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3.1.2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1.调节池的作用

从工业企业和居民排出的废水,其水量和水质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业废水的变化幅度一般比城市污水大。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调节水量和水质的构筑物称为调节池。

2调节池的设计简图如下:

3.5.2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T = 6h ;

设计流量Q = 15000m/d = 625m3/h =s;

3.5.3设计计算

3.5.3.1调节池有效容积

V = QT = 625 X 6 = 3750 m

3.5.3.2调节池水面面积

取池子总高度H=5.5m,其中超高0.5m,有效水深h=5m,则池面积为

A = V/h = 3750/5 = 800 吊

3.5.3.3调节池的尺寸

池长取L = 28m池宽取B = 28 m,则池子总尺寸为

LX BX H = 28m X 28mX 5.5m=43。m

3.5.3.4调节池的搅拌器

使废水混合均匀,调节池下设两台LFJ-350反应搅拌机。

调节池的提升泵

设计流量Q = 93L/S静扬程为9.00m。

总出水管Q=174L/s,选用管径DN500,查表的v=0.94m/s,1000i=设管总长为50m,局部损失占沿程的30%,贝U总损失为:

2.2

50 1 0.3 0. 14m

1000

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5m,考虑自由水头为1.0m,则水泵总扬程为:

H=9+++=11.64m 取12m。

选择200QW360-15-30型污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其性能见表:

表200QW360-15-30型污水泵性能

轴功率

泵重量900kg 效率

3. 调节池尺寸的计算

调节水量一般为处理规模的10 % -15 %可满足要求。调节池设置一用一

备,便于检修清泥。

4. 调节池所需空气量

调节池作为平底,为防止沉淀,用压缩空气搅拌废水。空气用量为m3 4/m2h , 取m3/m2h

则所需空气量为2 62.5 50m3/h 6250m3/h 104.2m3/min 调节池计算:

30KW 流量360m3/h 电动机功率

设计要点(参见城市污水厂平p13)

(1)水量调节池实际是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进水一般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高度,最低水位为死水位。

(2 )调节池的形状宜为方形或圆形,以利于完全形成混合状态。长形水池宜设多个进口和出口。(3 )调节池中应设冲洗装置、溢流装置、排除漂浮物和泡沫装置,以及洒水消泡装置。

(4)为使在线调节池运行良好,宜设混合和曝气装置。混合所需功率为~m3池容。所需曝气量约为~空气/ (min?m* 2 * 4 5池表面积)。

(5)调节池出口宜设测流装置,以监控所调节的流量。

设计计算

(1)调节池的容积

(2)调节池的尺寸该废水处理站进水管标高为地坪下-180m,取调节池内的有效水深H 为,调节池出水为水泵提升。根据计算的调节容积

扬程15m 电动机电压380V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指生物膜法脱落的生物膜)。本设计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设计要求 (1)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并宜按并联系列设计;(2)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当直径大于20mm时,应采用机械排泥; (3)沉淀池有效水深不大于4m,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比值不小于6;(4)池子超高至少应采用; (5)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挡板,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应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6)池底坡度不小于; (7)用机械刮泥机时,生活污水沉淀池的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板,工业废水沉淀池的缓冲层高度可参照选用,或根据产泥情况适当改变其高度。 (8)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绗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时用周边传动,转速为—min (周边线速),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作为二沉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9)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应由井壁接入不宜由井

底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设计参数 (1)表面负荷取—2m 3/,沉淀效率40%—60%; (2)池子直径一般大于10m ,有效水深大于3m ;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4)进水处设闸门调解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s ,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或潜孔进水,过孔流速为—s ,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或稳流罩,保证水流平稳;出水处应设置浮渣挡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排渣管直径大于,出水周边采用双边90°三角堰,汇入集水槽,槽内流速为—s ; (5)排泥管设于池底,管径大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s ,排泥静水压力—,排泥时间大于10min 。 设计计算 污水总量:5000m 3/d=s ,单池设计流量为s (1)主要尺寸计算 1)池表面积: A=q Q ' m ax 式中:A ——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s ; q '——水力表面负荷,本设计m 2·h 。 ∴A=0 .13600058.0?= 2)单池面积:

二沉池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水资源----------------------------------------------------------------------------2 二、设计背景--------------------------------------------------------------------------2 三、水污染处理技术发展状况-------------------------------------------------------3 四、设计意义和目的-----------------------------------------------------------------5 五、设计内容-------------------------------------------------------------------------6 六、设计要求-------------------------------------------------------------------------6 第二章设计参数选择 -------------------------------------------------------------------------6第三章工艺计算 一、主要尺寸计算-------------------------------------------------------------------7 二、进水系统计算-----------------------------------------------------------------10 三、出水部分计算-----------------------------------------------------------------11 四、排泥部分计算----------------------------------------------------------------14 五、设计工艺分析及讨论---------------------------------------------------------15 六、设计感想------------------------------------------------------------------------17

调节池设计及气搅拌设计说明书

调节池 一般工企业排出的废水,水质、水量、酸碱度或温度等水质指标随排水时间大幅度波动,中小型工厂的水质水量的波动更大。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絮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解。一般来说,调节池具有下列作用: 1. 减少或防止冲击负荷对设备的不理影响; 2. 使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得到中和,使处理过程中pH 值保持稳定; 3. 调节水温; 4. 当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可起到临时的事故贮水池的作用; 5. 集水作用,调节来水量和抽水量之间的不平衡,避免水泵启动过分频繁。 为了保证后续的构筑物有较为稳定的水质水量和适宜微生物的pH 值。 已知:设计流量Q= m 3/h ,停留时间T= h ,采用穿孔管空气搅拌,气水比为4:1 调节池有效容积 V=QT=?208.5 m 3调节池尺寸 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其有效水深采用h 2=,调节池面积为: F=V/ h 2==83.4 m 2 池宽B 取 m ,则池长为 L=F/B==13.9 m 保护高h 1= 池总高H=+= m 空气管计算 在调节池内布置曝气管,气水比为4:1,空气量为Q=?= m 3/s 。利用气体的搅拌作用使来水均匀混合,同时达到预曝气的作用。 空气总管D 1取75mm ,管内流速V 1为 V 1=214D Q S π=2 075.014.3046.04??=10.4m/s V 1在10~15m/s 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空气支管D 2:共设4根支管,每根支管的空气流量q 为: q=s Q 41=046.04 1?=0.0115m 3/s 支管内空气流速V 2应在5~10m/s 范围内,选V 2=6m/s,则支管管径D 2为 D 2=2 4v q π=60115.04??π=0.0494m=49.4mm 取D 2=50mm,则V 2= 2 050.00115.04??π=s 穿孔径D 3:每根支管连接两根穿孔管,则每根穿孔管的空气流量为

【精品】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每座池表面积A1(m^2) Qmax=2450 n=2q0=2 A1=Qmax/(n*q0)=612.5 其中: 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n——池子数(座) 表面负荷(m^3/(m^2*h)),见设计参数 q0—— 2、池径D(m) π=3.14 D=SQRT(4A1/π)=27.9取28 3、有效水深h2(m) t=1.5 h2=q0*t=3 其中:t——沉淀时间(h),见设计参数 4、沉淀区有效容积V'(m^3) V'=A1*h2=1837.5 5、污泥量W(m^3) S=0.5N=340000T=4 W=SNT/(1000*24*n)=14.2 其中:S——每人每日污泥量(L/(p*d)),一般0.3~0.8 N——设计人口数(p) T——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h),见设计参数 6、污泥斗容积V1(m^3) r1=2r2=1а=60 R=D/2=14 h5=(r1-r2)*tgа=0.3 V1=π*h5*(r1^2+r1*r2+r2^2)/3= 2.3 其中:r1.r2——泥斗上下部半径(m) R——池半径(m) а——泥斗壁与底面夹角(度) h5——泥斗高度(m) 7.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V2(m^3) i=0.05 h4=(R-r1)*i=0.60 V2=π*h4*(R^2+R*r1+r1^2)/3=142.2 其中:i——池底坡度,一般0.05~0.10

h4——底坡落差(m) 8.池高H(m) h1=0.3h3=0.5 H=h1+h2+h3+h4+h5=4.7 其中:h1——超高(m),一般0.3 h3——缓冲层高(m),一般非机械排泥时0.5,机械排泥时高出刮泥板0.3 9.径深比校核 D/h2=9.3 说明:D/h3应介于6~12

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工艺设计

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一. 基本情况 设计规模:日处理城镇污水10 万m3 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氧化沟工艺设计内容:针对进出水要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设计计算;针对工艺中的沉淀池进行工艺设计 设计结果:设计说明书,CAC设计图纸2张(包括:(1)处理工艺流程图(2)构筑物工艺图)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进出水水质指标情况,特别是对氮、磷的去除,在初步讨论阶段,通过对A2/O 工艺和氧化沟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选用氧化沟作为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用于脱氮除磷并去除COD Cr、BOD5。 二. 污水水质及污水处理程度 进水水质:pH值6-8 ;BOD= 180mg/L ;COD=250 mg/L; SS=300 mg/L; NH-N=30 mg/L;T=25 C 出水水质:pH值6-8 ; BOI5<30mg/L; COD<100mg/L; SS<30mg/L NH3-N<3 mg/L;T=20 C 三.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设计进行 (1 )污水处理后必须达到排放标准。 (2)要尽量采用成熟的、先进的、可靠的、效率高的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成熟的处理路线一般为: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和污泥处理,其中核心部分二级处理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而且要求能够脱N除P,主要技术有A-B法,A2/0法,SBR法,氧化沟法等。 (3)防止处理污染物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或污染转移。要避免和抑制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特别是剩余污泥的处理。设置溢流、事故排除口应慎重合理。 (4)要充分利用和回收能源。污水处理高程安排应尽量考虑利用自然地势。 (5)处理量较大时宜选择连续处理工艺。 (6)处理量较小时宜选用间歇处理工艺。 (7)尽可能回收利用有用物质。 四. 污水处理工艺选择 (1)此废水具有如下特点: (a)BOD5/COD Cr=150/250=0.6 ,说明废水可生化性很好;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工艺设计

周进周出辐流式二沉池的工艺设计 4.1 配水系统的设计 配水系统的设计是周边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的关键所在。周进式辐流式二沉池的只有沿圆周各点的进出水量一至,布水均匀,才能发挥其优点。而常用的配水系统为配水槽和布水孔。 4.1.1 配水槽的设计 目前的配水槽大多采用环状和同心圆状如图,也有牛角配水槽如图。布水孔的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布水孔间距有等距,也有不等距。 图3.3 环状配水槽图3.4 牛角配水槽由于配水槽是混凝土施工,宽度曲线的施工精度不容易保证,牛角配水槽不易实现,因此本次设计选用环形平底配水槽,布水孔孔径和孔距不变的配水系统。孔径为800mm,孔距为1040mm,并在槽底设短管,且短管长度为50~100mm。配水槽宽600mm。 根据结构设计分析,配水槽底厚一般为壁厚度的2倍,分别为0.3m和0.15m。配水槽和集水槽总宽为(从沉淀池池壁边计算)δ2 B(δ为配水槽壁和集水 + +b 槽堰壁厚度)。 4.1.2 进水区挡水裙板的设计 挡水裙板延伸至水面下1.5m处,以保证良好的澄清絮凝效果。与池壁的距离

与配水槽的宽度相等。 4.2 出水装置的设计 出水装置由集水槽和挡板组成。 4.2.1 二沉池集水槽的设计 二沉池集水槽是污水沉淀过程中泥水、固液分离的最后一道环节和工序,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 常见有3 种布置形式: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见图3.5。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均为单侧堰进水, 设计堰上负荷基本一致, 从构造和水力条件来看, 两者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置双侧堰式的集水槽因堰上负荷小、出水水质好而应用较多。但在最近几年的工程设计与应用中发现双侧堰进水集水槽主要存在2个现象[27]: (1) 集水槽两侧水质检测时, 侧水质优于外侧。 (2) 因集水槽平衡孔开孔过大使三角堰均匀集水作用降低。 置双侧堰式置单侧堰式外置单侧堰式 图3.5 二沉池集水槽布置形式 在实际运行中, 可常观察到一种现象:靠近池壁的出水溢流堰一侧, 挟带较多的活性污泥絮体杂质, 而侧出水溢流堰的絮体杂质相对较少。侧溢流堰的出水优于外侧溢流堰,因此本设计采用置单侧堰进水。 集水槽设自由溢流堰,溢流堰严格水平,即可保证水流均匀,又可控制沉淀

调节池设计(终版)

调节池设计 假定:在水一方餐厅每天用水量为15m3左右,用水高峰期分别为10:00am—14:00pm和17:00pm—21:00pm两个时间段。平均每个时间段进水量为7.5 m3。其他时间段没有进水。 则其24小时平均流速为0.625 m3/h。(所以最优的出水量是控制在0.62 m3/h。) 据此绘制污水流量变化曲线见下图,见红色线表示。蓝色线表示平均污水流量。 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余量在调节池中贮存,当进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需取用调节池中的存水。由此可见,调节池所需容积等于上图中面积A、B或C中最大者,即调节池的理论调节容积为0.62*13=8.1 m3。 设计中采用的调节池容积,一般宜考虑增加理论调节池容积的10%-20%,故本例中调节池容积按V=8.1*1.2=9.7 m3,约等于10 m3

来计算。 调节池池子高度取2m ,其中有效水深1.7m ,超高0.3m 。则池面积为 A=V/h=10/1.7=5.9m 。 将调节池长设为3m, 宽设为2m ,所以调节池的实际尺寸为L*B*H=3*2*1.7=10.2 m 3。 水力学的计算公式 流量与流速的关系: 式中:Q ——流量,m3/s ; A ——过水断面面积,m2; v ——流速,m/s ; 谢才公式计算流速: R ——水力半径(过水断面积与湿周的比值),m ; v A Q ?=I R C v ??=

I ——水力坡度(即水面坡度,等于管底坡度); C ——流速系数,或谢才系数。 C 值一般按曼宁公式计算,即 n ——管壁粗糙系数 由上可推导出: 充满度 水流断面及水力半径计算见下图 61 1R n C ?=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二沉池计算

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 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 目的。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 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热门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 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 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在过去 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 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 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1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淀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

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 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I(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 SVI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SVI、SV%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g/L)之间有下列关系:

调节池、格栅设计计算

调节池 3.1功能描述 调节池主要起到收集污水,调节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 3.2设计要点 调节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 )一般取 4-6h ;其有效高度一般取4-5m ,设计时,按水力停留时间计算池容并确定其规格。 3.3调节池设计计算: (1)有效容积V e HRT Q V e ?=max 式中:Q max ——设计进水流量 (m 3/h) HRT ——水力停留时间(h ); (2)有效面积A e e e e h V A = 式中:h e ——调节池有效高度 (3)调节池实际尺寸 )5.0(+??e h B L 式中:0.5 ——超高 (4)配套设备

潜水搅拌器,按体积校核,1m 3体积对应8W 功率的潜水搅拌器。 4.格栅 4.1功能描述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或筛网制成,安装在污水渠道、泵房集水井的进口处或污水处理厂的端部,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如纤维、碎石、毛发、木屑、果皮、蔬菜、塑制品等,以便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按照栅栅条的净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 )、中格栅(10~40mm )、细格栅(3~10mm )。 4.2设计要点 设置格栅的目的是拦截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首先废水的水质选择栅条净间隙,然后废水的水量和栅条净间隙来计算格栅的一些参数 (B 、L ),得到的这些参数就可以选择格栅的型号。工业废水一般采用e=5mm,如造纸废水、制糖废水、制药废水等。采用格栅的型号一般有固定格栅、回转式机械格栅。 4.3格栅的设计 (1)栅槽宽度 n e n S B ?+-=)1( ehv Q n αsin max =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不用机械

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 (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错排列。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二沉池设计(DOC)

课程设计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 设计——二沉池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 学号 20122122186 指导教师卫静许伟颖 二O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课程设计评语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吴运鹏学号20122122186 题目某城市11×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二沉池设计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总论 (2) 1.1设计简介 (2) 1.2设计任务和内容 (2) 1.3基本资料 (2) 1.3.1处理水量及水质 (2) 1.3.2 处理要求 (2) 1.3.3 处理工艺流程 (2) 1.3.4 气象与水文资料 (3) 1.3.5 厂区地形 (3)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4) 3 处理构筑物设计 (5) 3.1设计要求及参数 (5) 3.2设计计算 (5) 3.2.1二沉池主要尺寸的计算..............…………………………….…..…….. .5 3.2.2贮泥容积的计算 (7) 3.3进出水设计 (8) 3.3.1二沉池进水设计 (8) 3.3.2二沉池出水设计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3.1.2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1.调节池的作用 从工业企业和居民排出的废水,其水量和水质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工业废水的变化幅度一般比城市污水大。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调节水量和水质的构筑物称为调节池。 2.调节池的设计简图如下: 图5 3.调节池尺寸的计算 调节水量一般为处理规模的10%-15%可满足要求。 调节池设置一用一备,便于检修清泥。 4.调节池所需空气量 调节池作为平底,为防止沉淀,用压缩空气搅拌废水。空气用量为 1.5-3.0h m m 23/,取2.0h m m 23/ 则所需空气量为min /2.104/6250/505.622333m h m h m ==?? 调节池计算:

3.5.2设计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T = 6h ; 设计流量Q = 15000m 3/d = 625m 3/h =0.174m 3/s ; 3.5.3 设计计算 3.5.3.1 调节池有效容积 V = QT = 625×6 = 3750 m 3 3.5.3.2 调节池水面面积 取池子总高度H=5.5m,其中超高0.5m,有效水深h=5m ,则池面积为 A = V/h = 3750/5 = 800 m 2 3.5.3.3 调节池的尺寸 池长取L = 28m ,池宽取B = 28 m ,则池子总尺寸为 L ×B ×H = 28m ×28m ×5.5m=4312 m 3。 3.5.3.4 调节池的搅拌器 使废水混合均匀,调节池下设两台LFJ-350反应搅拌机。 3.5.3.8调节池的提升泵 设计流量Q = 93L/s,静扬程为36.00-27.00=9.00m 。 总出水管Q=174L/s ,选用管径DN500,查表的v=0.94m/s,1000i=2.2,设管总长为50m ,局部损失占沿程的30%,则总损失为: ()m 14.03.01501000 2 .2=+?? 管线水头损失假设为1.5m ,考虑自由水头为1.0m,则水泵总扬程为: H=9+0.14+1.5+1.0=11.64m 取12m 。 选择200QW360-15-30型污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其性能见表3.7: 表3.7 200QW360-15-30 型污水泵性能 流量 360m 3 /h 电动机功率 30KW 扬程 15m 电动机电压 380V

二沉池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吴运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86 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城市11 x 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一一二沉池设计____________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1)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比选,并对工艺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的工艺计算; (3)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绘制主要构筑物图纸。 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并对所选择工艺构筑物选型做适当说明; (2)确定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尺寸,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绘制主要处理构筑物二沉池的设计图纸。

姓名吴运鹏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二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城市11 X 104m3/d污水处理厂设计一一二沉池设计____________ 指导小组或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2015年7月31日指导教师

目录 1 总论 ..... ..................... 设计简介.............. ........... 设计任务和内容.................. …基本资料.............. ........... 处理水量及水质............... ?…… 处理要求 .............. 艺流程…………………………… 气象与水文资料............ ………………厂区地形.............. ……………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 3处理构筑物设计 ............. … 设计要求及参数.............. .................... .. (2) ............ …. ...... (2) ............ …. ...... :. ... ...“... ............... :......:......2...处理工 (2) ..... .... ... . (3) ???????????????? Y ■ ■ ■ ■ ■?■■■■:…....................... :4 ?…????????????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讲解

二沉池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1.5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 < 150kg/(m2 *d)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 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 4.0m 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 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米用多斗排

泥。

12、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 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 0.3m 。 13、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 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 0.325m 3 s 1、沉淀池表面积 _基=0.65 3600 = 780m 2 nq 2汉 1.5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m [;s ; q' --- 表面负荷,取1.5m 3 m 2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2、实际水面面积 D 2 二竺=804.25m 2 4 4Q max 4 0.65 3600 3 2 头际负何q ma x 2 1.45m 3/(m 2 ? h),符合要求 wD 2 2兀汉 32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I m = qt 式中t ——沉淀时间,取2h 。 h^ 1.5 2 = 3.0m 二 31.52m 取 32 m 。 4 780 ,3.14

沉淀池设计规则

一般规则: ①污水自流进入,按最大设计流量计算;提升泵进入,按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按最小流量校核。 ②沉淀池个数或分格数不应少于两个,宜并联。 ③池子超高至少采用。 ④一般沉淀时间不小于,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沉淀池指池边水深。 ⑤沉淀池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 ⑥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 ⑦初沉池储泥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储泥时间2d,机械排泥时可按4h污泥量计算;二沉池排泥时间不宜大于2h。 ⑧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平流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或分格)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一般8~12. ②有效水深多采用2~4m。 ③池底坡度多采用~,采用你都时,每斗应设单独的排泥管及排泥底阀,池底横向坡度采用.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①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②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10m。 ③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s。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中污水流速不大于s。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在~。 ⑥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倍。 辐流式沉淀池: ①池子直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在6~12.

②池径不小于16m。 ③池底坡度一般采用. 斜板(管)沉淀池设计: ①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00mm,管孔径50~80mm。 ②长度一般1~。 ③倾角一般采用60°。 ④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 ⑤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为~。 ⑥斜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日至少排泥1~2次,或连续排泥。 ⑦初沉池池内停留时间不超过30min,二沉池不超过60min。

污水处理厂设计计算书讲解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1.1处理规模 污水厂的设计处理规模为城市生活污水平均日流量与工业废水的总和:近期1.0万m3/d,远期2.0万m3/d。 1.2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污水厂在设计构筑物时,部分构筑物需要用到最高日设计水量。最高日水量为生活污水最高日设计水量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Q设= Q1+Q2 = 5000+5000 = 10000 m3/d 总变化系数:K Z=K h×K d=1.6×1=1.6 2.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流程图 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3.1泵房、格栅与沉砂池的计算 3.1.1 泵前中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的金属栅条制成的框架,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井的井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泵站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3.1.1.1 设计参数:

(1)栅前水深0.4m ,过栅流速0.6~1.0m/s ,取v=0.8m/s ,栅前流速0.4~0.9 m/s ; (2)栅条净间隙,粗格栅b= 10 ~ 40 mm, 取b=21mm ; (3)栅条宽度s=0.01m ; (4)格栅倾角45°~75°,取α=65°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5)栅前槽宽B 1=0.82m ,此时栅槽内流速为0.55m/s ; (6)单位栅渣量:W 1 =0.05 m 3栅渣/103m 3污水; 3.1.1.2 格栅设计计算公式 (1)栅条的间隙数n ,个 max sin Q n bhv α = 式中, max Q -最大设计流量,3/m s ; α-格栅倾角,(°); b -栅条间隙,m ; h -栅前水深,m ; v -过栅流速,m/s ; (2)栅槽宽度B ,m 取栅条宽度s=0.01m B=S (n -1)+bn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 1,m 式中,B 1-进水渠宽,m ; α1-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 2,m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 1,m 式中:ε—ε=β(s/b )4/3; h 0 — 计算水头损失,m ; k —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1 112tga B B L -= 1 25.0L L =αε sin 22 01g v k kh h ==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 1.二层池改建说明 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

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 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 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