) 富贵者 喻 (反衬) 人
君子 予独爱莲 (无) (突出)
隐逸者 陶渊明爱菊 (鲜) (正衬)
感叹 惋惜 鄙视 轻蔑
赞扬 称颂
语 言 特 点 :

诸葛:诸葛亮。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生互动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2、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押韵。
生枝蔓 (名作动)
更加 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语气词
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译文:它的茎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 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地 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 贴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
认为,以为
花之
隐逸者也;
隐居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也。 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 “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 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劳形”---情 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 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一.语言凝练传神。 二、骈散结合。 对偶句和排比句为骈句, 此外为散句。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 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 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