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的弟子 音乐
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节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技巧。
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节奏、旋律、和声和节拍。
2. 音乐欣赏:选择一些具有魔法主题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倾听并表达他们的感受。
3. 音乐创作:学生们将扮演魔法师的弟子,使用乐器或身体发出声音,创作一段魔法主题的音乐。
4. 合作演奏:学生们分成小组,合作演奏一首魔法主题的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问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魔法和音乐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主体:1. 音乐基本元素的介绍:a. 节奏:教授基本节奏的概念,如拍子、拍号和音符的时值。
b. 旋律:展示一些旋律片段,让学生模仿并尝试创作自己的旋律。
c. 和声:介绍和声的概念,如和弦和和声的层次。
d. 节拍:教授基本节拍的概念,如快慢和强弱的变化。
2. 音乐欣赏:a. 选择一些具有魔法主题的音乐作品,如《哈利·波特》的主题曲或《仙剑奇侠传》的背景音乐。
b. 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倾听,并在听后讨论他们的感受和想象。
3. 音乐创作:a.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魔法师的弟子。
b. 学生们可以选择使用乐器或身体发出声音,创作一段魔法主题的音乐。
c. 学生们可以使用之前学习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和声。
4. 合作演奏:a. 每个小组将他们创作的音乐进行排练,并准备一次小组演奏。
b.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演奏,如合唱、合奏或交替演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所学。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音乐创作和演奏经验。
3. 提供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魔法主题的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2. 乐器(如小提琴、钢琴、打击乐器等)。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旋律变化,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乐曲《魔法师的弟子》音频文件、相关图片等。
2.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向学生介绍魔法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
b. 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风格。
2. 乐曲欣赏:a. 完整播放乐曲,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的美感。
b. 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变化。
c.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乐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3. 音乐分析:a.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b. 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如魔法师、弟子等。
c. 讨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如神秘、紧张、欢快等。
4. 音乐实践:a. 邀请学生哼唱乐曲中的旋律。
b. 引导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乐曲《魔法师的弟子》的特点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b.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音乐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音乐表现能力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音乐实践方面的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魔法师的弟子》乐曲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对乐曲结构、旋律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曲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目,掌握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舞蹈技巧,对于圆舞曲这种类型的音乐,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魔法师的弟子》,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演示法: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分享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魔法师的弟子》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舞蹈道具:如扇子、纱巾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练习舞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圆舞曲的认识,以及与其它类型音乐的差异。
2.呈现(5分钟)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同时,观察视频中舞蹈的动作,为接下来的舞蹈练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魔法师的弟子》的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舞蹈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分享心得。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3.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乐曲介绍:《魔法师的弟子》是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一首著名钢琴曲,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 乐曲结构: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快板、慢板和再现快板。
3. 乐曲特点:乐曲旋律优美,和声丰富,节奏多变,展现了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巴赫及其作品《魔法师的弟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聆听乐曲:学生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美感。
3. 分段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三个部分,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
4. 节奏练习:教师挑选乐曲中的重点节奏,让学生跟拍子一起演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5. 音乐欣赏: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聆听《魔法师的弟子》,尝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节奏变化。
2. 家长协助孩子,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乐曲结构和节奏变化的掌握程度。
3. 综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
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欣赏课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提升。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人音版(简谱)(2023秋)
2.教学难点
(1)音高的准确性: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高准确性往往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练习、使用音高校正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2)节奏的复杂性:本节课中部分节奏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突破方法:将复杂节奏拆解为简单节奏,逐步组合,让学生逐步适应并掌握。
(3)音乐情感的表现:如何将音乐情感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示范、讲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4)创作音乐故事: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面临想象力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
2.旋律的起伏与变化;
3.节奏的稳定性与表现力;
4.音乐主题与故事情节的结合;
5.创作简单的音乐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音乐感知与表现:通过学习《魔法师的弟子》,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的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表现力;
2.创意与创新:激发学生创作潜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音乐故事,提升创新思维;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快速识别简谱中的音高、如何准确地表现节奏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简谱演唱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简谱的基本原理和演唱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举例:《魔法师的弟子》中有一段“mi fa sol la ti”的旋律,学生需能准确地识别并演唱。
(2)节奏的稳定性与表现力:培养学生稳定地演奏各种节奏型,并能通过节奏表现音乐的情感。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魔法师的弟子》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以魔法、师徒关系为主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
2. 音乐结构: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曲式结构,了解其主题、发展、再现等部分。
3. 音乐风格:探讨《魔法师的弟子》的古典音乐风格,感受其优美、激昂、神秘的旋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结构。
2. 难点: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古典音乐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讲解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音乐结构和风格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魔法师的弟子》的背景和作曲家瓦格纳。
2. 播放音乐:让学生完整地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3. 讲解分析: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主题及古典音乐风格。
4.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讨论作品的魅力所在。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与其他古典音乐作品的异同,如德国作曲家巴赫的《Air on the G String》、法国作曲家莫扎特的《魔笛》等。
2. 深入了解瓦格纳:查找资料,了解瓦格纳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等,感受其音乐风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曲式结构,绘制曲式图。
2. 结合所学,创作一段以“魔法”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古典音乐风格,也可以结合其他音乐风格。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魔法师的弟子》课件(共27张)
b
1= A
6.
0 1
0
3 0 0 .3#.4#.5 .6 0
6. 0 1
.7
#
65
.6 ……
音色:低沉 断奏时,幽默顽皮
B来eng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ng
be小ng be扫ng b把eng
be来ng b吧eng b来eng b吧eng
B动 e起n来g b吧eng beng beng
声音低沉 断奏时, 幽默顽皮
凝听第二部分 思考:
水已经往外面溅出来了
在这紧张的情况下,小弟子他会怎么做呢?
小扫帚复活后的速度、力度、节奏产生了什么变化?
听听除了弦乐、铜管、木管乐器还有哪一类神秘乐器组在进一步表现这个非 常恐怖的难以收拾的场面?
以后一定听老魔法 师的话,踏踏实实 地学魔法。
(1)拎水主题出现了几次?分别 用到了什么乐器?在情绪上是怎 么变化的?
分别是大管独奏、小号主奏、管 弦乐合奏,力度逐渐变强,体现 了小扫把打水越来越起劲
第一次 管弦乐合奏
第二次 大管独奏
第三次 小号主奏
有了扫把帮小弟子干活,小弟子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小扫把不停地打水! 听一听,这时,音乐里多了哪 种乐器的声音? 这种声音的加入说明了什么?
1
2
3
4
魔法城堡大门都为你们 打开了!
弦乐
单簧管
究竟是什么乐器的演奏让我们感到城堡的阴森以及魔法师的神秘?
小 提 琴
单 簧 管
音质清脆 表现力强
高音明朗 中音纯净 低音浑厚
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表现出小徒弟努力的施魔法?
用什么器乐来表示扫把?
大 管
声音低沉 断奏时, 幽默顽皮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魔法师的弟子》名师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名师教案教材分析: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
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1、听辨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乐2、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辨各音乐的表现作用。
3、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通过欣赏提高音乐感受力与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听辨主题音乐的次数及力度、速度、节奏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管弦乐队的知识,谁来说说管弦乐队的组成?有哪些代表乐器?还记得《彼得与狼》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彼得与狼》的音乐体裁是什么?——交响童话二、揭题: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交响乐中的另一种体裁——交响诗(课件)2、交响诗是类似于交响童话的一种体裁,我们知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给我们讲述童话故事,那交响诗呢也是跟交响童话一样用音乐来给我们讲故事,但因为交响诗所讲述的故事会具有一定的魔幻、神奇、浪漫的色彩,所以才把它称之为“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听的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它是由法国作曲家迪卡斯于1897年创作的。
六年级音乐上册《魔法师的弟子》PPT教学课件
怎么?不停我的话?看我用斧头把你砍成两段!好吧…… 你们这些魔鬼!现在你变成两个,双倍卖力! 大水泛滥了——把我都淹了——师父呀!老师父呀!快来呀!我真是一个不中用的可怜 虫,是我招来了精灵,可他不听我的话呀!
结尾部
结尾部由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恢复与 序奏部一样的慢速度,象征魔法师念诵咒语后,扫帚立即行动,一切归 于平静,最后在安宁的气氛中结束。
戏剧独白:老巫师来了,他说:“扫帚!回老地方去!你看,这些精怪就得照我 的话办!”
西洋乐器分类(一)
弓弦乐器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序幕 序幕部节奏较慢,9/8拍。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念诵 魔法咒语——扫帚活动起来”的情景,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
戏剧独白:人们称他“大巫师”,呸!我也是大巫师,跟他一样是老资格,因为我也会呼 神唤鬼,叫他照我的吩咐干活。
现在,要不要让我叫一个怪物给我到水池里去挑水?这把扫帚!过来,扫帚!你这破烂 货——要像个精灵!
西洋乐器分类(一)
木管乐器
短笛 长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站起来,这就对了!现在我给你两条精灵腿!好!还要什么?对,给你一个头! 喏!现在,扫帚!你拿好水桶,给我到水池里挑水,给我,给你的主人挑水!
谐谑曲
乐曲的主体部分由谐谑曲组成。 1.由大管呈示的谐谑曲主题,由序幕部第二个动机演变而成。生动地描绘了 扫帚拎水的情景和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戏剧独白:好极了!你这把扫帚倒挺老实,东奔西跑的!
《魔法师的弟子》
背景资料
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法国作曲家迪卡斯创作于 1897年。翌年5月1日在巴黎国民音乐协会管弦乐演奏会 上首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 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了解并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乐曲介绍:《魔法师的弟子》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是一首具有魔法色彩的钢琴曲。
2. 乐曲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魔法师的弟子在学习和掌握魔法的过程中的喜悦和自信;第二部分展现了魔法的神秘和奇妙;第三部分回到了现实,弟子意识到魔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而懂得了珍惜现实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使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风格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瓦格纳及其作品《魔法师的弟子》。
2. 欣赏乐曲: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乐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三个部分,探讨魔法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创作一段以魔法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可用钢琴或其他乐器。
6.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使学生了解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在欣赏的也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魔法师的弟子》乐曲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简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能够运用所学的魔法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魔法师的弟子》-人音版
-在乐曲结构分析时,通过图谱展示、分段欣赏,使学生理解乐曲的构成和情感变化。
-在音色认知环节,通过实际演奏乐器或听辨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分并描述不同乐器的音色。
2.教学难点
-音准控制: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准确地控制音高和音准是一项挑战。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音乐感知与欣赏:通过学习《魔法师的弟子》,提高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的敏感度,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音乐表现与创造:通过合唱和节奏打击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其能够自信地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
3.音乐文化理解:深入了解《魔法师的弟子》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音乐历史及文化的认识,提高音乐素养。
-在节奏同步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简单易懂的节奏练习,如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以此提高他们的节奏同步能力。
-对于音乐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乐曲故事、分析音乐元素的变化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表达音乐情感。
-在激发创作能力时,教师可以提供创作框架,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以及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克服创作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题旋律和节奏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魔法师的弟子》相关的音乐问题,如音乐中的情感变化、乐器音色的运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和节奏打击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集体中保持节奏一致性和音准协调。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对主题旋律和节奏型的讲解,通过示范和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然而,我也观察到个别学生在节奏打击活动中存在一些困难,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个别辅导。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趣味性,旋律优美,节奏变化丰富,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魔法师的弟子在师傅面前展示魔法的故事,体现了勇敢、自信、谦虚的品质。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理论知识掌握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魔法师的弟子》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感受歌曲的韵味。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4.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魔法师的弟子》的旋律和节奏。
2.音乐理论知识在实际演唱中的应用。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学习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魔法师弟子展示魔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歌曲相关信息,拓展学生视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包括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歌曲《魔法师的弟子》的乐谱。
3.准备音乐理论知识的相关资料。
4.准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魔法师弟子展示魔法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旋律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互相纠正、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弦、音色等;2.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3.学习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包括钢琴、吉他、小提琴等;4.学习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5.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音乐是由旋律、节奏、和弦、音色等基本元素组成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1.旋律: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旋律的美妙;2.节奏:通过打拍子、跳舞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节奏的重要性;3.和弦:通过弹奏吉他、钢琴等乐器来让学生了解和弦的构成和作用;4.音色:通过演奏不同乐器来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 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包括音符、节拍、调式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1.音符:通过教授音符的名称、时值等基本知识来让学生了解音符的作用;2.节拍:通过教授节拍的概念、节拍的种类等基本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节拍的重要性;3.调式:通过教授调式的概念、调式的种类等基本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调式的作用。
3. 乐器演奏技巧乐器演奏技巧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乐器演奏技巧:1.钢琴:通过教授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手型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钢琴的演奏方法;2.吉他:通过教授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和弦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吉他的演奏方法;3.小提琴:通过教授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弓法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小提琴的演奏方法。
4. 音乐创作技巧音乐创作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学习音乐创作技巧:1.旋律创作:通过教授旋律的构成、旋律的变化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旋律创作的方法;2.和声创作:通过教授和弦的构成、和弦的变化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和声创作的方法;3.编曲创作:通过教授编曲的基本知识、编曲的方法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编曲创作的方法。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课件人音版
从外表就能分辨,大管要大要长,一般 为红色,黑管相比大管来说要短,而且 黑管顾名思义是黑的。黑管像中国吹箫 的姿势一样 ,大管就不是。
小号
音色强烈,明亮而锐利,极富光辉感, 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 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 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 神秘色彩。小号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 也大量用于爵士乐队。小号音色嘹亮, 富于英雄气概,多用于吹奏号角之音 和进行曲式的旋律,被称为乐队中的 王子。
小 号
பைடு நூலகம்
长号
长号: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 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 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 在乐队中很少能被同化,甚至可以 与整个乐队抗 衡。能演奏半音音阶 和独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壮乐曲的 中低音声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 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被 称为乐队中的将军。
长号
再见!
魔法师的弟子
交响诗【法】迪卡斯曲
小提琴
现 代 小 提 琴 的 出 现 已 有 300 多 年 的历史,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 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小 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 宽广,表现力强,如果说钢琴是 “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 乐器中的“王后”。
小提琴
大管和单簧管有什么不一样?
六年级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
交响乐是一种高级的音乐形式,很难结束优雅的音乐,特别是对于小学生。
但小学生的心理学更是幻想和视觉。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享受交响音乐,消除优雅的音乐高于心理障碍,容易接近交响音乐,进入音乐的大厅,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这是教会这个教会的定位。
教材分析童话交响诗人魔术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强制九年系列教材试用版,第十一卷第五单元魔法童话在名单上表示赞赏。
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尔创作于1897年。
音乐是叙事诗的主题。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的魔术师的门徒。
魔术师的门徒充分歌曲分为前奏曲,scherzo和结束三部分。
序列很慢,9/8拍。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发挥了两个动机,描绘魔术师轻轻地咕led,背诵的咒语的场景。
第二部分是由主体部分的幽默,幽默,跳跃的主题,生动描述的扫帚携带水的场景,也让人想起魔术师门徒胜利。
在这一部分,携带水的主题继续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温暖,人们似乎看不到魔法学会在无尽的水流中提起门徒,无奈的恐慌看。
铜管的末端由喇叭音调发出,魔术师说。
所以,音乐已经恢复平静。
分析两种情况小学六年级孩子正在从小学过渡到中学,接受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能力欣赏音乐,可以听一些乐器的声音,可以听到一个简单的多部分音乐,小学生心理学更加幻想,以听交响音乐为基础,是本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对音乐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教学目标和沉重的困难: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重困难:1.情感目标:培养对交响乐,感性音乐魅力感兴趣的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
2.能力目标:初步研究欣赏交响乐的方式来改善音乐和欣赏的感觉。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熟悉并聆听各种音乐乐器的声音和音乐的表演。
教学的困难是听着魔术师的门徒的主题和音乐中乐器伴奏的表演。
四个障碍和突破战略分析在本课程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有两个可能的障碍:(A)因为学生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很奇怪,加上西方乐器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各种乐器的声音和伴奏的乐器演奏音乐,所以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展示了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力确定基础。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教案: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音乐作品《魔法师的弟子》。
2.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2.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 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2.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魔法师的弟子》。
2. 乐谱。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
2. 教师简要介绍《魔法师的弟子》的背景和作者。
二、节奏练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节奏拍手。
2. 教师指出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三、旋律分析(5分钟)1. 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音频,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旋律上。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旋律特点。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其他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也应注重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音乐分析(10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魔法师的弟子》的曲式结构,包括前奏、主题、变奏和尾声等部分。
2.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记号,如速度、音量、音高等。
七、实践演唱(10分钟)1. 教师挑选《魔法师的弟子》中的部分旋律,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
2. 针对学生的演唱,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保证演唱效果。
八、创作活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魔法师的弟子》为素材,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乐器或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作品。
六年级音乐上册 《魔法师的弟子》PPT教学课件
6
魔法师的弟子
《魔法师的弟子》 是一首童话交响诗, 作者是迪卡斯。创作 与1897年,乐曲活泼、 生动、充满魔力。
2020/11/09
7
2020/11/0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1/09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9
《魔法师的弟子》
2020/11/09
1
2020/11/09
2
第一部分
小
单
提
簧
琴
管
音质清脆 表现力强 2020/11/09
高音明朗 中音纯净 低音浑厚 3
第二部分
大
管
Bong
2020/11/09
声音低沉 断奏时, 幽默顽皮4
第三部分
2020/11/09
5
小号 嘹亮清脆
2020/11/09
长号 高音嘹亮高亢 中低音柔和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选自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个片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歌曲采用了活泼、有趣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魔法师的弟子与魔法棒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感受歌剧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尤其是歌剧音乐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魔笛》歌剧的背景及《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
2.能够准确地演唱《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魔法师的弟子》的旋律,准确演唱。
2.难点: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魔笛》歌剧的背景及《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
2.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
3.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剧表演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魔笛》歌剧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歌剧音乐。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魔法师的弟子》,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分组练习,学生互相纠正、指导,提高演唱准确性。
5.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其表现。
6.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旋律中的特点,如节奏、音高等。
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
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局部。
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局部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局部,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在这一局部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局部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局部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梦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根底,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障碍分析及突破策略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可能出现的阻碍学生欣赏音乐的障碍:(一)由于学生对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非常陌生,加上对西洋乐器也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分别展示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辨打根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ong
魔法师的弟 子
时间
1797年 1897年 1940年
作者
歌德 迪卡斯 迪士尼 公司
类型
叙事诗 交响诗 动画片
艺术形式
文学 音乐 影视
主要作品有《C大调交 响曲》芭蕾舞剧《仙女》, 歌剧《阿兰娜和蓝胡子》
等。《魔法师的弟子》是
其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
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
法讲义”。
迪卡斯还是我国音乐
3
力度
乐器
mf
大管
小扫帚的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1
速度
快速
2
快速
3
力度
乐器
mf
f
大管
小号
小扫帚的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1
速度
快速
2
快速
3
快速
力度
乐器
mf
f
ff
大管
小号
铜管组
小 号 嘹亮清脆
小 号 嘹亮清脆
长 号 高音嘹亮高亢 中低音柔和
圆 号 温婉圆润
大 号 浑厚低沉
听音乐连线
1.神秘城堡里的魔法师正 在施展法术 2.小徒弟对小扫帚施展咒 语,让它帮助自己挑水 3.小扫帚在小徒弟的带领 下积极地挑水
这段音乐的神秘感是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小 提 琴
音质清亮,表现力强
单 簧 管
高音明朗,中音纯净,低音浑厚。
小扫帚是沉,断奏时,幽默顽皮。
家冼星海的老师。
迪卡斯(1865—1935) 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
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
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
小扫帚的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小扫帚的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1
速度
2
3
力度
乐器
小扫帚的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几次?
1
速度
快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