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十三章其他分离过程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重点介绍各主要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和相关汁算,内容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吸收、蒸馏、干燥以及附录。

1.以流体流动(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流体输送、非均相物系分离相关单元操作;2.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热器及蒸发单元操作;3.以质量传递为基础阐述吸收、精馏传质单元操作,4.具有热量、质量同时传递特点的干燥操作。

5.以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为主线,强调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化工原理》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传热、蒸馏、吸收、蒸馏和吸收塔设备、干燥、蒸发。

考试要求:一、流体流动(以柏努利方程为主线)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管内流动的规律,并应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解决流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2、掌握连续性方程式及其应用;3、掌握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及其解题计算;4、掌握流体阻力、流量、雷诺系数等之间的关系;5、掌握流动类型及其判断依据;6、掌握管路计算方法;7、掌握主要流量测量手段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8、了解管路串、并联的阻力、流量的关系。

二、流体输送机械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管路系统对输送机械的要求。

1、掌握常用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2、掌握常用泵的使用操作要点,如串并联、开启、关闭等;3、了解常用泵和风机的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

三、非均相物系的分离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沉降和过滤两种机械分离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与特性。

1、掌握沉降分离的原理、沉降过程及影响因素;2、掌握斯托克斯公式;3、掌握除尘设备的基本原理和选型;4、了解各种机械分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四、传热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传热规律,并运用其去分析和计算传热过程的有关问题。

1、掌握传热的基本方程式;2、掌握各种传热、导热系数的定义、单位及其差异;3、掌握单、多壁圆筒热传导速率方程及其应用;4、掌握列管换热器的计算;5、掌握强化换热的手段;6、了解傅立叶定律和辐射速率方程;7、了解边界层和保温层基本概念。

化工原理知识要点

化工原理知识要点

1.分离过程包括均相物系的分离和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其中均相物系不能通过简单的机械方法分离,需通过某种物理(或化学)过程实现分离。

2.相际传质过程:根据不同组分在各相中物性的差异,使某组分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3.气液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气、液两相间的转移,它主要包括气体的吸收(或脱吸)、气体的增湿(或减湿)等单元操作过程。

4.汽液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汽、液两相间的转移,该汽相是由液相经过汽化而得,它主要包括蒸馏(或精馏)单元操作过程。

5.液液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两个不互溶的液相间的转移,它主要包括液体的萃取等单元操作过程。

6.液固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液、固两相间的转移,它主要包括结晶(或溶解)、液体吸附(或脱附)、浸取等单元操作过程。

7.气固传质过程是指物质在气、固两相间的转移,它主要包括气体吸附(或脱附)、固体干燥等单元操作过程。

8.平衡常数一般大于1,当偏离1时,便可采用平衡分离过程使均相混合物得以分离,越大越容易分离。

9.膜分离是指在选择性透过膜中,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

包括:超滤、反渗透、渗析、点渗析10.场分离是指在外场(电场、磁场等)作用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分离的单元操作过程。

包括:电泳、热扩散、高梯度磁场分离11.分离方法选择的原则:被分离物系的相态、被分离物系的特性、产品的质量要求、经济程度12.由于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而形成的物质传递现象——分子传质。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

13.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14.用示例说明:总体流动现象:(示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设由A、B组成的二元气体混合物,其中A为溶质,可溶解于液体中,而B不能在液体中溶解。

这样,组分A可以通过气液相界面进入液相,而组分B不能进入液相。

由于A分子不断通过相界面进入液相,在相界面的气相一侧会留下“空穴”。

化工原理设计(水和乙醇的分离)

化工原理设计(水和乙醇的分离)

化工原理设计(水和乙醇的分离)水和乙醇是常用的工业溶剂,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因它们的物理性质相近,在分离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难度。

本文将介绍水和乙醇的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然后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

1. 水和乙醇的物理性质水和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沸点、溶解度等。

其中,密度和沸点可以用于分离这两种溶剂,而溶解度则会影响它们的混合物的分离效果。

1.1 密度水的密度为1 g/cm3,而乙醇的密度为0.789 g/cm3。

因此,在一定温度下,水和乙醇可以根据其密度的差异分离。

1.2 沸点水的沸点为100 ℃,而乙醇的沸点为78.5 ℃。

因此,在加热的过程中,水和乙醇的沸腾顺序也是有差异的,这也为它们的分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水和乙醇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也是有差异的。

在20 ℃时,乙醇的溶解度为90 g/100 mL,而水的溶解度仅为1 g/100 mL。

因此,如果想要分离一定比例的水和乙醇混合物,应选择能够有效控制溶解度的分离技术。

2. 分离方法及设计蒸馏是一种常用的水和乙醇分离方法,其原理基于两种溶质的沸点差异。

在蒸馏过程中,对于混合物在搅拌的情况下,当溶质一开始沸腾时,通过冷凝管冷却收集蒸汽,可以分离出相应的溶质。

该过程可用于分离大量的水和乙醇,但不适用于分离少量的这两种溶质。

设计时,应考虑收集溶液的方式。

若为小规模的实验,则可轻松进行。

但若为工业生产,收集和回收会较为困难,需要进行一定的后处理。

2.2 晶体化分离法晶体化分离法是一种通过控制溶解度来实现水和乙醇分离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降温,使部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通过收集结晶物,便可实现水和乙醇的分离。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晶体生长的条件,包括初液的质量组成、降温速率及晶体或母液的回收等。

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晶体的物理形态和尺寸,并确保分离效果明显。

2.3 萃取法采用溶液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复习笔记)

陈敏恒《化工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其他传质分离方法  复习笔记)

12.1 复习笔记一、结晶1.结晶操作的类型和经济性由蒸汽、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固态晶体的操作称为结晶。

结晶在工业生产中主要用于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根据析出固体的原因不同,可将结晶操作分成若干类型。

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溶液结晶,即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以大规模地制取固体产品。

此外,还有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加压结晶、反应沉淀、盐析等多种类型。

与其他单元操作相比,结晶操作的特点:(1)能从杂质含量较多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高纯度的晶体;(2)高熔点混合物、相对挥发度小的物系、共沸物、热敏性物质等难分离物系,可考虑采用结晶操作加以分离;(3)由于结晶热一般约为汽化热的1/3~1/7,过程的能耗较低。

2.晶系和晶习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则排列,由此形成的最小单元称为晶格。

晶体可按晶格空间结构的区别分为不同的晶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晶系,或为两种晶系的混合物。

二、吸附分离1.吸附与解吸利用多孔固体颗粒选择性地吸附流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从而使流体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操作。

通常称被吸附的物质为吸附质,用作吸附的多孔固体颗粒称为吸附剂。

解吸的方法有多种,原则上是升温和降低吸附质的分压以改变平衡条件使吸附质解吸。

工业上根据不同的解吸方法,赋予吸附—解吸循环操作以不同的名称。

(1)变温吸附;(2)变压吸附;(3)变浓度吸附;(4)置换吸附。

除此之外,改变其他影响吸附质在流固两相之间分配的热力学参数,如pH值、电磁场强度等都可实现吸附解吸循环操作。

2.常用吸附剂化工生产中常用天然和人工制作的两类吸附剂。

天然矿物吸附剂有硅藻土、白土、天然沸石等。

虽然其吸附能力小,选择吸附分离能力低,但价廉易得,常在简易加工精制中采用,而且一般使用一次后即舍弃,不再进行回收。

人工吸附剂则有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合成沸石等等。

三、膜分离1.膜分离的种类和特点利用固体膜对流体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的选择性渗透从而分离各个组分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

化工原理课件(天大版)

化工原理课件(天大版)

反应热与反应焓
反应方向与平衡常数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
反应熵与反应吉布斯能
05
化工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方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反应速率方程: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及其他因素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积成正比的比例系数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06
分离过程原理及应用
分离过程分类与特点
分离过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操作方式,分离过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蒸馏、萃取、结晶、过滤等。
R
分离过程的特点:不同的分离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A
分离过程的原理:每种分离过程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操作方式,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C
分离过程的应用:分离过程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I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
07
化学反应器原理及应用
化学反应器分类与特点
塔式反应器的特点:适用于气液相反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和适宜的停留时间
固定床反应器的特点:催化剂固定在反应器内,适用于气固相或液固相反应
流化床反应器的特点:催化剂悬浮在反应器内,适用于气固相或液固相反应
反应器分类: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塔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
化学反应器的设备:介绍反应器的主要设备,如搅拌器、换热器、塔器等。

化工原理第十三章-萃取

化工原理第十三章-萃取

恒温条件下,在实验瓶中加入 A
恰当的B与S,使混合物的浓度
位于RE之间(d点),滴加少许
溶质A至 M1 点,充分混合后静 置分层,取两相试样分析,得
共轭相 E1 和 R1 的组成,联结
R1E1 线即为平衡联结线。
B R1
M1
E1
S
R
d
E
连接所有的E、R点即得溶解度曲线。
液-液相平衡
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成两个区域,该曲线与底边 所围的区域为分层区域或两相区,曲线以外是均相区。
自由度
f N 2 32 2 3
T、P 一定时,互成平衡的两相组成的自由度为1。
液-液相平衡
溶解度曲线与平衡联结线 恒温条件下,在有纯组分B的
实验瓶中逐渐滴加溶剂 S 并不断摇动使其溶解,由于B、 S 仅部分互溶,S 滴加到一定数量后,混合液开始发生混 浊,即出现了溶剂相,得到的浓度即 S 在 B 中的饱和溶 解度(图中 R 点)。用类似的方法可得 E 点。
A组分在萃取相中的浓度 kA A组分在萃余相中的浓度
yA xA
kB
yB xB
分配系数一般不为常数,其值随浓度而异。 在 A 浓度变化不大和恒温条件下,kA 可视为常数 (平衡常数 m),其值由实验测得。
注意:kA 只反映 S 对 A 的溶解能力,不反映 A、B 的 分离程度。
液-液相平衡
液液平衡给出以下两种关系:
工业萃取过程
需解决的问题:
稀醋酸,A+B S+B
1. 选择一合适的萃 取剂;
2. 提供优良的萃取 设备;


沸 分层器



萃取相,馏 S+A(B) 塔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问题1. 什么是连续性假定? 质点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条件?答1.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是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问题2. 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答2.前者描述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后者描述空间任意定点的状态。

问题3. 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 为什么温度上升, 气体粘度上升, 而液体粘度下降?答3.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问题4. 静压强有什么特性?答4.静压强的特性:①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②作用于任意点所有不同方位的静压强在数值上相等;③压强各向传递。

问题5. 图示一玻璃容器内装有水,容器底面积为8×10-3m2,水和容器总重10N。

(1)试画出容器内部受力示意图(用箭头的长短和方向表示受力大小和方向);(2)试估计容器底部内侧、外侧所受的压力分别为多少?哪一侧的压力大?为什么?题5附图题6附图答5.1)图略,受力箭头垂直于壁面、上小下大。

2)内部压强p=ρgh=1000×9.81×0.5=4.91kPa;外部压强p=F/A=10/0.008=1.25kPa<内部压强4.91kPa。

因为容器内壁给了流体向下的力,使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

问题6.图示两密闭容器内盛有同种液体,各接一U形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1、R2,两压差计间用一橡皮管相连接,现将容器A连同U形压差计一起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试问读数R1与R2有何变化?(说明理由)答6.容器A的液体势能下降,使它与容器B的液体势能差减小,从而R2减小。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分离工程

主要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绪论 精馏 吸收 液液萃取 分离过程的节能 其他分离技术和分离方 法的选择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分离因子 1.3 过程开发及方法 1.4 分离方法的选择
第1章 绪论
基本要求: 1)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熟悉分离过程的分类; 3)掌握分离因子的概念及意义; 4)了解分离方法的选择;
结晶
吸附 干燥 浸取 离子交换
液体
气体或液体 湿物料 固体 液体
冷或热
固体吸附剂 热 溶剂 固体树脂
液体+固体
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体+蒸汽 固体+液体 液体+固体
过饱和
吸附力不同 湿组分蒸发 溶解度不同
离子的可交换性
2)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过程名称 气体扩散 原 料 气体 分离剂 压力梯度和膜 产 品 气体 分离原理 多孔膜中扩散的速 率差异 热扩散速率差异 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 性渗透 胶质在电场下的迁 移速率差异 溶质溶解度与溶剂 在膜中的扩散速率 分子大小差异

精馏中,分离因子又称为相对挥发度,它相对于汽液平 衡常数而言,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不敏感,可近似看作 常数,使计算简化。
(2)分离因子的意义
1)双组分中的相对挥发度 已知A、B两组分挥发度为:
A pA / xA B pB / xB
由Dalton分压定律可知:pA+pB=p,而pA=yAp,pB=yBp, 所以:
WHY
Why Separate?
WHY
一、分离过程的地位
化工生产
反应(Reactive) 分离 萃取物 (Extractive Natural raw material) 配制(Formulation) 分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苯和苯乙烯分离过程浮阀精馏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苯和苯乙烯分离过程浮阀精馏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苯-苯乙烯分离过程浮阀精馏塔设计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09化工2班学号:0906210201姓名:武金龙指导老师:李梅摘要本设计的任务是设计用于分离苯-苯乙烯的浮阀精馏塔。

精馏是多级分离过程,即同时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过程。

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原料预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釜液冷却器和产品冷却器等设备。

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冷凝进行精馏分离,由冷凝器和冷却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

根据加热方式来决定塔底是否设置再沸器,塔底设置再沸器时为间接加热,这种加热方式适用于各种物系,且被广泛使用。

由于本设计设置了再沸器,故采用间接加热。

板式塔的种类繁多,本设计采用浮阀塔,它是在泡罩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浮阀塔被广泛用于精馏、吸收以及脱吸等传质过程中,塔径从200mm到6400mm,使用效果较好。

它具有处理能力大,操作弹性大,塔板效率高,压强小,使用周期长等特点。

确定回流比有图解法和逐板计算法,本设计采用逐板计算法,虽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但计算精度较高。

理论板确定后,计算实际板数,再设计塔和塔板中所有的参数,初选塔板间距并计算塔径,这些数据的计算都是以精馏段的数据为依据的。

设计中采用平直溢流堰,因为这样可以使得塔板上具有一定高度的均匀流动的液层。

浮阀塔的开孔率设计中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要确定合适的浮阀数,浮阀的孔径是由所选浮阀的型号确定的,浮阀数通过上升蒸汽量、阀孔气速和孔径确定,阀孔的排列采用等腰三角形叉排。

最后是塔板负荷性能图中过量雾沫夹带线、液泛线、漏液线、液相负荷上、下限线的计算以及确定塔体结构。

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5)一、设计目标 (5)二、设计任务 (5)三、设计条件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部分工艺设计计算 (6)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6)二、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6)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6)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和质量分数 (6)3.物料衡算原料处理量 (7)三、塔板数的确定 (7)1.相对挥发度的求取 (7)2.进料状态参数的确定 (8)3.最小回流比的确定 (8)4.操作线方程的求取 (9)5.全塔效率的计算 (9)6.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10)四、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10)1.操作压强计算 (10)2.操作温度计算 (10)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11)4.平均密度计算 (11)5.液相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12)6.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13)五、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14)1.塔径的计算 (14)2.精馏塔的有效高度的计算 (15)六、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5)1.溢流装置计算 (15)2.塔板布置 (18)3.浮阀数与开孔率 (19)七、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20)1.气体通过干板的压降 (20)2.雾沫夹带量的验算 (21)3.液泛的验算 (21)4.漏液的验算 (22)八、塔板负荷性能图 (22)1.漏液线 (22)2.过量雾沫夹带线 (22)3.液相负荷下限线 (23)4.液相负荷上限线 (23)5.液泛线 (23)九、附属设备的设计 (25)1.接管尺寸 (25)2.回流管尺寸 (25)3.塔底进气管尺寸 (25)4.加料管尺寸 (25)5.料液排出管尺寸 (25)第三部分设计结果汇总 (26)一、设计结果一览表 (26)二、工艺流程图 (28)三、设计总结 (29)参考文献 (29)第一部分概述一、设计目标分离苯—苯乙烯混合液的浮阀式精馏塔设计二、设计任务试设计分离苯与苯乙烯混合物的浮阀精馏塔,年处理量为2.4万吨苯与苯乙烯混合液,要求气液混合进料。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绪论部分1. 单元操作:根据化工生产的操作原理,可将其归纳为应用较广的数个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蒸发、结晶、吸收、蒸馏、萃取、吸附及干燥等,这些基本操作过程称为单元操作。

任何一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若干单元操作及化学反应过程组合而成的。

2.单元操作与“三传”过程:①动量传递过程。

③质量传递过程。

②热量传递过程。

3.单元操作计算:(1)物料衡算:它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计算:用来确定进、出单元设备(过程)的物料量和组成间的相互数量关系,了解过程中物料的分布与损耗情况,是进行单元设备的其它计算的依据。

(2)能量衡算:它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计算,用来确定进、出单元设备(过程)的各项能量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包括各种机械能形式的相互转化关系,为完成指定任务需要加入或移走的功量和热量、设备的热量损失、各项物流的焓值等。

第一章 流体流动1.流体:是由许多离散的彼此间有一定间隙的、作随机热运动的单个分子构成的。

通常是气体和液体的统称2.密度: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单位为kg ,其表示式为 ρ=V/m 比容: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体积,其单位为m 3/kg ,在数值上等于密度的倒数。

v=1/ρ 压强: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且方向指向此面积的力,称为压强,其表示式为 P=F/A3.等压面: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各点,因其深度相同,其压力亦相等。

4.流量与流速:(一)流量<1>.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通道某一截面的流体体积,用V s ,表示,其单位为m 3/s(或 m 3/h)。

<2>.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通道某一截面的流体质量,用W s 表示,其单位为kg/s(或 kg/h)。

当流体密度为ρ时,体积流量y ,与质量流量W s 的关系为: Ws =V s ρ(二) 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微团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其单位为m/s 。

化工原理选择题

化工原理选择题

流体输送机械(1)将含晶体10%的悬浊液送往料槽宜选用(A )(A)离心泵(B) 往复泵(C)齿轮泵(D)喷射泵(2) 某泵在运行的时候发现有气蚀现象应( C )(A)停泵,向泵内灌液(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3) 用离心泵将水池的水抽吸到水塔中,若离心泵在正常操作范围内工作,开大出口阀门将导致( A )(A) 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减少(B) 送水量增加,整个管路压头损失增加(C) 送水量增加,泵的轴功率不变(4) 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B )(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B)改变出口管路中阀门开度(C)安装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D)车削离心泵的叶轮(5)旋涡泵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C )(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B)改变出口管路中阀门开度(C)安装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6)当管路性能曲线写成L=A+BQ2时( B )(A)A只包括单位重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B) A只包括单位重量流体需增加的位能和静压能之和(C)BQ2代表管路系统的局部阻力和(D)BQ2代表单位重量流体动能的增加(9) 当离心泵入口处允许的最低压力以`(P1允)表示,大气压以Pa表示, 气蚀余量以Δh表示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为(D)(A)(P1允)/ρg (B)(Pa-(P1允))/ρg(C) Pa-(P1允(D) (Pa-(P1允))/ρg-Δh(10)以下说法是正确的:当粘度μ较大时,在泵的性能曲线上(C )(A)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下降,效率η上升(B) 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上升,效率η上升(C) 同一流量Q处,扬程H上升,效率η下降(11)有两种说法(1)往复泵启动不需要灌水(2)往复泵的流量随扬程增加而减少则(C )(A)两种说法都不对(B)两种说法都对(C)说法(1)正确,说法(2)不正确(D说法(1)不正确,说法(2)正确(12)离心泵的调节阀的开度改变,则(C)(A)不改变管路性能曲线(B)不会改变工作点(C)不会改变泵泵的特性曲线(13)离心泵效率最高的点是(C)(A)工作点 (B)操作点 (C)设计点 (D)计算点(14)离心泵的扬程是指单位重量流体经过泵后以下能量的增加值( B )(A)包括内能在内的总能量 (B)机械能 (C)压能(15)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是( D )(A)功率最大时的扬程 (B)最大流量时的扬程(C)泵的最大量程 (D)效率最高时得扬程(16)由离心泵基本方程式导出的理论特性曲线(H-Q)其形状是(A )(A)直线 (B)抛物线 (C)双曲线 (D)三次曲线(17)离心泵停车时要(A)(A)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B)先断电后关出口阀(C)先断电先关出口阀均可 (D)单极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关出口阀(18)如在测量离心泵性能曲线时错误将压力表安装在调节阀以后,则操作时压力表(表压)P2将(D)(A)随真空表读数的增大而减少 (B)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少(C)随泵实际的扬程的增加而增大 (D)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加(19)一台离心在管路系统中工作当阀门全开时相应的管路性能曲线可写成H=A+BQ2,且B=0时,即动能增加值,阻力损失两项之和与位能增加值,压能增加值两项之和相较甚小),当泵的转速增大10%,如阀门仍全开,则实际操作(B )(A)扬程增加21%,流量增加10% (B)扬程大致不变,流量增加10%以上(C)扬程减少,流量增大21% (D)流量不变,扬程增大21%(20)离心通风机铭牌上的标明风压是100mmH2O意思是(D )(A)输任何条件的气体介质的全风压都达到100mmH2O(B)输送空气时不论流量的多少,全风压都可达到100mmH2O(C)输送任何气体介质当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D)输送 20℃,101325Pa的空气,在效率最高时全风压为100mmH2O沉降、过滤一、选择题:1. 通常悬浮液的分离宜在( A )下进行,气体的净制宜在( B )下进行。

化工分离工程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化工分离工程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分离工程
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地位:专业基础课 ■前期课程: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重点: 1.基本概念的理解
2.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 3.对设计、分析能力的训练 4.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应掌握:
◆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 ◆简捷和严格计算方法 ◆强化、改进操作途径 ◆对新分离技术有一定了解
●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善生产操作条 件,以控制和消除污染;
●采用生产装置的闭路循环技术;
●处理生产中的副产物和废物,使之减少和消除 对环境的危害;
●研究、开发和采用低物耗、低能耗、高效率的 “三废”治理技术。
闭路循环系统:
将过程所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回收和
循环使用。
产品


111Fra bibliotek废物 2

1.1.1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 性
1.1.2 分离过程在清洁工艺中的地 位与作用
返回
一般化工生产过程:

石油

天然气
工 原
反应
分离
产 品
生物质

例1:乙烯水合生产乙醇


循环乙烯
放 空


放 空水

12
C2H4 H2 0 C2H5OH
345 6 7



93% 产品
8 9 10
废水
废水
目的产物为 对二甲苯
● 特点: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沸点℃ 熔点℃
144.411 ﹣25.173
139.104 ﹣47.872
138.351 13.263
● 涉及到分离过程:精馏:4、7、8 萃取:5、6 结晶:10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则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边界层分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

化工原理-蒸馏

化工原理-蒸馏

双组份物系的汽液相平衡
3、拉乌尔定律 PA=PA0×XA 浓度大时,纯A的饱和蒸汽化 PB=PB0×XB
4、 在汽液相等温, 总压为P时,由P =PA +PB
导出关系: P = PA˚xA + PB˚(1- xA) xA = (PA/P) =(P –PB˚)/(PA˚ – PB˚) ( P〈104 时可视为理想气体〉 xB =1-xA 以及 yA = PA˚·xA/ P , YB = PB˚·xB/ P (1) (2)
液 体 的 蒸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混合物的分类: 非均相物系(气固相混合物) 均相物系(液体混合物、气体混合物等) 均相物系分离的条件: 依据物系中不同组分之间的某些性质差异。 传质分离过程的概念: 将物质在相间的转移过程称为传质(分离) 过程。 常见的传质分离过程有精馏、吸收、萃取等。
A ( PA / x A ) B ( PB / x B )
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时 pA = P· A , pB = P· B y y
yA / xA y B / xB
oLeabharlann yA ox A 1 ( 1) x A
P x /x P Ao A A Ao PB xB / xB PB
杠杆规则—以图中的G、I、H三个状态点表达的汽液 平衡关系为例
设: MG为汽液两相总的 mol数 MI为汽相的mol数 yI为汽相的 mol分率 MH为液相的mol数,xH为液相的mol分率 则可列出如下物料平衡计算式: mG = mI + mH (a) mG· G=mI· I+ mH· H Z y x (b) 联系(a)(b)可得 mI/mH=(ZG-xH)/(yI-ZG) (c) (c)即为杠杆规则的数学表达式,此式表明,汽液平衡时: 汽相的mol量可用线段 HG 的长度表示 液相的mol量可用线段 GI 的长度表示 汽液总mol量可用线段 HI的长度表示 这此关系符合平衡力矩原理故称“杠杆”规则

化工原理(下)参考卷及答案

化工原理(下)参考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传热方式在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A. 对流传热B. 辐射传热C. 导热D. 蒸发传热2. 下列哪个设备不属于流体输送设备?A. 风机B. 泵C. 压缩机D. 蒸汽锅炉3. 在精馏操作中,下列哪种因素对分离效果影响最大?A. 塔板数B. 回流比C. 进料量D. 塔内压力4. 下列哪种干燥方式属于内部干燥?A. 真空干燥B. 热风干燥C. 辐射干燥D. 冷冻干燥5. 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膜分离过程?A. 微滤B. 超滤C. 纳滤D. 反渗透6. 下列哪种萃取剂适用于萃取苯甲酸?A. 乙醇B. 乙酸乙酯C. 水D. 氯仿7. 下列哪个设备用于气体的吸收?A. 填料塔B. 泡罩塔C. 喷射泵D. 转子流量计8. 下列哪种因素对搅拌效果影响最大?A. 搅拌器类型B. 搅拌器直径C. 搅拌速度D. 容器形状9. 下列哪种设备用于固液分离?A. 滤布B. 沉淀池C. 离心机D. 膜分离设备10.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A. 热量传递B. 功的传递C. 能量守恒D. 熵增原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三大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 传热的基本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3. 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分为______和______。

4. 精馏过程中,回流比的大小对______和______有直接影响。

5. 干燥过程中,湿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其______能力越强。

6. 膜分离过程中,膜的截留分子量越大,表示膜的______越强。

7. 萃取过程中,萃取剂的选择应考虑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因素。

8. 气体吸收过程中,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______和______。

9. 搅拌过程中,搅拌器的______和______对搅拌效果有显著影响。

10. 固液分离过程中,离心分离的推动力是______。

专升本《化工原理》_试卷_答案

专升本《化工原理》_试卷_答案

欢迎共阅专升本《化工原理》一、(共75题,共150分)1. 以()作起点计算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

(2分)A.大气压B.表压强C.相对零压D.绝对零压标准答案:D2. 流体在直管中流动,当()2000时,流体的流动类型属于层流。

(2分)A.PrB.ReC.NuD.Gr标准答案:B3. 层流底层越薄,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2分)A.近壁处速度梯度越小B.C.流动阻力越大D.标准答案:C4.度减小后,管道总阻力()(2分)A.增大B.减小C.不变标准答案:C5. 离心泵的压头是指()(2分)A.流体的升举高度B.C.液体静压能的增加D.标准答案:D6. 离心泵停车时要()(2分)A.先关出口阀后断电B.先断电后关出口阀C.先关出口阀或先断电均可D.标准答案:A7. 物质导热系数的顺序是()(2A.金属>一般固体>液体>气体B.C.金属>气体>液体>一般固体D.标准答案:A8.A.内侧与外侧相等B.C.外侧比内侧大D.不确定标准答案:B9. 工业上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2分)A.增加热阻B.节约钢材,增强美观C.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D.减小热量损失标准答案:C 10. 当分离沸点较高,而且又是热敏性混合液时,精馏操作压力应采用()。

(2分)A.加压B.减压C.常压D.无特殊要求标准答案:B11. 某精馏塔的馏出液量D=50 kmol/h,回流比R=2,则精馏段之L为()。

(2分)A.100 kmol/hB.75kmol/hC.50 kmol/hD.25 kmol/h标准答案:A12.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D,xw ,不变,减小xF,则()(2分)A.D增大,R减小B.D不变,R增加减小,R不变D.不确定)(2分)与((2分))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2分)堰高 D.空隙率)(2分)D.影响不确定S增加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萃取液浓度y0A()(2分)A.增加B.减小C.不变D.变化趋势不确定标准答案:D20. 液液萃取是分离()(2分)A.气体混合物B.均相液体混合物C.非均相液体混合物D.变化趋势不确定欢迎共阅标准答案:B21. 为了防止汽蚀现象发生,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2分)A.泵的位置尽可能靠近液源B.泵直径稍大的吸入管径,吸入管径常大于压出管径C.吸入管尽量减少弯头,省去不必要的管件D.在吸入管上安装流量调节阀标准答案:A,B,C22.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有()(2分)A.流体的流动状态B.流体的物性C.流体有无相变D.壁面的几何因素标准答案:A,B,C,D2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2分)A.B.C.D.标准答案:A,B,C24. 下列填料中,属于规整填料的是()(2A.格栅填料B.鲍尔环填料C.阶梯环填料标准答案:A,D2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分)A.临界混溶点位于溶解曲线最高点B.临界混溶点左方曲线表达式为:C.临界混溶点右方曲线表达式为:D.溶解度曲线内的平衡连接线两端表达式为:标准答案:B,C,D26. 被测流体的(A.大气压B.表压强C.相对压强D.标准答案:D27.A.等于B.大于C.小于D.不定标准答案:A28.且流体呈层流流动,流动的阻力将会()(2A.变大B.变小C.不变D.阻力的变化取决于流体和石蜡的浸润情况标准答案:C29. 液体的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其方向是()(2分)A.从位能大的截面流向位能小的截面B.从静压能大的截面流向静压能小的截面C.从动能大的截面流向动能小的截面D.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标准答案:D30. 在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启动泵后,出水管不出水,泵进口处真空表指示真空度很高,某同学正确地找到原因并排除了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移动床吸附器又称“超 吸附塔”,移动床吸附 器又称“超吸附塔”, 对原水与处理要求较低 ,操作管理方便。
13.2膜分离
• 13.2.1概述 • 13.2.2分离膜与膜组件 •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13.2.4超滤与微滤 • 13.2.5渗透气化与蒸汽渗透 • 13.2.6气体分离 • 13.2.7膜接触器 • 13.2.8电渗析 • 13.2.9膜组件特性及膜污染防治
化工原理第十三章其他分离 过程
13.1 吸附
• 13.1.1概述 • 13.1.2 吸附平衡 •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13.1.1概述
• 吸附
• 多孔性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而具有剩余的 表面能,当流体中的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 些不平衡力的作用就会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 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 吸附质。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焦碳、木炭
•聚酰(亚)胺
•二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聚芬香酰胺类、聚合苯并咪唑(酮) 聚酰(亚)胺、聚酰 胺酰阱、聚醚脲等
•含有离子基团的聚电解质:磺酸型、季胺型等 •四氟乙烯和含磺酸或羧酸的全氟单体共聚物
•弹性态或玻璃态聚合物;聚丙稀腈、聚乙烯醇、聚丙稀酰胺
•弹性态聚合物:聚二甲硅氧烷、聚甲基戊烯 •玻璃态聚合物:聚酰亚胺、聚砜
• 常见的接触式吸附装置为接触式过滤吸附器,如图13— 2所示
• 它属于分级接触,适用 于处理液态溶液。其特点 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 按照原料、吸附细致的不 同,操作方式可分为单级 吸附和多级吸附,多级吸 附又分为多级错流和多级 逆流吸附。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①单级吸附
• 对吸附质进行物 料衡算
•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以下简化方程计算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2.反渗透基本机理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3.反渗透膜通量
• 基于Sourirajan的优先吸附—毛细孔流动机理,溶剂和 溶质通量可用Kimura-Sourirajan模型求算

• 溶剂通量
• 溶质通量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4.反渗透与纳滤膜的截流率
• 在反渗透过程中,膜的分离性质一般用截流率R表示

• 式中,c0、cP分别为原料液和透过液的浓度,kmol/m3 。
• 在纳滤过程中,则常用脱盐率T来表示: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5.膜过程设计
• ① 过程回收率 • 定义透过夜体积与原料液体积之比η 称为回收率,即
• 通量与过率时间的0.5次方衰减的关联式
13.2.4超滤与微滤
• 3.超滤过程工艺流程

13.2.5渗透气化与蒸汽渗透
• 1.渗透汽化及蒸汽渗透原理
• 渗透汽化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两侧压差得作用,利用膜对被
分离混合物中某组分有优先选择性透过膜得特点,使料液侧 优先渗透组分渗透通过膜,在膜得下游侧汽化去除,从而达 到混合物分离提纯得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
• V类 曲线一开始就下凹,吸附质较难被吸附,吸附量随气体中组 分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当接近饱和压力时,曲线趋于饱和,形 成多层吸附,有滞后效应。
• 2.液相在固体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等温曲线
13.1.2 吸附平衡
• 液相吸附的机理比气相吸附要复杂,对大量有机化 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表明 :
(1)同族序列的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愈大, 吸附量愈 高;
• 如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 (RO)都是以压力差微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13.2.2分离膜与膜组件
• 1.膜的种类及型式
• 按材料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生物膜与人工合成膜;按膜分离 过程的推动力可分为压力差、电位差、浓度差、温度差等 膜;按膜的结构可分
• 为对称和非对称膜两 • 大类,其中非对称膜 • 还可细分为多孔膜、 • 叠合膜以及复合膜等。

q =k’y 1/ n ee
• ——式中,k,k’—Freundlich吸附系数

n—和温度有关得常数,一般认为n=2~10时为易吸收 过程;n<0.5时为难吸附过程。

Freundlich等稳式是经验公式,适用于低浓度气体或的浓度溶液 未知组成物得吸附。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1• .接: 触式吸附设备及计算
13.2.1概述
• 概念
•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为分离截 至,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 ,使原料中的膜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 混合物分离,并视线产物地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 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
• 推动力
• 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 差、电位差、温度差等 。
13.1.2 吸附平衡
朗格缪尔关系式是一个理想得吸附公式,它代表了在均匀表面上吸 附分子间彼此没有相互作用得情况下,单分子层吸附达到平衡时 得规律。
• 2.Freundlich等温式
• 对于在等温情况下,吸附热随着覆盖率(即吸附量)得增加,
呈对数下降得吸附平衡,Freundlich提出下列公式:
• qe=kpe1/ n • 或
(2)溶解度小,疏水程度高,则易吸附; (3)一般芳香族化合物比脂肪族化合物更易吸附; (4)知链化合物比侧链化合物更易吸附。
•3.吸附等温方程
•用来描述等温吸附平衡的数学式,称为吸附等温方 程
13.1.2 吸附平衡
• ngmuir等温式
•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式q:e=aqmpe/(1+ape)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若平衡关系满足Frenundlich方程: 逆流吸附情形,若X3=0,有
• 第一,二级
,则对二级
• 第二级
•消去
,得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2.固定床吸附设备
• 固定床式最常用得吸附分离设 备,属间歇操作。
• 优点:它结构简单、造价低、吸附剂 磨损少、操作易掌握、操作弹性大, 可用于气相、液相吸附,分离效果好
•疏水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丙稀、聚乙烯、聚偏氟乙烯
•亲水聚合物:再生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13.2.2分离膜与膜组件
• 3.各种膜组件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1.溶液渗透压
• 反渗透借助半透膜对溶液中溶质的截流作用,以压差 为推动力,使溶剂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溶液脱溶质 的目的。
•设
• 则有
13.2.4超滤与微滤
• 1.超滤的基本原理
• 超滤是通过莫德筛分作用将溶液中大于膜孔的大分子溶 质截留,使这些溶质与小分子溶剂分离的膜过程。
13.2.4超滤与微滤
• 2.浓差极化与凝胶层阻力模型
• 式中,

为浓差极化比,
• 超滤过程的•透其极过值化率越现为象大越,浓严差重


图13-25 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和凝胶层形成现象 • (a)浓差极化;(b)凝胶层现象
13.2.3反渗透与纳滤
• 在反渗透过程的设计中,溶液的渗透压数据是必不可 少的。对于多组分体系得稀溶液,可用扩展的范特霍 夫渗透压公式计算溶液的渗透压
••
• 式中,ci—溶质物质的量浓度, kmol/m3;
• n—溶液中的组分数。 • 对电解质水溶液,常引入渗透压系数来
校正偏离程度,对水溶液中溶质i组分 ,其渗透压可用下式计算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若平衡关系满足Freundlich公式, ,且X0=0,则
•(
• 欲使吸附剂用量最小,必•须使
• 对于一定的体系和分离要求,K,n,Y0和Y2均为常数,结合 上两式得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③多级逆流吸附
• 对吸附质进行无聊衡算(设共有N级) • :第m 级 • 全范 围
• III类 曲线下凹,吸附气体量随组分分压增加 而上升。
13.1.2 吸附平衡
IV类 能形成有限的多层吸附。开始吸附量随着气体中组分分压的增 加迅速增大,曲线凸起,吸附剂表面形成易于移动的单分子层吸 附;而后一段凸起的曲线表示由于吸附剂表面建立了类似液膜层 的多层分子吸附;两线段间的突变,说明有毛细孔的凝结现象。
系可写成:X=KY1/N,且,代入式(13—5),得

• 常称固液比
• ②多级错流吸 •附其特点式溶液经过多级搅拌槽,而且各槽都补充
新鲜吸附剂,下面讨论两级错流吸附。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对吸附质进行物料衡算
• 第一级 • 第二级
W(Y0—Y1)=L1(X1—X0) W(Y1—Y2)=L2(X2—X0)
• 缺点:吸附剂用量较大,容易出现局 部过热地现象,影响吸附 。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吸附负荷曲线与穿透曲线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吸附负荷曲线与穿透曲线的关系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固定床吸附分离计算 • 5个假设
• (1)传质区高度Za与未饱和吸附容量f 的确定
• (2)传质区传质单元数的确定
• 式中,W—溶液中溶剂的质量,kg;

L—吸附剂的质量,kg;

Y0、Y1—吸附质再吸附槽进、出扣溶液中的质量必,
kg(吸附质)/kg(出口吸附剂中的质量比
,kg(吸附质)/kg(吸附剂);
• ②多级错流吸附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若吸附等温式满足Freundlich公式,对低浓度的溶液,吸附平衡关
、白土、炉渣及大孔径吸附树脂等。
• 吸附的分 类
• 按照吸附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吸附 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 子交换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