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意义与启示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
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
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龙陵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
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
为此,我们民进龙陵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
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龙陵“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龙陵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当前,龙陵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
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龙陵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龙陵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
浙江省两市三镇特色小镇案例分析及综合对比近年来,浙江省在旅游发展上做出了大量的尝试。
特色小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
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浙江省的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并取得了不同的成果。
本文将以两个浙江省的城市和三个特色小镇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综合对比出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优缺点和成功经验。
杭州市:以城市为名称的特色小镇杭州市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文化城市。
以其独特的湖滨文化和亲水城市环境,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游客。
其它城市的政府亦效仿了杭州市的一些发展策略,其中就包括以城市为名称的特色小镇。
临安市位于杭州市市辖区的西北方向。
该市政府所打造的特色小镇叫做杭州市临安特色小镇,目前已经成为了周边游客度假和购物休闲的热门景点。
市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设施建设,包括公交、水电、网络等基础建设和特色商品的开发等方面。
同时,该市政府也大力引进了外来企业和商家,以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从现实角度上看,该特色小镇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当地的社会成本(例如呼吸环境),但在未来长期影响来看,政府应当投资于设施建设和环境维护,以保证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稳步,局限未来对当地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主要工业城市。
自从温州市政府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计划以来,该市的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以打造优秀的特色小镇。
其中,特色小镇之一是温州市永嘉县龙渎村特色小镇,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作为经济支柱。
该特色小镇的村庄和田园风光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其中,渔业产业也是该村的发展方向之一。
政府也支持当地居民开拓新的产业方向,并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从特色小镇的建设角度出发,温州市政府让特色小镇承担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某些商业服务,唯一需要的是私有业主。
占用政府资源建设小镇,将会释放地方政府更多的财力和资源,使得建设成就更加喜人。
乡镇特色小镇:以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除了上述两个城市级的特色小镇之外,浙江省的政府也在乡镇层面开展了一些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
中国特色小镇之特色产业思考——杭州梦想小镇和云栖小镇规划设计的启发
居住环境。 在国家经济发展 的新形势下, 这类特 色小镇的提
出是顺应时代 潮流的。 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小镇的产业不是 被创造 出来的, 更多的是 自发 形成 的。因此, 特 色小镇的产 业规划也同样应该尊重小镇产业的自然发展, 更多的是在 了 解特色小镇产业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培育, 而不是移植 。
【 日 # >2 们 7 年 第 1 期1 3
差异化竞争, 丰富消费者 的体验。 在这个 体验经济 时代, 产品的价值构成更加 多样。 整个产 品的生产工艺也可以是产品的价值 之一, 让游客参 与到产品的生
产工艺中, 不但能够增加产品的知识性, 还能够增加产品和人的互动, 产生 “ 私 人订制”的功效。 随着创新的激活, 这些小镇围绕传 统特 色产业的衍生产品又
以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 为代表的第二代风情特色小镇, 以
1 2 f . l r ¨ 日 #>2 0 1 7 年第1 期
≤姜≤ 摹萋
搏 皇 蕊 : 簪羲 每 雄i 0? ,
鬻黪臻叠囊誊 警
居住社区为主要功能, 并融入了更多的居住和公共服务。 这 类小镇通常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兼具旅游功能, 缺少本土文
会 议经济, 成为小镇主要 的经济增长点和收入来 源。 相关数据表 明: 达沃斯每
年从举办仅 几天的世界经济论坛 中就 能获得2 0 0 0 万瑞士法郎。 围绕论 坛的服
务、 准备 性会 议以及相关机构 的运行是产业的主体 , 而更多的收入 则来 自于会 议 品牌 带来 的观 光、 度假与商务旅游。 小镇每年要接待2 3 0 多万来 自世界 各地 的游客, 而小镇居 民中直接从事旅游 相关产业的就有4 0 0 0 多人。 随着论坛的发 展, 小镇 的特 色和名声也随之形成。 同样, 以对冲基金产业闻名的美国格林尼 治小镇 、 云计算为主导的杭州云栖 小镇等, 都 是具有典型产业的特色小镇 。 对
典型案例:用特色小镇品牌托起“浙江制造”
用特色小镇品牌托起“浙江制造”区域品牌是“浙江制造”品牌的基础,“十三五”时期,为实现高品质、高水平的浙江本土制造,必须要把特色小镇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一、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要作用1、打造区域品牌是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的应有之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建设,将其作为新常态下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力争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国际经验表明,打造“小而精”的特色小镇,区域品牌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打响特色小镇区域品牌,能够提升小镇国内外知名度,形成小镇特有认知符号,产生品牌效应和集聚效应,吸引小镇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高端要素,形成富有吸引力的创业创新生态。
2、打造区域品牌是传统块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载体。
小企业、大集群是浙江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区域品牌和块状经济相伴而生。
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年销售收入5O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180多个,占据全省工业产值、吸纳就业的“半壁江山”。
也正是在这一片“沃土”上,浙江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的区域品牌,如嵊州领带、海宁皮革等。
但要看到,浙江块状经济仍存在“低小散弱”的低端化锁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亟待转型升级。
块状经济内,单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牌较难,更难以与国际大牌相抗衡。
而产业集群则是打造区域品牌的理想载体,通过打造集群区域国际品牌,让块状内相关企业搭上区域品牌的“便车”,共享公共品牌效应,共拓国内外市场,“五指合握成重拳”,真正形成“一个拳头”打天下的局面。
打造区域品牌是提升“浙江制造”品牌的重要依托。
品牌有三个层次:一是微观层面,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二是中观层面,有区域品牌;三是宏观层面,有国家和民族品牌。
在全球化竞争中,成功的区域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依托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产品竞争力、品牌竞争力。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内涵为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促进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杭州大力推进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生态元素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特色小镇的生态元素。
建设“生态小镇”,是在不过度消耗和损害能源的基础上,在社会需求、环境健康和经济繁荣之间寻求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可控的土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等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2、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必须坚持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一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低碳、生态产业。
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二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性开展清洁生产,特别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三是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和工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光热、水源(地源)热泵等应用;四是设计优化环保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和防治,全力抓好水、气、声、渣的整治工作。
3、生态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特色小镇建设要从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以及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角度着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业外部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立足生态和景观,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抓好公园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项目和水体绿化项目,提升绿化品质;二是结合庭院改善、三改一拆工作,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泡沫生态厕所、雨水利用等生态技术;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清洁直运,完善免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和公共交通网络,倡导绿色出行。
文旅典型案例特色亮点及经验做法
文旅典型案例特色亮点及经验做法(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文旅典型案例的特色亮点1.案例一:特色小镇建设2.案例二:文化体验游3.案例三:乡村旅游发展三、文旅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1.政策支持与引导2.产业融合与创新3.社会参与与合作4.提升服务水平与品牌建设四、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就业、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文旅典型案例的特色亮点及经验做法,为我国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二、文旅典型案例的特色亮点1.案例一: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是近年来文旅产业的一大亮点。
通过整合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等资源,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产业特色的小镇,既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也带动了小镇的经济发展。
如我国的乌镇、周庄等,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典范。
2.案例二:文化体验游文化体验游是近年来文旅市场的一大特色。
通过深度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设计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魅力。
如西安的“唐宫夜宴”、苏州的“园林之夜”等,都是文化体验游的典型代表。
3.案例三: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文旅产业的一大亮点。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
如浙江的莫干山、江西的婺源等,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秀案例。
三、文旅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1.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为文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产业融合与创新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产业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文旅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3.社会参与与合作文旅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摘要】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在背景下,浙江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些经验的启示在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成功,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全面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重要性、背景、措施、效果、启示、总结1. 引言1.1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重要性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美丽乡村建设则可以通过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还可以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浅出地分析和总结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可以为全国各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 正文2.1 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背景浅析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的背景,乡村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
浙江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起源于2015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倡建设美丽乡村。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包括人口老龄化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与乡村发展畸形的矛盾,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冲突等。
典型经验:浙江省供给侧改革新探索——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
浙江省供给侧改革新探索——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摘要:特色小镇作为浙江省供给侧改革的新探索,发展势头迅猛,受到中央、其他省市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特色小镇的内涵以及其特殊性,并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几点启示。
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明确的产业定位、科学的土地规划、宽松的市场环境、高度集聚的创新创业资源,以及产业与文化、旅游、社区的功能的融合。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特色小镇、云制造小镇近两年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正式创建对象78个,以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推进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2016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要培育高标准特色小镇100个以上。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及“特”特色小镇是包含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发展平台。
小镇是一个发展平台,而非传统的镇,其内涵有四点。
第一,以产业为基础,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七大万亿产业,78个省级特色小镇中高端装备制造占比最高,另一类是历史经典产业,也就是浙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黄酒、丝绸、茶叶等。
第二,非传统建制镇,通常选择在主城区与农村的结合地带,既有与主城区交通、公共服务无缝对接的便利,也有农村空间开阔、环境优美。
第三,非传统产业,经济开发区是经济发展平台1.0版本,产业集聚区是2.0版本,那么特色小镇则是3.0版本,小镇发展追求集约、集聚、绿色、全产业链融合。
第四,融合发展,体现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小镇大文化、小镇大旅游,追求的是小镇形态的精而美,功能的叠而佳。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特”在产业,小镇只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将有限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入到一个产业,以更小的切口集聚更大的资源,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的模式。
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特色小镇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特色小镇情况的报告10月8日至12日,赴浙江嘉兴、湖州等地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交流。
期间,分别参观考察了海宁市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嘉善县谷制造小镇、巧克力甜蜜小镇、桐乡市乌镇互联网小镇,德清县地理信息小镇,安吉县余村、鲁家村,长兴县新能源小镇等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及相关企业。
作为代表团成员,深受震撼,感想颇多。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总体情况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浙江从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创新。
自2015年4月浙江省公布《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小镇建设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展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名片。
截至2017年,全省特色小镇数量达172个,其中省级特色小镇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106个,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64个。
一是特色小镇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
浙江省各地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抓手,不断引进新技术、融合新功能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7年,106个省级创建小镇共入驻创业团队954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企业520家,“新四军”创业人才1.8万人,国千省千人才439人,国家和省级大师284人;科技投入达398亿元,镇均3.8亿元;授权发明7207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572亿元,与912家高——校、省级研究院(所)开展技术合作,特色小镇正逐渐成为浙江省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
二是特色小镇成为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
2017年,106个省级创建小镇共完成投资219亿元,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06个,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同比增速明显高于全省税收增长速度。
只占全省建设用地面积1.1%小镇,承载了全省6.7%的投资比重,对全省税收收入贡献率达到4.1%,特色小镇成为浙江省新技术、好项目、大资金聚集地,并不断形成经济新动能。
特色小镇建设座谈会发言稿
特色小镇建设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特色小镇建设座谈会,并发表我的观点。
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见解和经验。
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想谈一下特色小镇的定义与重要性。
特色小镇是指依托区域特有的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通过整合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产业特色和品牌形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我认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业发展。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支撑,要注重培育和发展与特色小镇定位相符的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其次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特色小镇的基础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还要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此外,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保护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三,我想分享一些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是创新驱动。
要注重创新,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特色小镇的新兴产业,提高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是政府引导。
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规划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特色小镇的有序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
最后是人才培养。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与参与,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激励,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共同关注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我们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创新;要加强实践探索,总结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做法;更要加强政策支持,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
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以湖州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结构、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规划定位不清、产业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生态环境破坏等。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的特色小镇为例,深入分析其培育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揭示当前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中的普遍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明确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湖州特色小镇在培育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湖州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特色小镇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湖州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的现状分析湖州,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特色小镇的培育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对湖州特色小镇的深入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生态环境、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规划布局上,湖州特色小镇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
这些小镇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实现了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产业定位上,湖州特色小镇立足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特色资源,发展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小镇以旅游、文化、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创新和升级,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环境方面,湖州特色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提升了小镇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特色小镇是指具有独特风貌和文化魅力、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产业多元、功能完备、配套设施完善、以及具有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小镇。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
特色小镇的建设,旨在通过挖掘乡村的文化、历史、资源和风土人情,将其转化为特色产业和旅游景点,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一、内涵阐释1. 独特风貌和文化魅力特色小镇首先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和文化魅力,通过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传统工艺和民俗活动,打造有特色、有故事、有温度的小镇形象。
这样的小镇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也可以吸引中外投资者前来支持发展。
2. 环境优美和资源丰富特色小镇应当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如山清水秀、湖光山色、植被丰茂、气候宜人等,同时还应具备丰富的矿产、农产品、特色工艺品、旅游资源等。
这些优势资源可以成为小镇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重要方面。
3. 产业多元和功能完备特色小镇的产业要多元化,不仅可以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传统产业,还可以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吃产业、康养产业等。
小镇的功能要完备,可以包括居住、休闲、旅游、观光、购物、文化娱乐、养老等多种功能,在这些方面要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
4. 配套设施完善和现代化管理特色小镇的配套设施和现代化管理,是小镇发展的重要保障。
包括道路交通、水电供应、通讯网络、卫生医疗、教育文化、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要有完善的设施和管理,确保小镇运行顺畅,居民生活便利,游客体验舒适。
二、实现路径1. 完善规划和引领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从整体规划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小镇的布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景观设计等各个方面,明确小镇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为小镇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挖掘文化资源和打造品牌特色小镇的发展要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深挖历史积淀、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等,通过文化传承、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手段,打造小镇的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理念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现代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
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²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
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在具体规划建设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政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政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图1)。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一、特色小镇内涵阐释特色小镇是指依托当地的资源、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等特色,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小镇。
特色小镇不仅要有独特的景观和建筑,还要有独特的文化和产业,让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特色小镇旨在通过对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禀赋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是风景优美的山水、丰富的矿产资源等;人文资源可以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手工艺等。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成为小镇的亮点。
2.产业特色特色小镇的产业要有独特的特色,可以是当地特有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
这些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动能,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3.文化魅力特色小镇要有浓厚的地方文化魅力,可以是传统的节庆活动、特色的民俗表演等。
这些文化元素能够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增加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4.生态环境特色小镇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通过绿化、净化、改善环境等方式,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自然之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二、特色小镇实现路径1.规划建设特色小镇的实现首先需要进行全面规划,对当地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确定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场地选址,进行小镇的整体规划。
规划要兼顾小镇的宜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确保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2.产业支持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引进优质资源和技术,培育壮大当地特色产业。
政府可以给予产业发展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扶持当地企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
3.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文化传承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和灵魂,需要加大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力度。
可以组织当地专家学者进行调研,编纂相关资料,开展特色文化展览,组织相关传统活动等方式,让小镇的文化得到展示和传承。
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思考--“以苍南绿能小镇为例”
关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思考--“以苍南绿能小镇为例”摘要:近年来,特色小镇作为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以及重要的招商引资平台,不仅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它是集特色产业链、理念创新链、人才虹吸链、功能服务链于一体的区域发展模式。
关键词:概述;发展历程;特征内涵;实例研究1.特色小镇的概述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是在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某一特色产业为依托,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清晰的产业定位,通过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规划建设,使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宜居宜游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
2.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5年起中央、地方政策齐发力,助推特色小镇快速发展,使得特色小镇得到推广,从2016-2017年的狂热建设期和2018-2019年的冷静纠偏期,再到2020-2023年的平稳发展期,这是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
可以说,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路径契合客观规律的先进经济体形态,是空间布局高效合理的微型产业集聚区升级版,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3.特色小镇的特征内涵3.1产业“特而强”的核心内涵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产业,通过“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发挥小镇作为空间载体的功能作用,以产业发展规划为中心,以创新发展为驱动,集聚相关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每个特色小镇紧扣七大产业,主攻自身最有基础、最具优势的细分行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培养行业“单打冠军”,瞄准高端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专注于创新,建立研发服务、创新孵化、人才引入、金融导入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典型经验 乌镇互联网小镇案例研究
典型经验:乌镇互联网小镇案例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许多小镇也开始了互联网化的转型。
在这些转型的小镇中,乌镇以其独特的互联网小镇模式成为了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乌镇互联网小镇的案例研究,探讨其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乌镇互联网小镇的背景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桐乡市,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水乡古镇。
近年来,乌镇积极推进互联网化转型,以“智慧旅游”为抓手,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传统古镇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二、乌镇互联网小镇的成功经验1、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乌镇互联网小镇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全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乌镇,无线网络覆盖全镇,公共区域和旅游景点都提供了免费的Wi-Fi 服务,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互联网。
乌镇还引入了人脸识别、智能停车等先进技术,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2、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乌镇互联网小镇不仅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还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数字化技术,乌镇将传统的建筑、手工艺、民俗活动等进行了记录和保存,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线了解和体验乌镇的历史文化。
3、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乌镇互联网小镇的成功离不开其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乌镇通过引进和培育互联网企业,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如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大数据等。
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乌镇的互联网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乌镇互联网小镇的未来发展1、深化“互联网+旅游”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旅游”的模式将更加深入。
乌镇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旅游服务的个性化、智能化,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通过线上推广和营销,扩大乌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乌镇应继续发展和培育互联网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乌镇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来到乌镇,共同推动乌镇的互联网产业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全球互联网的重要节点,乌镇应积极开展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
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战略的浙江现象,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省引领了一轮产业转型、城市建设提升的新浪潮。
下面是编订的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杭州特色小镇调研总结报告一20xx年以来,浙江省、特别强调杭州市相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主导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换代。
20xx年6月,浙江省揭晓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设立名单,2021年1月底公布第二批名单,又有42个小镇入围;5月,该省将其中10个风景秀丽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杭州市入选的有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和慈溪梦想小镇。
土地是城镇化、产业化的典型载体,构建特色小镇这一新生的双创服务平台,不得不直面的结构性问题之一面对就是用地。
近日,针对小镇的土地要素维护问题,笔者实地调研走访了杭州市首批9个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的双创新电子商务平台所谓小镇,既不是方法论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也没有完全是产业园区,而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特定地域,是相对独立的,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和社区推进功能的发展平台。
在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里,杭州市有上城山南嘉兴市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才智小镇、西湖云栖小镇等9家位列其中。
这些小镇聚焦信息经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金融、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环保七大重中之重产业,兼顾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优势产业产业和地域特色产业,各自选择一个具有当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浙江省以用地指标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实绩的奖励。
省级特色小镇指示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达到500万元/亩以上;第三年的产值要达至20亿元以上,税收达到3亿元以上,旅游人次20万人次以上。
对提前完成发展规划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小镇,该省按实际使用农转用土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造制造等产业特色小镇按照60%土地指标给予配套奖励;对3周内未达到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
考察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交流发言
考察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交流发言首先感谢组织我们赴浙江嘉兴市、湖州市考察学习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可以说是开拓了视野,发现了差距,受益匪浅。
一周的考察时光匆匆而过,经过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学习,我的感受颇多,若要对这六天做一个总结,只有一句话——出发时轻松简单,是愉悦的心情;归来时沉甸甸的,是收获与职责。
我们都知道,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实现路径,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从2016年7月1日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现代制造、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到2017年5月,印发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利用3-5年时间分批择优培育一批特色小镇;再到去年10月份,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0个特色小镇和10个美丽家园试点村,都为我们提供了政策遵循。
而浙江省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次考察一路比较,一路思考,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在于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特有的产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考察中我们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的战略选择,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内在要求。
比如我们看到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以巧克力为元素,形成了国内首家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巧克力工业旅游与主题乐园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将产业与文化完美结合;包括长兴的新能源小镇,也是利用已经形成的工业园区,逐步整合、淘汰、优化,重点聚焦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热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示范区,形成了自己的产业支撑,这也与乡村振兴中提到的“产业兴旺”一脉相承。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
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以传统文化、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创新方式和模式,实现产业振兴、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一类小城镇。
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了一种新型城乡发展模式,因其具备了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可塑性,逐渐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对象。
一、特色小镇内涵的阐释1、传统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一是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可以通过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景线,提升小镇形象和文化底蕴。
2、自然资源保护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二是自然资源保护。
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创造绿色环保、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
可以通过围绕特色小镇资源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3、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的内涵之三是特色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应围绕当地的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小镇品牌。
通过培育、打造和推广一批有影响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小镇经济发展。
二、特色小镇实现路径1、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路径。
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小镇品牌。
发挥新型城镇化和农村振兴政策的作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和水平。
2、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路径。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村生态品质为重点,实施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项目,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注重传统农耕文化和农村文化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乡村。
三、结语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
特色小镇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多方面的、多元化的,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意义与启示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与内涵“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是伴随着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所提出的。
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
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细致地阐述了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
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在于它更关注其中的人,即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所突出的“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之路。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强调民生、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质量。
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简单地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也不仅仅是城镇高楼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即农民的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建等。
而这些特征又可进一步归纳为集约发展的城镇化、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以及城乡统筹共建的城镇化。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与内涵2015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为了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特色小镇”运应而生。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
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特色小镇定位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一个方向,特色小镇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不是“镇”,它不是单纯的行政地域划分,不是行政区划单元,这也是乌镇、西塘等传统名镇没有入选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原因;特色小镇不是“区”,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功能区、旅游区等产业功能区块;特色小镇也不是“加”,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也不是特色小镇。
从特征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
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
(三)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高度耦合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高度匹配。
1、概念关联性从概念上来看,新型城镇化关注的是“镇”的实体概念,而特色小镇关注的是“镇”的功能性概念。
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镇”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2、本质同根性无论是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还是农村就地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实现要素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与集聚,通过市场力量实现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尤其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概念,更加强调通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与集聚,促进农村人口与其它生产要素不断向区域内产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集聚。
而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壮大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3、目标一致性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于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乡均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目标上来讲,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功能趋同性从功能上来看,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施行都将在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
通过产业集聚优势的发挥,促进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两者都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在政策评估过程中,任何政策的有效性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之上。
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以下理论体系息息相关又有所区别与创新。
(一)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范式,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工协作理论亚当斯密首先在《国富论》中分析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
他将分工分为三种,正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
马克思进一步描述了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这正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
2、规模经济理论马歇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他进一步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
3、产业区位理论:从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本节约的角度讨论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因。
4、增长极理论在分析经济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增长时,该理论引入了“推动性单位”和“增长极”的概念。
所谓“推动性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它经济单位增长。
而所谓增长极是集中了推动性单位的特定区域。
增长极同时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技术创新理论、基于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理论等对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做了解释。
通过对产业集群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特色小镇的建设正是基于“产业”来进行布局的。
不同的是,特色小镇往往是通过一个主导产业,一家大型企业为载体。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产业集聚理论为特色小镇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提供了规范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依据。
(二)卫星城镇理论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卫星城镇的发展同时与增长极理论息息相关。
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并非都在均衡条件下均衡地发挥作用,增长并非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现在不同的部门的,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而这些增长极体现在卫星城镇中,就是其中心城市所在。
但是卫星城镇的发展,在后期也遭遇了很大的瓶颈。
由于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一般距离较远,很多外围小城镇最后由于要素流动受限,变成了“空城”。
与之不同的是,特色小镇往往处于近郊,距离城市中心近,有效地避免了“空城”现象。
但是卫星城镇发展的相关理论还是给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理性分析的思路与视角。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国际经验(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现实意义自2003年十六大以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小城镇的发展也逐渐得到重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然在这个过程中,小城镇发展依旧面临着一系列瓶颈和障碍:产业结构不合理,重点产业不突出;人才引进困难,科技创新缺乏;管理系统落后,生态问题严重;文化内涵单调,城镇缺乏特色。
而“特色小镇”的出现,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
因为特色小镇与传统小镇有所不同,在形态上,它既可以是大城市周边的独立社区,也可以是内部相对独立的街区,可以共享大城市的社会服务和福利;在产业上,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人才,推动创新;在环境上,要求小镇着力打造至少3A级景区,有利地推动小镇环境问题的解决。
同时,从宏观层面来看,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当前国家层面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下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重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这些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特色小镇”这个“抓手”去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又有这些大战略的“保驾护航”。
特色小镇建设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国际经验如上所述,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国内很多地区开始试验之外,很多国际上类似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也值得借鉴。
1、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企业小镇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2、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小镇占地面积只有区区174平方公里,是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
但不凡的是,这座小镇里却集中了超过500家的对冲基金公司,其掌握的财富规模更是惊人,仅BridgeWater这一家公司就控制着1500亿美元的资金规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美国格林威治基金小镇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再加上它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大批的经纪人、对冲基金配套人员等进驻,其就业人数较1990年已经翻了好几倍。
3、法国格拉斯:农业产业化小镇格拉斯小镇位于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滨海阿尔卑斯省,是法国著名的小镇。
地中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这里花卉种植产业,自18世纪末,这里的香水行业就非常的昌盛,这个法国美丽的小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香水原料供应地,因此格拉斯又称法国香水小镇。
4、法国依云:旅游疗养小镇依云镇位于法国Haute-Savoie地区,坐落在日内瓦南岸,这个小镇呈半圆形湖面而建,在小镇的背后,阿尔卑斯山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