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1《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ppt课件
(1)上图中的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同一水 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相反,近地面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栏 (3)若低空低压,则高空高压;若低空高压,则高空低压。目 链 (4)若等压面凸向高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平面气压 接
高;相反,若等压面凸向低空,则该区域比四周同一水
平面气压低。
►强化训练 2 .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 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 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图为“城
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栏 目 链 接
(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B)
( 北半球 ) 或左 ( 南半球 ) 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
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2.风向的表示方法如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强化训练
3.读图,完成(1)~(2)题。
(1) 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 a 地与 b 地的气压 (P)
和气温(T)(D) A.Pa>Pb;Ta>Tb C.Pa<Pb;Ta>Tb B.Pa<Pb;Ta<Tb D.Pa>Pb;Ta<Tb
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
(3)如果夜间多云,人们是否还需制造烟雾来防止作物 冻害?为什么? (4) 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 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呈现的现象。
栏 目 链 接
解析:(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一是由 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二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导致气温低,故B选项正确。
栏 目 链 接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认识气热状况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运动、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教材分析】本段核心结论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地面辐射部分被大气吸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起保温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前一单元学习过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对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有一定的了解;热胀冷缩的基本原理、气压与海拔成反比这些物理知识,都是初中课程内容。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对一些景观图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分析】(1)削弱作用为本课重点之一。
内容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由于吸收和散射的选择性,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到达地面。
(2)保温作用是另一个重点。
关键在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的关系,主要在两方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教学难点分析】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的关系较难理解。
关键在于对概念的把握。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图表绘制及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应让学生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第1课时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红安一中石胜书
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上界;
接着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受到大气对其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
最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其中部分被反射,部分被吸收。
地表吸收的部分转化为热能,部分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生物体内。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过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那是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学过了,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所以说,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温度越高。
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成因: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越少
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自己成为一个辐射源。
根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
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高,短波辐射,如太阳辐射
温度低,长波辐射,如地面辐射
今天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和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_保温_效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_折射_、散射三种方式。
(1)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选择_性,表现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_紫外线_,对流层中的__水汽_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红外线_。
2)反射:无选择性,_云_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3)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具有选择性。
3.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因素是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_多_太阳高度小,削弱作用_强__。
二、大气运动1.地表_冷热__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是_热力环流__。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三种作用力(见图)1)A是_水平气压梯度_力的作用,垂直于_等压线_,并由_高压_指向_低压_。
(2)B是_摩擦_力,与风向_相反_,可减缓_风速_。
(3)C是_地球偏向_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_右_偏,南半球向_左_偏,赤道不偏转。
3.大气环流(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主要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A:_赤道低压_带C:_副极地低压_带E:_东北信风_带G:_中纬西风_带B:_副热带高压_带D:_极地高压_带F:_东南信风带H:_极地东风_带3)由于_太阳直射点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作周期4)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大致_北_移,冬季__南移。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陆的_热力性质_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
北半球:因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_占绝对优势,气压带较完整。
4.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季风_。
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地区:终年受_赤道低压_带控制,形成_热带雨林_气候。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PPT
(3)结论:A是大气热量的来源,___________ 地面辐射 是 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方法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 程 具体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暖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 太阳是地面的 大地 后增温 直接热源 大地暖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 地面是大气的 大气 气吸收后增温 直接热源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 通过大气逆辐 大气还 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射把热量还给 大地 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地面
高频考点突破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考点精讲 1.热力环流 (1)形成过程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具体如下图所 示:
注:高低气压状况是指同高度相比较而言。
(2)等压面上的形态变化
技巧点拨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
力性质不同、山谷山顶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 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 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夜间 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 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两者的交替周 期仍然是24时昼夜交替周期。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 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 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 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 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 环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
B平流 层 A对流 层
随海拔增 升高 加而____
随海拔增 加而____ 降低
水平运 动为主 对流运 动显著
技巧点拨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 0.6℃或者大于0.6℃,如图所示表现为曲线变陡 或变缓。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 气比较稳定,这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逆温现象;在 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地理 2 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
课堂总结: 大气的水平运 动——风 极地与赤道间 的热力环流 北半球气压带 呈块状分布 南亚 季风 东亚 季风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受热不均
高 低 纬 度 同时考虑地球自 考虑海洋与陆地 间 受 热 不 转气流受地转偏 的热力性质差异 向力的影响 对气压带的改变 均
课外作业:
共6页
第6页
300 A
288 276
300
288 B 276
北半球某地
南半球某地 E
1028 1020 1012 1004
C
1036
D
996
北半球某地 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 意图(即绘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 ,并简 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
高
低
大气环流: (第二课时) 1、 概念讲授: 大气环流是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 2、 高低纬度之间因热量 差异而形成环流, 若只 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 热不均, 则该环流就是 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 (动画演示) 3、 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上 述的热力环流不会那 么简单, 地转偏向力会 对高低纬度间的气流 发生影响, 闭合的热力 环流被改为三圈环流, 我们一起绘制三圈环 流的示意图: (动画演示)
1、邻近学生之 间交换答案, 检 查; 2、教师抽查个 别学生的答案;
共6页
第4页
5、季风环流: (第三课时) ①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 带所表现的全球大气环流 仍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 异将改变气压带的分布, 在北半球几乎是面目全 非! (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 (看图: 月份海平面等 《7 压线分布》和《1 月份海平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蓝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7.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8.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9.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说课稿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说课稿北城中学地理组任智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大气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这个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
“大气热状况”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规律和原理,为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奠定知识基础,也是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天气变化所要依据的重要知识。
2、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 知道大气受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热源能力目标:学会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3、重难点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难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说学法教法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利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1、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对于学生,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熟悉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图。
在这里,过程的展示是非常重要的,我决定把过程分步骤,每个步骤用一张图来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过程:1、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的时候,我将其过程步步分拆,每一过程都有一幅图,教师每步分别讲解,让同学从每幅图的变化中得出结论,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教师在期间加以指导,从而加强学生的读图思考的能力。
其中要注意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3、大气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在实际中的应用这应该是本课的难点,我打算利用练习和在自然现象中来对同学的知识加以巩固,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兴趣,而且也加强了对知识的印象。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讲义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而大气的热状况对于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其中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
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尘埃和云层等散射、反射和吸收,只有约一半的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球表面。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
地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也会向外释放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这种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使得大气增温。
此外,大气本身也会向外辐射热量,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则射向地面,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使得夜间地面的温度不会降得过低。
综上所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一部分被削弱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并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同时大气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二、气温的时空分布了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接下来我们看看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在时间上,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这是因为地面在吸收太阳辐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将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得大气温度逐渐升高。
而气温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地面热量散失最多,气温达到最低点。
在一年当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同地区的气温也会有所变化。
在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7 月,最低值出现在 1 月;海洋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 月,最低值出现在2 月。
南半球的情况则相反。
在空间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海陆分布也会对气温产生影响,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所以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PPT课件
再见
2005.10.12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本课知识小结
1、热力环流的概念
热力环流
大 气 运 动
大气环流
2、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1、大气环流的概念 2、理想环流(单圈环流) 3、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 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绘制城市与郊区之间 的热力环流示意图,请 标出近地面的气温、气 压差异和近地面风向;
三圈环流.swf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气压带风带的位 置随什么而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2、气压带风带移动 对30°~40°大陆 西岸地区的气候有 何影响? 冬季受西风影响而 温和湿润,夏季受 副高控制,炎热干 燥,形成独特的地 中海气候。 NEXT
风带移动.swf
1、全球的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移动: 2、由于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使30°-40°大 陆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 影响而温和湿润,夏季 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形成独特的地中海气候;
NEXT
2、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请观察分析:
1. 引起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 是什么?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高空风向取决于哪些力的 作用?风向稳定时指向何 方?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与高空风向相比,近地面 风的受力、风向有何不同?
UP
近地面风除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外, 还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 物质运动和 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第二课时 大气运动
本课知识纲要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mm
2.1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之间的关系,明确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与方法利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析图等学习方法和手段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和尝试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学习态度。
【重点与难点】●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难点:对“大气受热过程”各环节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自主预习、重点突出、独立完成,通过填空巩固大气的消弱作用与填写下空)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环节:太阳辐射穿过____________到达地表,地面吸收____________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大气。
因此,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直接来源是。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由_______向_______递减。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的作用。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 后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也向外辐射能量,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为 。
地面辐射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_____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
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③、大气返大地:大气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它将其中很大部分返还地面,其方向与____ _____正好相反,把以把这部分称作 。
它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面辐射所损失的能量,从而起到了________作用。
3、意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能降低白天近地面的气温,大气的 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复习
A甲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B乙点位于30°N D②盛行西南风
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BC ) A.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 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B )
读图,该图为某地区的等温线图,图中数值是 a>b>c,回答 图中GH若位于海洋上, EF位于陆地,该图所示半 球位置和季节应是 B A.北半球的夏季 B.北半球的冬季 C.南半球的夏季 D.南半球的冬季
C 2.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右图中数码①②是两个城市的代码。读图完成。 1.①②两城市都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但气候类型不 同,其主要原因是 B 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沿岸洋流不同 2.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 C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气温降水坐标图
右图中给出甲、乙、丙、丁四 地气候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的 坐标区间。请判断四地的气候 类型。
甲:温带季风气候 乙:地中海气候 丙:热带沙漠气候 丁:热带雨林气候
五:天气系统
1、读图15,完成下列各题。
冷 ⑴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 气团,C、D、E三地中 C 气温最高的是 地。 ⑵甲图为 暖 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后,E地天气状况是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 ⑶乙图中F处是 高 气压中心,该天气系统位于 北 半 晴朗 球,在其控制下多为 天气。 B
高考地理(鲁教版)(教学指导)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7讲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大气圈的组成及受热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N2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O2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 km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3.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①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地面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①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
②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三种力方向大小对风的影响风速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始终与风向垂直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不影响风速的北半球向右偏,南偏向力加,赤道上为零大小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使风速减小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北半球)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微点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中图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这一节教材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
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洋流的成因”等做好铺垫,这些知识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故对这一知识点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标准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表述大气运动的学习内容时,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主题,提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在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基础上认识气压的垂直和水平运动,进而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特别强调运用图表得出结论,要引导学生多想象,关键是理解。
三、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所以,感到很难把握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课前学生必备的相关知识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认识不足,部分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2课时 课件—2020-2021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 (共71张PPT)
注意:①山谷风形成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 ②海陆风形成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③城市风形成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④山谷风和海陆风昼夜风向发生改变,城市风保持不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 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 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 P1、P2、P3、P4 ,则( )
1.图中四点气压( )
A.②>③=①
B.④>②>③
C.④>③>②
D.④>①>③
解析:等压线图中,同一条线上的数值相等,③=①;海拔
越高,气压越低,故④>③=①>②。
答案:C
2.下图中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与上图甲、乙间热力环流相符 的是( )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知识点一|热力环流
1.含义 由地面__冷__热_不__均____引起的大气运动。
2.过程
(1)A 地受热,空气膨胀____上__升_____,近地面形成____低_______ 压区;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增高,在 D 区形成 _____高______压区。
(2)B、C 两地冷,气流____下__沉_____,B、C 的近地面形成 ______高_____压区,高空对应的 E、F 形成______低_____压区。
解析:第(1)题,等压面向上弯曲的地方为高压,向下弯曲的 地方为低压区,因此②>③、④>①;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 升高气压降低,同一地点近地面高于高空,③>④、②>①,答 案选 D。第(2)题,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 正确;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B 错误;近地面风由②地(高 压)吹向③地(低压),C 错误;③地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石岩公学
唐友能
第2-4课时
一、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 海陆热力差异将对 不均形成全球性的 三圈环流的气压带 ! 大气运动 |丨和风带进行改造
•三圈环流 ------
季风环流
…丄…一丄.…
1 1
〔1、理解三圈环流的
1、理解海陆热力差
成因; |
|异对气压带的改造;| 1
|2、理解三圈环流与丨 |2、理解季风环流的1
<
1
全球气候分布的关
1
成因;
1
二、 课件:《大气运动》.ppt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
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
气运动的
直接动力;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
越密
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
力越强;
3、在图中添加热力环流的箭
头。
4、图中三点风力最强的是:
4、风向形成:
(动画演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
向的形成)
①空气只受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将垂直于等压线流向低压区;
②高空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
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风向稳定时与等压线平行;
热力环流:
(观看动
画)
受热不均
垂直运动
水平气
•压差
完成热力
环流
水平运动
郊区城区郊区
请将下图中四点的气温和气压从高到低排
序:气温:
气压:
改;
5、下列三图所示三地风力最强的是:
1 :
1000
1: 10000 1:
100000
6、请按要求画出下列各图中各点的风向: A:高
空风向、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高空风
向;CDE标近地面风向;
③近地面风向:空气受气压梯度力流向低压的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稳定时与等压斜交;
5、阶段总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推动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高空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还受摩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
大气环流:
(第二课时)
、概念讲授:大气环流是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之间因热量
差异而形成环流,若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则该环流就是一个简单的热力环流!(动画演示)
3、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上述的热
力环流不会那么简单,地转
偏向力会对高低纬度间的气
流发生影响,闭合的热力
环流被改为三圈环流,我们
一起绘制三圈环流的示意
图:
(动画演示)7、请绘制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风向示意图(即绘
制图中各点的近地面风向),并简
短描述它们的水平气流特征。
8、请画出赤道和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的气压系统:
9、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在右边的空格里写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10、 (动画演示30O--40 o 大陆西岸的环流条 件) 30O--40 o 大陆西岸地区冬季受 影 响,温和湿润;夏季受 控制, 炎热干燥,是 气候。
11、 填空:
赤道地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年咼温多 雨;副热带大陆内部和西岸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热带沙漠,副热带 大陆东岸因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作用 降水丰富;中纬度地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丰富;两极地区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降水稀少。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 ① 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 压带和风带也季节移动,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 成因:
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副 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 成;
③ 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盛行上升气流的赤道低压 带和副极地低压降水较丰 富,而盛行下沉气流的副 热带和极地是少雨带; ④ 作用:通过三圈环流高 低纬度之间发生水分和热 量交换。
1、 邻近学生之 间交换答案,检 查;
2、 教师抽查个 别学生的答案;
12、7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________________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_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
和
两
成 个气压中心。
南半球因
,海
陆热力对比不强,气压带的改变不明显。
13、①冬季,东亚盛行来自 高压
前缘的
风,天气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夏季,东亚盛行来自 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天气特点是
O
② 南亚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冬季处于 ________ 高压的南侧,盛行 风,暖热 干燥;夏季,气压带风带
移,南半球
的 ______________ 风带越过赤道,受向 _________ 的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
风,该风 越过印度洋,给南亚和东南亚带来丰富的降 水。
③ 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这样形成的季风在 之外, 重要形成原因。
④ 亚洲共 _________ 种季风气候,名称是:
⑤下图是一高压系统,图中各点的风向不同, 请对应下列
情形,说明高压系统的名称和风
东亚冬季风:是 高压系统是
南亚冬季风:是 高压系统是
东亚夏季风:是
5、季风环流: (第三课时)
①三圈环流的气压带和风 带所表现的全球大气环流 仍然与实际情况有距离,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 异将改变气压带的分布, 在北半球几乎是面目全 非! (动画演示海陆热力差异) (看图:《7月份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和《1月份海平
海洋 陆地
夏 季
凉
高
压 热 八、、 低 压 冬 季 暖 低 压
冷
高 压
成 个气压中心。
1月,气压带风带
移,北半球的
_________________ 被该季节形成于陆地上的 — 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 和
两
②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 请看动画《季风的形成和 分布》回答右面的13题: 在完成了 13①②题后,再 仔细阅读教材45页的《亚 洲季风图》整理该知识点; ③ 季风概念: ④ 季风成因总结:
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 的最主要原因;气压带和 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 的原因。
⑤ 季风气候的种类与分 布:亚洲是世界最大的季 风区,共有三种季风气候 分布,它们是
最典型;除此 也是季风的
气候 分布区
温带季风 气候 中国北方 地
区、朝鲜 半岛、日本 北部;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中国南方 地区、朝鲜 半岛南部、 日本列岛 南
部;
点,风向是_ ________ 高压; 点,风向是_ ________ 高压; 点,风向是— ________ 高压;
面等压线分布》做右面的
12 题。
)
再用动画演示解释其成 因;
高压系统是
6、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动画演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的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4、简要回答下列气候的分布规律和大气环流方面的成因:
分布规律环流原因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课堂总结: 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