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孝文化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
摘要:本文结合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对弘扬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传统孝文化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上的作用,做出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爱精神、培养敬养意识、培养勤俭品质和培养自强精神的论断,在传承传统孝文化中强化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上做出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传统孝文化青少年影响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孝道文化,其中有众多值得继承和弘扬的东西。孔子对学生曾参讲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孝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体现出孝是中国传统教育、社会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起点和基本内容。自秦以后,历代朝廷都把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吸收传统孝道文化精华,应用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传统孝道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爱精神。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少受锻炼有直接关系。一些学生在学习、感情等方面一旦受到挫折,就采取极端方式,抑郁、自闭、跳楼、割脉等现象不一而足。传统孝文化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就是说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对孝行的起码要求。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
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告诉我们不保全身体就无法侍奉双亲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因此,通过传统孝文化教育,让青少年懂得只有保全自己的身体,才可以不让父母担心,才可能去孝敬父母;懂得只有保全自己的名誉,才可以让父母脸上增光,才不会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从而培养青少年的自爱精神,让他们懂得承担孝顺父母的责任,自爱自重,珍视生命,爱惜自己,敢于面对挫折,勇于面对生活。
(2)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敬养意识。目前,青少年普遍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没有回报之意。平时只知道索取,对父母漠不关心,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更有甚者,同父母关系僵化,出言不逊,不尊重老人。传统孝文化十分重视对父母的赡养,提出“生则养”,养是孝的基本;也更加重视对父母的敬重,不能只养不敬,敬是孝的体现。孔子在子游问孝时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子游的发问,孔子说得极有道理,对父母不敬,与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在回答子夏问孝时又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就是说,如果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是每一顿都给他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孝”。通过传统孝文化教育,让青少年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正体会父母的苦累与付出,让他们真正懂得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从而培养青少年的敬养意识,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时刻关心父母,处处为父母着想,敬重父母,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在生活中学会感恩父母。
(3)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勤俭精神。现在的年青人,虚荣心、攀比心较重,追求所谓的时尚,拜金心里严重,好吃懒做,追求高消费,经常摆阔场,要面子,不注重勤俭节约。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中,“勤俭”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勤俭”这一美德显然是由孝衍生出来的,因为勤俭是孝的重要表现形式。没有人会认为一个挥霍无度的人是在践行对父母的孝道。如果一个人没有勤劳俭朴的品德、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可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传统孝文化教育,可以增强他们的勤俭意识,养成勤俭的习惯,生活上不攀比,消费上不盲从,做到厉行节约。
(4)传统孝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精神。青少年受自身条件的影响,往往缺乏远大理想,缺乏人生规划;有的自卑倾向严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传统孝文化中,强调要“承志、立身”。孔子认为,继承父志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尽孝道就要继承和弘扬父辈们志向和美德。《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儿女有了事业上的成就,父母会感到高兴、光荣与自豪。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更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通过这样的孝文化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增强责任感,与时俱进,发愤学习,自强不息,立志成材。胡
锦涛总书记对留学人员曾提出:一要成就一番事业;二要为国服务建功立业。这两点不仅适用于留学人员,也适用于当代青少年。青少年有其自身的优势,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因此一定不能妄自菲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给予充足的空间,只要有顽强的毅力,都可以取得成功,都可以报效祖国。
(5)传统孝文化有利于青少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青少年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众,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更好地求职发展。但目前的青少年,他们的性格都比较乖张,不善于和别人相处,不懂得尊重别人,有的学生不但同同学处不来,与家长闹得也很僵。这些问题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不外乎长幼关系、师生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等。传统的孝文化认为,一切关系均是基于孝而发生的,以血缘宗法的基本精神得以展开的,从而使孝成为古代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精神价值基础。孝文化讲求一个“推”字,要推及于人,要行忠恕之道,如果将父母的爱敬、对兄长的尊重这种精神推及他人,就一定能够处理好一切人际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通过传统孝文化教育,使青少年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尊重他人,尊敬师长,进而热爱祖国,一心为民,就会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会使家庭和睦,同学团结,也可以使自己的事业风声水起。
弘扬传统孝文化,将其精华内化为青少年的自觉意识,使青少年形成“孝”的观念和“孝”的行动,对于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将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