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整理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绪论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逻辑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互相作用的逻辑;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互相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逻辑。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主意: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须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触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疾驰、确切、时光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异常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光长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 1 页/共 15 页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按照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举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如:排便、分娩、血液凝结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第三章血液】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

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4、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0期—快Na+通道开放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稳定大小肺泡容积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

《动物生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关注的是动物机体的生命现象,包括生物化学过程、细胞活动、组织功能、器官系统的工作以及整个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

- 研究范围涵盖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重点关注动物如何通过各个生理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

2. 研究任务- 揭示生命现象的物理和化学基础:探究动物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理过程背后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 了解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如何协同工作,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 探索环境适应的生理机制:分析动物如何通过生理调整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 应用于实践:将动物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兽医学、农业、生态保护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二、动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1. 古代阶段- 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对动物生理学有所探讨,但多限于观察和哲学思考,缺乏科学实验。

- 我国古代医学家如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对脉搏、呼吸、消化等生理现象有所记载。

2. 中世纪阶段- 欧洲中世纪,阿拉伯学者如伊本·纳菲斯对血液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

- 解剖学的兴起为生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近代阶段- 17世纪,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论》,奠定了血液循环理论。

- 18世纪至19世纪,贝尔纳、普尔扎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推动了生理学的发展。

4. 现代阶段- 20世纪,生理学进入分子和细胞水平,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霍奇金、埃克尔斯对神经传导的研究。

- 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使动物生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 急性实验:在短时间内对动物进行生理功能的观察和测量,如血压、心率等。

- 慢性实验:长时间跟踪动物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植入电极监测神经活动。

- 活体实验:在不影响动物生存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验,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细胞。

- 离体实验:在体外环境中研究组织、细胞或分子的功能,如器官切片培养。

(整理)动物生理学纲要.

(整理)动物生理学纲要.

动物生理学纲要第一单元概述考点一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一、机体功能与环境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内环境。

考点二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考点三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二、机体功能的调节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完成反射的基本结构称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所产生一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主要指激素),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对其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其调节特点是:简单,且调节幅度小。

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功能考点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一、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称静息膜电位,其主要是K+自细胞内外流所致,是K+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细胞静息时,膜电位外为正、内为负的电性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或极化)。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

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膜外高浓度的Na+迅速内流,结果造成膜内负电位迅速降低。

由于膜外Na+具有较高的浓度势能,当膜电位减小到0时仍可继续内移转为正电位,直至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内移为止,此时的电位即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也即Na+的平衡电位。

考点二细胞兴奋性与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则称为兴奋。

细胞产生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2024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2024

动物生理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有机体如何通过各种生理过程维持生命和适应环境的学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生理学的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能力。

正文:一、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1. 呼吸器官的结构:如鼻腔、喉咙、气管和肺部等。

2. 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泡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3. 呼吸的调控:由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调节。

4. 不同动物的呼吸适应:如水生动物的鳃和肺、空气呼吸动物的气囊等。

5. 呼吸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哮喘、肺炎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1. 心血管器官的结构: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2.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

3. 循环系统的运输作用: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4. 血压调节与维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

5.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的预防和治疗。

三、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1. 消化器官的结构: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

2. 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通过肠壁上的微绒毛进行吸收。

4. 消化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实现。

5. 消化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的治疗和饮食调理。

四、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1. 泌尿器官的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2.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

3. 水盐平衡的调节:通过肾脏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

4. 毒物排泄:通过尿液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

5. 泌尿系统的疾病与保健:如肾炎、尿路感染等的预防和治疗。

五、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等。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1、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分3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实验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缺点:实验不能持久,动物通常以死亡告终。

优点:可对器官系统进行较细致的实验研究)和离体实验。

4、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5、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

6、同化作用:有机体从外界取得生活所需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变成生物体新的结构,合成新的物质并贮存在体内,这一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7、异化作用: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破坏自身衰老的结构,在分解旧物质的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并将分解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8、阈强度:能引起活体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9、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子兮第1页共3119、主动运输:逆着溶度梯度或无梯度的净移动,必须由外部供给能量,称为主动运输。

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的离子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能量来自膜外的高势能Na+,依赖于钠泵的活动)。

20、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1、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22、根据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的不同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载体运输)【特点: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通道运输【特性:选择性;门控性(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动物生理学是指研究动物内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 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生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功能都与细胞密切相关。

例如,动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结构对动物生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生物分子和代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了解生物分子和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贮存形式,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

3. 肌肉和运动控制肌肉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主动收缩的组织。

人体内有三种肌肉: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运动控制是指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发出控制信号。

了解肌肉和运动控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运动机制和体育运动。

4. 神经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负责传输电信号,控制各种身体动作、记忆和推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感觉和反应机制。

5.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激素是在人体内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以上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现象和解决动物生理学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3.反刍动物瘤胃内的消化代谢(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及其生理作用 1)纤维素——》二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挥发性脂肪酸 2)蛋白质
3)脂肪
4.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机理
(1)吸收
(2)吸收机理: 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渗透、扩散和易化扩散等; 水分靠滤过、渗透吸收。脂类物质,如甘油一酯,脂肪酸等靠扩散或易化扩散吸收。 2)主动转运:需要耗能量。钠泵 3)胞饮作用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机体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及其调节 1)在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散热; 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则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2.家畜对高、低温的反应 1)习服 动物短期(通常数月)生活在超常环境温度(寒冷或炎热)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风土驯化 随着季节性变化机体发生的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表现为被毛厚度和血管收缩性发生变化等,以增强机体对 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气候适应 经过几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动物的特性、生理、生化,随本身及当地的温度环境表现出良好 的生活能力,并且能够繁衍后代。
第九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原理、分泌的调节 (1)概念: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 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分类: 根据化学本质,可将激素分为以下四类: 1)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2)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 素等。 3)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3)作用机理
第二章 血液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全身血液占体重的比例:6%~8% 3.血浆蛋白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营养功能; 3)形成胶体渗透压; 4)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5)缓冲作用; 6)免疫功能。 4.红细胞的功能及其脆性: 1)担当体内运载 O2 和 CO2 的工具;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红细胞容易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 5.各白细胞的功能特点: 1)中性粒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故有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起到限制、减轻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杀伤作用 又有调节变态反应的 功能; 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作用,还参与免疫作用; 5)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 7.抗凝与促凝措施: 1)抗凝: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的温度;除去 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抗凝血酶Ⅲ、肝 素等)。 2)促凝:血液与糙面相接触;提高创口的温度;添加维生素 K。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

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

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

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动物生理学整理

动物生理学整理

细胞间通讯指由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大多数情况下为化学信使)传递到另一个细胞(靶细胞),并与靶细胞上的特殊结构(通常为受体)发生作用,然后引起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变化,最终实现对(靶)细胞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

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从-60mV到复极化约-80mV到这段时期内,给予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称为相对不应期。

等长收缩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分数。

可同等看待为红细胞比容。

测定方法离心法和血液分析仪法。

脆性1.红细胞脆性:在受到碰撞、挤压或周围内环境发生变化时,红细胞容易发生破裂。

2.机械性脆性:当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能力降低时,在挤过小口径的毛细血管时即容易发生“破裂”,这种由于物理原因(碰撞、挤压等)而引起的红细胞破裂的特性成为机械性脆性。

3.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这一特性。

收缩压与舒张压概念1.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

2.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

3.两者差为脉压代偿性间歇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肌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脱漏”必须等到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导到心室时才能引起心室肌的收缩。

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叫做代偿性间歇。

心定律心脏的泵血量取决于心室肌的初长度,而心肌的收缩力取决于纤维的初长度。

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肌初长度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也增加,这种现象成为心定律。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呼吸器官(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呼吸器官(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

1.只有适宜的VA/Q才能实现适宜的气体交换:肺循环系统提供相应的血流量,及时运走摄取的O2,,运来机体产生的CO2。

2.如果VA/Q比值增大,意味着通气过剩,血流不足,部分肺泡未能与血液气充分交换,导致肺泡无效腔(即生理无效腔)增大。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靶细胞是指对激素有特定反应的细胞。

胞吐作用是指细胞将物质从内部排出到外部的过程。

补呼气量是指在平静呼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量,补吸气量则是指在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气体量。

不完全强直收缩是指在肌肉舒张期开始新的收缩,导致曲线呈锯齿状的现象。

肠胃反射是指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是指细胞膜内负电位增加的状态。

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是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化学性突触是指依靠突触前神经元末稍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影响的突触。

肌小节是指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基本电节律是指胃肠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记录出一种缓慢的、大小不等的节律性去极化波。

基础代谢是指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活性物质。

激素的允许作用是指某种激素影响细胞对其他激素的敏感性,使其效应加强的作用。

脊髓休克是指当横断脊髓后,横断以下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代偿间歇是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

单收缩是指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

胆盐的肠肝循环是指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是指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等渗溶液是指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等长收缩则是指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第二信使是指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cAMP、cGMP、Ca2+、IP3、DG等。

动物生理学整理笔记

动物生理学整理笔记

动物生理学绪论0.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研究内容和任务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健康动物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常用的研究方法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实施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生活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或功能紊乱等。

Eg: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在体实验(in vivo):在完整的动物身上进行的观察或实验。

Eg:去大脑僵直急性实验离体实验(in vitro):器官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Eg:骨骼肌实验0.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殖、遗传和变异、应激性0.3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1.体液及其分布体液占体重60%,其中细胞内液占2/3,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中血浆5%、组织液14%、淋巴液和脑脊液1%2.内环境和外环境外环境: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3.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简言之,稳态是一种状态,一种可变的,但又是相对恒定的一种状态。

现代生理学里泛指体内从分子、细胞到器官、系统乃至整体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在各种调节机制作用下,总能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的状态。

Eg:血液pH值为7.35-7.45; T为36℃-37℃0.4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刺激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础:反射弧2.体液调节定义: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动物生理学整理资料

动物生理学整理资料

动物生理学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能力,细胞膜的物质转运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细胞的兴奋和生物电现象细胞的兴奋性: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三个基本过程:(1)去极化,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迅速消失,即膜电位的极化状态消失;(2)反极化,继去极化后,进而发展为极化状态倒转,变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3)复极化,膜内电位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恢复到原来静息电位水平。

机体机能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完成神经反射所需的结构称为反射弧,由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动物反射活动可区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二、体液调节指内分泌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远隔的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影响并改变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三、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局部的组织或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比重各种家畜全血的比重在1.05~10.6,比重大小决定于所含红细胞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血液的粘滞性液体流动时由于内部分子间的摩擦产生阻力表现出流动缓慢和粘着特性,叫做粘滞性渗透压血浆内溶有多种晶体物和胶体物,因而构成了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前者约为767.5kPa,占血浆渗透压的99.5%。

酸碱度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35~7.45,静脉血比动脉血的pH值稍低。

血液的生理作用血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

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血浆蛋白的功能:一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有调节血管内外水量平衡、维持正常血浆和组织液容量的作用。

二是实现体液免疫,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产生的血浆γ-球蛋白,是机体免疫性抗体。

三是参与血凝过程,其中纤维蛋白原是最主要的凝血物质。

动物生理学总结

动物生理学总结

建议动物生理学主要复习大纲,仅供参考,复习时还需结合书本。

一概述1、机体功能与环境(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大部分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还有1/3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

由于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生活在细胞外液这样一个稳定而特殊的环境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

2、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是最主要的一种调节形式,它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机体内某种特定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对把组织细胞活动进行的调节。

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官、细胞的功能自动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2)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单位,也叫反射通路,由5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有时也称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产生机制: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和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是细胞在静息状态下保持极化状态的基础。

静息状态下,膜内的K+浓度远高于膜外,且此时膜对的K+通透性高,结果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但带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膜而留在膜内。

故随着K+的移出,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变正,当K+外移造成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继续外移时,膜内外不再有的K+净移动,此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即为静息电位。

因此,静息电位是的K+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致。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一、概述●机体功能与调节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

●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概念: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迅速,准确,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

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自身调节●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称为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的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

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会出现一次快速的、可扩布的、可逆的膜电位波动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

●阈电位: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最低膜电位临界值。

(即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之前,膜电位去极化所必需要达到的最低值)-触发开关3.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兴奋性的周期:●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峰电位●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反应,负后电位的前部●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负后电位的后部●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正后电位●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重点: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枢指令(反馈)●运动神经传出(神经AP)●神经肌肉兴奋传递(肌肉AP)●兴奋收缩耦联(三联管,Ca2+)●将肌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长度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化学信使(配体)的大分子,绝大多数受体都是蛋白质,且为多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有的受体则是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2.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能通过扩散,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号传递功能。

4.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

5.吸收:吸收是指消化管内的成分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6.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由于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肺泡容量称肺泡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呼吸过程中,吸入新鲜空气的一部分停留在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把这一段呼吸道称为解剖无效腔。

7.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给心室肌一个外加刺激,则使心室肌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8.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被动,称为动作电位。

9.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溶质的浓度,达到利尿的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10.胆盐的肠肝循环:小肠内94%以上的胆盐和胆汁酸被肠黏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到肝,回到肝的胆盐经肝细胞改造后再随肝胆汁排入小肠,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单纯扩散也称自由扩散,可以通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基甘油(DAG)和钙离子。

(整理)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整理)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等。

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a 离体实验b 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内环境稳态❤:组成细胞内环境的各种理化环境保持在动态平衡的条件,叫做稳态。

(3点)意义: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集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出在一个动态平衡。

3❤动物机体的生理机能特征:①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②兴奋性: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

③生殖:生物体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

④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称为适应性。

4 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怎样调节的,举例说明)神经调节:迅速,准确;血压,呼吸运动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

5 动作电位和反馈调节(闭环系统)反射: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调节的类型:正反馈(加强作用)和负反馈(减弱作用)第二章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物质转运和信号传导(1)细胞跨膜转运的形式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被动)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举例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有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O2 CO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易散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由膜的低浓度测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是指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

(2)信号传导:跨膜信号传导、细胞与细胞间传导(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靶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的过程)细胞外液中的各种化学分子以及非化学性的外界刺激信号,通常并不是进入靶细胞内起作用,它们大多数是通过跨膜信号转导,间接地引起靶细胞膜的电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的改变。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绪论考纲要求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

考纲精要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笔记整理(掺杂组培的知识)绪论补充知识点:外层(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少量)肾上腺(以上均为固醇类激素,维D也属于固醇类激素)内层(髓质)分泌:肾上腺激素(E,强心剂),去甲肾上腺激素案例分析:狗急跳墙狗急跳墙包括2种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瞳孔变大;平滑肌舒张,气管口径增大(增大氧吸入量);心跳加快,内脏血管收缩,胃抑制(减少部分的供血量);四肢骨骼肌血流量增大;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提供葡萄糖以供能);胰岛素降低(2)体液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选择:以下可以引起气管口径增大,平滑肌收缩的是?A组胺 B白三烯 C副交感神经兴奋 D交感神经兴奋答案:D组胺和白三烯是过敏反应中,引起气管口径减小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是储备的过程克伦特罗发现“瘦肉精”为拟E选择:人,沙鼠,鱼三者髓质厚度排序为?答案:沙鼠>人>鱼髓质的厚度决定了浓缩尿液的能力,越厚,尿液越浓,节省水分问答/填空:生命的表现:新陈代谢(机体主动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表现;兴奋性;适应性;生殖.选择:内环境是指?答案:细胞外液,其作用为为机体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接受细胞的代谢废物;为机体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使酶促反应,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名词:稳态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赖以生存及各细胞器官维持正常活动功能的必要条件。

简答/填空:机体如何稳定PH值?血液:血液中存在缓冲对,例如:HCO3-/H2CO3肾:血液内缓冲有限,其余的经肾脏排出体外----“排酸保碱”肺:吸入O2排除CO2肝:当机体的蛋白摄取量大于机体需求(蛋白原料)时,会被分解放能或者转化为氨基酸,会放出-NH3,经肝形成尿素,血液运输至肾再排出体外名词:生物节律生物体内各种功能活动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重复出现发生着节律性的变化,这类变化的节律称生物节律。

(<1天—高频;=1天—中频;>1天—低频)补:松果体:感受光源,分泌褪黑素(随着人体的生长,仅松果体与胸腺直接逐渐衰老)松果体的作用:只能促进睡眠;能够让人产生忧虑感;抑制性激素的分泌问答:比较神经、体液调节的异同之处/机体如何调控稳态(1)概念(本科考试可略)(2)相同点:均为了保持稳态;本质上通过化学物质对效应细胞其作用(3)不同点:神经调节是点对点的作用,快速而准确,但作用部位局限,且持续时间短;体液调节是点对全身的作用,效应缓慢,作用广泛且持续时间长。

选择:反射弧的组成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植物性神经)--效应器(骨骼肌随意肌,受大脑控制;平滑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心肌非随意肌)选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答案:反射名词: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映选择:判断是否为反射?答案:中枢系统参与是必要条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选择:人体内最复杂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为?答案:小肠,可分泌40多种激素问答:说明体液调节的三种方式?答案:(1)旁分泌(远距离分泌),经血液运输(2)内分泌(近距离分泌),经组织液传输(3)神经内分泌(自分泌,经细胞内液传输)选择:缺甲状腺激素换什么病?答案:成人患非凹陷性水肿(粘液性水肿)胎儿患呆小症(克订症)选择:肾血管扩张/收缩的限度?答案:扩张极限180mmHg;收缩极限80mmHg选择:正反馈的例子?答案: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判断:所有的条件反射均为前馈√选择:生理学成为一独立学科始于?答案:1682年哈维的《心血运动论》第一章—神经问答: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说明其中涉及的过程?答案:兴奋的产生:利用电极给神经纤维一个阈上刺激,刺激处的膜上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始少量打开使Na+内流引起膜去极化,到达阈电位后Na+通道全面开放,启动Na+的再生性内流,兴奋产生。

电信号传导:已经兴奋的细胞膜通过局部电流刺激相邻未兴奋的膜使之兴奋,由于外包髓鞘存在不导电的郎式飞节,动作电位只能跨过每一段髓鞘在相邻的郎飞氏结相继出现跳跃式传导,沿着神经纤维向骨骼肌,快速且不衰减的传播。

兴奋的传递:由神经向肌肉上的传导,在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模时,去极化刺激电压门控式Ca2+通道打开。

由于胞外Ca2+浓度高,Ca2+内流,经200多种蛋白的帮助,启动囊泡转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泡内的乙酰胆碱倾囊而出。

Ach经化学扩散通过15-20mm的突触间隙,来到终板膜上,并于其上的N型受体结合,使得受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受体上的化学门控式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主要)K+外流,终板膜上发生微弱的去极化产生终板膜电位。

终板膜电位叠加使得临近细胞膜去极化打开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引发Na+的再生性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

肌细胞收缩:当兴奋传至肌细胞内后,动作电位沿着横管传至肌细胞深处,激活两侧终末池上的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使肌质网内的Ca2+释放进入肌浆。

Ca2+与肌钙蛋白的TnC位点结合,信息通过TnI传递给TnT,再引起原肌球蛋白构型发生变化,使其深陷于肌动蛋白的双股螺旋沟中,暴露出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合位点,肌球蛋白的横桥与之结合,水解ATP拉着细肌丝向M线移动,从而引起肌肉收缩。

名词:静息电位指存在于安静细胞,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成为静息电位RP,它是细胞兴奋的基础。

问答:动作电位AP的研究过程中为何用电来刺激?答案:(1)刺激易获得(2)刺激程度或参数(t/u)可控制(3)电不容易对组织造成伤害问答:画简图是说明AP波形图的构成并说明其机制a.上升支发生去极化,受到刺激后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直至顶峰—峰值b.峰值处Na+通道全部失活,K+通道开启,K+大量且快速外流形成下降支中的负极化(快速上升快速下降的这一过程即虚线以上的部分称为锋电位SP)c.两条虚线之间的为负后电位(后去极化电位),这一过程中K+外流变慢,时间短,结束时回到-70mVd.虚线之下为正后电位(后超极化电位),此时Na-K泵开启,每出3Na进2K,过程耗能,时间长,最终回到原位-70mV名词:动作电位(≈峰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快速的可逆的倒转和复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问答:动作电位的全或无?当刺激不到阈强度时不产生AP,一旦到了则迅速出现全部AP;在同一细胞上,AP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改变。

名词:阈强度刚刚引起组织产生AP/SP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指标—唯一指标多选:以下与峰电位同义语的是?SP=AP=兴奋=冲动多选:以下有兴奋性的组织有?神经,肌肉,腺体选择:Na-K泵最本质的作用?维持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细胞外K+少,胞内K+浓度是胞外的40倍)PS:胰岛素是Na-K泵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选择/问答:静息电位=外移的K+的平衡电位问答:血钾对静息电位的影响?血钾浓度↓,胞外K+浓度↓,胞内外K+浓度比↑,外移的K+↑,静息电位↑=组织液钾=细胞外液钾选择:经过低温储存过的血液,细胞外液K+浓度如何变化?浓度升高问答: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1.动作电位产生的动力主要有化学力和电场力;化学力来源于细胞内外Na+1:9的浓度比,由于钠的比例基本不变,可看似化学力不变;电场力来源于细胞膜上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先作为动力逐渐减小至0在作为阻力逐渐升高,且动作电位是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工作的;2.AB段化学力与电场力共同作用于吸收Na+进入胞内,电场力逐渐减小至0(B点)而后电场力产生阻碍作用;且F点后通过Na+再生性内流快速去极化,不再依靠刺激;3.BC段:化学力不变,阻力(电场力)逐渐↑,直至平衡点(C点)Na+不再内流,通道失活到达顶峰;4.AC段为(去极化+负极化≈)去极化,C点为去极化顶峰;5.CD段:去极化顶峰时,K+大量快速的外流,K+通道大量开放,后期K+外流的速度下降,已经外流的对后面的有阻碍作用,形成负后电位;6.DE段(正后电位):Na+,K+复位即3Na+出,2K+进,Na-K泵工作每泵一次正电荷外移一个(生电性Na泵)耗能过程,超极化后电位的产生。

选择:动作电位的幅度本质上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Na+的平衡电位判断:动作电位的产生耗能√静息电位的产生(间接)耗能√动作电位直接耗能的过程为正后电位√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选择:离子通道的特点?(1)本质上均为蛋白(2)通道不是载体而是孔洞,离子通过速度极快(3)不同的离子通道互相是独立的(4)主要有电压门控式(例:K+通道)和化学门控式两种,还有机械门控式(例:肾动脉自身调节过程中平滑肌膜上有)选择:电压门控式的3种状态为?开放,关闭,失活选择:Na+通道阻断剂为?K+通道阻断剂为?Na+通道阻断剂为TTX河豚鱼毒素K+通道阻断剂为四乙基胺TEA问:如何证明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的内流?回答:1.将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中的NaCL换成氯化胆碱后,无论如何刺激都不产生动作电位;2.将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的2/3,换成等渗的葡糖糖溶液,此时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3.电压钳实验和膜片钳实验发现动作电位时有电流通过细胞,该离子为Na+4.把Na+的浓度梯度代入Nernst公示得出Na+的平衡电位近似等于超射值5.向枪乌贼神经细胞轴突的浸浴液中加入TTX(阻断剂),刺激后动作电位不再产生即Na+通道被毁。

问答:证明静息电位的产生为K+外流/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1)将K+的浓度代入Nerst公式得出理论值(对于枪乌贼来说,-87mV,安静时亦有少部分Na+内流抵消部分为-77mV)与实际值相似(2)改变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发生改变(3)加入四乙基胺后,K+通道阻断,刺激后不再产生动作电位(4)电压钳实验中看到RP中电子流通过细胞,该电子流为K+问答:什么是局部电位/反应,有何特点?1.局部电位:当细胞受到阈下刺激后只能使少量Na+通道开放,少量Na+内流,细胞膜只发生微弱去极化且幅度在阈下刺激范围内,随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只局限于受刺激的局部范围而不能传向远处。

2.特点:a.由阈下刺激引起b.开放Na+通道少c.反应幅度有等级性,(即在阈下刺激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d.电紧张性扩布,具有衰减性,只能传播很短距离e.具有(时间上)总和效应,同一位点不同时间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后产生AP选择:低温储藏过的血液,过一段时间后K+浓度如何变化?答案:细胞外的K+浓度增高问:比较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异同?答案:1.定义2.相同点:都需要接受刺激;本质上均为Na+内流--K+外流3.不同点:产生电位所接受的刺激强度不同;Na+开放量不同;局部电位可以叠加而峰电位不可以;局部电位具有等级性而峰电位是全或无;局部电位有衰减性而动作电位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