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作业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教学文稿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它是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比较彰显事物的异同,展示事物内在的结构与关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含义和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含义比较法,指的是将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将其放在一起对比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本质和特点。
比较法是思维方法之一,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它是由对比产生的顿悟性启发,可以达到启发的效果。
因此,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本,展示它们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本的写作思路和上下文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写作教学中的比较法在写作教学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将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到不同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并且提高写作能力。
3.口语教学中的比较法在口语教学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言。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句型,让学生了解句型之间的差别和区别,并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常识教育中的比较法在常识教育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各种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食物,让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特点,并且加深学生对食物的认识。
5.文化教育中的比较法在文化教育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不同的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文化,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并且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理解。
三、如何有效运用比较法1.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在选择对象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一、比较法教学的基本概念比较法教学是指通过比较不同的对象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的历史事件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比较法教学的实施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
一种方式是比较不同的文学作品,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另一种方式是比较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比较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或者比较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比较历史事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比较法教学方式,在历史课或者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轨迹、影响等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
比较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知识。
通过对比较对象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知识的内涵和要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比较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比较法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每个比较对象的特点,还要能够将这些特点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比较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或者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四、比较法教学的注意事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需要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
比较对象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
比较对象要么是同一类型的,要么是同一时期的,这样才能确保比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要明确。
在进行比较分析的时候,要着重强调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比较对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比较法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学生发展比较思维的重要教育手段。
比较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判断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比较法教学的定义、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顺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实效性。
一、比较法教学的定义比较法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目标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与整合,从而达到知识拓宽、思维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包括对比与类比两种方法。
通过对比发现相同与不同点,体验和感受事物的美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通过类比理解新知识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比较思维,从而达到以下几点:1、提高思维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深度、广度、灵活度,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总体认知和多角度分析的能力。
2、增强记忆能力。
通过比较与对比,使学生的记忆变得生动、深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更容易关注学习内容。
3、促进学术发展。
通过比较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力。
语文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引领学生通过比较,逐渐探究语言的细节和规律,实现知识内化。
4、提高判断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包括判断基础知识、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和研究可行方案等。
5、提高留存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追溯问题的源头,理清问题的关联性,提高学生信息获取的效率和留存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常见模式:全家比较法、单一项目比较法和分析比较法。
1、全家比较法:全家比较法是通过比较来创造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用有趣且生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凸显各种事物与课堂主题联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创造有趣的比较学习氛围。
2、单一项目比较法:单一项目比较法是将同类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研究,例如课文中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一人物进行细致的比较,学生逐渐理清人物形象的内在联系,学生会领会到人物形象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加深了解。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指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比较法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本文将从比较法教学的优势、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拓宽知识面。
比较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较的对象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的逻辑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较的过程往往涉及到一些有趣的话题或事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较法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比较和讨论,学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从而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施。
可以通过比较文本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类似或相反的文本,让学生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其共同点和差异之处。
可以通过比较作者的写作风格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让学生对他们的写作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其特点和特色。
可以通过比较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和对应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比较不同观点和立场的利弊,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比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不同年级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比较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较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要注重比较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摘要】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文本或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比较法教学的定义,指出其是一种通过对比分析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
分析了比较法教学的特点,包括灵活性和启发性。
然后,探讨了比较法教学的方法,包括逐次比较和整体比较等。
接着,阐述了比较法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其带来的积极效果。
总结了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意义,强调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引言:重要性正文:定义、特点、方法、实践、效果结论:意义1. 引言1.1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重要性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比较法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打开思维的局限,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不可忽视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2. 正文2.1 比较法教学的定义比较法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现象或事件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达到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或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比较法教学的原则是突出对比,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识框架。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1. 引言1.1 1. 什么是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注重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不同文本、作品或观点的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文本的比较,还可以涉及到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之间的比较,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深度理解和创新能力。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特点、实施策略、案例分析、评价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比不同文本、思想、情感和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培养其分析和比较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的意义在于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和讨论,可以促进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1.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特点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本或作品之间的异同,以达到深入理解和领悟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通过比较不同文本或作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_语文论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摘要:课与学生习作比较教学语教学目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结构比较教学结构是容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容,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学生广泛参加上要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隙让学生驰骋其比较法教学就能达到优化程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异关系思维程和方法它实用围极广泛学、法学、政治、济等领域早就普遍广泛地运用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笔者以我们学语教学不妨也可以尝试运用比较法由作思想素质、化修养不表现出思想容和艺术特色是不相能把握思想特征领略艺术特色我们运用比较法教学是必要再从完成学语教学任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也是必要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程不是结所以语教学完成授业任还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思维空培养学生想象和思维能力笔者语教学实践作了些尝试归纳起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标题比较法标题是纲它分三类①限定表现围;②明心;③确定表现形式了让学生把握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些型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严密性如我教《春》、《济南冬天》、《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这四就将这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①四题目都揭示了令(春、冬、夏、秋);②四标题都揭示基表现手法绘景抒情主;③四标题都和空上作了规定;《春》和空从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上看可写整地;《济南冬天》从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海滨仲夏夜》从上看仅限仲夏夜晚而空上看只限海滨;《香山红叶》限定秋天空限北京香山且主要表现对象应红叶二、单元课比较法教学课单元组合是由专精心设计单元课般体裁是相有容上是类将单元里课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教学效如《故宫博物院》、《雄伟人民会堂》这两属课课我就先引导学生这两课提示然辅导学生根据提示设计对比表格容有事物特征、说明重、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上课只抓住说明重进行教学使学生了了故宫、会堂这两建筑群不性质而且只用了教了原两教才能问题三、不体裁课比较教学类型容因体裁不其表达方式是不让学生理体裁与表达方式关系我教学常将容相似而体裁各异课进行比较如教三册《蜘蛛》、《春蚕到死丝方尽》就先让学生回顾二册散《荔枝蜜》有关蜜蜂段描写然导入新课通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不体裁作用有了较清晰了四、思想容比较教学教育人是教师天职道结合是语教师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思想容如教学《短两陋室铭》指导学生与陆游《十月四日风雨作》、陈毅《梅岭三》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议论有关刘禹锡提出德馨问题学生受到了深刻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国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贫乐道也明确了不代德标准是不当今我们提倡是共产主义道德规五、课与学生习作比较教学语教学目是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其写能力尤重要因作是学生各种能力综合体现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写作将课与学生习作进行比较如写人记事作学里就开始了可相当部分初生还是写不常是轻描淡写几笔带不具体欠生动枯燥得很针对学生这情况我教《从草到三味屋》抓住冬天雪地捕鸟这节与学生没有具体描写作进行比较教学通逐句比较学生们认识到课所以感人是因作者挑选了系列富有表现力动词将捕鸟程人物所表现出焦急等待心理、专心致志神态、详细准备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出了通比较学生受到很启迪六、结构比较教学结构是容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容完美艺术结构是能表达思想容而且是能引人入胜我教学对结构精巧常常爱不释手总要引导学生到精巧艺术殿堂里领略番如《驿路梨花》所表现容是学雷锋做事教这我引导学生将顺叙与倒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比较使学生比较领略那完美艺术结构明确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用是使曲折、委婉、悬念环生七、表现手法比较教学表现人物可从正面表现也可以从侧面表现这两种表现手法艺术效各有千秋但作者选择表现手法上不是随而是酌斟再三我教学常常抓住些型课进行比较法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我教《二次考试》就对陈伊玲有关侧面描写进行比较分析(请位学改用人称述)比较学生认识到对陈伊玲历及二次考试失败原因用侧面描写更能突出陈伊玲乐助人精神和谦虚腼腆性格另外还有句子和词语比较教学等其容更丰富多彩比较法教学着力应放学生方面以提高学习效终目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起教师实施比较法教学应特别坚持参与式教学比较法教学是建立学生广泛参加上要学生留有教学空白、教学隙让学生驰骋其比较法教学就能达到优化程运用参与式比较法教学能从根上摆脱传统单、单向性授课模式实行综合、横向性连贯比较这就有利教师把握重突出精髓而且运用比较法有助改变学生学语只学词语、分层次、归纳心等呆板模式以及诸如划、背诵等机械学习方法。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从比较法教学的定义、目标、方法和实施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比较法教学是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让学生分析、比较、评价、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较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判断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实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比较两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如古文与现代文章、散文与诗歌等,让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比较同一文本中的不同段落或不同人物的形象等,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展示、撰写比较分析文章等方式来进行比较法教学。
比较法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避免教师过多干预。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培养综合素质。
在实施比较法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期待比较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对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进行浅谈。
比较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目的性和意义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比较法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同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比较法教学还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对不同作品或文本的对比与比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较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比较法教学可以将文学艺术作品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联系,使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提高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或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独立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和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背景环境。
在当今社会,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学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研究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意义和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法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调研,来总结比较法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比较法教学。
通过研究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2. 正文2.1 比较法教学的概念比较法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比较法教学旨在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较法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拓展思维,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比较法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可以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中。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主题、人物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还可以应用于语法知识的学习,通过对比不同语法现象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对比较法的认识
对比较法的认识电控学院 3204100231 陈涛这学期选修课选了比较法,通过老师的讲课,我知道了什么是比较法;在网上的查阅,使我对比较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比较法并不是像某一国家的民法、刑法那样的法律。
民法或刑法都各有调整社会关系的对象,也都各有调整这些关系的具体法律规则;比较法既没有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
简单地说,比较法是指对不同国家的法律进行双边或多边的比较研究。
比较法或比较法学的特征,主要在于通过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法律。
当然,人们的认识过程总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的,任何征和方法在于比较。
比较法所比较的法律是指不同国家的法律。
这里所讲的“不同国家的法律”,其含义是相当广的。
例如从空间而论,一般指本国法和外国法之比,或不同外国法之比。
仅本国法之间的比较研究一般不属于近代意义上的比较法学范围。
但有的法学家认为,联邦制国家中的联邦法和邦法(包括美国各州的州法)之间以及各邦法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属于比较法学范围。
在国外比较法学家中长期存在着关于比较法性质的一个争论,即它是否是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或者它仅仅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方法。
在这一问题上,大体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怀疑这一争论的意义。
例如英国比较法学家格特里奇认为:“这样的问题是纯学术问题,其重要性无信纸如何是可疑的”,因为问题的关键是对“科学”和“方法”两个术语的解释,但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很难明确分开的第二种意见认为比较法仅仅是研究法律的一种方法。
例如,20世纪初著名分析法学派代表萨蒙德为比较法所下的定义是:“对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类似和差别的研究”,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学部门,而“仅仅是这种科学的各个部门中的一个特殊方法”。
西方不少法学家也都持有这种观点,主要理由是比较法不像民法、刑法那样,它没有自己特有的规则,因而也没有它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
苏联法学家C. 齐夫斯也认为,比较法至多只不过是专门的、个别的科学方法,“把个别方法看作一种本身能够构成特别科学和独立学科的因素,未必有根据,并在实际上未必合适”第三种意见认为比较法不仅是一种方法,而且也是法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初中教学论文----比较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比较法”比较, 就是对比事物不同的个性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语文科目的各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实际运用的综合过程,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比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有助于他们注意鉴别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鲜明的观点,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防止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绝对化,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学习, 就心理学角度看, 它有助于智能开发, 是取得学业成功的条件之一。
有比较才有鉴别, 语文文字的正误、得失、美丑, 一加比较,便显而易见,对那些能够意会而难于言传的内容,恰当的比较更胜过繁琐的讲解。
在此,我就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有关问题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写作背景比较法写作背景是学习课文前需要介绍的知识,不同作者的不同经历和处境,以及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都影响到文章的主题和风格等。
如同题《卜算子·咏梅》,陆游和毛泽东则写出了梅花的不同形象。
陆词中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毛词中的梅花傲雪俊俏,积极乐观。
这就要联系两词作者的不同生活时代和经历来理解。
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郁积。
梅花这一形象就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毛泽东这首词写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塑造了努力向上的梅花形象。
通过写作背景的分析,学生便很容易理解两词的不同之处,也知道了其所以然。
二、句子比较法语文教学中,为了区别有些不同于一般的句子,理解这些句子的妙处,比较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草》这篇文中“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的多,也强大的多呀!”表现人物为革命和人民甘于奉献和牺牲的高尚情操。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是通过比较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加深学生对各类生物的认知和理解。
比较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生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涉及到不同的生物分类和生物结构、生理和习性等方面。
比如,对于植物分类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叶片形态、花朵结构等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再比如,对于动物分类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的外貌、体形和生活习性等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动物之间的分类规律和生态特性。
此外,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还可以应用在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比如,在遗传学教学中,可以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方式等,达到学生对遗传机制的深度理解;在生态学教学中,可以比较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种群密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比较法的优点1.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比较法可以通过图像、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得教学更加多样化,生动形象。
学生在观看和比较的过程中,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比较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地研究和探究生物,同时也能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对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比较法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比较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的差异和共同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比较法的局限性1.比较内容过于简单因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学生还处于生物学基础阶段,很难将复杂的比较内容表达得深入到位。
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
2.易产生片面性在比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考虑不周而出现片面的结论,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能力和不同的学习层次,细心引导,防止学生出现不正确的结论。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语文是中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进行一些浅谈。
一、比较法教学的基本概念比较法教学是指通过对两种或者更多的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获取知识和启发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教学可以运用在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作文技巧等方面。
比较法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对不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从而深入理解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二、比较法教学的教学目的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通过对比两种事物,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比较法教学要求学生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比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事物的新颖之处,激发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三、比较法教学的具体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法教学可以具体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诗词鉴赏在进行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对不同的诗词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可以让学生对比两首写同一主题的诗,让他们发现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2. 文言文阅读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文言文篇章,发现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四、比较法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运用比较法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中心稿)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中心稿)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中心稿)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方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促进积极思维。
比较法即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的比较分析,即进行类比分析和对比分析,用类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同之点,用对比的方法提出教学内容之间的相异之处。
语文课中运用比较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新知识更加鲜明、准确,已学的旧知识更加深刻、牢固。
下面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法。
一、比较的方法1、纵向比较法按照学习的过程,从前面的比较对象到后面的比较对象,或从后面的比较对象到前面的比较对象,依次进行比较,叫做纵向比较。
这种学习方法叫做纵向比较学习法。
例如:下面是《荷塘月色》之中的荷花、荷叶的描写和《荷花淀》中妇女们被敌船追赶、划进荷花淀时对荷花、荷叶的一段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两段文字在对荷叶、荷花的描写上都匠心独运,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柔美图和壮美图。
同是写荷叶,《荷塘月色》用“弥望”、“田田”来体现荷叶长的茂密,遮满整个塘面;《荷花淀》则使用“一望无边”、“密密层层”来再现荷叶的丰茂。
两相比较,一个华美淡雅,一个朴素豪放。
写到荷叶的姿态,作者都赋予它们以形象地比喻,一个“出水很高”,看来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个“向铜墙铁壁一样”。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育中,比较法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较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比较方法的基本概念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和总结,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事物的共性、差异和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对比、类比、类别比较和因果比较。
对比法是比较法最基本的形式,它通常是将相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寻找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类比法常将不同类型的事物相互对比,从而推导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类别比较是将不同事物分类然后进行比较,而这些事物又能属于同一类别或不同类别。
因果比较则是比较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以此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词语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词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对比,进而更好地理解词义,如“苍生”与“百姓”、“顽固”与“固执”等,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来揭示它们的区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用法。
2. 文本比较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可以用比较法辅助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选拔两篇不同题材类型的文章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它们的文体、文化差异、内容等方面,使学生更深入、细致的了解两篇文章,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异、相似之处。
3. 文化比较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大量的词汇我们都能够与某种文化联系起来。
在学习语言时,了解不同文化的异同也是相当重要,比较它们的文化形态、文化思想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结合。
4. 文化差异比较在日常教学中,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某些文化信息感到陌生,甚至产生抵触或误解。
这就需要进行文化比较。
如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关于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对此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另一种文化,掌握不同方面的差异和共性。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从比较法的定义、优势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比较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教学方法。
比较是一种核心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对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生物学中,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分类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不同物种的适应环境的特点等。
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比较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对生物的研究产生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学习。
比较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需要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法可以广泛应用。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分类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基本原理。
通过比较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分类特征,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通过比较人类和鸟类的骨骼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骨骼结构对行走和飞行的影响,加深对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理解。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征,帮助学生理解适应与生存的关系。
通过比较沙漠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原理,加深对生物适应性的理解。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比较法教学语文比较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它通过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现象或者观点,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法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比较法教学的定义、特点、实施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比较法教学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法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现象或者观点的比较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比较法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对比分析。
比较法教学的核心在于对不同的事物、现象或者观点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事物、现象或者观点的异同之处。
2.注重启发式引导。
比较法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不同事物的特点,而是通过比较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归纳。
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比较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综合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水平。
4.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比较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比较法教学的实施方法1.选定比较对象。
在实施比较法教学时,首先需要确定比较的对象。
可以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也可以是两种对立的观点等。
2.分析比较对象。
对选定的比较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续比较分析做准备。
3.比较对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对照的方式,将比较对象的优缺点、特点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4.启发学生思考。
在比较对照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总结归纳。
比较法教学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归纳。
在了解两种事物的异同之后,学生需要通过总结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较法概念”的一点看法姓名:魏少敏学号:200912206030180036 班级:09级法硕这学期,本人小心翼翼地拜读了德国两位著名的比较法学者———茨威格特教授和克茨教授合著的《比较法总论》这本书。
比较法著作中,《比较法总论》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
自此书问世以来,各国比较法学者无不对这本书推崇之至,称之为“罕见的成功之作”,甚至誉之为“在英语中,是一部没有一本同类著作能达到同类水平的极优秀之作。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说比较法;第二部分讲述世界上的法系,分为六编:罗马法系、德意志法系、英美法系、北欧法系、社会主义法系、其他法系。
在比较法的概说部分,作者讲述了比较法的概念、功能、目的、方法、历史,透视出作者对比较法基本理论的纯熟和关切。
在对每个法系进行述评的过程中,作者讲述了法系的发展历史、继受与传播、法典、法院和法律职业,读者从中获得的,不仅有知识,更有精辟的见解。
同时,作者对每个法系的介绍中,都同时包含着比较的眼光和笔触。
克茨教授在本书中文版的序言中,引用了歌德的话:“不知别国语言者,对自己的语言也便一无所知”。
确实,法律也是如此—在当今中国法律愈加走向开放时代,比较法的视野、比较法的知识,也越加彰显其重要性。
面对一字千金的《比较法总论》,做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恐怕都不能写尽对这本书的溢美之辞。
笔者这篇读书笔记主要结合《比较法总论》谈谈笔者对“比较法概念”的理解。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法律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是真正作为学科意义上的比较法还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出现的,它是随着各国立法的加强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出现的。
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出现时候,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定义,这需要对其外延和内涵作非常严格的规定。
只有明确了对象的概念,才能进一步探讨其研究方法论的问题。
对于比较法而言,比较法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区分比较法与其他法律学科的最基本手段,而且它更是比较法中所有问题中的原点性、基石性问题。
对于一个比较法学者来说,对比较法是什么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其比较法研究的思路、重心以及学术追求,直接影响其对比较法其他各种理论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每一种比较法概念在指明比较法是什么的同时,也区分了比较法不是什么,实质上也就划定了比较法的研究范围。
曾经出现的比较法的概念主要有:(1)比较法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比较方法。
这是英美学者卡顿、格特里奇等持有的观点。
他们认为比较法仅仅是一种研究法律的方法或者技术,比较法本身并不能构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比较法是一门寻求世界法或者人类共同法的学科。
这是一些主张世界法律统一的比较法学者如法国的萨莱依、朗贝尔等人提出的观点。
朗贝尔提出,比较法包含两个学科,一是比较历史,追求的是一种纯科学的目的,其使命是通过对各种法律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揭示社会生活所遵循的自然法则。
第二个是比较立法,他追求一种实际的目的,其作用是通过对各种法律制度的比较,发现他们的概念和值得的共同基础,创立适用于相同文明社会的共同法。
(3)比较法是一门对各种法律体系进行比较的学科。
这是当今中外大部分比较法学家所持的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本书的作者茨威格特、克茨,美国的奥萨亏,日本的五十岚清等。
他们认为,比较法是一门对不同法律体系(法律秩序、法系、法律传统)进行比较的学科。
(4)比较法是一门研究不同法律体系的关系的学科。
这是美国比较法学家沃森的观点。
他还进一步提出,比较法研究的关系有三种,第一种是历史关系;第二种是法律体系;第三个所有法律关系早期经历过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阶段。
(5)比较法是一门研究各种法律体系的规律的科学。
这是一些具有理论关怀的比较法学者的观点,代表人物由莱茵斯坦、萨科。
他们认为,比较法不是进行纯粹的法律比较,而是要研究世界各种法律体系的普遍规律,提供法的一般知识或理论。
从文字表述上看,比较法学家关于比较法的定义似乎是各不相同的,但从实质上看,这些形形色色的比较法定义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认为比较是比较法的特殊性之所在,强调比较在比较法中的核心地位。
即使是那些对“比较法”这个术语颇不满意而试图寻找新的术语取而代之的学者,他们所创造的各种新术语,如“比较法律体系”、“比较法律传统”、“比较法律文化”、“法律的比较研究”,仍然不得不在这些新术语中保留“比较”这个词。
在以往关于比较法是一种方法、还是一门学科的争论中,无论是否认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人,还是主张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人,对比较法与比较的直接关系都坚信不疑,认为比较法是对不同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这种比较中心主义的比较法概念直接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对比较法的学术空间、学科角色、研究目的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对比较法研究及其发展产生了很多有害的影响。
首先,它极大地限制和缩小了比较法存在和发展的学术空间。
按照这种比较法概念,只有对各种法律体系及其规则的比较活动以及对此种比较活动中的方法论问题的探讨才属于比较法的范畴。
在研究各种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法的性质的一般理论,提出关于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等活动,都不属于比较法的范畴。
其次,它导致对比较法的一种工具主义的理解和角色定位。
比较法由于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比较活动,因而它被认为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目的,其存在价值仅仅在于为其他学科和法律实践服务。
如果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话,它也不是独立的学科,而只是一门工具性的、辅助性的学科。
因此,套用一句时髦的歌词来说,比较法学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两个字惹的祸。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比较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比较不仅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而且构成了人类一切认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因素。
人类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必然要拿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这一事物的特殊性。
在法学领域,比较实际上贯穿于一切法学研究活动中。
美国比较法学者库兰指出:“正如比较是理解过程的核心一样,比较是一切法律分析的核心。
比较就是对照其他的事物、领域来理解某一事物、领域。
只要存在其他的、不同的东西,比较事业就一定存在。
比较的存在不过在比较法这一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比较法领域中,由国家的疆界和语言所导致、并为官方所承认的各种区别突显了法律分析中的比较因素。
”尽管比较方法很重要,但是在比较法中,我们不是要突出和强调比较方法的地位和意义,恰恰相反,而是要弱化和淡化比较方法的地位和意义。
不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一定就是给比较法学科换一个更贴切的名称。
比较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我们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只是不能为其字面意义所迷惑。
那我们该怎么对比较法下一个概念呢?对此,笔者比较推崇吉林大学黄文艺老师在《比较法:批判与重构》对比较法的解释。
“比较法是研究人类的各种法律文化的科学。
”这一解释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强调比较法研究的对象是作为文化的法,而不仅仅是作为规则的法。
只有站在文化的角度上,我们才有可能真切地理解和把握各个民族的法律现象,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和感受到人类的法律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文化的角度显然是以考察和研究各个民族的法为己任的比较法所应当采取的最好的学术角度。
其二,强调比较法对各种法律文化的研究是一种全方位的研究,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比较研究,尽管这种法律文化研究经常暗藏着一种比较的立场,经常使用比较方法。
所谓全方位的研究,是指比较法的研究范围包括对各种特定的法律文化的情况的研究、对各种法律文化之异同的比较研究、对人类法律文化中的普遍性问题的研究等。
只有彻底摆脱比较中心主义倾向,比较法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才能脱胎换骨地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学科之林。
不过,这一比较法概念可能会遭致一些人的反对或异议。
第一种反对意见是,这一解释篡改了比较法的本来意义。
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比较法就是比较法,它总是意味着对法的比较研究,尽管作为比较对象的法可以作各种理解,如法律规则、法律体系、法律传统、法律文化。
对于这种反对意见,我们可以用解释学的例子来加以回击。
解释学最初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技术、方法的学问。
解释学一词的希腊文词根赫尔墨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神的信使,他的职责是通过他的解释向人们传递诸神的信息。
基督教的神父们为了获得对《圣经》的确切的、统一的解释,而发展出来了一门正确理解和解释《圣经》的技术学,即神学解释学。
当这种学问被用于法律的解释时,便产生了法学解释学。
后来,经由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之手,解释学从各种具体形态的解释学发展成为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普遍的、系统的理论。
这是解释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此时的解释学理论仍然没有超出方法论和认识论研究的范畴。
解释学发展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创造的哲学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与传统解释学的根本分野在于,它使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研究转变为本体论研究。
哲学解释学把理解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来把握,试图通过探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发现人的经验方式,在人类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解释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比较法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比较法和解释学一样,都是从系统地思考各自领域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学科。
但是,与解释学相比,比较法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对法律比较的方法论研究上,而没有进一步发展为法律比较的本体论研究。
所谓法律比较的本体论研究,是指对作为比较的前提条件的人类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的性质的研究。
人类的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直接决定我们怎样对人类的法律文明或法律文化进行比较。
本体论研究是法律比较的方法论研究的不可省略的前提。
因此,比较法不能将这种本体论研究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恰恰相反,只有深入进行本体论研究,才能扭转比较法理论匮乏的局面,使比较法研究进入新的学术境界。
本文所设计的以法律文化研究为特点的比较法模式正是一种关于比较法的本体论研究的尝试。
既然解释学通过重新界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篡改”解释学的最初意义)而成功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比较法同样也可以通过重新界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篡改”比较法的最初意义)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种反对意见是,这一解释无法将比较法与其他学科区分开,因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都研究法律文化问题。
的确,在比较法的发展史上,确定比较法的独特研究对象一直是让比较法学家们大伤脑筋的事。
人们通常都认为,一门科学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比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必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的研究领域或范围。
那些否定比较法是一门学科的人提出的主要根据是,比较法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然而,这种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来界定一门学科的做法并不可取。
在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大量交叉学科兴起的今天,这种“划地而治”的做法更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