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课标高二历史寒假作业《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含答案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6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历史》必修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各小题,每小题4分,计48分。
1.《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 B.林则徐 C.张之洞 D.梁启超
3.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符合这种观点的是()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
4.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6.“和谐中国”是唱响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非攻,兼爱”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7.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8.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
9.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10.《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A.兵广粮足B.民以食为天 C.克己复礼 D.诚信第一
11.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深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家学派思想影响(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A.严密的社会分工
B.追求社会财富
C.人人为上帝服务
D.平等的劳动观
二、非选择题:共2道题目,第13题24分,第28题28分,共52分。
13.(24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侧重点是“恩惠于民”。——《南阳日报》
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必要性以及这场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8分)
14.(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