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思修》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之一。
“思修”课的实践教学是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体验、参与、行动”中追求真理,感悟人生,提高素质,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及现代法治意识,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心理、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三、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实践考核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课外体验、思考、研究、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团队形式的学习与交流,促进相互协作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关心和参与校园及周边社区人文环境建设的意识,学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寻求改变,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四、实践教学具体形式与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从所给出的实践活动中任选一个递交实践活动成果。
(1)参与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同学们可以任选一专题或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自拟题目做调查研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数为5——8人。
A.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调查B.关于大一新生消费情况的调查C.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D.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E.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调研F.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G.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收集等方法,对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的分析,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
(2)参与志愿者活动,撰写心得体会。
同学们可以参加学院、学校、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自拟题目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心得体会(3)走访家乡的名胜古迹,撰写课程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学分:1.5 学时:24 实验学时:习题课学时:适用专业:本、专科所有专业大纲执笔人:徐纪律等教研室主任:李世伟、喻彬大纲审批:张小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中抽出24学时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暑期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认识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加深对党和国家当前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育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和难得的机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要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或者利用假期进行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专业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及其指导教师要排入课表,指导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
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果,有序进行,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现状;2、引导学生从石油企业职工以及各种社会群体身上认识理解如何做人的道理,学习英模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3、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的任务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2、实习队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时间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请现场领导全面介绍企业改革及发展的专题报告等);3、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本“指南”提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提纲;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情况登记表》。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实践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思政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道德与法治教育(6)心理健康教育2. 教学安排(1)课程总学时:32学时(2)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研讨交流、社会实践等相结合(3)实践教学学时:16学时三、实践教学形式与内容1. 实践教学形式(1)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科技园区等,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3)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主题研讨:围绕思政理论课相关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企业实习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实践教学内容(1)参观考察:如参观革命圣地、历史博物馆、科技园区等;(2)社会调查:如调查民生问题、教育问题、环保问题等;(3)志愿服务:如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等;(4)主题研讨: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等;(5)案例分析:如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大政策等;(6)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企业实习、实习支教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social practice for political theory subjects》总学时数: 4周学分数: 4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执笔者:孙艳萍(副教授/硕士)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社会实践与“思政”理论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全院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社会实践,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在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书本、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中,社会实践环节是切实做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政”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通过“思政”社会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在对理论加深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坚定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通过“思政”社会实践,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养成自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胜利的信念。
三、“思政”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思政”社会实践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思政”理论教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实践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学生,在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及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有序完成活动申请、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及活动成果提交,力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每期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本人所指导班级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思政部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查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以下时间、周数均为参考)根据马列主义教研部所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相关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分别记16学时、10学时和10学时,共36学时。
“社会调研”:社会调研在二年级暑假或三年级寒假完成。
指导教师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学生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或“青春新财大”微信平台上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社会调研申请书》。
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于暑假(或寒假)完成调研,下学期第11周之前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内提交“社会调查实践”报告,教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装订成册存档。
第17周内教师面授总结。
推荐优秀作品制作“优秀报告集”。
(学时分配:第一、第二学期各面授2课时+在线指导12课时,共16学时,面授安排在每学期第17周)。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大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政治理论学习与实践(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2)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实践。
(3)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实践。
2. 道德品质教育与实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道德规范教育。
(3)诚信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3. 文化素养教育与实践(1)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2)科学素养教育。
(3)国际视野教育。
4. 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1)创新创业教育。
(2)科学研究与实践。
(3)科技竞赛与实践。
5.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与实践(1)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2)就业创业指导。
(3)国防教育。
四、实践教学方式1. 课堂教学与讨论:结合思政课程,开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等活动。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等,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
3. 实验室教学: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开展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等活动。
4.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活动。
5.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在线讨论等活动。
五、实践教学考核1. 课堂教学与讨论:学生参与度、发言质量、案例分析等。
“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
“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第一篇:“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思想政治学院 2011-5-26 阅读246次责编:邹世享)字体:大中小课程代码:课程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of Marxism and Moral Culture 课程类别:通识基础课课程负责人:邹世享李慧勤“思政社会实践课”教学大纲(总学时:32 实践:32)一、课程教学目的1、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热情,增强大学生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强化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能力。
3、增强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以及对自身行为方式选择和把握的能力。
4、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大学生《思政实践》课的内容原则上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某一单位、部门或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某一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具体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
学校尤其倡导在假期社会实践调研和考察活动中,结合我校地质、资源、环境学科和专业优势,开展地区性的地质、资源、环境状况的调研,资源环境观和减灾、防灾宣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逐步形成我校《思政实践》课的特色。
《思政实践》课为我校本科生必修课,共32学时,记2个学分,从2007级开始施行。
(二)实施方法《思政实践》课以个体实践和集体实践两种形式进行:个体实践是指大学生个人自主开展的实践,即个人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的实地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集体实践是指大学生自愿参加,由党团组织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体参观考察、假期社会实践团、红色1+1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
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的目的1、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在教学改革中,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育改革,其目的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
3、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4、通过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使他们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要求本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包括“选题——实践——论文成果——小组交流”四个主要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调研,运用知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总的要求是:第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观点指导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努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第二、学生从开始社会实践选题、成立社会实践课题小组,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和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或实践论文。
第三、社会实践课题要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题,最终完成的实践成果要以本课程学科理论为支撑。
第四、成绩评定由社会实践过程评价、实践成果评阅等方面组成。
第五、务必提醒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意个人人身与财产安全。
三、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方法社会实践以分组调研的方式来进行,老师提供实践参考课题,学生可按自愿组合的原则形成学习小组(每小组人数5-10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1至2名课题负责人。
根据学习小组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定一个研究课题(一般不鼓励自拟题目),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大纲、人员分工和进度等。
整个活动在任课教师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进行。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社会各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实现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的基本理论- 社会实践的定义与意义- 社会实践的原则与方法- 社会实践的类型与特点2. 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 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准备-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与评估3. 社会实践的主要领域- 社会调查与调研- 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 企业实习与就业体验-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参观学习4. 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实践中的道德教育四、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 确定社会实践主题和内容- 制定社会实践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前期培训2. 实施阶段- 指导学生分组,明确分工- 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活动进展-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改进措施3. 总结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成果展示- 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进行社会实践总结与评估- 分享社会实践经验,撰写心得体会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社会实践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特点和意义。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完整版)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
完整版)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XXX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旨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为必修课程,学时为32学时,2周,适用于本科专业,学分数为2.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和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以及“的要求去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该课程旨在:1、巩固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的、严谨的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判断有关我国各行各业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事实,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和训练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各种社会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增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思政课”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通过深入了解和感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可以进一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6、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时,需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地点的选择1、可以选择德育实训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点。
2、也可以选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点。
3、还可以选择学生家乡、单位及学生选择单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点。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前,需要进行研究和动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在社会调查过程中,需要记好调查日记,以便后续写社会调研报告或专题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总学时: 8 学分数:?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一、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
2、目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每学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办公室根据社会现实情况,制定出本年度的社会实践内容。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格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非独立开课课程)开课系(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课程类型:实践课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其中实践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简述本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
该课程的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实践目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为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2、基本要求:学生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及指导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社会实践的课题,确定社会实践对象、方法与时间,确定课题小组的社会实践的实施计划,及时整理、分析调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方式与注意事项1、集中理论指导与分散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
2、遵循“就近就便,经济高效”原则,加强安全防范、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严禁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为规范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相关工作安排,加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环节有关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大纲。
一、本门课程性质及适用学科或专业本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公共必修课,适用于全校大学二年级各普通本科专业,总计2学分。
二、实践环节目的与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国情的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内容与基本要求1.实践环节的基本内容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当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选题库,同时也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调研题目开展调研活动。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调研选题,围绕选题开展为期2周的社会调查,搜集原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写成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社会考察或社会工作体验的经过与心得体会等。
2.实践环节的基本要求(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教师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组织动员,并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对学生如何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具体指导,评定并上报学生社会实践成绩。
(2)对学生的要求: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学生应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时完成实践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学分:1.5 学时:24 实验学时:习题课学时:
适用专业:本、专科所有专业大纲执笔人:徐纪律等
教研室主任:李世伟、喻彬大纲审批:张小飞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中抽出24学时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暑期进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认识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加深对党和国家当前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育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和难得的机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要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或者利用假期进行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专业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及其指导教师要排入课表,指导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
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效果,有序进行,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规定:
㈠、《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认识国情、认识社会,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现状;
2、引导学生从石油企业职工以及各种社会群体身上认识理解如何做人的道理,学习英模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的任务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实习队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时间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如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请现场领导全面介绍企业改革及发展的专题
报告等);
3、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本“指南”提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提纲;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认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情况登记表》。
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分析我国国情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3、在同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接触中,探索知识分子成长的道路;
4、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锻炼新世纪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㈣、《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的考核办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按1.5个学分记入学籍档案;
学生撰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
学生填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实习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教师填写考核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登记表》进入学生本人档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
1、结合实践地点,谈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体会。
2、运用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方法,试分析目前国内有几种社会阶层。
3、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
4、我国现行的对外开放一些城市以及设置经济特区与清王朝时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商埠、设租界有什么本质区别?
5、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一二、九”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
6、我国现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洋务运动有何不同?
7、结合实践,评价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当前的农村政策。
8、结合实践,评价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当前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问题。
9、结合实践,谈一谈只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前提。
10、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基本纲领的历史联系?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2、结合实践,说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3、结合实际说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14、实习地法制建设现状研究。
15、实习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
16、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17、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事实基础。
18、从实习地体制改革看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
19、从石油工业生产第一线的状况看便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20、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现实考察。
21、在实践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和手段的再认识。
22、对实习地企业资金构成及运行情况的理论分析。
23、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法和途径考察和研究。
24、用现场的实例说明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实现条件。
25、结合实习地或单位的实际,探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伟大意义。
26、结合实际,探讨实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途径、方法。
27、结合实习地或单位的实际,探讨该地或单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意义和方法。
28、结合实习地的实际,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29、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实习地或单位社会关系的现状。
30、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分析实习地或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现状、规律和措施。
3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实习地或单位民主法制建设的规律和措施。
32、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实习地或单位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与措施。
3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实习地或单位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与措施。
34、探讨实习地或单位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战略。
35、了解当前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理想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看法
36、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37、了解人们对金钱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当金钱与事业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
38、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金钱万能”如何看?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看?
39、石油企业职工对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40、人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活得最有价值?他们对自己的价值如何看待?
41、目前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如何?人们是否愿意无偿为别人提供帮助?
42、当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最愿意向谁寻求帮助:是领导、还是同事、朋友,或是家人?
43、了解人们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以及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程度。
4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的重大意义。
45、改革实践中的哲学问题。
4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47、了解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事迹。