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治疗

合集下载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怎么治疗哮喘中西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中西医治疗哮喘常见的方法一、中医治疗哮喘:治疗咳喘,不仅要针对患者肺、脾、肾三脏虚弱的情况治疗,还应选择恰当的治疗时机,可以事半功倍。

秋冬天寒,易发哮喘,中医主张在秋冬服用益气补阳的中药制剂治疗,结合中医穴位注射、敷贴等,常可达到临床治疗之显著效果。

而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是以补气为中心、通过润肺、健脾、益肾进行整体性治疗,并在中医内部调理的基础上,通过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实现原来以药治病到人药结合共同治病的转变。

二、西医治疗哮喘:1、哮喘的患者应该针对过敏原作脱敏治疗,可以减轻或减少哮喘发作。

治疗哮喘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舌下脱敏疗法,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

2、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主要有控制发作药和缓解发作药,控制发作药就可以起到抗炎的作用,主要使用这种药是为了达到减少和避免哮喘发作的,这样才可以稳定肺部功能,而缓解发作药也具有支气管扩张作用的,这种药一般都是在患者急性发作的时候使用的。

3、哮喘的患者建议用雾化平喘治疗,这样会好的快一点,最好选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这个药在这个方面的效果要好一点。

治疗哮喘期间患者一定要多喝开水,否则那些痰排不出来,可以适当的口服一点化痰的药,如盐酸氨溴索片效果不错的。

治疗哮喘的药物种类一类是治本的药物,主要指激素类气雾剂。

由于气雾剂的喷射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局部作用强,因此效果明显。

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气道黏膜炎症预防哮喘发作,对哮喘的治疗十分有用。

第二类就是治标的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

包括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等,另外还有口服激素、静脉注射激素等药物。

由于不少人对治疗哮喘常用药物类固醇有误解及恐惧,不含类固醇的长效吸入气管舒张剂成分哮喘药,近年的使用量愈来愈高。

这些所涉药物的确为临床常用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哮喘,但科学系统用药就能明显改善哮喘症状,减缓肺功能恶化。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有支气管哮喘这种病,那么科学的来说,到底该怎样解释这种病呢?比较正式的回答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

其实它也是一种炎症,大家都应该知道这种病发作的样子,患有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喘息声特别严重,而且比较反复。

并且他们通常都会感觉到胸口有些闷,这是支气管哮喘病的普遍特征。

并且支气管哮喘病还伴随着轻微的咳嗽。

总之,患有这种病是很麻烦并且难受的。

而且这种病在白天期间一般不会严重,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候,发病尤其严重。

目前临床之上对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并没有特效的疗法,常规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等,积极地对病情进行控制,并防止复发。

常使用的药物为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但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以及抵抗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在中医之中,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症范畴,主要由脾肾肺等脏器的功能下降造成,患者情志不畅、饮食不节、风寒侵袭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使用的中药之中,炙麻黄可以宣散肺气平喘止咳,还可以扩张支气管,增加肺的通气量。

黄芪中的黄酮等物质可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还可以解痉祛痰。

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辨证治疗,加入不同的中药,使得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促进了患者的尽早恢复,在临床之上值得推荐使用。

1、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哮喘轻度发作用药:哮喘轻度发作时,应按需吸入或口服β2激动剂。

常用的吸入β2激动剂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均为200-400μg3-4次/d。

由于高浓度β2激动剂吸入后,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起效迅速、扩支气管效果强、全身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2)哮喘中度发作用药:应按需联合吸入β2激动剂及皮质激素,必要时口服长效β2激动剂或加用抗胆碱药物。

常用吸入皮质激素有丁地去炎松、倍氯米松等。

一般每日吸入剂量应大于600μg。

干粉吸入制剂丁地去炎松、倍氯米松等。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现代西医治疗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各有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疗法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中为主,辅以西药”,中药和针灸为主要治疗手段,西药为辅助。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而西医治疗注重药物干预和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为主要目的。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1. 综合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综合疗效更好。

2. 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和针灸等疗法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3. 减少药物副作用:中医治疗通常采用中草药等天然药物,副作用较小,可以减少西药的使用,降低药物对患者的损害。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案例分析以支气管哮喘为例,传统的中医治疗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适当的草药治疗,结合针灸等疗法调理患者的气血,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

而西医治疗则通过激素和吸入器等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反应和扩张气道,以减轻患者的哮喘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够调理患者的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症状缓解情况: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

2. 肺功能改善情况:通过肺功能检测等方法,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包括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的变化。

3. 体质调理效果:中医治疗强调调理体质,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估治疗的整体效果。

中西医结合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的途径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的途径和方法

中西医结合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的途径和方法
张京安;马宇舟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1994(14)4
【摘要】中西医结合提高支气管哮喘疗效的途径和方法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张京安,马宇舟现代医学对哮喘发病和治疗的研究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为中医临床进一步提高哮喘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依据,以下是参考有关研究进展以提高哮喘疗效的认识和体会。

一...
【总页数】3页(P249-251)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哮喘;治疗
【作者】张京安;马宇舟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50.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1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文
2.单纯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对比 [J], 杨秀毫
3.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1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张文
4.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的途径与方法刍议 [J], 宋军;陈可冀
5.提高临床疗效的思维方法——谈中西医结合诊疗途径 [J], 陈金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医案——支气管哮喘

中医医案——支气管哮喘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重用麻黄治疗喘证病案:黄某,女,37岁,2013年5月11日。

主诉:喘促1周。

病史:该患平素健康,近2年每因寒冷刺激,即气喘,伴有胸闷,无咳嗽,自用气雾喷剂缓解。

1周前,因劳累复感风寒,咳喘气急,胸部胀闷,伴有恶寒,发热,无胸痛咯血及黄痰,在某医院诊为支气管哮喘,用氨茶碱口服症不减,恶寒加重,无汗出,今来我院中医治疗。

初诊: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语言对答,步入诊室,苔薄白,脉沉紧。

理化检查:心率90次/分,两肺哮鸣音。

尿常规正常。

心电窦性心律,电轴正常。

胸部X光透视:双肺纹理增强。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喘症辨证审机:风寒袭肺治法:宣肺散寒,定喘。

方药:炙麻黄30克桂枝15克杏仁15克甘草15克细辛5克。

七剂水煎二次,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见喘息已平,伴轻咳,咳吐少许白色泡沫痰,舌苔薄白,脉弦数。

证为束表风寒已解,寒邪犯肺,凝液成痰,致肺气不宣。

上方去细辛、桂枝,加百部25克,枇杷叶25克,三剂水煎二次,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三诊:症状明显减轻,苔薄白,脉弦。

继服二诊方五剂。

四诊:此症状消失,共服十一剂汤药,临床治愈,嘱其防止风寒刺激及感冒,追访1年无复发。

按语哮喘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的一种病症。

有声为哮,无声为喘,临床难于鉴别,常互相兼杂,故合称为哮喘。

《景岳全书·喘促》篇说:“实喘有邪,邪气实也;虚喘无邪,元气虚也。

”《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故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以祛邪利气;虚喘为精气不足,肺肾失职,出纳失常,治以培补摄纳,此不可不辨。

此例为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气壅实,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闷。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营卫不和,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外候。

本例患者用麻黄、桂枝、细辛宣肺发汗散寒解表,麻黄味辛性温,辛能发散,温可祛寒,体轻升浮,入肺与膀胱二经,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故能发汗解表散寒而治外感风寒,升宣肺气,对外邪犯肺,肺气壅遏的喘咳,疗效显著,故为干咳之要药。

中西医结合治哮喘病,教你几个绝招

中西医结合治哮喘病,教你几个绝招

中西医结合治哮喘病 ,教你几个绝招哮喘病是指患者呼吸道因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侵入气道,引起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由于哮喘症属于间接性,持续性发作,发作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伴随着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导致患者呼吸质量下降,严重者出现气道、心肺功能受损,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因此,针对哮喘病患者,临床需要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病情发展,降低疾病复发率。

哮喘病临床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胆2碱能药物等: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患者呼吸道炎症因子表达,起到抗炎作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常见药物有布地奈德、氟替卡松,以雾化吸入方式达到治疗效果。

其中布地奈德是临床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作用于患者支气管,约约30min达到药物峰值,半衰时间为3h,能够持续性控制患者气道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而氟替卡松相较于布地奈德,抗炎效果更强,作用时间更持久,生物活性更强。

哮喘病患者临床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患治疗时间较长,通常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导致药物不耐受,影响其治疗效果,因此,糖皮质及时不适宜于临床长时间治疗[3]。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阻滞钙离β2子通道,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患者气道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常见药物为福莫特罗,作用于患者支气管,通过与气道表面的β2受体结合,激活气道G 蛋白,降低细胞内游离Ca+浓度,达到舒张气道平滑肌的效果,能够有效促使支气管扩张,缓解患者临床反应,治疗效果持久。

但由于药物在患者机体中还容易激动心脏的β2受体,引起心脏毒性,因此,心脏功能、循环功能异常患者,需慎用。

茶碱类药物,作用于患者气道,能够改善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状态,兴奋呼吸中枢,气道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哮病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二、概述哮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使肺气不得宣降。

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中西医结合(中药、补肾、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428例

中西医结合(中药、补肾、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428例

中西医结合(中药、补肾、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428例石建军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因痰而咳,以痰为主,其病在脾,从脾论治,兼理气补气益血;咳而痰少,以咳为主,其病在肺,从肺论治,兼活血化瘀;应用自拟中药方"泻痰"清肺""舒肝""健脾""补肾",配合西药穴位注射治疗哮喘428例,对照组181例,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率99%、有效100%;对照组62.5%、有效87.5%(P≤0.05).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总页数】4页(P210-213)
【作者】石建军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77243部队医院,6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足三里穴位注射曲安奈德加口服健脾益肾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J], 陈倩亮
2.穴位注射法和中药脉冲敷贴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探讨 [J], 赵贵铭
3.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J], 石春辉; 张崇元
4.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J], 文慧华
5.补肾中药复方联合舒利迭治疗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观察 [J], 王国力;邓虎;徐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医案:倪海厦治疗哮喘
患者男性,年龄40岁,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

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胸闷,发作期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痰多。

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倪海厦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倪医生确定其属于寒湿内盛型哮喘。

寒湿内盛型哮喘以气喘、咳嗽、痰多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湿重或寒湿外感入侵肺经气化失宣所致。

倪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2. 清热祛湿:倪医生采用中药调理,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方向。

处方包括黄岑、茯苓、白术、半夏、柴胡、羌活等中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

这些中药具有温经散寒、利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湿气重、痰湿内盛的病理状态。

3. 调理脾胃: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倪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合理配伍药物等方法,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4. 配合其他疗法:倪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倪医生也针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触发哮喘发作的刺激物,如花粉、尘螨等。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气喘、咳嗽、胸闷的发作频率减少,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痰的量明显减少。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和日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请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59特别关注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元平 (梓潼县黎雅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 621000)近年来,哮喘的患病率日趋升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

因此,需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从而强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哮喘基本概述1.1 哮喘基本概念在临床中,哮喘也叫作支气管哮喘,属于异质性疾病,典型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患者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呈现出气道高反应性,若得不到及时诊治,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会改变患者气道结构。

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气促、喘息、咳嗽及胸闷等,患者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部分患者通过相应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1.2 哮喘分类1.2.1 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后,降低了呼气流量,在接触变应原后刺激患者呼吸道,倘若治疗不当也会导致急性发作现象。

在发作的过程中,患者疾病程度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内出现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应正确评估患者疾病情况,并及时实施治疗。

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病情可分为4级,包括危重、重度、中度、轻度。

1.2.2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虽然没有频繁性发作哮喘,但是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喘息症状,伴随肺功能降低。

1.2.3 临床缓解期哮喘通过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可完全消失,而且患者肺功能可逐渐恢复至发作之前的水平,维持时间通常为1年。

2哮喘的发病原因2.1 遗传因素哮喘具有多基因遗传特性,在基因的相互作用下,患者产生哮喘的风险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因素不是哮喘的决定因素。

基因异常现象引发哮喘疾病,危害较大。

2.2 肥胖对于哮喘疾病患者而言,肥胖属于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发生率较男性更高。

肥胖因素改变了患者呼吸系统机械特性,释放出诸多炎性介质,降低了患者免疫功能。

患者内分泌、神经调节等方面存在缺陷也是导致哮喘的重要原因。

2.3 接触过敏原哮喘具有季节性特点,在豚草、花粉等影响下产生过敏现象,从而诱发哮喘疾病。

环境中存在诸多过敏原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持续性症状。

中西医结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分析评估

中西医结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分析评估

中西医结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分析评估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帮助支气管哮喘患者改善预后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护理)、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护理),各33例,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比较。

结果:研究组咳痰积分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将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并在改善症状方面起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预后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疾病出现可能与气道变态反应、炎症反应等有关[1]。

清晨、夜间易发作,患者会有喘息、胸闷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为该疾病患者探究出一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

鉴于此,本次纳入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实施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接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29~74(54.89±7.49)岁,性别:男、女:23/10。

研究组:28~74(53.81±7.09)岁,性别:男、女:22/1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西医护理:(1)环境护理:保证室温在23℃到25 ℃,湿度在50%到70%,确保病室空气通畅。

避免室内放置刺激性或者可引起尘埃飞扬的物品,例如:羽毛枕头等等,将全部可以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消除。

(2)吸氧护理:哮喘发作根据医嘱为患者吸氧2L/min到4 L/min。

对于高碳酸血症患者把吸氧剂量设置为1 L/min到2 L/min。

并确保吸氧过程中患者气道通畅与湿化。

(3)饮食护理:按照患者病情、体质量等创建针对性饮食食谱,告知患者饮食以低盐、低脂肪、粗纤维等食物为主,食物应确保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海鲜、刺激性、辛辣食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评价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正逐渐应用于哮喘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效果进行评价。

一、中医治疗在哮喘中的应用中医治疗哮喘主要侧重于平喘化痰、调整免疫功能以及改善体质。

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外感风寒、情志不畅或者饮食失调等原因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阻,从而引发呼吸系统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等。

1.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哮喘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肺功能,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缓解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并且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

2. 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法。

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药汤剂可以改善气机不畅,化痰平喘,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研究显示,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西医治疗在哮喘中的应用西医治疗哮喘主要包括快速缓解治疗和控制治疗。

快速缓解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快速缓解哮喘症状,而控制治疗主要通过长期使用吸入性类固醇等药物来控制哮喘的病情。

1. 快速缓解治疗快速缓解治疗是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尽快缓解哮喘症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通常采用的药物有短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

这些药物可以迅速扩张支气管,放松肌肉,从而减轻哮喘症状。

2. 控制治疗控制治疗是哮喘慢性管理的关键,主要通过长期使用吸入性类固醇等药物来控制哮喘的病情。

吸入性类固醇可以减轻气道炎症,防止哮喘的发作,并减少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此外,对于严重哮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效果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可以综合治疗哮喘的不同病因和病情。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畅通的综合方案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畅通的综合方案

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畅通的综合方案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虽然哮喘无法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综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呼吸畅通。

一、哮喘的基本概念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涉及气道的痉挛和黏液过多分泌,导致气道狭窄,呼吸困难。

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有关,当哮喘患者接触到气道刺激物(如花粉、尘螨、烟雾、冷空气等)时,免疫系统会异常激活,引发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导致气道肌肉痉挛,黏液过多分泌,同时气道壁变得肿胀,气道的通畅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呼吸不畅。

哮喘的症状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

一些患者可能只偶尔出现轻微的喘息和咳嗽,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经常遭受严重的呼吸困难和胸闷。

哮喘发作可以在任何时候发生,而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变化、情绪波动、过敏原暴露和呼吸道感染。

尽管哮喘无法被完全根治,但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显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

早期的干预和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哮喘患者更好地控制这一疾病,以便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健康和活力充沛的生活。

因此,及早寻求医疗建议和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西医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西医通常会使用两类主要药物来治疗哮喘,分别是控制性药物和急救药物。

控制性药物包括吸入类固醇,它们通过减轻气道内的炎症,有助于长期稳定哮喘症状。

此外,还有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以帮助扩张气道,提高气道通畅度,使患者更容易呼吸。

这两类药物通常需要定期使用,以预防哮喘发作。

急救药物在哮喘急性发作时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最常用的是快速作用的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这些药物能够在哮喘发作时快速扩张气道,迅速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为患者争取时间,以便寻求进一步的医疗救治。

然而,急救药物只能用于急性症状的缓解,不能替代控制性药物在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兴彩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兴彩

■专家连线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兴彩文/本刊记者宁然张兴彩,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 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 员,山东防唐协会结核内科专 业委员会委员。

“泰山学者”中医肺病专业岗位成员。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 年,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激素依赖性哮喘、间质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 的治疗,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发表SCI 论文3篇,国家级及省级 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5部, 主持国自然课题一项,省级课 题一项,参研课题1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据估计,全球每20 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

我国哮喘患病率近年来持续增长,发病情 况不容乐观。

目前支气管哮喘无法根治,但并非不可医治。

选择 适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能够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 量。

对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张兴彩说: “在治疗上,中西医结合治哮喘具有减少激素使用、控制症状、缩 短病程等优势,应受到哮喘患者的重视。

”(诊断哮喘有“金标)if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 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 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 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表现为明显的喉间哮鸣有声,但 是也有部分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咳嗽。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患有哮喘 呢?张兴彩主任说:“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肺功能检查,或者检 测呼出气一氧化氮,以及其他肺部的相关检查,结合患者的发病特 点才可以确定。

”总之诊断哮喘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典型体征加肺功能表现来综合决定的。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概述】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thma,以下简称哮喘),是由于外在或内在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因素,致使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的气急、咳嗽、咯泡沫痰和肺部伴有哮呜音。

近年来我国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SO2、NO2等日益增重,各种工业尘埃在空气中的深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浓度,因此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

但据国内外报道,由于诊断标准、气候、地区、调查对象和调查人数的不同,其发病率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美国1946年为0.5%,1978年为1%~9%。

国内上海市两个街道居民104284人中,哮喘发病率为0.69%。

北京市1959年发病率为4.59%,1980年为5.29%。

从一些工业发达地区来看,其发病率与20年前比较仍比国内为高。

近年国内一般报道哮喘发病率以北方偏高,南方相对偏低;高原偏低,平原偏高。

此病在我国已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

世界各地不同地区患病率约为0.3%~9.2%,有些地区可高达30%。

此外,由于本病流行病学研究其困难在于确定诊断仍缺乏明确的客观指标,因此本病常易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泛细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相混淆,使各地报道的发病率不完全可靠。

本病性别差异在儿童期较明显,男:女=1.5~3.1:1。

至成年以后便无性别差异。

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呼吸急促,喉间有痰鸣为主证。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叙述哮喘证时说:“哮者,气为痰阻,呼吸有声,喉若拽锯,甚则喘咳,不能卧息……”,历代医家如朱丹溪、王肯堂、李梃等人提出“呼吸气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喘促侯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从概念上哮与喘虽有区别,然而中医古籍中又强调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同时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 。 喘死 亡 多 与诊 断不 及 时 、 治 不 利 、 念 误 导 等相 关 。 哮 救 概 现 将 中西 医 结 合治 疗 支 气 管 哮 喘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1 病 因 、 理 以及 发 病 机 制 病
2 2 发作期 .
痰 有寒痰 、 热痰 、 痰湿 、 风痰之别 , 当细辨寒哮 、
11 病因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非常复杂 ,其 激发 因素 主要有 .
过 敏性 、 感染 性 、 药物 性 、 月经 性 、 动性 等 。 中 医学 中 , 病 属 运 在 本 “ 喘证 ” 范畴 , 主要 病 因 有 外感 和 内伤 , 因外 邪 侵 袭 , 食 不 当 , 常 饮
情 志不 调 , 病 劳 欲 所致 。 久

1 86 ・ 5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0年 9月第 1 9卷 第 9期 J T M.e . 0 , 9 E C Sp 2 1 V 0




支气管哮喘的 中西医治疗
庄伊、 咿 指导 谢佐福
中图分 类 号 : 5 2 2 5 文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0 R 6 . A 10 7 5 2 1 )9—18 0 5 6~ 2
与遗传 、 环境 因素影响有关 , 由多种机制引起。主要涉及多种 常
细胞 和 细 胞组 分 , I 白细 胞 介 素 ( 与 g E、 I L一4 I 9 、 瘤 坏 死 、L一 ) 肿 因子 、一 氧化 氮 合 酶 、人类 白细 胞 抗 原 、内皮 素 等 基 因 表达 有
关。
3 1 缓解期 哮喘是慢性的呼吸道疾病 ,需 要进行长期预防 . 性治疗 ,以控制反 复急性发作和防止演变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
胞等炎症 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过敏 反应炎症性疾病。临床上通常将支气管哮喘分为急性 发作期与
慢 性 持续 期 ( 解期 ) 资料 表 明 ,成 人 哮 喘患 病 率 在 1 2 ~ 缓 。 .% 2 .% …。 的说 来 , 55 总 近年 来 全 世 界 哮喘 的发 病 率 和死 亡 率 逐 年
推疗法 、 拔罐疗法等进行 了总结和研究 , 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
优势 , 利用 多种 途 径 治 疗 本 病 。这 些 研 究 表 明 , 用 中医 药治 疗 单 哮 喘发 作 期 具有 较 好 疗 效 。
3 西 医治 疗
支 气管 哮 喘 患 者 应 避 免 或 消 除引 起 哮 喘 发 作 的过 敏 源 和其 他 非 特 异性 刺 激 。哮 喘 缓解 期 则 应 巩 固疗 效 , 防止 或 减 少复 发 , 改 善肺 功 能 , 高患 者 生 活 质 量 , 强 体 质 为 主 。发 作 期 兼顾 解 提 增 痉 抗 炎 , 除气 道 黏 液 栓 ,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 止继 发 感 染 。 去 保 防 J
病 和 肺 源 性心 脏 病 。 首诊 时 , 生 就应 该 根 据 患 者具 体 情 况 制 定 医
2 中 医治 疗 哮 喘 的缓 解 期 多属 正 虚 , 常 分 为肺 虚 、 虚 、 通 脾 肾虚 证 。 作 发 期 以实 邪 为 主 , 常 分 为寒 哮 、 哮 、 哮 、 哮 证 。 “ 时 治标 , 通 热 痰 风 发 平 时治 本 ” 是 中 医治 疗 哮 病 的基 本 原 则 。发 作 时治 疗 应 攻 邪 治 标, 由于痰 浊 是 本病 之宿 根 , 以宣 肺 豁 痰 为重 点 。寒 痰 宜 温化 故 宣 肺 , 痰 当 清 化肃 肺 。 时应 以扶 正 治 本 , 热 平 阳气 虚 者应 温 补 , 阴
12 病 理 .
主要 表 现 为支 气 管 平 滑 肌痉 挛 、 道 黏膜 水 肿 、 气 黏
调节免疫 和神经 内分泌功能 , 减轻其他药物 的不 良反应 , 提高临
床 疗效 的结 论 。陈 鹏 等 对 支 气 管 哮 喘 的外 治 法 , 敷 贴 法 、 如 针
液分泌增多 、 黏膜纤毛功能障碍 、 黏膜肥厚 、 黏液栓塞等,以上 的气道炎症可造成气道高反应性 ,使其对诸 多刺激 的收缩反应
热哮 、 痰哮 、 风哮 。杨道银等f采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 5 1
喘急 性发 作 6 例 , 果临 床 治愈 率 和 总有 效 率 分别 为 6 .% 及 8 结 76 8 . % , 明 本方 治 疗 支气 管 哮 喘发 作 期 具有 肯 定 的疗 效 。马 67 表 君 等 l根 据 现代 研 究 对 部 分 哮 喘发 作 期 患 者 提 出补 益 肺 肾药 能 6
【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分期 中西医治疗
综述
管哮 喘缓解期有一定疗效 , 总有效率 为 9 . % 【。张瑜等 “将 58 3 】
4 5例 支气 管哮 喘缓 解 期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 组 ,治 疗 组 2 给 予 4例
支 气 管 哮喘 是 一 种 由肥 大细 胞 、 酸性 粒 细 胞 和 T淋 巴细 嗜
增强 , 形成 支 气 管 狭 窄 , 因此 造 成 不 同形 式 的气 流 受 限 , 致 并 导 反 复 发 作 的 呼吸 困难 、 嗽 及 哮 鸣 。 咳 1 3 发 病 机 制 目前 认 为 支 气 管 哮 喘是 多基 因遗 传 疾 病 ,是 . 位 于不 同染 色体 上 多 对 致 病 基 因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其 是 否 发 病
中药辛桂散敷脐 , 对照组 2 例不给予 任何治疗和处理 , 1 观察期 为 1 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哮喘病情分级与治疗前比较 明显降 低, 且优于对照组 。可见 , 中药辛桂散夏季敷脐能显著提高支气
管 哮 喘 患者 免 疫 功 能 , 轻 和 控 制 哮 喘发 作 。 内大 量 临 床研 究 减 国 表明 , 中医 药 对 哮 喘缓 解 期 有 预 防 复发 的作 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