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欣赏3--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3_坛庙建筑
1.坛
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 活动的台型建筑。源于人们对自然界中的日、 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的 崇拜,同时它们支配着农作物的丰欠与人间祸 福。由此而产生了专用的祭祀建筑。
如:天坛(圜丘坛)、地坛(方泽坛)、日坛 (朝日坛)、月坛(夕月坛)、祈谷坛(祈年殿)、 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 先蚕坛等。
圜丘坛:站在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小声说话,却显得 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 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地皇神祗的地 方,也是明清北京五大坛之一。始建于公元1530年,命 名为方泽坛。公元1534年,改名为地坛。坛内总面积 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 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现 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2时17分 11秒上 午2时17分02:17:1120.12.23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320.12.2302:1702:17:1102:17:11Dec-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2时 17分11秒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社稷坛
2.天、地等坛
(1)郊祭
天坛——南郊,冬至日,皇帝亲自去 地坛——北郊,夏至日,皇帝亲自或派人去 日坛——东郊,春分 月坛——西郊,秋分
(2)天坛
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 建筑群,已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坛庙建筑
• 克罗地亚的普拉,也是古罗马名城,保存 有一座奥古斯都神庙
• 突尼斯的杜加遗址 也有很多古罗马神庙
• 在意大利蒂沃利有座圆庙,也是祭祀灶神 的,美国白宫就是仿照它的
• 罗马的古广场原本是各种神庙最多的地方, 但无一座完整留下来,只有农神庙的前廊 尚存,农神是宙斯的父亲,祭祀农神的节 日后来演化为狂欢节
关岳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寺庙古建筑。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北侧。原为 清醇亲王宅地依例改建的醇亲王庙, • 1914年改祀关羽、岳飞,遂称关岳庙,又 称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前院有宰牲 亭、神库、神厨,后院有正殿、后寝殿及 东西庑殿。
“坛”、“庙”的释义
• • 一般而言,祭祀自然神多为坛祭(一部分次要的自然神,人格化后亦用庙 祭),人文神祗多用庙祭。 东汉许慎《说文》:“坛,祭场也。”即封土为祭祀的场所。为了与天地、 日月、星辰、山川诸神沟通,祭祀活动在露天进行,这种仪式从先秦一直持 续到明清。在先秦,凡属重大仪典,如诸侯会盟、誓师、封禅、拜将等,都 在坛上举行,汉代以后礼制完备,坛不再用于祭祀天地以外的其他用途。 《说文》:“庙,尊先祖貌也。”可见庙是专为尊崇祖先的建筑。但先秦时 代,按宗法制的要求,帝王重大事件亦多在庙中举行,故从广从朝。(佛教 寺庙的“寺”,来源于汉代的高级官署——鸿胪寺,“庙”也是由祖庙之庙 借用移来。) 祭祀自然神多以牌位(木主、石主)作为祭祀对象,“坛而不屋”,露天而 祭;太庙、祖庙,古代设尸而祭,以后仍用木主,宋元以后亦用“神御” (画像);而一般名人祠,以立偶像者居多。
• 早期神庙的模型,出土于Argos的赫拉圣地
•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南的帕埃斯图姆, 是古希腊人的殖民地,保留了三座神庙, 其中二号殿,又称波塞冬神苗,保存最为 完好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4.2坛庙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圣母殿为现存最著名的宋代建筑之一
殿身五间,副阶周匝;角柱显著生起,檐 口正脊弯曲明显;外貌轻盈富丽。
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
鱼 沼 飞 梁
晋祠圣母殿正前方有一方形水池,上架有一座木梁石柱十字
形桥梁,其中梁柱和桥梁交接处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斗拱, 此十字形桥即是著名的“鱼沼飞梁”(上图)。
北京太庙东角门
北京太庙前殿
北京太庙前殿室内彩画· 中间三间梁坊、斗栱、 天花满贴金箔,单线勾勒图案,规格 高于故宫 太和殿。其余各间用金量也很大
北京太庙牺牲所六角井亭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太原西南郊,始建年代相
当久远,历代又多有建设,目前的整体 格局仍保存较完整,祠中有宋、金古建 筑和宋代雕塑等珍贵文物,是山西乃至 全国最重要的古建筑群。
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 ,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 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 太社和太稷。左祖右社
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为了表示鼓 励耕作,天子有藉田千亩,仲春举行耕藉田礼并祭神农 于此。
地坛
明北京城坛庙分布
月坛 社稷坛 太庙
中心——太室,又名通天屋,是帝王“通天人”之所 。 其下四方又有玄堂、总章、明堂、青阳各室,分别代 表冬、秋、夏、春和水、金、火、木,太室则代表土 。
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
高80米
北京大享殿效果图
(二)祭祀祖先: 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 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 ,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庙有两种形 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 ;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 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 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 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 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
中国建筑史-15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3(坛庙建筑)
一九至九九 十九至十八九 十九九至二七九
天心石
2
1
9
3
4
8
5 6
7
1
1
2
1
2
3
栏板:三层有栏板,与祈年殿手法不同,
上层:四面,每面18块,计:4×18=72 块 (每块栏板长1.309m);
中层:四面,每面27块,计:4×27= 108块 (每块栏板长1.454m);
下层:四面,每面45块,计:4×45= 180块 (每块栏板长1.222m);
廷内广植林木,以成肃穆、深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 祗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 “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 (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 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 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 要的根基。
社稷坛占地23万M2,正门是戟门(祭祀 时门前列戟72杆) (今中山堂)和拜殿。 戟门五间,单檐歇山;拜殿五间,楠木
丹陛桥 成贞门
皇穹宇
西配殿
东配殿
琉璃门
皇 穹 宇 内 景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 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 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 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 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 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 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 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 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 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红,象征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杆掌管夏天的火神辅 佐。
白,象征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辅 佐。
黑,象征北方颛顼(zhuānxū),他由手持秤锤掌管冬 天的水神辅佐。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中国礼制坛庙
分明的艺术形象,不但显示出礼仪制度的严肃性,也符
合统一和谐的美学法则。⑤运用象征手法。为了启示人
们对祭祀对象的理性认识,增加它们的神圣性,坛庙建
筑中常用形和数来象征某种政治的和伦理的涵义。如明
堂上圆象征天,下方象征地,设五色象征五方、五行、五
中国古代礼仪性的祭祀建筑。主体建筑是坛(露天
的砖石台)和庙(殿宇),此外,还有安放神主(牌位)
的享殿,斋戒的寝殿(斋宫)或更衣的具服殿,雨雪日
拜祭的拜殿,储放祭器、祭品的神橱、神库,屠宰牺牲
物的牺牲所或宰牲亭,以及门殿、配殿、井亭等附属建
筑。祭祀礼仪是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王朝的重要政治制
又称丘,是祭祀各类神灵的台座。祭祀的种类有天、地、
日、月、星辰、土地、农神、谷神、蚕神、山川、水旱、
灾戾等。京师有全套祭坛,除天地日月外,府、州、县
也有相应的一套。④祠庙,是列入朝廷礼制的祭祀庙宇。
其中一类是祭祀朝廷表彰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历代帝王
庙、山东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轲庙、山西解州关帝庙、四川成都武侯
完备,明堂辟雍的祭祀功能减弱,成为王权代表的象征性
建筑,宋以后即不再建造。②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庙宇。
皇帝的宗庙称太庙,王公贵族官吏都有各自的祖庙,庶
人只能在家中设祭。宗庙的等级限制很严,如《礼记·
王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历代对各种人的宗庙建筑规格都有详细的规定。③坛,
建筑布置在中心部分,外面有多层围墙,并满植松柏树。
人们在到达主体以前,必须通过若干门、墙、甬道,周
围又是茂密的树木,这就加深了环境的层次,加强了严肃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宫殿、坛庙、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这些建筑。
因此,这三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宫殿、坛庙、陵墓又是帝王权威和统治的象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典章制度对它们的布局有着深刻的影响。
✳宫殿一、古代宫殿建筑四个发展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夏商时期无瓦,茅草盖顶,夯土筑基,结构已初步完整,轴线开始应用于群体组合。
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宗庙遗址等。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夯土高台,台上木架建筑是一种体型复杂的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式建筑。
西周时瓦开始应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用于宫殿,此时建筑色彩已很富丽,配以灰色的简瓦屋面,使宫殿建筑彻底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
实例:春秋时晋故都新田、战国时齐故都临淄、赵故都邯鄣、燕下都、秦咸阳等,都留有高四五至十多米不等的高台宫室遗址。
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复原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汉时期前殿规模宏大,形式隆重。
宫城中各宫殿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林苑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
实例:秦咸阳宫、阿房宫、上林苑;汉未央宫、建章宫等。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隋以后根据周礼制度,沿轴线纵向布列“三朝”。
但有受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条轴线上者,如北宋元丰后汴京宫殿。
实例:隋大兴宫、唐大明宫、明南京宫殿、明清北京宫殿等。
三朝五门:三朝:外朝,治朝,燕朝。
五门:外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明清紫禁城大体沿袭了上述“三朝五门”制度,清代三朝对应的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五门”则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和乾清门。
二、汉、唐、明三朝宫殿建筑发展的趋势:1、规模渐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四章古代坛庙建筑
现在的孔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00米,东 西宽145米,占地约9万平方米,前后共 有9进院落,以南北轴线为中轴线,布局 严整,左右对称,气势雄伟。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孔庙中最重要 的建筑,被称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六、其他坛庙建筑
(一)太原晋祠 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建成,距今至少有
1500年。 晋祠本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
范仲淹任苏州刺史时,开创了将学府与 文庙合在一起的传统。
2. 关帝庙的发展演变
宋代以后,关羽在民间的影响日增。
宋、元、明、清各代对关羽均有册封, 有“武王”、“武圣人”之誉,几乎与 “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因此,宋代 以后,各地建了很多关羽庙。
(四)其他坛庙建筑
1. 城隍庙的发展演变
二、北京社稷坛和太庙
(一)太庙 北京的太庙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唯一的
一个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有明显的中轴线,呈中轴对称。
(二)社稷坛
在北京故宫端门的西侧。 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占地23万
平方米,遍植松柏,有意营造肃穆的气 氛。
三、地坛、日坛、月坛
(一)北京地坛 呈方形,以示“天圆地方”。 (二)北京日坛 (三)北京月坛
1. 孔庙的发展演变
汉代,孔子故乡曲阜即建有孔庙,汉高 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至鲁祭祀孔子,为 帝王亲祭孔子之始。
唐代于619年在京师国子学内建立周公及 孔子庙各一所,这是国学内建孔庙之始 。
630年,唐代各州县皆立孔子庙,孔庙随 之遍于全国。
北宋开始,孔庙又被称为文庙。
文庙的建造皆取法于曲阜孔庙,如都有 泮池、棂星门、大成殿等。
B. 夏至日祭天
C. 祭天于北郊
3. 古代的郊祭包括( )。
中国古代建筑史 05第五章 坛庙
孔林享殿前神道
孔林万古长春石坊
孔林享殿
孔林孔子墓
广州陈家祠堂
七十二县陈氏合族祠堂 。 陈姓子弟读书的场所 。 前后三进,左右三路,六个 庭院,整齐有序。 装饰华丽丰富,著称于世 。
石雕广泛
雕刻石柱 、雕刻石梁 雕刻石栏杆
砖雕
三幅大型砖雕
陶塑、灰塑和刻花玻璃
广州陈家祠堂门洞
地坛
月坛 日坛
天坛
天坛的组成
占地273公顷 “回”字形布 局
天园地方
外坛
内坛
祈谷坛
外坛 内坛
祈谷坛 圜丘坛 丹陛桥
丹陛桥
斋宫 圜丘坛
斋宫
斋宫
(皇帝祭天前沐浴、休息、准备的地方。)
圜丘坛
露天圆形坛
三层 ,每层相差9级台阶。
中心 “天心石”,其外环砌扇 形石板,从中心向外每圈以9 的倍数增加。 被四面台阶分为四部分。 上层9丈,中层15丈,下层21 丈,相加等于45丈,为“九五” 之数,寓示皇帝“九五”之尊。
第五章
坛
庙
坛庙有三类
第一类,祭祀自然神
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社稷先农
第二类,祭祀祖先
太庙、祠堂
第三类,祭祀先贤
孔庙、武侯祠,关帝庙
祭祀自然——北京社稷坛
祭祀祖先——北京太庙前殿(明)
祭祀先贤——四川成都诸葛亮祠
三个实例
北京
天坛
曲阜
广州
孔庙、孔府、孔林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庭院
屋脊装饰
专题坛庙建筑ppt
解州关帝庙
宗祠
宗祠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宗庙,过去遍布全国 各地。规模较大、建筑较精美的有安徽绩溪县 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市陈家祠堂。
龙川胡氏宗祠初建于宋,明兵部尚书胡宗宪 对祠堂进行过一次大修缮,古建筑具有明代风 格。祠堂精雕细刻,是徽派古建筑艺术砖木石 雕的宝贵遗产。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安徽绩溪胡氏宗祠
檐
• 檐柱 大成殿的石檐柱最具有代表性。殿 周28根独石雕成的擎檐高达6米,直径0.8 米,下饰莲花柱础。左、右、后檐下18根
石柱,皆为八棱形水磨浅雕团龙,每柱雕 龙72条。前檐10柱,为深浮雕双龙戏珠, 衬以波涛,缀以山石。10根龙柱两两相对。 造型精美,雕刻剔透,为域内罕见 。
勾 心 斗 角
❖ 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 川等自然物并建庙祭祀。最著名的是祭祀五岳的神庙,以泰山的 岱庙规模最大。此外,各地还建有众多后土庙(土地庙)。
• 五岳五镇 •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五镇:东镇沂山, 在今山东临朐;西镇岳山(又名
吴山),在今陕西陇县;中镇霍山,在今山西霍 县;南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市;北镇医巫闾 山,在今辽宁北镇县。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思想中,包含着浓重的 对祖先的崇敬,对天地、日月、土地、粮食以及各 种神的崇拜,对文神、武神的尊敬。
历代帝王为了宣扬君权神授思想,将自己比 作天地之子,受命于天统治百姓,增强政权的合理 性,强化自己的政权统治。祭祀天地因而成了中国 历史上所有王朝重要的政治活动。而且发展到后来, 成为统治阶级的专门权利。《礼记》中规定“天子 祭天地,祭山川,祭五祀”,而诸侯只能“祭山川, 祭五祀”。
祈年殿
第一节 概述
• 坛的起源:黄帝轩辕氏多次封土为坛,祭 祀山川鬼神,成为“封禅”,可作为坛的 起源;
天坛简介
坛庙的起源
• 坛庙的出现起源于祭祀,祭祀是对人们向自然、神灵、鬼魂、祖 先、繁殖等表示一种意向活动仪式的通称,他的出现大约在旧石 器时代后期。伴随着祭祀活动,相应的产生场所、构筑物和建筑, 这就是坛庙。到了封建社会,对坛庙的祭祀,是中国古代帝王最 重要的活动之一。
坛庙的分类
一、祭祀自然神 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 社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庙等等。 二、祭祀祖先 帝王之庙称太庙,臣下称家庙或祠庙。 三、先贤祠庙 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天坛的历史
•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 坛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 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 清廷入关后,一切仍按明朝旧制。乾隆十二年(1747年),皇帝 决定将天坛内外墙垣重建,改土墙为城砖包砌,中部到顶包砌两 层城砖。经过改建的天坛内外坛墙,更加厚重,周延十余里,成 为极壮丽的景观。天坛的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等也均 在此时改建,并一直留存至今。
天坛布局
• 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个部分,各有坛墙相围 • 北面围墙高大,均为半圆形,南面围墙较低呈方形,象征“天圆 地方” • 中轴线布局。天坛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南 有圜丘,北有祈年殿 • 主要的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感受到上天的伟 大和自身的渺小
• 祈年殿安置在一块高地上,以三层须弥座台基承托,建筑物采用 三重檐攒尖顶。坛上不植树木,使祈年殿愈见崇高,其他次要建 筑远落于祈年殿之下,背衬苍穹,在色彩处理上极为成功,以洁 白纯净的青白两色,诱发朝拜者产生宁静,向天朝拜的感觉
• 祈年殿里总共有二十八根柱子, 与天空星辰二十八宿的数字相符。 这些柱子排成三圈,每圈柱子的 数目也有一定的含义:内圈有四 根柱子,象征着春夏秋冬四级; 中间一圈十二根,象征一年的十 二个月;外圈十二根,代表一天 里十二个时辰;中外两圈二十四 根,象征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 季节、月缺月圆、昼夜和节气, 都与天象有关。所以在二十八里 包括了很多有关“天按古人“阳 中之阳”的观念,选在成都 的东南方,各种数据也极 尽阳数,即九或九的倍数。 如围绕圜丘台的中心圆石, 即天心石以扇面形状铺开 的石板均以九的倍数递增, 第一重为九块,第二重为 十八块,直至第九重为八 十一块。下面的每层台阶 也都是九级,意味着“九重 天”。
坛庙建筑(总结)
中国的古代建筑源远流长,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可以考证的实物已可上溯至7000年前。
当然,战国以前,建筑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岁月,秦汉以降,随着生产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实力的提升,建筑的技术和规模与时俱进,建筑艺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及至盛唐、明清的千余年间,建筑发展高峰迭起,建筑类型异彩纷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制作,从构造做法到用料色调,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放异彩,独树一帜。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除了文字典籍和出土文物,最能震撼民族心灵的是建筑。
今天的炎黄子孙伫立景山之巅,眺望金光灿烂雄伟壮丽的紫禁城,谁不产生民族自豪之情!晚霞初起,凝视护城河边的故宫角楼,谁不感叹先人的巧夺天工。
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
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
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
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
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因此可以看出,不论是石器时代的先民还是封建时期的帝王,都把祭祀看成头等大事。
特别是在封建时期,祭祀被当作国家大事之首列。
京城里是否有坛庙是立国合法与否的标准之一,这就要求古代帝王在设立首都营造自己的宫殿的同时还要建造合乎礼法的坛庙。
《礼记·王制》中写道:“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尤其是祭天这一活动完全是皇帝的特权。
现在我们都把坛庙一词合用。
但是在古代“坛”和“庙”则是分别形容两种不同用途的建筑。
“坛”是指在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渎等自然之神时候台型的“坛”;而“庙”指祭祀祖宗,先圣先师以及山川神灵的庙。
总的说来,“庙”的出现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庙祭有别于祭祀天神地祗的坛祭。
因为祖先生前是住在房屋里面的,因此死后也应该在房屋里面祭享。
中国古建筑那些事儿——坛庙建筑
中国古建筑那些事儿——坛庙建筑庙坛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
中国古代的祭祀并不是宗教,是起源于原始时代人们对于天地,自然和祖先的敬畏。
中国是农业国,当时天地自然决定了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圣贤祖宗等前辈先人创造了文化,生养教育子孙,所以人们对于天地神灵、自然万物、祖先前人充满敬畏和感激之情,自古就形成了在特定的时节祭祀天地祖宗的传统。
北京天坛鸟瞰天坛是中国古代祭天的场所,是最高等级的祭祀礼仪,只有皇帝才能祭。
天坛的占地面积是故宫的三倍,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
祭祀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天、地、日、月、社稷以及风云雷电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灵,这类祭祀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祭天是最高等级的仪式,只有皇帝才能祭天,因为皇帝是“天子”,上天之子。
成都武侯祠另一类是祭祀人物,国家级的,最高级别是祭孔子,全国各地都有孔庙、文庙。
数量最多,最普及的是老百姓祭祖宗,即家庙、祠堂。
还有各地祭祀的著名人物、历史功臣等,例如祭屈原的屈子祠、祭诸葛亮的武侯祠等等,这类祭祀表达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天坛圜丘坛天坛建筑群中最重要的是这个没有建筑的圜丘坛,皇帝祭天大典就在这个坛台上进行,由三层汉白玉砌筑,工艺极其精美。
祭祀自然神灵的建筑叫“坛”例如天坛、地坛、社稷坛等等;祭祀人物的建筑叫。
“庙“”或者“祠“”。
例如孔庙、关帝庙、家庙、祠堂等。
天坛是坛类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坛建筑的象征手法主要表现在“形”的象征、“色“”的象征、“数“”的象征三个方面。
在建筑形象上,天坛做成圆形以象天,地坛做成方形以象地。
天坛另一个是“色”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黄色是最高等级,其次是红色,再次是绿色。
而天坛是个特例,这里最重要的颜色是蓝色,因为这是天的颜色。
天坛中最重要的建筑都是蓝色屋顶,在这里蓝色的地位高过了皇帝专用的黄色。
天坛建筑蓝色屋顶天坛建筑中还有一种象征手法“数”的象征,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数”是有特殊含义的,其中有信仰层面,也有哲学层面的,即所谓“术数”。
坛庙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位于中 国军事博物馆 与中央电视台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汉白玉题字碑
下沉式广场,中心的圣火台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
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 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 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 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 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 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 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 里。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 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 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 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 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 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 技术。
天坛祈年殿
天坛是世界级的艺术珍品之一,其艺术主题
为赞颂至高无上的"天",全部艺术手法都是为 了渲染天的肃穆崇高,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 就。 天坛在北京南城正门内东侧,是明清两代皇 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9)。祭天的坛平面圆形,称圜丘,改 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祈祷丰收的祈 年殿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天坛利用环境艺术手法以突出"天"的主题,如建筑密度很小,
天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天坛设计天坛(见图1)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天坛建筑群具有规划合理的建设格局,极富特色的建造形制,完备系统的建筑功能以及寓意深刻的设计内涵。
其建造设计极具时代特色,浓缩了史学、美学、伦理学、建筑学、声学、哲学、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品之作。
本文将从天坛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布局、功能性、所体现的古代观念等方面阐释天坛的设计特点。
一、天坛建筑群的主要建筑1、祈谷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
祈年殿(见图2)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之地。
祈年殿外形恢弘威严、有擎天之势,静雅之中又带动感。
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支撑上层屋檐,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
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极具观赏性;其独特的三重檐攒尖式建筑结构也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图1(天坛)图2(祈年殿)2、圜丘坛圜丘坛(见图3)主体建筑由三层台基组成,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
在设计思维中巧妙的运用了声、力、美学原理,天心石(见图4)更是享有“亿兆景从”的美名。
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图3(圜丘坛)图4(天心石)3、神乐署神乐署(见图5)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殿宇众多,环境优美。
图5(神乐署)二、由天坛造型特点看古代的天人观念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天坛的设计都反映出强烈的天人之间的关系。
天坛中的设计把抽象的“天”具体地物化成了可见可触的建筑。
以祈年殿为例,一句“三重蓝顶,一道圆墙,二十八柱,四海名扬。
”可以概括祈年殿的鲜明特点。
“三重蓝顶”说的是祈年殿是琉璃瓦圆攒尖顶的三重檐圆形大殿。
三重檐覆三色琉璃瓦,从上至下依次为蓝、黄、绿,分别代表昊天、皇帝和庶民。
第五章坛庙建筑
棂星门
天坛的棂星门之间也大小有别,皇帝从左侧门进入,而其他的官 员只能从右侧门通过,所以左侧门比右侧的更宽更高大。
2、皇穹宇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泰神殿,到十七年 改名皇穹宇,其作用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 的地方,因此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 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 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 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 表了至高无上 。
中国古代认为皇帝 是天之子,他们能 够统治国家是上天 赋予的权利,因而 最隆重的祭祀是祭 天。皇帝每年冬至 祭天,登基时也必 须祭告天地,以表 示“受命于天”。 祭天的天坛位于北 京城南端,元时期 已初设其址,明清 两代皇帝都在这里 祭祀天地之神,祈 祷五谷丰收。
社稷坛——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社稷坛是国家重要祭祀坛庙,位于紫禁城午门之 西,每年春秋仲月致祭,祈求上天保护国家政权。 社稷是土地之神。
1、圜丘
圜丘是皇帝每年 在冬至日祭祀昊 天上帝的场所。 中国历朝历代都 有圜丘,只是形 制有所不同。明 清圜丘为两层围 墙环绕的三层圆 形汉白玉台基。 外重墙平面约 170米见方,内 重墙平面为圆形, 直径约106米, 圜丘最下层台基 直径54.7米。两 重围墙的东、西、 南,北四面各开 棂星门。围墙中 心为三层圆形汉 白玉祭天台基, 每层台基四面各 有一台阶登坛。
皇穹宇全景
3、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 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 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 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 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 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 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 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元代岱庙示意图
《大清会典》明代太庙总图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曲阜孔庙太和元气坊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B.武庙----起于宋代(文武 庙分设)明代将关羽加封为 “协天大帝”,成为民间保护 神
代表实例: A.曲阜孔庙(山东) B.山西运城关帝庙 C.天津文庙
山西运城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 钟楼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4.先贤祠庙
· 明贤祠庙与自然神庙和太庙家祠不同 · 大部分是由民间或地方设立的 · 多设在先贤名士的家乡和主要建功立业 的地域由其故居发展而成 · 大量运用匾额,对联等文字题材装饰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祠(宋) · 存在祠墓合一的布局方式 · 具有游览型,形成园林环境 如:杜甫草堂,太原晋祠,三苏祠,二王庙
2.坛庙建筑的定型
· 将山川神祗系列固定化,消除混乱的地方性山 川神祗 · 武德二年建周及孔子庙,按季祭典,此为文庙 建造之始 · 儒学宗教化----文庙成为当地的重要坛庙建筑, 规格高,不亚于宗教建筑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 武则天自立为帝,为显示权威,倡议建造明 堂(三层明堂大屋),恢复古制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颜庙颜乐厅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太 原
晋
祠 平 面 图
杜甫草堂“少陵 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工部社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苏祠正殿前檐
二王庙
三苏祠木假山堂
二王庙李冰殿前砖塔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5.家祠
又称家庙,简称祠堂,古代封建社会财富的 继承和血统的繁衍与氏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对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北京国子监辟雍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四. 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2.坛庙建筑的发展是追求系列性统 一性的过程 3.坛庙建筑的艺术特色 4.坛庙建筑的演化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1.坛庙建筑是一种准宗教建筑
深层含义----为原始崇拜观念的继续。崇拜 自然,崇拜祖宗,崇拜英雄,坛庙建筑的思想基 础 中层含义----经儒家整理,规范的一套礼仪 制度,包括崇拜的对象,礼仪程序,礼拜时间以 及等级规定 表面----建造出来的各类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三. 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3.文庙与武庙 4.先贤祠庙 5.家祠 6.明堂与辟雍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1.自然神祗坛庙
天坛,地坛 先农坛 北京社稷坛 ------露天坛祭 五岳坛 五镇庙 南海神庙 堂子(萨满天神的处所) ------吸收宫殿规制,祭祀改为屋祭
北京太庙示意图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3.文庙与武庙
孔丘与关羽,作为文 官武将的楷模,纪念他们 的祠庙又称为文庙和武庙 A.文庙----最早在东晋, 谓“室屋庙”,隋代推广至 全国,各乡县均设---普及率高,遗至今日的 非常可观
明代曲阜孔庙平面图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曲阜孔庙棂星门
A.良诸文化----浙江余 杭瑶山遗址
B.包头荷木佳 遗址
B.梁山文化----辽宁凌源牛河 C.内蒙古阿善原始祭 女神庙遗址 坛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史记·礼书》:“天地者,生 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 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 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 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 也。”
本族先人,祖宗的贡献,子孙赋予极大的尊敬, 并作为偶像来崇拜,这就是家祠的来源,在礼制 的约束下,祠堂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至于士皆 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二庙” 《周礼》。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武侯祠前院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陈家祠堂脊饰
梁家祠堂大门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 北宋后土祠,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濒临黄河 东岸,地理位置极佳,至今似存 金元时代建国日短,礼制未备,坛庙数量大减
·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北宋汾阴后上祠复原图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3.封建坛庙建筑的最终系列
· 明清时代最终确定了满足礼制需要的坛庙 建筑系列 · 较以前历代更为简约,明确,分为两大类: A.自然神坛庙 B.人文神坛庙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1.坛庙建筑的初创阶段
新石器时代已存在祭祀性的神坛建筑,原始社 会后期是坛庙建筑的起源时期: A.良诸文化----浙江余杭瑶山遗址 ----包头荷木佳遗址 ----内蒙古阿善原始祭坛 B.梁山文化----辽宁凌源牛河女神庙遗址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4.坛庙建筑的演化
·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帝王崇拜→英雄崇拜
(神鬼崇拜) (人文崇拜)
· 儒家归结为“天地君亲师”五方面 · 随封建末期资本主义萌芽,坛庙内容有变化, 增加行业的保护神,如天后宫,妈祖庙,文祖庙, 武圣庙,魁星阁,财神(钱庄业),农神(药业) (这些多为人文方面的先贤或英雄,而不是自然鬼神) · 祠堂逐渐消亡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与儒家礼制思想
1.中国远古社会的原始崇拜
鬼------生命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文化 神------环境的自然现象 · 轩辕黄帝号称“有能氏”,伏羲为“蛇首人 身”,神农为“人身牛首” · 伏羲黄帝----太阳神崇拜 · 女娲----月亮神崇拜 · 炎帝----火神的崇拜 · 进入阶级社会----山川之神崇拜,表现了土地 的 占有欲 · 统一国家出现----天地之神为最高神
中国古建筑欣赏 ——坛庙
坛庙建筑——目录
一、坛庙建筑与儒家礼制思想 二、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三、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四、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五、实例分析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与儒家礼制思想
一、坛庙建筑与儒家礼制思想
1.中国远古社会的原始崇拜 2.儒家礼制思想与鬼神崇拜相结合 3.吉礼与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五. 实例分析
-------北京天坛的设计手法 和艺术特色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2.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设计手法(象征手法) 3.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胜多”手 法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明初南京大祭坛
明初北京大祭坛
北京天坛的演化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明嘉靖建皇穹宇
明嘉靖改建之“圜丘总图”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⑤寻求恰当的祭祀仪式
· 主要表现在分祭合祭,大祭小祭及同堂异室 的
变化上 · 原祭六帝于六方,改为建王帝庙,合祭五帝 于 一堂,简化了仪典(汉文帝时) · 汉光武帝时天地合祭之礼更为盛大,除天地 之 外共有1514位神祗共同祭祀,规模空前 · 合祭之制持续到明嘉靖间,天地分祭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陕 西 岐 山 凤 雏 村 西 周 宗 庙 遗 址 平 面 图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戴震《考工记图》中周 宗庙复原图
陕西风祥马家庄秦国宗 庙遗址平面图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复原图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系列的形成与发展
6.明堂与辟雍
①明堂
· “太庙,天子明堂” · 明堂具有天子颁布政教,会见诸侯,祭祀祖宗
的功能,是一座行政祭祀的建筑
· 非纯粹的坛庙建筑,但它是坛庙建筑早期的源
流之一
· 以十字轴心对称布局与象征主义的形数安排为
特征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②辟雍
· “国学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曰辟雍 · “辟”与“壁”通,指圆形;“雍”为提 防止水之意 · 指环绕明堂的圆形水渠而言,称“辟雍” · 后亦称“国学”为“辟雍” 北京国子监辟雍----圆形水池环绕 文庙多为“池”
坛庙建筑——坛庙建筑艺术分析
2.坛庙建筑的发展是追求系列性统一性的过程
①最初的崇拜是无序的,多元的,建立一元化的 崇拜体系 ②首先树立“天”的唯一性 ③将各类自然人文神祗坛庙向首都集中,烘托帝 王君临天下的权威 ④追求祭礼的合理规模,早期大小坛庙不可胜数, 成为一种负担 · 北魏时国家祭祀的坛庙1075所 · 一年所用牲品选75500头 · 汉武帝废掉70% 之多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清 代 北 京 坛 庙 分 布 图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地坛方泽坛北内墙的棂星门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先农坛观耕台
北镇庙主 殿台基远 观
先农坛神仓
坛庙建筑——各类坛庙建筑类型简介
2.宗庙及历代帝王庙 · 历史上的宗庙(按生前,住宅形制布置,“前堂
明嘉靖建大享殿
明北京“圜丘之图” 北京天坛的演化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明清北京天坛总平面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 位置为城郊外(后因城市加大,变成城市之中) · 坛墙 内外两圈墙4000亩,外圈:1650.3x 1725 m 内圈:1228x1065.2 m (北京故宫960x760 m²) · 圜丘组群 圜丘、皇穹宇 (圜丘为冬至祭天所用) · 祈年殿组群 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 (祈年殿为春天祈祷丰收所用) · 离宫组群 (设有护城河) · 丹陛桥 (丹陛桥为最早) · 神乐署,牺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