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2课时教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空白,把书读厚
阅读是一种创造活动。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理论,他认为,
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像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在执教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去体会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神奇。以下是我的两个教学片段分析。
一、女娲求雨造船
师:没有神奇的幻想,就没有神话故事。上一节课我们去感受了神话故事中灾难的神奇,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神话故事的神奇。请孩子们读第二部分求雨造船,找一找、画一画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生:我觉得女娲去求雨神熄火很神奇。
师:神话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神奇的。女娲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求雨神的呢?
生:女娲难过极了!
师:她会怎么求?展开想象说一说。
生:女娲心急如焚的来到雨神的大殿中,恳切的对雨神说:“雨神啊,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们吧,他们快被火烧死了,真是太可怜了”
师: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
生:我从中看到了一位善良的女娲。
师:火被熄灭了,那水中的人们怎么办呢?女娲石如何去救的?
生: ...........
分析:第二部分求雨造船,文中只用了几十个字描写了这一场面。我抓住留白,引导孩子去想象女娲是如何求雨灭火的?她当时的心情、神情、说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她会和雨神说什么?通过想象这样的场景,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女娲那种难过着急的心情和女娲善良的美好品质。
二、女娲找五彩石
师:请孩子们读第三部分找五彩石,找一找、画一画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生:我觉得五彩石很神奇,因为它能补天
师:五彩石很神奇,但容易找到吗?
生:不容易。
师: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我从几天几夜、终于这两个词读出了找五彩石不容易。
师:这位同学读书读得真仔细。同学们想想女娲会去哪儿找石?她会不会遇到生命危险?
小练习:女娲(至拠里找),(遇到什么困难),但她没有放弃,继续去寻找五彩石。
生:女娲(跑到远处的山岗上找),(路途中她被天上喷下来的大火灼伤了手背),但她没有放弃,继续去寻找五彩石。
生:...........
师:女娲就这样找啊找啊找了几天几夜,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坚强勇敢的女娲。
生:我看到了一位不怕危险的女娲。
生:...........
综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属于神话故事类。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幻想,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女善良坚强、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女娲。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从中体会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留白,去挖掘空白,引导想象。在感受故事神奇的同时能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去体会神话人物的品质。在求雨造船这部分,抓住“求雨神”,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和品质。在找五彩石这部分的教学中,抓住“几天几夜”,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女娲(去哪里找),(遇到什么苦难),但她没有放弃。通过这样的想象去感悟女娲善良、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品质。虽然在本次教学中能抓住空白“把书读厚”,但课堂上神话故事的神奇性体现不够。在教学中,虽能引导学生去找出神奇,但在感悟神奇和读出神奇的部分没能有更
深的展现,神奇之处还未能让学生去体悟。对于文本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对课堂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评价等多方面都还很欠缺。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学习和加强的的地方。课虽然结束了,但思考还在继续着。
秦蕾
201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