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1717ab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0.png)
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1、100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
计的物质。
2、化学键是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是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的,稀有气体的价电子已经达到了饱和结构,转移或共用非常困难,通常表现为0价,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内部也不存在化学键,只有范德华力。
价,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内部也不存在化学键,只有范德华力。
3、化学变化是以生成新物质为标志,化学变化的发生必然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的形成,11:氯化铵受热分解时破坏了氯离子和铵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铵根离子内部氮原子和氢原子的共价键,同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共价键和氨分子内部的三个共价单键;2:水通电分解,破坏了水分子内部的极性键,同时,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内部的非极性键。
键。
4、物理变化是以没有生成新物质为标志,物理变化的发生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的化学键形成,例1:氯化氢溶于水,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被破坏,氯化氢变成了盐酸,氢原子和氯原子在溶液中分别以氢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根本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例2:冰的熔化和干冰的气化。
冰的气化。
5、离子键是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核对最外层电子之间)和静电斥力(核与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
6、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
7、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可以是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形成的铵根离子,但不能是氢离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可以是单核阴离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可以是单核阴离子(N N 3- 、O 2- 、F - 、Cl - 、S 2-)、双核阴离子(、双核阴离子(OH OH -、C 、CN -、O 、HS - 、ClO -)、多核阴离子(、多核阴离子(CO CO、SiO 、SO 、NO 、NO 、ClO 、PO 、SO 、ClO ),注意: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0df8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键的分类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原子联结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化学键可以根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分为五类:原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键及非共价键。
1. 原子键:原子之间由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也称单原子键,只存在于少量元素的某些化合物中,如H2、Cl2等;
2. 共价键:是指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共享,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如HCl、H2O、CH4等;
3. 离子键:是指离子之间由相互作用形成的键,一般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的,如NaCl、CaCl2等;
4. 分子间键:是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键,是化学键中最特殊的一种,如氢键、氯键等;
5. 非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由于氢原子存在而形成的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如氨基酸分子之间的氢键等。
二、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
它可以根据电子对的数量进行分类:
1. 单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1的共价键,如H-Cl、H-Br 等;
2. 双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2的共价键,如Cl-Cl、O=O等;
3. 三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3的共价键,如N#N、C#N 等;
4. 多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超过3的共价键,如C≡N、C≡C等。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df81b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化学键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在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对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化学键的分类根据电子的共享与转移,化学键可分为以下几类:1.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电子的转移,形成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2.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间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电子的共享,形成原子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力。
3. 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两者形成的一种共价键。
配位键常见于过渡金属配合物中。
4. 氢键: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氢键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但在生物大分子中起着重要作用。
5.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金属键的特点是电子的自由流动,形成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二、化学键的性质与强度1. 化学键的性质:(1)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程度越大,键越稳定。
(2)饱和性:共价键具有饱和性,一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有限,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
(3)极性:共价键的极性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决定。
电负性相差较大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较大。
2. 化学键的强度:(1)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有关。
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2)共价键:共价键的强度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和成键数有关。
电负性相差较小,原子半径较小,成键数较多的共价键较强。
(3)氢键:氢键的强度较共价键和离子键弱,但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4)金属键:金属键的强度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原子半径和堆积方式有关。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1. 化学键的形成:(1)离子键:通过电荷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进而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云的叠加,形成共价键。
(3)配位键:通过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与提供空轨道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配位键。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821669ce2f0066f4332234.png)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a、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
b 、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A、A==A、A≡A,如Cl-Cl、C=C、N≡N A”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表示。
知识点五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1、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与物理变化的关系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
物理变化的发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知识点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一、分子间作用力⒈定义:分子之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2、主要特征:①广泛呢存在于分子之间。
②作用力的范围很小。
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4-5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
③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
④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2)溶质与溶剂间的分子作用力越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27477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2.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范文)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吸引力,它是维持分子或晶体结构稳定的基本力量。
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原子或离子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分子或晶体。
1.2 化学键的类型根据形成方式和性质的不同,化学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键。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键,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2 离子键的特点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较强,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化合物能够导电,因为此时离子可以自由移动。
硬度大、脆性大:离子化合物通常硬度较大,但脆性也大,容易在受到外力时断裂。
2.3 典型离子化合物NaCl(氯化钠):由Na+和Cl离子组成,是最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之一。
CaCO3(碳酸钙):由Ca2+和CO3^2离子组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三、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两个原子通过共享一对或多对电子形成共价键,使得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3.2 共价键的类型单键:由一对共享电子形成,如H2分子中的HH键。
双键:由两对共享电子形成,如O2分子中的O=O键。
三键:由三对共享电子形成,如N2分子中的N≡N键。
3.3 共价键的特点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决定了键的方向。
饱和性:每个原子能够形成的共价键数量有限,取决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极性: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电负性差异,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8ed02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d.png)
(新)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化学键(按章节归纳)本文档将按照《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章节归纳介绍化学键知识。
第一章化学键基础1.1 原子与离子的化学键1.1.1 金属键金属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元素之间,是通过金属原子的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的。
1.1.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引力所形成的强力勾连。
1.1.3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而互相吸引所形成的键。
1.2 化学键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间距离的大小。
通过共价键组成的分子通常比离子键分子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融点。
第二章共价键和共价分子2.1 共价键简介2.1.1 共价键类型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2.1.2 共价键的特点电子互相共享而形成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由两对电子形成,三共价键三对电子。
2.2 共价分子的成对电子成对电子指的是存在于化学键和孤对电子中的电子。
2.3 共价分子的构造共价分子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一个基本分子单位。
第三章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3.1 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非金属原子的电负性随着对原子尺寸的影响而改变。
3.2 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分子极性共价键是指化学键由电负性不同的两种非金属原子组成的共价键。
极性分子是由极性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
3.3 氢键氢键是指由一个非金属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第四章金属间的化学键4.1 金属元素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热传导性等物理性质的元素。
4.2 金属结构与金属键金属晶体具有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晶体结构,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4.3 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原子混合而成的材料,其性质比单一金属材料更为优异。
该文档共介绍了化学键的基础知识、化学键的强度、共价分子、分子离子共存的化学键和金属间的化学键等方面,希望对您复习高一化学必修一课程有所帮助。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K12教育文档)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649d266137ee06eef9184e.png)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三节 化学键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
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三、类型:离子键化学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a.IA、ⅡA族的金属元素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
b.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0H-、SO42—等).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示例共用电子对存在离子化合物中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离子化合物中作用力大小一般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作用力越强原子半径越小,作用力越强与性质的关系离子间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如:MgO>NaCl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所形成的共价分子越稳定,所形成的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
![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https://img.taocdn.com/s3/m/59f9f0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化学高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键化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而化学键作为物质中最基本的构成单元之一,在化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学高一中的化学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第一部分:化学键基础知识1. 原子与分子: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在分子中负责连接原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要理解化学键,首先需要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
2. 原子价电子及其规律:原子中的价电子是参与化学键形成的外层电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以推断元素的价电子数,从而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的倾向。
3.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相互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共价键的长度、键能和键角等参数决定着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本节将介绍共价键的特点、分类及相关概念。
4. 离子键:离子键是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形成的。
离子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尺寸。
小节将讨论离子键的形成、性质以及与共价键的区别。
第二部分:化学键的应用1.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共价键使得物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而离子键使得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本节将通过实例说明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分子结构与功能: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功能。
例如,键角和键的长度可以影响分子的活性和稳定性。
本节将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有机分子的结构与反应活性。
3.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通过解释几个典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明化学键在反应中的断裂和形成。
第三部分:化学键的拓展应用1. 共价键的杂化:杂化理论是解释共价键性质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杂化的概念、杂化轨道的生成以及其对分子构型和键角的影响进行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价键的性质和形成机制。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75b0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1.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中的电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化学键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电子共享键:电子共享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原子中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进行重叠或混成的过程中。
共价键形成的分子通常稳定,并具有共享电子对的特点。
共价键的角度和长度可以由VSEPR理论和实验测定。
2.极性共价键:如果一个原子对共价键中的电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那么它将吸引共享电子对更多,并形成一个偏离平衡位置的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会导致分子的非均匀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引起分子的极性。
3.离子键:离子键是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中。
金属原子通常失去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通常接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较强,但易溶于极性溶剂。
4.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它们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而剩下的电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电子"海"。
金属离子通过这个"海"与周围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通常很强,但易导电和易形变。
5.氢键:氢键是在氢原子与带有强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的分子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氢键是非共价键,其形成是由于氢原子与带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氢键通常较弱,但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在水分子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6.自由基键:自由基键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共价键,自由基是一个具有非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
自由基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自然过程(如DNA损伤和氧化反应)起重要作用。
7.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指非化学键或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力、诱导作用力和分散作用力。
这种力对于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如分子间的吸引力、气体的压缩性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fec5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f.png)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决定了
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
以下是初中化学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
的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例如氯化
钠(NaCl)。
二、共价键
共价键指的是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它们通过共享电子对来
实现稳定。
共价键通常在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例如氧气
(O2)。
共价键的强度可以通过化学键的长度和键能来衡量。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强。
三、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键可以形成固体金属中的晶格结构。
金属键通常在金属与金属之间形成,例如铁(Fe)。
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由于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运动而形成的,对于非极性分子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它在分子间起到维持分子之间距离的作用。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总结,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高一上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
![高一上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3247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c.png)
高一上册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化学键是物质中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在高一上册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几种常见的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化合物中,两个原子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完成键的形成。
一般来说,金属离子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离子则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这种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它们产生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离子键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
比如,氯化钠(NaCl)是一个经典的离子化合物,其由钠阳离子和氯阴离子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来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以实现电子的稳定排布。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之间的化合物中。
例如,氧气(O2)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双共价键结合而成的。
由于共价键不涉及电荷转移,因此共价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导电性。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来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中的原子不断地失去和获取电子,形成了一个电子云,所有的金属原子共享这个电子云。
这种电子云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金属键通常存在于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中。
例如,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其原子通过金属键形成了一个紧密排列的晶体结构。
四、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化学键,它主要存在于氢原子和高电负性(例如氧、氮和氟)原子之间。
在氢键中,氢原子成为一个极正电荷,与邻近的高电负性原子的静电作用形成键。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DNA分子的稳定结构。
综上所述,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氢键是高一上册化学课程中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的帮助。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化学键的性质与应用,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https://img.taocdn.com/s3/m/64f4f9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d.png)
第⼀章第三节化学键第⼀章第三节同位素、化学键知识点⼀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较例1: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D2B.14N 14C C.16O 17O D.⾦刚⽯⽯墨例2:下列8种化学符号:11H2、21H2、14 6C、63Li、2311Na、14 7N、73Li、2412Mg(1)表⽰核素的符号共________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中⼦数相等,但质⼦数不相等的核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数相同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同,它们的中⼦数不同D.6Li和7Li的电⼦数相同,中⼦数也相同2.有关H、D、T、HD、H2、D+、H-这七种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 B.是七种氢元素C.HD和H2均是单质 D.电⼦数相同3.由21H和18 8O组成的11 g⽔中,含有的中⼦的物质的量为( )A.4.5 mol B.5 mol C.5.5 mol D.6 mol4.⾦属钛对⼈体体液⽆毒且能与肌⾁和⾻骼⽣长在⼀起,有“⽣物⾦属”之称。
下列有关48Ti和50Ti的说法正确的是( )A.48Ti和50Ti的质⼦数相同,互称同位素B.48Ti和50Ti的质量数不同,属于两种元素C.48Ti和50Ti的质⼦数相同,是同⼀种核素D.48Ti和50Ti的质⼦数相同,中⼦数不同,互称同素异形体知识点⼆化学键⼀、电⼦式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或“×”来表⽰原⼦的最外层电⼦(价电⼦)的式⼦。
2.电⼦式的书写(1)原⼦的电⼦式书写原⼦的电⼦式时,⼀般将原⼦的最外层电⼦写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上。
例如Si P Na Mg(2)简单阳离⼦的电⼦式简单阳离⼦是原⼦失去最外层电⼦后形成的,其电⼦式就是简单阳离⼦的离⼦符号,例如Na+、Mg2+等。
化学键要点总结
![化学键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2b28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9.png)
一、化学键概念的理解⒈定义: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 ⑴必须是相邻的原子间。
⑵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
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 即共用电子对或得失电子。
⒉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及阴、阳离子间。
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 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 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
⒊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二、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叫做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电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三、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键型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特点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形成条件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举例Cl2HCl四、化学键与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因此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并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
必须注意: 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新键的形成一般释放能量。
对于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就是比较需要吸收的总能量和释放的总能量的大小。
如H2 + Cl2 ==== 2HCl可以从以下两点理解:⑴反应需要点燃, 是由于断开H—H、Cl—Cl键需要能量。
⑵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断开旧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
五、物质中化学键的判断规律1.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可能还有共价键。
化学键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d05cf4e59eef8c75fbfb3bc.png)
化学键一、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是指使离子或原子之间结合的作用。
或者说,相邻的原子或原子团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惰性气体就不存在化学键。
2、分类: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
3、意义:①解释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成:绝大部分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离子或者原子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形成的。
②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原子重新组合就是通过反应物原子间化学键的断裂,然后又重新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
二、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1、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本质:静电作用4、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5、成键条件:活泼金属(IA IIA)与活泼非金属(VIA VIIA)之间的化合物。
6、结果:形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化合物。
离子晶体就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而形成的晶体。
7、范围: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金属之间容易形成离子键。
特别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金属与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之间。
例如:氧化钾、氟化钙、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钾三、共价键:1、概念: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本质:静电作用3、方式: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静电作用。
4、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5、结果:形成共价单质或共价化合物。
共价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单质。
共价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所形成的化合物。
6、范围:共价单质有H2、B、C、N2、O2、O3、F2、Si、P、S、Cl2、Br2、I2.共价化合物主要有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的氧化物、酸、非金属的氯化物。
7、类型: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
主要存在于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共价键。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6404488e9951e79b892750.png)
化学键【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要点一、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例如Na 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要点二、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高一总结化学键的知识点
![高一总结化学键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3e08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b.png)
高一总结化学键的知识点高一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其中之一就是化学键。
这是理解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础,因此是高中化学的关键。
1.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用于将原子组合成分子、晶体和化合物。
化学键形成时,原子通过共用、转移或共享电子来达到最稳定的电子构型。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2.共价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适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区域,这样的重叠使得电子能量更低,也更加稳定。
根据电子云的重叠程度,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双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三键中,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
3.离子键离子键形成于电子的转移。
它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通常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由于电静力吸引,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形成了电荷吸引力,从而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极其强大的结合力和高熔点。
4.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的特殊化学键,其特点是金属原子之间的共用自由电子形成了电子海。
金属键的存在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因为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此外,金属键还赋予了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5.键的极性在共价键中,由于不同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共享的电子对可能会倾向于一个原子。
这种不均匀共享会导致键的极性。
极性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种类型。
在非极性键中,电子对平均地共享在两个原子之间;在极性键中,电子对更倾向于一个原子,导致一个原子部分带正电,另一个原子部分带负电。
6.键的长度和强度化学键的长度取决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电子云的重叠程度。
一般来说,共价键比离子键和金属键要短。
强度方面,离子键最强,金属键次之,共价键最弱。
7.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决定反应类型和速率的重要因素。
断裂键需要输入能量,形成键则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及典例解析)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及典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193bab6c175f0e7dd1374b.png)
[目标导航] 1.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认识化学键的含义,并从化学键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阴离子和阳离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4)存在:离子化合物。
(5)表示:电子式:如NaClMgCl2NaOH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形成过程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如:原子:NaNa×、Mg×Mg×、;阳离子:Na+Na+、Mg2+Mg2+;阴离子:、。
①形成过程:提醒NH4Cl是离子化合物而不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是,而不是。
议一议(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2)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吗?答案(1)不一定。
一般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但也可能生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
(2)不一定。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除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O—H共价键。
二、共价键及其表示方法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能形成共价键。
(4)存在①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体),如H2、O2、N2、O3。
①共价化合物,如CO2、HCl、H2SO4、SiO2。
①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a2O2、Na2CO3、NH4Cl。
(5)分类(6)表示:①电子式:如HCl、H2H··H、H2O;①结构式:如N2N≡N、HCl H—Cl、CO2O===C===O。
2.共价化合物(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化学键 知识点概括
![化学键 知识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6206b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5.png)
化学键_知识点概括标题:化学键——知识点概括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本文将简要概括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基本概念。
一、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静电引力、共价键、离子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物质稳定性的来源。
二、化学键的类型1、离子键:离子键形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静电引力。
当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它们会形成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共价键形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间的电子共享。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会相互作用,形成共用电子对。
这种共用电子对被称为共价键。
3、金属键:金属键形成是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容易失去,而空轨道容易接受电子。
金属原子通过失去电子,与其它原子或分子形成金属键。
4、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根据共价键的极性不同,可以将共价键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偏向其中一个原子,而非极性共价键是指共用电子对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三、化学键的本质化学键的本质是原子或分子间电子的重新分布。
当两个原子或分子相互靠近时,它们的电子会相互作用,导致电子的重新分布,从而形成化学键。
这种电子的重新分布是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物质稳定性的来源。
四、化学键的重要性化学键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解释物质稳定性和性质的关键因素。
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硬度、熔点、溶解度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和物质合成的基础过程。
因此,理解化学键对于学习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至关重要。
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
本文简要概括了化学键的定义、类型、本质和重要性,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化学键知识点化学键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结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非极性共价键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共用电子对 形成条件 通式及示例
相同 不偏向任何一方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A— A、 A==A、 A≡ A,如 Cl-Cl 、 C=C、 N≡N
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 1 页 共 5 页
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原子半径越小,作用力越强
②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当分子间距离为分子本身直径的
4-5 倍时候,作用力迅速减弱。
③分子间作用力能量远远小于化学键。
④范德华力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1)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这种力使物质融化或汽化需要的能量越多,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对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气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常见易形成氢键的化合物: H2O 、HF 、 NH3 等 .
2. 特点①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②氢键的键能比化学键能小,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因此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其强度比化学键弱得多,又不
属于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但它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3.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1 )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因物质熔化或液体气化时必须要破坏氢键。 如:H2O比同族 H2S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化学键类型 概念 成键微粒 成键性质 形成条件
形成示例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 a. IA 、Ⅱ A 族的金属元素与Ⅵ A、Ⅶ A 族的非 金属元素。 b .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电的原子团之间 ( 如 Na+与 0H—、 SO42- 等 ) 。
( 2)溶质与溶剂间的分子作用力越大,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如:
CH4和 H2O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 CH4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机型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二、氢键
1. 定义:某些氢化物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
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 3 页 共 5 页
3
( 2)这种表示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式子,类似于化学方程式,因此,它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是,用于连接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符号,一般用“→”而不用“
=”。
(3)不是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电子的得失,如
NH 4+与 Cl -结合成 NH 4Cl 的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 4 页 共 5 页
4
Na+、 [] ”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
、氟离子
③ 原子团的电子式: 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 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并在右上角标出“ n—”或“ n+”电荷字样。
。 而且还应用括号 “ [] ”括起来,
例如: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
(3)部分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
高中化学必修 2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 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
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 ( 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 3)“相
的熔沸点高
( 2 )分子间形成的氢键对物质的水溶性、溶解度等也有影响。如
NH3 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
之间已形成氢键。
( 3 )水中氢键对水的密度的影响: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膨
胀,密度减小。 【实验 1-2 】
钠和氯气反应实验的改进建议及说明:
1. 教材中演示实验的缺点:( 1)钠预先在空气中加热,
共价键越强 (键能越大) ,所形成的共价分子越 稳定,所形成的原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稳 定性: H2O>H2S,熔沸点:金刚石 >晶体硅 Cl 2、 HCl、 NaOH(O、 H之间 )
极性共价键 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不同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A—B、 A==B、 A≡ B,如 H-Cl 、 C=O、 C≡ N
二、结构式:将分子中的共用电子对用短线表示,而反映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结合方式的式子叫做物质的
结构式。单双三键分别用—、 =、≡表示。
知识点五 化学键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 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任何反应都必然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与物理变化的关系 发生物理变化的标志是没有生成新物质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断裂,但不会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物理变化的发 生也可能没有化学键的断裂,只是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或范德华力如冰的融化和干冰的气化。
实例
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金属阳离子或 NH4+、非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 离子没有分子 离子键,还可能有共价键 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强 碱、大多数盐 MgO、 Na2O2 、 KO2 、 Ba(OH)2 、 MgSO4 、 Kal(SO 4) 2.12H 2O
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如:
2.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 ( 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 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会生成氧化物,影响钠在氯气中燃烧;( 2)预先收集的氯气
在课堂演示时可能不够;( 3)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染。
2. 改进的装置(如图 1-2 )。
3. 实验步骤:( 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
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图示安装好;( 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
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 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
共价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分子或原子、没有离子
只含有共价键 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含氧酸、弱碱、 少数盐大多数有机物 CO2、SiO2、NH3、H2SO4、Al(OH) 3、HgCl 2、C12H22O11
性 状态
导电性 质
通常以晶体形态存在 熔融状态能导电、 易溶物质在水溶液里能导电
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 (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 相.邻.”和“ 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
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气态、液体或固态 熔融状态不导电,易溶物质在水溶液里可能导电 或不导电
类别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熔融时克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或共价键
服的作用
熔沸点
较高
较低(如 CO2)或很高(如 SiO2 )
( 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一个化合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以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 共用电子对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 某些不活泼金属与非金属之间。
共用电子对
存在 作用力大小
与性质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中 一般阴、 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作用 力越强 离子间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越高。 如: MgO>NaCl
实例
NaCl、 MgO
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2) 含金属元素
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 A1C13、 BeCl2 等是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化学键的种类
实例
非金属单质
无化学键 非极性共价键
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分子) O=O 、 Cl — Cl 、H —H
He 、 Ne
共价化合物
只有极性键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H 2O、CO2 H 2O2
离
只有离子键
、
子
化
离子键、极性共价键
合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物
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 2 页 共 5 页
2
知识点四 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一、电子式: 1.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
”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
(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 Li +、 Ca2+、 Al 3+等。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热钠,钠熔化并燃烧。
4.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
5. 改进实验的优点:( 1)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
( 2)安全可靠,污染少。
6. 实验条件控制:( 1)高锰酸钾要研细;( 2)盐酸质量分数为 30%~34%。
概念 能量 性质影响
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较大 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