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B.柴达木盆地
D.准葛尔盆地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B.暧锋天气
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B.赤道地区
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5.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
B.暧锋
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B.桂林山水
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B.河套平原
D.黄淮平原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B.经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B.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B.北京市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
20.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是()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50分)
12分)阅读毛泽东同志写于1935年10月的一首七律并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远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工农红军的远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既要战胜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还要逾越前进途中的"万水千山"。列出其中著名的高山大川。
3.金沙江、大渡河地势险要,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4.岷山位于秦岭以南,为什么会出现“千里雪”的景观?
(二)(28分)阅读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回答问题:
1.“一桥飞架南北”是指当时正在兴建中的_______,时值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执行当中。该桥的建成连接了京汉、粤汉两条铁路,使得北京到广州的铁路运输变得畅通无阻。
2.“万里长江”全长_______千米,为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居第三位。毛泽东同志所畅游的江段位于长江_____游的_______(城市)地区。该城市位于长江与_______交汇处,为_______省的省会。
3.毛泽东同志笔下的“高峡”指的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它自上而下依次为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如今已经变为现实,长江干流葛洲坝和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先后建成并发挥巨大效益。
5.试分析“高峡”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作者是在黄河游的一个地方登高远望的。(鹳雀楼: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
2、前两句道出的两个方位名词是、。
3、“白日依山尽”是地球的结果。
4、“黄河入海流”指黄河注入渤海,其发源于是我国第二长河。
5、最后两句揭示的生活哲理是什么?
一、参考答案:1.C2.B3.B4.C5.D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二(一)(12分)参考答案:1.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或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2.①横亘于赣湘粤桂四省区之间的五岭(南岭)、大娄山、岷山、大雪山等。②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等。(山川各举两例即可);3.金沙江、大渡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河流下切,降水丰沛,因此水力资源丰富。4.岷山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
(二)(28分)参考答案:1.武汉长江大桥2.6300中武汉汉江湖北3.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水能极其丰富4.三峡5.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三) (10分)答案:1、中游2、西、东3、自转4、巴颜喀拉山5、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