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和层次
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安排方法
![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安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193c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f.png)
文章的段落与层次安排方法在写作中,段落的安排和层次结构对于文章的整体效果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段落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用的技巧来帮助您更好地组织文本内容,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1. 确定文章主旨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这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
2. 制定纲要在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后,您应该制定一个清晰的纲要。
这个纲要应该列出文章的主要部分和段落,确保您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会偏离主题。
3. 使用自然过渡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句和相应的论据或证据来支持主题句。
在段落之间,您应该使用自然的过渡来使文章内容的转换更加顺畅。
4. 使用并列结构并列结构可用于将同一级别的信息组合成一个段落。
这种结构对于列举相似的概念或比较相似的事物非常有用。
可以使用并列结构来强调一个主旨或重点。
5. 使用下缩进下缩进是一种常见的段落形式,其中第一行向右缩进,后面的所有行都在左边对齐。
这种格式对于长段落非常有用,并有助于使文章更加整洁。
6. 分层结构如果您的文章包含多个级别的信息,可以使用分层结构来组织。
这意味着在主题句后使用更详细的论据或证据,并在下一个级别的主题句中重复该过程。
7. 段落长度段落的长度应该适中。
如果段落太长,读者可能会感到疲惫或迷失方向。
另一方面,如果段落太短,写作会显得碎片化。
8. 避免重复在使用段落时,应该避免将相同的信息重复在多个段落中。
这会导致文章显得冗长并使读者感到无聊。
9. 结尾文章的结尾应该简单明了。
应该总结文章的主旨,并强调该主题的重要性。
总之,文章的段落和层次结构是文章结构的基础。
通过遵循这些技巧,您可以使文章更易于理解,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训练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及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fd453a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6.png)
文章层次分明,我们读文章时才会感到条理清楚。
那么,怎么样划分层次呢?
3
2
1
4
01
02
03
通读全篇,了解段落大意
数清几句话,读懂句子意思
理清作者意思,划分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分三步走:
按时间顺序(找准表示时间的词语)
01
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
02
(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层。
举例: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03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01
//
02
(三) 转折式。
(四)按因果关系分层。
有些段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结果,也有的段先写结果,后写起因。这时我们可把表示原因的话和表示结果的话各自分为一层。 举例: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作文的内容编排与段落层次
![作文的内容编排与段落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037dcb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2.png)
作文的内容编排与段落层次作文是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个好的作文不仅需要具有正确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还需要注重内容的编排和段落的层次感。
本文将探讨作文的内容编排与段落层次的技巧和要点。
首先,作文的内容编排要符合逻辑。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清晰的行文思路和合理的内容组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提纲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路和要点进行梳理。
可以先写好文中的主题句,然后根据主题句进行扩展和举例。
同时,要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和跳跃,保持段落之间的关联和衔接,使整篇作文的内容紧密有序。
其次,作文的内容编排要注重层次感。
段落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不同的段落应该有不同的内容和主题。
在编排段落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转折和过渡,避免内容之间的突兀和断裂。
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词、过渡词和比较词来帮助段落之间的衔接,使作文更加连贯流畅。
同时,可以对每个段落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另外,作文的内容编排还要注意多样性和丰富性。
作文不仅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引用名言等方式来展开和丰富作文的内容。
同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来增加作文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另外,要注意控制作文的篇幅,不要过于冗长,保持精简和有重点。
最后,作文的内容编排也要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
写作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写作,对于不同的读者群体,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风格来编排作文的内容。
还应该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以免让读者产生阅读困难和疲劳。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多进行修改和润色,确保作文的内容编排和段落层次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综上所述,作文的内容编排与段落层次是作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内容编排和段落层次,我们可以使作文更有逻辑性、层次感和表达力,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思路的梳理和段落层次的安排,使作文更加丰富有序,给读者带来舒适和愉悦的阅读体验。
中文段落层次
![中文段落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6229de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a.png)
中文段落层次
一篇文章,在意思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划分,称之为一个段落,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一般分三步进行: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确定分段的依据,这是分段的基础;2、细读每个自然段,掌握它们各自的内容及相互的关系;3、采用适当的分段方法,找出每段的起点和终点。
那么具体的分段方法有哪些呢?
一、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者为了写得清楚、明白,一定会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分段,就是从文章中分别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为一个意义段!
二、按事物的几方面分段
有的文章为了写同一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多方面来表现它的中心,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分段之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三、按时间顺序分段
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在叙述内容的时候往往会采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构成句子,找到这些语句,就能很容易地划分段落了!
四、按照地点的变换分段
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按照地点的变换来给文章分段。
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数都会采用这种分段方法!
五、按照总分结构分段
有的文章,在开头先总体介绍一下要写的内容,然后再一一叙述事情,这就是总起分述的文章,我们可以按照总分结构的方法来分段。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的好处有很多,因为只有分清段落,才能够真正的读懂文章内容,也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提高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345c0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c.png)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最新版4篇)《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1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划分。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论述内容来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主题或论述内容。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文章的结构来划分,如根据引言、正文和结论来划分。
2. 根据文章的语言表达来划分。
例如,根据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来划分段落,或者根据段落中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来划分。
3. 根据文章的目的和读者来划分。
例如,一篇新闻报道可能需要按照事件的发生时间或地点来划分段落,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4. 根据文章的文体和风格来划分。
例如,一篇文学作品可能需要按照情节、场景或人物来划分段落,以增强文学效果。
不同的划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文章类型和目的。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容清晰、结构分明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各段落的内容。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例如,如果文章讲述了三个不同的事件,那么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分别描述一个事件。
2. 根据文章的语气和情感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语气和情感变化较为明显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语气和情感变化。
然后,根据文章的语气和情感变化,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例如,如果文章的前半部分语气较为轻松,后半部分语气较为沉重,那么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描述轻松的内容,第二个段落描述沉重的内容。
3. 根据文章的时间和空间来划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时间和空间变化较为明显的文章。
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注意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
然后,根据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将文章划分为若干个段落。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篇3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根据主题句划分段落: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概括了段落的主题和内容。
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
![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https://img.taocdn.com/s3/m/c6190fa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9.png)
公文写作基础: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或呈现因果关系,或呈现主次关系,或呈现并列关系,或呈现表里关系,各部分互相弥补、互相协助,而不能互相矛盾、互相拆台。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请大家认真阅读!公文写作层次和段落公务文书结构的主要环节公务员写作在安排结构时,要把握好这样四对八个环节: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开头和结尾。
1、层次层次是结构诸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主要通过层次安排得以实现。
层次又称“部分”、“大段”、“逻辑段”等,是小于篇、大于段(有时也可以等于段)的结构单位。
在公文中,它可以像篇和段一样,有明确的外部标志,如章程、条例等法规类公文,由“总则、第一章、第二章……附则”来构成,清晰地显现出层次来。
它也可以没有明确的外部标志,但人们在阅读时,仍然能够区分出来,因为不同层次承担着文章内容展开的不同步骤。
公文的层次安排,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并列式,一种是递进式。
开头通常是总述或总论,它自成一个层次。
主体部分的各层或分述或分论,不是呈现并列形态,就是呈现递进形态。
对事物几个不同侧面的考察,对事件发生的几种不同原因的分析,对法规中不同条文的陈述等等,都将形成相互并列的不同层次。
如果是从事物的表象逐步深人去探索其本质,每一个深化的阶段就形成一个层次,各层次之间就是递进形态。
从原因出发推导结果,或者反过来从结果出发寻找原因,也会有步步深人的过程,也是递进形态。
另外,文章在偏重于记述事件或过程时,按照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述,事件的阶段性也必然会形成层次,各层之间也属于递进形态。
2、段落段落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然段,它是小于层次(有时也会有一个段落自成一个层次的情况)大于句子的结构单位。
段落的划分使文章的结构更明晰、醒日。
相对于层次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比较容易一些。
只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保持段意的单一性。
一篇文章只能办理一件事务,只能有一个中心话题,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文章的结构分析
![文章的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68044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c.png)
文章的结构分析----8feffce5-715f-11ec-b1dc-7cb59b590d7d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准确无误的划分文章的结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小时。
板书: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是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一。
通常,我们也把安排文章结构称为谋篇布局。
2.层次和段落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的步骤,叫做层次。
层次又可称为“意义段”、“逻辑段”或“部分”、“大段”等。
在多数情况下,层次大于段落。
有时,层次等于段落。
在少数情况下,层次又可能小于段落。
段落是指“自然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自始至终以段落开头的空间形式形成。
过渡,是指段落与段落或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
常见的过渡形式或手段有三种:一是关联词语,如“因此”、“由此观之”、“然而”、“但是”、“总之”、“综上所述”等等,这类词语一般放在段首或句首。
二是过渡句,即起承前启后、过渡搭桥作用的句子,一般放在前一段之后或后一段之前。
三是过渡段,其作用与过渡句相同,只是它自身还包含一些较为具体的内容(如概括上文的意思、提示下文的内容等),放在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之间。
有时,过渡段就是一句独立成段的话,那么这样的过渡段同时也是过渡句。
一般说来,回指是指在称呼之前和回应之后的结构手段。
与过渡不同,回指可以由单独的单词、句子或段落组成,但必须由成对的相关句子或段落组成。
通常是这样的:账户在前面,护理在后面;先提示,后发现;伏笔在前,伏笔在后。
照应分三种情况:①开头和结尾照应。
②正文和标题照应。
有点题照应和解题照应两种。
③行文中互相照应。
有“远照应”、“近照应”两种。
5.物品的结构类型(1)记叙型。
它又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
时空正常式的基本要求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时空序列展开叙述。
时空异常式的特点是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896cb1c80242a8956bece476.png)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记叙文复习(二)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考点梳理1、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划分段落的常用方法有:(1)抓关键词语。
结合行文的线索,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如:抓时间变化的词语;抓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等。
(2)抓联系纽带。
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
对段意或层意进行概括。
方法有:(1)直接引用文章的中心句。
(2)用自己的话将段或层的大意概括出来。
2、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幺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明确详略,把握中心与材料的关系记叙文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要作到典型、真实、新颖和得体。
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也好,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罢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题,也就是说,任何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能突出表现主题的则详写,次之则略写,不能表现主题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则不写。
材料必须服务于主题,这是选择和运用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我们用来分析文章的一个基本准则。
二、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段落层次的划分,把握段意层意对上海市近年中考试题分析,没有出现单纯的考段落划分和概括段意层意的题目。
但有以下几类题目与此有关1、概括某一部分的内容例:(2005 年中考题)《刘老师》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刘老师笑谈残腿;(1)(2);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解题思路:记叙文概括段意常用的句型是:”谁--干什幺”或”什幺--怎幺样”。
本题中试卷上给予的答案分别是第三和第六段的段意,因此可以推断中应该概括第四和第五段的内容。
2、找出与某个句子相呼应(对应)的语句例:(2007 年中考试题)《老海棠树》:从第四段中找出与地(5)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层次和段落的关系
![层次和段落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fd74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0.png)
层次和段落的关系
层次和段落是相互关联的概念,它们在文章的结构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通常由一段连续的文字组成,用于表达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或观点。
段落通过换行另起或明显的分段标志(如空行、缩进等)来与其它段落区分。
层次则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划分,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
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而段落则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层次大于段落,一个层次可以包含几个段落,而一个段落通常不能包含两个以上的层次。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一个层次可以是一个段落或包含几个段落。
例如,一篇公文的层次结构可能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段落。
这些段落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展开,共同构成了整篇公文的内容和意义。
总之,层次和段落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文字表达来实现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层次则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的次序,它将文章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
![划分文章的段落或层次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bd654f6edb6f1aff001fe9.png)
划分文章得段落或层次得方法(2006-12-0415:45:33)划分文章得段落或层次得方法记叙文:1.按"总-—分——总"得结构特点划分。
基本模式为:概括叙述或议论—-具体叙述、描写--议论或抒情、如:《一件珍贵得衬衫》第一部分以议论抒情引出回忆,第二部分具体记叙”我”所经历得一件事,第三部分又以议论抒情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
按时间先后得顺序划分、有明显得标志时间得词句,找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如《老山界》交代时间得词句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得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得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四个小层次。
3。
按地点得转移(即空间位置得变换)划分如:《藤野先生》根据地点得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三大段:①在东京得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得原因;②在仙台与藤野先生得交往,弃医从文得原因;③在北京,对藤野先生得怀念。
如《故乡》,按“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划分段落。
如,冰心得《小桔灯》,按照地点得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得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得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得事、③第三段,叙述在“我得朋友家”得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得情况、ﻫ4.按故事情节得发展划分,主要就是文学作品中得小说与戏剧如:《变色龙》可按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事件得情节发展,将课文分为三大段。
ﻫ如《我得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ﻫ5.按思想感情得变化划分。
如:如《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得感情变化为线索,即:不喜欢蜜蜂--想去瞧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
以此为据,不难将课文分为四大段。
6、按照表述角度得不同划分、文章描述得不同得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如:朱自清得《春》,可以瞧作从三个不同得角度而写得: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其中得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得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得人们得活动。
如何把握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
![如何把握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https://img.taocdn.com/s3/m/0506ff6043323968001c9244.png)
06 如何把握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1根据记叙文组织材料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划分段落、层次。
(1)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划分所谓“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是指文章由“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两大段:①在自家百草园时的自在生活;②在三味书屋的求学生活。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主要是小说,如《丑小鸭》,可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情节发展来划分段落。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文章若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理清这条线索,也就找到了划分段落的钥匙。
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1)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一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来概括段意。
(2)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3)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3(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2)要素串连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4)标题追溯法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记叙文的结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详写和略写、段落和层次)
![记叙文的结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详写和略写、段落和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f87324e449649b6649d7472f.png)
(结尾)我望向父亲,风霜已变成皱纹爬上了他的额头,他从苦难碾碎的 丰富阅历中,筛出饱满的种子,植入我的生命中。我明白了父亲从不对我笑的 原因,我也读懂了那无言的彻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谢榛《四溟诗话》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父爱无言
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
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我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作罢, 反正我也习惯了。收拾好东西,我顺手把门带上,那轻轻的关门声,仿佛 一声叹息似的。我头也不回,大步向学校走去……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一、开头和结尾
这篇文章的开头结尾已删,请你为文章 补写开头和结尾。
返回第一张
上一张幻灯片 下一张幻灯片
(一)才情展示
①(开头)父亲不爱我!
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 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他慌忙 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 “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 里……
搜寻了我的所有记忆,和父亲相关的记忆似乎都和我 的泪水相关。
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
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他慌
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
“里开是…头…烈运了用点多…种…修”说辞罢,也文举采杯斐一然饮,而极尽富,感热染泪力,。流进了嘴
开头肖像描写,刻画形象。
划分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c2ded0160740be1e650e9af1.png)
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分析出有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写。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落,本是写作学的一个名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集合体。
它是文章思想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
习惯上称“自然段”,具有换行另起的标志。
写作,是一种语言运用。
就语言运用来说,句子是最基本的常用单位;有了句子,为什么还要段落呢?首先,它能逻辑地表现思维进程中的间歇、转折、强调,用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构成的顺序。
其次,段落使文章眉目清楚,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并给于他们在阅读中以“停顿”的时机,从而获得思索、回味的余地。
第三,一段特殊段落,能引起强调重点、加强印象、传达某种特定感情的作用。
层次,也是写作学的一个名词,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阶段性、矛盾的各个方面或人们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它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
写作学上,段落与层次是有区别的。
段落是构成篇章的基本单位,是换行另起的标志;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
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一个层次可以就是一个段落或包含几个段落,而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不宜包含两个以上的层次。
语文教学的段落层次与写作学的段落层次有差异。
语文教学的段落,近似于写作学的层次,通常指“把文章分成几部分”的“部分”。
语文教学的层次则是指“部分”,即段落内的表达次序。
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一个大自然段内的表现次序。
如课文《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扁鹊见蔡桓公》都是一个自然段。
《扁鹊见蔡桓公》的“思考和练习”要求回答:“全文可分几个层次?各层的意思是什么?各个层次间是怎样联系的?”[(1)]二是指某一“部分”内的表达次序。
如《一面》的“理解·分析”。
所示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层:……。
”[(3)]这里的“层”,它大于自然段。
总之,语文教学的段落,指的是文章的“意义段”或“逻辑段”、“结构段”;它大于或等于自然段。
语文教学的层次,是“部分”里的子单位,它可以大于、等于小于自然段。
课文已有段落,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要划分段落(层次)呢?首先,分段是将一篇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析。
要读懂全篇的意思,就必须弄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决定于文章的内容:为什么先写这层意思、后写那层意思,为什么一篇文章要分这几个自然段,而且有的段长、有的段短,为什么这里详写、哪里略写,这都是由内容决定的。
分段的目的有三: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为了理解课文的内容,三是为了教学之便利。
其次,课文的自然段与教学段有不一致的时候。
课文的自然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规范段,即一个自然段说明一个独立的意思;另一种是不规范段,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与不完整段。
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自然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说完整,而在表达中是不应再分的。
从写作角度说,作者在安排段落时应遵循三个原则:要注意段落的单一性与完整性,各个段落间要有内在联系,要注意整体的匀称、粗细合度。
段的安排原则与实际中的不一致性,促使人们读文章时要把相同或相近意思的段落划分在一起,教学时也必须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自然段归并在一起。
第三,从段与篇的关系看。
段与篇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形式上,篇是通过段来体现的,而段的内容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的段不直接鲜明地反映篇的本质特征,一种是有的段落能直接鲜明地反映篇的本质特征,前者如过渡段,后者如作者的看法与感受等。
教学时,通过划段分层,抓往能反映篇的本质特征的段,有利于篇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划段分层与概括段意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在分段的过程中,实际上先就了解了各段的大意,而段意的概括必须在分段的基础上才能概括。
划分、概括后,再从全文的角度来检查这种划分是否一致,概括是否有误。
二者紧密相连。
划段分层与概括段意,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与内容。
二比较1990年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2年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两纲的文字表达有一个微妙的变化。
前者要求“能理解思想内容,分清层次”,后者强调“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
这种文字变化,在前者“分年级教学要求”和后者“阅读训练要求”中更为具体。
这是否说明语文教学不要或反对段落教学呢?语文教学需要段落教学。
划段分层并不错,它是人们阅读文章的必由之路。
阅读教学的划段分层,“义务大纲”之所以改变提法,一方面是本文开头提到的现象——“讲段落大意”的危害;另一方面因为不少人的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从整体到部分的分析,而忽视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
“义务大纲”不提“分清段落层次”而提“理解文章的思路”,意义有三。
一是“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对阅读教学中条分缕析现象的纠正,体现了阅读的实质。
阅读,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鉴赏,并吸收其中的思想认识、审美情趣和表达技巧的心智活动。
阅读的过程是吸收,阅读的实质是还原。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由于偏重词语、层次的理解而走入教师包办代替的怪圈。
为了教学、为了讲课、为了填满45分钟,一个突出现象是“讲课文”,而讲课文必然讲段落层次。
讲段落层次,教师把课文的段落层次或教参上的段落大意转述给学生,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学生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违背了阅读的规律。
而理解文章的思路则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二是理解文章的思路,也是对阅读教学程式化倾向的反正,是阅读教学思想的一大突破。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是耗时最多、用力最大、收获最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
之所以如此,程式化教学方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阅读教学程式化是指不管学生对象、不管课文特点,千篇一律地按解题、介绍作者、生字新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特点等程序进行教学的一种僵化的教学程式。
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一分析,仅剩下了一副剔除了血肉的骨架;一篇佳作这样一肢解,剩下的是满黑板的眼花缭乱的板书。
难怪不少学生上课记笔记,事先将这几个程序写好了,等待填空!以致引出了一次教师没有板书段落大意,学生在下面大叫,“老师还没有抄段落大意”的笑话!三是理解文章的思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思考,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真正弄清思路的表现形式,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从而避免备课时把教参的分段和段意抄上备课本,再从备课本抄上黑板,学生从黑板抄到笔记本的现象。
教师不认真钻研课文,备课时离不开教参,上课所说所写的仅是干巴巴的几条筋(段落大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和老师不过是当了一回又一回的“文抄公”。
段落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篇章结构的知识,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受到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训练,还可以直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材要求段落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课本第二册课文的“思考和练习”提出了划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的要求:《任弼时同志二三事》、《飞向太平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分马》、《看云识天气》、《社戏》、《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猫》、《想和做》、《扁鹊见蔡桓公》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义务教育四年制语文课本第二册也在如下课文的“揣摩、运用、练习”中提出了划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的要求:《山的那一边》、《一面》《同志的信任》、《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海滨仲夏夜》、《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谈骨气》等。
至于语文教学参考书,每篇课文教参的内容总包含有“课文说明”一大部分。
所谓课文说明,就是介绍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段落大意”是这一部分的主体:“全文分_部分。
第一部分(-至第-自然段)……”这些充分说明语文教学需要段落教学。
再从研究角度看。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学法教材、语文教学规范书、语文教学指导书都有关于段落教学的内容。
这里不一一列举。
单举国家教委师范司编的《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语文教学法教学大纲》,就有专章专节讲述(第五章第四节分层划段)[(3)]的意义、依据、内容。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段落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客观存在。
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并非否定段落教学。
三怎样进行段落教学呢?对中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划段的方法。
一般地说,先通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和基本内容;再把各个自然段标上号码,认真逐段阅读,了解各自然段的大意;然后把内容联系紧密、意思相对集中的邻近自然段合并;最后从全文的角度看一遍,看划分的标准是否一致,对合并不恰当的作适当的调整。
段落教学,也要让学生掌握划段的依据。
一是文章结构的内在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体现在形式上则是结构形式。
例如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
写人的不外乎写人的活动,人的经历、事迹,或人的品质、成就;这些记叙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不开具体的事件和材料。
因此,可以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或事件及材料的性质作为依据来划分段落。
记事的不外乎事件的发展和事件的性质两种情况。
说明文的段落安排无非是两种情况:按照方位布局展开段落说明具体事物,按照事理逻辑关系说明抽象事理。
议论文不外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是识别段落的一些外部标志。
划分段落除了从意义上区分外,还要注意那些起联结作用的过渡句、过渡段、领起句、总括句以及文章所使用的引号、空行、标题等。
三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参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
这些标准是:时间的顺序、地点的转换、出场人物的变换、事情发生过程、总分关系、并递关系。
这些标准是互相联系的,划分一篇文章的段落,往往要根据几种标准来考虑,而不能机械地只考虑某一个方面。
段落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分段产生分歧的原因。
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结果。
事实上,几种语文教参的课文分段常“打架”。
从理论上说,划分段落是个分类问题。
分类问题最难解决的是标准问题与内容交叉现象。
同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标准或从不同角度去划分,划分结果也就不同。
也有粗分细分的问题。
粗略一些,自然划分的数量少一些;细一些,则分得的段数多一些。
还有过渡段的处置问题。
有些文章的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上跨越不同的时空、空间上涉及不同的方位,它的归属也是产生分段不一的原因之一(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第二自然段的归属历来就有两种对立意见)。
其实,过渡段除明显与上下文的某一自然段联系紧密者外,归上归下都是可以的。
因此,划分段落,只要标准明确,持之有故,基本结构分得正确,小小出入或段数不同是充许的。
划分段落,还要概括段意。
所谓段意,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一段的主要意思。
如果文章有提示语、小结语、过渡段能全部或部分揭示出段落大意,则可以借用或部分借用文章中的语句作为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