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温养治百病:腹痛的艾灸法(实用)

合集下载

课件-艾灸法

课件-艾灸法
温肾壮阳 适宜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痛经及疮 疡久溃不敛、指端麻木等病证
隔姜灸
隔盐灸
隔蒜灸
(二)悬 灸
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 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 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 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 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 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 10~15分钟。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 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
里。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 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 日1~2次, 7~10次为1疗程。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3、在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 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 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 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 免复燃。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 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 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灸 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 5次为1疗程, 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 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 宜灸疗。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艾灸8句口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艾灸8句口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艾灸8句口诀!蕲艾柱丨蕲艾条丨蕲艾绒丨蕲艾精油丨蕲艾根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

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

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像腰痛。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腱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委中穴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

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

适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

第三句,“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列缺穴位置: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

温养仪艾灸操作方法

温养仪艾灸操作方法

温养仪艾灸操作方法
温养仪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传递给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保健效果的方法。

以下是温养仪艾灸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准备好温养仪、艾草、打火机或火柴和一个容器。

2. 清洁和消毒:确保温养仪和使用的工具都是清洁的,并且进行必要的消毒,以避免细菌感染。

3. 点燃艾灸:将一根艾草放入温养仪的艾盒中,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艾草。

艾草燃烧后会产生烟雾和热量。

4. 选择穴位:根据个人需求和保健目标选择要进行艾灸的穴位。

一般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5. 进行艾灸:将温养仪的艾盒靠近选定的穴位,使烟雾和热量直接作用于穴位上。

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能力和感觉调整艾灸的时间和强度。

6. 控制温度和时间:艾灸的温度和时间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艾灸的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左右,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烫伤皮肤。

7. 结束艾灸:当艾草完全燃烧完或者灭火时,表示艾灸已结束。

将温养仪和残
留的艾草放在安全的地方,等待它们冷却后处理。

温养仪艾灸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艾草燃烧时会产生烟雾,请确保使用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艾灸,以避免吸入过多烟雾对呼吸系统造成不适。

- 艾灸时要特别注意艾草和温养仪的距离,以防止灼伤皮肤。

- 对于孕妇、有皮肤病或感染的人群,以及体质虚弱或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应谨慎使用温养仪艾灸,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 如果出现不适或烫伤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艾灸治百病

艾灸治百病

艾灸自我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

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抵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

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内病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纯艾灸疗法与莲花香灸疗法之分,统称为灸疗, 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大力推广的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外治医疗方法。

1、自我疗法一、 灸疗治胃病取穴:中腕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

胃痛可立即缓解。

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

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灸疗,均能立时止痛。

注:急性胃痛灸至阳穴.效果很好 见效快!二、艾灸升阳气,补肾虚取穴:命门穴(位于腰部,对应肚脐)、肾俞穴(位于腰部,命门穴旁开1.5寸)、涌泉穴(足底部前1/3处与后2/3交点处)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可用能子灸具)在命门穴、肾俞穴灸10——15分钟,每天1次,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艾 灸 莲花香灸 能子灸具色为度。

说明:命门就是生命之门,人体的先天之气就蕴藏在这里。

它对各脏腑有温煦、激发、推动的作用;涌泉为补肾的名穴,又有人体第二大长寿穴之称(第一长寿穴为足三里),艾灸本穴就有纯阳的效力,这都是补肾的常用穴位,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如人精神萎靡、面色晃白、腰酸肢冷、小便不利等。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肚子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对腹部进行刺激来促进身体的健康。

在进行肚子艾灸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如艾绒、艾绒袋、火机或灯盏、保鲜膜等。

下面是肚子艾灸的具体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a. 确保环境安全:选择一个开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艾灸,远离易燃物品,确保安全。

b. 艾绒处理:将艾绒放在热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取出并晾干。

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艾绒的温热效果。

c. 温暖腹部:用温热的热水袋或热毛巾在腹部热敷片刻,以使腹部血管扩张,为艾灸做准备。

2. 制作艾绒袋:a. 将适量的艾绒放入一个布袋中,袋口要封好,以免艾绒散落。

b. 袋子的大小和艾绒的数量应根据个人需要和舒适程度进行调整。

3. 点燃艾绒袋:a. 使用火机或灯盏将艾绒袋点燃,然后轻轻吹灭火苗,让艾绒冒烟。

b. 确保熄灭的火苗不会掉入皮肤或衣物上,以免烫伤。

4. 开始艾灸:a. 将艾绒袋放在腹部的特定穴位上。

常用的穴位有“神阙”、“中极”、“横膈”等。

b. 艾绒袋的温度应由个人的舒适程度来决定,刺激的感觉应该是舒适的,不应该是烫伤的。

c. 固定艾绒袋:可以使用保鲜膜将艾绒袋固定在腹部,以防止艾绒碎片掉落。

d. 注意时间:一般来说,每次艾灸的时间应在15-3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皮肤灼伤。

5.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a. 按摩腹部:在完成艾灸后,用温水洗净腹部,然后轻轻按摩腹部,以促进血液循环。

b. 保持温暖:艾灸后腹部容易感到凉,可以使用保暖的方法,如贴暖宝宝等,保持艾灸的效果。

c. 饮食调养:艾灸后适当进食温热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或进食刺激性食物。

d. 艾灸间隔:艾灸的间隔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通常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比较适宜。

e. 注意安全:使用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不要睡着或离开时保证艾绒灭尽。

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肚子艾灸,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腹部的代谢功能,还可以缓解腹部不适、调节肠胃功能、促进消化等。

艾灸(温和灸)操作规范

艾灸(温和灸)操作规范

艾灸(温和灸)操作规范
温和灸,又称温灸法是指将艾条燃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使患者只觉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

【适应证】
主要用于腰腿痛、风寒湿痹、肘劳、漏肩风、面瘫、胃痛、腹痛、泄泻、咳嗽、哮喘、心悸、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患者的防治。

还常用于保健灸。

【操作流程】
1体位选择
常用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2施灸顺序
施灸的顺序,临床上常见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施灸壮数先少后多,施灸艾灶先小后大。

3施灸手法
施灸手法有补有泻,需根据辨证而定,虚者宜补,实者宜泻
4操作方法
将艾条燃着一端,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

5操作时间
每次灸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每日1~2次,一般7~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受术者或小儿,施术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施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

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

3治疗后受术者宜卧床休息5-10min,不宜马上进行剧烈运动。

三伏天怎么艾灸比较好(具体方法)

三伏天怎么艾灸比较好(具体方法)

三伏天怎么艾灸比较好(具体方法)三伏天怎么艾灸比较好?通过艾灸腹部的3个穴位温补肾阳,可以让你告别这些难题。

关元穴找穴:关元穴在肚脐正中线下4指,也就是3寸的位置。

艾灸关元穴可温养全身的阳气,如果您存在脾胃病,可以艾灸关元穴。

中脘穴找穴:两个肋弓交汇处到肚脐的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脘穴。

中脘穴可以调理与脾胃相关的疾病,比如说胃疼、肚子胀、胃怕凉、呕吐、恶心等。

天枢穴找穴:肚脐旁开两拇指的位置是天枢穴,左右各一。

天枢穴可以缓解腹泻等问题。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三伏灸艾灸一般指三伏灸,有消暑排湿、健脾胃、温补肾阳等好处与功效。

三伏灸是一种在三伏天进行治疗的方法,一般是在每个伏的第一天进行治疗,它是中医实践医学、针灸学和中药外治法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三伏灸的好处与功效具体分析如下:一、消暑排湿:三伏灸可以将淤积在身体里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对于各类炎症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同时清除人在夏季的暑热,因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二、健脾胃:部分脾胃虚弱者,容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如果合理的使用三伏灸,有着很好的健脾和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

三、温补肾阳: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三伏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提高抵抗力,尤其适用于阳气不足、肾气不足的人群,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把这些都给搞清楚了以后,那么三伏天时间表就比较容易看明白了。

其中头伏是2023年7月11(庚午日)-2023年7月20日;中伏则是2023年7月21日(庚辰日)-2023年8月9日(8月8日立秋节气);末伏是2023年8月10日(庚子日)-2023年8月19日(8月23日处暑节气)。

再根据古人传下来的农谚“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其中在三伏中一般中伏是最热的一段时间,因此在7月21日到8月9日这段时间往往是最热的。

并且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中伏有20天,相当于是加长版的了,也就意味着酷热天气也要加倍了。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操作方法肚脐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下面是肚脐艾灸养生秘方的操作方法。

准备工作:1.艾叶:选择质地柔软、颜色鲜绿、气味香气浓郁的优质艾叶。

2.将艾叶晒干,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3.宽大并具有一定弹性的艾灸盒。

4.清洁肚脐及周围皮肤用的清洁器具,如酒精棉球。

5.常用的消毒器具,如消毒酒精、消毒棉球等。

6.盛艾条末的小碗。

操作方法:1.清洁: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消毒:用消毒酒精在肚脐上消毒,以防止感染。

3.准备艾炷:将适量艾条末倒入小碗中,用火点燃后吹灭,使其变成红色炭烬状。

4.寻找穴位:用手指轻轻按压肚脐周围一寸处的酸痛点,边按摩边观察,直到找到最敏感的穴位。

5.贴敷艾炷:用镊子将艾炭沾湿后,贴在肚脐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牢固贴紧,并且适应皮肤的变化。

6.艾灸时间:每次艾灸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初学者每次不宜过长,适应艾灸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7.艾灸间隔:初学者每天一次为宜,适应后可逐渐增加次数,每次艾灸的间隔时间一般为4-6小时。

8.艾灸技巧:艾炷不宜过烫,以免烫伤皮肤,应始终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适当调整艾炷的位置,保持舒适和疼痛感的平衡。

9.艾灸结束:待艾炷完全燃尽后,用镊子将其取下,用酒精棉球擦拭肚脐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艾灸的注意事项:1.脐部皮肤有破损、溃疡或湿疹等情况时,不宜进行艾灸。

2.孕妇、月经期的女性、体质虚弱或病情加重的人应避免艾灸。

3.操作时要注重卫生,保持艾炷和皮肤的清洁,并避免艾炷掉落。

4.经常使用艾灸时,应适当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根据个人体质调节。

5.不宜在肚脐艾灸后马上洗澡或吹风,应保持艾灸部位的温暖和干燥。

总结:肚脐艾灸养生秘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但要注意选择艾叶质量和进行操作时的卫生,同时根据个人体质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次数。

艾灸过程中要保持艾炷的适宜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肚脐眼的方法与功效作用

艾灸肚脐眼的方法与功效作用

艾灸肚脐眼的方法与功效作用肚脐眼是我们身体很重要的穴位,艾灸肚脐可以使身体阴阳调节平衡、和畅身体内的气血,很多人都会艾灸肚脐眼,那么艾灸肚脐眼的方法究竟哪一种才正确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艾灸肚脐眼的方法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艾灸肚脐眼的方法艾炷直接灸人平躺着,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

或者用艾条直接灸,就是将点燃的艾条悬在肚脐的上方约1厘米左右,以觉得有温热的感觉为度,不可太热。

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有过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对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隔姜灸取新鲜生姜一块,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脐略大)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平放在肚脐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随即更换艾炷。

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

隔姜灸是温里通气的,有人肚子里特别胀,大便老下不来,这样的人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属于虚寒无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

脐,俗称肚脐眼。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

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隔盐灸用食盐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只适于脐部。

其方法是:也是平躺着,以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研细或炒热,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

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隔姜灸样施灸。

加放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

一般施灸3~9壮,对于急性病症可根据病情多灸,不拘壮数。

肚脐保暖 百病不侵

肚脐保暖 百病不侵

肚脐保暖百病不侵*导读:肚脐在中医里是神阙穴所在的位置,古医认为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有很密切的关系。

肚脐在中医里是神阙穴所在的位置,古医认为人体先天的禀赋与这个穴位有很密切的关系。

保养好肚脐,与肚脐相邻的脏腑都得到保养,因而百病难生。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妇科陈文英主治医师告诉记者,肚脐不仅对妇科保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全身来说,也是一大保养要穴。

平时注重肚脐的保养,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温养篇时常暖肚脐振一身阳气神是指元神,人在母亲肚子里时,脐带就是人先天具来与外界交流的器官,说明一个人的先天元气来自于肚脐;阙是指宫阙,也就是一个守护的门户。

因而神阙就是一个守护元神的穴位。

陈文英说,当婴儿出世后,剪断了脐带,这条供应元气的通道就断了。

但是元气和元神都还是存在的,只不过需要外力去激活,中医认为,以热来温煦,是振奋元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热捂肚脐而温养肚脐的方法有很多,陈文英列举了两种。

一是将双手搓热,捂在肚脐上,感到热量消退后继续搓手,再捂,每天坚持做15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会感觉腹部很舒适。

她说,女性痛经者,平时没事就捂捂肚子,对痛经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另外,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通过对神阙的温养,还可以治疗腹痛、腹泻、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顽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脱肛等病症。

艾灸神阙另一种方法就是艾灸。

每天艾灸神阙穴15分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因为艾条本身就有温通经脉、理气祛寒的作用,用它灸神阙,可发挥刺激穴位和燃艾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

陈文英提醒说,灸神阙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可能会烫伤局部皮肤,所以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来代替。

但水温不宜太高,感觉温热舒适即可。

药养篇借药物之力调养慢性病神阙穴其实是一个开放的孔穴,既联系内在脏腑,又能与外界相通。

因此,借助神阙穴的这一特点,在神阙给药往往能收到奇效。

陈文英表示,中医的药物敷贴就经常选择神阙穴,一些慢性病人常用药敷神阙,长期坚持下去会收到疗效。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

隔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隔姜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缓解肚子痛、腹胀等症状。

下面是该疗法的详细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首先,准备艾草、生姜、白米饭、洗净毛巾和一只空的瓶子。

将生姜切成薄片,放入瓶子中备用。

2. 准备肚子在进行隔姜艾灸时,需要先将肚子准备好。

可以先用温水洗净腹部,然后用毛巾擦干。

接着,将一小碗白米饭用热水泡开,趁米饭还热时,敷在肚子上,待其慢慢变凉。

3. 隔姜艾灸用准备好的生姜片取一个放在刚才敷好的米饭上,再用另一个生姜片盖住。

然后,将准备好的艾草点燃,将艾烟靠近肚子上的生姜,然后以约5公分的距离对准热烟,进行艾炙。

每次艾炙大约持续5分钟,根据个人感受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如果感到过热或不适,可以用毛巾盖住,减少灼热感。

每次间隔5分钟后,可以再次进行艾炙,共进行2-3次。

4. 结束和注意事项艾灸结束后,用温水洗净肚子,并用干毛巾擦干。

注意保持肚子的温暖,可以在艾灸结束后继续敷上一块温热的毛巾。

此外,进行隔姜艾灸时,要避免吃冷饮、生冷食物和寒凉的水果,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隔姜艾灸的原理是通过热烟和姜片的刺激,使热能渗透到肚子深层,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缓解腹部不适。

姜片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艾草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隔姜艾灸适用于一些腹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如急性腹症、胃溃疡等,不适合进行隔姜艾灸。

此外,孕妇、月经期间和体力不支的人也不适合进行隔姜艾灸。

总之,隔姜艾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可以在家中进行,有助于缓解腹部不适。

在进行隔姜艾灸时,要注意适量,根据自身感受调整灸的次数和时间,并注意保持肚子的温暖。

如果症状严重或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艾灸怎么治疗腹痛的原理

艾灸怎么治疗腹痛的原理

艾灸怎么治疗腹痛的原理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灸,来达到治疗和缓解腹痛的效果。

艾灸治疗腹痛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艾灸可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腹痛通常是由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而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作用,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的目的。

艾灸的热量传导到皮肤和穴位,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局部新陈代谢,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腹痛。

其次,艾灸可以调整人体的阳气和阴气,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中医认为,腹痛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艾灸的热量可以刺激阳气,使其旺盛,增强脏腑功能,促进阴阳的平衡。

同时,艾灸还可以通过调整脏腑的阴阳互补相生关系,促进脏腑的功能恢复,改善腹痛症状。

另外,艾灸还具有镇痛和舒筋活血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腹痛多与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等问题密切相关。

而艾灸的热量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使其产生舒缓和镇痛的效果。

同时,热量的刺激还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的血淤,并通过舒筋活血作用,增加肌肉的柔韧性,从而缓解腹痛。

此外,艾灸还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

在腹痛治疗中,艾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缓解和预防腹痛的发生。

总之,艾灸治疗腹痛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和平衡气血运行、调节阴阳平衡、舒缓疼痛和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方面。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灸,艾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等,从而达到治疗腹痛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治疗腹痛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和调整,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正确方法实用的艾灸养生法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

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

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

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

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

《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

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

活人多亦。

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

”宋代窦材说:“。

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

遂得老年健康。

”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

肚子艾灸怎么操作方法肚子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来达到治疗、保健和调节身体功能的目的。

下面是肚子艾灸的操作方法:1. 准备艾条和艾炷:肚子艾灸一般使用艾条和艾炷两种形式。

艾条是一束由艾草制成的细长物体,艾炷是艾草碾碎后制成的烟灸用品。

可以在中药店购买,确保选择正宗的、无添加的艾草制品。

2. 擦拭肚子:使用温水擦拭肚子,以清洁肌肤表面的尘垢和油脂。

然后用毛巾将肚子按摩约3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3. 确定艾灸穴位:肚子艾灸的穴位主要包括中脘穴、天枢穴、命门穴等。

中脘穴位于胃脘部位,两侧腹肌之间,天枢穴位于脐上4横指(大拇指与食指交叉)的位置,命门穴位于腰部脊椎下凹位置。

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中医师进行确定。

4. 准备艾灸装置:可以使用艾条或艾炷进行肚子艾灸。

使用艾条时,将艾条直立插入艾灸器中,在腹部穴位上方点燃,燃尽1/3左右后拔出,用灭火器压灭;使用艾炷时,点燃艾炷,让其产生烟雾,然后将烟雾吹到腹部穴位。

5. 艾灸操作:将点燃的艾条或炷离开皮肤约2-3厘米的距离,以热感适宜为宜。

侧卧位或坐位,适量地将艾条或炷在穴位上来回移动,每次停留15-20秒钟左右。

艾炷可以在穴位上停留约5-10分钟。

6. 注意事项:艾灸时要确保燃烧物离皮肤适当距离,不要过近或过远。

避免一直停留在同一位置上,以防止烫伤皮肤。

艾炷燃烧时会产生烟雾,应避免烟雾过多进入眼睛、鼻子和口腔等器官。

7. 结束艾灸:艾灸结束后,可以用湿毛巾擦拭皮肤,以缓解灼热感。

稍事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艾灸结束后,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凉。

肚子艾灸的操作方法因人而异,最好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在艾灸前和艾灸后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和生冷食物。

适当的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艾灸效果的发挥。

子宫艾灸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

子宫艾灸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

子宫艾灸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穴位在哪里临床上治疗宫寒的方法很多,比如拔罐、运动、食疗、按摩、烤灯、烤电、物理疗法、刮痧、火疗、汗蒸、中药等等。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子宫艾灸的正确方法。

子宫艾灸的正确技巧第一个是关元穴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

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第二个部位神阙穴在肚脐,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

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第三个部位是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

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

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

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第四个部位在背部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

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

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女人艾灸注意事项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

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在艾灸的时候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如同给艾灸撤火。

中医艾灸PPT课件

中医艾灸PPT课件

位上,再将艾炷放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稍微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
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
至痊愈。
❖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 疗。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
精选ppt课件最新
33
❖ (二)面瘫病
❖ 面瘫常由风寒外袭,入中面部经络,以一侧面部肌肉瘫
痪、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 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 治法:疏风通络,行气活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 1、取穴:翳风、颊车、地仓、合谷、阳白。
❖ 2、配穴: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加灸足三 里。
《本草纲目》:“艾叶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 肃 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 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本草从新》:“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 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 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温和灸
悬灸 雀啄灸
艾卷灸
回旋灸
实按灸 太乙神针
雷火神针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其他灸法
天灸
白精选芥pp子t课灸件最新 蒜位上施 灸称艾柱灸 分为大、中、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1、直接灸
(1)无瘢痕灸
操 作 定穴-粘附液-中 小艾炷-点燃至轻微
灼痛-更换至3·7壮,皮 肤轻度红晕。
❖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艾灸穴位图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好处

艾灸穴位图 艾灸的正确方法 艾灸的好处

艾灸穴位图艾灸的正确方法艾灸的好处艾灸,是目前很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不过目前比较好一些的养生馆都是需要预约的,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时间非常不自由,于是很多更愿意自己在家中进行。

自己艾灸最主要的就是要知道艾灸穴位以及正确的方法。

艾灸穴位图1、灸足三里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

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

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2、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

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

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3、灸气海穴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

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4、灸肾俞穴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

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泄,诸虚百损等。

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5、灸膏育俞穴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

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6、灸风门穴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

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

艾灸的正确方法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

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

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文章目录*一、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二、肚涨中医疗法*三、肚涨食疗方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1、艾灸什么穴位治肚涨肚子胀就艾灸不容穴不容穴隶属于足阳明胃经。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是身体的气血生化的之源。

中医认为“经络所过,病之所主”,因此胃经上的穴位可以治疗脾胃的疾病。

而刺激不容穴正好可以促进脾的运化功能,治疗腹部胀满不适。

不容穴的位置,不容穴的位置很好找,它位于上腹部,不容穴在脐上6寸,距离前正中线2寸的地方,左右各一,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艾灸法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燃的一端悬于不容穴之上,距离皮肤表面约2到3厘米,以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度,穴位局部皮肤有红晕即可停止。

每次艾灸5-10分钟,每日2次。

2、肚涨的表现一般说来胃肠气胀均有腹部膨隆,局限于上腹部的膨隆多见于胃或横结肠积气所致,小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中腹部,也可为全腹部膨隆,结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有胃型及蠕动波,肠梗阻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腹膜炎患者可有压痛及肌紧张。

3、肚涨怎么检查患儿的血常规检查必不可少如白细胞计数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患儿存在全身、肠腔内腹腔内或脏器的感染。

很多泌尿系疾患会引起尿路感染,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肠道感染可通过大便常规检查确诊有白细胞增多腹水患儿应首先通过腹水常规检查确定为漏出液或渗出液。

有时通过腹腔穿刺抽出少量液体即可确诊为炎症、出血、消化道或胆道穿孔在恶性肿瘤腹腔转移患儿的腹腔穿刺液中,可能找到肿瘤细胞。

肚涨中医疗法1、寒湿内聚: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

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

2、脾胃虚寒: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可用理中汤加减来温补脾胃。

3、湿热蕴结: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生姜艾灸肚子怎么操作方法

生姜艾灸肚子怎么操作方法

生姜艾灸肚子怎么操作方法
生姜艾灸肚子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生姜、艾叶、火机/打火机、床单/毛巾。

2. 将生姜切成薄片(或切成块状)。

3. 将艾叶略微润湿后,将其与生姜片叠放在床单或毛巾上。

4. 将床单或毛巾捏起,使艾叶和生姜紧密地贴合。

5. 用火机/打火机将床单或毛巾上的艾叶点燃,使其开始燃烧。

6. 点燃艾叶后,将其快速放在肚子上。

7. 维持灸热器官的时间一般为5-15分钟,视个人情况和耐受能力而定。

8. 在灸热器官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肚子的感觉和热度,如有不适应立即熄灭并拔掉床单或毛巾。

9. 灸热结束后,用冷水清洗肚子,以缓解热感。

10. 注意肚子的保暖,避免受凉。

请注意,艾灸操作涉及火源和温度,需要小心操作,以免烫伤肌肤。

使用艾灸前,应确保没有皮肤过敏或其他健康问题。

如有肚子或身体不适或疾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中医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温养治百病:腹痛的艾灸法(实用)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其表现为腹部的疼痛。

《症因脉治》卷四上说:“痛在胃之下,脐之四旁,毛际之上,名曰腹痛。

”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

此外,腹痛又是一种主观感觉,腹痛的性质和强度,不仅受病变情况和刺激程度的影响,而且受神经和心里等因素的影响。

即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相同病变的刺激在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病期引起的腹痛,在性质、强调及持续时间上有所不同。

根据其疼痛部位的不通过,可以用艾灸有针对性的施行温和灸。

辨证施灸:症状1:上腹痛(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肚脐正上方4寸处。

取穴时,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功效:和胃健脾(2)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功效:疏通大肠腑气,使得津生而便通。

症状2:下腹痛(1)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取穴时,可将同侧手掌心正对膝盖骨中心,五指微张自然下扶,无名指指尖所触的凹陷处就是足三里穴。

功效: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2)
天枢穴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旁开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功效:疏通大肠腑气,使得津生而便通。

以上穴位每次使用艾灸施灸30-4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调节)“艾”心食疗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入碗内,加入沸腾的粥,加盖焖片刻,加盐调味服食。

适用于寒邪内阻引起的腹痛。

蜜糖水(大黄)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

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将黄芪与糯米煮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用。

适用于中虚型腹痛艾灸小常识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

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

“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灸前灸后注意事项及调养历代医家对灸后的调养,都极为重视。

《针灸大成》说:“灸后不可立即饮茶,恐解火气;也不能立即进食,恐滞经气,须少停一二时,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

凡事都要宽解,不可生闷气,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等,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才能逐除病气。

如果过食厚味、酗醉,致生痰
涎,就会阻滞病气。

人多不知恬养,虽灸何益?故因灸而致害者,此也。

还责怪艾灸没有效果。

”就是说如果不注意这些,就会发生越灸越严重的情况。

《医宗金鉴》也说:“凡灸后谨避风寒,慎起居,养其气血,其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可过极,和其情志,及禁食一切生冷醇酒厚味等物,即食蔬淡,亦当适宜,不可过度,以调养脾胃也。

”总结如下: 1.
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2.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3.不要在饭后立即施灸。

4.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5.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6.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7.艾灸后不可
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

或者艾灸完,隔3小时后再洗澡。

8.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

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9.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0.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11.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2.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

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