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辉县市城北中学郜双梅

摘要:面对着21世纪以来各种世俗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学生自我观念的强化,外来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模糊混乱,造成无纪律、无道德,集体观念淡薄、法制意识弱化的现象。历史学科的教材中,渗透着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内心深处提高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学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无限热爱的一种崇高思想感情。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国魂”,也是全国人民对祖国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历史学科的教材中,渗透着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由此,我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就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谈谈几点意见。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发源地之一,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体现。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人才辈出,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形成了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优良品格和气质,孕育了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脊梁、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为源泉和以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特征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文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了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英勇顽强的斗争历史,自从1840年,英国使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国门后,我们中华民族在近代百年里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凌与瓜分。但是我中华不乏爱国仁人志士:虎门销烟中林则徐果敢点燃了燃烧流入残害中华民族的那把大火;鸦片战争中舍身殉国保炮台的关天培;为求国家富强致力洋务运动、不畏年事已高西征新疆的左宗棠;因炮弹打光而驱舰撞向日舰吉野号的邓世昌……从这些历史教育素材中,教育学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学生在现代社会里去体会、认识我们柔弱的过去,让学生们去感受我们当时清政府虽然是腐朽落后的社会,依然不乏爱国志士为了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而轰轰烈烈的拼搏;让学生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在国与家的选择中,进一步对爱国主义进行升华,真正感悟到什么叫作“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使命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我们传承着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中,不管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长征精神还是井冈山精神,不管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还是抗洪精神,从古至今,无不都是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如果说,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表现在“拯救中华”上,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爱国主义则集中表现在“振兴中华”、“爱我中华”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史实对学生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令国人欢欣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物资丰富,国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由温饱走向小康,从每个家庭的变化都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学生懂得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沿着怎样的道路前进,使学生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们高昂的民族凝聚力,自觉地树立起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的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愈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香港、澳门问题已得到解决。港、澳回归是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事件。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突出地摆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通过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把台湾同胞的利益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立起来的任何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联系今天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引导青少年拥护党和政府这一正确的方针,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对学生进行竞争和忧患意识教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代儒家学派孟子的话语。它教育我们无论在何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古人尚且明白。生活在当今高速科

技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人被安逸冲淡了忧患意识,有的人甚至忘却了曾经被列强凌辱的日子,忘却了过去的伤痛,特别是青少年.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对于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的认识比较淡薄.所以忧患意识教育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以当前的国际复杂的形势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正向极化趋势发展,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日美联合防御体系的建立,东盟国家的疯狂扩军备战,南亚的军备竞赛,中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发展空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以便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如钓鱼岛事件,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和历史缘由加以说明,再加以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遭受的屈辱历史教育,以德引导,旁敲侧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当然,分析钓鱼岛事件,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说要下一代记住历史,报仇国耻,而应该以此为动力,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引导他们思考: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青少年学生只有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不容缓慢,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