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经验: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意义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意义与启示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与内涵

“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是伴随着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所提出的。党的十八大对其内涵做了高度概括,并指明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随后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深入细致地阐述了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着力点。

相对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在于它更关注其中的人,即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所突出的“新”,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

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之路。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强调民生、强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质量。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简单地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也不仅仅是城镇高楼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即农民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建等。而这些特征又可进一步归纳为集约发展的城镇化、和谐发展的城镇化以及城乡统筹共建的城镇化。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与内涵

2015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发展、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为了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特色小镇”运应而生。

“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特色小镇是以某一产业为基础,汇聚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形成的具有特色与文化氛围的现代化群落。特色小镇是指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特色小镇定位聚焦于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7大万亿产业,以及茶叶、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一个方向,特色小镇将围绕单个产业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特色小镇不是“镇”,它不是单纯的行政地域划分,不是行政区划单元,这也是乌镇、西塘等传统名镇没有入选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原因;特色小镇不是“区”,它不是传统的工业功能区、旅游区等产业功能区块;特色小镇也不是“加”,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也不是特色小镇。

从特征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总的来说,特色小镇不是“镇”也非“大拼盘”,而是发展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创新载体。

从创建程序上看,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推进,通过自愿申报、分批审核、年度考核、验收命名等程序在全省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力争通过3年的培育创建,规划建设一批具有经济社会功能和文化素养的特色小镇。

(三)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高度耦合

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高度匹配。

1、概念关联性

从概念上来看,新型城镇化关注的是“镇”的实体概念,而特色小镇关注的是“镇”的功能性概念。但是两者在概念的外延上是一致的,都强调“镇”的概念在产业集聚、经济创新等方面的功能性拓展。

2、本质同根性

无论是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还是农村就地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实现要素在空间上的自由流动与集聚,通过市场力量实现农村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空间上

的优化配置。尤其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的概念,更加强调通过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与集聚,促进农村人口与其它生产要素不断向区域内产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集聚。而特色小镇建设也是强调要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单个产业壮大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3、目标一致性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于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城乡均衡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目标上来讲,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4、功能趋同性

从功能上来看,特色小镇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施行都将在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扮演重大角色。通过产业集聚优势的发挥,促进内需的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两者都能有效破除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在政策评估过程中,任何政策的有效性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之上。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以下理论体系息息相关又有所区别与创新。

(一)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产业集群,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范式,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工协作理论

亚当斯密首先在《国富论》中分析了工业化初期生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率。他将分工分为三种,正是企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马克思进一步描述了对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追求,这正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因。

2、规模经济理论

马歇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他进一步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