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重点注释默写习题及答案
陈涉世家重点字词句练习及答案

《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 (朝代)着名家,家,家。
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共篇,五大部分:、、、、。
二、语音涉夏佣辍鹄闾适度数将罾谏间篝铚恚笞宁三、通假字为天下唱发闾左适戍渔阳将军身被坚执锐卜者知其指意固以怪之矣四、古今异义卒中往往语)今义:(古义:)今义:楚人怜之(古义:)夜篝火(古义:今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今义:(古义:)借第令毋斩今亡亦死(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天下苦秦久矣 2 王:苦:笞:、尉果笞广3 4 目:、皆指目陈胜所罾鱼腹中、置人篝火: 6 5、夜篝火夜:罾:坚:、将军身被坚执锐7 锐:忿恚: 8、忿恚尉六、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道道不通伐无道公等遇雨等死,死国可乎等.数扶苏以数谏故数言欲亡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指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所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辱之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召令徒属陈守令皆不在与尝与人佣耕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怅恨久之之辍耕之垄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杀之上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应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不当立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此时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行卜行收兵或以为死以扶苏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从民欲也欲广故数言欲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为张楚号为为天下唱若为佣耕七、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会:、会天大雨2 屯:亡:、或以为亡3 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扶苏以数谏故数: 6等:5、等死: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7 8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怅:、怅恨久之 10之:、辍耕之垄上9.11、苟富贵,无相忘苟:八、判断句式1、陈胜者,阳城人也2、此教我先威众耳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号为张楚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完整版)《陈涉世家》练习题及答案

《陈涉世家》练习题班级姓名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朝代)著名家,家,家。
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体史。
共篇,五大部分:、、、、。
二、给下面字注音。
鹄闾適罾谏篝恚笞铚三、找出下面通假字并解释。
发闾左適戍渔阳通假字:通“”,。
为天下唱通假字:通“”,。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假字:通“”,。
卜者知其指意通假字:通“”,。
固以怪之矣通假字:通“”,。
四、找出下面古今异义词,在下面划上横线,并在括号里解释。
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楚人怜之(古义:今义:)夜篝火(古义:今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今义:)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借第令毋斩(古义:今义:)今亡亦死(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3、尉果笞广笞:4、皆指目陈胜目:5、夜篝火夜: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8、忿恚尉忿恚:六、解释下列词语(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道道不通伐无道等等死,死国可乎公等遇雨数扶苏以数谏故数言欲亡故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陈胜自立为将军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指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所置人所罾鱼腹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令辱之召令徒属陈守令皆不在与尝与人佣耕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杀之上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应佣者笑而应曰宜多应者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当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不当立当此时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乃行卜行收兵以扶苏以数谏故或以为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激怒其众欲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号为张楚为若为佣耕为天下唱七、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2、会天大雨会:3、或以为亡亡: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5、等死:等:6、扶苏以数谏故数: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9、辍耕上垄上之:10、怅恨久之怅:之:11、苟富贵,无相忘苟:八、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陈涉世家》注释、翻译、简答带答案

《陈涉世家》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2020最新部编版教材又收录了《陈涉世家》,根据最新教材编辑的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②【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之,去、往。
③【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④【苟】如果。
⑤【若】你。
⑥【太息】长叹。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⑨【屯】停驻。
⑩【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⑪【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⑫【会】适逢,恰巧遇到。
⑬【度】推测,估计。
⑭【失期】误期。
⑮【亡】逃跑。
⑯【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⑰【等】同样。
⑱【死国】为国事而死。
⑲【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⑳【数】屡次。
㉑【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㉒【或】有人。
㉓【怜】哀怜,怜悯。
㉔【诚】如果。
㉕【唱】同“倡”,倡导、发起。
㉖【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㉗【乃行卜】就去占卜。
㉘【指意】意图。
指,同“旨”。
㉙【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㉚【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㉛【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㉜【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丹,朱砂。
书,写。
王,称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㉟【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以,同“已”。
㊱【间】私下。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军队驻扎。
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㊳【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㊴【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㊵【往往语】到处谈论。
㊶【指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㊷【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
部编版九下文言文《陈涉世家》全文注释翻译练习(后附答案)

陈涉世家全文注释翻译练习第一段: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句子翻译)翻译: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子翻译)翻译: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句子翻译)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翻译: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失期,法皆斩。
(句子翻译)翻译: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句子翻译)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句子翻译)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翻译:翻译:翻译: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于是)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 ēng)()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哉。
翻译:翻译:翻译:翻译:尉果笞()广。
尉剑挺( ),广起,夺而( )杀尉。
陈胜佐( )之,并( )杀两尉。
翻译: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七()。
(句子翻译)翻译:(句子翻译)徒属皆曰:“敬受命()。
”翻译:翻译: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翻译:行收(),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 )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翻译: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 )坚( )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翻译: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复习练习(含答案)

《陈涉世家》一、语音涉(shâ)夏(jiǎ)佣(yōng) 辍(chuî)鹄(hú)闾(lǘ)適(zhã)度(duï) 数(shuî) 将(jiàng) 罾(zēng) 谏(jiàn) 间(jiàn) 篝(gōu)恚(huì) 笞(chī)宁(nìng) 铚(zhì) 以应(yìng)会(huì)计事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指“被流放”)2、为天下唱(“唱”通“倡”,可译为“倡导”)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可译为“穿着”)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译为“已经”)三、古今异义词1、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2、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3、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ài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6、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7、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8、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本作“”,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是“窃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之义,可以解做“暗地里”。
“之”,去、往。
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打、杖打。
九下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含答案)

九下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他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不顾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发愤著书,终于写成《史记》。
2、作品《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大事年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前四史”(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2)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前206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
(3)南朝宋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这部书记载了整个东汉(自光武帝刘秀至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
(4)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
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译文】(中括号加粗的为重点字义)陈涉世家《史记》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之:去、往](休息),惆怅了好久,对同伴们说:"如果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鹊: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完整版)陈涉世家_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陈涉世家_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通假字【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流放充军。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倡导。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中间 ;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篝火】古义:用笼子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尉果笞广】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打【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狐鸣呼曰】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死国可乎】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乃丹书】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法皆斩】法:名词做介宾短语,按法律。
陈涉世家重点注释默写

《陈涉世家》精品练习题带答案(2019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2019最新部编版教材又收录了《陈涉世家》,根据最新教材编辑了这份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②【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之,去、往。
③【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④【苟】如果。
⑤【若】你。
⑥【太息】长叹。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⑨【屯】停驻。
⑩【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⑪【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⑫【会】适逢,恰巧遇到。
⑬【度】推测,估计。
⑭【失期】误期。
⑮【亡】逃跑。
⑯【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⑰【等】同样。
⑱【死国】为国事而死。
⑲【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⑳【数】屡次。
㉑【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㉒【或】有人。
㉓【怜】哀怜,怜悯。
㉔【诚】如果。
㉕【唱】同“倡”,倡导、发起。
㉖【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㉗【乃行卜】就去占卜。
㉘【指意】意图。
指,同“旨”。
㉙【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㉚【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㉛【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㉜【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丹,朱砂。
书,写。
王,称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㉟【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以,同“已”。
㊱【间】私下。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军队驻扎。
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㊳【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㊴【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㊵【往往语】到处谈论。
㊶【指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陈涉世家默写篇

默写一:《陈涉世家》班级:姓名:字音:陈涉( )阳夏( )佣( )耕辍( )耕鹄( )鹄闾( )左適( )戍度( )数( )谏将( )兵罾( ) 数谏( ) 间( )令( )gōu火忿huì( )笞( )宁( )铚( )答案:1、会(会:副词,可译为“适逢”“恰巧”)(会:动词,可译为“聚集”“集合”)2、故(故:名词,可译为“缘故”“原因”)(故:副词,可译为“故意”“特意”)3、等(等:副词,可译为“等同”“同样”)(等: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诸位”)4、数(数:读shuò,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数:读shuò,副词,可译为“多次”“屡次”)5、次(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次: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6、书(书:动词,可译为“书写”)(书,名词,可译为“字条”)(名词,书本)(名词,书信)7、指(指:意图)(用手指着)(手有百指,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8、为(为:读wéi,动词,可译为“做”)(为:读wèi,介词,可译为“向”)9、以(以:介词,可译为“因为”)(以:和“为”组成动词“以为”,可译为“认为”)(以:介词,可译为“用”“拿”“把”)(以:连词,可译为“来”“以便”)10、之(之:动词,可译为“去”“到”)(之:音节助词,无实义,)(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之:代词,“他”,指扶苏)一、为一动词wéi ⒈“做” 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⑥好为《梁父吟》⑦行拂乱其所为⒉“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以丛草为林④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以牒为械⒊“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⒋“是” 例:①知之为知之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天下为公④中轩敞者为舱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⑥此为何若人⑦若为佣耕二介词wèi ⒈“替、给、向”例:①愿为市鞍马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为楚造云梯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为天下唱⒉“被”例:①二虫尽为所吞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山峦为晴雪所洗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⑤士卒多为用者⑥贤能为之用二、之一动词“到” 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二助词⒈“的” 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⑪主谓间,取独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大道之行也④甚矣,汝之不惠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⑫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⑬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⑭凑足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③怅恨久之④公将鼓之三代词⒈代人例:①或置酒而招之②借旁近与之⒉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一、为一动词wéi ⒈“做” 例:①并自为其名②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③为我为云梯之械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行拂乱其所为⑥好为《梁父吟》⑦行拂乱其所为⒉“作为、当作、成为” 例:①弃其杖,化为邓林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③以丛草为林④武陵人捕鱼为业⑤以牒为械⒊“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⒋“是” 例:①知之为知之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天下为公④中轩敞者为舱⑤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⑥此为何若人⑦若为佣耕二介词wèi ⒈“替、给、向”例:①愿为市鞍马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④不足为外人道也⑤为楚造云梯⑥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⑦为天下唱⒉“被”例:①二虫尽为所吞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山峦为晴雪所洗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⑤士卒多为用者⑥贤能为之用二、之一动词“到” 例: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辍耕之垄上二助词⒈“的” 例:①水陆草木之花②虽有千里之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⒉无义,不译⑪主谓间,取独例: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③大道之行也④甚矣,汝之不惠⑤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⑥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⑦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⑫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⑬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马之千里者⑭凑足音节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鸣之而不通其意③怅恨久之④公将鼓之三代词⒈代人例:①或置酒而招之②借旁近与之⒉代物例:①渔人甚异之②录毕走送之③策之不以其道⒊代事例:①闻之,欣然规往②属予作文记之③弗之怠④吾既已言之王矣⑤肉食者谋之三、以一介词⒈“把、拿、用” 例:①以衾拥覆②徐喷以烟⒉“凭借、按照” 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④何以战⒊“因为” 例:①以中不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于④勿以善小而不为⑤不以千里称也⑥徒以有先生矣⑦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⑧先帝不以臣卑鄙二连词⒈表目的“来” 例: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④河曲智叟亡以应⑤令辱之,以激怒其众⑥杀之以应陈涉⒉表修饰,同“而”的用法例:①俯身倾耳以请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三动词“认为” 例: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③皆以美于徐公四、而一表并列“和、又、并且”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起坐而喧哗者③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④国险而民附⑤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⑥生于忧患而无于安乐⑦蔚然而深秀⑧舍鱼而取熊掌二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例:①日出而林霏开②既醉而退③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夺而杀尉⑤挟天子而令诸侯⑥呼尔而与之⑦长跪而谢之三表修饰不译例:①朝而往,暮而归②杂然而前陈者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执策而临之⑤佣者笑而应曰⑥面山而居⑦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⑨仰而视之⑩在楚城上而待楚寇四表转折“但是、却、然而”例: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人不知而不愠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足肤龟裂而不知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⑦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⑧出淤泥而不染⑨邻有短褐而欲窃之五表因果“因而”例: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②(夸父)道渴而死五、于一表比较:有超过的意思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所欲有甚于生者③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二引出时间、地点、对象“在、到、向、从、对于” ⒈引时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②试用于昔日⒉引地点:①躬耕于南阳②战于长勺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⒊引对象: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过于诸侯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③胡不见我于王④生于忧患⑤万钟于我何加焉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三表被动“被” ①受制于人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六、者一指代人、物,“的人、的东西” ①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②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卜者知其指意④或异二者之为⑤得道者多助⑥为天下唱,宜多应者⑦往来而不绝者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⑨肉食者谋之⑩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⒒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⒓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二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①陈涉者,阳城人也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③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三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①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②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⑤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陈涉世家练习题汇总含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理解题汇总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阅读理解】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语言、动作、神态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陈胜为人佣耕时跟同耕者的一次谈话,反映了陈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反映了陈胜年轻时有远大抱负。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句中的“燕雀”比喻_见识短浅的人_,“鸿鹄”比喻__有远大抱负的人_ 。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画龙点睛,关涉主篇。
5、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6、“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7、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①扶苏被杀②楚人多爱戴项燕“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8、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效果:取得了成功,具体的是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通假字:1、適戍渔阳通2、固以怪之通3、为天下唱通4、身被坚执锐通5、无相忘通6、知其指意通二、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古:今:2、又间.令吴广古:今:3、卒中往往语古:今:4、会.天大雨古:今:5、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今:6、楚人怜.之古:今:7、比.至陈古:今:8、等.死,死国可乎古:今:9、今诚.以吾众古:今:10、或.以为死古:今:三、一字多义:1、之:辍耕之.垄上()鸿鹄之.志()怅恨久之.()二世杀之.()固以怪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楚人怜之.()2、以: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祭以.尉首()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或以.为死()3、已:壮士不死即已.()皆已.失期()4、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5、故: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6、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将.尉醉()王侯将.相宁有()7、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乃.立为王()乃.行卜()乃.入据陈()8、令:借第令.毋斩()又间令.吴广()9、次:皆次.当行()吴广之次.所旁()10、应:宜多应.者()佣者笑而应.曰()11、数:数.有功()卒数.万人()扶苏以数.谏故()数.日()12、为: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为.屯长()为.天下唱()号为.张楚()若为.佣耕()士卒多为.用者()或以为.死()陈涉乃立为.王()吴广为.都尉()13、号:号.令召三老()号.为张楚()14、欲: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15、指: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16、道:道.不通()伐无道.()17、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18、上: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19、与:尝与.人佣耕()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四、词性活用: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忿恚.尉()3、此教我先威.众耳()4、狐鸣呼曰()5、将军身被坚执锐()()6、上使外.将兵()7、皆指目陈胜()8、尉果笞.广()9、置人所罾.鱼腹中()10、夜篝火..()11、皆刑.其长吏()12、袒.右()13、固以怪.之()14、将兵徇蕲以东()15、失期,法.皆斩()五、重点字词解释:1、怅.恨久之()2、苟.富贵()3、陈涉太息()4、適戍渔阳()5、屯.大泽乡()6、皆次.当行()()7、度.已失期()8、吴广素.爱人()9、念.鬼()10、并.杀两尉()11、为坛而盟.()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3、蕲下.()14、比.至陈()15、豪杰()16、社稷()17、尝.与人佣耕()18、戍死者固十六七()19、将军身被坚执锐...()()()20、若.为佣耕()六、翻译句子: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课后注释默写

《陈涉世家》课后注释默写第一篇:《陈涉世家》课后注释默写《陈涉世家》课后注释1.节选自《________》。
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
《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史,记录由传说的黄帝到西汉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2.阳城:地名,今河南登封东南。
3.阳夏:地名,今河南太康。
4.佣:_________5.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辍,_________ 之,________6.怅恨:_______________ 怅,_________ 恨,_______7.苟:___________8.若:___________9.太息:_________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燕雀,_______________ 鸿鹄,__________________ 11.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为皇帝,称为二世。
12.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闾左,_________ 適,__________ 戍,_______ 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13.屯:_________ 14.皆次当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_______ 当行,____________ 15.屯长:_________________ 16.会:_____________ 17.度已失期:____________ 度,______ 18.亡:_________19.举大计:______________ 举,______ 20.等:_________21.死国:______________ 死:_________ 22.苦秦:____________ 23.扶苏:秦始皇的长子。
初三语文上册《陈涉世家》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初三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上册《陈涉世家》词语解释及翻译练习(附答案)(初三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陈涉世家》句子翻译默写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3天下苦秦久矣。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5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7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8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11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 ,功宜为王。
”12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字词解释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
”A 少:B 尝:C 佣:D 耕:E 辍:F 之:G 垄:H 怅:I 之:J 苟:K 无:L 相:3、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之志哉!”A 佣:B 若:C 何:D 太息:E 嗟乎:F 燕雀:G 安:H 鸿鹄:4、二世元年七月,发 闾左 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A 发:B 闾:C 闾左:D 適: E適戍: F 屯: G 次: H 为: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A 会:B 度:C 失期:D 法:6、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A 亡:B 举大计:C 等:D 死:7、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A 苦:B 闻:C 少子:D 乃:8、扶苏以 数 谏 故,上使外将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_ng写作《修改润色》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视频课文朗读视频讲解:课文知识点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陈涉世家》复习练习(含答案)

《陈涉世家》一、语音涉(shè)夏(jiǎ)佣(yōng) 辍(chuò)鹄(hú)闾(lǘ)適(zhé)度(duó) 数(shuò) 将(jiàng) 罾(zēng) 谏(jiàn) 间(jiàn) 篝(gōu)恚(huì) 笞(chī)宁(nìng) 铚(zhì) 以应(yìng)会(huì)计事二、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指“被流放”)2、为天下唱(“唱”通“倡”,可译为“倡导”)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可译为“穿着”)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可译为“已经”)三、古今异义词1、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2、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3、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会商议/今义:[kuàijì]指管理财务的人员)(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6、借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设,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7、今亡亦死(古义:逃亡/今义:死)8、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本作“”,表示月光由门缝射入,这里是“窃伺间隙,不欲令众知之”之义,可以解做“暗地里”。
“之”,去、往。
今义:间,中间,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打、杖打。
《陈涉世家》文言现象、翻译、重点注释、理解性默写积累

《陈涉世家》精品练习题带答案(2019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②【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之,去、往。
③【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④【苟】如果。
⑤【若】你。
⑥【太息】长叹。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⑨【屯】停驻。
⑩【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⑪【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⑫【会】适逢,恰巧遇到。
⑬【度】推测,估计。
⑭【失期】误期。
⑮【亡】逃跑。
⑯【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⑰【等】同样。
⑱【死国】为国事而死。
⑲【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⑳【数】屡次。
㉑【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㉒【或】有人。
㉓【怜】哀怜,怜悯。
㉔【诚】如果。
㉕【唱】同“倡”,倡导、发起。
㉖【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㉗【乃行卜】就去占卜。
㉘【指意】意图。
指,同“旨”。
㉙【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㉚【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㉛【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㉜【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丹,朱砂。
书,写。
王,称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㉟【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以,同“已”。
㊱【间】私下。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军队驻扎。
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㊳【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㊴【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㊵【往往语】到处谈论。
㊶【指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㊷【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
意思是,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㊸【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陈涉世家》注释、翻译、简答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

《陈涉世家》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2020最新部编版教材又收录了《陈涉世家》,根据最新教材编辑的习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尝与人佣耕】②【辍耕之垄上】。
之,③【怅恨】④【苟】⑤【若】⑥【太息】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
鸿⑧闾,。
闾左,。
適,⑨【屯】⑩【皆次当行】次,。
当行,⑪【屯长】⑫【会】⑬【度】⑭【失期】⑮【亡】⑯【举大计】⑰【等】⑱【死国】⑲【苦秦】⑳【数】㉑【上使外将兵】㉒【或】㉓【怜】㉔【诚】㉕【唱】㉖【宜多应者】㉗【乃行卜】㉘【指意】。
指,。
㉙【足下】㉚【卜之鬼乎】㉛【念鬼】。
念,。
㉜【威众】。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
书,。
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㉟【固以怪之矣】。
以,。
㊱【间】。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丛祠,。
㊳【篝火】。
篝,。
㊴【狐鸣】。
㊵【往往语】。
㊶【指目】。
㊷【多为用者】。
㊸【将尉】。
㊹【忿恚】。
㊺【令辱之】。
之,。
㊻【笞】。
㊼【剑挺】。
㊽【并】。
㊾【召令徒属】。
㊿【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
①【十六七】。
②【举大名】。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
④【受命】。
⑤【欲】。
⑥【袒右】。
⑦【为坛而盟】。
盟,。
⑧【祭以尉首】。
⑨【收而攻薪】。
⑩【下】。
⑪【徇】。
⑫【行收兵】。
⑬【比】。
⑭【守令皆不在】。
⑮【与皆来会计事】。
⑯【身被坚执锐】。
被,。
坚,。
执,。
锐,。
⑰【社稷】。
社,。
稷,。
⑱【号为张楚】。
号,。
⑲【刑其长吏】。
刑,。
二、重点句子翻译:1、苟富贵,无相忘。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6、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7、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8、天下苦秦久矣。
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0、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1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精品练习题带答案(2019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2019最新部编版教材又收录了《陈涉世家》,根据最新教材编辑了这份重点课下注释默写习题。
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尝与人佣耕】
②【辍耕之垄上】。
之,
③【怅恨】
④【苟】
⑤【若】
⑥【太息】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
鸿
⑧
闾,。
闾左,。
適,
⑨【屯】
⑩【皆次当行】
次,。
当行,
⑪【屯长】
⑫【会】
⑬【度】
⑭【失期】
⑮【亡】⑯【举大计】
⑰【等】
⑱【死国】
⑲【苦秦】
⑳【数】
㉑【上使外将兵】
㉒【或】
㉓【怜】
㉔【诚】
㉕【唱】
㉖【宜多应者】
㉗【乃行卜】
㉘【指意】。
指,。
㉙【足下】
㉚【卜之鬼乎】
㉛【念鬼】。
念,。
㉜【威众】。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
书,。
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㉟【固以怪之矣】。
以,。
㊱【间】。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丛祠,。
㊳【篝火】。
篝,。
㊴【狐鸣】。
㊵【往往语】。
㊶【指目】。
㊷【多为用者】。
㊸【将尉】。
㊹【忿恚】。
㊺【令辱之】。
之,。
㊻【笞】。
㊼【剑挺】。
㊽【并】。
㊾【召令徒属】。
㊿【藉第令毋斩】。
藉、第、令,。
①【十六七】。
②【举大名】。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宁,。
④【受命】。
⑤【欲】。
⑥【袒右】。
⑦【为坛而盟】。
盟,。
⑧【祭以尉首】。
⑨【收而攻薪】。
⑩【下】。
⑪【徇】。
⑫【行收兵】。
⑬【比】。
⑭【守令皆不在】。
⑮【与皆来会计事】。
⑯【身被坚执锐】。
被,。
坚,。
执,。
锐,。
⑰【社稷】。
社,。
稷,。
⑱【号为张楚】。
号,。
⑲【刑其长吏】。
刑,。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作。
②【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之,去、往。
③【怅恨】惆怅,极端不满。
④【苟】如果。
⑤【若】你。
⑥【太息】长叹。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泛指小鸟,比喻庸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⑧【发闾左適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
闾左,指代贫苦人民。
⑨【屯】停驻。
⑩【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次,编次。
当行,在征发之列。
⑪【屯长】戍守队伍的小头目。
⑫【会】适逢,恰巧遇到。
⑬【度】推测,估计。
⑭【失期】误期。
⑮【亡】逃跑。
⑯【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⑰【等】同样。
⑱【死国】为国事而死。
⑲【苦秦】苦于秦(的统治)。
⑳【数】屡次。
㉑【上使外将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㉒【或】有人。
㉓【怜】哀怜,怜悯。
㉔【诚】如果。
㉕【唱】同“倡”,倡导、发起。
㉖【宜多应者】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㉗【乃行卜】就去占卜。
㉘【指意】意图。
指,同“旨”。
㉙【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㉚【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
㉛【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念,考虑、思索。
㉜【威众】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
㉝【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就用丹砂在丝帛上写“陈胜王”。
丹,朱砂。
书,写。
王,称王。
㉞【置人所罾鱼腹中】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
㉟【固以怪之矣】本来已经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了。
以,同“已”。
㊱【间】私下。
㊲【之次所旁丛祠中】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
次,军队驻扎。
丛祠,建在丛林中的神庙。
㊳【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笼。
㊴【狐鸣】模仿狐狸嗥叫的声音。
㊵【往往语】到处谈论。
㊶【指目】手指目视。
意思是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㊷【多为用者】多是被(他)所用的。
意思是,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
㊸【将尉】押送戍卒的军官。
㊹【忿恚】恼怒。
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
㊺【令辱之】使(将尉)责辱他。
之,指吴广。
㊻【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㊼【剑挺】剑拔出鞘。
㊽【并】一齐。
㊾【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㊿【藉第令毋斩】即使能免于斩刑。
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①【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②【举大名】成就尊崇的名号。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
④【受命】听从(你的)号令。
⑤【欲】愿望。
⑥【袒右】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⑦【为坛而盟】筑台并(在台上)起誓。
盟,发誓、起誓。
⑧【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⑨【收而攻薪】招收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
⑩【下】攻下,攻克。
⑪【徇】招抚。
⑫【行收兵】行军中沿途招收士兵。
⑬【比】等到。
⑭【守令皆不在】郡守、县令都不在。
⑮【与皆来会计事】一起来集会议事。
⑯【身被坚执锐】自己穿着铠甲,拿着武器,意思是亲自作战。
被,同“披”。
坚,指铠甲。
执,紧握着。
锐,指武器。
⑰【社稷】国家。
社,土地神。
稷,谷神。
⑱【号为张楚】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即复兴楚国之意。
号,宣称。
⑲【刑其长吏】惩处当地郡县长官。
刑,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