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_杨华
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上海农业科技李逸龙,等: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2021(3):33-34,36•粮油作物•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稻品种比较试验李逸龙1张珍1王依明1石晓旭I吴晓峰$(1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201;2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上海201201)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同时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特进行了9个优质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中熟晚粳品种“贤城美谷2号”和“青香软526”的实际产量和稻米口感表现均较好,综合表现优秀,值得在浦东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生育期;群体;产量;浦东新区中图分类号:S511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改良其产量和品质对确保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⑴,而上海市一直走在推广水稻新优品种的前列。
在此背景下,为筛选岀适宜上海市浦东地区生态条件的水稻新品种,同时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笔者进行了9个优质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旨在为浦东新区寻找更多更好的优质水稻品种,从而助推浦东新区水稻产业有序步入优质化、品牌化道路⑵。
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浦东新区丿11沙新镇新浜村浦东新区农业示范园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绿肥,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为2.3g/kg,水解氮含量为124.5mg/kg,有效磷含量为7.7mg/kg,速效钾含量为213.5 mg/kg,pH为8.2。
1.2试验水稻品种供试的9个优质水稻品种均为中熟晚粳稻,分别为“闵优127”“闵粳366”“青香软526”“金农粳4号”“光明粳5号”“南粳46”“贤城美谷2号”“松 1018”“嘉87”,其中,仅“闵优127”为杂交稻,其他品种均为常规稻。
试验以“南粳46”为对照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设9个试验组,每组内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同组内各处理随机排列,每处理区面积为2000 m2,各处理区间间隔0.3m o收稿日期:202101271.4试验方法1.4.1用种量和机插密度前茬绿肥均采用秸秆全量还田。
上海地区水稻已知品种SSR指纹图谱库构建
上海地区水稻已知品种SSR指纹图谱库构建邓姗;褚云霞;黄志城;杨华;顾可飞;陈海荣【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3【摘要】用24对引物构建上海地区53份水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为当地水稻新品种保护、遗传资源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果显示,试验中共检测出109条多态性片段,变幅2~9条,平均每对引物4.5417条多态性片段,有效等位基因数为70.8187,平均每个标记2.9508个;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平均值为1.1296,变幅0.4949~1.8402;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415,变幅0.2656~0.8001。
用24个标记建立53份材料的DNA指纹图谱,这些字符串就构成了这53份材料的"身份证号码",本试验中,各材料的分子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21处可以将53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分别为粳稻组和籼稻组,但是组内遗传距离较近。
由此可见,上海地区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狭窄。
【总页数】9页(P7-15)【关键词】DNA指纹图谱;SSR分子标记;水稻;上海【作者】邓姗;褚云霞;黄志城;杨华;顾可飞;陈海荣【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相关文献】1.基于SSR标记的福建省若干水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J], 马红勃;许旭明;韦新宇;杨旺兴;邹文广2.辽宁地区绿豆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品种鉴定 [J], 赵雅楠;王颖;张东杰3.贵州地方水稻品种"禾"的SSR指纹图谱构建 [J], 马琳;余显权;赵福胜4.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水稻品种DNA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J], 李茂柏;王慧;白建江;朴钟泽5.SSR标记在宁波地区水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J], 王明湖; 张孝天; 吴国林; 蒋琪; 施勇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25 (4 ):495-508DOI:10.13430/ki.jpgr.20231029001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杨德卫1,张海峰2,余文权3(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 350019;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 3500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州 350000)摘要: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
截止到2023年,我国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超过54万份,其中有8万多份是水稻种质资源,如何对这么庞大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精确评价与利用,这将对今后水稻种质创新与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梳理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精确鉴定、水稻新品系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种质创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水稻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归纳形成了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的新模式。
最后,本文就当前水稻核心种质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与挖掘以及种质资源共享共赢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专用型核心种资的构建、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种质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基因Progress on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Rice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YANG Dewei1,ZHANG Haifeng2,YU Wenquan3(1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19;2Institut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il Fertilizer,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0;3Tea Research Institute,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350000)Abstract:Agricultural germpla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crops,livestock and poultry,agricultural microorganisms and medicinal plants. There are 134,000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preserved in China, among which 74,000 ar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How to accurately evaluate and utilize such hug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ice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breeding. 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collection,evaluation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creation of new strains of rice,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of rice,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rice germplasm creation,and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xcellent genetic resources of rice,and summarized a new model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 creation and utilization. Finally,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rice core germplasm construction, germplasm resources identification and mining, and germplasm resources sharing and win-win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we analyzed and prospece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re seed resources,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germplasm resources,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收稿日期:2023-10-29 修回日期:2023-12-06 网络出版日期:2023-12-19URL: https:///10.13430/ki.jpgr.20231029001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E-mail:***************通信作者:余文权,研究方向为茶树资源利用与茶文化,E-mail:****************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9);院平台提升建设项目(CXPT20230003);院东西部合作项目(DKBF-2024-12)Foundation projects:Fujian Agricultur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Beyond the "551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 (XTCXGC2021019);Institute Platform Upgrading Project (CXPT20230003); The College's East and West Cooperation Project (DKBF-2024-12)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5 卷germplasm resourc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dentification,evaluation and innovative utilization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Key words:rice;germplasm resources;innovate;utilization;gene农业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1]。
稻米上海发展史
稻米上海发展史
稻米在上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上海地区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其中出土了炭化稻谷堆积,这证明了早在远古时期,上海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了水稻种植,并且能够驯化不同品种的稻米(粳稻和籼稻)。
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上海地区的稻米种植技术和产量不断提升。
唐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上海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其稻米生产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清时期,上海周边的松江府地区更是因其优质的“松江大米”而闻名遐迩,尤其以“白糯米”最为著名,成为皇家贡品。
进入近现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上海在稻米产业上的发展更加注重科学种田和品质提升。
上海市通过引进优良水稻品种、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方式,持续优化稻米产业布局。
例如,“蛙稻米”的成功实践就是上海近年来在农业生态与环保相结合方面取得的重
要成果,这种模式既提升了稻米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上海还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全程可追溯体系等现代农业管理模式,使得稻米产业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上海稻米品牌建设上,诸如“宝总泡饭”等特色品牌的出现,也反映出上海稻米在传承传统文化和适应市场创新方面所做
出的努力。
综上所述,上海稻米的发展史是一部从原始农耕文明到现代科技农业的演变史,它见证了上海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都市转型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就。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1期粮食作物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罗星星王飞名刘毅张分云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张安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201106)摘要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
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抗旱;旱优3015;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001-04农业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较为严重[1]。
水稻的农业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总量的比例比较高[2-3]。
发展节水抗旱稻,改变水稻长期淹水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拓展水稻种植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4-5]。
栽培稻的节水抗旱理论研究和种质创新研究日益增多。
经过长期节水抗旱稻育种实践,选育出沪优2号、旱优73、沪旱1509、沪旱1516和沪旱549等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并通过审定[6-8],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9-13]。
为解决品种旱优73在生产中植株偏高、生育期偏长等缺点,利用沪旱7A与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配组,选育出了早熟高产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3015(国审稻20200312)。
该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株型优良、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沪旱7A是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具有抗旱性强,配合力优等特点的籼型三系不育系,2012年该不育系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14]。
旱恢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籼型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
杂交粳稻申优28高产制种和栽培技术分析
作者简介张美英(1968—),女,上海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种子管理和新品种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4-01-12杂交粳稻申优28高产制种和栽培技术分析张美英(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2150)摘要申优28是利用不育系申21A 和恢复系申恢26-28组成的杂交粳稻品种。
本文介绍了申优28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了其全程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包括选种、控制播期、调控花期、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收割及烘干等操作技术,为杂交水稻生产制种提供技术指导。
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米质优且抗病性强等综合优势。
为充分发挥申优28产量潜力,从适时播种、肥料运筹、水浆管理和适宜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粳稻;申优28;机械化制种技术;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2;S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7-0014-05High yield seed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ybrid japonica rice Shenyou 28ZHANG Meiying(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Chongming District,Shanghai 202150,China )Abstract Shenyou 28is a hybrid japonica rice variety using the male sterile line Shen 21A and the restoring lineShenhui 26-28.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enyou 28variety and summarized the whole mechanized and efficient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seed selection,control of sowing time,regulation of flowering period,mechanical leaf cutting,mechanical assisted pollination,harvesting and drying,to providing technical guidance for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This variety had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such as early maturity,high yield,excellent rice quality,and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In order to fully tap into the yield potential of Shenyou 28,its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had been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imely sowing,fertilizer operation,slurry management,and suitable harvest,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new varieties.Keywords hybrid japonica rice;Shenyou 28;mechanize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cultivation techniques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交育种优势利用是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杂交水稻的推广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满足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水稻种类、变种、亚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陆稻和海稻等所有可变异的遗传资源,以及与水稻有关的昆虫、微生物、寄生虫、天敌、土壤和其他生态因素。
水稻种质资源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实现种植物育种和资源改良的重要基础。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可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根据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和不同用途,可以使育种者衍生出数百个种质采集点。
这些采集点包括水稻地点和种子收集点,通过这种方式,育种者可以获得高产、抗旱、抗病、适宜某种环境、食用高品质等方面的水稻资源。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水稻作物的品种多样化,适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并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保护水稻种质资源是对遗传的一种保护。
这种保护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并进入未来的希望,同时,保护遗传资源可以为未来的繁殖工作提供数据来源。
第二个是保护水稻种质资源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
水稻可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保护水稻种质资源可以防止其遭受环境污染和生境变化的损失,同时也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水稻的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保护水稻种质资源的措施可以大大推进水稻育种和生产,促进水稻多样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1、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养护和利用水稻资源,是保护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种质资源库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机构。
通过在全国建立不同生态区域的种质资源库,收集全国各地有价值的水稻种质资源,根据等级法和学科分类,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全面利用和长期保护。
崇明区杂交粳稻“花优14”高产制种关键技术
崇明区杂交粳稻“花优14”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沈雄【摘要】“花优14”属中熟晚粳杂交稻组合,一般每667 m2产量达600~650 kg,适宜在上海、苏南、浙北和皖南等地作单季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上海市崇明区从2 0 1 2年开始对“花优14”进行试制种,每年生产的种子全部用于崇明区的杂交水稻种植,“花优1 4”也成为了崇明区杂交水稻的主栽品种.为给崇明区水稻种子统一供种工作奠定种源保证,在介绍“花优14”父母本特征特性及产量结构的基础上,从亲本播差期安排、肥水管理、花期预测与调节、机械赶粉、去杂去劣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制种关键技术.【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44-45)【关键词】花优14;父母本;特征特性;制种关键技术【作者】沈雄【作者单位】上海市崇明区农业良种繁育推广中心 202150【正文语种】中文“花优14”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以BT型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繁14”配组育成的中熟晚粳杂交稻组合。
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一般每667 m2产量达600~650 kg,高产示范方每667 m2产量可达700 kg以上;品质优良,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一级米标准;对条纹叶枯病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上海、苏南、浙北和皖南等地作单季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
崇明区从2012年开始对“花优14”进行试制种,2013年建立了2个规模化的制种基地(一个为崇明区北六效的上海雄谦粮食专业合作社,面积66.7 hm2;另一个为崇明区北八效的上海富明农机服务有限公司,面积50.025 hm2)。
经5年多的不断摸索、深入实践,正确掌握了“花优14”父母本双亲的特征特性,并积累了一定的高产制种经验,制种产量由低至高逐步提升,每667 m2产量从最低的120 kg提高到180kg,每年生产的种子全部用于崇明区的杂交水稻种植。
目前,“花优14”已替代“寒优湘晴”成为了崇明区杂交水稻的主栽品种,2016年全区种植面积为6 667 hm2,2017年种植面积达7 333 hm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Abs t r ac t : Cr o p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a k e y c o mp o n e n t o f b i o d i v e r s i t y ,a nd s e r v e a s a n i mp o r t a n t ma t e r i a l ba s i s f o r c r o p
p r o v i d e a g o o d i fo n r m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p l a t f o r m f o r c r o p g e n e t i c b r e e d i n g p r o j e c t s ,a nd p r o m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i fo n r ma t i z a i f o n .
Ke y wo r ds :c r o p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s ; a p p 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e c t
摘
要 :农 作 物种质 资源 是 生物 多样 性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是作 物育 种和 农 业生 产 的物质 基 础。本 文 重点 介 绍 了国 内外农
作 物种质 资源 管理 系统 的研 究现状 ,并 简述 了其应 用前 景 ,提 出种 质 资源 信 息管理 系统 的建 立 ,将 为农 作 物遗传 育 种工
b r e e di n g a n d a ri g c u l t u r l p a r o d u c t i o n. T h i s p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t he r e s e a ch r s t a t u s o f c r o p g e r mp l e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 f o r m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a nd d e s c r i b e d i t s a p pl i 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T h e c r o p g e r mp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 f o r ma t i o n ma n a g e me n t s y s t e m wo u l d
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6):166~172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6.022收稿日期:2022-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190)ꎻ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2030002)ꎻ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科研项目(NT2021010)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B030301007)作者简介:邓毓灏(1996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ꎮE-mail:1012756423@qq.com通信作者:向慧敏(1985 )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和土壤生态学研究ꎮE-mail:hmxiang@scau.edu.cn章家恩(1968 )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㊁土壤生态学和入侵生态学等研究ꎮE-mail:jeanzh@scau.edu.cn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邓毓灏1ꎬ邝美杰1ꎬ黑泽文1ꎬ章家恩1ꎬ2ꎬ3ꎬ4ꎬ5ꎬ向慧敏1ꎬ3ꎬ4ꎬ5(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2.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3.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4.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5.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㊀㊀摘要:间作种植模式近年来日益成为稻田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热点之一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水稻间作生产模式及其综合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ꎮ在稻田系统中ꎬ水稻可与水生豆科作物㊁水生蔬菜㊁水生草本花卉㊁萍类间作ꎬ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㊁提高养分利用率㊁防控病虫草害㊁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㊁修复污染土壤㊁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㊁增产增收等综合效应和效益ꎬ值得推广应用ꎮ但在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缺少生产标准㊁综合效应未能同步发挥㊁推广难度高等现实问题ꎬ仍需要开展品种多样化优选及优化配置㊁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化㊁与农艺农机技术综合集成应用㊁与水生植物间套作修复土壤污染㊁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汇功能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深入㊁系统研究ꎮ关键词:间作ꎻ水稻ꎻ生态农业模式ꎻ综合效应ꎻ产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S511.3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6-0166-07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fIntegratedEffectsofRiceIntercroppingProductionPatternsDengYuhao1ꎬKuangMeijie1ꎬHeiZewen1ꎬZhangJiaen1ꎬ2ꎬ3ꎬ4ꎬ5ꎬXiangHuimin1ꎬ3ꎬ4ꎬ5(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2.GuangdongLaboratoryforLingnanModer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3.Guang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Eco ̄CircularAgricultureꎬGuangzhouꎬ510642ꎬChinaꎻ4.Guangdong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reofModernEco ̄AgricultureandCircularAgriculture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5.KeyLaboratoryofAgro ̄EnvironmentintheTropicsofSouthChina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Abstract㊀Intercroppinghasbecomeoneoftheresearchhotspotsof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lsinricefieldsinrecentyears.Thispapersummarizedtheresearchesonriceintercroppingproductionmodelsandtheircomprehensiveeffectsathomeandabroadbyliteratureretrieval.Ricecouldbeintercroppedwithaquaticlegu ̄minouscropsꎬaquaticvegetablesꎬaquaticherbaceousflowersandduckweedsinthepaddysystemꎬwhichhadcomprehensiveeffectsandbenefitssuchasimprovingfarmlandmicroclimateꎬimprovingnutrientutilizationef ̄ficiencyꎬpreventingandcontrollingdiseasesꎬpestsandweedsꎬincreasingsoilmicrobialdiversityꎬrepairingpollutedsoilꎬimprovinglanduseequivalentratioꎬincreasingyieldandincomeꎬsothesemodelswere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Howeverꎬintheprocessoftheir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ꎬthereweresomepracticalproblemssuchaslackofproductionstandardsꎬnonsynchronousrealizationofcomprehensiveeffectꎬhighdifficultyinpromotion.Itwasstillnecessarytocarryoutin ̄depthandsystematicresearchesonaseriesofscientificissuesandkeytechnologiessuchasvarietydiversificationandallocationoptimizationꎬpro ̄ductiontechnologyregulationandstandardizationꎬintegratedapplicationofagronomicandagriculturalmachin ̄erytechnologiesꎬsoilpollutionremediationusingriceintercroppedwithaquaticplantsꎬeffectsofriceinter ̄croppingsystemongreenhousegasemissionandcarbonsinkfunction.Keywords㊀IntercroppingꎻRiceꎻEco ̄agriculturemodelꎻComprehensiveeffectsꎻIndustrializationdevel ̄opment㊀㊀水稻是全球近50%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ꎬ90%水稻产于亚洲ꎮ我国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ꎬ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左右ꎬ居世界第二ꎬ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ꎬ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1]ꎮ水稻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ꎮ近30多年来ꎬ广东省水稻年平均播种面积为283万公顷ꎬ水稻总产量占广东省粮食产量的80.07%~92.06%ꎬ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23%[2]ꎮ长期以来ꎬ我国对水稻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遗传育种㊁栽培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ꎬ而对其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相对较少ꎮ然而ꎬ随着水稻生产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ꎬ可利用耕地越来越少等问题的出现ꎬ亟需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具有更高效且生态效应更好㊁经济效益更高的水稻种植模式ꎬ以同时满足当前水稻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ꎮ间作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属但生长周期相似的作物在田间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的生产模式ꎮ通常而言ꎬ间作可以使作物更好地利用光㊁热㊁土和水等自然资源ꎬ对增加作物产量㊁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和控制病虫害有显著的效果[3]ꎮ水稻间作是间作技术在稻田中的具体应用ꎬ也具有间作系统相关的生态效应[4]ꎬ但就目前而言ꎬ水稻间作相关研究及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占比较少ꎮ为此ꎬ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间作生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ꎬ总结水稻间作模式的综合效应ꎬ分析水稻间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原因ꎬ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展望与建议ꎬ旨在为水稻间作模式的高效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ꎮ1㊀水稻间作生产研究现状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ꎬ除南极洲之外ꎬ几乎大部分大洲上都有水稻生长ꎮ当前ꎬ水稻生产大多为单一化生产方式(单作)ꎮ以往关于水稻遗传育种㊁栽培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比较多ꎬ关于水稻间作生产模式尤其是水稻与其它水生植物间作进行绿色生产方面的研究较少ꎮ当前国内外围绕水稻间作生产的研究现状如下:(1)国内外开展水稻间作模式研究的国家较少ꎬ主要集中在我国ꎬ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此方面研究缺乏[5]ꎮ(2)国内外已研究的水稻间作模式主要有水稻与水生蔬菜间作㊁水稻与花卉类草本植物间作㊁水稻与水生豆科作物间作以及水稻与萍类间作这四大类(表1)ꎮ但总体而言ꎬ水稻间作水生植物模式数量有限ꎮ㊀㊀表1㊀稻田水稻间作模式类型间作类型间作植物名称参考文献水稻//水生蔬菜雍菜[3ꎬ10ꎬ11ꎬ18ꎬ19ꎬ22]水芹[2]慈姑[18]荸荠[26]水稻//水生草本植物美人蕉[6ꎬ11ꎬ25]梭鱼草[11ꎬ12]再力花[11ꎬ12]婆罗米[24]菖蒲[11]水稻//水生豆科植物水合欢[5ꎬ7ꎬ20]水稻//萍类红萍[8]㊀㊀注:表中 // 代表间作ꎮ㊀㊀(3)以上各水稻间作模式当前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土壤养分利用㊁土壤重金属修复㊁水稻病虫草害防治㊁土壤微生物等多个领域ꎮ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间作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边际效应76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的优势ꎬ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水稻产量ꎬ降低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镉含量ꎬ减少杂草滋生并降低病害发病率ꎬ提高土壤微生物量ꎬ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ꎮ但此类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效应层面ꎬ而缺乏较为深入的机理研究ꎮ总之ꎬ从水稻间作的研究区域㊁间作植物种类组成和研究深度而言ꎬ水稻间作模式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ꎬ有待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ꎬ形成关键技术ꎬ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产中ꎮ2㊀稻田间作综合效应2.1㊀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效应氮素是组成水稻体内器官和支持水稻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ꎮ研究发现ꎬ水稻与其它作物间作ꎬ在不影响其它作物营养元素吸收的条件下ꎬ能显著增加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和利用ꎬ其中水稻与水生豆科作物水合欢间作时ꎬ水合欢的固氮作用可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ꎬ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6ꎬ7]ꎮ在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磷和钾等元素ꎬ更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ꎬ例如ꎬ水稻与红萍间作系统中ꎬ施加磷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和产量ꎬ这是由于磷肥的增加使氮肥更好地发挥作用ꎬ使水稻的实粒数和穗数增加ꎬ从而增加水稻产量[8ꎬ9]ꎮ水稻间作不仅可提高氮素利用ꎬ也可促进其它元素的吸收ꎮ研究表明ꎬ水稻和水雍菜间作显著增加水稻对氮素和硅元素的吸收量ꎬ并使水稻成熟期叶片中的硅含量上升ꎬ改善水稻的营养组成ꎬ此外还可增加土壤有效硅㊁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ꎬ但不会影响土壤的全量养分[10ꎬ11]ꎮ同时ꎬ水稻间作多年生水生植物ꎬ可以提高土壤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ꎮ水稻与菖蒲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相比ꎬ其土壤总有机碳㊁全氮㊁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水分含量均较高ꎬ明显改善土壤肥力状况[12ꎬ13]ꎮ2.2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应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通常包括物理修复㊁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ꎬ其中生物修复因其具有环保㊁成本低等优势而日益受到青睐ꎮ已有研究表明ꎬ稻田间作也可发挥植物修复的作用ꎬ水稻与超累积植物间作可以解决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复问题[14]ꎮ镉和砷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ꎮ镉和砷污染主要来自工业 三废 的不合规排放ꎬ其中镉大多以六价出现并最终合成镉化合物ꎻ砷元素本身毒性极低ꎬ但砷化合物均有毒性(其中三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ꎬ食用镉和砷含量超标的稻米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15-18]ꎮ相关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系统可以提高被污染土壤的pH值ꎬ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ꎬ增强铁斑ꎻ而高的铁斑会促进超累积植物对镉的吸收ꎬ进一步削弱水稻根部对镉的吸收ꎬ从而降低土壤污染ꎬ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作用[16]ꎮ如在水稻与再力花间作模式下ꎬ由于再力花的生物量大ꎬ吸收镉的能力强ꎬ因而可明显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ꎬ同时不会明显影响水稻产量ꎬ可以实现对轻度镉污染土地 边修复㊁边生产 的目标[17]ꎮ此外ꎬ在水稻与水雍菜间作等间作模式下ꎬ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显著降低ꎬ可见ꎬ稻田间作其它水生植物(特别是非食用的水生植物)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19-21]ꎮ2.3㊀对病虫草害的防控效应在水稻生产过程中ꎬ病㊁虫㊁草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ꎮ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常规方法有光诱捕害虫等物理方法和施用杀虫剂㊁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化学方法ꎬ还有引入害虫天敌等生物方法ꎮ运用物理防控方法通常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ꎬ而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又势必会加重农业面源污染㊁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ꎬ且长期使用会致病虫草产生抗药性而使危害加重[22]ꎬ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水稻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ꎮ研究表明ꎬ间作可实现水稻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目标ꎮ例如ꎬ水稻与水雍菜㊁慈姑间作能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率ꎬ使间作系统的病虫草害明显低于水稻单作ꎬ同时由于间作中水生蔬菜生物量的增加ꎬ有效地抑制杂草滋生[23ꎬ24]ꎮ此外ꎬ水稻与婆罗米㊁美人蕉㊁梭鱼草等[25ꎬ26]水生植物间作也可以显著减少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ꎻ水稻间作荸荠时ꎬ荸荠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ꎬ可抑制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27]ꎮ2.4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ꎬ地上部和地下部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ꎬ而且作物地下部的生长又与土壤微生8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物的作用密切相关ꎮ相比水稻单作而言ꎬ两种作物间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ꎬ另一方面可通过土壤微生物与水稻根系及土壤养分的相互作用ꎬ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㊁质量和抗逆性等[28-30]ꎮ有关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多年生水生植物可以明显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ꎬ显著改善土壤特性ꎬ同时水生植物可为微生物提供更有利的栖息地ꎬ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可持续性[12]ꎮ另外ꎬ水稻间作对土壤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ꎮ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也与土壤中的病原菌有关ꎬ研究表明ꎬ在水稻与荸荠间作模式中ꎬ荸荠对这些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ꎬ从而有助于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控制[27]ꎮ3㊀稻田间作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研究现状来看ꎬ有关稻田作物间作的研究日益增多ꎬ但目前大多研究还停留在间作效应层面ꎬ深层次的机理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研发与生产技术体系集成构建还较为缺乏ꎮ同时ꎬ间作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也十分不足ꎬ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ꎮ3.1㊀水稻间作技术缺少规范化生产标准目前ꎬ水稻间作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应用还处在起始阶段ꎬ与水稻间作的植物物种开发较少ꎮ从表1可以看出ꎬ目前研究的间作植物只有四大类ꎬ水稻与这四大类植物间作的综合效应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研究ꎬ同时ꎬ较为成熟的水稻间作模式与技术体系较少ꎬ且缺少正式发布的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ꎮ在整个水稻间作生产过程中ꎬ仍然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去指导农民生产ꎮ例如ꎬ在种植过程中ꎬ水稻与间作植物的品种选择及机械化生产㊁田间管理等问题ꎻ在收获过程中ꎬ仍存在水稻和间作植物之间不同的收获方式及轻简生产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参考的质量标准等问题ꎮ上述一系列问题所涉及到的技术参数和标准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ꎮ3.2㊀水稻间作模式综合效益未能同步发挥稻田间作具有农田生态改善效应㊁修复效应㊁防控效应等多种生态效益ꎬ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ꎬ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ꎮ但由于水稻间作其它作物需占用稻田面积ꎬ进而减少水稻的实际生产面积ꎬ使水稻产量达不到最大化粮食生产目标ꎮ而且水稻间作相较于单作ꎬ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ꎬ若间作植物的经济产出不能超过间作所增加的成本投入ꎬ则其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ꎬ使得水稻间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降低ꎬ这势必会对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ꎬ不利于水稻间作生产的推广应用及可持续发展ꎮ因此ꎬ如何实现轻简生产ꎬ如何在提高稻田间作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ꎬ进而使农民和社会广泛接受ꎬ仍是影响其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ꎮ3.3㊀稻田间作推广难度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ꎬ水稻产量始终是水稻研究和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ꎬ人们一直在探寻更高产的品种ꎬ以满足社会的需求ꎮ然而ꎬ相对单作模式ꎬ水稻间作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水稻面积ꎬ影响水稻产量ꎮ同时ꎬ水稻间作生产中ꎬ由于其它作物的育苗㊁移栽㊁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均比单一种植水稻费时费力ꎬ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ꎬ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水稻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难度ꎮ此外ꎬ当前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ꎬ人工成本日渐升高ꎬ这就使水稻间作较单作增加的收入ꎬ不一定能很好地弥补其生产成本及技术难度提升所带来的附加成本ꎬ这更加大了水稻间作模式的推广难度ꎮ目前ꎬ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稻单作生产区域ꎬ间作生产由于 耕种管收 两种作物会增加机械运行的难度和成本ꎬ而且当前可用于水稻间作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尚未配套ꎬ因此ꎬ在水稻间作生产中亟需开展大量研究ꎬ实现稻田间作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与集成应用[31]ꎮ4㊀研究展望水稻间作生产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目标ꎬ展示出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ꎬ但仍存在一系列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以及生产应用问题ꎮ为此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ꎬ以便更好地推进稻田间作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与可持续发展ꎮ4.1㊀关于水稻间作品种的多样化优选与优化配置研究总体而言ꎬ当前水稻与其它植物间作的优化96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模式及其适宜种类十分有限ꎬ需进一步扩展水稻间作模式种类的相关研究ꎬ其中不仅是间作植物的选择和优化ꎬ水稻优良品种选择也十分重要ꎮ近年来ꎬ大量研究证明不同水稻品种间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ꎬ从而提高水稻产量[32ꎬ33]ꎮ不同水稻品种与同种间作植物的间作效益不同ꎬ同种水稻品种与不同种类间作植物的间作效益也各异[34ꎬ35]ꎮ相关研究表明ꎬ水稻品种有7000多种ꎬ这对水稻生态型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36]ꎮ因此ꎬ在与水稻间作品种的多样化优选与优化配置研究中ꎬ若要提高水稻产量和相应的田间综合效应ꎬ这不仅需要加大除水稻以外的间作植物种类的筛选㊁优化和开发利用ꎬ还需要同步进行不同水稻品种的优选和优化配置研究ꎮ4.2㊀关于水稻间作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化研究水稻间作模式缺少一系列的技术参数ꎬ如水稻与间作植物品种的优化匹配标准㊁间作规格㊁栽培技术标准㊁田间管理标准㊁收获技术标准㊁农产品质量标准等ꎬ均需要开展大量研究才能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化技术规程ꎬ从而为稻田间作生产应用提供详细的指导方案ꎮ其它的水稻生产模式ꎬ如稻田种养模式和水稻单作机械化生产体系ꎬ相对而言较为成熟ꎬ若将水稻间作模式与这些成熟的生产模式相结合ꎬ可以兼顾水稻间作模式与其它生产模式的优势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ꎬ扩大生产收益ꎬ从而让农民更乐于接受水稻间作模式[37]ꎮ同时ꎬ加强水稻间作模式在不同土地㊁不同气候等条件下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及其与不同生产模式结合的研究ꎬ进而集成为高效㊁多样㊁生态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标准体系ꎬ才能使水稻生产更标准㊁更高效㊁更绿色[38]ꎮ4.3㊀关于水稻间作与农艺农机技术综合集成应用研究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根本出路ꎬ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正走向全程机械化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以整地㊁种植㊁田间管理㊁收获㊁烘干㊁秸秆处理为重点作业环节ꎬ配置相应的机具进行生产ꎬ达到提高生产效率㊁节约生产成本㊁缓解用工难问题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目的[39ꎬ40]ꎮ水稻间作模式的发展应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相结合ꎬ以较少的人力资源使用ꎬ使水稻间作生产更高效[41]ꎮ水稻间作的机械化生产发展需要以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ꎬ根据种植要求㊁田间管理㊁收获方式等条件ꎬ制定相关的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ꎬ以此研发配套的农机技术来达到同时节省人工成本和规范稻田间作生产的目的[42ꎬ43]ꎮ4.4㊀关于水稻间作修复土壤污染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已有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模式具有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ꎬ水稻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是重金属进入籽粒的首要环节ꎬ而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竞争能力比水稻强ꎬ使水稻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减少ꎬ降低了水稻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44ꎬ45]ꎮ因此ꎬ水稻与超积累植物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ꎬ可以作为稻田间作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46]ꎮ同时ꎬ有研究表明在施用生物炭等钝化材料的条件下ꎬ土壤pH升高ꎬ有效降低了土壤和水稻中的有效镉含量ꎬ因此在水稻间作模式中施用生物炭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稻田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47ꎬ48]ꎮ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后期处理是水稻间作模式中的技术难题ꎬ也需要开展研究来解决ꎬ进而集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水稻间作模式体系与整体方案[49]ꎮ目前ꎬ有关水稻间作模式对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研究还很少ꎬ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ꎮ4.5㊀关于水稻间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汇功能影响研究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ꎬ我国提出要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ꎮ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ꎬ最终使地球气温上升ꎮ温室气体中CH4和N2O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全球变暖有着重要影响ꎬ农业生产活动是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ꎬ分别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45%~50%和20%~70%[50]ꎮ有关研究表明ꎬ旱地作物间作(如玉米/大豆间作等)可以明显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51ꎬ52]ꎬ但稻田水稻间作能否减排温室气体却少有研究ꎬ因此ꎬ有关稻田间作的碳源/汇功能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方面有待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吴媛媛.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新农业ꎬ201807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7):27-28.[2]㊀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罗明珠ꎬ等.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草害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ꎬ2013ꎬ29(1):58-63.[3]㊀宁川川.水稻和雍菜间作的生态效应及其促进水稻吸收硅的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ꎬ2018. [4]㊀汤利ꎬ卢国理ꎬ楚秩欧ꎬ等.水稻间作系统高氮投入对水稻产量㊁氮素利用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C]//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2008.[5]㊀张少斌ꎬ梁开明ꎬ张殷ꎬ等.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㊁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6ꎬ25(11):1856-1864.[6]㊀蓝妮ꎬ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等.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8ꎬ26(8):1170-1179.[7]㊀HeiZWꎬXiangHMꎬZhangJEꎬetal.Watermimosa(Neptu ̄niaoleraceaLour.)canfixandtransfernitrogentoriceintheirintercroppingsystem[J].J.Sci.ofFoodandAgric.ꎬ2021ꎬ102(1):156-166.[8]㊀SinghDPꎬSinghPK.ResponseofAzollacarolinianaandricetophosphorusenrichmentoftheAzollainoculumandphosphor ̄usfertilizationduringintercropping[J].Experi.Agric.ꎬ1995ꎬ31(1):21-26.[9]㊀宁川川ꎬ杨荣双ꎬ蔡茂霞ꎬ等.水稻-雍菜间作系统中种间关系和水稻的硅㊁氮营养状况[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7ꎬ28(2):474-484.[10]宁川川ꎬ陈权洋ꎬ胡洪婕ꎬ等.水稻与雍菜间作对水稻生长㊁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ꎬ2017ꎬ36(10):2866-2873.[11]WangJXꎬLuXNꎬZhangJEꎬetal.Intercroppingperenniala ̄quaticplantswithriceimprovedpaddyfieldsoilmicrobialbio ̄massꎬbiomasscarbonandbiomassnitrogentofacilitatesoilsus ̄tainability[J].Soil&TillageResearchꎬ2021ꎬ208:104908. [12]XiangHMꎬLanNꎬWangFGꎬetal.Reducedpestsꎬimprovedgrainqualityandgreatertotalincome:benefitsofintercroppingricewithPontederiacordata[J].J.Sci.FoodAgric.ꎬ2021ꎬ101(14):5907-5917.[13]BaghaieAHꎬAghiliF.HealthriskassessmentofPbandCdinsoilꎬwheatꎬandbarleyinshazandcountyꎬcentralofiran[J].J.Environ.HealthSci.andEngineeringꎬ2019ꎬ17(1):467-477. [14]冯爱煊.镉污染紫色稻田土壤的植物间作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ꎬ2020.[15]XiangMTꎬLiYꎬYangJYꎬetal.Heavymetalcontaminationriskassessmentandcorrelationanalysisofheavymetalcontentsinsoilandcrops[J].Environ.Pollutionꎬ2021ꎬ278:116911. [16]XuYGꎬFengJYꎬLiHS.Howintercroppingandmixedsys ̄temsreducecadmiumconcentrationinricegrainsandimprovegrainyields[J].J.Hazar.Mater.ꎬ2021ꎬ402:123762. [17]WangJXꎬLuXNꎬZhangJEꎬetal.Riceintercroppingwithal ̄ligatorflag(Thaliadealbata):anovelmodeltoproducesafecerealgrainswhileremediatingcadmiumcontaminatedpaddysoil[J].J.Hazar.Mater.ꎬ2021ꎬ394:122505.[18]HuangSYꎬZhuoCꎬDuXYꎬetal.Remediationofarsenic ̄con ̄taminatedpaddysoilbyintercroppingaquaticvegetablesandrice[J].Inter.J.Phytoreme.ꎬ2021ꎬ23(10):1021-1029. [19]KangZMꎬZhangWYꎬQinJHꎬetal.Yieldadvantageandcadmiumdecreasingofriceinintercroppingwithwaterspinachundermoisturemanagement[J].Ecotoxi.andEnviron.Safetyꎬ2020ꎬ190:110102.[20]黑泽文ꎬ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等.水合欢对重金属Cd㊁Pb的耐受性及吸收富集特性[J].生态毒理学报ꎬ2019ꎬ14(3):286-296.[21]赵泽宇.土壤农药污染现状调查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ꎬ2021ꎬ55(4):31-32.[22]LiangKMꎬYangTꎬZhangSBꎬetal.Effectsofintercroppingriceandwaterspinachonnetyieldsandpestcontrol:anexperi ̄mentinsouthernChina[J].Inter.J.Agric.Sustain.ꎬ2016ꎬ14(4):448-465.[23]梁开明ꎬ章家恩ꎬ杨滔ꎬ等.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4ꎬ22(7):757-765.[24]JoshiNꎬPandeySTꎬKumarAꎬetal.Weedmanagementprac ̄ticesinrice(Oryzasativa)plusbrahmi(Bacopamonnieri)in ̄tercroppingsystem[J].Ind.J.Agr.Sci.ꎬ2019ꎬ89(10):1612-1616.[25]蓝妮.水稻与美人蕉㊁梭鱼草间作的综合效应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ꎬ2018.[26]QinJHꎬHeHZꎬLuoSMꎬetal.Effectsofrice ̄waterchestnutintercroppingonricesheathblightandriceblastdiseases[J].CropProtectionꎬ2013ꎬ43:89-93.[27]丁兆军ꎬ白洋.根系发育和微生物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ꎬ2021ꎬ51(10):1447-1456. [28]连文慧ꎬ董雷ꎬ李文均.土壤环境下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ꎬ2021ꎬ41(4):74-83. [29]穆文强ꎬ康慎敏ꎬ李平兰.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生长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ꎬ2022ꎬ34(2):118-127. [30]秦琦.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ꎬ2019(3):3-4.[31]董楠.不同作物组合间作优势和时空稳定性的生态机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ꎬ2017.[32]左元梅ꎬ张福锁.不同间作组合和间作方式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ꎬ2003ꎬ36(3):300-306. [33]ZhuYYꎬChenHRꎬFanJHꎬetal.Geneticdiversityanddis ̄easecontrolinrice[J].Natureꎬ2000ꎬ406(6797):718-722. [34]HanGYꎬLangJꎬSunYꎬetal.Intercroppingofricevarietiesincreasestheefficiencyofblastcontrolthroughreduceddiseaseoccurrenceandvariability[J].J.IntegrativeAgri.ꎬ2016ꎬ15(4):795-802.[35]LiRHꎬLiMJꎬUmairAꎬetal.Exploringtherelationshipsbe ̄17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tweenyieldandyield ̄relatedtraitsforricevarietiesreleasedinChinafrom1978to2017[J].FrontiersinPlantSci.ꎬ2019ꎬ10:00543.[36]LiMJꎬZhangJEꎬLiuSWꎬetal.Mixed ̄croppingsystemsofdifferentricecultivarshavegrainyieldandqualityadvantagesovermono ̄croppingsystems[J].J.oftheSci.ofFoodandAgri.ꎬ2019ꎬ99(7):3326-3334.[37]LiMJꎬLiRHꎬZhangJEꎬetal.Effectsoftheintegrationofmixed ̄croppingandrice ̄duckco ̄cultureonriceyieldandsoilnutrientsinsouthernChina[J].J.oftheSci.ofFoodandAgri.ꎬ2020ꎬ100(1):277-286.[38]叶雪辉ꎬ梁生ꎬ宋瑜清ꎬ等.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荐模式[J].现代农业装备ꎬ2021ꎬ42(3):79-82. [39]徐飞.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ꎬ2021(4):41-42.[40]熊元清ꎬ熊青琳.水稻人工直播与机械化生产的利弊与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ꎬ2016ꎬ4(12):99-101.[41]聂照义.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技服务ꎬ2015(8):61.[42]罗宗德.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与农艺结合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21(4):212-213.[43]彭天玥ꎬ王洁玲.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㊁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二).2021:336-345ꎬ395.[44]许肖博ꎬ安鹏虎ꎬ郭天骄ꎬ等.水稻镉胁迫响应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ꎬ2021ꎬ35(5):415-426. [45]霍文敏ꎬ邹茸ꎬ王丽ꎬ等.间作条件下超积累和非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镉的积累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ꎬ2019(3):165-171.[46]王港ꎬ余海英ꎬ李廷轩ꎬ等.两种淹水模式下施用钝化材料对镉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J].环境科学ꎬ2022ꎬ43(2):1015-1022.[47]梁程ꎬ胡逸文ꎬ嵇梦圆ꎬ等.稻草生物炭对土壤中Cd2+和Pb2+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ꎬ2020ꎬ33(6):1539-1548.[48]张杏锋ꎬ夏汉平ꎬ李志安ꎬ等.牧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综述[J].生态学杂志ꎬ2009ꎬ28(8):1640-1646. [49]温婷ꎬ赵本良ꎬ章家恩.稻鸭共作中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ꎬ2020ꎬ39(7):1442-1450.[50]陈津赛ꎬ王广帅ꎬ张莹莹ꎬ等.玉米大豆间作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20ꎬ39(9):32-40. [51]唐艺玲ꎬ王建武ꎬ杨文亭.间作对旱地CO2和N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6ꎬ27(4):1323-1330. [52]唐艺玲ꎬ管奥湄ꎬ周贤玉ꎬ等.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5ꎬ23(12):1529-1535.27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水稻新品系“沪粳137”在崇明区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 见表 1 ) 。2 0 1 5 年作直播稻种植 ,示范面积 1 3 . 3 3 h m2 ,每
6 6 7 m 产量 为 6 0 8 . 3 k gl作机 插稻种植 ,示范面 积 1 3 . 3 3
h m ,每 6 6 7 m 产量 为 6 2 3 . 2 k g 2 0 1 6 年推广种植面积 达
6 6 . 6 7 h m ,平均每 6 6 7 m 产量为 6 1 0 . 2 k g 。
1 _ 2 种 植 方 式
茬 口矛盾等 问题 , 比较适 合在崇明区种植 。为进一 步促 进该 品系的推广应用 ,笔者对 “ 沪粳 1 3 7 ”在崇 明区的示范 种植 表现进行 了介绍 , 并总结 了其科学 、 高效 、 配套的栽培技术 。
移 栽大田必须做到精心整地 , 随整地 施好、 施足基肥 , 一
般每 6 6 7 m 施腐 熟农家肥 1 5 0 0 k g左右 。机 插时一般每
田间综合抗性好 ,抗稻瘟病 ,抗倒性 较强。
2 . 2 米 质
6 6 7 m 栽插密度为 1 . 6 万穴 , 每穴株数在 3 ~4 株, 每6 6 7 m。 基本苗数控制在 5 万 ~6 万苗;肥力 较差的 田块 , 每穴 可适当
2 . 1 农 艺 性 状
栽 培的 ,一 般播种 期在 4月底至 5 月初 ,移 栽期在 5 月底 至 6月初 ,秧龄一 般控 制在 2 0 d左 右 ,必须在 6 月 1 0日前 完 成 移栽 。苗期适 时施好 断奶肥 , 移栽前施 好送嫁肥 , 以培 育
壮 秧 3 . 2 适 时移 栽 、合 理 密 植
3 . 3 科学用肥 、合理运筹
根据 “ 沪粳 1 3 7 ”的需肥特点 ,每 6 6 7 m 施用 纯氮总量 控 制在2 1 k g 左右 。肥料 运筹采用前促 、 中稳 、 后控 的策 咯 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 ;基蘖肥 占总用肥 量的 7 0 %左右 ,长粗 肥 、穗肥各 占总 用肥 量的 1 5 %, 基 蘖肥宜用尿素 ,以利于水 稻分蘖发棵 , 一 般连 同活棵肥宜施 2 ~3 次分蘖肥 ,以第 1 次
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078001.X(22)申请日 2020.10.10(71)申请人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地址 201106 上海市闵行区北翟路2901号(72)发明人 韩静 李天菲 林田 刘鸿艳 李荧 龙萍 杨华 周丽 滕小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代理人 穆旭(51)Int.Cl.A01H 4/00(2006.01)(54)发明名称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该超低温保存方法包括:挑选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对于无法直接诱导出愈伤的颗粒野生稻,种子消毒后使其萌发,待胚根生长至1cm左右时切下根段诱导出愈伤;得到颗粒野生稻初生愈伤后,在继代增殖过程中交替使用两种培养基;扩繁后的愈伤进行预培养后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干燥后直接冻存。
解冻后将愈伤接种到培养基上恢复培养,待新生愈伤长出后进行分化培养,直至绿苗长出。
本发明的颗粒野生稻愈伤超低温保存方法步骤简单易行,且经过超低温保存后,愈伤的存活率高,是一种有效的野生稻资源保存手段。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12106661 A 2020.12.22C N 112106661A1.一种颗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取若干饱满干净的颗粒野生稻种子,剥去稻壳并消毒灭菌后接种到含有3mg/L 2,4-D的NB培养基上诱导出初生愈伤组织;步骤S2:将诱导出的初生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2mg/L 2,4-D的NB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中交替使用含有1mg/L 2,4-D和3mg/LNAA,3mg/L KT的NM培养基;步骤S3:将增殖扩繁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100g/L蔗糖和2mg/L 2,4-D的NB培养基上预培养6天,再收集放入带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置于19℃干燥1天;步骤S4:将干燥后的愈伤组织直接装入冻存管,每支冻存管装载量不超过2/3,然后立即投入液氮中保存。
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种植面积。
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水稻育种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的农艺性能和抗逆性。
水稻种质资源是研究水稻品质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稻由野生亲缘种和栽培亲缘种混杂而成,世界各地的水稻种质资源在遗传多样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全球水稻种质资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地理分布多样性。
不同的水稻种质资源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其适应的生态环境也有所不同。
因此,地理分布对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2、形态性状多样性。
不同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农艺性能,如生长期、穗型、花色、籽粒大小等。
这些形态性状多样性是水稻种质资源的基础,同时也为育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遗传素材。
3、生物学特性多样性。
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并且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耐盐碱、抗虫病、抗逆性等。
因此,通过研究水稻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可以选育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新品种。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了研究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是指利用DNA序列作为遗传标记,测定不同基因型的DNA序列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反映其遗传关系和多样性。
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技术是RAPD、SSR和SNP。
1、RAPD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通过选择随机引物,使PCR反应中引物与DNA的结合具有随机性,产生不规则扩增片段。
其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需要构建基因库,快速、简单、易操作。
但同时由于引物的随机性,会出现由于非特异性扩增或扩增信号不够强烈而出现碎片和未扩增的情况。
因此,在RAPD技术中,需要筛选具有较强多样性的引物。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对于增加水稻产量和改善粮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水稻遗传资源中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形态和性状,包括大量农业和经济价值的特异株系、自交系、群体和野生近缘种等。
其包含的基因信息可用于水稻品种的改良和创新。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指对水稻基因型和表型进行评价、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水稻遗传资源的遗传变异情况、特性及遗传类型信息。
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和细胞鉴定。
1. 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方法,通过对水稻生育期、品种特征和耐逆性的形态观察,对其遗传基础与遗传差异性进行评估。
形态鉴定包括株型、叶形、颜色、花型、结实性等方面,是区分水稻不同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分子鉴定分子鉴定不同于形态鉴定,是通过分析水稻dna序列获得水稻遗传特异性信息。
分子鉴定技术主要包括RAPD、SSR、SNP等多种方法,其中SSR技术鉴定效果较好,精确度高,适用于大规模遗传变异鉴定和品种鉴定等。
3. 细胞鉴定细胞鉴定是对水稻细胞结构、器官形态和功能进行鉴定。
其主要包含了幼苗、叶、根、花粉和胚胎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分析等内容。
通过细胞鉴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稻的生态适应性和管理方式等基础信息。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通过开发结果性状或遗传特异性标记,进行种质导向育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和其他经济价值。
其利用条件分为品种创制和品种优化两种情况。
1. 品种创制品种创制是指开发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育种材料,通过杂交和选择,孵化出鲜明的水稻品种。
品种创制可分为两类:基础材料的开发和组配、育种材料的筛选和整合。
具体策略包括从自然环境中发掘新变异体,结合分子标记等技术选用与适应的亲本,在遗传特性和表型特征上建立基础材料;通过方案规划、交配组配、抗病抗性筛选等步骤,创造出高产、高糙米、高品质水稻等,与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利益相匹配的水稻品种。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沪农委〔2024〕147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上海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农业农村委,市农技中心:为持续提升本市粮食单产水平,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24年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4〕17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24〕12号)有关要求,结合本市粮食生产特点,围绕水稻作物,支持粮食规模种植主体集成高产模式、落实增产措施、强化引领带动,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提高。
现将《2024年上海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4年6月5日2024年上海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农发〔2024〕2号)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24〕12号)要求,结合本市粮食生产特点,围绕水稻作物,支持粮食规模种植主体集成高产模式、落实增产措施、强化引领带动,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提高。
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突出粮食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以水稻作物为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粮食规模种植主体,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先进技术,充分挖掘水稻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开展高产竞赛,调动种植主体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本市水稻作物关键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培育一批粮食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更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本市水稻单产迈上新台阶。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水稻是我国的主食作物之一。
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差异很大,有些品种表现出耐旱、耐盐、抗病、抗虫能力更强,有些品种则更适合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种植。
因此,研究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有关水稻的遗传变异、遗传基础、性状表现和适应环境等项目的种质材料。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水稻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类:杂交亲和类和杂交不亲和类。
杂交亲和类可又分为斯特林系、杂交美系、宝交系等;杂交不亲和类可分为日本晚熟型、粳稻系、草稻系等。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方法水稻种质资源的分析方法可以从遗传学和生态学两个角度来看。
其中,遗传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DNA标记技术、生长发育分析、染色体分析、同工酶电泳等;生态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种子萌发试验、土壤营养施用试验、光温箱筛选等。
DNA标记技术是目前水稻种质资源研究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对DNA的分析,揭示不同水稻品种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为水稻杂交育种和种子储藏提供基础数据。
生长发育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则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水稻品种的表型形态和遗传基础。
同工酶电泳则常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评估。
三、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稻新品种选育: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可选择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强优种质,有助于开展高产、优质、耐逆新品种选育。
2. 育种遗传改良:通过杂交和重组等手段,可开展水稻性状改良,如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其食味和增加其抗病和抗旱能力。
3. 种子储藏和利用:通过收集和储存大量优良水稻种质,有助于保护和保存水稻种质多样性。
种子储存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方式包括:低温储藏、冻干、液氮冷冻、干燥等。
4. 生态学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水稻品种于不同环境下的适应特性,有助于解决水稻种植产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上就是对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分析和利用价值的简要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的节水抗旱性极其复杂,是作物基因型与 环境互相作用的综合表现。在抗旱性研究与节水抗 旱稻选育中,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抗旱性鉴定技术 与标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多年来,很多国家 建立了一系列的抗旱性鉴定方法,其最大的问题是 难以模拟大 田 生 长 实 际,为 了 克 服 该 缺 陷,刘 鸿 艳 等[10]直接在大田上面建一个既能防雨,又能实现土 壤水分科学管理的抗旱鉴定设施,可在一块地中同 时实现从水分充足到缺水干旱的水分梯度处理,从 而可在植物全生育期内进行抗旱性鉴定,由此建立 了 “土壤水分梯度鉴定法”的抗旱性鉴定技术体系 ( 图 2) 。
图 2 抗旱鉴定示意图 Fig. 2 A sketch map of the DR screening facility
在完善了抗旱性鉴定方法的基础上,随后对上 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收集的 784 份旱稻种质资源 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获得了耐旱性强、综合性能较好 的抗旱育种核心资源 150 份。随后以抗旱指数为基 础,综合考虑栽培稻的农艺性状,从 150 份材料中筛 选出了 5 个不同抗旱级别的材料作为标识品种[13] ( 表 3) 。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was summarized based on collection,preservation,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ce germplasm in Shanghai. It also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f rice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genes and utlization of rice resources. It will be a guide in germplasm resource researching.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Progress of Rice Germplasm Resource in Shanghai
YANG Hua,LONG Ping,XIA Hui,CHEN Hai-rong,LIN Tian,LUO Li-jun
( Shanghai Agriobiological Gene Center,Shanghai 201106)
2期
杨 华等: 上海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247
差异性,而多数品种不具备广谱型抗性; 广西和海 南的稻瘟病 菌 相 同,但 有 部 分 品 种 在 两 地 的 抗 病 性存在差异,说 明 不 同 环 境 条 件 对 稻 瘟 病 的 致 病 性有影响; 有 6 份 材 料 特 青 选 恢、文 香 糯、豪 马 克 ( K) 、矮禾 迟、京 虎 B 和 晋 稻 1 号,在 不 同 地 点 和 环境下都具 有 良 好 的 抗 性,这 为 稻 瘟 病 的 抗 性 育 种提供了很好的种质资源。 2. 3 节水抗旱稻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收稿日期: 2014-03-25 修回日期: 2014-05-04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2-06 URL: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11. 4996. S. 20150206. 1650. 025. html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委研发平台专项( 13DZ2290800) ; 上海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第一作者研究方向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E-mail: yh@ sagc. org. cn 通信作者: 罗利军,研究方向为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管理。E-mail: lijun@ sagc. org. cn
24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6 卷
交系 13145 份( 表 1) 。
表 1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保存的水稻资源概况 Table 1 Rice germplasm conserved in Shanghai Agriobio-
logical Gene Center
来源 Original
数量 No.
遗传背景 Genetic background
水稻有籼稻与粳稻两个亚种,两者间的遗传距 离较大,故两者间的杂交后代有较大的变异和显著 的超亲优势,充分利用亚种间或亚种内不同生态型 间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今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水 稻籼粳亚种间的快速分类,对合理利用亚种间杂种 优势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意 义[5]。 冯 芳 君 等[6] 根据程氏六性状分类指数,考察了 443 份水稻种质 资源,筛选出 46 份典型籼稻和 47 份典型粳稻; 根据 测序品种序列信息,筛选获得在日本晴和 93-11 间 表现多态性的标记 152 个,其中 46 个为 InDel 标记, 106 个为 SSR 标记。两类标记在亚种间、亚种间和
图 1 296 份水稻资源纹枯病抗性的鉴定结果 Fig. 1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rice sheath blight
resistance for 296 resources
为了获 得 稻 瘟 病 的 抗 性 资 源,安 正 帅 等[9]从 中国水稻微核心种质中选择了 109 份材料,加上 日本晴、9311 和其他 9 份材料,共计 120 份种质为 供试材料,在福建、广西和海南 3 地进行苗瘟与穗 颈瘟的 鉴 定,鉴 定 结 果 表 明: 相 同 品 种 在 不 同 地 区 、不 同 环 境 条 件 下 抗 病 表 现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造 成 抗病性差异的原因在于稻瘟病菌具有很大的地区
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各科研单位在水 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在水稻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 上海市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成立以前,各类资源 主要由各育种单位自行保管。自 2002 年该中心成 立后,开始较为集中和系统地对本市各类农作物资 源,尤其是水稻资源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同时从国内 外引进了大量优异资源,截至 2013 年底,共编目、保 存各类水稻资源 216520 份,其中品种 6025 份,全球 水稻分子育种项目创制的导入系 44619 份,水稻 TDNA 插入突变体材料 152731 份,“973”水稻重组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16( 2) : 245-249 Journal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DOI: 10. 13430 / j. cnki. jpgr. 2015. 02. 005
上海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杨 华,龙 萍,夏 辉,陈海荣,林 田,罗利军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 201106)
Key words: rice; germplasm resource; 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 WDR) ; collection; utilization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是现 代科技创新的基础物质材料,是人类认识自我、认识 自然的重要工具[1]。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改良其产量和品质对确保我国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 重要,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品种改良的关键。 我国水稻品种低脚乌尖半矮秆资源的利用,是全球 范围内第一次绿色革命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养活 了全球数以万计的人口[2]; 而随后对我国海南省普 通野生稻资源的考察、收集、评价与利用过程中发现 了雄性不育植株,这使得杂交水稻在我国首先培育 成功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
因此,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以及新 种质的开发和利用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满足我国 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 重要的意义。上海位于太湖流域,河网交错,水资源 丰富,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是著名的晚粳地区。该
地区,有许多单位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创新 和审定以来,共有 118 份水稻品种通过审定[4]。
T-DNA 突变体
152731 以中花 11 和中花 15 为受体的 TDNA 插入突变体库
重组自交系
13145
水稻“973”项目中以 IRAT109、多 年生稻、珍汕 97B 等 构 建 的一批抗 旱、抗寒、高蛋白、软米等高 世代重 组自交系
2 上海市水稻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原始的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但要让这 些资源真正为我们所利用,还需进行系统的鉴定和 评价。上海市各科研单位对水稻资源开展了广泛的 研究、鉴定和评价工作,并且对水稻现有的种质资源 进行了有效的本地化利用,如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 中心在水稻分类、抗病、抗逆、稻米品质等方面作了 广泛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在水稻 重要生理功能基因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 1 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的分类鉴定
亚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 在日本晴和 93-11 间具有多态性的标记很大程度上能代表籼粳亚种间 差异,进一步比较 InDel 标记和 SSR 标记在 46 份典 型籼稻和 47 份典型粳稻间的多态性,发现 InDel 标 记具有数 量 多、扩 增 产 物 稳 定 和 易 于 检 测 等 优 点。 从而获得了具有籼粳专化性的 InDel 标记,可用于 籼、粳的快速鉴定,提高水稻评价效率。 2. 2 水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抗旱级别 Drought resistant level
IR55459-05
1
MARAVILHA
3
MONOLAYA
5
IR30358-084-1-1
7
IR7790-18-1-2
9
抗旱表现 Drought resis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