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系统解耦问题
解耦控制系统
2023/5/24
5
9.1.2 被控对象的典型耦合结构
对于具有相同数目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被控对象,典型的 耦合结构可分为P规范耦合和V规范耦合。
图9-3为P规范耦合对象。
2023/5/24
6
它有n个输入和n个输出,并且每一个输出变量
Yi(i=1,2,3,…,n)都受到所有输入变量Ui(i=1,2,3,…,n)的影响。 如果用pij(s)表示第j个输入量Uj与第 i个输出量Yi之间的传递函数, 则P规范耦合对象的数学描述式如下:
2023/5/24
13
对于一个耦合系统,因为每一个控制变量不只影响一 个被控变量,所以只计算在所有其他控制变量都固定 不变的情况下的开环增益是不够的。因此,特定的被 控变量Yi对选定的控制变量的响应还取决于其他控制 变量处于何种状况。
对于一个多变量系统,假设 Y是包含系统所有被
控变量Yi的列向量;U是包含所有控制变量Uj的列向量。 为了衡量系统的关联性质首先在所有其它回路均为开
从而求得耦合系统的相对增益ij。
2023/5/24
25
(2) 直接计算法 现以图9-7所示双变量耦合系统为例说明如何由第一放
大系数直接求第二放大系数。引入P矩阵,式(9-10)可写 成矩阵形式,即
Y Y 1 2 p p1 21 1p p1 2 2 2 U U 1 2 K K 1 21 1K K 1 2 2 2 U U 1 2 (9-14)
(9-13)
2023/5/24
24
从上述分析可知,第一放大系数pij是比较容易 确定的,但第二放大系数qij则要求其他回路开环增 益为较为复杂,特别是多变量系统。
事实上,由式(9-12)和式(9-13)可看出,第 二放大系数qij完全取决于各个第一放大系数pij,这 说明有可能由第一放大系数直接求第二放大系数,
现代控制理论-第六章补充解耦控制
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6.5 6.5 解耦控制解耦控制在(0)0x =的条件下的条件下,,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可用传递函数()G s 描述描述::1()()()()()y s G s u s C sI A Bu s −==−MIMO MIMO系统系统系统((p 入q 出):11111221221122221122()()()()()()()()()()()()()() ()()()()()()()p p p p q q q qp p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y s g s u s g s u s g s u s =+++=+++=+++⋯⋯⋯⋯⋮⋮⋯⋯即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6.5.1 6.5.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考虑考虑MIMO MIMO MIMO系统系统x Ax Bu y Cx∑=+=ɺ:引入状态反馈u Lv Kx=−解耦问题解耦问题::就是寻求适当的反馈阵K 和输入变换矩阵L ,使得状态反馈传递函数矩阵为对角阵为对角阵。
)(s KF G 1122G ()diag ()()()KF pp s g s g s g s =⋯p q =其中,即系统的输出个数等于输入个数即系统的输出个数等于输入个数。
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11()g s 22()g s ()pp g s 1u 2u pu 1y 2y py 能找出一些控制律能找出一些控制律,,每个输出受且只受一个输入的控制一个输入的控制,,称为解耦控制称为解耦控制。
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引入状态反馈u Lv Kx=−状态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1()[()]KF G s C sI A BK BL−=−−()()xAx B Lv Kx A BK x BLv =+−=−+ɺCx y =状态反馈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第六章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6.5.2 6.5.2 实现解耦控制的条件和主要结论实现解耦控制的条件和主要结论1) 1) 已知传递函数阵已知传递函数阵111212122212() ()()() ()()() () ()()p p p p pp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是的分母的次数与分子的次数之差的分母的次数与分子的次数之差。
第十章_解耦
第10章 解耦控制系统当再同一设备或装置上设置两套以上控制系统时,就要考虑系统间关联的问题。
其关联程度可通过计算各通道相对增益大小来判断。
如各通道相对增益都接近于1,则说明系统间关联较小;如相对增益于1差距较大,则说明系统间关联较为严重。
对于系统间关联比较小的情况,可以采用控制器参数整定,将各系统工作频率拉开的办法,以削弱系统间的关联的影响。
如果系统间关联非常严重,就需要考虑解耦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解耦的本质是设置一个计算装置,去抵消过程中的关联,以保证各个单回路控制系统能独立地工作。
为了便于分析,下面对2×2系统的关联及其解耦方法进行研究。
具有关联影响的2×2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0—1所示。
从图10—1可看出,控制器c 1的输出p 1(s )不仅通过传递函数G 11(s )影响Y 1,而且通过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 21(s )影响Y 2。
同样控制器c 2的输出p 2(s )不仅通过传递函数G 22(s )影响Y 2,而且通过交叉通道传递函数G 12(s )影响Y 1。
上述关系可用下述数学关系式进行表达:Y 1(s )=G 11(s )P 1(s )+G 12(s )P 2(s )(10—1) Y 2(s )=G 21(s )P 1(s )+G 22(s )P 2(s )(10—2)将上述关系式以矩阵形式表达则成:⎥⎦⎤⎢⎣⎡⎥⎦⎤⎢⎣⎡=⎥⎦⎤⎢⎣⎡)()()()()()()()(212221121121s P s P s G s G s G s G s Y s Y (10—3)或者表示成:Y (s )=G (s )P (s )(10—4)式中 Y (s )——输出向量;P (s )——控制向量;G (s )——对象传递矩阵:⎥⎦⎤⎢⎣⎡=)()()()()(22211211s G s G s G s G s G (10—5)所谓解耦控制,就是设计一个控制系统,使之能够消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R 1) R 2图10—1 2×2关联系统方块图而使各个系统变成相互独立的控制回路。
现代控制理论论文-系统关联性及解耦控制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关联性及解耦控制摘要: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出现一些较复杂的设备或装置,这些设备或装置的本身所要求的被控制参数往往较多,因此,必须设置多个控制回路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
此时控制系统并非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而是较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由于控制回路的增加,往往会在它们之间造成相互影响,各输入量与个输出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 关联性(耦合关系)。
系统中每一个控制回路的输入信号对其他回路的输出都会有影响,而每一个回路的输出又会受到其他输入的作用。
要想一个输入只去控制一个输出几乎不可能,这时往往使系统难于控制、性能很差。
关键词:系统关联性;解耦;控制;0 引 言 本主要考虑解耦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影响,所谓解耦控制,就是采用某种结构,寻找合适的控制规律来消除系统中各控制回路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使每一个输入只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每一个输出又只受到一个控制的作用。
1 系统的关联1.1系统关联及影响所谓系统关联就是系统之间彼此相互影响。
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关联的例子。
例如,在同一条水管上安装若干自来水龙头,当别人开大或开小所用的水龙头时,你所用的水龙头的水流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是系统关联。
实际实际生产过程控制中经常会碰到系统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慎重的处理。
如果其关联性比较密切,相互影响比较大而又处理不当,这不仅会影响控制质量,可能还会是系统无法运行,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应此必须给予足够的的重视。
1.2分析系统关联的方法对于如何判别系统间的关联,下面介绍一种利用相对增益来判断系统间关联的方法。
如果生产设备上同时存在n 个控制系统,那么就有n 个被控变量和n 个控制变量,习惯上成为n ×n 个多变量系统。
用y 表示被控变量,用u 表示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u 的改变对被控变量y 的影响,可以用通道的增益(及静态放大倍数)来描述。
第j个控制变量的改变对第i个被控变量的影响(即该通道的增益),用来表示。
现代控制理论-第6章-多变量输出反馈控制和解耦控制
(6-78) (6-79)
其闭环特征多项式H2 s可由分块矩阵的行列式恒等关系
det
A11 A21
A12 A22
detA11
det
A22 A21A111A12
(6-80)
展开为
H2 s
det sI A1* C*
B*
q
k
sIq
det
sI A1*
det sIq C*
馈矩阵,将3p q 1个 闭环极点配置在规定位置。对于n 3p的
多变量系统,利用上述方法所设计的PID控制器能任意配置全
部n q个闭环极点;对于n 3p 的多变量系统,则有n 3p 1
个极点位于未加规定的位置,与设计中所取的Q、q 有关。实际
上通常是n
3p
1个小的数目,通过重复设计
及
Q
,从而重
式(6-87),即
kWi k1
k2
2 2
2k1
2k2
0
任取 k1 1,则k2 1,故k 1 1。闭环特征多项式由式(6-
85)给出为
H3
s
s
1
s6
2 1
p2 r2
s5
6
q2 1 r2
9r2
s4
12
9 p2 1
r2
r1
9r2
s3
5 p1 9 p2 9q2 2r1 2r2 s2 31 2 p1 2 p2 q1 9q2 s
例6-3 设能控能观测、循环的多变量受控对象动态方程为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x& 0 0 0 1 0 x 0 2 u
00Βιβλιοθήκη 0010 0
设计串联解耦环节实现系统的解耦控制 (自动保存的)
显的物理意义,因而输出反馈易实现。
对于式(2.1)描述的线性系统,当将系统的控制量 取为输出 的线性函数
(2.4)
时,称之为输出反馈,其中其中 为 维参考输入向量, 为 矩阵,称为输出反馈增益矩阵。
将式(2.4)代入式(2.1),可得到采用输出反馈后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3.
3.
3.
对于具有相同输入、输出个数的MIMO线性定常系统
(3.8)
设 为系统的输入输出个数,可采用控制规律 ,即存在输入变换阵和状态反馈矩阵对 进行解耦的充要条件是:可解耦性判别矩阵 为非奇异。且当选取 为 时,解耦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3.9)
其中 , 与 是解耦控制中两个基本特征量。对 对角线上第一个元素可提出第 个极点要求,并有
2.
设不完全能控的多输入系统为
(2.21)
经过坐标变换,即经过能控结构分解,式(2.21)可写成
(2.22)
式中, 为能控子系统,由于坐标变换不改变系统的极点,所以式(2.21)与式(2.22)系统的极点相同,它们的极点集为
(2.23)
极点 为能控极点, 为不能控极点,考虑式(2.22)系统的任意状态反馈
设计主要内容:
(1)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2)设计串联解耦环节,并求出解耦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3)对解耦后的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并求出配置后系统的传递函数。
(4)绘制原系统及配置极点后系统的输出响应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3.
3.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包括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简写形式如下
(3.1)
式中, 分别为 维, 维, 维向量。式(3.1)中,上式为状态方程,下式为输出方程。状态空间表达式实际上是对MIMO系统的时域描述,而传递函数阵则是对系统的频域描述,把时域的数学模型转换成频域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方法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因此,对式(3.1)在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则有
解耦控制系统
G p11 ( s)
0
0 Gp22 (s)
Gp11 (s)Gp22 (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
Gp11 (s)Gp21 (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
Gp22 (s)Gp12 (s)
G p11
(s)G
p 22
(s)
G p12
9
相对增益系数的计算方法1
u1(s) u2(s)
y1(s) y2(s)
输入输出稳态方程
y1 K11u1 K12u2 y2 K21u1 K22u2
p11
y1 u1
u2
K11
y1 K11u1 K12
y2 K 21u1 K 22
q11
y1 u1
y2
K11
K12 K 21 K 22
11
Y1 (s) Y2 (s)
1 0
0 1
U c1 (s) Uc2 (s)
于是得解耦器的数学模型为
N11(s)
N
21
(
s)
N12 (s) N22 (s)
G p11 ( s) G p 21 ( s)
Gp12 (s) 1 Gp22 (s)
31
3. 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Gp11(s)Gp22 (s)
1 Gp12 (s)Gp21(s)
解耦控制
学习内容
1 耦合过程及其要解决的问题 2 相对增益与相对增益矩阵 3 解耦控制系统的设计
【线性系统课件】解耦控制问题讲解
分母已知,分子未知,只保证主严格真.
以上假设等价于
x r A r x r , x r ( 0 ) 未知 r (t ) c r x r
x w A w x w , x w ( 0 ) 未知 w (t ) c w x w
11 1, 12 2 , d 1 min( 1, 2 ) 1 0 21 2 , 22 2 , d 2 min( 2 , 2 ) 1 1
E 1 lim s
s d 1 1
s2 g 1 ( s ) lim s 2 s s s 1
(s)
Dr (s)
e (t ) 0 , t
以上补偿器由两部分构成: 1 参考信号和扰动信号的模型 ( s ) 使闭环系统稳定的部分 N c ( s )
D c (s)
在回路中引入(复制)参考信号和扰动信号的模型 这种方法常称为内模原理. 1 ( s ) 称为内模. N (s) 对象 G (s)
D (s)
1
(s)
的参数变化称为参数摄动. • 在以上方法中,对象和补偿器的参数变化即使很大,但只 要 D c ( s ) D ( s ) ( s ) N c ( s ) N ( s ) 0 的根保持有负实部,就可实现无静差跟踪.系统对参数 摄动具有鲁棒性. • ø (s)的摄动不允许,否则不能实现精确的零极对消.
1 0 1 x K c ] xc
0 , 0 1 m 1 1 0
• 定理:系统可实现无静差跟踪的充要条件是
现代控制理论系统解耦问题
() = ( − + )− 的两个特征量ҧ 和
ഥ
ҧ
,
ҧ
为满足
(
−
)
≠ 0的最小值
ҧ
= ൝
− 1,当 ( − ) = 0, = 0,1, ⋯ , − 1
ഥ = ( − )
其中: = − = + −1 −1 + ⋯ + 1 + 0
− = , − = + −1 , ⋯ ,
= −1 + −1 −2 + ⋯ + 1
5.4
系统解耦问题
则: () = ( − − + ⋯ + − − + −−1 −− + ⋯ + + )
即 = [11 , 22 , ⋯ , ] 其中 ≠ 0, = 1,2, ⋯ ,
5.4
系统解耦问题
三. 传递函数矩阵的两个结构特征量
1.特征量的定义
设 ()为 × 阶的传递函数矩阵, ()为其第行传递函数向量
即 = [1 , 2 , ⋯ , ]
() = ( − + − )− −
由结构特征量的性质和凯莱-哈密尔顿定理可得:
() = ⋯
() =
+
+
+
⋯
⋯
+
即实现了解耦,充分性得证。
解耦后,各输入输出间的传递函数是多重积分,称为积分型解耦系统。极点在坐
标的原点,其性能在工程上不能被接受。其意义在于理论分析,即可通过简单的
现代控制理论6.4 解耦控制
Gp(s)Gc(s)[I-W(s)]=W(s)
补偿器解耦(3/7)
−1 ( s) , [I-W(s)]-1左乘与右乘上式,有 � 分别用 Gp 1 Gc ( s) = G − p ( s )W ( s ) [ I − W (s ) ] −1
状态反馈解耦(14/16)
� 由于E是非奇异阵,所以系统可以解耦。 � 因此,状态反馈解耦矩阵为 ⎡0 0 −1⎤ K = −E F = ⎢ ⎥ 1 2 3 ⎣ ⎦ ⎡ 1 0⎤ −1 H =E =⎢ ⎥ 0 1 ⎣ ⎦
−1
状态反馈解耦(15/16)
� 此时闭环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 ⎡0 ̇ (t ) = ⎢0 x ⎢ ⎢ ⎣0 ⎡1 y (t ) = ⎢ ⎣0 0 −1⎤ ⎡1 0 ⎤ ⎢ 0 0 ⎥ v (t ) 0 1⎥ x ( t ) + ⎥ ⎢ ⎥ ⎢ 0 0⎥ ⎦ ⎣0 1 ⎥ ⎦ 1 0⎤ x (t ) ⎥ 0 1⎦
� 根据补偿器Gc(s)的求解公式,有
1 Gc ( s) = G − p ( s )W ( s ) [ I − W ( s ) ] −1 −1
⎡ 1 ⎤⎡ 1 ⎤⎡ s ⎤ 0 0 0 ⎢ 2s + 1 ⎥ ⎢ s +1 ⎥ ⎢ s +1 ⎥ =⎢ ⎥⎢ ⎥⎢ ⎥ 1 ⎥⎢ 1 ⎥⎢ 5s ⎥ ⎢ 1 0 0 ⎢ ⎥ ⎢ ⎥ ⎢ ⎣ s + 1⎦ ⎣ 5s + 1⎦ ⎣ 5s + 1⎥ ⎦ 2s + 1 ⎡ ⎤ 0 ⎥ ⎢ s =⎢ ⎥ ⎢ −( s + 1)(2 s + 1) s +1 ⎥ ⎢ s 5s ⎥ ⎣ ⎦
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解耦控制
(4—41)
第 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
2.单位矩阵综合法 . 可以设想,如果能使对象的传递矩阵与解耦补偿矩阵的乘积为单位矩阵I, 可以设想,如果能使对象的传递矩阵与解耦补偿矩阵的乘积为单位矩阵 , 即: Wd11 (s) Wd12 (s) Wf 11 (s) Wf 12 (s) 1 0 W (s) W (s) W (s) W (s) = 0 1 (4—46) d 22 f 22 d 21 f 21
第 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
4.4.1解耦的条件 解耦的条件
多变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4.29所示。 所示。 多变量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 所示
R (s)
+
E (s)
U (s) Wk(s) Wd(s)
Y (s)
-
图 4.29 多变量控制系统
第 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4—39)
使得系统的输出向量为
∗ 0 U1 (S) Y1 (s) Wd11 (s) Y (s ) = 0 Wd 22 (s) U ∗ (S) 2 2
(4—40)
第 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 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计算机控制技术
Wk (s)
—
Wf (s) U1*(s) U1(s) Wf11(s)
Wd (s)
R1(s)
+
Wk1(s) E1(s)
+ +
解耦控制
多变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多变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多个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问题。 多个控制回路之间存在相互耦合的问题。 耦合的问题
耦合? 耦合?
“耦合”是个什么东西? 耦合”是个什么东西? 耦合 用一个不太切合的成语解释便是“ 用一个不太切合的成语解释便是“藕断丝 连”。 即:多个回路相互之间理想上应该是没有相 互关系的, 互关系的,但是就好比莲藕一般该断不断 (实际上存在相互影响)。 实际上存在相互影响)。
成为对角阵, 的传递函数阵G (s ) 的乘积 G p (s )成为对角阵,消除 多变量被控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耦合。 多变量被控过程变量之间的相互耦合。
具体设计方法:根据课本 课本249-250页进行详 具体设计方法:根据课本 页
细的探讨。(麻烦翻开课本) 细的探讨。(麻烦翻开课本) 。(麻烦翻开课本 解耦整理后得到控制系统的等效系统的结构 框图见图 框图见图7-41。 。
++
++
Y1(s)
N12(s) X2 + Gc2(s) + +
G12(s) + + Y2(s)
U2(s)
N22(s)
G22(s)
图7.40 双变量解耦系统框图
图7-40
双变量解耦系统框图:该系统是加入对角矩阵 双变量解耦系统框图 该系统是加入对角矩阵 解耦环节后得到的系统结构框图
思路: 思路:是解耦环节的传递函数阵N (s )与被控过程
路控制系统,获得满意的控制性能。 路控制系统,获得满意的控制性能。
设计解耦控制系统需要处理的 先行工作: 先行工作:
控制变量与被控参数的配对; 控制变量与被控参数的配对;
部分解耦。 部分解耦。
完整word版关于解耦控制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关于解耦控制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言1 引和Boksenhom多变量系统设计思想在控制学科发展初期就已经形成,在的报告和钱学森的著作中就已得到了基本研究;在现代控制理论的框架内Hood年正式提出。
随着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被控对象1964这个问题由Morgan在存在着更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如不确定性、多干扰性、非线性、滞后和非最小相位特性等,使得工程对耦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设计难度越来越大。
所以一直以来理论与工程界将其作为一个解耦问题成为学术与工程上一大难题,热点问题。
2 工程背景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不断出现一些较复杂的设备或装置,这些设备或装置的本身所要求的被控制参数往往较多,因此,必须设置多个控制回路对该种设备进行控制。
由于控制回路的增加,往往会在它们之间造成相互影响的耦合作用,也即系统中每一个控制回路的输入信号对所有回路的输出都会有影响,而每一个回路的输出又会受到所有输入的作用。
要想一由于耦合关”系统。
个输入只去控制一个输出几乎不可能,这就构成了“耦合系,往往使系统难于控制、性能很差。
解耦控制系统3如上图所示,所谓解耦控制系统,就是采用某种结构,寻找合适的控制规律来消除系统种各控制回路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使每一个输入只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每一个输出又只受到一个控制的作用。
解耦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极富生命力的话题,不确定性是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棘手现象。
解耦控制是多变量系统控制的有效手段。
3.1 解耦控制系统的特点1. 解耦控制系统一般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而且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耦合,一个输入量影响多个输出量,一个输出量受多个输入量的影响。
实际被控对象不同,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也不同。
被控对象的某个输2.出和某个输出具有明显的“一一对应”的“依赖”性,而其他输出和输出的相互关系则很弱,可以忽略。
此时的多输入多输出关系,可以简化为多个单输入单输出的单回路控制系统,而把其他的影响因素看成干扰。
(最新整理)第七章解耦控制
影响程度.
2032/712/7/26
23
7.1 相对增益
2、相对增益与耦合程度
当通道的相对增益接近于1,无需进行解耦系统设计。 例如0.8< λ<1.2,则表明其它通道对该通道的关联作用很小。
当相对增益小于零或接近于零时,说明使用本通道调节器不能得 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或者说,这个通道的变量选配不适当,应重新 选择。 当相对增益0.3<λ<0.7或λ>1.5时,则表明系统中存在着非常严重 的耦合。需要考虑进行解耦设计或采用多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K11K22
K1
1K2 2K1 2K2 K1 2K2 1
1
K1 1K2 2K1 2K2 1
K12K21
K1
1K2 2K1 2K2 K1 1K2 2
1
K1 1K2 2K1 2K2 1
21072/712/7/26
17
7.1 相对增益
[例7-1]
PC QC
p1 h
PT DT
p0
p2
μ1
μ2
μ1
h
3
第7章 解耦控制
7.1
相对增益
7.2
耦合系统中的变量匹配和调节参数整定
7.3
解耦控制设计方法
7.4
实现解耦控制系统的几个问题
240/7221/7/26
4
第7章 解耦控制
在一个生产装置中,往往需要设置若干个控制回路,来稳定各 个被控变量。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回路之间,就可能相互关联, 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构成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关(耦合)控制系 统。
y2
21
22
【现代控制理论与方法概述-各章节习题及答案】op_ti6
作业: 6-6, 6-10习 题6-1 已知一个简谐振子的状态方程为[]⎥⎦⎤⎢⎣⎡=⎥⎦⎤⎢⎣⎡+⎥⎦⎤⎢⎣⎡⎥⎦⎤⎢⎣⎡-=⎥⎦⎤⎢⎣⎡21212110010110x x y u x x x x 1)试讨论系统的稳定性;2)加输出反馈可否使系统渐近稳定;3)加状态反馈则如何?4)由于状态1x 是不能直接测量的,试设计一个1x 的状态观测器。
且假设状态反馈阵K 为 []11-=K6-2 设系统状态方程为u x x x x x xx x ⎥⎥⎥⎥⎦⎤⎢⎢⎢⎢⎣⎡-+⎥⎥⎥⎥⎦⎤⎢⎢⎢⎢⎣⎡⎥⎥⎥⎥⎦⎤⎢⎢⎢⎢⎣⎡-=⎥⎥⎥⎥⎦⎤⎢⎢⎢⎢⎣⎡10100110010000100001043214321 1)系统稳定吗?极点分布如何?2)加一反馈装置让u =Kx +v ,使极点分布为-1, -2, -1-j, -1+j试求状态反馈阵K 的值。
6-3 设系统为[]⎥⎦⎤⎢⎣⎡=⎥⎦⎤⎢⎣⎡+⎥⎦⎤⎢⎣⎡⎥⎦⎤⎢⎣⎡=⎥⎦⎤⎢⎣⎡21212101100010x x y u x x x x 试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使状态观测器的极点为-r, -2r, r >0。
6-4 现有一个系统为⎥⎥⎥⎥⎦⎤⎢⎢⎢⎢⎣⎡⎥⎦⎤⎢⎣⎡=⎥⎦⎤⎢⎣⎡⎥⎦⎤⎢⎣⎡⎥⎥⎥⎥⎦⎤⎢⎢⎢⎢⎣⎡+⎥⎥⎥⎥⎦⎤⎢⎢⎢⎢⎣⎡⎥⎥⎥⎥⎦⎤⎢⎢⎢⎢⎣⎡-=⎥⎥⎥⎥⎦⎤⎢⎢⎢⎢⎣⎡4321212143212432101000001100001000020100020030010x x x x y y u u x x x x x x x x ωωω对应的传递函数阵为()()()()⎥⎥⎥⎥⎦⎤⎢⎢⎢⎢⎣⎡+-+-++=222222222223221ωωωωωωωs s s s s s s s s H 试设计一个状态反馈阵K ,使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阵为()()()⎥⎥⎥⎥⎦⎤⎢⎢⎢⎢⎣⎡++=22110011s s s W 6-5 已知系统状态方程为 u x x x x x x⎥⎥⎥⎦⎤⎢⎢⎢⎣⎡+⎥⎥⎥⎦⎤⎢⎢⎢⎣⎡⎥⎥⎥⎦⎤⎢⎢⎢⎣⎡-=⎥⎥⎥⎦⎤⎢⎢⎢⎣⎡100101110111321321 试设计一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极点配置为一1,一2,一3。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版)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现代控制理论》刘豹著(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1-1试求图1-27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并建立其状态空间表达式。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令,则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1-2有电路如图1-28所示。
以电压为输入量,求以电感中的电流和电容上的电压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方程,和以电阻上的电压作为输出量的输出方程。
解:由图,令,输出量有电路原理可知:既得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1-3参考例子1-3(P19).1-4两输入,,两输出,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1-5系统的动态特性由下列微分方程描述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
解:令,则有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1-6(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试求出系统的约旦标准型的实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解:1-7给定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1)画出其模拟结构图(2)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2)1-8求下列矩阵的特征矢量(3)解:A的特征方程解之得:当时,解得:令得(或令,得)当时,解得:令得(或令,得)当时,解得:令得1-9将下列状态空间表达式化成约旦标准型(并联分解)(2)解:A的特征方程当时,解之得令得当时,解之得令得当时,解之得令得约旦标准型1-10已知两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W1(s)和W2(s)试求两子系统串联联结和并联连接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并讨论所得结果解:(1)串联联结(2)并联联结1-11(第3版教材)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1-11(第2版教材)已知如图1-22所示的系统,其中子系统1、2的传递函数阵分别为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1-12已知差分方程为试将其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并使驱动函数u的系数b(即控制列阵)为(1)解法1:解法2:求T,使得得所以所以,状态空间表达式为第二章习题答案2-4用三种方法计算以下矩阵指数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系统解耦问题
5.4
一. 解耦的定义
系统解耦问题
对于个输入个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σ(, , )其传递函数为:
11
⋮
W(s)=
1
⋯ 1
⋯
⋮
⋯
即输入输出有如下关系: 1 = 11 1 + 12 2 + ⋯ + 1
将 − , − , ⋯ , − , −−代入可得:
= , = , ⋯ , −1 = , ≠
即 是使 ≠ 0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而当 () =0,即 = 0, ( = 0,1, ⋯ , − 1) ,则规定 = − 1
− 1,当 = 0, = 0,1, ⋯ , − 1
<1>
=
<2>
证明:由() = ( − )− 可得 () = ( − )−
而( − )− =
(− − + ⋯ + + )
ഥ 则可表示为:
() = ( − + )− 的两个特征量ҧ 和
ഥ
ҧ
,
ҧ
为满足
(
−
)
≠ 0的最小值
ҧ
= ൝
− 1,当 ( − ) = 0, = 0,1, ⋯ , − 1
ഥ = ( − )
根据性质 ( 1 ) 相同的方法可证。
(3) 对于任意的非奇异矩阵对{,} ,开环系统和闭பைடு நூலகம்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的特征量之
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ҧ = ,
ഥ =
= 1,2, ⋯ .
5.4
系统解耦问题
四. 系统可解耦的条件
定理:给定个输入个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ሶ = +
−
=
1
−
2
−2 2
2 −1 −1
−2 2
=
2 −1
解耦后的变换传递函数为:
1
() =
0
0
1
−1 0
−1
=
0 −1
−1
系统解耦问题
为 ()的分母多项式的阶数和分子多项式阶数之差,则定义
的第一个特征量 (结构特性指数)为: = min 1 , 2 , ⋯ , − 1, = 1,2, ⋯ ,
的第二个特征量 (结构特性向量)为: = lim +1 ,
由 定义可知, ()中各元素分母和分子多项式的阶数之差的最小值为 + 1,这表明与
− , − , ⋯ , − 相关的系数矩阵为零,而 −− 的系数矩阵不为零,即:
− = , − = , ⋯ , − = , − −1 ≠
=
可采用输入变换和状态反馈矩阵 = − + 进行解耦控制的充要条件,由系统传递函数
矩阵每一行结构特性向量 组成的矩阵非奇异。
= ⋮
∈ ×
证明:必要性:
已知存在控制 = − + ,可使系统实现解耦,即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 [11 , 22 , ⋯ , ],则E非奇异。
→∞
= 1,2, ⋯ ,
5.4
系统解耦问题
2. 特征量的性质
(1). 与传递函数矩阵 () 相对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 } ,且 为的第个行向量,
则有() = ( − )− 的特征量为:
, 为满足 ≠ 0的最小值
= ൝
=
1
2
1
= 2
1
= 2 = 1 1
1
1
1
= 2
=−
2
1 1
1
1
故可实现状态反馈解耦控制。
(2)求解耦控制的K阵和L阵。
=
1 +1
2 +1
1
= −2
−1
−1
−1
−
1
= 2 1
1 1
−
=
−2
2
2
−1
系统解耦问题
5.4
因此: = − =
即 = [11 , 22 , ⋯ , ] 其中 ≠ 0, = 1,2, ⋯ ,
5.4
系统解耦问题
三. 传递函数矩阵的两个结构特征量
1.特征量的定义
设 ()为 × 阶的传递函数矩阵, ()为其第行传递函数向量
即 = [1 , 2 , ⋯ , ]
2 = 21 1 + 22 2 + ⋯ + 2
⋮
= 1 1 + 2 2 + ⋯ +
设计控制器,使多变量输入输出系统实现每一个输出仅受相应的一个输入控制,每一个输
入也仅能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即构造控制器使系统的传递函数变为非奇异对角规范型
ഥ = 可知 =
ഥ − ,由于
ഥ 和均为非奇异,故E非奇异,必要性得证。
由
充分性:已知非奇异,证明可解耦。
由已知非奇异,故− 存在
1 +1
⋮
取{,} 为:=− , = − , =
+1
5.4
系统解耦问题
这样,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即: (s)=
ഥ11
⋱
ഥ
则称这样的系统是解耦的,相应的控制为解耦控制。
5.4
系统解耦问题
二. 状态反馈解耦问题的描述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ሶ = +
=
假定 (1) 系统输出变量个数与输入变量个数相等,即 = ;
(2) 控制规律采用状态反馈和输入变换相结合,即 = − +
1. 计算系统的特征量 { , = 1,2, ⋯ , } 和 { = , = 1,2, ⋯ , } 。判断 是否非奇异。
若是,可解耦,进入下一步。若否,不能解耦,退出计算。
1 +1
⋮
2.计算− 和 =
+1
3.取{,}为 =− , = − , 导出积分型解耦系统
() = ( − + − )− −
由结构特征量的性质和凯莱-哈密尔顿定理可得:
() = ⋯
() =
+
+
+
⋯
⋯
+
即实现了解耦,充分性得证。
解耦后,各输入输出间的传递函数是多重积分,称为积分型解耦系统。极点在坐
= ( + −1 − + ⋯ + − )
= + −1 − + ⋯ + −
=
故特征量的性质(1)得证。
5.4
系统解耦问题
(2). 对于任意的非奇异矩阵对{,} ,状态反馈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5.4
系统解耦问题
由于解耦,由结构特性向量的定义可得
lim 1 +1
ഥ
→∞
2 +1
ഥ
lim
ഥ
=
= →∞
⋮
⋮
ഥ
lim +1
lim 1 +1
=
→∞
→∞
⋱
lim +1
→∞
即为对角非奇异常阵。
故<1>式得证。
5.4
系统解耦问题
由 的定义可得:
= lim +1
→∞
+1
= lim
( − − + ⋯ + − − + −−1 −− + ⋯ + )
→∞
= −−1
其中: = − = + −1 −1 + ⋯ + 1 + 0
− = , − = + −1 , ⋯ ,
= −1 + −1 −2 + ⋯ + 1
5.4
系统解耦问题
则: () = ( − − + ⋯ + − − + −−1 −− + ⋯ + + )
ഥ +
ഥ
ሶ = − + = − − + − =
=
5.4
系统解耦问题
状态空间表达式所对应的传递函数矩阵为:
= ( − +
− ) − −
=
+
+
⋯
+
例:已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 -
+
+
ሶ
න
K
(3) 输入变换阵L为非奇异,即 ≠
5.4
系统解耦问题
寻找输入变换和状态反馈矩阵对{,} ,使得所导出的状态反馈系统
ሶ = ( − ) +
=
的传递函数矩阵 () = ( − + )− 为非奇异对角有理分式矩阵。
标的原点,其性能在工程上不能被接受。其意义在于理论分析,即可通过简单的
输入变换和状态反馈实现解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