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测绘步骤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地形图的测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 建立测量控制网: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点布设位置,通常使用全站仪或GPS等测量仪器测量控制点的精确坐标,并通过观测数据进行精确计算和处理,建立测量控制网。
2. 测量地形点:利用全站仪或GPS等测量仪器,在测量控制网的基础上,对地形点进行测量,包括山峰、河流、湖泊、道路等地形特征。
3. 建立地形数据模型:通过对测量得到的地形点进行处理和拟合,建立地形数据模型,使得地形图能够真实地反映地面的特征。
4. 生成地形图: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软件,将建立的地形数据模型转化为地形图。
地形图中包括等高线、地形图标注、地域分区等信息,以直观、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现地面的特征。
5. 审核和修订地形图:地形图生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和修订,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根据需要对地形图进行修改和更新,以反映最新的地形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可能会因具体的地理环境、精度要求和测量设
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测量技术和工具。
地形图测绘步骤
1.0
3. 非百分比符号
• 有些地物,如导线点、水准点和消火栓等 ,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百分 比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旳要求符号表 达在该地物旳中心位置上,这种符号称为 非百分比符号.
• 非百分比符号旳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旳 中心位置关系,随多种不同旳地物而异, 在测图和用图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百分比符号
• 地物旳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百分比尺缩小, 并用要求旳符号描绘在图纸上,这种符号 称为百分比符号。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 都采用百分比符号绘制。
编号 符 号 名 称 1:500 1:1000 1:2000
一般房屋
1.6
1 混--房屋结构 3--房屋层数
混3
2
2 简单房屋
3 建筑中的房屋
• (2)立尺员工作 • 立尺员将塔尺立在地物、地貌旳特征点上。 • (3)统计者工作 • 统计观察旳成果,并计算出碎部点旳水平距离和高程。 • (4)绘图员工作:展绘碎部点 • 小平板安顿在测站旁,用大头针将量角器旳圆心插在图上
测站点处,根据观察得碎部点水平角β,用量角器画出碎 部点旳方向,然后在碎部点旳方向上,按所测得距离定出 碎部点旳位置。同法,展绘出其他各碎部点旳位置。
等级公路
2--技术等级代码 (G301)--国道路线编号
0.2 0.4
2(G301)
等外公路
0.2
4.0
1.0
乡村路 a.依比例尺的 a b.不依比例尺的 b
8.0
2.0
0.2
0.3
4.0
1.0
小路
0.3
围墙
a
a.依比例尺的
b.不依比例尺的 b
栅栏、栏杆
篱笆
10.0
地形图测绘步骤ppt课件
1. 地物:其轮廓线的转折点。
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 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 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 地物形状。
2.地貌:地面坡度及方向变化点。
山顶、鞍部、山脊线、山谷线、山坡、 山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
ppt课件.
12
最大视距与碎部点的最大间距
测站点处,根据观测得碎部点水平角β,用量角器画出碎 部点的方向,然后在碎部点的方向上,按所测得距离定出 碎部点的位置。同法,展p绘pt课出件.其余各碎部点的位置。 23
1. 测站准备工作
(1)对中;
(2)整平;
(3)量仪器高i ;
(4)测竖盘指标差x( 了解仪器竖盘指 标差的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竖盘指 标差的改正);
向右量8.52m,即量
84.46
7 83.14
1.74cm
500
检查:用比例尺 量相邻点间距与 实测比较,其差 值不应超过 0.3mm×M
(M测图比例尺分母)
450
8 83.74
9
400 80.86
500 550
6 82.76
600 650
ppt课件.
3 78.26
4 81.58
5 83.83
700 750
ppt课件.
9
准备完毕
ppt课件.
10
经纬仪测绘法
• 1.碎部点的选择 • 2.经纬仪测绘法实施步骤 • 3.地形的绘制 • 4.地貌的绘制 • 5.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ppt课件.
11
碎部点的选取
碎部测量: 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 关键在于测定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统称碎部点。测定碎部 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碎部测量。
掌握地形图制作的测绘技术流程
掌握地形图制作的测绘技术流程地形图是一种地理信息图表,通过图形和符号来展示地表的凹凸起伏以及地势的高低差异。
地形图的制作是测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军事、建筑、地质勘查、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形图制作的测绘技术流程。
首先,地形图制作的第一步是选址。
选址是根据地图制作的目的和需求,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形的复杂程度、地势的高低起伏、地下水位的情况等因素。
选址完成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步:测量。
测量是地形图制作的核心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
地面控制点是指具有确定的地理空间位置的地物或地点,通过对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可以为地形图的绘制提供准确的地理空间坐标。
测量地面控制点的方法有多种,可以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也可以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
接下来,就是进行地形特征的测量。
地形特征包括地势起伏、水系情况、植被分布等。
对于地势起伏的测量,可以使用水准仪、高程计等仪器进行。
对于水系情况的测量,可以使用水流计、水深计等测量仪器。
对于植被分布的测量,可以使用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统计来掌握植被分布的情况。
在测量完成后,就可以进入第三步: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后续的制图工作。
首先,需要对地面控制点进行数据处理,将其转化成相应的地理空间坐标。
其次,需要对地形特征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将地势起伏的数据转化成等高线,将水系情况的数据转化成河流图等。
最后,还需要对植被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的地形信息。
完成数据处理后,就可以进入最后一步:地形图的制图。
地形图的制图是将数据转化成图形和符号的过程,以方便人们对地形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图的比例尺确定图幅大小,并将等高线、水系、植被分布等符号绘制在地图上。
制图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也可以使用传统的手绘方式进行。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详细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详细步骤地形测量是测绘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土地规划、工程设计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测量的步骤。
1. 首先,确定研究区域。
在进行地形测量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域。
这个区域可以是一片草地、一座山脉或者一个湖泊等。
选择合适的研究区域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第一步。
2. 接下来,准备测量仪器。
进行地形测量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绘仪器。
常见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接收器、测距仪等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准备工作。
在确保仪器正常工作之后,可以进入下一步。
3. 进行地面控制点的布设。
地面控制点是地形测量的基础,通过布设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应该包括起点、转折点和终点等。
在布设控制点时,需要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准确的测量,确保控制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被准确记录下来。
4. 进行地形点的采集。
地形点是指地表上的一些明显的地物,如建筑物、树木、河流等。
通过采集地形点的坐标信息,可以绘制出详细的三维地形图。
在采集地形点时,可以使用全站仪或者GPS接收器进行测量,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性。
5. 进行地面特征的刻画。
地面特征是地形测量中的关键内容,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表的形态和变化。
通过观察和拍摄研究区域的地面特征,可以进一步理解地形的变化规律。
在刻画地面特征时,需要注意对地表的颜色、纹理、形状以及坡度等进行准确描述。
6.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完成地形测量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处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整合和去噪,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通过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
7. 完善地形图的制作。
地形图是地形测量结果的最终产品,它是一种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地形特征和地表变化的方式。
运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详解
运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详解地形图是一个描述地表地貌特征和地形变化的图形表示。
它是地理学和地质学中重要的工具,为了得到准确的地形图,测绘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
一、运用卫星定位系统采集数据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可以准确获得地点的经纬度坐标。
在进行地形图绘制时,首先需要在绘制区域内设置控制点,然后使用GPS设备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
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绘制提供基础。
二、进行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地形图绘制中的重要步骤。
它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计算出地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差。
三角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和测角仪。
测量区域内的地面高程和地理位置都将通过三角测量进行准确测量。
三、测量地物特征地形图上除了地形,还需要标注地物特征,如河流、道路、建筑物等。
为了准确绘制这些地物特征,需要使用激光扫描仪、光电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地物的位置、形状和高程,可以绘制出具有地貌特征的地形图。
四、处理测量数据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首先,需要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并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例如,使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将GPS测量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并制作成矢量图。
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如三角测量和地物特征的测量。
最后,将处理得到的数据与地图底板进行配准,进一步完善地形图。
五、绘制地形图在完成数据处理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形图了。
绘制地形图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也可以手工绘制。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根据处理得到的数据,描绘出地貌特征、地物分布和高程数据。
同时,需要注意地形图上的比例和符号的使用,以确保图形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绘制地形图的过程可能会花费一定时间,但准确性和细致度是最重要的。
六、质量控制在绘制地形图的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规范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规范地形图作为一种对地表地貌进行准确记录并表现出来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规划、地理研究和军事领域。
而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则是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形图绘制步骤与规范。
第一步: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包括GPS测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获取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手段,保证数据的精确和全面。
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多种数据采集手段相互验证和补充。
第二步: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地形信息。
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配准、数据过滤和数据融合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和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快速化。
第三步:地形建模地形建模是地形图绘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地形建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角网、等高线、网格模型等。
在地形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地形的连续性和光滑性。
同时,可以利用地形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生成和编辑,以提高绘制效率和质量。
第四步:图层设计地形图的图层设计是为了使得地形信息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
在图层设计中,可以根据地形特征和绘制目的,将地形要素分成不同的图层,并设计不同的符号和颜色。
在图层设计中,需要注意保持图层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并确保地形要素的可辨识性和易读性。
第五步:绘制输出地形图的绘制输出是将地形信息呈现给使用者的最后一步。
在绘制输出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和尺寸,包括纸质绘图、数字化输出等。
同时,需要注意保证绘制品质和打印质量。
为了提高绘制效果和使用便捷性,可以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和工具进行绘制输出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地形图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一方面,需要遵守现行的地理信息标准和测绘规范,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测绘地形作业分类标准
测绘地形作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对地理环境的精确测量和记录,以便于人们了解和利用土地资源。
以下是对地形测绘作业的一个基本的分类标准,共包含地形图测绘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大部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是测绘地形作业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包括对地理环境的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地质构造等信息的收集。
2. 设备准备:使用专门的测绘设备,如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对地理环境进行精确测量。
3. 数据采集: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精度要求,对地理环境进行测量和记录。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计算,形成地形图的基本数据。
地形图测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基础测绘:主要针对城市、乡镇等大型区域的地形图测绘,需要精确测量地理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等要素。
2. 专项测绘: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目的的测绘,如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
需要针对特定要素进行测量和记录,如水系、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
3. 应急测绘: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进行快速的地形图测绘,以便于救援人员了解灾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
需要使用便携式测绘设备,快速获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的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包括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土地利用情况、土地权属等信息的收集。
2. 实地调查: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土地利用现状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也可以分为几个类别:1. 常规调查:每年定期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2. 专项调查: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目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如土地权属纠纷、违法用地调查等。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基本等高距的规定
表9-11
比例尺
丘陵基本等高距 (m)
山地基本等高距 (m)
1 500 0.5 0.5
六、资料的整理
8.6 数字测图概述
视 频 全站仪草图法 PDA数字测图法
§8.6 数字测图概述
测站A
◆A、B坐标和高程以及测站数据 预置于全站仪内。
◆测站A安置全站仪,后视B;
● 将全站仪内数据文件输 入计算机,经测图软件 处理、编辑成数字化地 形图。
1
对于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在地形图上是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的中心位置上。
2
建筑物轮廓凹凸小于图上0.4mm,可以舍去凹凸部分,用直线表示其整体轮廓。一般房屋甚至0.6mm的凹凸部分都可以舍去。
3
综合取舍的度很多时候需测绘人员酌情处理。
4
一、测绘地物的综合取舍原则
8.3 地物的测绘方法
8.3 地物的测绘方法
安置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东 大 道 坚5 5.40 5.35 (1)地物特征点取“轮廓转折点”。 (2)地貌特征点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地貌特征取点方法
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 测点P放置棱镜,对P点 进行坐标测量,全站仪 自动记录P点的三维坐 标 (测点代码须输入), 逐点观测。
全站仪野外数字化测图流程图
全站仪 控制点成果 预置于机内
电子平板 (便携机)
地形图的测绘步骤与方法
•图纸弄脏后,可以水洗,便于野外作业。 •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
•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要注意防火防折。
2、绘制坐标方格网
•聚酯薄膜图纸分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 •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50cm正方形分幅和 40×50cm矩形分幅两种规格。
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 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 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
最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 地形图。
9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测,量取仪器
清楚。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均计算到1厘米,完成一
点的计算后,应及时将数据报告绘图者。
5、绘图员应依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及时展绘碎部点,勾
绘地形图,并保持图面整洁,图式符号正确。
14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6.绘图 (地物和等高线)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 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化的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 山顶的最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 ,山脚地形变换点处 。
7
地形测图
二 、碎步点的选择 3、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
测图比 例尺
最大间距
/m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 城市 一般 地区 建筑区 地区
!“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填测入站根“:据碎A观部测测数量据手,簿用”视相定距应向测栏点量内:计。B算公式,计算出仪水器平高距:离1.和42高m程,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与步骤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与步骤地形图是一种展示地表自然和人为特征的图形表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势变化,地形图在城市规划、农业、水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和步骤是一项繁琐而精细的工作,下面将从数据收集、仪器使用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测绘地形图的方法与步骤。
一、数据收集测绘地形图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现场测量、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种途径实现。
现场测量是指在地面内插装置控制下,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以获取地形数据。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或飞机等遥感设备采集数据,包括高程、影像和地物特征等。
地理信息系统则是通过采用数字化技术,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数据。
二、仪器使用测绘地形图的第二步是使用仪器进行测量。
常用的地形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GPS定位仪和激光测距仪等。
全站仪可以测量地点的水平和垂直角度,并通过地勘范围仪记录测量结果。
GPS定位仪则可以使用卫星信号确定测量点的经纬度坐标,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激光测距仪则可以测量距离和高程,用于获取地形数据。
在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程序。
例如,在地形测量中,可以采用三角测量法、交会测量法和辐射法等。
三角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地点的位置。
交会测量法则是通过测量具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从而确定地点的位置。
辐射法是通过已知位置的基准点到未知位置的目标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角来计算目标点的位置。
三、数据处理测绘地形图的最后一步是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可以包括数据的整理、校正和细化等环节。
整理数据是将收集到的各种地理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数据集。
校正数据则是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纠正,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化数据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等方法,对地形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生成地形图。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地形图软件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测量数据生成地图,并提供各种地理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高程分析和地形剖面绘制等。
第8章 地形图的测绘
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路灯、检修井等。
3) 半比例符号
长度可按比例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 小路、通讯线、管道、垣栅等。
地物符号——依比例符号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地物符号——不依比例尺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假山
避雷针
亭
碉堡
窨井
井
纪念碑 里程桩 旗杆 水塔
分 类
大
中 小
1:500 1:10000 100000
1:200000 1000000
1:1000 1:25000
1:250000
1:2000 1:50000
1:500000
1:5000 1:
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
3、比例尺的精度
地形图上0.1mm长度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
0.1mm M
2 图纸:普通白纸、聚脂薄膜
3 绘制坐标方格网:对角线法
4 控制点展绘:确定图纸西南角坐标
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方格网
C B
500
400
300
O
200
100
A
100 200 300 400 500
D
展绘控制点
1250
750 1250
点A x=1124.89 y= 538.67 H=76.4
1200
1150
图名
内图廓
三、地形图图式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号和方法
地图图式分类:
地图图式
地物符号
地貌符号
注记符号
1、 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分为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1) 比例符号
地形图测绘方案
地形图测绘方案一、引言地形图测绘是指通过测量地面上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制成地图以反映地面的形态和地貌分布特征。
地形图测绘在地质勘探、环境规划、土地开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地形图数据,需要制定详细的测绘方案,包括选取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等。
二、测绘方法和工具1.方法选择地形图测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航测两种主要方式。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综合考虑测绘精度、成本和工作效率等因素。
•地面测量法:地面测量法是指在地面上通过人工或机械测量设备,对地面进行点测或线测,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插值或外推得出地形图。
常用的地面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经纬仪测量和GPS定位测量等。
•航测法:航测法是指通过航空器携带的测量设备,对地面进行空中摄影测量,然后通过图像解译和数字处理得出地形图。
航测法可以分为航片测量和航空激光雷达测量两种方法。
2.工具准备根据选择的测绘方法,准备相应的测量设备和工具。
具体的工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面测量工具:全站仪、电子经纬仪、GPS定位设备、测量杆等。
•航测工具:航空相机、航空激光雷达设备、摄影测量软件等。
•数据处理工具:数字地形模型(DTM)软件、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等。
三、测绘过程1.地面测量过程地面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测区范围:根据地理要求和测绘任务需求,确定测区的范围和边界。
2.设置控制点:根据测区范围,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定位和校正测量数据。
3.进行地面测量: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地面测量工作。
4.采集数据:通过测量仪器,采集地面测量的数据,在各个控制点和待测点处测量地形高程和坐标等信息。
5.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地形图最初的数据基础。
2.航测过程航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飞行计划:根据测区范围和特点,制定航测的飞行计划,包括飞行高度、相机安装角度等参数。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地形图测绘规范是指在测绘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和描述的要求。
地形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常用的一种图件,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形式,反映了地面的起伏情况和地貌特征。
下面将从测绘流程、测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方面介绍地形图测绘规范。
一、测绘流程地形图测绘的主要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野外测量、数据处理和地图绘制。
1. 前期准备:确定测绘区域范围,并收集背景资料,如高程资料、地形图、影像图等。
2. 野外测量:在实地进行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地貌测量和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测量主要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地貌测量可以通过GPS、倾斜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
3. 数据处理: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差值、配准等过程,形成清晰准确的等高线数据。
4. 地图绘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地图的绘制,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和附加符号的添加等。
二、测绘仪器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测距仪和倾斜仪等。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测量仪器,在地形测绘中主要用于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
全站仪具有高度精度和自动化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2. 水准仪:水准仪主要用于高程测量,能够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也可以用于控制网的建立,提高地形图的精度。
3. GPS:GPS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和导航领域。
4. 测距仪:测距仪主要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可以配合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5. 倾斜仪:倾斜仪能够测量地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对地形测绘中的地貌特征和地面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测量方法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两种。
1.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地形图测绘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和差分测量。
水准测量通过水准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三角测量通过测距仪和倾斜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差分测量通过全站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和坐标。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形图的步骤详解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形图的步骤详解地形图是通过测绘技术得到的地面地貌特征的图像或描述,对于地理学、环境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绘制一幅准确、详尽的地形图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和技术操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形图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
一、获取基础地理数据绘制地形图首先需要获取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形高程、地貌类型等。
这一步骤通常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或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得。
卫星遥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地理数据,而航空摄影则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地貌特征。
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格式,并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绘图工作做好准备。
二、建立地形模型建立地形模型是绘制地形图的基础,通常采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具体的地貌特征。
常用的地形模型包括三角测量法和格网法。
三角测量法通过在地面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测量点,测量其坐标和高程值,并根据这些点的关系进行插值,得到一个三角网格来表示地形。
而格网法则将地面划分为一个个规则的方格,每个方格内的高程值可通过插值计算得到。
根据具体的地形特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三、添加地貌要素在地形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地貌要素,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
这需要通过地形分析和根据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判断和绘制。
例如,根据高程数据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和高度,通过绘制等高线或山脉边界线来表示。
对于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特征,可以根据水系分析和水流路径来绘制。
在添加地貌要素时,需要准确把握地形特征,并进行适度的抽象和简化,使地图更加清晰易读。
四、绘制地形图在完成地形模型和地貌要素的添加后,即可开始绘制地形图。
绘制地形图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或专业地图绘制工具。
地图绘制时需要进行符号化处理,即选择适当的符号来表示地貌要素和其他地理信息。
符号化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地图符号符号化和规范,以确保地图的统一性和易读性。
五、编辑和优化地形图绘制完地形图后,需要对其进行编辑和优化。
《 工程测量》——地形图的测绘
二、视距测量原理及公式
1、视线水平时
(1) 水平距离公式: D Kl c (2) 高差公式: hAB i v (3) B点高程: HB H A hAB H A i v
二、地貌的描绘
(一)基本等高距的规定
比例尺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基本等高距的规定
丘陵基本等高距 (m)
0.5 0.5 1
2
山地基本等高距 (m)
0.5 1 2
5
(二)等高线内插过程
地貌特征点反映在图纸上的仅仅是一些不同高程(且大部分不 是整米数)和不同位置的点,以及一些地形线的走向。
解:由坡度公式 i h h :
h
D
0.0333
dM
d M
d
h
0.0333 M
51000 30毫米 0.0333 5000
1:5000
当相邻两根等高线之间的图上 d 30毫米时,地面坡度
i 3.33%。
2、以A为圆心,d为半
径作弧,交等高线于a点, 再以a点为圆心,d为半径作 弧交等高线于b点,如此直 到线路到达山顶,然后把相 邻点连接起来,即为所求的 最短路线。
相邻地形点之间坡度相等,因此可用“内插法”勾绘等高线。
◆首先定出相邻 地形点之间, 整米等高线通 过的位置,即 内插点。
◆然后用光滑曲 线连接相同高 程的内插点, 完成等高线勾 绘。
(三)等高线勾绘原理
1. 计算法(计算内插)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要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要点在现代社会中,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土地规划、城市建设等领域。
而地形图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要点。
首先,测绘技术在地形图绘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准确、全面的地形图不仅可以为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也是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决策的基础。
因此,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与要点进行操作。
一、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采集地形数据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也可以通过现场测量获取具体地点的地形数据。
在选择数据采集方式时,需要考虑地形图的范围、精度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还需要合理选择设备、制定采集计划、严格执行数据采集操作等。
二、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步骤,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数据融合等。
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修正,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协调,使其能够在同一坐标系下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融合是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完整的地形图。
数据处理过程需要使用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相关算法,通过数字化处理手段,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地形图所需要的格式和形式。
三、地形模型构建地形模型是地形图绘制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来进行构建。
DEM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地表高程信息的一种数据集,可以用于模拟和表达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在构建DEM时,需要根据采集到的地形数据,使用插值算法将离散的高程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全面、连续的地形模型。
常用的插值算法有三角网格插值、反距离权重法等。
通过对DEM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等高线、坡度等地形图要素。
四、地标标注和符号绘制绘制地形图不仅仅需要准确的地形信息,还需要将地理要素标注清晰、易懂。
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测绘是一种测量和描述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貌特征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地理、土地利用规划、工程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
地形图测绘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取准确、可视化的地形数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特征。
地形图测绘是通过采集地表高程数据来描绘地貌特征的方法。
常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全站仪、GPS(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地形扫描仪等。
这些工具和技术能够精确测量地点的坐标和高程,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或数字表面模型(DSM)。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生成地形图,展示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形态。
地形图测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范围和目的。
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在进行实地测量时,需要根据地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例如在平坦区域使用全站仪,而在崎岖山地则使用GPS。
测量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高程模型并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制作成地形图,并进行标注和解释。
地形图测绘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地理学领域,地形图可以用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地貌演化和资源分布。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工程设计中,地形图可以提供土地高程和坡度等信息,帮助决策者评估、设计和规划土地利用方案。
此外,地形图还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和灾害预警,例如洪水模拟和地质灾害分析等。
总的来说,地形图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地理信息技术,它能够揭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特征,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帮助。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形图的制作和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为人们认识和利用地球表面提供更多可能性。
(字数:365)地形图测绘技术是一项用于测量和绘制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貌特征的方法。
通过创建地形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要素,如山脉、河流、湖泊、丘陵、平原等。
在地形图测绘中,采用全站仪、地面雷达、激光扫描仪和卫星测绘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地表进行测量和记录。
这些设备能够测量地表的高程、坡度和方位等属性,并生成准确的地形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10.0
1.0
3. 非比例符号
• 有些地物,如导线点、水准点和消火栓等, 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 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在 该地物的中心位置上,这种符号称为非比 例符号. • 非比例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物实地的中 心位置关系,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在 测图和用图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 测站准备工作
(
1)对中;
(2)整平; (3)量仪器高i ; (4)测竖盘指标差x( 了解仪器竖盘指 标差的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竖盘指 标差的改正); (5)定向拨零(后视一控制点,水平度 盘配置为0°00′00″)
2. 观测
(1)立尺:立尺员依次在特征点上立尺, 以便观测员观测。 (2)观测:观测员读取视距(上、下丝 l β 读数差l=a-b)、水平角读数β、垂直角 读数α、照准高读数(中丝读数v)。
7
7 83.14
1.74cm 检查: 检查:用比例尺 量相邻点间距与 实测比较, 实测比较,其差 值不应超过 0.3mm×M ×
(M测图比例尺分母)
500 450 400
9 80.86 8 83.74 6 82.76
4 81.58
5 83.83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3、检查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 控制点展绘后,应进行检核。 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 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 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 1、相邻两点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 不得超过图上的0.2mm 0.2mm。 不得超过图上的0.2mm。 每个方格边长,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 2、每个方格边长,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不得超 过图上的0.2mm 0.2mm。 过图上的0.2mm。 每个方格对角线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 3、每个方格对角线间的长度,和已知的距离相比较,其 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0.3mm 0.3mm。 差值不得超过图上的0.3mm。 否则应重新展绘。 否则应重新展绘。
最大视距与碎部点的最大间距
单位:m
比例尺
主要碎部点 次要碎部点 碎部点最大 间距
1:500
50
70 100 200 300
15 30 50 100
1:1000 70 1:2000 120 1:5000 200
碎部点的测定方法
• 1. 极坐标法 • 2. 方向交会法 • 3. 距离交会法 • 4. 直角坐标法 • 5. 方向距离交会法
• ①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 形等,以图形几何中心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 ②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如独立树、路标等,以 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 ③宽底符号,如烟囱、岗亭等,以符号底部中心 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 ④几种图形组合符号,如路灯、消火栓等,以符 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 ⑤下方无底线的符号,如山洞、窑洞等,以符号 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编 符号名称 1:500 1:1000 号
一房 般屋 混 屋构 --房 结 3--房 层 屋数 简房 单屋 混3
1:2000
1.6
1.0
旱 地
2.0
10.0 10.0
2
0.2
3.0 1.0 10.0 10.0
稻 田
建中房 筑的屋
建
破房 坏屋 棚 房
破
1.6 3.0
果 园
45° 1.6
梨
10.0 10.0
3. 记录、计算、展点
(1)记录:记录员记录相应的观测数据; (2)计算:计算出平距D,高程H(坐标与高程):D = kl cos2α;H = H0+(1 / 2)kl sin2α+ i - v (3)展点:用量角器将各碎部点按成图比例展绘在图 纸上,并配置相应符号。 地物测绘的主要内容是将地物的形状和大小按成图比 例展绘在图纸上,并配置相应符号。 地貌测绘的主要内容是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按成图 比例用等高线或特殊地貌符号测绘在图纸上。
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标注X轴坐 标值: 根据控制点 X值最大值 与最小值
1000
900
标注Y轴坐标值: 根据控制点Y值 最大值与最小 值
800
700
6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 图根点是直接提供测图使用的平面或高程控制点。 测图前应先进行现场踏勘并选好图根点的位置, 然后进行图根平面控制 平面控制和图根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 平坦开阔地区的图根点密度不宜低于下表的规定。
0.2 0.4
等 外 公 路
4.0 1.0
0.2
乡 村 路 a.依 比 例 尺 的 b.不 依 比 例 尺 的 小 路 围 墙 a.依 比 例 尺 的 b.不 依 比 例 尺 的 栅 栏 、 栏 杆 篱 笆
a
8.0
2.0
0.2 0.3
b
4.0 1.0
0.3
a
10.0 0.6 0.3 10.0 1.0
B
直角坐标法
y2 x2 y1 x1 A β DAa
a
极坐标法
等 线 记 高 注 一 高 点 注 般 程 及 记
a.一 高 点 般 程 b.独 性 物 高 立 地 的 程 0.5 a
25
b
163.2
75.4
一 房 般 屋 混 屋 构 --房 结 3--房 层 屋 数
混 3
经纬仪测绘法
• (1)观测者工作
1.6 2.6
16 84.46
1.6
25 62.74
1.6 4.0
2.0
a
b
4.0
1.6
4. 地物注记
•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 称为地物注记。诸如城镇、学校、河流、 道路的名称,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江河 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 果树的类别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 说明。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 1. 图纸的选用 • 2. 绘制坐标格网 • 3. 格网的检查和注记 • 4. 展绘控制点
1.图纸的选用
选纸原则:质地好,伸缩率小,耐湿,耐 污,易于保管等。 地形图测绘一般选用聚酯薄膜。 优点:厚度0.07~0.1mm,伸缩率很小, 坚韧耐湿,污后可洗在图纸上着墨后。可 直复晒蓝图。 缺点:易燃,有折痕不能消失。
•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 , 整平后, 量取仪器高 i 。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后, 启始方向对准0 00′00″ 瞄准碎部点塔尺中线, 启始方向对准 0 ° 00′00″。瞄准碎部点塔尺中线, 首先 读水平度盘读数β 只要读至分。然后读上丝读数, 读水平度盘读数β,只要读至分。然后读上丝读数,下丝 读数, 读数,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 • (2)立尺员工作 • 立尺员将塔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立尺员将塔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 (3)记录者工作 • 记录观测的结果,并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记录观测的结果,并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 (4)绘图员工作:展绘碎部点 绘图员工作: • 小平板安置在测站旁,用大头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 小平板安置在测站旁, 测站点处,根据观测得碎部点水平角β 测站点处,根据观测得碎部点水平角β,用量角器画出碎 部点的方向,然后在碎部点的方向上, 部点的方向,然后在碎部点的方向上,按所测得距离定出 碎部点的位置。同法,展绘出其余各碎部点的位置。 碎部点的位置。同法,展绘出其余各碎部点的位置。
地形图绘制
首先用铅笔画地性线,山脊线用虚线,山谷线用实线。 首先用铅笔画地性线,山脊线用虚线,山谷线用实线。然后用目估 内插等高线通过的点。图中ab、ad为山脊线,ac、ae为山谷线。图中, 内插等高线通过的点。图中ab、ad为山脊线,ac、ae为山谷线。图中, ab 为山脊线 为山谷线 间有44、 a点高程为48.5m,b点高程为 点高程为 , 点高程为43.1m,若等离距为 ,则ab间有 、 ,若等离距为1m, ab间有 45、46、47、48共5条等高线通过。 、 、 、 共 条等高线通过 条等高线通过。 实际工作中目估即可,方法是先“目估首尾,后等分中间” 实际工作中目估即可,方法是先“目估首尾,后等分中间”
1
2
a
巳测绘
B A
距离交会法:当地面较平坦, 距离交会法:当地面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 点时,可量D1、 2 来确定点位。 点时,可量 、D2来确定点位。 来确定点位
1 3
D1 D1′
1
2
a
b
a
b
(3)角度交会法:当地物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测角度前方交会定点。 (3)角度交会法:当地物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测角度前方交会定点。 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当地面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点时,可量D 来确定点位。 (4)距离交会法:当地面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点时,可量D1、D2来确定点位。 距离交会法
展绘控制点: 展绘控制点:
例:图比例尺 1:500 x1=526.43m y1=508.52m
首先确定所在方格, 首先确定所在方格,然后在方 格内 向上量26.43m,即量 向上量 即量
分子为点号 分母为高程
600 550
1 84.46
2 79.65 3 78.26
5.28cm
向右量8.52m,即量 即量 向右量
准备完毕
经纬仪测绘法
• • • • • 1.碎部点的选择 2.经纬仪测绘法实施步骤 3.地形的绘制 4.地貌的绘制 4. 5.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碎部点的选取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测绘到图纸上, 关键在于测定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统称碎部点。测定碎部 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1.地物: 1. 地物:其轮廓线的转折点。 地物 房屋的房角,围墙、电力线的转折点、道路 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电杆、独立树的中心 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可得到与实地相似的 地物形状。 2.地貌: 2.地貌:地面坡度及方向变化点。 地貌 山顶、鞍部、山脊线、山谷线、山坡、山 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