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产生及影响(社会心理学)

合集下载

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7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出担忧、对现实生活缺乏信心、人际关系紧张等和生理上表现出失眠、多梦、焦虑、头晕脑胀等症状,它可分为单相抑郁症、双相抑郁症和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1]。

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快乐感缺失,兴趣降低、易疲劳。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会经历适应、人际、学习、爱情、就业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大学生成了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抑郁症轻则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导致自杀,抑郁症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大杀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抑郁症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领域的关注,本研究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大学生的抑郁症问题。

首先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两方面说明了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然后针对大学生群体,将学校辅导和自我调节相结合,对大学生抑郁症做出预防和治疗,有效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抑郁症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抑郁症影响因素研究抑郁症给大学生个体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自杀更是大学校园的不安定因素,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是两大主要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因素,先天的高级神经类型对造成抑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异卵双生子发病率为19.7%,自由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后期发病率[收稿日期]2012-03-13[作者简介]王延伟(1988-),女,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级应用心理学硕士。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人们对抑郁症的产生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抑郁症的原因和社会影响,并就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对抑郁症的干预与支持。

1.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原因1.1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主要致因之一。

现代社会的高压竞争环境使许多人面临各种压力,例如工作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等。

长期受到高强度的社会压力刺激,容易导致人们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从而患上抑郁症。

1.2 社会孤立:社会孤立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缺乏支持和归属感。

缺乏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的人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从而增加了抑郁症的风险。

1.3 社会失业: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心理压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失业者常常感到自卑、无能和无望,这些负面情绪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 抑郁症的社会影响2.1 工作效能下降:抑郁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

患者常常感到疲倦和精力不济,不愿意参与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这对个体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2 家庭关系恶化:抑郁症会对患者的家庭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患者可能会变得消极、孤僻和无法沟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受到破坏,进而引发更多的冲突和问题。

2.3 社会隔离和自我孤立:抑郁症会导致患者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进而导致社会隔离和自我孤立。

患者常常会回避社交场合,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3. 社会心理学对抑郁症的干预与支持3.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

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并掌握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可以逐步改善抑郁症状。

3.2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的康复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支持、亲友支持以及参与支持性社交群体等,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抑郁症的社会因素与环境影响

抑郁症的社会因素与环境影响

抑郁症的社会因素与环境影响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病因复杂,与个体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社会因素和环境影响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的影响。

一、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影响1.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

缺乏亲密关系、家庭冲突、婚姻问题等都可能导致个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望,从而诱发或加重抑郁症的症状。

2. 工作压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很多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长期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身心疲惫、抑郁情绪增加,最终可能演变成抑郁症。

3. 社会认同感缺失人们对于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的渴望是普遍存在的,缺乏社会认同感可能会使个体感到沮丧和无望,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容易引发抑郁症。

二、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影响1. 生活事件的负性影响生活中的一些重大负性事件,如失业、财务困境、离婚等,都可能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这些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冲击往往十分巨大,导致患者心情低落、情绪波动等抑郁症状。

2. 环境暴露环境暴露也是一种导致抑郁症的环境因素。

例如,长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或者遭受家庭暴力、虐待等不良环境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缺乏社会支持系统也是抑郁症发生的环境因素之一。

对于面临困难的个体而言,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鼓励是重要的心理支持,缺乏这种支持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增加。

针对抑郁症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其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首先,个人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建立积极阳光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认同感的培养。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帮助和心理援助。

此外,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暴露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因素和环境影响密不可分。

通过针对这些因素的有效干预,我们可以更好地防止和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抑郁症属于心理学的什么范围

抑郁症属于心理学的什么范围

抑郁症属于心理学的什么范围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被抑郁症所困扰,它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对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要深入理解抑郁症,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它所属的范围。

首先,抑郁症在心理学中属于心境障碍的范畴。

心境障碍,简单来说,就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症状,这些情绪上的改变并非短暂的,而是长时间存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着认知偏差。

他们可能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和未来持有过度消极的看法。

比如,他们会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未来感到绝望,觉得没有任何希望和出路。

这种负面的认知模式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抑郁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框架中,抑郁症被认为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的情感有关。

例如,早年的心理创伤、未解决的情感问题或者内心深处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都可能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最终以抑郁症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理动力学治疗抑郁症的方法,通常就是试图挖掘这些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帮助患者理解和解决它们。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抑郁症的发生也可能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有关。

比如,童年时期的不良家庭环境、缺乏关爱和支持、遭受虐待或忽视等,都可能增加个体在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如青春期、中年危机、老年期等,由于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心理挑战不同,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不良的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过大、社会歧视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抑郁症的因素。

同时,社会文化对抑郁症的认知和态度也会影响患者的求医行为和治疗效果。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模式。

比如,过度的退缩、回避社交活动、缺乏运动等。

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

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

讲座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陈树林一般来说 对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有两种途径 一是从生物学角度 探索抑郁症病人脑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 另一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及个体心理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世纪 年代 等提出了抑郁症的社会 认知心理因素模型 他们认为 抑郁症是由于素质性因素和应激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 但这里的素质性因素主要是认知心理因素 应激性因素是各种社会刺激 如灾难性生活事件 日常生活事件等 自他们的理论提出后 人们开始对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以 与 为代表人物 在 世纪 年代提出了抑郁症的认知理论 年代末期 对自己的认知理论作了修正 等人又提出了抑郁症的社会认知理论 使抑郁症的社会 认知心理因素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作者单位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认知理论在 年代初 发现 用精神分析方法治疗抑郁症病人时疗效并不满意 他观察了相当数量的抑郁病人 并作了抑郁病人与正常人思维的对照研究 结果发现 认知因素在抑郁障碍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 于是 在 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理论 他认为要了解情绪障碍的本质 必须认识个体对不良事件反应的认知内容 年他又创立了抑郁症的认知行为疗法 并逐渐形成抑郁症的认知理论模型 认为所谓认知 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 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 思维和想象 认知过程一般由 部分组成 接受和评价信息的过程 产生应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预测和估计结果的过程 另外 还提出了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模型抑郁症的病理心理学认为 抑郁症以认知过程的歪曲为突出表现 产生了对自我 未来和世界的消极看法 它的病理心理学有 个主要成份 抑郁认知三联征 认知歪曲 自动性思维和潜在的抑郁性认知图式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是介于外部事件和个体对事件的不良情绪反应之间的那些思想 大多数病人并不能意识到在不愉快情绪之前会存在这些思维 因为这些思维已经构成他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 认为 自动性思维影响情感和行为 思维歪曲和消极性思维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 抑郁症的其他典型症状 如动机缺乏 消沉 兴趣丧失 自杀企图 都受到歪曲性思维的影响 而且这些自动性思维的出现是自动的 不随意的 持续存在的 由于自动性思维的影响 认为 抑郁个体对特定事件的主观看法和客观实际是不一致的 他强调个体对事件主观的解释对情绪反应影响很大认知三联征认知三联征是指抑郁病人对自身 周围世界及未来三方面的消极评价 三联征中第一联是指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认为自己有缺陷 没有能力 不能胜任 因此总是感到不愉快 无价值感 甚至认为自己缺乏获得愉快和满意感的能力 第二联是指病人对经历的消极解释 对自己要求过高 认为在现实生活的道路上有不可克服的障碍 因此 他们逃避愉快和喜悦 第三联是指以消极的态度认识未来 这几乎见于所有的抑郁症病人 病人认为现在的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 未来的生活中也充满着困难 挫折 对未来不抱希望认知歪曲 认为认知歪曲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错误解释或错误知觉 在这种情况下 抑郁个体得出的结论使他们的消极期望更加坚定 抑郁症病人常见的认知歪曲有任意推断 选择性注意 过度泛化扩大或缩小 个人化等潜在的抑郁性认知图式这是一种没有表达出来的准则 往往不为意识觉察 但它影响着病人的情感 行为和思维模式如如果某人发怒可能是我错了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我就高兴不起来认为早期创伤性体验提供了形成消极自我概念的基础这些消极自我概念可能潜伏起来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被类似早期经历的特殊情景激活因此这些早期经验使自我认知图式发展为消极的模式使这种个体打上抑郁素质的烙印在抑郁症病人中有很多的功能失调性适应不良性图式的存在增加了抑郁症的患病率和复发率而且这种功能失调性认知图式在遭遇到不愉快的生活事件时容易形成消极的自动性思维使得抑郁症状得以保持加强或恶化如无助感淡漠自杀观念和内疚抑郁症状又导致消极性思维增多二者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抑郁的严重程度呈螺旋式上升抑郁症认知理论的验证在提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的同时在年代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证他发现抑郁症患者相比于正常人有更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抑郁性的歪曲的认知也更多等在年对提出的自主性思维进行了研究研究被试包括抑郁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抑郁症复发病人其他精神疾病患者和正常人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病人相比于非抑郁性精神病病人和正常人有更多消极的自主性思维等人在年研究了消极的自我概念被试包括单向抑郁症住院病人门诊病人非抑郁性精神病病人焦虑症病人和正常人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比对照组有更多的消极性自我概念更少的积极性自我概念等在年对认知三联征进行了研究被试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内科疾病焦虑障碍和正常人结果发现抑郁症病人对自我将来和外部世界的推论更为消极悲观从国外的这些研究结果看它们对抑郁症的认知理论都作出了肯定的论证龚梅恩等用自主性思维问卷研究大学生消极的自动性思维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得分与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得分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且高分组和低分组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有明显差异得分高者的得分也明显增高焦丽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研究了抑郁症病人的认知模式结果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消极的自动性思维出现越频繁功能失调性态度亦增强认知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知理论虽然提出了与抑郁症的产生有关的认知因素但人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认知因素和抑郁症的因果关系并不十分肯定有抑郁性认知因素的个体并不都产生抑郁症而有些抑郁症病人没有抑郁性认知另外抑郁症症状水平和认知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究竟是抑郁症状导致抑郁性认知还是抑郁性认知导致抑郁症症状一直没有肯定的结论再者哪些方面哪些内容的抑郁性认知导致抑郁症也没有肯定的研究结果等对抑郁症认知理论的修正年代是抑郁症认知理论研究开展最繁荣的时期很多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都对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抑郁症的认知理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等自年代开始对认知理论进行了补充修改并提出了新的抑郁症病因学模型社会认知理论模型与他们认为抑郁症的病因学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是认知因素即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易产生抑郁症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另外一个是社会应激因素即消极的生活事件如重大的灾难日常生活烦恼长期的适应不良等他们认为认知因素与应激因素是以一种交互作用的方式对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起作用即单一的认知因素或应激因素并不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同样地仅仅是应激因素也不能对抑郁症状的产生起作用另外还指出不是所有的消极生活事件都会导致抑郁症的产生与研究发现关于失落或从个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主动或被动地退出的重大生活事件可预测抑郁症的发作而危险的生活事件则预测焦虑障碍的发生这说明每种应激只与特定类型的心理障碍存在着易感性的关系因此很有必要来研究究竟哪些社会应激因素可以与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认为引起抑郁症状发作的应激因素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等通过研究发现有关人际关系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第卷第期和自我成就的社会应激因素和自主性思维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为此等提出一个新的补充他们认为特定于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领域的社会应激因素必须和相同领域的抑郁性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才能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但这一点现在还是推理没有得到研究证实等在年以符合的单向抑郁症诊断的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有关人际关系和自我成就的机能失调性态度和消极的归因方式相结合预测了抑郁症的发生过去研究的总结和将来研究的方向以往研究的总结通过上面有关抑郁症认知理论的观点和研究的综述我们认为抑郁症的认知理论对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途径应用认知理论至少可以找出一部分抑郁症病人的病因修正后的认知理论把社会应激因素考虑进去并指出了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他们把社会应激因素和认知因素的范围作了划分并找到一些支持的证据这是很有希望的一个研究途径通过专一领域的认知心理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的研究容易找到突破口对临床应用治疗的指导也非常有针对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于研究方法的原因在过去的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年代前人们很少对抑郁症的社会认知因素作纵向的研究这就使得研究结果的可解释性降低因为抑郁症在症状持续期仍有上述认知因素的存在并且表现突出同时抑郁症本身会导致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横向研究很难确定消极的认知因素和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否先于抑郁症的发生如果不能得出先于抑郁症的发生这一前提就不可能作出令人信服的因果关系推论与年代后有人开始用纵向研究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因素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与这些纵向研究发现对消极事件的原因结果和自我的消极推论及消极的自我归因与负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可能预测抑郁症的发生但根据认知理论认知偏差自动性思维在抑郁症的产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抑郁症的认知心理治疗研究也发现在抑郁症病人中有很多消极的歪曲的认知及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这两个认知因素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另外对抑郁症的社会应激因素研究也没有研究专门针对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负性生活事件没有研究考察特定于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社会认知心理因素将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过去研究的总结我们提出两个尚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将来研究的方向特定于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的认知偏差和消极的自我图式是不是抑郁症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如果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相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症的发生那么认知因素和社会应激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怎样对抑郁症的发生起作用参考文献龚梅恩许行健不良认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岭南精神医学杂志焦丽徐俊冕抑郁障碍的认知模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收稿。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综合治疗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综合治疗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综合治疗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抑郁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这就引出了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相应的综合治疗策略。

一、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一)生物学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神经递质的失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时,可能导致情绪的低落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遗传因素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而患上抑郁症。

此外,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海马体、前额叶皮质等,可能存在体积缩小、代谢异常等情况,这可能影响了情绪的调节和认知功能。

(二)心理学因素认知模式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消极的思维方式、对自己和世界的过度负面评价,以及对未来的无望感,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挫折时,总是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因素,这种自我指责的思维模式容易导致情绪的低落。

人格特征也与抑郁症有关。

具有神经质、内向、敏感等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心理创伤和应激事件同样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心理因素。

例如,童年时期的虐待、重大的生活变故(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发抑郁症。

(三)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遇到困难时无处倾诉和寻求帮助,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

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探讨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机制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受到个体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与社会关系、文化背景、个人价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社会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抑郁症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差异、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婚姻关系的不稳定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和孤独感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此外,家庭的冲突和不和谐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着消极影响。

其次,文化背景与抑郁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不同的文化对情绪表达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标准和期望。

一些文化对情绪的消极表达持否定态度,使抑郁症患者更加难以寻求帮助。

因此,了解文化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

最后,个人价值观念和抑郁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研究发现,个体对自我评价的负面认知和对未来的悲观态度是抑郁症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心理学可以通过探究个体的自我评价、幸福感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干预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抑郁症对个体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干预抑郁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普及抑郁症的知识,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抑郁症的应对策略。

通过教育和培训,人们可以学会应对压力、培养积极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技能,从而更好地处理抑郁症相关的问题。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为抑郁症患者和其家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和康复计划等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增强其自我管理和康复的能力。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本文将从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生物学因素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异常以及神经系统的变化。

1. 神经递质异常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递质异常,例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的水平偏低。

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人体情绪、睡眠和食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不平衡时,就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2. 神经系统变化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颞叶和前额叶皮层等部位的体积减小,海马和扣带回等区域的神经元数量减少。

此外,脑内炎症反应的增加也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二、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

1. 认知因素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认知偏差,如过度悲观、自卑、自责等。

他们可能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存在负面的扭曲,容易将不幸事件归咎于自己,从而陷入抑郁情绪。

2. 情绪因素情绪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也有重要作用。

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持续的悲伤、消沉、无助等情绪,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和愉悦感。

这种情绪的持续存在会对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占有较大比例。

研究表明,抑郁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史阳性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遗传因素可能与神经递质功能和脑结构的异常有关。

2.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的压力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失业、离婚、丧失亲人等不良生活事件会导致个体情绪的负面变化,进而诱发抑郁症。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预防和缓解抑郁症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支持、友情支持和专业支持等,可以减轻个体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困难的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关系研究

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职业生涯的重视和对工作环境的关注,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适应和处理各种工作压力,提高职场幸福感和成就感。

一、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之间的联系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作环境则是指人们所处的职业场所,包括工作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因素。

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首先,工作环境是影响个体社会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工作环境可以引起不同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例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感到温馨舒适,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反,恶劣的工作环境可能让员工感到疲惫不堪、焦虑抑郁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其次,社会心理学也会影响个体对工作环境的感知和评价。

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结构和认知能力,可能会对工作环境产生不同的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对工作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例如,一个较为悲观或消极的人可能会更容易感受到工作环境的负面情绪,而一个更积极主动的人则会更多地关注工作环境的积极因素。

总之,社会心理学与工作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了解这种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提高自我素质和工作效率。

二、工作环境与个体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工作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工作场所中,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些压力,就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因此,探究工作环境和个体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1、工作环境与压力感知工作场所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强度过大、工作量过大、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工作中的竞争、个人认同感不足以及家庭、社会方面诸多压力等。

当员工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会产生负面情感,如焦虑、疲劳等。

而压力小的工作环境会让员工的情感状态更稳定、更舒适。

抑郁症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症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综述
中外医疗 2008 NO.25
C HINA F O RE IGN ME DIC AL T REA TME NT
抑郁症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张 峻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精神病院
新疆 巴音 郭 楞蒙 古 自治 州
8410 00)
【摘要】抑郁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病症产生的心理
和社会影响因素, 并简要介绍预防治疗措施。
【关键词】抑郁症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 4 9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4 - 0 74 2 ( 2 00 8 ) 0 9( a ) - 0 1 4 5 - 0 1
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新近研究资料表明, 典型 的心身疾病——抑郁症的患 病率已超过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 跃 居发达国家的第 1 位。因此, 了解目前抑郁症研究现状, 分析抑郁 症的影响因素, 探讨相关预防治疗措施是广大精神卫生工作者的 重要研究课题 。 1 研究现状 1. 1 病因研究
抑郁症病因复杂, 与遗传、生物化学、社会、心理、文化等多 种因素 有关 。有 关抑 郁症 情感性 障碍 的遗 传方 式研究 国外 已屡 有报 道。较为一致的观点是: ①有较高的家族聚集现象; ②多基因遗传。 有学者研究认为情感性障碍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而遗传效应在 单相抑郁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神经生化学研究表明, 抑郁症发 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发生可能与脑内单胺类神经功能失衡有关。 1. 2 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
抑郁症不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原因, 而且是心肌梗死 患者死亡 的危险因 素。抑郁症可 以因为不 良的生活 习惯, 如饮 食、活动减少、吸烟、饮酒等而导致心血管病, 也包括影响一些 生物学因素作用于自 主神经系统和提高血 小板的粘性等。另一 方面, 多种疾病也可导致抑郁症。当人的情绪发 生变化时, 身体 可能出现消化和分泌机能亢进, 产 生恶心、呕吐、腹 痛、腹胀、 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由此可见, 不论抑郁 促发躯体疾病, 还是躯 体疾病诱发抑郁症, 二者都扮演了“因”和“果”的角色。 1. 3 诊断方面

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产生及影响(社会心理学)

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产生及影响(社会心理学)

浅析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诱发及影响【摘要】随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有多种。

抑郁症从无到有,涉及的范围从小到大。

大致归结为遗传因素、生活经历、亲属关系问题、认知习惯。

而生活经历自广义上的社会环境的分支。

我仅从社会环境这点切入,浅度剖析其对抑郁症的产生及对抑郁症患者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抑郁症因素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诱发及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处于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感知会有所不同,可以造成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欣喜亦或是悲伤。

而所处的环境或背景在一定时间内不变,人们的这种心理感受可能会停滞不变,继而积聚下来,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性情甚至观念。

新加坡虽然没有抑郁症病人的统计数据,抑郁症的病例却要比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多得多。

香港的一篇报道说,在西方社会里,抑郁症是名列第三位的常见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和风湿病。

1.关于抑郁症1.1抑郁症如同焦虑一样是比较常见的,并以多种形式存在,有时属于神经类有时又属于精神病类。

它显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情绪障碍,每一个正常人应该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状态。

1.2抑郁症患者会有诸如悲伤、沮丧、无助、不幸、绝望、寂寞、不快乐、郁闷、无用、自尊受挫、羞愧、焦虑、无价值之感受,最明显的情绪症状则为悲伤与绝望。

1.3抑郁症患者不能控制地回想旧事、健忘、缺乏决断力、意志力明显减低,等等。

这些都是临床上人们可以轻易观察到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障碍表现,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理倾向可能在相互作用,从而诱发抑郁症。

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影响到社会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在临床上,抑郁患者见于各种不同经济背景、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但是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一个社会环境的制约因素。

统计资料表明:某些人群更易患抑郁症。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抑郁症的发病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抑郁症正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显出来的精神疾患。

抑郁症的原因及其心理学解释

抑郁症的原因及其心理学解释

抑郁症的原因及其心理学解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伴随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悲观消极的心态以及其他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症状。

这种疾病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也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折磨。

那么,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心理学又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一、生物因素研究表明,抑郁症与个体的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亲属患有抑郁症,那么他自身也可能存在遗传的倾向。

此外,某些生化物质的不平衡也被认为与抑郁症有关,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抑郁症的形成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特征、童年时期的负性经历以及日常的应对方式等。

有些人天生具有较高的焦虑和敏感性,对负面情绪的应对能力相对较差,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失去亲人或者其他负面经历的人,也相对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此外,长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同样对抑郁症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症的环境因素。

此外,孤独感、社会支持缺失以及生活遭遇的各种不幸事件,如失业、离婚、丧失亲人等,也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心理学解释抑郁症时,通常从认知、行为和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知方面指个体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看法和评价。

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种扭曲的认知方式,对自己过于严苛、对他人和环境过于悲观。

他们更容易关注负面信息,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行为方面,抑郁症患者的活动水平会降低,他们可能变得消极、缺乏动力,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情绪方面,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会受到较长时间的负性情绪所支配。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CBT通过帮助患者纠正扭曲的认知,调整消极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

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与发展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心理病因学作为研究心理疾病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抑郁症的成因和发展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的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抑郁症的心理病因学研究进展1. 遗传因素的研究遗传学研究表明,抑郁症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研究人员通过对家系与双生子的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遗传风险。

通过基因相关研究,识别出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变异,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2.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揭示了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关系。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存在一定的改变,如杏仁核体积缩小、海马体功能异常等。

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发现,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3. 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都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应激事件也是诱发抑郁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使我们对影响抑郁症的多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抑郁症心理病因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 精准医学的发展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的基因、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通过深入研究抑郁症患者的个体特征,为治疗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方案。

2. 神经机制的深入研究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抑郁症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异常,探索更多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递质变化,为治疗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手段。

3. 心理治疗的创新心理治疗一直是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细化心理治疗的具体方式和效果评估指标,针对性地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心理干预工具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压力、抑郁与健康

社会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压力、抑郁与健康

社会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应用——压力、抑郁与健康发表时间:2018-09-27T19:11:30.2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作者:闯秋慧[导读] 随着社会的渐渐发展,我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们所存在的心理压力等日益突显。

社会心理学在生活当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本文主要就压力、抑郁与健(辽东学院,118001)摘要:随着社会的渐渐发展,我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们所存在的心理压力等日益突显。

社会心理学在生活当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也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

本文主要就压力、抑郁与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压力;抑郁;健康一、压力我们所说的压力,是指我们能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实际上的或者是潜在的至关重要的内外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的状态。

所以说这一次的出现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恶劣影响、负面影响。

但是一旦处理不当便会造成心理上的疾病甚至生理上的问题。

针对压力的体现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层探讨。

首先,压力是环境要求我们做出选择或者改变时,我们的个人感受。

就好比我们当年在高中选择文理科时,对未来迷茫、不确定的情况下不得已做出选择判断,这就在我们的个人感受中形成了一定压力。

其次,压力是对未知事件悲观解释的结果。

也就是事件的不确定状态使我们形成了忐忑不安的情绪。

依然是用我们经常面对的考试举例,面对日常我们可能准备不充分的考试,我们对考试成绩是否挂科这一不确定的未知事件结果就在潜意识中有一种悲观的主观判断。

最后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也就是心理学家称做的心力衰竭。

举个例子说就是在企业当中经常存在的加班现象,假如一个企业员工连续不断的工作八个小时,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求今天必须完成,那么这位员工将会产生心烦、不满、压力重重等负面情绪,这就会产生刚才所说到的心力衰竭的现象。

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

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

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会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

这种影响称为社会影响,它与社会压力紧密相关。

社会压力是指个人面对的来自周围环境和社会期望的种种压力。

心理学中研究社会影响和社会压力的分支称为社会心理学。

社会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受来自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种影响称为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分为三种:1. 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模仿和追随他人行为时,受到他人影响的效应。

在群体中,人们往往会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即使这种意愿有可能是错误的。

从众效应常常发生在紧急情况下。

例如,在火灾中,有些人会踩踏其他人,因为他们紧张和害怕,而他们的行为会带动周围人的从众行为。

2. 信息传递效应信息传递效应是指个体受到他人意见和信息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效应常常发生在群体中,因为人们更愿意听从同伴的意见,而不是理性思考和判断。

信息传递效应可以带来正面的影响,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多方意见的交流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

但是,这种效应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校园欺凌中,群体中的同学经常会跟随欺凌者的行为,甚至自己也加入攻击的队伍。

3. 遵从效应遵从效应是指个体在面对权威人物和有权威性的情况下,听从其要求和命令的行为。

例如一些实验中,实验者指挥受试者给其他受试者施加电击,即使电击会造成极大的疼痛和不适,受试者仍遵从实验者的要求。

这种遵从效应在研究服从和权威性方面是很重要的。

社会压力社会压力是指来自外部社会环境和身边人的要求、期望和评价。

社会压力日益增加,是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社会压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角色失衡压力角色失衡压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多种角色时,难以进行有效地角色转换,从而产生焦虑和压力。

例如,工作、家庭和社交三者之间需要进行平衡,但是角色要求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会有冲突。

大多数人会在焦虑和压力中度过这个过程。

然而,如果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症和心脏疾病。

心理学中的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社会群体中,个体往往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家庭、学校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学解决方案。

一、社会压力群体的定义和分类社会压力群体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来自集体或群体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集体的期望、评价、排斥以及社会规范等方面。

按照来源的不同,社会压力群体可分为工作压力群体、学校压力群体和家庭压力群体等。

二、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1. 压力源的增加社会压力群体的存在使得个体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源。

工作压力群体中,个体需要应对工作任务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压力、工作目标的限制等。

学校压力群体中,个体需要应对学业负担的增加、竞争压力以及社交压力等。

家庭压力群体中,个体需要应对家庭亲密关系的矛盾、家庭责任的增加等。

这些压力源的增加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2. 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社会压力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个体在面对来自群体的压力时,往往感到焦虑、压力、无力以及情绪低落等。

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交关系的影响社会压力群体还可能对个体的社交关系产生影响。

在工作压力群体中,个体可能受到同事的竞争、压力造成的疏离感,导致社交关系紧张。

在学校压力群体中,个体可能受到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导致的社交困境,从而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三、应对社会压力群体的心理学解决方案1.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社会压力群体的重要资源。

个体可以通过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来减轻社会压力的影响。

这种支持可以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老师等。

与他人交流分享心理体验、获得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

2. 心理咨询和干预对于受到社会压力群体影响较大的个体,心理咨询和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学科,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和压力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各种影响。

1. 社会归属感对心理的影响社会归属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身份和认同感。

身处一个积极、建设性的社会集体中,个体往往会对自己的价值和自尊感到满足,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然而,若缺乏社会归属感,个体可能会感到孤单、失落和无助,甚至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社会压力对心理的影响社会压力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受到的各种不利刺激。

例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等都可以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社会支持对心理的影响社会支持指个体从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积极支持、关心和帮助。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并促进心理健康。

例如,亲人、朋友及社会团体的支持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困难、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信和满足感。

4. 社会角色对心理的影响社会角色是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身份和角色。

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个体具备不同的能力和行为方式,从而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

例如,担任领导职位的个体可能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个体则可能更为自由和满足。

5. 社会期望对心理的影响个体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期望和要求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

社会期望可能包括对个体外貌、能力、行为等方面的要求。

个体若无法满足这些期望,可能会感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

因此,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体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以应对社会期望对心理的影响。

总结起来,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旨在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归属感、社会压力、社会支持、社会角色和社会期望都能够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抑郁症研究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抑郁症研究

社会心理学角度下的抑郁症研究随着时代的转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问题也愈加严重。

其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抑郁症的研究。

一、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社会支持指的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提供的情感、物质、认知等多维度的支持。

社会支持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一项研究表明,获得高水平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适应压力,减轻抑郁症状。

社会支持可以从家庭、朋友、同事、宗教等不同方面得到,这些不同方面的支持也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效应。

例如,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的精神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家庭成员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研究发现,亲属的支持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强的相关性。

二、失去希望与抑郁症失去希望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表现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失去希望的程度越大,抑郁症状就越明显。

失去希望是一种失落感,是对目标无法实现产生的精神压力的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失去希望也被称为心理“深度”,它与情绪、人格等因素有关。

三、社会比较与抑郁症人们常常会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给人带来不良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比较被称为“破碎之窗理论”,即如果窗户被打破,那么可能会引起更多的破坏。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么他很可能会失去对自己未来的信念。

四、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症自我效能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信心,即个体对自己所能完成的事情的信心。

正因如此,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就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病态情绪等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加强对自我信心的不断建设,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和优势,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五、社会认同与抑郁症社会认同是指个人认为自己与社会中他人的联系和关联程度。

认同感也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丧失社会认同感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孤立、甚至被忽视。

心理学角度剖析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

心理学角度剖析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

心理学角度剖析抑郁症的病因与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来剖析抑郁症的病因,并探讨认知行为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认知方面的病因抑郁症患者在认知方面存在特定的心理偏差,这是抑郁症病因的重要方面。

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存在过度一致性、过度概括和自我归因偏差等认知错误。

过度一致性指患者将一次消极的经历普遍化,将这种消极情绪扩展到其他方面的生活中。

过度概括是将一个否定的事件扩大成对整个生活的否定,患者对负面事件的反应往往超过了实际情况。

自我归因偏差则表现为患者将失败或消极事件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足所导致的。

二、情绪方面的病因情绪是抑郁症的核心特点,情绪调节出现失调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原因。

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负性情绪的过度增强和积累,例如悲伤、愤怒等。

情绪的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环境压力、社会支持等。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变异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此外,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和人际关系问题对情绪的调节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行为方面的病因行为模式与抑郁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缺乏积极主动的行为,经常感到疲倦、无精打采。

他们往往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逐渐陷入固定的消极循环。

行为活动减少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自杀倾向,这种行为模式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治疗抑郁症的心理疗法。

它包括认知重构和行为干预两个方面。

认知重构旨在帮助患者纠正认知偏差,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提升自我评价等。

行为干预则通过鼓励患者参与日常活动,逐步恢复正常的行为模式,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线选择。

抑郁症的心理与生态治疗新视角

抑郁症的心理与生态治疗新视角

抑郁症的心理与生态治疗新视角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现代社会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传统的心理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和心理咨询,然而,随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心理健康相互关系的研究深入,心理与生态治疗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与生态角度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抑郁症的心理成因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病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抑郁症的发病起到重要作用。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生活中对外界事件和情绪反应上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有些人天生情绪较为脆弱敏感,更容易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并进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而对于同样遭遇困境的人来说,不同个体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生活在压力大、紧张的环境中,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失去挚爱等负面经历,以及家庭关系不良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都可能增加抑郁症发生的风险。

传统治疗方法回顾传统的抑郁症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主要采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法之一。

常见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来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会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并且并不能完全根治抑郁症。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解决问题治疗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自己的看法、行为方式来减轻抑郁情绪,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然而,传统心理治疗方法往往只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与生态治疗新视角传统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抑郁状况,但难以彻底改变患者对环境和自我的认知方式。

而心理与生态治疗则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更全面地关注了患者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诱发及影响
【摘要】随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有多种。

抑郁症从无到有,涉及的范围从小到大。

大致归结为遗传因素、生活经历、亲属关系问题、认知习惯。

而生活经历自广义上的社会环境的分支。

我仅从社会环境这点切入,浅度剖析其对抑郁症的产生及对抑郁症患者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抑郁症因素
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诱发及影响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却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处于不同的环境人们的感知会有所不同,可以造成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欣喜亦或是悲伤。

而所处的环境或背景在一定时间内不变,人们的这种心理感受可能会停滞不变,继而积聚下来,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思想、性情甚至观念。

新加坡虽然没有抑郁症病人的统计数据,抑郁症的病例却要比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多得多。

香港的一篇报道说,在西方社会里,抑郁症是名列第三位的常见疾病,仅次于心脏病和风湿病。

1.关于抑郁症
1.1抑郁症如同焦虑一样是比较常见的,并以多种形式存在,有时属于神经类有时又属于精神病类。

它显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情绪障碍,每一个正常人应该都会体验到的一种情绪状态。

1.2抑郁症患者会有诸如悲伤、沮丧、无助、不幸、绝望、寂寞、不快乐、郁闷、无用、自尊受挫、羞愧、焦虑、无价值之感受,最明显的情绪症状则为悲伤与绝望。

1.3抑郁症患者不能控制地回想旧事、健忘、缺乏决断力、意志力明显减低,等等。

这些都是临床上人们可以轻易观察到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障碍表现,环境压力与潜在的心理倾向可能在相互作用,从而诱发抑郁症。

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影响到社会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在临床上,抑郁患者见于各种不同经济背景、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但是如果仔细地分析一下,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一个社会环境的制约因素。

统计资料表明:某些人群更易患抑郁症。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抑郁症的发病率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抑郁症正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益突显出来的精神疾患。

有些人虽然生有抑郁症的遗传体质,但却可以不发病,他们能否发病还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是否具备。

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抑郁症的症状
2.1情绪症状: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

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

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他的心情,他往往会说:“悲哀、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
2.2认知症状:认知症状是抑郁症的另外一大症状。

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

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

这种消极的思维,为他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

2.3动机症状:抑郁症病人的动机症状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

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水平。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作巨大自我斗争。

2.4躯体症状:隐藏得最深的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一切生物的、心理的快感都遗失殆尽。

抑郁症病人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的食欲。

抑郁症病人常常会变得消瘦。

睡眠也出现各种问题
3.诱发抑郁症常见的社会环境因素
3.1应激事件。

应激事件是首要的社会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所经历的应激事件明显高于非抑郁症患者在同一时期的经历。

人们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或惊吓就会增加其换抑郁症的几率。

如亲人、朋友的离去,婚姻、事业的变故等,会造成重大的精神创伤并且难以恢复。

据统计,有20%到50%的个体在经历了压力性事件后变得抑郁。

两天之内,秀兰遭遇了双重打击:她在变态心理学的其中考试中得了C;她发现她的高中男朋友和别人订了婚。

开始几天她难以从床上起来去正常上课;晚上吃饭的时候会突然大哭起来然后离席,也不会感到饥饿。

两项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受到极大的创伤,抑郁症在应激事件之下就这样产生了。

3.2家庭环境
3.2.1长期生活与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也易导致抑郁的产生。

而抑郁症的产生并不局限于这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无论男性或女性),大多数会延伸到他们的子女。

如果父母的任一方出现情绪障碍,或其它适应不良的情况,轻则使子女对婚姻或者异性产生恐惧,重则容易陷入困境并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3.2.2离异家庭或丧失近亲出现抑郁症个体的几率也相对偏高。

就子女来说,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随缺失着父爱或是母爱而成长,他们对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也与他人进行潜意识的比较。

研究者选取抑郁症患者多人,发现其中25%的患者与父母有明确的早期丧失或分离史,而在年龄等因素均匹配的对照组中,这种情况只占到5%至10%。

另有研究发现,如果丧失和分离发生在儿童情感发育的关键阶段,则日后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会更大。

大张是一个乐于助人、性格随和的人。

他是一位好父亲,也是公司里的一位不错的职员。

尽管他确实存在抑郁症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患抑郁症的人数较多),但一直没有发作。

然而近一年以来,他的生活中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幸事件:半年前,他出了一次车祸。

出院没多久,妻子又患病入院,而且需要相当数量的医疗费。

儿子这时在学校又出现了问题。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他突然发现钱包被小偷窃走了。

这时他感到精神开始崩溃,他悲伤不己,心烦意乱,头痛,疲倦,不想吃饭,夜晚失眠,对生活感到没有前途。

到医院诊断,他已经患上了抑郁症。

3.3社交环境
3.3.1心理学研究揭示,密友关系,即一个人的亲密朋友关系,对于一个人正常情绪的维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往往缺乏可以得到有效心理支持的密友关系。

3.3.2除密友圈之外,人们还有更为广泛的交际圈。

这个关系也对人的情感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和病程的进展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缺乏以社交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的情况。

抑郁症患者往往在社交中难以应对自如,更不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得不到他人的肯定,从而使自尊心受挫。

3.4经济环境
3.4.1极度贫困。

当人们的收入不能够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时,人们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再加之当今社会信奉“穷人命贱”,贫困者在社会上几乎无法立足无法生存,即会造成极度贫困者的惶恐、不安的情绪,郁积过久自然会产生抑郁。

3.4.2极度富裕。

极度富裕的人往往压力异于常人,心里要在乎和盘算的甚多。

不法分子对这类人虎视眈眈,世人又有着强烈的“仇富心理”,富裕的人得谨小慎微的度日。

涅槃乐队的首唱歌手柯特.柯本的自杀给世人带来了突然和震惊,如此富有、成功且备受世人追捧和尊敬的人竟然会患上重度抑郁症并走上了不归之路。

世人对他过大的期望给予了他不小的压力,在聚光灯之下他选择了自杀。

4.社会环境对抑郁症的影响
4.1如果一个人有了抑郁症的倾向,而他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的变化,或许会加剧其抑郁症的深入发展。

面对亲人的突然离世,若一个人仍然处在曾经与亲人所共同居住的地方,睹物思人更加会引发此人的悲伤情绪,如此循环持续下去,心中郁积难以释怀,抑郁症是难免的。

4.2相反,如果一个人有了抑郁症的倾向,而他所处的环境变化了,那么他的抑郁症有可能得到减轻甚至是消除。

某位老人的老伴突然病逝,老人整天郁郁寡欢,其子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后则为老人换了新的住处,让老人淡忘伤痛。

老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天天品茗下棋,安度了晚年。

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你在单位中是工作人员,是领导,比如说你在家庭里面,可能是丈夫,妻子、儿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对个人都是有要求的,对个人的表现,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都是有要求的。

一个心理比较良好的人,他可能在适应不同的角色都能表现非常好。

但是有一些心理适应能力比较差的,或者是转换能力比较差的人,可能适应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在不同的角色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的言行,并不说明这个人有问题,在正常生活中也是很需要的。

我们不能改造社会环境,那么就努力适应社会环境,改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虽不是造成抑郁症的最主要因素,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参考书籍】
【1】尹文刚. 抑郁症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J].
【2】王建平.变态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珉珉.现代心理学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4】杨新发.压力与心理[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贝克尔.拒斥死亡[M].华夏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