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与案例分析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优势在于抗震性能良好。
在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当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和原则,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实际应用。
首先,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之一是“延性设计”。
延性设计的目标是使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延性设计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抗弯和抗剪能力来实现,例如增加柱子和梁的截面尺寸、采用合适的纵向和箍筋布置等。
其次,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之二是“强度设计”。
强度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抵抗地震力的作用而不发生破坏。
强度设计主要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包括柱子、梁、楼板等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强度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地震烈度等级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并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确定构件的尺寸和钢筋配筋等。
另外,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之三是“韧性设计”。
韧性设计的目标是使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发生可控的破坏,使其逐渐失去承载能力,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韧性设计可以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适当的弱部位,如剪力墙和剪力楼板,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小地震作用的影响。
同时,韧性设计还包括合理的构件连接和构造细节设计,以增加结构的整体韧性。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理念的案例分析之一是杭州湾大桥。
杭州湾大桥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公路桥梁,为了保证大桥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设计人员采用了延性设计和强度设计的原则。
在结构设计中,对主梁和桥塔等关键部位进行了抗震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设计规范确定了合理的截面尺寸和钢筋配筋。
通过实际的地震模拟试验,证明了杭州湾大桥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为类似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另一个案例是台北101大楼。
作为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采用了先进的抗震设计技术,以保证其在强地震条件下的安全。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在建筑领域,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地震是一种不可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良好的抗震设计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那么,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首先,场地选择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场地条件对地震作用的放大效应有所不同。
应优先选择坚硬、平坦、开阔的场地,避免在软弱土层、液化土、河岸、山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设。
比如,在软弱土层上建造的建筑物,地震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变形,导致结构破坏。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合理的结构体系应当具备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传力路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都是常见的混凝土结构体系。
在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通常能提供更好的抗震性能。
混凝土的强度和钢筋的配置是影响抗震性能的重要材料因素。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能过低,否则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开裂破坏。
同时,钢筋的配置要满足规范要求,包括钢筋的直径、间距、锚固长度等。
合理的钢筋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从而增强抗震性能。
比如,在梁柱节点处,加密箍筋的配置能够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防止节点在地震中过早破坏。
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形状设计也需要精心考虑。
柱子的截面尺寸过小可能导致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梁的截面高度不足可能影响其抗弯能力。
此外,避免出现短柱、异形柱等不利于抗震的构件形式。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性。
通过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将各个构件有效地连接成一个整体,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比如,圈梁能够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减少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构造柱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防线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在第一道防线破坏后,后续防线能够继续抵抗地震作用,避免结构发生倒塌。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对策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对策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常见的房屋结构形式之一,其在抗震设计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保证房屋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以下是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常见对策。
1. 建立抗震设计标准:制定抗震设计标准是确保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包括提交给业主和设计师的文件,包括详细的设计规范和指南。
2. 结构布局优化: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包括选择框架、剪力墙和梁柱的配置方式,以确保整个房屋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韧性,从而提高抗震能力。
3. 使用高性能材料:选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性能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压、抗拉和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地震引起的破坏。
4. 加强连接部位:连接部位是房屋结构中易受破坏的地方,务必加强连接的可靠性,如梁柱连接、板柱连接等,采用合适的连接形式和材料,确保连接部位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震性能。
5. 考虑地震荷载: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震荷载,包括地震力、地震反应谱等,根据不同的地震区域和使用场所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参数,以保证房屋能够承受地震荷载而不发生严重损坏。
6. 进行抗震分析和计算:通过抗震分析和计算,确定房屋的地震响应,包括结构的位移、加速度等参数,从而指导结构设计和施工。
7. 增加抗震构件:在结构中增加适当的抗震构件,如剪力墙、层间剪切墙、斜撑等,以增加结构的韧性和稳定性,提高抗震能力。
8. 加固旧房屋:对于已经建造的旧房屋,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增加梁柱、加固连接部位等,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9. 定期检查和维护:房屋结构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复和更新受损的部分,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对策是多方面的,需要从结构布局优化、材料选择、连接加强、荷载考虑、抗震分析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混凝土结构中的抗震设防要求
混凝土结构中的抗震设防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的抗震设防要求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很大。
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其抗震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的抗震设防要求。
一、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防1. 抗震设防的概念抗震设防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措施。
抗震设防的目的是保证人们在地震中的安全。
2. 抗震设防的等级抗震设防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分为不同的等级。
其中,一级抗震设防是对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的最高要求,二级、三级抗震设防则逐渐降低要求。
二、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1.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2)钢筋的数量和布局;(3)结构的形式和布局。
2.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中,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2)结构应满足位移限制要求;(3)结构应满足受力性能要求。
3.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步骤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步骤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设计地震作用的参数;(2)根据设计地震作用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3)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4)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
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结构的静力弹性计算模型;(2)进行结构的静力弹性分析;(3)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分析;(4)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调整。
5.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抗震加固的方法包括:(1)增加钢筋数量和布局;(2)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3)加设剪力墙、加强柱子等。
三、结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防是非常重要的。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设计地震作用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并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在抗震设计计算中,需要进行静力弹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结构的调整。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引言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为了保护建筑结构及其使用者免受地震灾害的影响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重要的设计准则和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设计基准
- 设计地震烈度等级应根据地震区别进行选择,以确保结构在不同地震条件下的安全性。
- 设计地震力可以通过使用地震反应谱法或时间历程分析法进行确定。
- 结构的抗震性能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结构设计要求
- 结构的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作用,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 结构的构件应设计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抵抗地震荷载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 结构的连接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确保整个结构在地震中的一体性和稳定性。
抗震设计方法
- 设计过程应遵循弹性设计和弹塑性设计原则,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 结构的荷载传输路径应合理分布,减小局部强度集中和屈服点的产生。
- 使用适当的抗震构造形式和技术,如剪力墙、框架结构等,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材料选用与施工要求
- 混凝土的配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其强度和耐久性。
- 钢筋应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固定。
-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结论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我们可以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体系之一。
在地震区,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为工程师提供实用的指导。
二、基本概念和原则1.抗震设计的目的是保证结构在地震中不发生破坏或只发生轻微破坏。
2.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并考虑结构的使用寿命、维修成本等因素。
3.抗震设计应根据地震危险性、结构类型、地基条件、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设计地震作用。
4.抗震设计应根据结构的性质和地震特点,合理选择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强度、刚度、耗能能力等。
5.抗震设计应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如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等。
三、抗震设计规范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规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是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具体规范。
3.其他相关规范还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钢筋混凝土楼房抗震技术规程》(JGJ 3-2010)等。
四、地震作用及其选取1.地震作用包括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时程、地震反应谱等。
2.地震峰值加速度应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
3.地震作用时程应根据建筑的周期、阻尼等因素确定。
4.地震反应谱应根据建筑的周期、阻尼等因素选择。
五、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1.混凝土结构按照受力性质可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核心筒结构等。
2.框架结构应考虑强度、刚度、耗能能力等因素,采用双向受力的设计方法。
3.剪力墙结构应考虑墙体的刚度、强度、延性等因素。
4.核心筒结构应考虑结构的整体性能、强度、刚度等因素。
六、结构设计参数1.混凝土结构设计参数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2.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质、地震烈度等因素选择。
3.钢筋强度等级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的受力性质等因素选择。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质、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选择。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地震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建筑领域,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那么,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首先,场地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一个良好的建筑场地能够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应尽量避免在地震断裂带、软弱土层、河岸边缘等不利地段建设。
如果无法避免,就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抗震措施来弥补场地的不足。
比如,通过加强基础的设计,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对于抗震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宜采用规则、对称的结构形式,避免出现过于复杂和不规则的形状。
因为不规则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局部破坏甚至整体倒塌。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常见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它们各自有着特点和适用范围。
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用途、抗震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在构件设计方面,柱子、梁和剪力墙等主要构件的尺寸和配筋需要精心计算和设计。
柱子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其截面尺寸和配筋要足够强大,以承受地震时产生的轴力、弯矩和剪力。
梁的设计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抗弯和抗剪能力,同时要注意与柱子的连接节点,确保力的传递顺畅。
剪力墙则要具备良好的抗侧移能力,其厚度和配筋应满足抗震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高强度的混凝土能够提供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但并不是强度越高越好。
过高的强度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脆性增加,反而不利于抗震。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配筋的设计和布置同样不容忽视。
钢筋的数量、直径、间距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和配置。
在关键部位,如梁柱节点、剪力墙边缘构件等,应适当增加钢筋的配筋量,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同时,要注意钢筋的锚固和连接,确保钢筋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
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一、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威胁。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抗震性能,以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包括设计原则、相关参数和要求等内容。
二、抗震设计原则1.安全性: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安全,避免倒塌或损坏。
2.韧性: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破坏。
3.刚度: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减小地震震动对结构的影响,降低结构的振动幅度。
4.位移控制:通过合理的位移控制,限制结构的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抗震设计参数1.设计地震烈度:根据所在地地震烈度分区确定设计地震力。
2.基本周期:结构的基本周期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应根据结构形式和刚度计算确定。
3.抗震等级:依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确定抗震等级,按照不同等级要求进行设计。
4.地震影响系数:根据结构类型和高度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
四、抗震设计要求1.结构整体布局:合理设计结构布局,控制结构的变形方式和传力路径,优化结构的力学性能。
2.受力构件设计:按照相应规范要求,对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混凝土等材料进行设计,使其能够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3.连接设计:合理设计连接部位,保证连接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防止结构因连接部位的失效而发生破坏。
4.抗震加固:对于老建筑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五、结论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是保障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安全的重要保证。
设计人员应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合理设计建筑结构,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为混凝土抗震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构造形式与设计方法
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构造形式与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的一种常见结构类型,其抗震性能的设计和构造形式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构造形式以及设计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构造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柱和梁的组合形成框架,负责承载和传递地震力。
剪力墙结构则通过独立的墙体来抵抗地震力,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则是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既能充分利用两种结构的优势,又能提高整体的抗震能力。
其次,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强度设计和位移设计两种方式。
强度设计是以结构的破坏为限制条件,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尺寸,使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位移设计则是以结构的位移为限制条件,通过提高结构的柔度和延性,从而减小结构受到的地震力和变形。
对于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强度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设计地震水平,即计算地震力的参数。
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分级法和地震烈度等级法。
接下来,根据设计地震水平选择合适的耐震等级,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验算,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
此外,还需要进行构造柱和剪力墙等构件的设计,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对于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的位移设计,目标是使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变形能力,从而减小结构的刚度和地震力。
一般采用弹性位移设计和弹塑性位移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弹性位移设计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柔度,即通过增加梁、柱等构件的长宽比、减小截面尺寸和采用柔性连接等方式,降低结构的刚度。
而弹塑性位移设计则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即通过采用带有延性材料的构件、合理的荷载分担机制和弯矩连续传递等方式,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抗震构造形式和设计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抗震设计措施可以考虑。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建筑物是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安全舒适环境的重要场所。
然而,当面临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时,建筑物的安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作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抗震设计原理更是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白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是极其复杂和强烈的。
地震会产生水平和垂直的振动,以及扭转等多种作用,这就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强柱弱梁”。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时要让柱子比梁更坚固。
因为在地震作用下,如果梁先破坏,那么只是局部的损坏,还有修复的可能;但如果柱子先破坏,整个结构就可能会倒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实现强柱弱梁,在设计计算时会对柱子的承载力进行适当的提高。
“强剪弱弯”也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原则。
梁和柱等构件在弯曲破坏前不能发生剪切破坏。
因为剪切破坏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没有明显的预兆,而弯曲破坏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变形过程,能给人们更多的逃生时间。
所以在设计中,会通过调整计算和构造措施来保证构件的抗剪能力大于抗弯能力。
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也是抗震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延性可以理解为结构在承受地震作用时能够发生较大变形而不倒塌的能力。
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延性,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控制轴压比,合理配置箍筋等。
轴压比是柱子所承受的轴向压力与柱子混凝土抗压能力的比值。
轴压比越小,柱子的延性就越好。
箍筋就像给柱子和梁穿上了“紧身衣”,能够约束混凝土的变形,从而提高构件的延性。
另外,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
一个好的混凝土结构应该像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孤立存在。
这就要求在设计时,要保证梁柱节点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楼盖与梁柱之间的连接可靠。
比如,通过增加节点处的箍筋数量和加密箍筋间距,来提高节点的抗剪能力,从而保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先于构件破坏。
在基础设计方面,也有相应的抗震要求。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抗震性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优秀的抗震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灾害风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1.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 结构应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能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而不失稳; - 结构应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和连接方式,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 静力方法静力方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之一。
它根据静力学原理,通过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来确定结构的截面尺寸、钢筋配筋和构造形式。
静力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和静力分析法。
2.1 等效静力法等效静力法是一种简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将地震作用简化为一个与地震力等效的水平向荷载,然后按照静力学原理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结构或者对地震影响较小的结构。
2.2 静力分析法静力分析法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方法,通过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同截面的内力和变形,进而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或者对地震影响较大的结构。
3. 动力方法动力方法是一种通过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来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
它需要进行结构的模态分析和地震响应谱分析,以确定结构的固有周期、阻尼比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4. 反应谱法反应谱法是一种根据地震反应谱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方法。
通过比较结构的响应谱与地震反应谱,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响应,并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结构的设计参数。
结语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于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希望对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还需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出安全可靠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哪些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有哪些要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测且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在地震发生时,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稳定,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抗震设计要求。
首先,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条件。
场地的选择对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应避免在地震活动频繁、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建设重要建筑物。
如果无法避开,就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土层的分布、性质和承载能力等。
对于软弱土层或可能发生液化的土层,需要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如加固、换填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结构体系方面,混凝土结构应具备合理的布置和明确的传力路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是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形式。
在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功能和抗震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例如,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以提供足够的抗侧刚度。
同时,结构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避免出现过大的凹凸、扭转等不规则形状。
这样可以使地震作用在结构中均匀分布,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和薄弱环节的出现。
构件的设计也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
柱子、梁、墙等构件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
在设计柱子时,要保证其轴压比在合理范围内,以防止柱子在地震作用下发生脆性破坏。
梁的设计要注重其抗弯和抗剪能力,确保在地震中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
剪力墙的厚度和配筋应根据抗震等级和计算要求进行确定,以提高其抗剪性能。
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的选用也有严格要求。
一般来说,高强度的混凝土和优质的钢筋能够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但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强度,而应综合考虑施工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在钢筋的配置方面,要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协同工作。
在节点设计方面,节点是结构中连接各个构件的关键部位,其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使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方法和关键考虑因素,以及推荐一些常用的增强措施。
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为了保证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的设计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设计原理弹性设计原理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加载下,其变形主要以弹性变形为主。
按照这个原理设计的结构,可以通过一定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 抗震设计的位移控制在抗震设计中,控制位移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位移控制可以减小结构受力和损伤程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常用的位移控制方法包括采用适当的刚度折减系数和使用隔震装置。
3. 层间位移协调原理建筑结构中,不同层段之间的位移不应过大,否则易出现结构破坏。
通过合理的刚度布置、适当的刚度折减以及设置层间位移控制装置等方法,可以实现结构各层之间的位移协调,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三、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地震作用等因素。
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1. 基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结合具体项目的要求和地震参数,进行抗震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以满足规范中的要求。
2. 基于性能设计性能设计是一种基于结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设计的方法。
通过预先设定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根据地震作用对结构进行力学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结构的构件尺寸和配筋等参数。
3. 基于先进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先进分析方法的抗震设计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这些方法包括非线性时程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谐波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原则与方法。
一、抗震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抗震设计要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地震力。
结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避免发生倒塌事故。
2. 合理经济原则抗震设计需要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合理经济。
设计师需要在材料选用、结构形式及尺寸等方面综合考虑,找到最经济的抗震设计方案。
3. 适用性原则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
设计师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地理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原则,确保设计方案的适用性。
二、抗震设计方法1. 结构抗性设计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在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性能。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设计、构件布置和截面尺寸的设置,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有足够的抗震能力。
2. 设防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进行设防设计。
设防设计是指根据地震力要求,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结构的抗震等级,进行相应的设防设计。
3. 抗震加固设计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混凝土结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设计。
通过增加构件、加固节点等方式,提高原有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稳定。
4. 钢筋混凝土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钢筋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设置和配置钢筋,增加结构的延性和韧性,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5. 反力剪设计反力剪是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破坏机制。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剪力墙、结构梁柱等部分,增加结构的反力剪承受能力,提高整体抗震性能。
总的来说,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需要遵循安全性、合理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灵活运用抗震设计方法,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承受地震力,为建筑结构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规范一、前言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都有严重影响。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地震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规范,旨在提高工程师的设计水平和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设计标准1、设计荷载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荷载应按照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计算,其中包括自重、活载、风载、雪载、温度荷载等。
2、设计基本要求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结构安全性、机能完好性、破坏可控性、耐久性、经济性。
其中,结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设计要求。
3、基本假设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基本假设包括:地震荷载符合地震动力学原理、结构材料的弹性和塑性性质符合材料力学原理、结构整体刚度符合结构力学原理。
三、设计原则1、抗震设计的目标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避免结构的严重破坏和倒塌,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抗震设计的原则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原则包括:选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控制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经济性,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3、抗震设计的方法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方法包括:静力设计法、等效静力设计法、动力设计法等。
其中,动力设计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设计方法,应在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
四、设计步骤1、确定地震烈度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地震烈度,包括地震烈度区划、场地分类、地震分组等。
地震烈度的确定对于后续的设计步骤具有重要的影响。
2、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第二步是选择结构形式和材料,包括墙式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同时,应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型号。
3、计算结构荷载混凝土结构地震设计的第三步是计算结构荷载,包括自重、活载、风载、雪载、温度荷载等。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1.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抗震设计规范,本文将重点介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2.设计基础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设计基础,包括设计地震烈度、场地类别、结构体系等内容。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破坏性能的度量,根据设计地震烈度的不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也有相应的要求。
3.结构体系选择在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非常重要。
常见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筒结构等,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结构形式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结构体系。
4.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结构构件的尺寸、配筋要求等都有详细规定。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5.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构件设计是抗震设计的重点,包括梁、柱、板、墙等构件的设计。
设计时需考虑构件的受力性能,保证在地震作用下构件不会发生破坏。
6.连接设计在混凝土结构中,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是很关键的一环。
连接部位应设计合理、牢固,能够有效传递荷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7.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也对施工过程提出了要求,包括混凝土浇筑质量、钢筋的安装要求、连接部位的处理等。
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认真执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8.结构监测与评定建成后的混凝土结构需要进行监测与评定,检测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监测数据,评定结构的实际性能,为日后的维护和加固提供依据。
结语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安全的关键,设计人员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达标。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也要按规范执行,保证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安全可靠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一、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日益凸显。
因此,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规程。
二、设计基础1. 地震烈度等级地震烈度等级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根据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设计人员可以合理选取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构件尺寸和布置方式,以达到防止地震破坏的目的。
2. 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
根据设计荷载的不同,设计人员可以合理选取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构件尺寸和布置方式,以达到保证建筑物稳定的目的。
3. 地基条件地基条件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
深入了解地基条件,包括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土层厚度、地面沉降等,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选取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三、受力构件设计1. 柱设计在混凝土结构中,柱是承受地震荷载的主要构件之一。
设计人员应根据柱的位置、长度、截面形状和受力方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柱的弯曲承载能力、剪切承载能力和轴心受压承载能力等。
2. 梁设计在混凝土结构中,梁也是承受地震荷载的重要构件之一。
设计人员应根据梁的跨度、荷载和受力方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梁的弯曲承载能力、剪切承载能力和受拉承载能力等。
3. 基础设计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部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基条件和荷载大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结构设计1. 结构形式结构形式是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地震烈度等级,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或组合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2. 抗震措施针对不同的地震烈度等级和建筑物的性质,设计人员应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例如,应选用高强度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应选用隔震支座或减震器等抗震措施。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地震发生的情况下。
抗震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关键措施。
1. 地震的基本原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波的传播会对建筑物产生激烈的振动。
建筑物的结构抵抗地震力的能力取决于其质量、刚度和耗能能力。
2. 抗震设计目标抗震设计旨在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弹性,并通过合理的位移控制和耗能设计,减轻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其主要目标包括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韧性。
3. 抗震设计方法(1)按照抗震性能等级划分,结构可分为A类、B类和C类,要求不同等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
(2)结构设计应满足地震荷载的要求,如最大水平地震力和地震加速度。
(3)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布局,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4)通过细化分析,确定结构的受力性能,如位移响应、塑性铰的性状和应力分布等。
(5)合理选择和设计结构的抗震构件,如加强柱、梁和节点的抗震性能。
(6)采用适当的抗震措施,如加装防震设备、进行增加等效阻尼和隔震设计等。
4. 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1)强度设计:确保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耐受地震荷载的作用,避免产生破坏。
(2)刚度设计:通过合理的悬臂跨度、墙配肋比和抗剪墙的布置,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3)位移控制设计:通过设置适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约束,限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
(4)耗能设计: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添加阻尼器和减震器等,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减轻地震波对结构的冲击。
(5)构件设计:合理设计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确保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合理地承受应力和变形。
(6)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浇筑质量和强度等,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5. 结构抗震设计的挑战与前景(1)挑战:地震力的难以精确预测、复杂多变的结构受力性能和非线性行为、混凝土材料的劣化和老化等都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了挑战。
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技术规程
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于混凝土结构而言,地震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技术规程。
二、基本原则(一)设计基础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基础是建筑物的设计载荷和地震作用的合理确定。
在设计载荷和地震作用确定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地理位置、建筑形式、结构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设计准则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准则是在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三)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
在设计方法上,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筑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四)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要求是在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证人员生命安全。
在设计要求上,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地理位置、建筑形式、结构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三、设计内容(一)基础设计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基础设计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地震动力学分析。
在地基承载力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和尺寸。
在地震动力学分析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筑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合理的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确定合理的地震设计参数。
(二)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地震抗震设计的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局、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结构连接、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
在结构布局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地理位置、建筑形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结构布局。
在结构形式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建筑形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结构形式。
在结构材料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结构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学习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的震害;
2、掌握结构抗震等级;
3、掌握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布置、屈服机制、基础结构;
4、掌握内力和变形计算;
5、掌握节点设计要点;
6、了解构造要求。
第一节震害及分析
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2、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
3、框架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4、框架填充墙的震害;
5、抗震墙的震害。
第二节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一、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内力计算调整和抗震措施的标准,可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抗震等级共分4级,体现不同的抗震要求,其中一、二、三、四级逐渐降低。
表5-1是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三类见第一章和表5-1。
二、结构选型和布置
1、合理地选择结构体系
(1)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属柔性结构,k较小,∆和δ都较大,且δ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使得刚性较大的非结构破坏。
使用≤12层、≤40m。
★抗震墙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20~30层,平面布置不灵活。
★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上述两者之间。
(2)周期
使1T 错开地震动卓越周期,一般房屋的1T 应比地震卓越周期大1.5~4倍,避免共振,保持地震动的频率分散度。
自振周期过短,刚度过大,导致地震作用增大,增加结构自重及造价;若自振周期1T 过长,结构过柔,则变形过大,1T 与层数成 正比,并与结构体系有关。
2、应双向布置受力结构,且梁、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大于柱宽的4
1
,避免偏心对节点核心和柱产生扭转。
3、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布置宜对称均匀。
4、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盖、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5-2规定,否则考虑楼盖平面内变形。
5、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墙结合洞口设连梁,墙高宽比≥2,每一墙肢的宽度≤8m ; ② 洞口上下对齐;
③ 不落地的抗震墙,对有框支层时,框支层的刚度≥50%相邻上层刚度。
6、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的榀数不要太少,每榀刚度不要过大。
7、加榀楼盖的整体性。
三、屈服机制
总体机制、楼层机制、混合机制 四、基础结构
第三节 框架内力和位移计算
一、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总水平地震荷载EK F
用T T u T ψ=7.11,T ψ:周期折减系数,砖砌取0.6~0.7,外挂取0.8
T u :结构顶点假想位移,按柱∑i D 的弹性方法计算结构顶点位移。
n n
j j i F F V ∆+=∑=1
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
用D 值法计算 三、竖向荷载内力计算
用分层法计算,并将梁端8.0=β折减,高层时,跨中×1.2系数。
四、内力组合
框架抗震设计,两种基本组合:
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EH GE S S S 3.12.1+=
2、竖向荷载效应,包括全部恒载和活荷载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
活荷载控制组合:Q G S S S 4.12.1+=
恒载控制组合:Q C G S S S ψ+=4.135.1,楼盖是均布荷载7.0=ψC 五、位移计算
1、多遇地震层间弹性位移的计算
[]h u e e θ≤∆,[]500
1=
e θ ∑==
∆n
j j
j
e D
V u 1
2、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塑性位移计算 ① 结构薄弱层的确定
结构均匀,当1T 在0.8~1.0s 时,在底层,结构不均匀,在受剪较弱的楼层,可取2~3层,
ei
ji yi V V =
ξ
yi V :第i 层楼层受剪承载力
ei V :罕遇地震时的弹性剪力
1≥y ξ,处于弹性状态,1≤y ξ进入屈服,m in y ξ即为结构薄弱层。
② 楼盖屈服承载力计算 为了计算yi ξ,需求ji V a 、梁:)(0s yk s bu a h f A M '-=
柱:当轴压比<0.8或5.0/≤c c cuk G h b F N 时,
)1(5.0)(0ck
c c hc s yk s cu f h b N
N a h f A M -
+'-=
b 、
c M ~
强梁弱柱:)
(11cu cui lcu ci M M ++=
强柱弱梁:
111
~++
++=∑i i
i bu l
ci
K K K M M l
cni M 1+ 1
1~++=i i l
cni l ci K K M M u
cui M
c 、ni
l
cij
u cij yij H M M V ~~+=
d 、∑==n
j yij yj V V 1
第四节 框架柱抗震设计
设计原则:
(1)强柱弱梁; (2)强剪弱弯; (3)柱不发生剪切破坏; (4)柱的轴压比不易过大:c
c c N f h b N
=
μ,破坏范围,最好是大偏心,
b c
c c h b f N
ξ3.1=,表5-3规定三级抗震框架柱的轴压比是0.9 (5)加强柱端约束 a 、破坏范围:1.0~1.5c h b 、加密箍筋的作用: ① 承担柱剪力;
② 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③ 防止纵筋压屈。
柱加密区的体积:
yV c V V f f /λρ=
三、四级不应小于0.4%,表5-4计算V ρ的最小配箍特征值 表5-5柱加密区长度和最大间距、最小直径
(6)纵向钢筋的配置 1、每一侧不少于0.2%; 2、总配筋率最小值:表5-6 三级抗震0.7%,角柱0.9%; 3、%5≤C ρ
例:148p 例5-1,框架柱的二级抗震设计
第五节 框架梁的抗震设计
梁的设计要求:
(1)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2)梁纵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3)妥善地解决梁纵向筋锚固问题。
一、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验算
n
l G b
′
M b b
M
r
V
b
V b
1、梁剪力设计值
为保证梁端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应充分估计框架梁端实际配筋达到屈服并产生超强时有可能产生的最大剪力。
对三级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
Gb n
r
b l
b Vb
b V l M M V ++=η Vb η:梁端剪力增大系数;
b V :梁端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
l bua M 、l bua M :分别为梁左、右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
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
2、剪压比限值
梁塑性铰区的截面剪应力大小对梁的延性、耗能及保持梁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明显的影响。
极限剪压比平均值为0.24,当剪压比〉0.3时发生斜压破坏,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剪力设计值符合下列条件:
()02.01
bh f r V c RE
b ≤
h l n 5.2≤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015.01
bh f r V c RE
b ≤
RE r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3、斜载面受剪承载力
⎪⎭
⎫
⎝⎛+≤
0025.142.01h S A f bh f r V sv yv t RE b yv f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RE r :一、二级框架短梁为1.0、其它取0.85,当剪力值占总剪力的75%以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