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

【教学主要内容】

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0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

(一)遗忘

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

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

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

(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

1.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影响。

2.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

(1)同一时间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2)要求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先学习、巩固一种,中间安排休息或学习另一种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以减少或防止干扰。

(二)排除疲劳的干扰

遗忘的另一种原因是识记时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以排除疲劳对记忆保特的干扰。

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想象的概念

(一)想象的涵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的种类

1.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 (2)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2.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

(2)创造想象是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二、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

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学前儿童头脑中的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2.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1)想象依靠记忆,记忆的表象越多,想象就越容易越丰富;(2)想象的发展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

高,越利于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保持、回忆。

3.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想象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1.想象能引发情绪;2.情绪影响想象,能引起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

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四)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

1.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无法理解、掌握新知识。2.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想象发生的年龄

1岁半至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与,当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活动的时候,就明确客观地说明了想象的出现。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表现为下列特点: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

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具体表现在: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