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概念。
2. 了解学前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3. 掌握教学中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性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3.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
4.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
5.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2. 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四、教学方法1. 阅读教材,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2. 分组讨论,讨论学前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3. 观察实践,观察学前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和语言发展情况。
4. 教学演示,展示教师如何应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和策略。
5. 问答互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故事或游戏引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25分钟)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逐个讲解学前儿童的各个发展领域(认知、情绪、社交、语言)的特点和特征。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学前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交和语言发展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并用给出实例进行说明。
4. 观察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前往幼儿园或家庭,观察学前儿童在各个发展领域的表现,记录下观察结果,并从中总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关键点。
5. 教学演示(20分钟)教师展示如何应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活动,如游戏、故事、绘画等。
6. 问答互动(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践和问答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观察实践和教学演示等方式深入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4首页【教学主要内容】掌握幼儿期言语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与书面语的发展特点。
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4 次课讲稿【复习旧课】上章节主要讲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与区别,以及婴儿语言的发生和发展。
婴儿语言的特点是我们训练儿童言语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一、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先发展口头言语,后发展书面言语)(一)语音的发展言语知觉精确化、发音能力迅速发展(3岁至4岁),但对于有些语音往往不能正确发出,如:g发成d,zh/ch/sh发成z/c/s等;语音发展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
(二)词汇的发展其发展可以从词汇的数量、词类、词义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词汇量的发展:3-4岁增长最快各年龄阶段的词汇量:3岁,1000;6岁,3000;7岁,4000词汇增长速度:每天2—3个词词类的扩展:词类掌握从实词到虚词,幼儿掌握名词最多—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抽象性、概括性逐步增加词义的理解不断深化,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都在增长幼儿的词汇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较之幼儿前期儿童都有了发展,但从整个儿童期的词汇发展来看,词汇还是贫乏的;词类的运用还偏重于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等,词义的概括性还较低;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常常发生错误,总之,词汇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三)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简单句:妈妈抱我复合句:妈妈抱我出去看大车车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妈妈不带我不去看大车车(双重否定表肯定)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我要那朵红色的花句子从短到长(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例如小白狗的故事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好凶的猴子抓我二、幼儿内部言语的发展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出声、对自己说)出声的自言自语:两种形式1、游戏言语(3—5岁):一面动作,一面嘀咕,用语言补充和丰富自己的行动2、问题言语(5—7岁):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
(2)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及表现。
(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2)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观察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增强对学前儿童心理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学前儿童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儿童的行为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前心理学。
2、知识讲解(30 分钟)(1)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感知觉:介绍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不同年龄段的发展水平。
注意力:讲解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点,如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等,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记忆力:阐述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如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等。
(2)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基本情绪:介绍学前儿童常见的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愤怒等的表现和发展。
情绪调节:讲解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学会调节情绪。
(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亲子关系:分析亲子关系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讲述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引导他们与同伴友好相处。
3、案例分析(20 分钟)展示几个学前儿童的行为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社交能力,为儿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认识到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和特点。
3.掌握与学前儿童相关的心理学教学方法和策略。
4.了解儿童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的相互关系。
5.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观察和评估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 定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二、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与特点1.婴幼儿阶段(0-2岁)- 认知发展的基本观察与评估- 语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社交能力的发展2.学龄前儿童阶段(3-6岁)- 认知能力的逐步发展- 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身体协调与运动能力的提升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1.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奖励与惩罚在行为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奖励体系2.认知发展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设计3.社会文化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在社会互动中促进儿童发展- 提供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的机会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策略和方法1.观察和评估学前儿童的发展- 了解观察与评估的基本原则- 运用观察和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2.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教学活动- 利用儿童感兴趣的游戏和玩耍来促进学习- 借助多媒体和互动工具来提高学习效果五、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1.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2.讨论案例中教师采取的策略和效果,以及可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活动和方法1.讲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价值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和观点1.3 研究方法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掌握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和发展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感知觉和注意力理解儿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过程学习如何促进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力发展2.2 记忆和语言掌握儿童记忆和语言的发展特点探索如何促进儿童记忆和语言能力的提升2.3 思维和问题解决了解儿童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成长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第三章: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3.1 情感和情绪发展掌握儿童情感和情绪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理解和管理儿童的情感和情绪3.2 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理解儿童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学习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巧和合作能力3.3 道德和价值观探索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学习如何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第四章:儿童个性和自我意识发展4.1 个性特征和人格发展掌握儿童个性特征和人格的发展过程探索如何培养儿童的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4.2 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理解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4.3 自尊和自信探索儿童自尊和自信的培养方法学习如何提高儿童的自尊和自信心第五章: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和干预策略5.1 常见发展问题了解儿童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学习如何识别和应对儿童发展中的常见问题5.2 干预策略和方法掌握儿童发展中的干预策略和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支持促进儿童的发展5.3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理解家庭和学校在儿童发展中的合作重要性第六章:儿童发展中的心理健康6.1 心理健康概述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学习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和识别方法6.2 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掌握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常见类型探索针对儿童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6.3 心理创伤和逆境了解儿童心理创伤和逆境的影响学习如何帮助儿童应对心理创伤和逆境第七章:特殊儿童的发展7.1 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特殊儿童的需求7.2 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挑战探索如何适应和支持特殊儿童的发展7.3 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学习特殊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第八章:文化和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1 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发展的差异学习如何尊重和促进儿童的文化多样性8.2 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掌握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社会公正和平等了解社会公正和平等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九章: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9.1 观察和评估的重要性理解观察和评估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习有效观察和评估儿童发展的方法和技巧9.2 发展适宜的评估工具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和量表探索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儿童发展的评估工具9.3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改进了解评估结果对儿童教育和干预的意义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家长支持第十章: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沿10.1 技术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理解科技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机会学习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10.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掌握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推动儿童发展研究10.3 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了解儿童发展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学习如何为儿童发展做好准备,应对未来的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重点关注儿童感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案 (1)[4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教案 (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61e927fde87101f69f3195a2.png)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重点、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本章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涵义及特点。
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入手,阐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2)从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个层面讲清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该门学科的研究意义。
(3)讲清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等,要让学生了解每种研究方法的优势与特点。
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活动产品分析法等。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和作用?2.讨论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3.讨论参考答案: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五、课堂习题1.习题内容: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选取。
2.参考答案: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六、案例分析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选取。
七、课堂提问的问题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2.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调查法和观察法有什么区别?八、本章思考题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3.观察法有哪些类型?4.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5.活动产品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有什么优势?九、本章作业题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十、本章参考书目1.刘万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杨柯.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第2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本章教学时间安排二、本章重点、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本章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2.本章难点(1)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如何正确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3)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流派及其主要理论观点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讲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时,要讲清楚每种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影响。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一、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2. 研究方法及意义。
教学难点:1. 研究方法的运用;2. 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家研究什么。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 讲解研究方法:讲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
5. 分析研究意义:讨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如对教育、心理干预的指导作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3. 心理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1. 心理发展的规律;2. 影响因素及理论。
教学难点:1. 规律的运用;2. 理解不同心理发展理论。
教学准备:PPT、教材、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
4. 讲解影响因素:讲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如遗传、环境等。
5. 介绍心理发展理论:介绍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如弗洛伊德、皮亚杰等。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讨论。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案简介章节名称:第三章认知发展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教案—内容和意义

【新授】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与心理
(一)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独立学科标志: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 个心理实验室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心理现象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2.个性
二、心理的实质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生活小电影】
片段一:发明遥控厕所
片段二:“我要把你打成照片”
片段三:我见过一种鱼叫“葡萄鱼”
片段四:“我..我…我摆了一个…额…大楼房。”
片段五:“明明,你的手脏,不能弹琴。”“妈妈,我只谈黑键”
(三)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举例:分析学前儿童绘画作品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
(四)实验法:
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结】
【说一说】看着我、听着课,你在想什么?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情境练习: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1.把自己当成学前儿童,猜他会想什么、做什么?
2.尝试分析这种情境下学前儿童的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良好的客观环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重要条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
2.了解学前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会和情绪发展。
3.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技巧。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体格特点,大脑发育情况等。
(2)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特点。
(3)语言发展:语言习得、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特点。
(4)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合作和竞争等方面的特点。
(5)情绪发展:情绪认同、情绪管理和表达的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0~1岁:感知和运动发展期。
(2)1~2岁:认知和语言发展期。
(3)2~3岁:批判性思考发展期。
(4)3~4岁:批判性思维发展期。
(5)4~6岁:逻辑思维发展期。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评估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
(2)测验法:使用合适的测试工具进行认知、语言和行为方面的测评。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干预技巧(1)启发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
(2)培养语言:通过音乐、游戏和童谣等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社交技能:开展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培养学前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绪管理:教导学前儿童正确识别和表达情绪,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些学前儿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
4.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技巧,并汇报给全班。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模拟学前教育中的情境,展示干预技巧的运用。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资源:1.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的图片和视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教案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学习了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情绪情感的类型、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3. 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4.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2. 认识幼儿情绪情感的类型、表达方式和影响因素,掌握调节幼儿情绪情感的方法;3. 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幼儿的行为和个性特点;4. 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和规律,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2. 教学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幼儿个性的表现和培养,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幼儿的行为和活动,引起学生对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兴趣和关注;2. 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和特点;3. 例题: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4. 练习: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检验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阶段、规律;2. 幼儿情绪情感:类型、表达方式、影响因素、调节方法;3. 幼儿个性:形成、发展、规律、培养;4. 幼儿社会性发展:内容、过程、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析一个幼儿的行为和发展特点;2. 作业答案: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语言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案例集、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幼儿园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2. 理论讲解:(1)介绍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阐述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等。
(3)分析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及其促进策略。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评估和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发展促进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内容:(1)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认知发展特点(2)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发展策略(3)语言能力发展:关键期、促进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分析一个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
(3)谈谈如何抓住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
2. 答案:(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案例分析及促进策略见教材案例集。
(3)抓住关键期,通过丰富语言环境、激发兴趣、提供语言实践机会等方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童发展⼼理学》教案《学前⼉童发展⼼理学》教案2⾸页注: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2、讲授课题:章/节题⽬,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教学主要内容】1、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法【教学⽬的与要求】1、掌握: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熟悉: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理论流派2、学前⼉童发展⼼理研究的⽅法【教学准备】教案、⿊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童发展⼼理学》第 2次课讲稿【复习旧课】⼀、⼼理现象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前⼉童⼼理学的内容:学前⼉童⼼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童⼼理发展的发⽣和发展规律,不同⼉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切从事⼉童⼼理发展研究的⼯作者提供理论⽀撑【引⼊新课及讲授新课】⼀、学前⼉童⼼理研究的理论流派:(⼀)成熟学说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物。
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理成熟、成长和⼼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的观点,⽽是醉⼼于⾃⼰的研究。
他的著作⼤部分是介绍⾃⼰的研究材料。
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他曾将⼀对同卵双胞胎的孩⼦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
研究结果表明,在⼉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
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价值。
到了⼀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动训练的孩⼦,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格塞尔还认为,⼉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的,起初只是⾝体的⾃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实验(P10)美国⼼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个双⽣⼦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1.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学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儿童心理变化的过程,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2. 理论讲解:详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其发展阶段。
教学细节:结合教材内容,以PPT形式展示,配合实例讲解。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中的儿童心理发展情况。
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关键信息,提出问题:“视频中儿童心理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4. 例题讲解:针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教学细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3.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详细分析,不少于500字。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以及如何关注和促进儿童心理发展。
答案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自身实际,进行论述,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儿童心理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儿童心理发展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应用;3. 儿童心理发展异常的原因及干预措施。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学前心理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第二章:婴儿期心理发展2.1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了解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对后期学习的影响2.2 婴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婴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婴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三章:幼儿期心理发展3.1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掌握幼儿期的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解幼儿期的认知特点和对教育的启示3.2 幼儿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理解幼儿期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特点掌握培养幼儿情感和社会能力的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4.1 个性发展概述了解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4.2 社会性发展概述理解社会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教育方法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5.1 心理健康概述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掌握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5.2 心理障碍概述理解心理障碍的类型和特点掌握识别和处理心理障碍的方法第六章:感知与注意力发展6.1 感知觉概述理解感知觉的基本概念掌握感知觉的发展特点与教育意义6.2 视觉与听觉发展探讨视觉与听觉的发展过程分析视觉与听觉对幼儿认知的影响6.3 注意力的发展认识注意力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教育策略第七章:语言发展7.1 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理解语言发展的重要性7.2 语音、词汇与句子发展探讨语音、词汇与句子的发展过程分析语言发展对幼儿认知的影响7.3 语言教育与促进掌握语言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第八章:认知发展8.1 思维发展理解思维的基本类型与特点掌握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策略8.2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发展探讨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8.3 智力发展与评估掌握智力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智力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九章:情绪与情感发展9.1 情绪与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情绪与情感的定义与区别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9.2 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探讨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掌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与情感表达能力的策略9.3 情绪教育与心理健康理解情绪教育的目标与方法探讨情绪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十章: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10.1 亲子关系概述理解亲子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掌握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10.2 家庭教育概述探讨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分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0.3 家庭教育策略与案例分析掌握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第十一章:同伴关系与社交发展11.1 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特点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和发展阶段掌握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2 社交技能的发展探讨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重要性分析社交技能对幼儿适应环境的作用11.3 同伴冲突与解决策略认识同伴冲突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方法第十二章: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2.1 道德发展的理论基础理解道德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掌握道德发展的心理过程12.2 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原则分析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12.3 道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掌握道德教育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道德教育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第十三章:游戏与学习13.1 游戏理论概述理解游戏的意义和功能掌握游戏发展的心理理论13.2 学习理论概述探讨学习的类型和过程分析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13.3 游戏在学习中的作用认识游戏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策略第十四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心理与发展14.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常见类型和特点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原则和方法14.2 智力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症探讨智力障碍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特点和表现分析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14.3 语言障碍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认识语言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和影响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方法第十五章: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15.1 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学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分析未来学前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5.2 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讨学前教育政策的改革和实施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15.3 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素养与培养理解学前心理学家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探讨未来学前心理学家的培养和教育路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理解学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教案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二级学院(部)__学前教育___________教研室 _理论教研室_________课程名称及代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__________学分及总学时授课专业班级主讲教师职称职务 ____ ____ ____使用教材 __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李燕等编)XXXX学院教务处制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个性个别性情绪情感认知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积极性意志过程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3、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机能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上升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规律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Kimling& Jarvik总结了半个世纪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与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为关系相关系数1.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不同环境者0.002.无血缘关系在同一环境长大者0.203.养父母与养子女0.304.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0.505.同胞兄弟姐妹在不同的环境长大者0.356.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0.507.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0.508.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0.609.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大者0.7510.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0.882、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即是一个量变还是质变的过程?人的心理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3、被动性和主动性机械模型:儿童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探索性行为和个人尝试很少。
机体模型:儿童具有主动性,更愿意去探索和自我创造。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贡献(1)潜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3)梦的解析(4)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不同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13岁开始)2、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模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模板•课程介绍与目标•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语言与沟通发展目录•学前儿童创造力与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课程介绍与目标0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0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能力目标02能够运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能够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心理实验和测评工具,能够针对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情感目标03培养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讨论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设计和实施心理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学前儿童认知发展02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概述阐述感知觉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以及这些感知觉的发展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学习。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策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如创设丰富的感知环境、提供多种感知材料等,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发展感知觉。
0102注意的概述解释注意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儿童发展概述掌握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观点1.3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掌握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普遍性第二章:认知发展2.1 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认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2.2 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掌握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感知觉和注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2.3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解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语言和思维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第三章:情绪和情感发展3.1 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情绪和情感的主要理论和分类3.2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掌握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探讨儿童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和表达方式3.3 情绪和情感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情绪和情感对儿童认知、社交和个性发展的作用掌握促进儿童情绪和情感健康发展的方法第四章:社会性发展4.1 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社会性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4.2 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掌握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社会认知和社交技能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4.3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理解儿童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道德和价值观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个性发展5.1 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个性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和阶段5.2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掌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自我意识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5.3 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理解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特点和过程探讨性格和行为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六章:儿童发展的评估6.1 儿童发展评估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评估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工具6.2 儿童发展评估的实践操作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发展评估的步骤和技巧探讨儿童发展评估的结果解读和应用6.3 儿童发展评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理解儿童发展评估中存在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掌握解决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家庭因素与儿童发展7.1 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7.2 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掌握家庭环境的定义和分类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7.3 家庭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家庭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家庭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八章:教育因素与儿童发展8.1 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教育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8.2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掌握学前教育的定义和目标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8.3 教育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教育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教育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九章:心理因素与儿童发展9.1 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理解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心理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9.2 心理健康与儿童发展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心理健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9.3 心理干预与儿童发展理解心理干预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心理干预的主要方法和实践操作第十章:儿童发展的障碍与干预10.1 儿童发展障碍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障碍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儿童发展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表现10.2 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与诊断学习如何进行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和诊断的步骤和技巧探讨儿童发展障碍的评估和诊断的方法和工具10.3 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与支持理解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和支持的方法和策略掌握儿童发展障碍的干预和支持的实践操作202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优秀教案第十一章:文化与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1.1 文化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解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化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1.2 社会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解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社会背景对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11.3 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与支持理解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和支持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干预和支持的实践操作第十二章: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12.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需求12.2 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和支持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探讨特殊需求儿童的支持系统和资源12.3 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理解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方法和技巧掌握特殊需求儿童的发展干预的实践操作第十三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3.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解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和应用掌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应用13.3 研究伦理与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解研究伦理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ethical 问题的处理方法第十四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4.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概述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作用14.2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法和策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案例14.3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医疗、法律、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应用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第十五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趋势15.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新进展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15.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新领域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新技术、新环境下的应用前景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新兴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15.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主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0首页【教学主要内容】复习和背读章节重要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并运用本章节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等【教学后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0 次课讲稿【复习旧课】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1.保持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是识记和恢复(再认和再现)的中间环节。
2.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保持阶段.知识经验会发生“量”和“质”两方面变化.就“量”而言.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显著表现就是遗忘;就“质”而言.因知识经验、加工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回忆的内容会变化。
有的内容变得简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细节消失了;有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却变得更加具体、夸张、突出学前儿童年龄小.大脑神经发育不够成熟。
知识经验缺乏.更容易变化,忘事。
因而对学前儿童记忆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应实事求是,符合记忆的心理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率或识记后的保持率。
二、根据遗忘规律科学地组织复习(一)遗忘即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再认或再现时发生错误。
有几种情况: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再现;完全遗忘,既不能再现也不能再认;临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再现;永久性遗忘,永远不能再认或再现。
(二)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简单说,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学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多种感官综合运用;3.利用记忆恢复的规律。
幼儿有一种特殊的记忆恢复(回涨)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分散复习,分散复习不是简单重复,而要使复习方式多样化,做到眼耳手脑并用。
正确看待“回涨“现象,利用这一规律组织孩子学习、游戏。
三、排除影响“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一)排除影响学习材料之间的干扰1.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安排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条件影响。
2.复习或学习时应注意:(1)同一时间不能要求孩子学习识记内容太多;(2)要求孩子巩固、牢记材料或事情。
不能把内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学习或复习,而应交错安排。
先学习、巩固一种,中间安排休息或学习另一种内容、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以减少或防止干扰。
(二)排除疲劳的干扰遗忘的另一种原因是识记时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由于另一种活动的干扰而被抑制。
因此要注意用脑卫生,以排除疲劳对记忆保特的干扰。
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想象的概念(一)想象的涵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两大基本特征;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不是词或符号;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想象的种类1.据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 (2)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2.据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2)创造想象是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二、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想象与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
想象依靠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学前儿童头脑中的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
2.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
(1)想象依靠记忆,记忆的表象越多,想象就越容易越丰富;(2)想象的发展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利于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保持、回忆。
3.想象和思维关系密切,想象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的阶段。
(二)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1.想象能引发情绪;2.情绪影响想象,能引起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方向。
(三)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四)想象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活动1.想象是学前儿童学习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就无法理解、掌握新知识。
2.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生及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想象发生的年龄1岁半至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
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迁移到游戏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参与,当能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象活动的时候,就明确客观地说明了想象的出现。
二、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表现为下列特点: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简单的相似联想;3.没有情节的组合。
三、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具体表现在: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一、无意想象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想象的方向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主题无预定目标,不稳定,内容零散,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联系。
4.以想象过程为满足,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想象不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无意想象实际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i只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比较明显的表现:1.活动中出现有目的、有主题的想象;2.想象主题逐渐稳定;3.为了实现主题能克服一定的困难。
定势想象实验说明幼儿有意想象是需要培养的。
成人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幼儿明确主题,准备有关材料时,成人及时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有意想象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第四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再造想象在幼儿期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者是根据想象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区分的。
一、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发展(一)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
(二)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相比,是较低级水平的想象。
想象内容主要有四类:①经验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拟人化想象。
2.再造想象是幼儿生活所大量需要的。
(三)幼儿再造想象为创造想象发展奠定基础1.再造想象的发展。
使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想象形象,出现创造想象因素;2.再造想象可以转换为创造想象。
二、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发展创造想象的发生,表现为能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具体表现为:独立性。
这类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导下进行,不是模仿,受暗示性少;新颖性。
它改变原先知觉的形象,摆脱原有知觉的束缚。
(一)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特点1.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可以称为表露式创造;2.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见模式上略有改造;3.发展的表现在于: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性相似。
(二)幼儿创造想象发展的水平有研究认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有6种水平:1.最低水平:不能接受任务;2.能在图片上加工,画出图画,但物体形象只是粗线条的,只有轮廓,无细节;3.能画各种物体,已有细节;4.画出的形象包含某种想象的情节;5.据想象情节.画出几个物体,它们之间有情节联系;6.按照新的方式运用所提供的图形。
随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创造想象水平逐渐提高。
具体表现在:(1)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2)自编新故事;(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三、幼儿想象的夸张性(一)幼儿想象夸张性的表现1.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2.混淆假想与真实。
(二)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2.情绪的影响;3.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第五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2~3岁是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儿童想象的最初形态的特点如下:1.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想象活动开展前不能形成想象的表象;2.想象过程进展缓慢;3.想象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想象表象只是新情境的某些特征和旧形象的某些特征的等同或相似性联想;4.想象内容简单贫乏;5.想象依靠感知动作,动作有利于促进幼小儿童想象的进行; 6.想象依赖成人的语言提示,成人语言提示作用在于:(1)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2)丰富想象内容。
二、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基本上是无意的,是一种自由联想,主要表现:1.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2.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原因:(1)想象受感知形象直接影响;(2)不追求想象成果,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三、4~5岁儿童想象的特点无意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但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具体特点:1.想象仍以无意性为主,想象过程常随感知形象、外来因素和自己情绪而变化;2.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表现在出现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围的自由联系;3.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4.想象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
四、5~6岁儿童想象的特点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已有明显表现:1.想象的有意性相当明显;2.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3.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练习作业】制作本章节知识重点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