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病毒学复发
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停药后, 间隔1 个月两次检测HBV DNA均 >2 000 IU/mL
临床复发
病毒学复发并且ALT>2×ULN,但 应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增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特殊人群 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
前言
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及 随访管理
指南
推荐意见1-4
推荐意见1 •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注射HBIG,剂 量应≥1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µ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 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 推荐意见2 •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µg重组酵母或20µgCHO重 组乙型肝炎疫苗(A1)
术语


NAs治疗 和监测
指南解读
流行病学 和预防
抗病毒治疗 的适应症 肝纤维化 非侵袭性诊断
实验室检查
治疗目标
乙肝自然史
指南
新增2014年人群流调数据
• 全球约20 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 亿人为慢 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65 万人死于HBV 感染 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全球 肝硬化和HCC 患者中,由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 分别为30%和45%
实验室检查
治疗目标
指南
指南定位:全面考虑、个体化治疗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 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

乙肝指南ppt课件

乙肝指南ppt课件
乙肝指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乙肝概述 • 乙肝的诊断与检测 •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 乙肝的预防与控制 •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01 乙肝概述
CHAPTER
乙肝的定义与分类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 炎,是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引起的一 种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侵犯肝 脏,但也可累及身体 其他器官。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病 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表示 感染过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载量的检测
检测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或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血液中病毒 DNA的拷贝数。
意义
了解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抗 病毒治疗效果以及疾病进展情况 。
03 乙肝的治疗与管理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
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
包括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其中常用的药物有胸腺肽、免 疫球蛋白等。
免疫调节治疗的时机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状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免 疫调节治疗。
乙肝的保肝护肝治疗
保肝护肝治疗的目标
01
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延缓疾病进展。
定期开展社区健康检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05 乙肝患者的生活与护理
CHAPTER
乙肝患者的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蛋白质摄入
乙肝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 质,以满足身体需求。
乙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 、肉、蛋、奶等,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 再生。
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 两种,慢性乙肝可进 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 肝癌。

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

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PPT课件

炎症反应
正常肝组织
肝癌组织
病毒感染导致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确切机理尚待阐明
HBV感染的现状
全球HBV感染者3.5~4.0亿其中75%分布在亚 太地区
全球每年有100万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 占疾病死亡原因的第9位 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1.3亿 国内慢肝患者3000万以上,乙肝的发病数、 死亡数均居传染病前列
母婴垂直感染是我国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约占
60%以上
新生儿感染有90%以上的机率转变为慢性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无法清除病毒,成为慢性携带者 必须在其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注射疫苗
新生儿有95%的机率获得保护,不受病毒感染
如未能正确注射疫苗 ,可能终生受到慢性感染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被动免疫
人乙肝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 HBIG 预防效果好
医务人员由于不慎事故而接触到乙肝病毒阳性血
液应注射HBIG
输注了乙肝病毒阳性血液应注射HBIG HBIG对实验室和医院内偶然污染乙肝病毒阳性血
的工作人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HBIG的抗HBs滴度要求在1:10万以上(PHA法) 注射HBIG的有效期为2~3年
乙肝病毒感染的危害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乙肝病毒的传染性比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强100倍
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造成乙肝慢性化,后者继续发
展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是世界上第九大致死原因。
腹水及腹壁静脉曲张
肝掌
蜘蛛痣
1.上学和就业问题; 2.同事关系问题; 3.恋爱和婚姻问题; 4.家庭生活问题; ……
主动免疫
接种乙肝疫苗
能阻断病毒感染的孕妇引起的母婴传播 对可能接触传染源的易感人群有免疫保护作用 在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乙型肝炎的防治ppt课件

乙型肝炎的防治ppt课件
乙型肝炎的防治与职业防护
1
肝炎流行现状
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1~59岁人群中HBsAg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7.18%
2009年世界肝炎日公布:
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1.3亿丙肝病毒感染者
按目前HBsAg携带率推算,我国仍然有携带者约9300万人
53
乙肝职业暴露及暴露后预防
工作前自我检查,发现手及前臂有破损时,尽量避免采血 采血、输液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口罩、穿长裤和不露足 趾、背的工作鞋
发现手套破损或被血液污染应立即更换
用后锐器应直接放入利器盒中,容器不可过满 工作时不随意接触眼、鼻和皮肤,不随意接听电话、整理头发 重视工作环境的清洁消毒
每年有150万人死于乙肝和丙肝 每年近30万人死于肝癌
2
肝炎流行现状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
每年报告乙肝发病100万例 丙肝病毒感染者较以往虽有减少,但仍高达近1000万人 甲肝也时有发生
3
病原学
HBV属嗜肝DNA病毒,完整的病毒颗粒分为包膜和核心 两部分
包膜蛋白为HBsAg 核心为环状双股DNA、DNAP、HBcAg、 HBeAg
临床表现 起病类似急黄肝,但症状较轻,黄疸重 胆汁淤积表现:皮肤搔痒、大便颜色变浅
化验:ALT轻度升高,TB显著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70%);γ-GT、ALP及胆固醇明显升高
38
重型肝炎
急性重肝: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
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重型肝炎:在慢肝或肝硬化的病变背景下出现大
块状或亚大块状肝坏死为特征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ppt课件

.
2200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
221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 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
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A1)。
• (2)ALT持续处于1×ULN至2 ×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者,建议行
•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现HBsAg
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
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 炎病变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
.
1166
临床诊断
• 乙型肝炎肝硬化:必备条件包括:①组织
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②病因 学明确的 HBV 感染证据。通过病史或相应 的检查予以明确或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 化的病因如 HCV 感染、酒精和药物等
.
1177
临床诊断
• 为更准确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判断死亡风险,可按五期分
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IU/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 (20g),于1
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 g)。
99
HBV感染的自然史
.
1100
HBV感染的自然史
• 低 (非) 复制期:血清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水平低或 Nhomakorabea.

《乙肝指南》课件

《乙肝指南》课件

卫生习惯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和感染
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接触。
3
安全性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 等安全性行为。
乙肝相关政策法规
1 乙肝防控规划
制定国家防控乙肝的规划 和政策,加强乙肝工作的 组织和实施。
2 乙肝病例报告
建立乙肝病例报告制度, 实现病例的及时报告和监 测。
3 医疗保险覆盖
《乙肝指南》PPT课件
欢迎参加本次《乙肝指南》PPT课件。通过本次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乙 肝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简介、传播途径、症状和并发症、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让我们一起探索乙肝,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 一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乙肝简介
乙肝病毒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乙肝的症状和并发症
症状
• 疲劳 • 黄疸 • 食欲不振
并发症
• 肝硬化 • 肝癌 • 肝衰竭
乙肝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通过血液检测可检测乙肝病毒的 存在。
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的主要方法。
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辅助乙肝治 疗,如戒酒、戒烟和良好的饮食 习惯。乙肝的预防措施1Fra bibliotek疫苗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全球传播
乙肝广泛传播,全球有约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
潜伏期
乙肝可潜伏数月甚至数十年,导致长期肝脏炎 症和病变。
疫苗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乙肝传播途径
1. 垂直传播 2. 血液传播 3. 水平传播
通过感染的母亲传给新生儿。
通过血液和体液的直接接触,如共用注射器和性 行为。

乙肝的防治PPT课件

乙肝的防治PPT课件

意外暴露后注射HBIG应越快越好,最好在12小 时以内,不要超过24小时。因为暴露后越早注射 HBIG,其被动保护效果越好,反之会降低其保护 效果 研究表明,对于围生期新生儿及意外针刺暴露者, 其最长间隔期为一周,即应在7天内注射HBIG才 有保护效果。性接触意外暴露者注射HBIG的时间 不应超过14天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 抗病毒
* 免疫调节
* 抗炎保肝 * 抗纤维化 *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征,且条件 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征 (1)HBV DNA≥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 104 拷贝/ml (2)ALT ≥ 2XULN 如用干扰素治疗, ALT应 ≤ 10XULN,血总胆 红素水平应≤ 2XULN (3)如ALT ≤ 2XULN ,但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 HAI ≥4(肝炎活动指数) ,或≥G2炎症坏死 (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 具有(1)并有(2)或(3)的患者应进行抗病 毒治疗
替比夫定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征 (1)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 (2)失代偿期肝硬化(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
(3)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4)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神经精神异常等
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防
治疗前 血常规 治疗期间 治疗结束后 开始治疗后的第一个月 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血常 每周检查1-2次血常规, 规 以后每月检查一次 前三个月每月一次,以 3-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 后可根据病情每2-3月 测一次 一次 每6个月检测乙肝五项 和HBV DNA
需要注射给药 不良反应较明显 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疗程相对不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

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2013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PPT课件
11/6/2018 15
四、预防
•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2013《慢性乙肝防治指南》
解读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点
• 言之有据,依据循证医学原则 • 重视预防,强调新生儿的接种 • 接轨国际,突出抗病毒的治疗 • 博采众议,个别内容尚存争议 • 通俗易懂,文字力求规范简洁 • 帮助决策,并非强制防治标准
11/6/2018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11/6/2018
7
一、病原学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 ≥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 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 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非活动或 低复制期
非活动状态 HBsAg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ALT/AST 肝活检 -
再活动期
HBeAg(-)慢乙肝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乙肝防控知识PPT课件

乙肝防控知识PPT课件
▪ 对从事某些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 乙肝很容易慢性化,治疗时间长,需要休息,
影响学业及事业,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 压力和经济负担。 ▪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
乙肝感染标 志
HBsAg 表面抗原
临床意义
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但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 及预后
• 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约25%会因持续 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肝脏上的疤痕)。
•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 • 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
二位。
乙肝的危害性
有以下几点:
▪ 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 于控制。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 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 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医源性传播
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接触性传播
母婴传播
▪ 宫内传播:1%~3% ▪ 产程时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
道分泌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 膜而传染;90% ▪ 出生后传播(45天):通过密切生活 接触的传 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 ▪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 其它物品(医源性) ▪创伤性美容:(如纹身,穿耳洞等)
抗-HBs 表面抗体
HBV进入人体出现免疫反应,大约在感染6~12个月才会 出现。疫苗也可产生此抗体
抗-HBc 核心抗体
HBeAg e抗原
抗-Hbe e抗体
急性期:感染HBV后出现IgM型核心抗体(抗-HBc IgM ), 慢性或恢复期:抗-HBc IgG是既往受HBV感染的指标
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可向慢性发展,也提示乙肝病毒在 体内复制活跃。

《乙肝防治指南》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课件

乙肝的社会偏见与歧视
乙肝患者遭受就业歧视
许多企业和组织在招聘过程中,对乙肝携带者持有偏见,拒绝其 就业机会。
乙肝患者面临教育困境
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将乙肝视为传染性疾病,拒绝乙肝患儿入学。
社会对乙肝的误解和恐惧
由于缺乏正确的乙肝知识,部分人将乙肝视为严重的疾病,对乙肝 患者持有恐惧和歧视的态度。
提高社会对乙肝的认识与理解
04
乙肝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 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避免过度劳累
康复期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乙肝 病毒携带者,以防感染。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
生活照顾
在康复过程中,家属应协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监督饮食、作息 等。
监督用药
家属应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确保 治疗效果。
陪同复查
家属可以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复查,以 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必要 的心理支持。
05
社会对乙肝的认识与态度
乙肝的筛查与监测
01
02
03
04
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等,应定
期进行乙肝筛查。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人群,应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对于孕妇,应在产前进行乙肝 筛查,以避免母婴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治疗。
03
乙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乙肝防治指南新》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新》课件

性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以及共用注射器 、针头等医疗器械,可传播乙 肝病毒。
其他途径
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体液中也可能含有乙肝病毒,
但传播几率相对较低。
乙肝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急性感染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部分人可能出现急性肝炎症状,如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约90%的急性感染者可以自愈 ,其余10%可能转为慢性感染。
互动性
加入了互动环节,鼓励医生在 实践中不断反馈和更新指南内
容。
新版指南的实施与推广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医生能够全面理 解和掌握新版指南。
在线平台
建立在线平台,方便医生随时查阅和交流。
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材料,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 广。
监测与评估
对新版指南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优 化和改进。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乙肝防治指南新》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乙肝基础知识 • 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 乙肝患者的日常护理 • 乙肝防治的社会支持 • 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的更新与亮点
PART 01
乙肝基础知识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 程和哺乳等途径传播给新生儿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乙肝防治知识 ,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PART 05
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的更新 与亮点
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疾病定义与分类
更新了乙肝的疾病定义 与分类,使其更符合临

乙肝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乙肝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避免肝 脏负担过重,增强免疫力,对 乙肝病毒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乙肝预防和措 施PPT课件
目录 乙肝病毒介绍 乙肝预防措施 乙肝病毒的处理
乙肝病毒介绍
乙肝病毒介绍
乙肝病毒简介:乙肝病毒是一 种通过血液、性接触或垂直传 播方式传播的病毒。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乙肝病毒 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 传播、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
乙肝病毒介绍
乙肝病毒的严重性:乙肝可以导致肝炎 、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对人体健 康造成威胁。
乙肝预防措施
公共卫生意识:加强对乙肝知 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预 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乙肝病毒的处 理
乙肝病毒的处理
就医咨询: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及时 向医生咨询,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防止病毒传播: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 生用品,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等,减 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乙肝病毒的处理
乙肝预防措施乙肝预防措施来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 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能 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共用针头 、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等,降 低血液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
乙肝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避免随意的 性伴侣变动等,减少性传播乙肝病毒的 机会。
母婴传播的预防:孕妇接种乙肝疫苗、 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有效预 防母婴传播。

乙肝防治和健康教育培训课件PPT

乙肝防治和健康教育培训课件PPT

疫苗接种适用于所有新生儿、儿童、 青少年和未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 。
乙肝的治疗方法
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 调节治疗和保肝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常用药物有 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复 制,减少传染性,常用药物有干扰素 和核苷类似物。
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心理支持
乙肝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 力和焦虑,需要得到心理 支持和关爱。
健康生活方式
乙肝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 、避免过度劳累等。
社会支持
乙肝患者应得到社会的支 持和关爱,以便更好地融 入社会生活和工作。
05
总结与展望
对乙肝防治工作的总结
乙肝防治现状
我国乙肝防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但仍面临 诸多挑战,如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 癌转化等。
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乙肝患者,控 制疾病传播。
02
乙肝的预防和治疗
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产生保护性抗 体,降低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疫苗接种一般需要注射三针,注射后 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如抗体滴度下 降或消失,需及时补种加强针。
保肝治疗主要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通过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 等措施,改善肝功能。
乙肝患者的生活和饮食建议
乙肝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适量 运动,增强体质。
避免饮酒和吸烟,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损伤。
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2021
10
三、自然史
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
青少年和成人期
急性 HBV感染
5-10% 25-30%
慢性乙肝
5年 12-25%
肝硬化
5年 6-15%
肝癌
婴幼儿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
1/10/2021
11
三、自然史
• 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 持续阳性、ALT水平高或反复地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或HIV感染等。HBeAg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 生率要高于 HBeAg 阴性者
HBsAg(-),HBV NDA(+)
代偿期 失代偿期
分为活动期/静止期
18
五、临床诊断
㈠ 慢性乙型肝炎
-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阳性,抗-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 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 DNA 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 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31
介绍: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G)分级标准
1/10/2021
32
介绍:慢性肝炎纤维化程度(S)分期标准
1/10/2021
33
九、治疗的总体目标
• 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 或消除 HBV ,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纤维化, 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 硬化、 HCC 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和延长存活时间
1/10/2021
14
四、预防
• 传播途径预防
- 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刺的针具),对牙科器 械、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严格防止医源 性传播;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纹身等用具 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 具等用品;进行正确性教育;对HBsAg阳性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 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HBV基因组结构
1/10/2021
6
一、病原学
• HBV含4个部分重叠的开放读码框(ORF),即:前S/S 区、前C/C区、P区和X区
• 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变异可产生HBeAg 阴性变异株
• P基因变异主要见于POL/RT基因片段。在LAM治疗中 ,最常见的是YMDD变异为YIDD或YVDD
• HBV 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 及性接触传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一般不会传染 HBV ;经吸血昆虫传播未证实
1/10/2021
9
三、自然史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不治疗 但应检测
需治疗
免疫耐受 免疫清除期
HBV携带者 HBeAg(+)/ 抗-HBe(-) HBV DNA +++ ALT – 肝活检 -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依据
Strader DB,et al. Hepatology,2004,39:1147-1171
1/10/2021
3
一、病原学
电镜下HBV颗粒
1/10/2021
HBV病毒结构示意图
4
一、病原学
HBV感染过程
1/10/2021
cccDNA-共价闭合环状DNA
5
一、病原学
1/10/2021
26
六、实验室检查
• 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 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的情况
- HBV基因分型: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法、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 PCR微量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基因序列测定法
- HBsAg耐药突变株检测:HBV聚合酶区基因序列分 析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荧光实时 PCR法、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等
• 肝细胞炎症坏死、汇管区及界面肝炎可导致肝内胶 原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及纤维间隔形成。如进一步 加重,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形成假小叶并进展 为肝硬化
1/10/2021
29
八、病理学诊断
• 免疫组化法检测可显示肝细胞中有无HBsAg和HBcAg 表达。HBsAg胞浆弥漫型和胞膜型,以及HBcAg胞浆 型和胞膜型表达提示HBV复制活跃;HBsAg包涵体型 和周边型及HBcAg核型表达则提示肝细胞内存在HBV
1/10/2021
23
介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 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 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 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 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 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征者。实验室 检查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 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 胆红素>85.5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 - 40%三 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
1/10/2021
22
六、实验室检查
• 生化学检查 - ALT、AST: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最常用 - 血清胆红素(BIL):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 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 - 胆碱酯酶(ChE):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可作参考 - 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A/G可作参考 - 甲胎蛋白(AFP):出现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发生HCC
1/10/2021
20
五、临床诊断
㈢ 携带者
- 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 DNA为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 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异常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HBeAg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不到或低 于最低检测限,1 年内连续随访 3 次以上 ALT 均在 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 Knodell 肝炎活动 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1/10/2021
13
28日正式印发《2006-2010年全国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卫疾控发(2006)39号]
•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 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
• 规划具体目标: 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在 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础上降低1个以上百分点
1/10/2021
21
五、临床诊断
㈣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 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 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 - 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 DNA阳性 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 - 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1/10/2021
19
五、临床诊断
㈡ 乙型肝炎肝硬化 弥漫性纤维化 + 假小叶形成
- 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A级。 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 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 失代偿期肝硬化: 一般属Child-Pugh B、C级。 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 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肝功能失代偿
• 准种:以一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
• 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
1/10/2021
8
二、流行病学
• 全球20亿曾感染HBV,慢性HBV感染者3.5亿 • 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 HBsAg阳性率
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 S基因变异可导致隐匿性HBV感染,HBsAg阴性
1/10/2021
7
一、病原学
•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差异≥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 ≥4%,目前HBV分为A-H八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 分为不同亚型。我国主要是B和C
• IFN治疗HBV应答率:A>D,B>C,A、D>B、C基因 型是否影响核苷类似物的疗效尚未确定
1/10/2021
27
七、影像学诊断
• 可对肝脏、胆囊、脾脏进行 B 超、电子计算机断 层扫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等检查
• 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鉴别 诊断和监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 情进展及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 变如HCC等
1/10/2021
28
八、病理学诊断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明显的汇管区 炎症,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炎症细胞 聚集常引起汇管区扩大并可破坏界板引起界面肝炎 ,又称碎屑样坏死(PN)
• 慢性乙肝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纤维化程度分 期(S),可参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国 际上常用Knodell HAI评分系统
1/10/2021
30
介绍:H & E染色病理切片
P P
V
1/10/2021
肝小叶 中央静脉 肝细胞索
门管区
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肝腺泡内炎症较明显, 界面炎症向腺泡内发展 成P-P桥和P-V-P桥
1/10/2021
16
四、预防
• 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 - 医务人员诊断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时,应按照传 染病防治法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报告 - 对慢性HBV携带者及HBsAg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和 国家法律规定不能从事的特殊职业(如服兵役等) 以外,可照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要加强随访 - 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 HBV 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