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选择题

1. PPP协议是协议。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2.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

A. 突发错

B. 计算错

C. CRC错

D. 随机错

3.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

A. 线路控制

B. 流量控制

C. 差错控制

D. 以上都是

4. 下列产品中是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互连的。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网桥

5. 以下对PPP协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具有差错控制功能

B. 仅支持IP协议

C. 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

D. 支持身份验证

6. 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是

A. IEEE802.3

B. IEEE802.4

C. IEEE802.5

D. IEEE802.6

7. 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考虑的范畴

A. 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B. 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 为终端节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D. 定义数据格式

8. HDLC帧格式中标志序列(F)是

A. 11111111

B. 11111110

C. 011111111

D. 01111110

9. 曼彻斯特编码和4B/5B编码的效率分别是

A. 100%和100%

B. 50%和80%

C. 80%和50%

D. 50%和50%

10. 采用串行线路连接到网络时,如果希望能够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那么数据链路协议应该采用协议。

A. SLIP

B. PPP

C. HDLC

D. SDIC

11. 下面协议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A. IEEE801

B. IEEE802

C. IEEE803

D. IEEE804

12. IEEE802.3标准采用

A.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的CSMA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B.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0-坚持算法的CSMA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的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D.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0-坚持算法的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13. 采用星型拓扑的10Mbps基带双绞线以太网可以表示为

A. 10Base-5

B. 10Base-2

C. 10Base-T

D. 100Base-T

14. 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A. 站点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

B. 站点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信道空闲时发送

C. 站点采用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行发送

D. 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发送

15. 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联器称为

A. 转换器

B. 路由器

C. 网桥

D. 中继器

16. 最准确地描述了循环冗余检查的特征。

A. 逐个地检查每一个字符

B. 能够查出99%以上的错误

C. 不能够查出有偶数个位出错的差错

D. 不如纵向冗余检查可靠

17. 下列协议中, 使用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组帧。

A. DDCMP

B. HDLC

C. BSC

D. SLIP

18. BSC 被看成是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A. 面向位的DDCMP

B. 面向字节计数的

C. 面向字符的

D. 面向分组的

19. 以下关于误码率的描述中, 是错误的。

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B.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要求的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的造价就越高

C. 实际应用中数据传输系统的误码率可以达到零

D. 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二进制码元数越多,才会越接近真正的误码率的值。

20. 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称为

A. 纠错率

B. 误码率

C. 最小数据传输速率

D. 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21. 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消失,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

A. 发送帧编上序号

B. 循环冗余编码

C. 海明码

D. 计时器超时重发

22. 在面向字符型协议的BSC 的10个传输控制字符中,用于询问的是

A. SOH

B. ACK

C. ENQ

D. EXT

23. 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 协议族中的是

A. ICMP

B. TCP

C. DNS

D. HDLC

24. HDLC 常用的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既能由主站启动又能由从站启动的是

A. 异步平衡方式

B. 非平衡异步响应模式

C. 非平衡正常响应模式

D. A 、B 、C 都可以

25. HDLC 常用的操作方式中,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

A. 异步平衡方式

B. 非平衡异步响应模式

C. 非平衡正常响应模式

D. A 、B 、C 都可以

26. 下列属于循环冗余校验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A. 逐个校验每一个字符

B. 能查出任意奇数个比特出错的差错

C. 查不出偶数个比特的差错

D. 没有奇偶校验可靠

27. 采用HDLC 传输比特串011111111000001,位填充后输出为

A. 0101111111000001

B. 0111110111000001

C. 0111101111000001

D. 0111111011000001

28. 根据下面滑动窗口状态,可以看出通信双方所处的状态是

A. 发送方发送0号帧,接收方准备接收0号帧

B. 发送方发送1号帧,接收方收完0号帧

C. 发送方发送0号帧,接收方准备接收1号帧

D. 发送方发送1号帧,接收方接收完1号帧

接收方

29. 在选择重传协议(SR )中,当帧的序号字段为3bit ,且接收窗口与发送窗口尺寸相同,发送窗口的最大尺寸为

A. 2

B. 4

C. 6

D. 8

30. 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A. TDM

B. ALOHA

C. CSMA

D. CSMA/CD

31. 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采用该种方式的CSMA 协议称为

A. 1-坚持型CSMA

B. 坚持型CSMA

C. p-坚持型CSMA

D. 非坚持型CSMA

32. 在以太网中,实现“给帧加序号”功能的层次是

A. 物理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D. 网络层

33. 以太网中,在第5次碰撞之后,一个节点选择的K 值为4的概率是

A. 1/8

B. 1/16

C. 1/32

D. 1/64

34. 在某CSMA/CA 网络上,计算机A 有1个2时槽的帧间间隔,计算机B 的帧间间隔是6时槽,计算机C 的帧间间隔是4时槽,则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设备是

A. 计算机A

B. 计算机B

C. 计算机C

D. CSMA/CA 中不能分配优先级

35. 在同一局域网上的两个设备具有相同的静态MAC 地址时,其结果是

A. 首次引导的设备使用该地址,第二个设备不能通信

B. 最后引导的设备使用该地址,第一个设备不能通信

C. 这两个设备都不能正确通信

D. 两个设备都可以正确通信

36. 10BaseT 网络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A. 双绞线

B. 同轴电缆

C. 光纤

D. 微波

37. 下列不能分割碰撞域的设备是

A. 集线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网桥

38. 对于由交换机连接起来的10Mbit/s 的共享式以太网,若共有10个用户,则每个用户能够占有的带宽为

A. 1Mbit/s

B. 2Mbit/s

C. 10Mbit/s

D. 100Mbit/s

39. 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与 等功能。

A. 流量控制

B. 面向连接确认服务

C. 差错控制

D. 面向字符型

40.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随机差错与 共同组成的。

A. 字节差错

B. 连接差错

C. 突发差错

D. 字符差错

41. 下属协议中, 不是链路层的标准。

A. ICMP

B. BSC

C. PPP

D. SLIP

42. HDLC 协议中通常使用的成帧方法是

A. 字符计数法

B. 字符填充法

C. 比特填充法

D. 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3. 3比特连续ARQ 协议,发送窗口的最大值为

A. 2

B. 3

C. 7

D. 8

注:当用n 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接收窗口大小为1,则只有在发送窗口的大小12-≤n

T W 时,连续ARQ 协议才能正确运行。 44. 计算机接入Internet 时,可以通过公共电话网进行连接。以这种方式连接并连接时分配到一个临时性IP 地址的用户,通常使用的是

A. 拨号连接仿真终端协议

B. 经过局域网连接的方式

C. SLIP/PPP 协议连接方式

D. 经分组网连接的方式

45. 数据链路层协议是

A. 为终端结点隐蔽物理拓扑的细节

B. 定义数据格式

C. 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传输

46. 下列哪一个产品是在OSI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互连的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网桥

47. 采用串行线路连接到网络时,如果希望能够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那么数据链路协议应该采用协议。

A. SLIP

B. PPP

C. HDLC

D. SDLC

48. HDLC协议的帧结构由起始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信息字段、字段和结束标志字段六大部分组成。

A. 起始

B. 逻辑

C. 说明

D. 帧校验序列

49. 同步协议分为面向字符的同步协议、和面向字节计数的同步协议三种同步协议。

A. 面向数组的同步协议

B. 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C. 面向帧的同步协议

D. 面向报文的同步协议

50. 最常用的差错检测方法有奇偶校验和等。

A. 海明码

B. 纠错码

C. 循环冗余码

D. 归零码

51. 在10BASE-T的以太网中,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最大的网段长度是

A. 2000m

B. 500m

C. 185m

D. 100m

52. 支撑树算法被用于

A. IEEE 802.1D

B. IEEE 802.3

C. IEEE 802.4

D. IEEE 802.5

53. FDDI采用的物理拓扑结构是

A. 光纤总线

B. 光纤双总线

C. 光纤环型

D. 光纤双环型

54. IEEE802.11系列协议是的技术标准。

A. 宽带局域网

B. 光纤局域网

C. 无线局域网

D. 无线广域网

55. 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基础是技术。

A. 带宽分配

B. 路由

C. 冲突检测

D. 交换

56. 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 数据传输

B. 数据缓存

C. 数据服务

D. 数据共享

57. 对局域网来说,网络控制的核心是

A. 工作站

B. 网卡

C. 网络服务器

D. 网络互连设备

58. 网络操作系统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两级接口:网络编程接口和

A. 传输层接口

B. 操作命令接口

C. NETBOIS接口 C. socket接口

59. IEEE 802.3标准规定,若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无中继的情况下,同轴电缆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A. 500m

B. 200m

C. 100m

D. 50m

60. 大多数情况,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比总线网络所用电缆总长要

A. 长

B. 短

C. 相同

D. 不一定

61. 通常使用命令来测试本地主机的TCP/IP配置是否正确,测试地址为。

A. ipconfig

B. ping

C. tracert

D. Route

A. 127.255.255.255.

B. 127.0.0.0

C. 127.0.0.1

D. 12.0.0.1

62. 网络独立于协议,网桥最高层为数据链路层。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63. 从功能上,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两大部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通信子网实现网络

通信功能,资源子网实现 功能。

A. 资源共享

B. 数据管理

C. 数据缓存

D. 数据加密

64. 虚电路属于以下哪种交换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混合交换

65.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25网采用虚电路方式工作

B. X.25网支持面向连接的服务

C. 帧中继支持比X.25高的数据率

D. 帧中继采用了与X.25相同的帧格式

66. A TM 信元有 个字节。

A. 5.

B. 53

C. 48

D. 52

67. 综合业务数字网络使用 技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混合交换

68. 信元的结构特点为信元长度

A. 固定

B. 不固定

C. 由传送信息时的速率决定

D. 由所传送的信息类型决定

69. 在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 两类不同性质的网络服务。

A. 虚拟局域网

B. 拥塞控制

C. 数据报

D. 路由交换

70. 在进行虚电路工作时,整个通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呼叫建立、数据传送和 。

A. 呼叫应答

B. 呼叫拆除

C. 数据接收

D. 虚电路释放

71. 当网络负载增加到一定量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明网络出现了 现象。

A. 死锁

B. 冲突

C. 封堵

D. 拥塞

72. 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A. 帧定界功能

B. 电路管理功能

C. 差错控制功能

D. 流量控制功能

73.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

A. 字节

B. 比特

C. 帧

D. 链路

74. 控制字符SOH 的作用是 ,控制字符EOT 的作用是

A. 放在一帧的最前面

B. 放在一帧的最后面

C. 放在一帧的中间

D. 控制帧的长度

75. 字符ESC 的作用是

A. 放在一帧的最前面

B. 放在一帧的最后面

C. 放在一帧的中间

D. 转义字符用于字节填充

76. 当数据链路中需要传输ESC 字符时,需要在该字符前插入 字符才能保证正确传输。该字符用十六进制表示是

A. EOT

B. SOH

C. ESC

D. NULL

A. 01

B. 04

C. 1B

D. 1A

77. 为了进行差错控制,必须对传送的数据帧进行校验。在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校验方法是 校验。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1)(21516+++=x x x x g ,它产生的校验码是 位,接收端发现错误后采取的措施是 。如果CRC 的生成多项式为1)(4++=x x x g ,信息码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 校验码是

A. 奇偶(Parity )

B. 海明(Hamming )

C. 格雷(Gray )

D. 循环冗余

A. 2

B. 4

C. 16

D. 32

A. 自动纠错

B. 报告上层协议

C. 自动请求重发

D. 重新生成原始数据

A. 0100

B. 1010

C. 0111

D. 1111

78. 某循环冗余码(CRC )的生成多项式为1)(4

5+++=x x x x G ,则它对任意长度的信息位产生 位长的冗余位,并可检测出所有突发长度 位的突发错误。若信息位为10101100,采用此生成多项式产生冗余位,加在信息位后形成的码字是

A. 小于等于4

B. 4

C. 小于等于5

D. 5

A. 小于等于4

B. 4

C. 小于等于5

D. 5

A. 1010110001101

B. 1010111010001

C. 1010111011001

D. 1010110001100

79. 若原始信息为101101100,其CRC 校验使用的是生成多项式1)(24++=x x x G ,那么其校验码的位数应该是 ,在以太网中通常使用的标准是 。

A. 9

B. 5

C. 4

D. 2

A. CRC8

B. CRC12

C. CRC16

D. CRC32

80. 若原始信息为101101100,其CRC 校验使用的是生成多项式1)(24++=x x x G ,那么其校验码应该是 , 如果收到的信息码为 ,则说明没有发生CRC 错误

A. 1111

B. 1011

C. 1101

D. 0111

A. 1010001000101

B. 1011000010001

C. 1111101111001

D. 1111111111000

81. 在无线电通信中常采用7中取3定比码,它规定码字长为7位,并且其中总有且仅有3个“1”,这种码的编码效率为

A. 3/7

B. 4/7

C. log23/log27

D. log235/7

82. 前向纠错的实现是

A. 错误检测码

B. 按字节计算的错误编码

C. 按位计算的错误编码

D. 差错纠正码

83. 码是一些码字组成的集合,一对码字之间的海明距离是 ,一个码的海明距离是所有不同码字的海明距离的 。如果要检查出d 位错,那么码的海明距离是 。如果信息长度是5位,要求纠正1位错,按照海明编码,需要增加的校验位是 位。

A. 码字之间不同的位数

B. 两个码字之间相同的位数

C. 两个码字的校验和之和

D. 两个码字的校验和之差

A. 平均值

B. 最大值

C. 最小值

D. 任意值

A. d-1

B. d+1

C. 2d-1

D. 2d+1

A. 3

B. 4

C. 5

D. 6

84. 某数据的7位编码为0110101,若在其最高位之前增加一位偶校验位,则编码为

A. 10110101

B. 00110101

C. 01101011

D. 01101010

85. 在以下通信系统中均采用了复用技术,其中并非采用同步时分复用的是 ,它采用的是

A. T1/E1

B. ISDN NT

C. CA TV

D. SONET/SDH

A 频分复用 B. 波分复用 C. 空分复用 D. 统计时分复用

86.E1载波是一种同步时分复用的典型例子,它将 语音信道和2个控制信道复合在一条 的高速信道上。

A. 24

B. 30

C. 32

D. 64

A. 1.544Mb

B. 1.92Mb

C. 2.048Mb

D. 4.096Mb

87. 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复用方式是 。E1载波把32个信道按照 方式复用,在一条2.048Mb/s 的高速信道上,每条语音信道的数据速率是 。

A. 时分多路

B. 空分多路

C. 波分多路

D. 频分多路

A. 时分多路

B. 空分多路

C. 波分多路

D. 频分多路

A. 56Kb/s

B. 64Kb/s C 128Kb/s D. 512Kb/s

88. IEEE 802.11定义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其中的模式是一种点对点连接的网络,不需要无线接入点和有线网络的支持,用无线网卡连接的设备之间可以直接通信。IEEE 802.11的物理层规定了三种传输技术,即红外技术、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调频扩频(FHSS)技术,后两种扩频技术都工作在的ISM频段。IEEE 802.11 MAC层具有多种功能,其中分布式协调功能采用的是协议,用于支持突发式通信,而用于支持多媒体应用的是功能,在这种工作方式下,接入点逐个询问客户端,被查询到的客户端通过接入点收发数据。IEEE 802.11a标准可提供的最高数据速率为。

A. Roaming

B. Ad Hoc

C. Infrastructure

D. DiffuseIR

A. 600MHz

B. 800MHz

C. 2.4GHz

D. 19.2GHz

A. CSMA/CA

B. CSMA/CB

C. CSMA/CD

D. CSMA/CF

A. BCF

B. DCF

C. PCF

D. QCF

A. 1Mb/s

B. 2Mb/s

C. 5.5Mb/s

D. 54Mb/s

89. CSMA(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策略中有三种坚持退避算法,其中一种是:一旦介质空闲就发送数据,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后立即发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就退避,然后再试。这种退避算法称为。这种算法的主要特点是

A. 1-坚持CSMA

B. 非坚持CSMA

C. P-坚持CSMA

D. O-坚持CSMA

A. 介质利用率低,但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B. 介质利用率高,但无法避免冲突

C. 介质利用率低,且无法避免冲突

D. 介质利用率高,且可以有效避免冲突

90. 在以太网协议中使用1-坚持CSMA算法的特点是

A. 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B. 能及时抢占信道,并减少了冲突的概率

C. 不能及时抢占信道,并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D. 不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减少了冲突的概率

91. 以太网中如果发生介质访问冲突,按照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决定下一次重发的时间,使用二进制后退算法的理由是

A. 这种算法简单

B. 这种算法执行速度快

C. 这种算法考虑了网络负载对冲突的影响

D. 这种算法与网络的规模大小无关

92. 根据传送方式,可以将信令分为两种,在我国电话网络中,使用的信令系统是

A. 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

B. 呼叫信令和地址信令

C. 带内信令和带外信令

D. 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A. 1号随路信令系统和7号共路信令系统

B. 7号随路信令系统和1号共路信令系统

C. 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均是1号信令

D. 随路信令系统和共路信令系统均是7号信令

93. 在ATM网络中,负责实现信元校验和速率控制的层是,在OSI参考模型中,与其对应的层是

A. 会聚子层

B. 拆装子层

C. ATM层

D. 传输会聚子层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无对应层

94. 在以下关于VPI和VCI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当数据通信时,如果进行VP交换,那么

A. VPI用于标识虚通路,通常16位,每个虚通路中包含多个VCI指定的虚通路

B. VCI用于标识虚通路,通常8位,每个虚通路中包含多个VPI指定的虚通路

C. 理论上一个主机上的虚通路是65536个,每个虚通路包括256个虚信道。

D. 理论上一个主机上的虚通路是256个,每个虚通路包括65536个虚信道。

A. VPI变化,VCI不变

B. VPI不变,VCI变化

C. VPI、VCI都不变

D. VPI、VCI都改变

95. A TM适配层协议AAL2所对应的业务类型是,关于这类业务的特点,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A. 不要求端到端定时,比特率恒定,面向连接

B. 不要求端到端定时,比特率可变,无连接

C. 要求端到端定时,比特率可变,面向连接

D. 要求端到端定时,比特率可变,无连接

96. PPPoE协议利用了PPP的优点、结合以太网的优势,可实现多台客户机同时接入Internet,其运行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除了PPPoE之外,常见的接入协议还包括SLIP、PPP 两种,关于他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发现和PPP会话

B. 验证和PPP会话

C. 发现与验证

D. 验证和PPP通信

A. SLIP、PPP和PPPoE都能够实现动态IP地址分配。

B. SLIP和PPP都提供了差错检测和控制功能

C. 除了SLIP之外,PPP和PPPoE都能够实现动态IP地址的分配

D. 只有PPPoE能够实现动态IP地址分配,其他都不行

97. 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多种,下面关于各种接入方式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以终端方式入网,不需要IP地址

B. 通过PPP拨号方式接入,需要有固定的IP地址

C. 通过代理服务器接入,多个主机可以共享1个IP地址

D. 通过局域网接入,可以有固定的IP地址,也可以用动态分配的IP地址

98. PPTP在逻辑上延伸了PPP会话,从而形成了虚拟的远程拨号,在Windows 2000中,PPP 使用了进行加密验证,因此必须采用或MS-CHAP身份验证技术。

A. AH

B. ESP

C. DES

D. MPPE

A. EAP

B. CHAP

C. SPAP

D. PAP

99. 透明网桥的基本功能有学习、帧过滤和帧转发及生成树算法等功能,因此它可以决定网络中的路由,而网络中的各个站点均不负责路由选择。网桥从其某一端口收到正确的数据帧后,在其地址转发表中查找该帧要到达的目的站,若查找不到,则会;若要到达的目的站仍然在该端口上,则会。

A. 向除该端口以外的桥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

B. 向桥的所有端口转发此帧

C. 仅向该端口转发此帧

D. 不转发此帧,而由桥保存起来

A. 向该端口转发此帧

B. 丢弃此帧

C. 将此帧作为地址探测帧

D. 利用此帧建立该端口的地址转换表

100. 如下图所示为两个局域网LAN1和LAN2通过网桥1和网桥2互联后形成的网络结构。设站A发送一个帧,但其目的地址均不在这两个网桥的地址转发表中,这样结果会使该帧。为了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可以在每个网桥中引入生成树算法,这样以来

A. 经桥1(或桥2)后被站B接收

B. 经桥1(或桥2)丢弃

C. 在整个网络中无限次地循环下去

D. 经桥1(或桥2)到达LAN2, 再经桥2(或桥1)返回LAN1后被站A吸收

LAN1

101. 以太网交换机根据转发数据包。访问交换机的方式有多种,配置一台新的交换机时可以进行访问。

A. IP地址

B. MAC地址

C. LLC地址

D. Port地址

A. 通过微机的串口连接交换机的控制台窗口

B. 通过Telnet程序远程访问交换机

C. 通过浏览器访问指定IP地址的交换机

D. 通过运行SNMP协议的网管软件访问交换机

102. 在默认配置的情况下,交换机所有端口。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的、属于同一VLAN的数据帧必须通过传输。

A. 处于直通状态

B. 属于同一VLAN

C. 属于不同VLAN

D. 地址都相同

A. 服务器

B. 路由器

C. Backbone链路

D. Trunk链路

103. 通过VTP,其域内的所有交换机都清楚所有的VLAN情况,然而VTP会产生不必要的网络流量。而技术正可以消除该多余流量。

A. VTP pruning技术

B. 水平分割

C. 可变长子网掩码

D. 无类域间路由104. 下列不属于生成树协议目前常见的版本有

A. STP生成树协议(IEEE 802.1D)

B.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 802.1W)

C. MSTP多生成树协议(IEEE 802.1S)

D. VSTP超生成树协议(IEEE 802.1K)105. 网桥的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分为固定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使用生成树算法的网桥称为。

A. 固定路由网桥的路由信息是需要由信息管理员手动设置的

B. 使用生成树算法的网桥是属固定路由器策略的一种。

C. 源路由网桥是属于动态路由策略的一种。

D. 动态路由选择是指利用某种路由协议来完成路由选择功能

A. 透明网桥

B. 源路由网桥

C. 生成树网桥

D. 动态网桥

106. 下面图中有个广播域,个冲突域。

简述题

1.简述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

2.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生成的多项式是1

x

x

P。试求应添

=x

)

(4+

+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3.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

4.简述选择重传ARQ协议的工作原理

网络实验报告二三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数据包抓包分析 实验内容 (1)安装Wireshark软件。 (2)掌握抓包软件的使用 (3)掌握通过抓包软件抓取帧并进行分析的办法 实验步骤 (1)常用的抓包软件包括Sniffer、NetXRay、Wireshark (又名EtheReal)。 我们采用免费的Wireshark,可以从https://www.360docs.net/doc/5117638265.html,或其他网站下载。安装完成后,Wireshark的主界面和各模块功能如下: 命令菜单(command menus):最常用菜单命令有两个:File、Capture。File菜单允许你保存捕获的分组数据或打开一个已被保存的捕获分组数据文件。Capture菜单允许你开始捕获分组。 显示筛选规则(display filter specification):在该字段中,可以填写协议的名称或其他信息,根据此内容可以对分组列表窗口中的分组进行过滤。 捕获分组列表(listing of captured packets):按行显示已被捕获的分组内容,其中包括:Wireshark赋予的分组序号、捕获时间、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协议类型、分组中所包含的协议说明信息。在该列表中,所显示的协议类型是发送或接收分组的最高层协议的类型。分组首部明细(details of selected packet header):显示捕获分组列表窗口中被选中分组的头部详细信息。包括:与以太网帧有关的信息,与包含在该分组中的IP数据报有关的信息。如果利用TCP或UDP承载分组, Wireshark也会显示TCP或UDP协议头部信息。最后,分组最高层协议的头部字段也会被显示。 分组内容窗口(packet content):以ASCII码和十六进制两种格式显示被捕获帧的完整内容。(2)下面我们进行抓包练习。 在capture菜单中选中options,可以设置抓包选项,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需要选择要对其进行抓包的网卡。选择完成后按“start”开始抓包。

1实验一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1 数据链路层——检错与纠错 一实验任务 1通过【海明编码】和【CRC 检错】测试软件,验证纠错与检错功能和性能,掌握其工作原理; 2编写海明编码程序和 CRC 编码程序; 3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左侧装订):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ws 9x/NT/2000/XP/2003/2008/Vista/7 2软件Visual C++ 6.0/2005/2008/2010、Visual Basic 6.0/2005/2008/2010、Turbo C/C++ 3软件 C++ Builder 6.0/2006/2007/2009/2010/XE/XE2、Java、C# 或其它 4数制转换与比较 (16进制、2进制转换;通过比较,找出差错个数、差错位置和突发差错长度)。 三海明编码实验 下载【海明编码】测试软件,运行: 1 验证纠错能力; 2 验证检错能力; 3 若数据=10011001,海明编码=?,校验位=? 4若接收端收到的信息=101010101001(海明编码),数据=? 5 尝试编写海明编码的程序。

四CRC编码实验 下载【CRC-8检错】测试软件,运行: CRC8UndetectedErrors 1验证检错能力,能检几位错? 2 找出检错失败的信息码,并进行分析; 3 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CRC校验码=? 4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31H,CRC校验码=? 5若接收端收到的信息=4F6F1DH,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进行校验,结果如何?6自定义生成多项式,实验其性能,如何选择生成多项式? 7试编写CRC-8编码程序; 8试编写CRC-16编码程序,参考【CRC-16 检错】测试软件。

2.6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协议分析

实验数据链路层的帧分析 一、实验目的 分析 TCP、UDP的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准备工作 虚拟机XP,虚拟网卡设置,NAT模式,TCP/IP参数设置自动获取。本实验需安装抓包工具软件IPTool。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运行ipconfig命令 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界面中输入命令:ipconfig /all,会显示本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运行抓包工具软件 双击抓把工具软件图标,输入所需参数,和抓包过滤参数,点击捕捉。 3.进行网络访问 进行网络访问,下载文件/搜索资料/www访问/登录邮件系统等均可。 4.从抓包工具中选择典型数据帧 5.保存捕获的数据帧 6.捕获数据帧并分析 1、启动网络抓包工具软件在网络内进行捕获,获得若干以太网帧。 2、对其中的5-10个帧的以太网首部进行观察和分析,分析的内容为:源物理地址、目的物理地址、上层协议类型。 实验过程: 1.TCP协议数据包、数据帧分析 启动IPTool,IE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5117638265.html,站点,使用iptool进行数据报的捕获。 TCP报文如下图:

根据所抓的数据帧进行分析: (1)MAC header 目的物理地址:00:D0:F8:BC:E7:06 源物理地址:00:16:EC:B2:BC:68 Type是0x800:意思是封装了ip数据报(2)ip数据报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 ①版本:占4位,所以此ip是ipv4 ②首部长度:占4 位,可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值是15。此ip数据报没有选项,故它的最大十进制为5。 ③服务:占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这里是0x00 ④总长度:总长度指首都及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为总长度字段为16位,所以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65 535字节。 此数据报的总长度为40字节,数据上表示为0x0028。 ⑤标识(Identification):占16位。IP软件在存储器中维持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计数器就加1,并将此值赋给标识字段。但这个“标识”并不是序号,因为IP是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不存在按序接收的问题。当数据报由于长度超过网络的MTU 而必须分片时,这个标识字段的值就被复制到所有的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中。相同的标识字段的值使分片后的各数据报片最后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 在这个数据报中标识为18358,对应报文16位为47b6 ⑥标志(Flag):占3 位,但目前只有2位有意义。标志字段中的最低位记为MF (More Fragment)。MF=1即表示后面“还有分片”的数据报。MF=0表示这已是若干数据报片中的最后一个。标志字段中间的一位记为DF(Don't Fragment),意思是“不能分片”。只有当DF=0时才允许分片。这个报文的标志是010,故表示为不分片!对应报文16位为0x40。 ⑦片偏移:因为不分片,故此数据报为0。对应报文16位为0x00。 ⑧生存时间:占8位,生存时间字段常用的英文缩写是TTL (Time To Live),其表明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每经过一个路由器时,就把TTL减去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掉的一段时间。若数据报在路由器消耗的时间小于1 秒,就把TTL值减1。当TTL值为0时,就丢弃这个数据报。经分析,这个数据报的的TTL为64跳!对应报文16位为0x40。 ⑨协议:占8 位,协议字段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是使用何种协议,以便使目的主机的IP层知道应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这个ip数据报显示使用得是TCP协议对应报文16位为0x06。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详细说明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 4.1网桥 4.1.1 什么是网桥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将两个LAN连起来,依照MAC地址来转发帧,能够看作一个“低层的路由器”(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依照网络地址如IP地址进行转发)。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设备,准确他讲它工作在MAC子层上。网桥在两个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DDL)间接帧传送信息。 1、网桥的功能 网桥(Bridge)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能够用于连接具有不同物理层的网络,如连接使用同轴电缆和UTP的网络。网桥是一种数据帧存储转发设备,它通

过缓存、过滤、学习、转发和扩散等功能来完成操作。如图4-1所示。 图4-1 网桥连接的示意图 2、网桥的工作原理 ?缓存:网桥首先会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缓存并处理 ?过滤:推断入帧的目标节点是否位于发送那个帧的网段中,假如是,网桥就不把帧转发到网桥的其他端口 ?转发:假如帧的目标节点位于另一个网络,网桥

就将帧发往正确的网段 ?学习:每当帧通过网桥时,网桥首先在网桥表中查找帧的源MAC地址,假如该地址不在网桥表中,则将有该MAC地址及其所对应的网桥端口信息加入 ?扩散:假如在表中找不到目标地址,则按扩散的方法将该数据发送给与该网桥连接的除发送该数据的网段外的所有网段。 表4-1

3 (1)透明网桥 所有的路由判决全部由网桥自己确定。 (2)源路由选择网桥 源路由选择网桥要紧用于互连令牌环网,源路由选择网桥要求信息源(不是网桥本身)提供传递帧到终点所需的路由信息。 (3) 翻译网桥 翻译网桥又称转换网桥,是透明网桥的一种专门形式。它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使用不同协议的LAN提供网络连接服务。

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杨国峰 学号20144360205 专业网络2班 任课教师谭邦 日期 2016年4月4日 成绩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 2. 深刻理解Ethernet帧结构。 3. 深刻理解IEEE 802.11帧结构。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Ethernet帧结构; 2. 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四、实验环境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与无线连接)

2.IEEE 802.11帧结构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为例) Ethernet II, Src: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Dst: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 以太网协议版本II,源地址: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Destination: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Source: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源: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Type: IP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 Padding: 000000000000 所有内边距属性 2.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Protocol version:表明版本类型,现在所有帧里面这个字段都是0x00。 *Type:指明数据帧类型,是管理帧,数据帧还是控制帧。 Subtype:指明数据帧的子类型,因为就算是控制帧,控制帧还分RTS帧,CTS帧,ACK 帧等等,通过这个域判断出该数据帧的具体类型。 To DS/From DS:这两个数据帧表明数据包的发送方向,分四种可能情况讨论: **若数据包To DS为0,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包在网络主机间传输。 **若数据包To DS 为0,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来自AP。 **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帧发送往AP。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是从AP发送自AP的,也就是说这个是个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数据帧。 Moreflag:分片标志,若数据帧被分片了,那么这个标志为1,否则为0。 *Retry:表明是否是重发的帧,若是为1,不是为0。 PowerManage:当网络主机处于省电模式时,该标志为1,否则为0。 Moredata:当AP缓存了处于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包时,AP给该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帧中该位为1,否则为0。 Wep:加密标志,若为1表示数据内容加密,否则为0。 *Order 这个表示用于PCF模式下。 Duration/ID(持续时间/标识):表明该帧和它的确认帧将会占用信道多长时间;对于帧控制域子类型为:Power Save-Poll的帧,该域表示了STA的连接身份(AID, Association Indentification)。

网络数据包分析实验

实验一:网络数据包分析实验 班级:班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际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捕捉,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加深对网络协议分层概念的理解,并实际的了解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的相关协议和服务。 、实验内容 1. IGMP包解析 1.1数据链路层 El代XEL洱丁;亡日:亡5 MB)」osr: IP- 4m 4 t-is :hi-At I _n * tP f Ld L^iJ 1 Sei 00:00:1^^ saur-ctt El1imro_&ai?SiU Type;IP CgMOsw) 源数据: 数据链路层头部:01 00 5e 00 00 16 00 21 97 0a e5 16 08 00 数据链路层尾部:00 00 00 00 00 00 分析如下:

数据头部的前6个字节是接收者的mac地址:01 00 5e 00 00 16 数据头部的中间6个字节是发送者的mac地址:00 21 97 0a e5 16 数据头部的最后2个字节代表网络协议,即:08 00协议类型。 1.2网络层 Header* 1 cngth: 24 byres n axed services "乜Id:0x00 (.DSCP 0X00: D&fau11: 0x003 Tqtil rength:斗D Tdsrrtificar I cn: QklclJ 也^7460) H Flmqs: Q>00 Fra^Tienr offset;:Q Time VQ live; 1 Fr DTCCDl : IGMP go?) ¥ HPAder fhecksijn:CxJ85c [correct] 5DU RUM;172,10.103.?0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习题与答案

数据链路层 一.选择题 1.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x6+x4+x3+1 B.x5+x3+x2+1 C.x5+x3+x2+x D.x6+x5+x4+1 2.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2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2 B.3 C.4 D.5 3.接收窗口和发送窗口都等于1的协议是()。 A.停止等待协议B.连续ARQ协议 C.PPP协议D.选择重传ARQ协议 4.滑动窗口的作用是()。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错控制 5.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4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13 B.14 C.15 D.16 6.若数据链路的帧序号占用3比特,则发送方最大窗口应为()。 A.6 B.7 C.8 D.9 7.在数据链路层中,滑动窗口起到的作用是()。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超时控制 D.以上都不是 8.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串1110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x5+x4+x3+1 B.x5+x3+x2+1 C.x6+x3+x2+x D.x6+x5+x4+1 9.无论是SLIP还是PPP协议都是()协议。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二.填空题 1.HDLC 协议中,一串数据0111101111101111110经过位插入(也叫位填充)之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HDLC帧数据段中出现比特串“11110100111110101000111111011”,则比特填充后的输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串数据1011111111101101001使用CRC校验方式,已知校验使用的二进制数为100011,生成多项式为____________,发送序列为____________,如果采用0比特填充法传输,发送序列为____________。 4.用户使用电话线和MODEM接入网络,或两个相距较远的网络通过数据专线互连时,则需要在数据链路层运行专门的_____________协议。 5.在CRC循环冗余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多项式为x5+x4+x+1对应的二进制数串应为 ____________。

第3章数据链路层

第3章数据链路层一、单选题 1.CRC-16标准规定的生成多项式为 1 ) (2 15 16+ + + =x x x x G,它产生的校验码是()位。 A. 2 B.4 C.16 D. 32 2.如需发送的二进制序列为1001011,并使用x3+x+1作为CRC检验的生成多项式,其实际发送的二进制序列为() A. 100101110001 B.1001011101 C.1001011100 D. 1001011110 3.接收端发现有差错时,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到正确的码字为止,这种差错控制方法为()。 A.前向纠错 B.冗余校验 C. 混合差错控制 D. 自动请求重发 4.帧头和帧尾都使用01111110标志,数据块作为位流来处理,这种传输方案称为()。 A. 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 B.异步传输 C.面向位的同步传输 D. 起止式传输 5.在CRC码计算中,可以将一个二进制位串与一个只含有0或1两个系数的一元多项式建立对应关系。例如,与位 串101101对应的多项式为() A. x6+x4+x3+1 B. x5+x3+x2+1 C. x5+x3+x2+x D. x6+x5+x4+1 6.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与媒体无关,从而实现数据帧的独立传输的是()。 A. 物理层 B. MAC子层 C. LLC子层 D. 网际层 7.就交换技术而言,局域网中的以太网采用的是() A.分组交换技术 B.电路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 D.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结合技术 8.以太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9.一个采用CSMA/CD技术的局域网,其速率为10Mb/s,电缆的长度为500m,无中继器,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 200000km/s,由此可知MAC帧的最小长度不得少于()位。 A. 10 B. 50 C. 100 D. 500 10.IEEE 802.3标准规定,若采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在无中继的情况下,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 A. 500m B. 200m C. 100m D. 50m 11.以太网交换机根据()转发数据包。 A. IP地址 B. MAC地址 C. LLC地址 D. PORT地址 12.以太网可以采用的传输介质有( )。 A. 光纤 B. 双绞线 C.同轴电缆 D.以上均可以 13.目前,最流行的以太网组网的拓扑结构是()。 A. 总线结构 B. 环型结构 C. 星型结构 D. 网状结构 14.对于基带CSMA/CD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 号传播时延的( ) A.1倍 B. 2倍 C.4倍 D. 2.5倍 15.下列选项中()不是以太网的特点。 A.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 B.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以减少再次竞争时冲突的概率 C.采用确认、重发机制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采用可携带时钟的曼彻斯特编码 16.10BASE-T采用的是()的物理连接结构。 A.总线 B.环型 C. 星型 D. 网状型 17.10Base-T以太网中,以下说法不对的是() A.10指的是传输速率为10MBPS B.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 C.T指的是以太网D.10Base-T 是以太网的一种配置 18.CSMA/CD是IEEE 802.3所定义的协议标准,它适用()。 A.标记环网 B.标记总线网 C.以太网 D.城域网 19.CSMA/CD相对CSMA所做的改进在于()。 A.控制策略 B.延迟算法 C.等待时间 D.冲突检测

计算机网络试验

计算机网络试验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试验 课程编号:C311 课程学分:2 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试验 Experi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共32学时。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相应的试验,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一些试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了解,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一些网络安全技术,了解网络管理协议,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下面是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内容可根据情况做些调整。 第一章绪论(掌握) 第二章网络原理实验(掌握) 1、物理层实验

2、数据链路层实验 3、网络层实验 4、传输层实验 5、应用层实验 第三章网络操作系统实验(了解) 第四章组网实验(了解) 第五章网络安全实验(了解) 第六章网络管理实验(掌握)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可与《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Java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一些课程结合学习。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通过一些软件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情况,以及一些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的使用。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 课外可安排12学时的上机试验。 七、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使用PowerPoint。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考核形式:编写一个软件,计算机网络应用编程。 考核内容:所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了解以及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的掌握。

计算机网络习题(第三讲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习题(第三讲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 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 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封装成帧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 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 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 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5.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门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里论套习 4、理解MAC '地址的作用;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 标准规定的MAC 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 的MAC 层帧结构和TCP/IP 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时]工严11 1 厶-*■ ―鼻八匸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 ___________ Slepl:设走夹验环墳 2、 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伽|12:运行ipconfig 命令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厂 5始閃:娠輻LLC 信息輔并灰洪 Step4:编頤IXC 噩拦巾贞和无 5、理解MAC 酩部中的LLC — PDU 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 MAC 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四实验流程 图 2.1-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 为了弥补 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 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 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 开始

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MAC(MediumAccessCo 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Li nkCon trol)两个 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了 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媒体无关,仅让MAC子层依赖于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LLC子层中规定了无确认无连接、有确认无连接和面向连接三种类型的链路服务。媒体访问控制技术是以太网技术的核心。以太网不提供任何确认收到帧的应答机制,确认必须在高层完成。3、以太网帧结构 以太网中传输的数据包通常被称为“帧”,以太网的“帧”结构如下: 各字段的含义: 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源地址:6个字节的源物理地址标识帧的发送结点。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与基本功能

4-1-1 数据链路层的定义 一、设计数据链路层的原因 1、在原始的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传输线路是由传输介质与设备组成的。 原始的物理传输线路是指没有采用高层差错控制的基本的物理传输介质与设备。 描述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出现差错多少的参数为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二进制比特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等于被传错的比特数和传输的比特总数的比值。 2、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从网络参考模型的角度看,物理层之上的各层都有改善数据传输质量的责任,数据链路层是最重要的一层。 二、ISO对数据链路层的定义 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功能上和规程上的方法,以便建立、维护和释放网络实体间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从数据发送点到数据接收点(点到点point to point)所经过的传输途径。 物理线路与数据链路(链路和数据链路)是网络中常用的术语,它们之间含义是不同的。在通信技术中,人们常用链路(link)这个术语一描述一条点对点的线路段(circuit segment),

中间没有任何交换结点。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链路一般是指物理线路。而数据链路概念则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当需要在一条链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具有一条物理线路之外,还必须有一些规程或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以保证被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实现这些规程或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物理线路,这样就构成了数据链路。下图描述了两者的区别。当采用复用技术时,一条链路上可以有多条数据链路。此外,还有一类术语,即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物理链路就是物理线路,逻辑链路就是数据链路。

实验2_北航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在线实验 1.在网络课程学习中,80 2.3和ETHERNETII规定了以太网MAC层的报文格式分为7字节的前 导符、1字节的起始符、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2字节的类型、数据字段和4字节的数据校验字段。对于选中的报文,缺少哪些字段,为什么? 答:缺少前导符和起始符,和数据校验字段,这两个字段和校验字段在网卡接收MAC帧时被去掉了,因此实验抓包软件的报文中没有这些字段。 2.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结果为: 答: MAC ADDR VLAN ID STATE PORT INDEX AGING TIME 000c-2919-8388 1 Learned Ethernet0/1 99 B499-bab9-1336 1 Learned Ethernet0/1 292 000c-2940-2cbe 1 Learned Ethernet0/2 281 B499-bab9-1338 1 Learned Ethernet0/2 30 1)、解释MAC地址表中各字段的含义? 答: MAC ADDR为设备的MAC 地址 VLAN ID为端口所在的VLAN编号 PORT INDEXT 表示源MAC地址为由该端口号学习来的 STATE 表示该记录怎么得来的(学习/配置) AGING TIME 表示该记录的生命时间 2)、这个实验能够说明MAC地址表的学习是来源于数据帧的源MAC地址而非目的MAC地址吗?如果能,为什么?如果不能,试给出一个验证方法。 答: 不能。方法:清空交换机的MAC地址表,断开交换机与PCB的连线,然后ping PCB,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这时MAC中只有PCA的MAC地址学习记录。 3.在VLAN实验中,实验中的计算机能否通讯,请将结果填入下表: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 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这些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帧(帧同步) 为了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数据链路层必须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而物理层我们知道,它是以比特流进行传输的,这种比特流并不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接收到的位数量可能少于、等于或者多于发送的位数量。而且它们还可能有不同的值,这时数据链路层为了能实现数据有效的差错控制,就采用了一种“帧”的数据块进行传输。而要采帧格式传输,就必须有相应的帧同步技术,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成帧”(也称为“帧同步”)功能。 采用帧传输方式的好处是,在发现有数据传送错误时,只需将有差错的帧再次传送,而不需要将全部数据的比特流进行重传,这就在传送效率上将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识别帧的开始与结束;(2)在夹杂着重传的数据帧中,接收方在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帧时是识别成新的数据帧,还是识别成已传帧的重传帧呢?这就要靠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帧同步”技术来识别了。 “帧同步”技术既可使接收方能从以上并不是完全有序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每一帧 的开始和结束,同时还可识别重传帧。 差错控制 在数据通信过程可能会因物理链路性能和网络通信环境等因素,难免会出现一些传送错误,但为了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又必须使得这些错误发生的机率尽可能低。这一功能也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就是它的“差错控制”功能。 在数字或数据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抗干扰编码进行差错控制。一般分为4类:前向纠错(FEC)、反馈检测(ARQ)、混合纠错(HEC)和信息反馈(IRQ)。 FEC方式是在信息码序列中,以特定结构加入足够的冗余位——称为“监督元”(或“校验元”)。接收端解码器可以按照双方约定的这种特定的监督规则,自动识别出少量差错,并能予以纠正。FEC最适于高速数传而需实时传输的情况。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实验二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一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V2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 MAC层帧结构和TCP/IP的主要协议和协议的层次结构。 2、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习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网络协议编辑软件编辑以太网数据包; 4、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5、理解MAC首部中的LLC—PDU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6、学会观察并分析地址本中的MAC地址。 三实验环境 回2.1- L 四实验流程 小亠| /I J ■ v 开始

结束 图21 2| 五实验原理 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数据难免受到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了弥补物理层上的不足,为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检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拆除、对数据的检错,纠错是数据链路层的基本任务。 局域网(LAN)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将分散的独立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通信。局域网的技术要素包括了体系结构和标准、传输媒体、拓扑结构、数据编码、媒体访问控制和逻 辑链路控制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是传输媒体、拓扑结构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局域网的主要的特点是:地理分布范围小、数据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和协议简单等。 1、三个主要技术 1)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 2)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技术 2、IEEE 802标准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参考模型包括了OSI/RM最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OSI/RM 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媒体访问控制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由于局域网采用的媒体有多种,对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有多种,为

数据链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 在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承上启下作用。 信息流向下过程,负责将报文封装成帧,加入头部和尾部信息。 信息流向上过程,负责解除帧头和尾部,并对其做处理。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作用是将上层的数据报封装成帧和从帧中提取数据报文。在不同帧的封装中有各自具体不同的应用。 帧概念: 所谓帧就是有自己固定结构和时序的数据块,块中的字节字段都有自己本身的意义。以帧的定界字符作为帧的开始和结束标识,不同帧的封装模式,定界符是不同的。通常来讲定界符只占用一个字节的大小,定界字符是固定不变的。在定界字符之间的数据便是上层的数据报文。 封装概念: 在上层数据报的前面加上头部信息,在数据的末加上尾部信息。 封装类型: 根据接口类型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封装。 基于以太网接口的以太网封装和802.3封装; 基于串行接口的SLIP和PPP封装; 以太网封装和802.3封装可以支持ip数据报、ARP报文和RARP报文的封装。

以太网帧封装格式: 类型字段:ox0800 ip数据报文 Ox0806 ARP数据报文 Ox8035 RARP数据报文 ARP和RARP数据报的以太网帧是固定64字节长度的;ARP数据报文28字节长度的请求应答数据部分和18字节的PAD数据填充部分,总共46字节;Ip数据报文的以太网帧长度在64字节-1518字节之间; 802.3帧封装格式:

802.2部分 DSAP目的服务接入点字段: SSAP源服务接入点字段:

ARP数据报文格式: 操作码部分: Ox0001 :ARP请求ox0002:ARP应答 Ox0003:RARP请求ox0004:ARAP应答 串行接口的封装: SLIP和PPP封装只对ip数据报进行封装。 SLIP只做简单的ip报文截取,无mac地址信息,无校验。 PPP可以支持链路层参数的协商(LCP),可以支持同步和异步模式,可以支持不同网络层协议(NCP),可以支持加密认证(PAP、CHAP)。 SLIP帧封装

数据链路层

选择题 1. PPP协议是协议。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2.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是 A. 突发错 B. 计算错 C. CRC错 D. 随机错 3.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 A. 线路控制 B. 流量控制 C. 差错控制 D. 以上都是 4. 下列产品中是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互连的。 A. 中继器 B. 路由器 C. 网关 D. 网桥 5. 以下对PPP协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具有差错控制功能 B. 仅支持IP协议 C. 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 D. 支持身份验证 6. 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是 A. IEEE802.3 B. IEEE802.4 C. IEEE802.5 D. IEEE802.6 7. 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考虑的范畴 A. 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B. 相邻节点之间的可靠传输 C. 为终端节点隐蔽物理传输的细节 D. 定义数据格式 8. HDLC帧格式中标志序列(F)是 A. 11111111 B. 11111110 C. 011111111 D. 01111110 9. 曼彻斯特编码和4B/5B编码的效率分别是 A. 100%和100% B. 50%和80% C. 80%和50% D. 50%和50% 10. 采用串行线路连接到网络时,如果希望能够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那么数据链路协议应该采用协议。 A. SLIP B. PPP C. HDLC D. SDIC 11. 下面协议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 A. IEEE801 B. IEEE802 C. IEEE803 D. IEEE804 12. IEEE802.3标准采用 A.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的CSMA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B.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0-坚持算法的CSMA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的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D. 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和0-坚持算法的CSMA/CD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13. 采用星型拓扑的10Mbps基带双绞线以太网可以表示为 A. 10Base-5 B. 10Base-2 C. 10Base-T D. 100Base-T 14. 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A. 站点可随时发送,仅在发送后检测冲突 B. 站点在发送前需侦听信道,只在信道空闲时发送 C. 站点采用带冲突检测的CSMA协议进行发送 D. 站点在获得令牌后发送 15. 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联器称为 A. 转换器 B. 路由器 C. 网桥 D. 中继器 16. 最准确地描述了循环冗余检查的特征。 A. 逐个地检查每一个字符 B. 能够查出99%以上的错误 C. 不能够查出有偶数个位出错的差错 D. 不如纵向冗余检查可靠

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层分片实验

实验五网络层分片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IP 协议分析掌握因特网网际协议工作原理; 2、理解IP 分片过程及其数据报头的变化; 【实验内容】 1、捕获IP 报文, 分析IP 数据包报文头格式,。 2、捕获分片的IP 报文,查看其字段的变化规律,掌握IP 数据包分片过程。 【实验原理】 每一个数据链路层都会有自己的帧格式,在这个格式中有一个字段是“数据字段最大长度”,当数据包封装成帧时,要求数据包的总长度必须小于这个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个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也称为MTU,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均有其不同的MTU值,以太网的MTU值为1500,这意味着,当我们的网络是基于以太网时,IP报文的总长度不可以超过1500字节。但是IP数据包定义的最大长度为65535,这和数据链路层的MTU值是一个矛盾,当IP数据包封装总长度超过数据链路层MTU值时,就需要对IP包进行分片。 分片后的数据包之所以在到达目的端后能够进行重组,主要得益于IP报头中的3个与分片重组有关的三个字段。 标志:标志字段长度为16比特,这16比特标志位用于标识从源主机发出的数据包,在源主机有一个计数器,当IP协议发送数据包时,将计 数器中的数字复制到标识字段中,并把这个计数器的值加1,如此循环往 复,从而能够保证每个IP包都具有唯一的标识数,当一个IP包需要进行 分片时,就将此标识字段的值复制到所有的分片中,所以,从一个IP包 得到的所有分片都具有相同的标志字段。而目的端则知道具有相同标识 字段的IP包需要进行重组。 标识:长度为3比特,第一个比特保留待以后使用,第二位为不分片位,当此值为1时,表示此数据包不可被分片,如果不分片无法经物理网 络进行转发,就丢弃数据包,并向源主机发送ICMP差错报文,当此值为0 时,侧在需要时将此数据包进71计算机网络协议原理实验教程行分片, 第三位是分片末位标识,如果此值为1,表示此分片后还有分片,若此值 为0,则表示这已是最后一个分片。 分片偏移:长度为13比特,此字段表示分片在整个IP报中的相对位置,以8字节为度量单位,因为分片偏移字段只有13比特长度,能表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