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_5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1605da0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8.png)
1.⽜顿第⼀定律: ⼀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直到有外⼒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
l)⽜顿第⼀定律指明了物体不受外⼒时的运动状态:原来静⽌的物体保持静⽌;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速度⼀直运动下去。
2)⽜顿第⼀定律的意义在于:①指出了⼀切物体都有惯性。
②揭⽰了运动和⼒的关系:物体维持⾃⼰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
外⼒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顿第⼀定律不像其他定律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
它是⽜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总结前⼈的研究成果,以可靠的事实为依据,加之丰富的想象⽽提出来的。
这个理想的实验实际是永远⽆法做到的,但它是有事实基础的,⼜是可靠的。
4)⽜顿第⼀定律所描述的是⼀种理想化的状态,即物体不受外⼒作⽤的状态。
但是,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不受外⼒作⽤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但我们却能看到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状态,这与⽜顿第⼀定律是否⽭盾呢?物体受到⼏个⼒的作⽤,如果合⼒为零,即⼏个⼒相互平衡,这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发⽣改变,实际上物体保持静⽌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的作⽤结果。
这与⽜顿第⼀定律并不⽭盾,也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外⼒为零和物体不受⼒在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上是等效的。
来源: 2.惯性来源: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l)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是⼀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2)当物体不受外⼒(或受到合外⼒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因此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来维持。
当物体受到外⼒作⽤时,物体的运动状态要改变,能不能说物体没有惯性了呢?当然不能,物体有惯性,惯性表现为反抗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试图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静⽌的物体受到⼒的作⽤,其速度由零开始逐渐增⼤,⽽不是在受到⼒的那⼀时刻物体的速度⽴即就增⼤。
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作⽤时,保持原来的速度为初速度做变速运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7fad3d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e.png)
速度不仅是一个标量,还有方向。在二维平面或三维空间中,物体的速度方向由其运动 轨迹的切线方向决定。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的方向则表示物体的运
动方向。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总结词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两大物理量,它 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两大物理量。速 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 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 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和加速 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公式v=v0+at来描述,其中v 是速度,v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
总结词
描述了物体动量与力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的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动量定律,指出物体的动量变化率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力的方向和 速度方向的夹角正弦成正比。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总结词
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
详细描述
牛顿的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定律,指出对于每一个作用 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反作用力。这个定律说明,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VS
详细描述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其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速度的变化趋 势。在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大于零时, 物体速度增加;当加速度小于零时,物体 速度减小;当加速度等于零时,物体速度 保持不变。因此,加速度是决定物体运动 状态改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05
CATALOGUE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速度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 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物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状态的改变与力
![物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状态的改变与力](https://img.taocdn.com/s3/m/85f6978f33d4b14e852468de.png)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Ⅰ)
内容: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会沿着力的方 向产生加速度;此加速度的大小和外力的大 小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The change of mo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motive force impressed ; and is mad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ight line in which that force is impressed.
14
力(force)的概说 (Ⅵ) 力的单位(2)
绝对单位: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ma 所导出。
(1) M.K.S. 制:1 牛顿=使质量 1 公斤的物 体产生 1 米∕秒2 的加速度之力。
(2) C.G.S. 制:1 达因=使质量 1 克的物体产 生 1 公分∕秒2 的加速度之力。
15
力(force)的概说 (Ⅵ) 力的单位(3)
6
力(force)的概说 (Ⅰ)
1.力是物体与物体间(或质点与环境间) 的一种交互作用,肉眼看不到,但产生 的效应可以感受的到。
2.力的效应:物体受力作用后,可能会发生 (1) 运动状态 改变作 加速度 运动。 (2) 形状 改变称为 形变 。
7
力(force)的概说 (Ⅱ) 3.力的定义:
m5
∴v=v0+at=0+5×2=10(米∕秒)
22
重力、重量与质量(Ⅰ)
重力与重量(weight) 物体在地表附近会受到来自地球的万有引力 作用,而产生一指向地球球心的加速度,由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ma W=mg 。
23
重力、重量与质量(Ⅱ)
(1) W:为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 以物体的重量形式呈现,故万有 引力亦称为重力。换言之, 物体的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74e1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4.png)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转动。
下面是五个力的作用效果,以及相应的实例:1.阻力力:阻力是物体在运动中由于与介质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
它的作用是减慢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物体最终停止。
例如,当一个人骑自行车时,空气阻力会减慢自行车的速度,使驾驶员需要更多的力量来保持速度。
2.弹力力:弹力是指物体在被压缩、拉伸或弯曲时产生的力。
它的作用是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位置。
例如,当我们将弹簧挤压时,弹簧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试图将其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3.重力: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它的作用是使物体向下运动,并具有使物体加速的效果。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放在高处时,重力会使它向下加速,最终使其落地。
4.动力:动力是物体获得运动的力。
它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个停止的小车时,我们施加了一个向前的动力,使小车加速并改变方向。
5.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施加的向上的力。
它的作用是减轻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重量,使其浮在液体或气体表面。
例如,在游泳时,我们的身体被水的浮力支持着,使我们能够浮在水面上。
综上所述,以上是五个力的作用效果和相应的实例。
这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无论是减慢物体的速度、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还是使物体加速并改变方向,甚至使物体浮起来。
理解这些不同的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对于学习物理学和理解世界的运动机制非常重要。
九年级物理同步练
![九年级物理同步练](https://img.taocdn.com/s3/m/a446219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8.png)
九年级物理同步练1.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的名字牛顿作为单位的是()A. 时间B. 长度C. 力D. 质量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D.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4. 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小孔成像B. 平面镜成像C. 水中的倒影D. 从岸上看水中的鱼,鱼的位置变浅5. 下列关于简单机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定滑轮可以省力B.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D. 斜面越陡越省力6. 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B. 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C.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D.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小7. 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B.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C.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无关D.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8. 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 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 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D. 功率越大,做功越多9. 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具有能量的物体一定在做功B. 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做的功越多C. 物体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量越多D. 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能够做的功越多10. 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B. 电路中有电流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C. 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D. 只要电路是通路,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和的一门科学。
运动状态的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997404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0.png)
参加专业培训课 程,提高技能和 知识水平
寻求医疗或康复 专业人士的帮助, 确保身体健康
与专业人士交流, 分享经验,共同 进步
改善生活习惯
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 衡
增加运动量,保持身体健康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减少不良习惯,如吸烟、饮 酒等
增强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身体 状况:在运动前 进行身体检查, 了解自己的健康 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运动状态改变 时,适当增加力 量训练和柔韧性 训练,以增强肌 肉力量和关节灵 活性。
调整训练计划时, 要注重训练的多 样性和趣味性, 避免单一训练带 来的枯燥感。
在调整训练计划 时,要根据个人 身体状况和运动 目标,制定适合 自己的训练计划, 避免过度训练和 受伤。
寻求专业帮助
寻找专业教练或 导师,获得指导 与建议
质量的影响:质量 越大,运动状态越 难以改变。
摩擦力的作用:摩 擦力可以阻碍物体 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惯性的作用:惯变。
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生理原因
肌肉疲劳:运动时肌肉疲劳会导致运动状态改变 能量消耗:能量消耗殆尽会影响运动状态 激素水平: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运动状态 身体机能:身体机能的衰退会影响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改变的分类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直线上运 动,速度均匀变 化
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绕圆心做匀 速圆周运动,速 度大小不变,方 向时刻改变
曲线运动:物体 在非直线上运动 ,速度方向时刻 改变
匀速运动:物体 在直线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 大小和方向都不 变
运动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力的作用:力是改 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物体受到的 力越大,运动状态 改变越显著。
心理表现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eb0eedb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7.png)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我们身边的物体时刻在运动,运动状态的改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从小球滚落,到汽车加速行驶,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呢?一、物体运动状态的分类物体的运动状态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同一时间内,每个时间段走过的距离相等,速度恒定不变;变速直线运动则是速度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变化;曲线运动则是物体运动轨迹发生曲线时发生的运动状态。
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一些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几个因素:1.施力:运动状态可以被外力所改变,当物体受到施力时,其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例如,力量可以使速度增加、减小或改变方向。
2.摩擦: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重要原因。
例如,一个拖拉机在重载下行驶速度较慢,因为其受到了地面摩擦的阻碍。
3.弹力:弹力也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
例如,一个弹簧被压缩或拉伸,会产生弹力,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可以减慢物体的运动速度并改变其方向,例如,一个玻璃球从高处掉落降低速度是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
5.重力:物体在地球上运动时受到的重力也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重要因素。
三、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外力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个小球从斜坡上滚下来,其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汽车加速行驶,其速度也会逐渐增加。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过程:1.启动过程:物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的过程。
例如,车子启动时,要克服静摩擦力才能开始运动。
2.加速过程:物体在运动时速度增加的过程。
例如,汽车加速时,会放大油门,使得车子速度逐渐增加。
3.减速过程:物体在运动时速度减小的过程。
例如,车子刹车的过程。
4.停止过程:物体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的过程。
例如,小球从一个高处滚落到地面上,最终停止在地面上,并且无法再次运动。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a92789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a.png)
5个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例
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例如,一个人用力向前推一个静止
的小汽车,小汽车会获得一个推力,并且开始向前运动。
同样,如果一个
人用力逆向推一个正在运动的小汽车,小汽车的速度会减慢或停止。
这是
因为力改变了物体的速度。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
度正比于施加在其上的力,并且与所受的力成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因此,
一个物体在受到较大力的作用下,会获得更大的加速度,而在受到较小力
的作用下,加速度较小。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形态:例如,当一个人用力拉伸一
根橡皮筋时,橡皮筋会发生变形,并展示出弹性势能。
同样,当一个人用
力挤压一个海绵时,海绵的形状会改变,弹性势能也会储存起来。
4.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方向:例如,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
其运动方向会随着推力的方向而改变。
如果推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它会加快运动;如果推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会减慢或停止运动。
5.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旋转状态: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平移运
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旋转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用力旋转一个陀螺时,陀螺开始旋转,因为力改变了压在陀螺上的力矩,从而使陀螺旋转起来。
总结起来,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形状/形态、方向和旋转状态。
这些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以及物体的质量
和形态有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5789f02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d.png)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物体的运动状态本文档介绍了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1.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什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
2. 静止状态的表现静止状态是指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静止的物体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不发生移动。
- 不改变形状。
- 不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3. 运动状态的表现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可以表现出以下特征:- 发生移动。
- 可能改变形状。
- 可能产生声音、光亮或其他能被感知的变化。
4. 运动状态的描述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词语:- 前进:表示物体向前移动。
- 后退:表示物体向后移动。
- 上升:表示物体向上移动。
- 下降:表示物体向下移动。
- 左移:表示物体向左移动。
- 右移:表示物体向右移动。
5. 实例以下是几个运动状态的实例:- 鱼游向前。
- 鸟向上飞。
- 小车向左移动。
- 风筝向上升高。
这些实例展示了物体不同的运动状态,通过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向和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移动情况。
静止状态表示物体不发生位置的变化,而运动状态表示物体发生位置的变化。
通过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式和方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关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知识点。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b1243184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9.png)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引言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和速度的变化。
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止和运动两种基本形态。
然而,在实际的物理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力的作用、速度的改变和加速度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基本原因。
在物理学中,力被定义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它使物体发生加速度,从而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将决定其运动状态的改变方向和大小。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以下改变:1.从静止到运动: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外力的作用可以导致物体运动起来。
例如,在推动一个静止的小车时,我们施加了一定的力,使得小车受到力的作用而开始运动。
2.从运动到静止:当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外力的作用可以减小物体的速度,直至停止。
例如,当一个球从斜坡上滚下时,摩擦力开始作用于球,逐渐减小球的速度,最终使其停下来。
3.改变运动方向:外力的作用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球员踢球时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速度的改变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参数,它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速度的改变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速度的改变可能产生以下结果:1.加速度的改变:当速度的增加速率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定义为速度的变化率。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为正表示速度增加,加速度为负表示速度减小。
2.速度的反向变化:速度的改变可能导致物体运动方向的反向变化。
例如,当一个小车沿着直线运动时,如果它受到的外力方向发生改变,那么小车的速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导致运动方向的反向变化。
3.速度的大小变化:外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
例如,当一个运动员踢足球时,踢球的力大小将决定球的速度大小,从而影响球的运动状态。
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综合练习练习题(无超纲)
![精品解析2021-2022学年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综合练习练习题(无超纲)](https://img.taocdn.com/s3/m/a9142e8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7c.png)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所示的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不利影响的是()A.跳远运动员助跑B.用力拍打衣服上的灰尘C.司机开车系安全带D.利用盛水容器,泼水浇菜2、下列现象中,为了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列车进站前撤去动力B.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D.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3、2021年7月1日在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歼-20隐形歼击机列队飞过天安门广场,如图所示,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歼击机匀速向上飞行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B.歼击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时机械能变大C.歼击机加速向下俯冲时,动能将变大D.若加速升空的歼击机所受力全部消失,将做加速运动4、如图所示的活动过程中,其中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力使静止的物体运动B.力使运动的物体停止C.力使物体改变形状D.力使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5、下列事例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人坐沙发上,沙发凹陷B.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C.用力拉弓弦,把弓拉弯D.跳伞员和降落伞一起匀速竖直下落6、一个物体在空中由静止竖直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假设物体突然失去重力,那么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运动C.以失去重力时刻的速度继续下落,做匀速直线运动D.继续下落,速度越来越大7、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推桌子的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B.人推桌子的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C.人推桌子的力和桌子的重力是平衡力D.桌子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8、五一假期,小红随爸妈外出旅行,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内竖直向上跳起,她落下来的位置在起跳点的()A.原处B.前面C.后面D.旁边9、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张家口举办,下列关于冬奥会项目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壶投出后仍会向前运动,是受惯性力的作用B.花样滑冰运动员匀速滑行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对冰面的压力是平衡力C.冰球运动员击球后冰球开始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滑雪运动员从高台滑下后腾空,腾空时不受重力的作用10、如图所示,把一个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拉力向右拉动,让木块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木块受力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使一对相互作用力D.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______(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
高一 物理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高一 物理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11f9e21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7c.png)
开放市齐备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物理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同步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二. 知识要点;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意义。
理解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知道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除了力以外,还有质量。
三. 学习注意点:1. 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1〕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用速度描述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瞬时速度v就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v描述。
〔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就是速度v发生改变。
速度v是矢量,只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才叫速度不变。
速度变化有三种情形。
①是速度方向不变,速率改变如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
②是速率不变方向改变,转动的物体在转动快慢一,但方向时刻改变,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如飞机上抛出的物体下落时,速率增大,而运动方向时刻改变。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由牛顿第一运动律知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当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然速度发生变化,而速度变化必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同一物体,受到的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不同物体在相同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不同〔惯性不同〕,相同外力作用在质量小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大。
3.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1〕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保持状态能力大小,惯性大,保持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改变运动状态难。
〔2〕质量大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3〕惯性不是质量。
〔4〕增大惯性时,增大质量;减小惯性,减小质量。
4. 注意区别几个易混概念:〔1〕速度改变是状态变化的标志。
〔2〕速度变化快慢是加速度大小不是速度大小。
〔3〕状态改变多少由加速度和时间两个因素决。
【典型例题】[例1] 请判断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那么惯性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时,惯性不变。
5《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5《运动与位置》(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f919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a.png)
1.物体运动的分类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词:运动轨迹、速度
-句:物体运动的分类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同一方向,而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改变方向。
2.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知识点:速度、方向
-词:速度、方向
-句: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方向是指物体移动的方向。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共同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物体运动与位置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物体运动与位置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5.题目:请解释为什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
答案: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这是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当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会作用在物体上,阻止物体的运动。如果摩擦力足够大,物体会停止运动;如果摩擦力较小,物体会继续运动。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摩擦力的作用而改变。
(5)加速度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得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3.题目:请解释为什么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例如,当物体受到推力作用时,物体的速度会增加;当物体受到阻力作用时,物体的速度会减少。因此,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初二物理丨下册前3章重要知识点汇总,寒假提前学!(1)(3)
![初二物理丨下册前3章重要知识点汇总,寒假提前学!(1)(3)](https://img.taocdn.com/s3/m/835f2a35c281e53a5802ff32.png)
初二物理丨下册前3章重要知识点汇总,寒假提前学!第七章力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实验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7fce1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2.png)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实验1. 引言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力相关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物体的运动。
2. 实验一:推车实验为了演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作用,我们可以进行推车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a. 准备一个带有滚轮的小推车,确保它能够轻松推动。
b. 将推车放在平坦的地面上,使其静止。
c. 使用手掌用适量的力推动推车,观察推车的运动。
观察现象:当施加力后,推车开始移动。
推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从静止转变为运动。
解释:这是因为我们施加的力改变了推车的动量,使其从静态状态转变为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并且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实验二:拉力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观察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特别是在绳子上施加拉力的情况下。
a. 准备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和一根长绳。
b. 将一端绑在桌子上,另一端拿在手中。
c. 用手以恒定的力拉住绳子,观察绳子上的物体(如一个小木块、一本书等)的运动情况。
观察现象:当你施加拉力时,绳子上的物体开始移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加。
解释:拉力使物体受到加速度,从而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施加的拉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
4. 实验三:斜面实验斜面实验是另一个有助于理解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实验。
a. 准备一个平滑的斜面,可以是一个倾斜的木板或斜坡。
b. 找一个小球(如台球)或者一个玩具车。
c. 把小球或玩具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它的运动行为。
观察现象:当小球或玩具车沿斜面滚动时,会感受到斜面提供的向下的力,这使得它们改变运动状态。
解释:斜面提供了一个斜向下的力,称为重力分量,它对物体产生了加速度,导致物体从静止到运动。
5. 总结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推车实验展示了力的作用如何使物体从静止转变为运动。
拉力实验显示了拉力如何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二节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c5f9cdeeaeaad1f346933f2f.png)
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2.理解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3.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4.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学习重点:1.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学习难点:1.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学习内容:一、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一个物体若保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速度若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速度是矢量,所以速度大小变;速度方向变;速度大小、方向同时变都说明速度发生了变化.速度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可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理解:“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意味着“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外力迫使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由公式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产生,由于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其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以发生改变,其惯性大;故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注意: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仅与质量有关,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理解:外力相同,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大,即速度改变快,运动状态改变快,保持原来状态能力弱,所以惯性小.反之,惯性大.说明:汽车高速行驶时比低速行驶时难停下来,但不能说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比在低速行驶时的惯性大,分析如下;(1)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汽车无论是低速、高速行驶,还是处于静止状态,其惯性大小是一定的,仅取决于汽车的质量.(2)对于同一辆汽车,无论低速、高速行驶,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会产生相同的加速度,其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没有差别.(3)两辆质量不同的汽车,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在相同阻力作用下,质量大的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停下来(加速度小),运动状态难改变.这里必须明确,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与让运动物体停止下来是两回事,不要混为一谈.自我检测:1.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正确理解是 ( C )A.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B.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C.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有关2.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为a,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当水平推力变为2F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2aB.物体的加速度大于2a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变为2f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仍为f3.物体受到力F作用向正东运动一段时间后,改变力的方向,使物体向正南方向运动,则 ( B )A.因物体所受力F的大小未变,故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B.因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未知,故不能判断其运动状态是否变化D.因物体所受力F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A.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速度越小B.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而速度一定是增大的C.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得越慢D.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则加速度就增大为原来的n倍5.甲、乙两辆实验小车,在同样的外力作用下,甲车产生的加速度是1.5m/s2,乙车产生的加速度是4.5m/s2,则甲车质量m甲是乙车质量m乙的 ( B )A.5倍B.3倍C.1倍D.4倍6.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定外力作用下,经位移s,速度由v0增大为v t,若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仍使速度发生上述变化,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 CD )A.将运动时间加倍B.将运动位移加倍C.将运动时间减半D.将运动位移减半。
牛顿定律基础练习
![牛顿定律基础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491afaabceb19e8b8f6ba71.png)
1.下列对“运动状态改变”理解正确的是()A、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B、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C、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2.在以下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A、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B、炮弹在炮筒中做加速运动C、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转弯D、汽车沿斜坡匀速下滑3.关于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为零时,物体运动状态也可能发生改变B、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D、物体的惯性大小除了与质量有关还和速度大小有关4.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物体都有惯性5.从空中下落的物体,不考虑空气阻力,如果下落过程中某时刻重力突然消失,物体的运动情况将是()A、悬浮在空中不动B、速度逐渐减小C、保持一定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将向上运动6.质量为1kg的物体仅受到3N和4N的两个共点力的作用,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A、5m/s2B、7m/s2C、8m/s2D、9m/s27.一静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外力方向突然改变为原来的反方向,则此物体()A、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的速度方向立即与原来相反C、继续沿原来运动方向运动一段时间,然后掉头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立即原来加速度方向相反8.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入正确选项:A、密度B、m/sC、牛顿D、加速度E、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1)属于物理量的是()(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4)属于导出单位的是()9.以下表达式中m为质量,a为加速度,F为力,则下列表达式中代表力的是()A、F1+F2/2B、maC、m1m2a/(m1+m2)D、(F1+F2)/m10.质量m=200g物体,测得它的加速度a=20cm/s2,则关于它所受的合力的大小,下列运算正确而简洁的是()A. F=ma=200×20=4000NB.F=ma=0.2×0.2=0.04NC.F=ma=0.2×2=0.4ND.F=ma=0.2kg×0.2m/s2=0.04N1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与下列哪些物理量有关()A、物体速度大小B、物体的质量C、物体受力的大小D、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12.跳高运动员能从地面跳起,这是因为()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小始终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小13.一条轻绳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加上一个水平力,当力达到1000N时轻绳就会被拉断。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89e5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a.png)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2024年统编版2024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817
![2024年统编版2024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817](https://img.taocdn.com/s3/m/c761197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c.png)
2024年统编版2024必修1物理上册月考试卷81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蹦极是1997年传入我国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活动,深受年轻人喜爱。
某同学在一次蹦极挑战时,这样描述他从高台上往下跳的感觉:“这一瞬间,大地向我迎面扑来”,则在运动过程中,他选取的参考系是()A. 树木B. 自己C. 跳台D. 地面2、某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大小在逐渐减小,则物体()A. 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B. 物体运动的方向立即反向C. 运动速度逐渐减小D. 运动速度仍逐渐增大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1秒末速度为6 m/s,2秒末速度为8 m/s。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初速度为4 m/sB. 加速度为2 m/s2C. 任意1s内速度增加2 m/sD. 第1s内平均速度为6 m/s4、图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6s内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是单方向的B. 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C. 物体在6s内的位移为零D. 物体在3s末和5s末的位置相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B. 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一定垂直于地面向下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 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只要m一定,它所受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6、如图所示,“L”形支架AOB水平放置,物体P位于支架的OB部分,接触面粗糙;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AO上,另一端与物体P相连。
物体P静止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现将“L”形支架绕O点逆时针缓慢旋转;P 与支架始终保持相对静止。
在转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弹簧长度变小B. OB对P的摩擦力变大C. P对OB的压力增大D. OB对P的作用力变大7、如图所示,绳子一端系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半径为R的小球,小球静置于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be8a9f71fe910ef12df8f1.png)
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私塾国际学府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中国最负责的教育品牌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2)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情感目标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要讲清三个问题:物体运动状态由哪个物理量来标志,什么能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那么力就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为什么说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教法建议
1、在讲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时,注意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这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种情况,例如直线折反、转弯.这时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产生.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观点是定性分析给出的,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要抓住惯性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去分析,不要让学生感到太突然,找不到分析思路.
3、多分析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教学难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示例:一、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2、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注意:象物体做沿同一直线的往复运动,或沿曲线转弯等运动时,只要其速度方向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变化,此时物体将具有加速度.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上节课所举的部分例子重新分析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1、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速度的性质——→讨论物体惯性大小的方法是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对比产生加速度的大小.产生加速度越大,表示物体惯性越小.2、举例分析:见书49页的例子.3、结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4、惯性的利与弊:让学生看书并讨论探究活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题目: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组织:小组或个人
方案:搜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示例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写出小论文.
评价: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
3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