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经典故事大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经典故事大全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隆重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庙朝拜,还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才挂灯下水。竞赛以鸣炮为号,一声炮响,船似箭发,雪浪摇空,彩旗飘舞,万人喝彩。
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很早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南洋一带侨居的华侨,每到端午,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赛龙舟活动。近年来更在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得到开展。香港从1976年起还每年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使其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比赛项目。
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尤其在南国水乡,每到端午节,总要举行龙舟竞渡的盛会。千百年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它起源于人民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怀念。但此外,各地区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传说多达十几种。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龙舟竞渡除了有缅怀屈原说和纪念伍子胥说,另外,还有起源于越王勾践说。
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对端午节作过精辟的考证,他认为端午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东汉以后这一风俗逐渐向北方传播。吴越族以前,我们的祖先华夏族是以龙为部族标志的,伏羲、女娲、颛顼、禹、黄帝都是龙族领袖,是以龙为图腾的,认为龙是法力的神灵。以至华夏族的后人,把这些的祖先也视为龙的化身。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2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
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列如赛龙舟,挂香囊,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3
在古代,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议要避讳,就把“端五”改为“端午”,此后,“端五”就改称为“端午”了。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
最传统的说法: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抱
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江浙一带流传:纪念伍子胥、曹娥和勾践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为纪念伍子胥之日。吴越两地还流传端午节是为纪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此外,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吴越地区“以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与“恶日”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还认为端午节是“恶月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从先秦以后,五月五日为不吉之日。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4
端午节的故事——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