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浪潮已经涌向高中阶段了,这个浪潮只能迎,不能拒。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因为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课改的方向,在此我谈谈几点看法:一、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

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

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再次,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展”的改革 目标 。这就 要求教师 改变 过于单一 的教学方 式, 积极探索 能够 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 , 高学生 自主创 提
新精神和 实践 能力 的教 学方式 , 使学 生由传统 的被动 学习
课 时, 计了有趣 的辩题 , 设 模拟表演 公民大会 的辩 论 , 形
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学会
在此过程中应加 强引导, 并培养学生倾 听他人意见 的意识 。
现在新课程 正在 实施 , 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 , 我们面临 的 问题还很 多, 由此衍生的教学观念和 教学理论及方法, 是 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 正转变我 真
们的教学观念和行 为, 深入理解新课程精神 的实质 , 研究学

壳坛 论
2 0 年第8 总第8 期 ) 08 期(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刘 玉才
兖州市第五 高级 中学, 山东 兖州 2 2 0 7 10
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围绕新理念 、 新课标 、 新教材积极探索 教学改革 , 构建 了形式 多样 的课堂教
生, 或者一种新 的发 明创造, 往往都是从发现一个 问题开始
的。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只有顽强地坚持这种问题 意识的人 , 才能很好地开动 脑筋 , 出创见 。问题意识是创造 性思维 的力量源泉 , 提 是创
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八、 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能 力
协 作, 展个性 。 发
但是 ,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 ,不少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 动 时, 并没有考虑学 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 而是盲 目追 求活动 的多样化 , 分注重活动 的新颖性 , 重形式 , 过 只 不 重效果 , 存在 明显的形式主 义倾 向。教师为 了让学 生积

关于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学的思考
力。
2 灵活运 用课程 资源 和多样化 、现代 化的教育技 .
2 . 专题学 习带来 的困惑 。在课程结构 上 , 新课 改采
术, 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 在多媒体教学 中 , 教师可
取 了“ 模块 +专题 ” 的形式 。应该说在初 中有 了较为系 统 的学 习的基础上 , 中再 以历史 专题的方式 , 历史 高 把 内容加 以整合 ,探 究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线索性 和规律 性。 这样 既可 以避免历史基础 的重复学习 , 能转 换认 还 识 问题 的角度 , 当地提高历史 学习的难度 , 适 培养学生 史实结合 的能力 , 从而实 现历史教育 的社会功能。 但是 , 这种假设严 重地脱离 了初 中学生 不重视历史甚 至不学 历史 的现实 情况 , 使初高 中历史 衔接 出现断层 , 给高 中 历史教学带来很 大问题 , 也带来很多的 困惑。
【 专题研讨 】

关于新课改下高一历史教 的思考 学
刘云洪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 河北 沧州市 0 10 6 0 1
摘 要 : 年 来 , 省 全 面展 开 了以 素质 教 育 为 核 心 的新 课 程 改 革 。 历 史学科 而 言 , 新 课 程 改 革 背景 下 , 史 近 我 就 在 历
视。
教学方案则直接关 系到课 堂教学的效果 。引导学生吃 透教材 , 把握教材 的基本内容及其 内在联 系 , 形成科学
4学生无 法获得 有效的信息。现在 , . 在高考指挥棒 下, 我省多数学校都 实行封 闭式教学 。学生缺乏获得信
息 的途径 , 网吧不能进 , 校图书馆 的资料有 限 ; 学 物理 、
教师要以提 高学生的素质为教 学理念 , 让教师成为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 但在具体 实施过程 中, 受到 了学生学习不主 动 、 学资源匮乏等诸 多因素的制约, 教 极大地影响 了课 程改革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 师积极研究新情况, 索新方法 , 探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步 全 面 提 高 全 体 国 民素 质 。 新课 改要求教 师做课程 的开发者 , “ 纲 多本” 时 代 , 在 一 的 如何 在 课 标 的指 导 下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情 况 和 教 材 具 体 内 容
处 理 教 材 , 课 改 中 教 学 创 新 的 起 始 点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 们 是 我
帮助学 生更好地 把握历史 发展 的现象 , 所 学知识具 体化 、 使 直 观 化 。 过 “ 战 后 欧 共 体 和 日本 的 崛 起 , 们 有 何 启 示 ” 题 通 对 我 问
的 提 出 , 历 史 学 习 从 感 性 上 升 到 理 性 , 现 历 史 教 学 的 人 文 将 体
中发 展 。 ” 次 , 意 到 “ 述 ” “ 解 ” 两 个 不 同 能 力 层 次 其 注 简 和 了 这
- 来的教学实践 , 7 本人感受到了成功与喜悦, 同时也有了
不少 的问题与 困惑。


成 功 与 喜悦
1 以 课 程 标 准 为 依 托 , 变 课 程 理 念 , 确 教 学 内 容 目 标 . 转 明

精 神 状 态 , 引 导 和 促 进 学 生 将 传 统 的 历 史 学 习 方 式 转 变 为 科 学 的新 型 的 历 史 学 习 方 式 , 即 自主 学 习 、合 作 学 习 和 探 究 学
的 基 本 要 求 。 它 有 别 于 过 去 教 学 大 纲 时 代 片 面 注 重 和 追 求 学 科 体 系 的 完 整 性 和专 业 性 。 广 大 教 师 通 过 对 课 程 标 准 的 认 真
学 习 , 心 研 读 , 步 地 了解 了 新 课 程 的 性 质 、 本 理 念 、 计 耐 初 基 设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研究历史新课程的过程中,我
受益良多。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研究历史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
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让我对历史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学科并不
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历史事件,更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
原因以及影响。

其次,历史新课程还提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走向社会的要求,这让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能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的启示作用,更能深入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

最后,历史新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这让我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让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提高,也更加认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深度。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08年秋季江西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位年轻老师,这对我而言,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现特以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为例,将自己的看法、体会书写成文,希望得到广大同行们的帮助和指正。

一、新老教材的比较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我认为新教材在内容上有几大调整与创新:增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联系的内容。

更加注重面向世界,有利于形成大历史观。

贴近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历史的社会服务功能。

淡化历史的泛政治化服务功能。

通过新旧教材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内容精炼,思维层次更高,适合探究性教学,有利于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和泛政治化教育倾向,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下面我将以必修1第二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1.优势必修1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主要是介绍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人把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它们都是在奴隶制度条件下产生的,也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后,就向学生介绍西方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这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弥补了旧教材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

这相对来说是一种创新: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古代的重要政治制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师、学生自身的能力。

古希腊罗马文明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全新的内容,跟我们旧教材有很大的区别,教师要抛弃过去几十年的教学经验,重新去理解当今史学界对古希腊文明史的评价及历史地位,这样既能促进教师摆脱旧模式的限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对学生而言,从世界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六篇【篇一】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实施已有好年多的时间了。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动,信任课改这一名词在我们的脑海里以不再生疏,他静静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为完成这一光辉而艰难的任务,不让自己被历史潮流淘汰,我们老师必需转变旧的教化教学观念,变更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恒久做个新老师。

经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对新的教学改革有了更高层次相识。

一.教化理念的不同。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全部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化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要求培育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实力等等。

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切、学会理解、宽容和敬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

改革要求将学问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学问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变更过去那种一考定终生的单一评价模式,转而关注对学生的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将老师的评价、小组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但更关注的是发觉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要重结果,但更留意过程,要看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努力和提高,要帮助学生相识自己,建立自信。

让他们觉得自己真宏大、很了不得。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变更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状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挥而就,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学问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

老师挺宠爱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确定能考一个好成果。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与思考【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体现了历史的时代性,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新关系,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要转换好师生的主导与主体角色,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时,历史教师要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好师生的角色,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当前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初上高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经验不丰富、由初中向高中的转型适应等原因,往往无法正确解读一些历史概念,无法正确区分历史与史学之间的差别。

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往往表现为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较易形成僵化、顽固的教材本位思想,进而影响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实,影响学生对史学界新鲜成果的批判吸收,妨碍学生发展的辩证的史学观的形成,进而危害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许多学生存在着对历史学习社会功能的盲然无知,或者历史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历史究竟有多少意义或者有什么意义,因而不去思考历史学习的意义。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习根本就是无用的,它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的增值。

这些观点或隐喻或明示了学生心中存在着历史学习的障碍,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历史学习爱好的产生,扼杀或者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第三,高中学生中除有部分人对历史学习采取回避甚至抵制态度之外,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抱有相当的好感。

因此,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情绪,需要适当的方法引导,而这点恰恰是现行教材的空白。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还急需包括各种常用的历史分析方法和适合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介绍,同时这些方法也是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的必要预备,对于学生培养历史终身学习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与思考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与思考

面的资料 ,内容丰富 ,形式 多样 ,同时 各种角度 的分析也都有 ,这 就需 要学生
有正确 的价值 观 ,懂得辨析什么是对 什 么是错 ,这就需要 老师在上课时培养 学
大林 模式 ,最终 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可 以从 改革重点和 改革效 果等不 同方 面查
找 资料”。这样每组学 生就只需要找一
变 革 ,同时也能更好 地生 活和学习。
误, 避免走弯路 。同时 , 借鉴历史经验 , 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 现在的
问题 。 1 . 充 分 的课 前 准 备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 生的知识吸收 ,
同时也更重视学生在 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
中所受的历史影响 。老师在讲课 和课前
共享 ,既节约 了学 生的时间 ,又减轻 了 他们 的压 力 ,也能帮助学生 理解 怎么去 搜集 资料 。课 堂上老师再对 每组提问 , 检查学生 的资料搜集情况 ,然后 引入正 课 ,这样 学生在上课时就会 有侧 重点的 去听 ,而且 因为之前 自己做过 预习 ,所
观健康的价值 观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历史知识 ,面对历史 事件 ,正视历史
关政 治活动方面的资料 ,并能进行初 步
的归纳 与分析 。”这就对学生提 出了一
养学生 自主学习与 自主分析 的能力 ,同
时要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健康 、积极 向上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 作者单位 :重庆市綦江实验 中学 )
要 求 。知识和 能力 虽然不相 同,但也 不
可分割 。而对 于历 史知识的掌握 ,就需
值观
生 无法真正
对 高 中 历 史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看 法 与 思 考
吴承 艮
地做 到搜集 “ 有关 政治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点滴认识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点滴认识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点滴认识摘要:历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高中生了解人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育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是任何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学好历史课程,对高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适应将来日趋激烈的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新课程已经在我省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一个困惑:现在历史怎样教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笔者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点滴认识。

关键词:历史教育;新课标;点滴认识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任何有弊端的东西都必须想方设法被优化,教育也一样。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传统教育在理念上存在的弊端,让自己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的“大手术”。

新的理念,即以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关注学生发展的生态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师自身成长和学生成长的关系。

如: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合作与交流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展思维、深化认识,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师者权威”等专制封闭思想,要求我们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会向真理“膜拜”、学会敢于求变求新,师生共同建构完美的精神家园。

二、变革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课堂“填鸭式”讲授,教师漠视学生的反应,甚至几乎完全忽略了学生。

教师关注的是自己设计的一节课内容是否完全讲完,自己教案上的东西是否丝毫不差地向学生灌输完毕,至于学生能否消化吸收则似乎不在教师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从谈起,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了一句空话,教育的效率自然就差了。

而新课改要求广大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光辉点的同时,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凡是有利于学生的就是正确可行的。

如何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如何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浅谈如何面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多个省市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广西也于2012年开始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作为高中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不得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了在新课程改革中轻松应对和开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省外实施新课改的经验,谈谈我对新课改的认识。

从过去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中走出来,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洗礼,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国家、社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待与必然要求。

从根本上说,是新课程观念的转换和更新问题,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挑战因何而起,国家的需要,推动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新教材与旧教材最大的区别就是采用专题式编写体例,实施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

希望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以往,在班级课堂教学工作中,对历史章节知识结构、概念的界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组合、具体运用等方面关注多一些,也就是说在应对高考层面上多一些。

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整体考虑的弱化,带来诸如某些学生学习动力减少、班级历史学业成绩差距加大等,尤其让人(包括教师与学生)苦恼的是:历史学科只是一种应对高考的纯功利性的武器,对历史的思索不是无法开展,简直是没有心思进行。

难怪,学生高考一完,所有我们历史老师认为应该把握的历史就轻易的被丢到“爪哇国”去了!这或许是对我们的一个调侃。

当然,新课程教学也有面对高考检验的问题,但它通过必修模块过关及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等的调整,尤其是理念、目标上的调整,让广大的教师必须注意所有学生、凸现学科思维发展的轨迹,强行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与学科驾驭能力,迫使教师将学校、班级、学生、自己的所长等综合思考并且不断反思,推动新课程的有序实行。

在这里,我想谈几点想法。

一、转变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优化学习效果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教 的 考 学 思
◎江苏怀仁 中学 王 军
中国教育的 出路在 于改革 , 改革 的 目标在 结论 的过程并重 。新教 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 留 :
依赖 , 实事求是 , 勇于创新 。把对教材的深入研
究 与教学 实践 相联 系 ,在教 学活动 中学 会探 究、 验证 、 思考 , 成为实践 的研究者 、 索者 。 探 第 四, 改革 师生互 动方 式 , 即改 变 以往学 生被动接受学 习 、 死记硬背 机械训 练的现象 。 我们要 改革 历史 课 堂教学 ,营造一 个实 事求 是 、 尚真理 、 崇 追求真 理的氛围 , 对学生提 出的 不同意见 、 看法 、 观点不 随便斥责或施 加压力 ,
模式 。
习、 自己探索 、 自己创新 。教师是在一步一步地 把学生 由幕后 推到 了台前 , 充分展 示 出学 生作 为一个学习主体形象 的优势 。这正好符合素质 教育观—— “ 目中有 人 ”,而排除 了应试教 育
观的 “ 目中无人”论。
第二 , 教师在创造 性使用教材 中应充分 认
20年5 5 09 月2 日
《 新课程 》
革 在我省全面启 动 , 与之相 适应 的是 新编 的历 史 教材 也打破 以往人 教版一统 天下的局面 , 实 行“ 一纲 多本 ”, 在这 种形势下 , 教师 在教学 中 更应 时刻树立通过 自己的实践来 验证 、 完善教 材 的意识 , 克服 权威 定势 中对 教材 、 参 的 要 教
于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课程 下 了较大 的思 维空间。例如 , 版必修 1“ 人教 鸦

功能过于注重知识 传授 , 纯追求学 生认知 的 : 单 片战 争”这一 节 , 正文里新教 材有 意识地 淡化 却通 过课后本 课 发展 ,而新课程强调 的是培养学生基 本技 能 ,: 鸦片 战争 对中 国产生 的影响 ,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论文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材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是“一纲多本”;二是把通史体例变成了专题史体例;三是课时容量大大增加,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大家都很困惑:新课程的历史教材应该怎么教?又应该怎样去适应新课程的历史高考?对此,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师大都不理解,甚至充满了抱怨,认为把中学历史教学简简单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首先,是“一纲多本”,即统一的课程标准,多个版本教材,纵观各版本教材,尽管都根据课程标准编著而成,但是在编排和选点上都是不一样的,这对长期以来习惯了“一纲一本”的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无所适从。

其次,是把以前的通史变成了现在的专题史,同一历史现象在三大必修模块中相互交叉,甚至还有在六大选修模块中交叉,把大家头都搅晕了。

第三,以前两个甚至更多课时的内容现在要一个课时完成,课时容量太大,很多教师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其实大家静下来想一想,教育部及其专家对我国未来的教育高瞻远瞩,可能是我们这些中学教师无法完全领悟到的,既然抱不抱怨都要执行,何不快快乐乐地去执行?只是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

不管各个版本的历史教材有多么不同,也不管体例发生了多大变化,但有两个基本东西是相同的,一是课程标准,二是编著这些历史教材的基本史料,有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有了依据。

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与过去有根本不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看法【摘要】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的编制背景和内容受到广泛关注,期待通过新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新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更多的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为了有效实施新课程,可以制定相关的培训和评估机制,以及建立教师团队进行协作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推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历史素养,但也应该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历史教育。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新课程、编制背景、期待、综合能力、教学方法、实施策略、学习兴趣、历史素养、发展规律1. 引言1.1 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国家认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借鉴先人的智慧,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高中历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理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高中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重视高中历史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历史知识,努力培养具备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的新时代公民。

1.2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视体现在许多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历史学科的不断发展,历史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程的出台可以更好地贴近时代要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的设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益良多。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开设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观念,使他们成为有文化底蕴的人才。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

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近十年,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

但是,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困境历史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高中历史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对历史课程的设置从未间断,而且侧重各有不同。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的高中一线历史教师更是改革的见证者和实践者。

近十年的新课改改变了历史教育的单一性,加深了历史教育的深度,但是并未真正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育目标设定和实施的困境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开始实施历史教育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这是传统史学的共识。

当今社会我们提得最多的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历史学不能马上转化成生产力,所以整个社会都忽视历史教学的作用。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这样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历史学:是一门让人们明白何以为人的学科,应当是给人以思想、给人以眼见、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的学科。

再看具体的目标设定,新课改大纲把中学历史目标定为三重。

第一重是要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历史观;第二重是掌握历史考证的基本方法;第三重是情感体验的完成,即价值观的体验。

从新课改历史教学目标的阐述上来说,是比较完善和科学的。

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完成这三重任务吗?答案是不能。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把课程标准或教学内容直接当成教学目标,目标叙写的内容比较空泛或片面,不能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或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准,忽略目标的全面性,或把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分离,在教学中不能把目标贯彻始终,等等。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覆盖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新课程思考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任务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落后于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教育必须将更多的重心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握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席卷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还转向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深入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切实附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1、初高中学科相互渗透衔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单从课堂知识看,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知识距离拉大,有所脱节。

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

新课程改革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

历史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纵向次序和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免学生思维混乱、脉络不清。

2、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使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给整个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必然会无力应对,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服从于教育改革、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范文

本文旨在探讨最新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反思,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期为未来的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历史是人类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记录和反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因此,历史教育在培养社会公民的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学生领悟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然而,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新性,使学生难以体验历史中的传统文化、思想、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教学的内容单一,重复和死记硬背,学生很难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但只是线性地连贯关于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历史。

其三,历史教学缺乏跨学科的涉及,没有涵盖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们缺乏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为此,提出了应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推动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的改进意见。

历史教育必须注重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反思工具,鼓励他们参加研讨会、论坛等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历史教育中,例如案例教学法、课堂演讲、故事和教学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需要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答学习等,具体指导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其三,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内容的多元化和深度挖掘,将历史教学的内容扩展至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向学生们展示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本身和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教育可以吸引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认可,使历史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促进历史教育更好地发展。

历史教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历史认识的重要手段。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随着新课改和新教材的改革深入,历史教学的变革使课堂正在焕发活力。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历史这一门课程,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分科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分科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课件、案例。

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应从多方面努力,更新观念。

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改革深入,历史教学的变革使课堂正在焕发活力。

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创新平台,为教师创设了诸多的发展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新教材、探寻课堂教学新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要上好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是关键。

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作为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1.教师的素质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学思想。

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因此必须努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推进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教师观点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其次多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3-07-08T10:05:35.34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下供稿作者:吴长江[导读] 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关注过程性评价吴长江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现今教育中以普遍落实,初显一定成效,极大的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教学。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弊端,加强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考建议前言:新课程强调历史教学要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的原则,实施中也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和体会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 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
1.1 师生角色的错位。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即旧课程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对相关知识要讲清、讲透、讲明白,要突出重点,要突破难点,这样,教师也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便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了每次考试的好成绩而在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上或在所有学科上都以时间换分数,通宵达旦,疲于奔命;其结果,可能成绩有点滴的提高,却搞得自己身心俱累,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激情不高。

这种师生角色的错位,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基本被剥夺,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很难显现。

1.2 现行的模块设计存在问题。

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张皮,缺乏必要的整合;未注重区域性历史与全球性历史之间的关系,学习内容不够现代化;模块内容过于零碎,缺乏必要的认知层次和意义关联;没有做到把中国史放到全球史中去认识,反而削弱了中国史的学习地位;每一模块贯穿何种线索、思路或宗旨不够清晰,专题缺乏整体性、建构性和时代性;各模块皆以" 内容立意",传统的知识教育色彩浓重,模块中的部分内容水平要求忽低忽高,缺少必要的均衡性和专业性要求。

2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2.1 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

新课程观点认为教学活动主要是体验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

2.2 转变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新课程方案实现了由传统的讲授法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的转变。

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首要任务。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一是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二是合作学习,即组织学习小组,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三是自主学习,即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评价体系方面,不以单一的成绩作标准,而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课标内容的转变。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新课程方案实现了由历史知识的连续性编排向专题化构建的转变。

既然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那么按照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应该上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课标又只是最低标准,这就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师除了完成课标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4 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本身也应加强学习,最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重新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①增强课标意识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的每一环节中去。

②转变教师观: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因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信息源。

③提高历史教学教研能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高中历史教师只有积极投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才能由 “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2.5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6 新课标多元化评价转变新课标的评价要求“遵循既注重结果,也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①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②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

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关注过程性评价;③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结语: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大工程,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设计。

在落实中要贯彻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董建民等.浅谈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J]. 中学课程资源, 2008.10
3 朱煜等.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