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

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
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

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

李卫兵 陈 剑 于飞 陈心昭

合肥工业大学噪声振动工程研究所(230009)

hf_lwb@https://www.360docs.net/doc/5116629237.html,

摘要:在半自由声场中,实际全息测量声压为全息面上的直达声压和反射声压叠加;而常规声全息技术要求全息面声压只包含直达声压,这样就不能直接用常规全息方法来重建与预测半自由声场。以波叠加方法为全息变换算法,在充分考虑反射声压的情况下,建立了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理论,解决了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问题,拓宽了全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数值仿真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以及常规全息技术在半自由声场重建与预测过程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近场声全息 半自由声场 波叠加方法

1.引言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者E.G.Williams等提出了基于空间声场变换的近场声全息 [1-2]。近场声全息是在紧靠被测声源物理表面的测量面上记录全息数据,然后通过变换技术重建三维空间声压场、振速场、声强矢量场,并能预报远场指向性。由于是近场测量,所以除了记录了传播波成分外,还能记录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的倏逝波成分,由于倏逝波含有振动体细节信息,所以理论上可获得不受波长限制的高分辨率图像,测量覆盖了从源出来的一个大的方位角,有指向性的源也能够被不失信息地检测出来[1-8]。

声全息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噪声源辨识技术,只需要测量面上的复声压数据,就可以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对声源特性进行研究。它对大型复杂结构的振动和噪声辐射特性研究、噪声源的识别与定位以及结构强度评价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对结构振动、噪声进行有效控制,在工程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由于常规声全息技术只适用于自由声场,所以全息测量面上存在反射声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全息技术的应用。在文献[9]所提到的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就包括了全息面测量声压中包含反射声压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实验中都采取一些措施来削弱反射声的影响,比如在全消声室中进行测量[1,3,4],或者通过挡板将地面反射声与直达声隔开[5],或将声源放置在离地面很高的地方进行测量[6]。虽然这些方法对声源定位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能准确地预测整个声场的辐射特性,给声源特性判别带来不便,不利于进行噪声源的控制。

在声辐射问题中, 为了寻求边界元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 Koopmann等提出了更容易理解和实施的波叠加方法来计算声辐射问题[10-11]. 波叠加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任何物体辐射的声场都可以由置于该辐射体内部的,若干个不同大小源强的简单源产生的声波场叠加得到。本文以波叠加方法作为全息变换算法,在充分考虑反射声压的基础上,建立了反射面为刚性和

- 1 -

非刚性条件下的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模型,解决了半自由声场环境下的全息重建与预测问题,拓宽了全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数值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常规全息技术在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过程中的局限性。

1. 波叠加积分方程

在理想流体媒质微小扰动形成的时谐声场中, 去除时间的相关性后, 声场中任意一点t e ωi ?r 上的复声压必满足Helmholtz 方程:

)(r p 0)()(22=+?r r p k p (1)

式中 为点)(r p r 上的复声压;k =ω/c=λ/π2为声波数,c 为声速,λ为声波长,ω为角频率。在如图1所示的声辐射外问题中,S 是声辐射体的闭合表面,其外部区域记为E ,内部区域记为D 。域E 中点r 上的声压,可以通过解方程(1)得到

S S

S g u ck g p p C S S S S S E r r r r r n r r r r r d )],()(i ),()([)()(∫???=ρ (2) 式中,

||,)π4/1(),(i S kr S r e r g r r r r ?== (3)

当点r 分别在D , S , E 上时, 系数分别为0, 0.5, 1;为边界表面点上的法向振速,为点处的外法线矢量。

)(r E C )(S u r S r S r n S r

图.1 辐射体与声场各个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n

在图1所示的内声辐射问题中, 边界面仍为S , 假设在域D 内有一个连续分布的声源体, 此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可以得到一个修正的Helmholtz 方程,

? (4)

)(i )()(22r r r o ckq p k p ρ=+?式中,

???∈?∈=D

??q q o r r r r r I ,0),()( (5) 于是可以得到方程(4)的解, 即域D 中点r 上的复声压为

S S

S g u ck g p p C S S S S S I r r r r r n r r r r r d )],()(i ),()([)()(∫+???=ρ (6) ?g ckq o o ?d ),()(i r r r ∫+ρ

- 2 -

式中, 当点r 分别在D 、 S 、 E 上时, 系数分别取值为1、0.5、0。

)(r I C 由于上述的两种辐射问题对应相同的边界表面S , 所以在边界面上的声压和法向振速必是唯一的。 无论点r 是从域E 或D 逼近S , 该点的声压变化总是连续的, 因此当点r 取在S 上时,可以联合式(2)和(6)得到边界面S 上点r 处的复声压为

?g ckq p o ?

o d ),()(i )(r r r r ∫=ρ (7) 此式即为波叠加积分公式。 与此相应的微分形式为

?g q o ?

o d ),()()(r r r r u ?=∫ (8) 式中 “?”为梯度运算符。且式(7)和(8)中的点r 并不仅限于真实的辐射体表面, 因

为若将域E 中若干点联系在一起可以作为一个虚拟的表面,

对于这些点上的声压和振速,式(7)和(8)仍然是成立的。

2. 基于波叠加方法的自由声场全息理论模型

由公式(7)和(8)可以得知:对于声辐射体表面上或空间中任意一点的声压和振速可以由放置在辐射体内部的连续分布声源体产生的声波场得到。但是采用连续分布声源的方法在计算机上无法实现,所以实际采用的是在辐射体内部放置若干个简单等效源来替代的办法,即空间中点r 上的声压和振速分别可以表示为

),()(i )(1

on N

n on g ckq p r r r r ∑==ρ (9)

),()()(1

on N n on g q r r r r u ?=∑= (10)

式中 为简单源的总个数,为简单源号,其位置坐标为,源强为。

N n on r )(on q r 同理,声源表面节点处的声压和法向振速也可表示为

S r ),()(i )(1

on S N

n on S g ckq p r r r r ∑==ρ (11)

S

on S N n on S g q u r n r r r r ??=∑=),()

()(1 (12) 若表面上有S M (M ≥)个边界结点,则分别有N M 个与式(11)和(12)相同的等式,将它们表示为矩阵的形式为

DQ P =S (13)

EQ U = (14)

式中 []T 21)()()(SM S S S p p p r r r P L =为声源表面声压列向量;

为声源表面边界结点处的法向振速列向量;

为等效源序列的源强列向量;[T 21)()()(SM S S u u u r r r U L =]][T 21)()()(oN o o q q q r r r Q L =D 、E 分别为等效源序列与声源表面之间的声压与法向振速匹配矩阵,且

),(i on Sm n m ckg r r D ρ=× (15)

- 3 -

Sm on Sm n m g r n r r E ??=×/),( (16)

设全息面上有M 个测量点,则同样有

Hm r HQ P =H (17)

式中 为全息面声压列向量,H P H 为等效源序列与全息面之间的声压匹配矩阵,且

),(i on Hm n m ckg r r H ρ=× (18)

全息重建是通过测量全息面上的声压数据来重建声源表面及预测声场中任意点处的声学量。则基于波叠加方法的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方法就是:由式(17)求出等效源序列的源强列向量,将其代入式(13)、(14)中即可重建出声源表面上的声压与法向振速U ,实现声场的全息重建;将其代入式(9)、(10)中即可预测声场中任意场点处的声压与振速矢量,实现声场的全息预测。

Q S S P )(p r )(r u 3. 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模型

根据式(17)可知,通过测量全息面上的声压可以计算出等效简单源序列的源强列向量。其中声压为声源辐射到全息面上的直达声压。实际的全息测量经常在半消声室或空旷的环境等存在一个反射面的半自由声场(如图2所示)环境中进行,全息面测量声压中包含了经反射面反射后的反射声压,由于声压是标量,很难将直达声和反射声分离开来,因而无法运常规的声全息技术进行半自由声场的重建与预测。下面同时考虑直达声和反射声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半自由声场的全息理论。

图2 声像原理

根据声像原理[12]知:半自由声场中任意点r 的声压均可看成辐射声源和其关于反射面的声像——虚声源所辐射声压的叠加。即有 )(r p S '

S )()()(r d r r r p p p += (19)

其中 为声源辐射的声压,也就是直达声压;为虚声源所辐射的声压,也就是反射声压。

)(d r p S )(r r p '

S 则对位于半自由声场中的全息面上M 个测量点(1≤m ≤Hm r M ),有

r d H H H P P P += (20)

其中 为全息面声压列向量;为全息面直达声压列向量;为全息面反射声压列向量。

H P d H P r H P 下面分别讨论刚性和非刚性反射平面情况下的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问题。无论是 - 4 -

刚性还是非刚性反射平面,由于虚源都是实源关于反射面的镜像,则实源与虚源内部的等效简单源也是关于反射平面成镜像关系的,即实源与虚源具有相同的源强列向量。

5.2 刚性反射平面

如果半自由声场中反射平面为刚性平面,则入射声波被完全反射,则由式(17)知,全息面上的辐射声压可以由实源与虚源的源强列向量表示为:

Q H H P )(r d +=H (21)

式中 、分别为实源、虚源与全息面之间的声压匹配矩阵。式(21)与式(17)具有相同的形式,且式(21)中,、的维数均为d H r H d H r H N M ×。

令,则式(21)可以表示为

d r c H H H +=Q H P c =H (22)

且的维数也是。则根据奇异值分解原理,只要满足c H N M ×M ≥,就可以通过对进行奇异值分解来唯一确定等效简单源的源强列向量,且等效简单源的源强列向量可以表示为

N c H ()H H P H H H P H Q H c 1c

H c c ?==H P U W ΛH 1?= (23)

式中 (24)

H c W V U H =式中 ),...,,diag(21N λλλ=Λ为对角矩阵,1λ≥2λ≥...≥N λ≥为矩阵的奇异值;U ,列矢量相互正交的酉矩阵;上标“0c H W +”和“”分别为广义逆和海尔密特算子。

H 将式(23)代入式(13)、(14)即可重建实源表面声压和法向振速,实现半自由声场中声源表面声学信息的重建。

应用波叠加方法分别构造实源和虚源与半自由声场任意点r 的声压匹配矩阵、,则点)(d r h )(r r h r 处的声压可以表示为

Q r h r h r ))()(()(r d +=p (25)

将式(23)的计算结果代入式(25)即可得半自由声场中任意一点处的声压;若构造实源和虚源与空间任意一点之间的振速匹配矩阵,即可预测半自由场中任意点处的振速矢量,这样就可以实现半自由声场的全息预测。

5.2 非刚性反射平面

当反射平面为非完全刚性时,在入射声波的作用下,反射界面会发生微小的变形,此时入射声波的能量部分被反射界面吸收,从而使入射声波经过反射后幅值和相位都会发生变化

[12]。假设反射界面的比导纳是均匀的,则反射面上的声压反射系数可以近似表示为

β

θβθ??=cos cos r C (26) 式中 θ为入射角;β为反射表面的比导纳。根据式(26)即可求得实源内部的个等效简单源辐射的声压经反射表面反射后到达全息面上N M 个测量点处的反射系数矩阵,为维矩阵。则此时式(21)应该表示为

r C r C N M ×Q H C H P )(r r d ?+=H (27)

- 5 -

式中 运算符“?”表示两维数相同的矩阵的对应元素相乘。

此后按照与刚性反射平面相同的处理,即可实现非刚性反射平面条件下,半自由声场中实源表面声学信息的重建。

显然,在具有非刚性反射平面的半自由声场的预测过程中,同样要考虑反射表面的能量损失问题。所以式(25)也应该表示为

Q r h r c r h r ))()()(()(r r d +=p (28)

式中 为实源内部个等效简单源辐射的声压经反射表面反射后到达半自由声场中任意点)(r

r c N r 处的反射系数矩阵,为)(r r c N ×1维矩阵。

这样以波叠加方法为全息算法,就可以实现具有刚性或非刚性反射平面的半自由声场的全息重建与预测。 4. 算例与仿真

下面以位于半自由声场中的振动球为例,来验证常规声全息技术在半自由声场重建与预测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及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振动球源半径=0.1m ,径向均匀振速=0.01m/s ,振动频率为,球源表面结点总数为42,位于反射表面上方0.2m 处,如图3所示。等效简单源位于与振动球源同心、半径为0.09m 的虚拟球面上,其分布情况与振动球源表面结点分布情况相同,即每个等效简单源均位于其对应的表面结点的内法向方向上,且它们之间的距离为0.005m 。全息面平行于反射面,大小为1m×1m,两者之间的距离为0.05m ,其上均匀分布21×21个测量点,全息面上各点声压由入射声压和反射声压组成。

a v

f

图3 振动球表面结点分布

5.2 常规声全息技术的局限性验证

图4所示为,当反射平面为刚性平面时,采用常规全息技术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值与其理论值的比较情况(=1000Hz ),图(a )、(b )分别为表面法向振速实部与虚部比较情况。图4所示结果表明,常规全息技术不能准确地重建振动源表面的声学信息,当然也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半自由声场的分布情况。这充分证明了常规全息技术在半自由声场重建与预测过程中的局限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建立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声场全息理论的必要性。

f - 6 -

(a)实部

(b)虚部

图4 常规全息技术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

5.2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验证

为了能充分体现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的正确性及其在半自由声场全息重建与预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下面分别在反射面为刚性和非刚性的情况下进行数值试验。

图5所示为,刚性反射平面条件下,声源振动频率为1000Hz时,运用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与其理论值的比较情况。可见,重建值与其理论值很能够非常好地吻合,即重建的表面声学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声源的振动特性。

图5 刚性反射平面时,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

为了更好地验证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在半自由场预测中的有效性,以及其对不同频率声场的适应性,表1给出了不同频率条件下预测的半自由声场中点(0.25m,0.25m,0.1m)处的声压值及其理论值。不难发现,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能

- 7 -

准确地预测半自由声场中任意点处的声学量,并且对声源振动频率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

性。

表1 刚性反射平面时,半自由声场中点(0.25m,0.25m,0.1m)处的声压值()

Pa

/p

频率

预测值 理论值

f /kHz

0.5 -0.12769-0.29936i-0.12769-0.29936i

1.0 -0.18903+0.48411i-0.18902+0.48412i

1.5 0.28492-0.16217i 0.28492-0.16217i

2.0 -0.23568-0.2009i -0.23568-0.2009i

当反射平面为比导纳β=0.1的非刚性平面,声源振动频率为1000Hz时,运用文中建立

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误差如图6所示;表2所示为声源振动频率为1000Hz,反射平面比导纳发生变化时,预测的半自由场中点(0.5m,0.5m,0.1m)处的声压值及其理论值。可见,在非刚性平面时,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也能很好的实现半自由场的全息重建与预测,其对反射面比导纳的变化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图6 非刚性反射平面时,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重建的振动球表面法向振速误差 表2 非刚性反射平面时,半自由声场中点(0.5m,0.5m,0.1m)处的声压值()

/p

Pa

比导纳

β预测值 理论值

0.01 0.025657+0.21458i0.025655+0.21458i

0.1 0.064726+0.14472i0.064728+0.14472i

1 0.098449+0.03896i0.098449+0.03896i

10 0.085199-0.11754i0.085199-0.11754i

可见,在刚性和非刚性反射平面的情况下,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都能很好地解决半自由声场的全息重建与预测理论。

5.结论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常规声全息技术不能解决半自由声场环境下,声源表面声学信息的重建以及其辐射声场在半自由空间中的实际分布情况。

(2)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理论则很好地解决半自由声场的全息重建与预

- 8 -

测问题,并且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源和不同的反射平面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3)以波叠加方法作为全息变换算法,可以继承其作为声辐射工具的所用优点: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计算过程简单且易于实现。

(4)基于波叠加方法的半自由场全息重建与预测理论扩展了全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 考 文 献

[1]Maynad J D, Williamas E G, Lee Y.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I: Theory of generalized holography and

development of NAH. J. Acoust. Soc. Am., 1985, 78(4): 1395~1413

[2]Veronesi W A,Maynard J D.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NAH)II.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s

and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J. Acoust. Soc. Am.,1987, 81(5): 1307~1322

[3]Williams E G, Maynard J D, Skudrzyk E. Sound reconstruction using a microphone arrary. J. Acoust. Soc.

Am, 1980, 68(1):340~344

[4]Veronesi W A and Maynard J D. Digital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source with arbitrarily shaped

surfaces. J. Acoust. Soc. Am., 85: 588~598(1989)

[5]Sybert A F, Hamilton D A, Hayes P A. Prediction of radiated noise from machine components using the BEM

and the Rayleigh integral. Noise Control Eng. J. 1998,46(3):77~82

[6]张德俊,夏献华,鄢锦.近场声全息成像方法的研究.声学学报,1992,17(6):436~445

[7]何祚镛.声学逆问题——声全息场变换技术及源特性判别.物理学进展,1996,16(3~4): 600~612

[8]杨殿阁,郑四发,李愈康.用于声源识别的声全息重建方法的研究.声学学报,2001,26(2): 156~160

[9]Williams E G. FOURIER ACOUSTICS: Sound Radiation and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99

[10]K oopmann G H, Song L, Fahnline J. A method for computing acoustic field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wave

superposition. J. Acoust. Soc. Am, 1989,86 (6): 2433~2438

[11]S ong L, Koopmann G H, Fahnline J. Numerical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e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for

computing acoustic fields. J. Acoust. Soc. Am, 1991,89(6): 2625~2633

[12]P. M. 莫尔斯, K. U. 英格特. 理论声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ACOUSTIC HOLOGRAPHY OF SEMI-FREE FIELD BASED ON THE WAVE SUPERPOSITION APPROACH Li Weibing CHEN Jian Yu Fei CHEN Xinzhao

Institute of Sound and Vibration Research,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In the semi-free acoustic field, the actual acoustic pressure at any point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direct acoustic pressure and the reflected acoustic pressure. The general acoustic holographic theories and algorithms request that there is only the direct acoustic pressure contained in the pressure at any point on the hologram surface, consequently, they cannot be used to reconstruct acoustic source and predict acoustic field directly. To take the reflected pressur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coustic holography of the semi-free field based on the wave superposi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semi-free acoustic field, and the wave superposition approach is adopted as a holographic transfer algorithm. The proposed theory and algorithm are realized and verified with a numerical example, and the drawbacks of the general theories and algorithms in the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semi-free acoustic field are also demonstrated by this numerical example.

Key words:Near-field acoustical holography Semi-free acoustic field Wave superposition approach

作者简介:李卫兵,男,1979年出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近场声全息技术和噪声振动控制理论。

- 9 -

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 孤子 问题的提出:[实验]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就分别有两个突起状态1和2在绳上传播。我们看到,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形状和传播的情形都跟相遇前一样,也就是说,相遇后,它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仔细观测两列相遇的水波,也可以看到两列水波相遇后,彼此穿过,仍然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就像没有跟另一列水波相遇一样。 (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 物理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章 机械波 第五节 波的干涉 第55页) 相关知识:几列波同时在媒质中传播,不管它们是否相遇,都各自以原有的振幅、波长和频率独立传播,彼此互不影响。例如,房间里人们在交谈,同时播放音乐,但决不会因此改变说话人的声音;同样,欣赏音乐的人也不会由于旁边有人说话而使音乐旋律发生变化。 两列波互相独立的传播,在两波相遇处体元的位移等于各列波单独传播是在该处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叫做波的叠加原理。这一原理最初是从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来的。 下面从理论上解释叠加原理。以横波为例。 横波的波动方程2222x y N t y ??=??ρ,其中,N 表示媒质的剪切模量,ρ表示媒质密度。注意,该方程为线性方程。线性方程有一个特点,即若1y 和2y 分别是它的解,则21y y +也是方程的解。这一点容易看出:将波动方程写作2 2222x y a t y ??=??,因1y 和2y 为其解,有恒等式 2122212x y a t y ??=??,2222222x y a t y ??=?? 显然,进一步由恒等式 即21y y +同样是方程的解。而21y y +即两波的叠加。 可见波的叠加原理和波动方程的线性有密切关系。 有关弹性波的波动方程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关于物体弹性的胡克定律推导出来的。形变很小时,胡克定律指出应变为应力的线性函数,这时质点动力学方程为一线性方程。如媒介中振幅很大,以至形变和应力之间不再有线性关系,则将得非线性波动方程,叠加原理就不再正确。 221222212)()(x y y a t y y ?+?=?+?

叠加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目录 引言 (1) 1叠加原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1) 1.1电场强度的分析计算 (1) 1.2磁感应强度的分析计算 (3) 1.3叠加原理的应用技巧 (3) 2根据叠加原理计算线性电路的电流电压 (4) 3叠加原理在数学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3.1弦的自由振动 (6) 3.2弦的受迫振动 (6) 4叠加原理在波动光学中的运用 (7) 5叠加原理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9) 6叠加原理的数学基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2)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叠加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摘要:叠加原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对物理学的研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物理学中叠加原理并不是一条普遍的原理,只有当描写物质运动的微分方程是线性方程时,才可应用叠加原理进行分析计算。本文列举叠加原理在电场中电场强度的计算、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数学物理问题的求解、电路分析和光的波动特点的描述,以及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及相关问题的讨论计算等等,最后对叠加原理的数学基础及适用范围予以讨论,从而加深对叠加原理在应用方面的思维方法与灵活技巧的理解。 关键词:叠加原理;应用;数学基础;线性方程 引言 所谓叠加原理是指:几种不同原因综合所产生的总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存在时产生效果的总和[1]。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尤其是物理现象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在解决与这些现象的有关实际问题时应用叠加原理会使问题易于解决,同时叠加原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简便方法。本文在总结分析叠加原理在电磁学、电路分析、数学物理问题、波动光学及量子力学中应用的基础上,对叠加原理的数学基础及适用范围予以讨论,从而加深对叠加原理的认识理解,以便今后更好的加以应用。 1叠加原理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电场中的电场力、电场强度、电势、介质极化强度、电位移矢量,磁场中的 磁场力、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等等物理量的分析计算都可应用叠加原理使问题 简化[1]。若所求量为标量则直接相加减,若为矢量其叠加则服从平行四边形定则。通常利用对称性将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化矢量叠加为标量叠加简 化计算,当其中某一方向分量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时,就转化为一个方 向的标量叠加。 1.1电场强度的分析计算 大家熟知,一个半径为R,带电量为q的均匀带电圆环[2],可以看成许许多 多线元的叠加,而任一线元在轴线上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一矢量,方向沿径向(k?),根据其电场的对称性分析知场强只有沿轴向分量,因而将矢量叠加退化 成标量叠加,由电荷的场强公式叠加求积分得轴线上一点的场强为

工程双源面波勘探及其应用

工程双源面波勘探及其应用 毛健伟聂碧波郭乃根孙秀容夏学礼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201106 内容提要:为了提高面波勘探的勘查深度,将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和微动勘查集成为一轻便的系统,使面波勘探的勘查深度加深至100∽300米,基本满足了工程上的需要。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数据采集时应首先对面波波场进行分析,采用大偏移、大道距对提高频散曲线的提取精度十分重要。使用该系统在同一点两种方法采集数据得到的频散曲线有着十分好的重复性和唯一性,并能得到验证。工程双源面波勘探在浅部煤层采空区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煤层埋藏较浅,得不到煤层反射波的煤层采空区调查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面波微震双源采集系统频散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刘云祯先生首先提出了“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1】”,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面波仪,开发出相应的资料处理软件。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在工程界得到普遍应用。并于2004年国家颁布了“多道瞬态面波发勘察规程【2】”。通过多年的实践,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在频散曲线提取中的稳定性问题【3】,频散曲线的“之”型问题【4】及勘探深度较浅等都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98年原地质矿产部王振东先生针对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勘探较浅(20米左右)提出了双源面波勘探的设想【5】,拟将多道瞬态面波勘探和微动勘查在软、硬件上集成为一个系统,即同时可进行“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又可进行“微动勘查”,取之所长,避之所短,提高面波勘探勘查深度,满足绝大部分工程的需要。 虽然“多道瞬态面波法勘探”和“微动勘查”都是应用面波在非均匀介质具有频散特性和半波长理论来研究地下地质结构,但他们在数据采集方法、使用的硬件及资料处理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差别。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加拿大骄佳技术公司赵冬先生的配合下,选择美国SI公司生产的S-Land数字化工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为硬件,赵东先生编制的天然原面波F-K、SPAC、ESPAC处理软件集成了工程双源面波勘探系统,并在野外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使面波勘探的勘探深度提高至100-300米。该系统之所以定名为工程双源面波勘探系统,它在两方面不同于“微动勘查”,一是它的采集硬件是多道(24或48道)而不是4或7个独立的采集单元,一个系统既可采集人工源面波,又可进行微动采集;二是它采用的传感器是2.5Hz和4.5Hz低频检波器,而不是低频摆,该系统更换检波器后还可进行地震反射和折射波法勘查,一个系统可以进行多种弹性波法数据采集,既适用又经济。

声学的基本性质和室内声场

声学基础 第一章声音的基本性质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耳通过听觉神经对空气振动的主观感受。 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例如扬声器的纸盆、拨动的琴弦等等。这些振动的物体称之为声源。声源发声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这种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在受到声源振动的干扰后,介质的分子也随之发生振动,从而使能量向外传播。但必须指出,介质的分子只是在其未被扰动前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振动,并没有随声波一起向外移动。介质分子的振动传到人耳时,将引起人耳耳膜的振动,最终通过听觉神经而产生声音的感觉。例如,扬声器的纸盆,当音圈通过交变电流时就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引起邻近空气质点疏密状态的变化,又随即沿着介质依次传向较远的质点,最终到达接收者。可以看出,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空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所以声波是纵波。 扬声器纸盒就相当于上图中的活塞 在空气中,声音就是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我们称这为声波。声波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 声波的频率、波长与速度 当声波通过弹性介质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振动。质点完成一次完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为T,单位是秒(s)。质点在1秒内完成完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作f,单位为赫兹(Hz),它是周期的倒数,即: f=1/T 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即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频声音是高音调,低频声音是低音调。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约在20—20000 Hz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次声波与超声波都不能使人产生听感觉。 声波在其传播途径上,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为λ,单位是米(m)。或者说,波长是声波在每一次完全振动周期中所传播的距离。

常用电路的叠加原理应用

叠加原理在各种电路中的应用 一、 电阻电路的叠加原理 设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的响应为 y (t ), 分布于电路中的的n 个激励为,各个激励的网络函数为, 则 y(t)= 注:对给定的电阻电路,若 为常数,则体现出响应和激励的比例性和齐次性。 例:求下图中的电压 解: 当只有电压源作用时,电流源视为开路, =0.5A 2=1A ∴=2V-3V=-1V 当只有电流源作用时,电压源视为短路 4Ω的电阻被短路,=0 ∴受控源相当于断路 ∴=9 ∴=+=8V 二、 正弦稳态电路下的叠加原理 正弦稳态下的网络函数 H(jw)=|H(jw)| a) 若各正弦激励均为同一频率,则可根据同一向量模型进行计算 ()i x t i H 1 () n i i i H x t =∑i H 2V 3 Ω 1 I 1I 21V 3 1I 22V 2V 21V 22V ()w ?∠

例 使用叠加原理求电流 i(t) 已知 (t)=10sin(100t) mA (t)=5cos(100t) V 解: 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电压源视为短路 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电流源视为断路 两者叠加 b) 若各正弦激励的频率不相同,则需根据各自的向量模型进行计算 例 已知作用于RLC 串联电路的电压为u(t)=[50cos(wt)+25cos(3wt+60)]V ,且已知基波频率是的输入阻抗为Z(jw)=R+j(wL-1/wC)=[8+j(2-8)],求电流i(t)。 解 由输入阻抗可知 在时,R=8, L=2, 1/C=8 s i s u s i 1H 200uF 1100 [*1090]8.945116.56 100(10050)m I mA j =∠-=∠-+ -s u 1001H 200uF 250 A 0.044725.56A 10010050m I j j ∠= =∠-+-[8.945cos(100116.56)44.7cos(10026.56)]mA 45.6cos(10037.9)mA i t t t =-+-=-ΩωΩωΩω Ωs i 1H 200uF

波的叠加原理练习 + 数值仿真

波的叠加原理练习+ 数值仿真 要求: 使用 Matlab 仿真两个相干光束在观察屏上叠加的干涉条纹,一个光束是与光轴成θ角的平面波,另一个光束是点光源发出的球面波,由于 L>> λ,在观察屏上该球面波可以采用旁轴近似。 其中相关参数如下:θ=0,0.0001,0.0004,0.0008时, L=2m, 观察屏D=0.01m, 振幅 A=1,λ=1μm; 通过给定条件,完成如下要求: 1. 建立观察屏上的任意点 P 的光强表达式 I(x,y); 2. 画出观察屏上的条纹图样。 3. 分析各种不同θ角度时干涉条纹的形状。 数学模型:

1.平面波求解: 平面波表达式为:()[]t kr j A E ω-=11exp 假设平面波和球面波在B 点的相位差为0,则对于C 点平面波的位置矢量变化了CE 的长度 ()()θθθθθθsin tan cos sin tan cos ,1001y L L r y L CE L r CE r r --=-== -=所以,其中 则平面波表达式为 ()()t j y L L jk A E ωθθθ -????????? ??--=exp sin tan cos exp 1 2.球面波求解: 球面波表达式为:()[]() 212222222,exp z y x r t kr j r A E ++=-=其中ω 旁轴近似下有L z z y x =<<+,222,L r ≈2则 得球面波表达式为 [] ()t j L y x jk L A E ω-++=exp exp 2222

() 1221212 122cos 2 r r n I I I I E E I E E E -=?= ++=?=+=*λπλπδδ其中合光强为合成波为 仿真: 分析:由图可知两相干光束干涉图形为黑白相间的同心圆环,随着θ角的增加,中心亮条纹向上移动,并且条纹保持左右对称。 总结: 本次实验学习了球面波与平面波的干涉问题,而在杨氏干涉试验中是两球面波的相干叠加,在求解平面波时需要运用到几何知识进行分析,是杨氏干涉问题的扩展。通过此次学习我对干涉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Matlab 代码: lambda=1e-6; A=1; L=2; I1=A.^2; I2=(A/L).^2; y=linspace(-0.005,0.005,1000);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摘要 在近地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地质钻探、地震折射和反射 等方法。地质钻探方法比较可靠,但是成本高,且具有破损性;地震 折射方法和反射方法对于波阻抗差异较小的地质体界面反映较弱,不 容易分辨,特别折射波法要求下层介质的速度一定要大于上层介质的 速度,如果地层存在低速夹层和速度倒转,则折射法将无能为力。瑞 雷面波勘探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 足。本文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瑞雷面波的频散特性进行浅层地质勘探检 测。 引言 (1) 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 (2) 第二章瑞利波勘察原理及现场工作方法 (3) 2.1瑞利波勘察原理 (3) 2.2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 (4) 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解释 (6) 3.1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解释 (6) 3.2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6) 3.3层速度的计算方法 (7) 第四章工程实例 (9) 4.1工程概述 (9) 4.2数据采集和处理 (9) 4.3底层划分及滑动面确定 (11)

第五章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引言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集中于自由表面,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 人们根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①稳态法、②瞬态法、③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 1938年德国土力学协会首次尝试用稳态振动来检测岩土的各种弹性力学参数。1960年美国密西西比陆军工程队水陆试验所开始开发类似的技术方法,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均未获得成功。70年代初美国利用瞬态激振产生的瑞利波来研究浅部地质问题,并于1973年在第42届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年会上发表了“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Technique for Rapid Subsurface Exploration”(瞬态面波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报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稳态方面,直到80年代初,日本的VIC株式会社经过多年的研究试制,推出了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探机,才使该项物探技术在浅层工程勘察工作中得以应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科学家在研究常时微动的过程中发现,常时微动是一种震源(包含面波在内)并初步完成了地基勘察。这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面波勘探方法。

声场设计依据数值

1.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根据会议现场的建筑环境,节目类型及音源动态要求,现行的多功能厅,报告厅会议室等,都按照《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 的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设计,设计的指标如下: 最大声压级(空场稳态,准峰值): 125~4000 Hz,平均≥98dB 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dB 传声增益:125~4000Hz,≥8dB 声场不均匀度: 100Hz≤8dB, 1000 Hz~6300 Hz≤6dB 噪声级:≤NR25 (扩声系统) 2.专业扩声系统术语解释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扩声系统中电子设备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处理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影响扩声系统还原性能的主要瓶颈是换能器(扬声器)的失真,因此扬声器是决定扩声系统设计指标和品质因素的重点,换言之,扩声系统的预期指标与扬声器的规格参数息息相关。 3.频响范围 频响范围由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组成:频率范围 指电子设备最低有效重放信号频率与最高有效重放信 号频率之间的范围,一般采用图表形式表示音箱的相对幅 度和频率的函数关系(频率响应图)。左图是某音箱理想 的频率范围: 60Hz~20KHz@-3dB;频率响应指将一个恒 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 率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种声压,相位频率的相关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单位 为分贝(dB)。

声压与相位滞后随频率变化的曲线称为频率特性。这是考察音箱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音箱的性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分贝值越小说明音箱的频响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人耳可分辨的频响不平坦程度因人及节目内容而异,大多数人对同一节目的频响变化如果小于 2~4dB就不易觉察。 选择音箱时应是扩音系统频响范围越大越好,但也必须是平坦的,两端衰减量不大于 3dB才有意义。 声压Sound Pressure:有声波产生时,传播媒质中的压力与静压的差值。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Pa)。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声能,单位为W(瓦)。 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声压与基准声压的比值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基准声压必须指明。功放的功率Power:功放的单位是W(瓦),容量的大小与重放信号的大小、频率范围、负载阻抗、以及可承受的失真电平有关。为了制定功率的测试标准,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颁布了以输入信号为20Hz~20KHz,失真低于1%的长时间测试标准,一种是使用“单音短脉冲触发”的方法在以下频率进行: 20Hz-0.05秒脉冲信号

叠加定理的应用

实验四叠加定理的应用 时间: 2014.10.31 地点:中623/624 学时: 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能够熟练地使用proteus软件绘制电路。 2、会利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并用proteus仿真验证。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proteus软件、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内容 用proteus仿真验证叠加定理。 2、实验步骤 理论知识学习: 对于复杂电路,常用到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来分析。基尔霍夫定律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下面着重介绍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 叠加定理的内容是:在多个电源同时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何支路的电流或任意两点间的电压,都是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所得结果的代数和。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具有的重要性质,利用叠加定理进行电路分析时,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各个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是指独立电源,而不包括受控源,在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时,独立电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受控源一直在每个分解电路中存在。 (2)独立电流源不作用,在电流源处相当于开路;独立电压源不作用,在电压源处相当于短路。 (3)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一次性函数可以叠加,但由于功率不是电压或电流的一次性函数,所以功率不能采用叠加定理。 (4)叠加定理使用时,各分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取为与原电路中的相同。取叠加时,应注意各分量前的“+”、“–”符号。 下面通过Proteus仿真电路,来验证叠加定理。

(2)U1和U2两个电源分开作用时,假设各支路电流方向如图中所示,如图2所示。 四、实验总结 1、整理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2、做实验学到了什么知识,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摘要 在近地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地质钻探、地震折射和反射 等方法。地质钻探方法比较可靠,但是成本高,且具有破损性;地震 折射方法和反射方法对于波阻抗差异较小的地质体界面反映较弱,不 容易分辨,特别折射波法要求下层介质的速度一定要大于上层介质的 速度,如果地层存在低速夹层和速度倒转,则折射法将无能为力。瑞 雷面波勘探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方法的不 足。本文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瑞雷面波的频散特性进行浅层地质勘探检 测。 引言 (1) 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 (2) 第二章瑞利波勘察原理及现场工作方法 (3) 2.1瑞利波勘察原理 (3) 2.2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 (4) 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解释 (6) 3.1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解释 (6) 3.2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6) 3.3层速度的计算方法 (7) 第四章工程实例 (9) 4.1工程概述 (9) 4.2数据采集和处理 (9) 4.3底层划分及滑动面确定 (11)

第五章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引言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集中于自由表面,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 人们根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①稳态法、②瞬态法、③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 1938年德国土力学协会首次尝试用稳态振动来检测岩土的各种弹性力学参数。1960年美国密西西比陆军工程队水陆试验所开始开发类似的技术方法,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均未获得成功。70年代初美国利用瞬态激振产生的瑞利波来研究浅部地质问题,并于1973年在第42届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年会上发表了“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Technique for Rapid Subsurface Exploration”(瞬态面波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报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稳态方面,直到80年代初,日本的VIC株式会社经过多年的研究试制,推出了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探机,才使该项物探技术在浅层工程勘察工作中得以应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科学家在研究常时微动的过程中发现,常时微动是一种震源(包含面波在内)并初步完成了地基勘察。这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面波勘探方法。

超声波的声场特性

第二章超声波声场的特性 第一节波源辐射声场 超声检测或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设备都是工作于主动检测方式。即由作为生源的超声换能器或阵列超声换能器向被检测物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由接收换能器或阵列换能器接收载有被检测物体内缺陷或组织信息的超声回波信号,再通过信息提取与处理,实现对被检测物体内部缺陷或结构的评估与成像。 2.1 波动方程 物理声学中的波动方程是研究超声(或阵列)换能器的声场特性最基本的原理和方程。若被超声检测的物体为金属材质,大部分区域被认为各点的声速和密度是一致的,被认为是均匀体,只是对于缺陷或组织不均匀区域则是不一致的;若被检测物体为生物体,物体内各点的声速与密度存在起伏,并非均匀一致。本书只讨论在工程应用的超声相控阵成像检测技术,因此仅讨论在均匀介质中的声场。在声速与密度非均匀的介质中,声波传播过程用非均匀介质中声波方程来加以描述。非均匀介质中波动方程为 ?2P?1 C2e2P et2 =1 ρ ?ρ??P(式2-1) 式中,P是声强,ρ是介质密度,c是声波的速度,▽是梯度算子。假设声速和密度较之平均声速c0和平均密度ρ0有微小偏移,即 ρ=ρ0+?ρc=c0+?c 其中?ρ<<ρ0,?c<

EASE声场分析说明教学提纲

E A S E声场分析说明

声场分析 计算机模拟声场分析 (3) 1. EASE 4.3电脑设计系统简介 (3) 2. 分析依据: (3) 3. 电视电话会议室声场分析 (5) 4. 电视电话会议室分析结果 (12) 5. 作战指挥室声场分析 (13) 6. 作战指挥室分析结果 (20)

计算机模拟声场分析 为使武警水电会场声学方案设计更好地符合实际的效果,运用当代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技术,根据实际尺寸建立计算机建筑模型,对方案设计的音响效果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以确认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能满足技术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设计运用的是著名的声场分析软件——EASE4.3。 1.EASE 4.3电脑设计系统简介 EASE(全称ELECHO ACOUSTIC SIMNLATOR FOR ENGINEER)是由德国人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发的通用数据库,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声学设计软件。 EASE是采用计算机CAD技术进行模拟声场的模型建设、声学设计、声学计算与声学分析的综合设计软件。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EASE 4.3版本,主要用它进行模拟验算的声学参数有: ?声场声压的分布——对声场的均匀度、频率响应及分布进行分析计算?声场清晰度的计算——对声音清晰度的分析计算 2.分析依据: 武警水电电视电话会议室以及作战指挥室扩声系统属厅堂扩声。声学特性指标采用广播电影电视部部分标准GYJ25-86<<厅堂电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语言和音乐兼用的电声系统二级(语言扩声一级)声学特性指标。

RASTI----快速语言传输指数(rapid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是语言传输指数法(STI法)在某些条件下的一种简化形式,用来测定与可懂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在EASE中0.75~1(含0.75)为优,0.6~0.75(含 0.6)为良好,0.45~0.6(含0.6)为一般,0.3~0.45(含0.3)为较差,小于0.3为差.一般大于0.5为好. ALC-----辅音清晰度损失百分比(%ALCONS)是一种语言可懂度的度量方法。在EASE中0%~3.3%为优,3.3%~6.6%为良好,6.6%~14.7%为一 般,14.7%~33.6%为较差,33.6%以上为差.一般小于10%为好. 说明:以下六种图,前两种图表示设计者的音箱布置方式,后三种图是计算机模拟分析的结果。设计选择的音箱型号是软件数据库所具备的,所以其模拟分析的结果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建筑模型图——表示音箱的设计布置方式; 音箱声向图——表示音箱声线主轴所指向的位置;

瑞雷面波勘探

瑞雷面波勘探及软件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SWS型多波列数字图象工程勘察与工程检测仪和其配套的SWS瞬态面波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和瑞雷面波理论的介绍,说明多道面波采集系统在发展瞬态面波法方面的关键作用。并且通过一个实例具体说明如何使用该仪器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及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关键词 SWS瞬态面波数据处理软件;多道面波采集系统;瞬态面波法 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e SWS type many wave arrange digital vision project reconnoitre wave operation method ,data processing of software the related to project detector and its SWS transient state mainly,Pass to its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of auspicious Ray a wave,Prove many dishes of surface wave gather system wave key effect ,law of developing transient state。And concrete to prove how about to use this software to go on datum gathering ,graph processing and analysing through one instance。 Keywords Wave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SWS; Many dishes of surface wave gather the system; Wave law the transient state

声场种类和参数

声场 消声室—房间四周均有吸声结构,因此传向各个方向的声音不会被反射。若一个房间具备自由场的条件,则会有完美的吸声效果。 消声末端—经常在高效吸声风管末端测试消声效果。 房间平均吸声系数(a)—将一个房间分成几个表面区域,单位为ft2或m2,全部房间的吸声系数,单位为赛宾或公制赛宾。 辐射─指声音以一个相当小的立体角度发射的现象。当频率增加时,这种特性更加准确。 散射场—在此环境中,各个位置的声压级相同,各个方向的声能流量也相等。 指向性因数(DI)—在远场中的任一个给定方向的声压级和平均声压级之间的差别。 从一个敞开的、排风管或风管发出的噪声,随测点和风管中心线的夹角而变化。以上所示数据为当量直径或直径约为10 ft (3.05m)的管道或风管发出的噪声。 扩散—在一个自由声场中,声波的传播使远场中声源的声压级随着离声源的距离越远而越低。 远场—声场的一部分,声压随距声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每增加一倍,声压级相应减少约6dB。 自由场—指在一种环境中,声波在没有障碍物或反射的情况下,向各个方向传播。如:消声室。 硬质房间—对声音的吸收率非常低,而反射率相当高的房间。 反平方定律—在远场和自由场的条件下,声音密度的变化与距声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两个远场点之间声压级的差如下所示: Lp2 = Lp1 - 20 log(R2 / R1) (B-1) 其中: Lp1 = 位置1的声压级,dB; Lp2 = 位置2的声压级,dB; R1 = 从声源到点1的距离; R2 = 从声源到点2的距离。(R1、R2单位必须相同) 公制Sabins—参看“总吸声值”。 近场—在声源和远场之间,距声源较近的位置。近场的典型特点是:只要测点与声源间距有微小变化,声压就会变化很大。 敞开的场—在一种环境里,声源可被固定在一个声学反射平面上,在无障碍物和反射的情况下,声音以半球形的形式传播。例:一间带有硬质(反射)地板的消声室;具有平坦地面而无障碍物的室外环境。 混响室—房间经过特殊处理,其四周具有高度反射性,以使声场尽可能地扩散,具有很长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在一个房间中,当一个稳定的声源停止发声后,平均声压级降低60dB所需要的时间。可采用如下方法估算: T = 0.049(V / A)英制单位(B-2)

应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

应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 (1)只有线性电路才具有叠加性,对非线性电路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2)只有独立电源才能进行置零处理,对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使用叠加原理时切勿强制受控源取零值。这是因为一旦受控源被强制取零值就等于在电路中撤消了该受控源所代表的物理元件,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3)功率的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1] (4)当某电源暂不起作用时,是将该电源置零。对于独立电压源暂不起作用时将其两端短接,对于独立电流源是将两端开路。[1] 在有多电源的电路中,用它分析问题时要求:只有一个电源起作用,其余的电源---电压源,短路,但保留其内阻;电流源,开路,但保留其内阻。 你说是情况就是这样的多电源电路(在模拟电路中分析放大电路就是这样,这些电路中有直流电源--供电;又有交流电源--信号)。在分析交流状态时,就要将电路中的直流电源按迭加原理的规定处理:将电压源短路,保留内阻,但是,理想电压源的内阻等于零,所以,就相当于直接短路;理想电流源的内阻是无穷大,就相当于开路了。 首先确定你用的电源电压,比如15v,还有想要的集电极工作电流的范围,比如是0到10ma,这时候就可以确定集电极电阻和发射极电阻的总值了,即是:15v/10ma=1500欧姆。确定了总值,然后就是确定两个电阻分别是多少了。在这之前你又得确定集电极的静态电流和发射极的电位,比如静态电流确定为5ma,发射极电位确定是2v.这样就明了,发射极电阻为2v / 5ma =400欧姆,而集电极电阻则为1500-400=1100欧姆。因为上面的静态工作电流是基极促发的,这时候你就可以推算出基极电位,基极电位等于发射极电位加上发射结电位2v+0.6=2.6v,至于基极电阻的确定,就是用电阻分压。这只是很基本的算法,要达到高标准,是很复杂的,因为包括极间电容,内部电阻,这些会形成谐波等等,并且每个三极管有它的最佳线性电流的范围,最佳频宽范围等等。在这里不能三言两语能说清楚,我现在上课不是学这个专业,好几年没玩过这些了,无法很系统回答了,请见谅。如要深入研究,建议看些三极管内部原理的书,其实三极管的最奥妙处以及最难理解的就是基极电位能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流,基极电位减去0.6V再除以发射集电阻,就等于发射极电流。我估计你在这个环节还被堵住,学通了这个便容易理解。 如何判别放大电路是否有放大作用 2009-03-17 22:02gaoxinwanglei | 分类:工程技术科学| 浏览1629次 如何判别放大电路是否有放大作用,就要求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在直流作用下这三点吗?电阻RC Rb Re缺少哪个电阻,就没有放大作用了?多谢多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提问者采纳 2009-03-17 22:20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是三极管处于放大区的要求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 应用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面波法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摘要 在近地表勘探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有地质钻探、地震折射和反射 等方法。地质钻探方法比较可靠,但是成本高,且具有破损性;地 震折射方法和反射方法对于波阻抗差异较小的地质体界面反映较 弱,不容易分辨,特别折射波法要求下层介质的速度一定要大于上 层介质的速度,如果地层存在低速夹层和速度倒转,则折射法将无 能为力。瑞雷面波勘探法是一种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能够弥补传 统方法的不足。本文就是研究如何利用瑞雷面波的频散特性进行浅 层地质勘探检测。 引言 (1) 第一章地震面波简介 (2) 第二章瑞利波勘察原理及现场工作方法 (3) 瑞利波勘察原理 (3) 多道瞬态面波数据采集方法 (4) 第三章瑞利波资料整理与解释 (6) 面波频散曲线的深度解释 (6) 层厚度的计算方法 (6) 层速度的计算方法 (7) 第四章工程实例 (9) 工程概述 (9) 数据采集和处理 (9)

底层划分及滑动面确定 (11) 第五章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引言 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集中于自由表面,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 人们根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①稳态法、②瞬态法、③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 1938年德国土力学协会首次尝试用稳态振动来检测岩土的各种弹性力学参数。1960年美国密西西比陆军工程队水陆试验所开始开发类似的技术方法,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均未获得成功。70年代初美国利用瞬态激振产生的瑞利波来研究浅部地质问题,并于1973年在第42届国际地球物理勘探年会上发表了“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Technique for Rapid Subsurface Exploration”(瞬态面波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报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稳态方面,直到80年代初,日本的VIC株式会社经过多年的研究试制,推出了GR-810佐藤式全自动地下勘探机,才使该项物探技术在浅层工程勘察工作中得以应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科学家在研究常时微动的过程中发现,常时微动是一种震源(包含面波在内)并初步完成了地基勘察。这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面波勘探方法。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规范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规范(总8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规范 4 总则 4.1 应用条件 1 勘察对象与周围介质应存在明显物性(速度)差异. 2 勘察目标体尺寸,相对于埋藏深度应具有一定的规模. 3 目标体的物性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晰分辨出. 4 场地条件满足开展面波勘察的要求. 5 面波勘察方法满足任务的目的要求. 4.2 应用领域 1探查覆盖层厚度,划分松散地层沉积层序; 2 探查基岩埋深和基岩面起伏形态,划分基岩的风化带; 3 探测构造破碎带; 4 探测地下隐埋物体、古墓遗址、洞穴和采空区; 5 探测地下非金属管道; 6 探测滑坡体的滑坡带和滑坡面起伏形态; 7 地基动力测试,地基加固效果检验、评价等。 4.3 应用能力 普遍采用5-K变换法提取瑞雷面波、多道加权平均或直接从5-K域获取的频散曲线作为该排列的中心点处频散曲线,采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反演横波速度,从而降低了瑞雷波法探测的纵横向分辨率。无法探测小规模和局部异常,难以满足高精度探测的要求。 5 工作设计 5.1 工作任务 5.1.1 应根据主管部门或委托方下达的任务书或有关合同(协议)明确工作任务与技术要求,确定项目负责人,编写设计书。 5.1.2 工作任务书内容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工程编号及范围; 2 要求提交的成果资料和期限;

3 工作区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 4 与任务有关的已知地质资料及地形图。 5.2 资料收集与踏勘 5.2.1 现场探勘应包括以下内容:测区地形、地貌、交通及工作条件;核对已收集的地质、物化探及测绘资料; 5.2.2 设计书编写之前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收集和分析工区有关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 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2 场地建(构)筑物的平面图等; 3 场地及其临近的干扰震源; 4 有关的地质、钻探、物探及其他技术资料 5.3 方法有效性试验 5.3.1 野外施测之前,必须进行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工作; 5.3.2 试验工作应根据测区具体的地质条件、地貌单元规定,每种条件下不少于1个试验面波点; 5.3.3 试验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段上,与生产测线重合,并通过已知地质资料的地段、试验成果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5.3.4 试验工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试验因素单一变化的原则。 5.4 测线与观测系统的选择 5.4.1 应结合探测目的和已知资料,通过试验确定观测系统布置方式、采集参数和激发方式。现场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视探测对象布置成测线或测网;多道接收时,测线应呈直线布置; 2 应采用向前滚动观测方式,滚动点距应满足横向分辨率要求; 3 测点间距应根据探测任务和现场条件确定,每条测线上不得少于3个测点。

第二章 2-1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瑞雷面波法 自1887年英国学者瑞雷从理论上证明了瑞雷面波的存在以来,人们曾对面波的形成和传播特征做过许多研究,但长期以来,它却一直被认为是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干扰波,没有利用价值。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外有人开始研究瑞雷面波的有效利用问题。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瑞雷面波的传播特性及利用方面的研究成为世界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同行们的研究热点。目前,瑞雷面波勘探法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几乎国内外所有的浅层地震勘探仪都配有瑞雷面波勘探的功能。尽管其应用已经如此广泛,但瑞雷面波勘探的理论问题、仪器问题和处理解释问题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说,瑞雷面波勘探在技术及理论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2-1面波勘探的基本原理 2.1.1均匀半空间瑞雷面波的形成 地表震源不仅激发纵波和横波,同时由于纵波和横波的相互干涉叠加,会出现波形的转换,使地下介质质点按一定的轨迹运动,形成一种新的、能量很强且主要集中在地表附近的波动。由于这种波是1887年由瑞雷从数学上证明其存在的,故称为瑞雷面波。关于瑞雷波的推导如下: 条件:自由界面以下为半无限均匀弹性介质,介质的弹性常数为λ和μ,密度为ρ,x、y轴取在自由表面上,z轴垂直向下。设瑞雷波速为 V,在zox平面内沿x轴方向传播,在y轴方向的振幅和相位完R

全相同,及只讨论平面二维情况。令其势函数为: ) ()(t x k i R e z f ω?-= ) ()(t x k i R e z f ωψ-= ? 和ψ分别满足下列波动方程: 2222 1t V P ??=?? ? 2222 1t V S ??=?ψ ψ 将?、ψ代入上式,可得: 0)(2 222=--f k k dz f d P R 0)(2 22 2=--g k k dz g d S R 其中,P P V k ω = ,S S V k ω = ,R R V k ω = 。 上式的解为: z z Ce Ae f αα+=- z z De Be g ββ+=- 式中:2 2P R k k -=α,22S R k k -=β。 由边界条件:0,→∞ →z ψ?得:0=C ,0=D 。 于是有: ) (t x k i z R e Ae ωα?--= z Be βψ-=) (t x k i R e ω- 在自由界面,其边界条件是正应力和切应力为零。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